吡啶

吡啶
吡啶

1吡啶的结构

吡啶是一个典型的芳香族杂环化合物.吡啶环是一个平面环,分子内存在π66的闭合共轭体系.由于N原子的电负性大于C,吡啶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小于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比苯难得多,一般要在强烈条件下才能进行.另外,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不参与π体系,所以吡啶具有一定的亲核能力,能进攻带有正电荷的分子,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碱.

2 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41.6℃,沸点115.2℃,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密度0.9819g/cm3。易溶于水,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溶剂。

3.化学性质

3.1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

吡啶和硝基苯在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上具有类似性.在酸性条件下吡啶常以吡啶鎓离子的形式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它比连有最强的第2类定位基- N+(CH3)3的苯环还要难以反应.若亲电试剂加得少,都和吡啶形成盐;若亲电试剂加得多,则吡啶都成了吡啶翁离子.为了增强亲电试剂的亲电能力,常加入Lewis酸催化剂,但Lewis酸也会和吡啶结合,使氮杂原子带正电从而使亲电取代反应难以进行.但是吡啶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时,其亲电取代反应就比较容易进行.

3.2碱性

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有一对未共用电子没有参与π体系,这对电子可与质子结合,所以吡啶显示一定的碱性,其碱性大于吡咯和苯胺,但比脂肪族胺弱得多.吡啶与无机酸作用生成盐.

3.3亲核性

吡啶与卤代烷结合生成相当于季铵盐的产物———吡啶翁盐.各种卤代烷的反应活性次序RI>RBr>RCl.若吡啶的3位或4位有给电子基团时,由于基团的给电子作用,N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亲核能力增强;反之,吡啶的3位、4位上连有一些吸电子基团时,其亲核能力会下降.各种不同取代基的吡啶其亲核性次序如下:

若吡啶的2位有取代基时,受空间位阻的影响不利于吡啶发生亲核反应.

四种三联吡啶钌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对比

四种三联吡啶钌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对比 2016-07-08 13:0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四种电致化学发光的钌化合物结构式1990年,Leland等对Ru(bpy)32+与三丙胺(TPrA)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进行研究,开拓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Ru(bpy)32+-TPrAECL体系,并在药物分析、氨基酸分析、DNA探针、金属离子检测、电化学发光酶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遗憾的是,该检测体系中必须使用大大过量的TPrA(通常TPrA∶Ru(bpy)32+=1000000μmol·L-1∶1μmol·L-1),这是由TPrA自身氧化的不可逆性以及Ru(bpy)32+与TPrA之间发生的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决定的。然而,TPrA在电极表面会发生自身氧化发光以及电解、淬灭等副反应,以Pt 电极为例,TPrA自身的氧化可以产生12%的背景干扰光(相对于使用Ru(bpy)32+时的ECL发

光强度)。这一背景干扰光的存在必然影响到ECL检测的信噪比、灵敏度以及最低检测限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在根本上制约ECL检测应用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改变电极表面性能,调节体系的pH值及组成成分,采用不同的金属络合物,组建多核金属络合物体系,添加表面活性剂,在电极表面涂膜包覆标记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2007年长春应化所Xu等利用二丁基乙醇胺代替三丙胺,使胺共反应物的用量由原来使用TPrA时的100000μmol·L-1降低到使用二丁基乙醇胺时的20000μmol·L-1。但是,这些方法都只是单纯调节三联吡啶钌与共反应碱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Sun等利用酰胺键将TPrA分子引入到Ru(bpy)32+分子中,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分子内相互作用。ECL检测表明,在2.5μmol·L-1钌标记物溶液中,三联吡啶钌与TPrA的分子内作用大于共混合体系中2.5μmol·L-1 Ru(bpy)32+与250μmol·L-1TPrA的分子间作用,也就是说,分子内作用的ECL效率高出分子间作用100倍以上。如果将这种专一、高效的分子内作用引入到现有Ru(bpy)32+与TPrA的分子间作用体系中,可望降低体系中TPrA共反应物的添加量,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TPrA大量使用带来的自身氧化发光以及电解、淬灭等副反应。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刘凤玉等人设计合成了分子内带有4个TPrA取代基团和一个羧基活性基团的三联吡啶钌标记物Ⅴ,分别与分子内带有1个、2个TPrA取代基以及没有任何取代基的参照物Ru(bpy)32+进行对比,研究它们在不同电极上的分子内、分子间以及分子内和分子间协同作用下的ECL。结果表明,单纯分子内相互作用的ECL随着分子内TPrA取代基团数量增多而明显增强,而在三丙胺外加碱存在下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作用的共反应体系中,ECL 强度随分子内TPrA取代基团数量的增加而呈现一定的减弱趋势。带有1个、2个、4个TPrA 基团的标记物Ⅰ、Ⅱ、Ⅴ分子中TPrA基团的分子内作用效率分别相当于对应的分子间作用效率的1、6、5倍,这一结果可以为今后该类标记物的研究奠定工作基础。

吡啶

吡啶 汉语拼音:bǐdìng 英文名称:pyridine 中文名称2:氮(杂)苯 CAS No.:110-86-1 分子式:C5H5N 分子量:79.10 吡啶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 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页岩油、石油中。 [编辑本段]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41.6 沸点(℃):115.3 相对密度(水=1):0.9827 折射率:1.5067(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3 饱和蒸气压(kPa): 1.33/13.2℃ 闪点(℃):17 引燃温度(℃):482 爆炸上限%(V/V):12.4 爆炸下限%(V/V): 1.7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 吡啶及其衍生物比苯稳定,其反应性与硝基苯类似。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5位上,但反应性比苯低,一般不易发生硝化、卤化、磺化等反应。吡啶是一个弱的三级胺,在乙醇溶液内能与多种酸(如苦味酸或高氯酸等)形成不溶于水的盐。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吡啶与过氧化氢反应,易被氧化成N-氧化吡啶。 [编辑本段]用途 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炸药等)的起始物。 吡啶还可以用做催化剂,但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产品质量。 [编辑本段]来源(合成方法) 吡啶可从天然煤焦油中获得,也可由乙醛和氨制得。吡啶及其衍生物也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羰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与一分子乙醛缩合,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亚硝酸)脱氢,再水解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 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编辑本段]衍生物 吡啶的许多衍生物是重要的药物,有些是维生素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吡啶的衍生物异烟肼是一种抗结核病药,2-甲基-5-乙烯基吡啶是合成橡胶的原料。 中文名称:吡啶 [编辑本段]危险信息及使用注意事项(MSDS)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吡啶的危害:

吡啶的合成方法

吡啶的合成方法 1.hantzsch合成 用两分子β-酮酸酯,一分子醛基及氨作原料经多分子环化成吡啶 例如 One-Pot Synthesis of 1,4-Dihydropyridines via a Phenylboronic Acid Catalyzed Hantzsch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Hantzsch Esters an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Aqueous Micelles A. Kumar, R. A. Maurya, Synlett, 2008, 883-885. A. Debache, R. Boulcina, A. Belfaitah, S. Rhouati, B. Carboni, Synlett, 2008, 509-512. Yb(OTf)3 catalyzed an efficient, operationally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Hantzsch reaction via a four-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 of aldehydes, dimedone, ethyl acetoacetate and ammonium acetat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o yiel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excellent yield. L.-M. Wang, J. Sheng, L. Zhang, J.-W. Han, Z.-Y. Fan, H. Tian, C.-T. Qian, Tetrahedron, 2005, 61, 1539-1543.

2_巯基吡啶_N_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第30卷 增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30Supp l. 2002年9月Jou r.of N o rthw est Sci2T ech U n iv.of A gri.and Fo r.(N at.Sci.Ed.)Sep.2002 2-巯基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Ξ 杨征敏,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摘 要] 对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PTO)的4类合成方法(22卤吡啶氧化法、氢氧化钠催化吡啶氧化法、22羧酸吡啶212氧化物金属盐脱羧法、12氧化吡啶同N aH和L i H等强碱作用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PTO及其金属盐的广谱杀菌防霉活性及其在农业、医学、化学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合成方法;杀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O62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22782(2002)S020142203 1943年Shaw发现黄曲霉(A sp erg illus f lavus)代谢产生的曲霉酸(asp ergillic acid)有抗菌作用[1],此后,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其化学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发现了高效、安全、具有广谱杀菌活性的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22p yridineth i o l212ox ide, PTO)[2~4]。 在农业上,PTO被称为“万亩定”,可作为杀菌剂和杀细菌剂,对多种果树、棉花、麦类、蔬菜叶面病害有效,已用于防治苹果疮痂病和卷叶病。PTO可与铁、锰、锌等螯合,生成的万亩定铁盐、万亩定锰盐、万亩定锌盐可作为低毒高效杀菌剂[5]。此外, PTO也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PTO钠盐是一种公认的安全、高效、速效、广谱的水溶性杀菌防霉剂[6]。它可作为罐装食品的防霉剂,对酵母菌和霉菌作用迅速、抑制作用强[7];也可作为蚕座消毒及家蚕人工饲料的防腐添加剂。 在医学上,PTO钠盐称为吡硫霉净,作为抗菌和抗真菌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花斑癣等体表性疾病,也可作为外用药和化妆品的防腐剂[2,8~10]。近年研究表明[11,12],PTO钠盐及其衍生物钠盐在低浓度下对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PTO锌盐(商品名C leanB i o2ZP)也是一种安全、高效、广谱的杀菌剂,美国环保局和食品医药管理局批准将其用于医学上。PTO锌盐常作为多数去头皮屑止痒洗发香波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安全和高效的特点使其在至今的30多年里一直作为主流的去头皮屑的活性物质。例如,P&G公司的飘柔二合一海飞丝中加入1%的PTO锌盐,去屑止痒效果明显。在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的专著中,PTO锌盐被认为是治疗头皮屑、脂溢性皮炎、湿疹、牛皮癣、外生殖器毒物性皮炎、皮肤伤口的一类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化学工业中,PTO常作为合成多种医药、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防霉防腐剂和高级洗发香波添加剂等精细化学品的一类重要的化学中间体。 此外,PTO钠盐10%和40%的水溶液在美国作为杀菌剂出售,可用于金属加工业的添加剂和乳胶防腐膜的制备。PTO锌盐还可作为化妆品、涂料、乳胶、灰泥等的添加剂。PTO铜盐(商品名C leanB i o2CP)是一种广谱杀菌杀藻剂,因含PTO铜盐的船舶涂料易制备,水溶性极低,抗污性能极好,在相当高的温度下很稳定,主要作为船舶防塞剂和杀藻剂。 鉴于PTO及其金属盐广谱的抗菌防霉活性和广泛的用途,国内外学者对PTO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献报道,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有22卤吡啶氧化法、氢氧化钠催化吡啶氧化法、22羧酸吡啶212氧化物金属盐脱羧法、12氧化吡啶同N aH和L i H等强碱作用的方法。 (1)22卤吡啶氧化法。该法通常以22氨基吡啶为原料,合成步骤分为3步:吡啶的卤化、卤化吡啶的氧化、卤氧化吡啶的巯基化[13,14]。 在吡啶卤化过程中,通常以22氨基吡啶为原料,通过C raig反应在低温下将其转化成22溴吡啶,产率为87%~90%;也可通过吡啶光氯化反应制得22氯吡啶作为先一步合成的原料,选择适当的光源、稀释剂、反应时间、投料比例,可使反应定向进行,原料的转化率达95%以上[15]。 Ξ[收稿日期] 2002203222 [作者简介] 杨征敏(1974-),男,陕西周至人,助教,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天然活性物质的修饰及半合成研究。

超敏肌钙蛋白和肌钙蛋白对比

05092728 190 100测试 ● 本试剂盒适用的分析仪 主要用途 该免疫测定法适用于人血浆和血清肌钙蛋白T 体外定量测定。超敏Elecsys TnT hs STAT 测定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坏死的辅助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同时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病人的危险分层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肌危险性的指标。另外,还可用于选择对cTnT 增高更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法。Elecsys 和cobase 免疫分析仪均采用了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临床应用 肌钙蛋白T (TnT )是调节横纹肌收缩的一种物质。尽管TnT 的功能在所有横纹肌都一样,但心肌产生的TnT (cTnT ,分子质量39.7kD )与骨骼肌TnT 并不同。 由于组织特异性高,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 和高敏感性的标志物1 。心肌肌钙蛋白T 在心 肌梗死后约3-4小时释放并持续2周左右2,3 。相比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心肌肌钙蛋白对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的诊断更有价值。根据心肌梗死的新定义,当血中心肌肌钙蛋白的水平高于参考值(正常人群)的第99百分位点值,并有心肌缺血的表现(症状、ECG 的改变或影像学结果)时,则可诊断为心肌梗死。这就要求肌钙蛋白的检测方法在99百分位点的不精密性(变异系数) 小于等于10%4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是能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短期、中期甚至长期结局的一种独立的预后诊断标志物。 另外,多中心实验研究(4个中心实验室,共7000例患者)表明,心肌肌钙蛋白T 也可用于评估患者的溶栓疗法(GPb//Ⅲa 抑制剂, 低分子量肝素)10,11,12,13,14 成功与否。 在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诊断和治疗的新治疗导则中,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心 肌损伤的主要标志物15,16 。 临床症状稳定的患者血中也可测得低浓度的 肌钙蛋白T ,例如缺血或非缺血心力衰竭17,18, 19,20,心肌病21,肾功能衰竭22,23,24,25,26,27,28 , 脓毒症29和糖尿病30 。 肌钙蛋白增高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不依赖促钠肽(BNP 或 NT-proBNP ))17,18,31,32 。 低浓度的肌钙蛋白T 是心血管事件(包括初发 和再发的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指标33 。 血中cTnT 浓度增高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心 肌炎34,心脏挫伤35,肺栓塞36 和药物引起的 心脏毒作用37 。 不同情况下,其他诊断指标如肌红蛋白、CK-MB 、NT-proBNP 、PLGF 和CRP 可与肌钙蛋 白T 结合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预后的判断31,38,39 。 Elecsys TnT hs STAT 超敏检测法采用了两个 针对人cTnT 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40,41 。这两个抗体由228个氨基酸组成,可识别位于心肌肌钙蛋白T 中心的两个抗原表位(氨基酸位125-131和136-147)。 超敏Elecsys TnT STAT 定标品(Elecsys TnT hs STAT CalSet )含有人心肌肌钙蛋白T 的重组体(rec.hcTnT )。该重组体是从以人cTnT 异质体3基因为媒介的E.coliBL21的细胞培养中分离的。发酵后,用超声使细胞破裂,离子交换层析纯化rec.hcTnT 。经SDS PAGE,Western 印迹法,免疫活性和蛋白含量 的测定对其进行分析42 。 检测原理 夹心法,总检测时间:9分钟 ● 第一次孵育:50μl 标本、抗cTnT 的生物素 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钌(Ru )a 标记的cTnT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一起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 ● 第二次孵育:添加包被链霉素的磁珠微粒 进行孵育,通过生物素和链霉素的相互作用,复合体与磁珠结合。 ● 将反应液吸入测量池中,通过电磁作用将 磁珠吸附在电极表面。未与磁珠结合的物质通过ProCell 被去除。给电极加以一定的电压,使复合体化学发光,并通过光电倍增器测量发光强度。 ● 仪器自动通过2点校正的定标曲线计算得 到检测结果,试剂条码提供标准曲线(5点校正)。 a)Tris(2,2’-bipyridyl)ruthenium(II)-complex (Ru(bpy){ 23 }三联吡啶钌 试剂-工作溶液 M 包被链霉素的磁珠微粒(透明瓶盖),每瓶12ml ;包被链霉素的磁珠微粒,0.72mg/ml ;防腐剂。 R1 生物素化的抗cTnT 单克隆抗体(灰盖),每 瓶14ml ;生物素化的抗cTnT 抗体(鼠)浓度2.5mg/L ,磷酸缓冲液100mmol/L ,pH 6.0;防腐剂;抑制剂。 R2 Ru(bpy)32+ 标记的抗cTnT 单克隆抗体(黑盖),每瓶,14ml ,钌标记的抗cTnT 单抗(鼠)

吡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吡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在吡啶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是2-甲基吡啶。1946年,英国Anderson 自煤焦油中分离得到;1951年Anderson从骨油中分离得到吡啶并做了鉴定。 但煤焦油中分离吡啶量有限,产量少,组分复杂,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发展,以油代煤的变化,从煤焦油中分离提取吡啶的方法已不适应大批量工业化生产,逐步被化学合成法淘汰。 2.1 焦油法生产粗轻吡啶 吡啶以往主要从煤焦油中提取,我国部分焦化厂以氨气中和法从饱和器母液中生产粗轻吡啶,见下图:..…. 2.2 化学合成法生产吡啶 吡啶以往主要从煤焦油中提取,现在主要由化学合成法获取。 化学合成的生产工艺是一步合成,分步分离、精制。 化学合成法生产吡啶,产品不仅仅是单一的吡啶,而是一个混合物,其组成依技术、反应条件及添加剂有所不同。..…. 2.2.1 醛(酮)-氨法合成烷基吡啶 此法自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以来,因原料价廉易得、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合成路线、生产多种产品而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 我国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吡啶合成工艺技术考虑下游产品发展及吡啶衍生物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情况,工艺采用乙醛+甲醛--氨合成工艺技术,以吡啶和3-甲基吡啶为主要产品。..….

2.2.2 醛(酮)-烯腈法合成烷基吡啶 该法主要以不饱和烃为原料生产烷基吡啶,乙烯和乙腈在(Me4N2CoB10H12)2 催化剂作用下,可得2-甲基吡啶,产率18%。..…. 2.3 吡啶生产方法研究及相关专利 我国在吡啶及下游产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一些新的成果。 东南大学从事吡啶的合成技术研究,1996年获得成功的一项新工艺投产后,为我国开发二类新药奥兰啦唑提供原料,..….2009年09月08日沙隆达集团公司 申请了“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专利,见下表: 表2.5 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专利表 申请专利号200910063901 专利申请日2009/09/08 名称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 申请(专利权)沙隆达集团公司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北京东路93号 发明(设计)人殷宏;王正国;薛光才;艾秋红;马安兵;向维德;李新年;杨浩斌;刘孝平;廖艳;张诗忠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它是以氨、甲醛、乙醛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原料气经气体分布板后,首先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从流化床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扩大段后不经旋风分离器直接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得到吡啶。本发明具有催化剂可连续补充,反应周期长,吡啶收率高的优点。 主权项 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它是以氨、甲醛、乙醛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原料气经气体分布板后,首先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从流化床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扩大段后不经旋风分离器直接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得到吡啶。 详细内容参见六鉴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34129797.html,)发布《吡啶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CN109970812A】一种多吡啶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08648.8 (22)申请日 2019.04.17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 号 (72)发明人 程学新 热娜·博尔汗 周前雄  王雪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代理人 赵晓丹 (51)Int.Cl. C07F 15/00(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K 31/555(2006.01) A61K 41/00(2006.01) A61K 33/243(2019.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吡啶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吡啶钌配合物,该配合 物具有如下式I所述的结构: 其中,X -表示平 衡电荷的一价阴离子。该配合物具有高光毒性、 低暗毒性,可较好的用于制备光活化抗肿瘤药物 中,能克服传统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的缺陷。本 发明还公开了该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 应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9970812 A 2019.07.05 C N 109970812 A

1.一种多吡啶钌配合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式I所述的结构: 其中,X -表示平衡电荷的一价阴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价阴离子选自Cl -、(PF 6)-、(ClO 4)-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4,5-二氟-1,2-苯二胺与1,10-邻二氮杂菲-5,6-二酮在溶剂中回流、重结晶,得11,12-二氟代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2)将制备得到的11,12-二氟代二吡啶并[3,2-a:2’,3’-c]吩嗪与二氯苯基钌(II)二聚体在溶剂中搅拌至溶液澄清,经去除溶剂后,将所得物溶解于水中; 3)向步骤2)所得物中加入吡啶,于惰性气氛下加热回流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提纯、净化,得所述多吡啶钌配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乙醇;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甲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步骤3)提纯后,向得到的物质中加入一价阴离子的水溶性盐,得难溶于水的沉淀的步骤;优选地,所述一价阴离子的水溶性盐选自NH 4PF 6或NaClO 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提纯的条件为:在硅胶层析柱上用乙腈:饱和氯化钾水溶液=10:1的洗脱剂洗脱提纯,再利用氯化钾在乙醇中的低溶解度去除过柱产物中多余的氯化钾。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属于光活化化疗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吡啶钌配合物用于制备治疗顺铂耐药性抗肿瘤药物;或, 将所述多吡啶钌配合物用于制备在乏氧环境中作用的抗肿瘤药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包括宫颈癌、卵巢癌、人宫颈癌细胞株、人卵巢癌细胞株和人卵巢癌细胞株顺铂耐药细胞株中的一种或几种。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09970812 A

体外诊断常用的几种方法和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简称TRF)分析法是用三价稀土离子作为示物,标 记蛋白质,多肽,激素,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活性细胞,待反应体系发生后,用时间分辨光分析仪测定最后产物中的荧光强度,以此来判断反应体系中被测物质的浓度。 原理:TRF采用了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其中抗原与已包被的抗体结合成抗体抗原复合物,洗涤后再加入銪标记抗体与已结合的抗原联接成抗一抗体—抗原—抗—抗体—Eu复合物。增强液将标记在抗体上的Eu3+离子解离到溶液中,在溶液中Eu3+离子和增强液形成了高荧光强度的螯合物。荧光强度和样品中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ECLI 是继放 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电化学发光法源于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而ECLI 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二个过程.ECL 不仅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免疫测定,而且还可用于DNA/RNA探针检测。 ECL 反应底物有两种:·三氯联吡啶钌和·三丙胺 电化学发光反应原理 电化学反应过程:在工作电极上(阳极)加一定的电压能量作用下,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释放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成为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同时,电极表面的三丙胺也释放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成为阳离子自由基TPA+ ,并迅速自发脱去一个质子而形成三丙胺自由基TPA·,这样,在反应体系中就存在具有强氧化性的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 和具有强还原性的三丙胺自由基TPA·. 化学发光过程:具有强氧化性的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 和具有强还原性的三丙胺自由基TP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果使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 还原成激发态的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其能量来源于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 与三丙胺自由基TPA·之间的电势差,激发态[Ru(bpy)3]2+ 以荧光机制衰变并以释放出一个波长为62Onm 光子的方式释放能量,而成为基态的[Ru(bpy)3]2+. 循环过程:上述化学发光过程后,反应体系中仍存在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 和三丙胺(TPA),使得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和化学发光过程可以继续进行,这样,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循环进行.通过上述的循环过程,测定信号不断的放大,从而使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所以ECL 测定具有高灵敏的特点.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 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M)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含吡啶基配体及吡啶合物的研究进展

吡啶配体及吡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应用化学专业覃春莺指导教师银秀菊 [摘要]近年来,吡啶配体及吡啶配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吡啶配体含有多个配位点,其配位模式多种多样、复杂多变,而且不拘一格,能形成的配合物稳定配合物。最近,人们以其为配体,合成了相当数量的吡啶配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吡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表征以及应用。本文主要按在配合物中的作用分三类对吡啶配体进行了介绍。同时,从无机和有机两个方面也对吡啶配合物进行了介绍,并分别对吡啶配体和吡啶配合物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 吡啶基配体;吡啶配合物;吡啶化合物;应用 Progress of pyridine ligands and pyridine compounds Student majoring in Applied Chemistry QinChunying Tutor YinXiuju [abstrast]In recent years, pyridine frame ligands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pyridine compounds by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Pyridine ligand contains a number of service sites, the coordination mode varied, complex and eclectic, can form stable complexes complexes..Rencently people with its for ligand, quite a number of pyridine compounds were composed, then studied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From this paper to complexes with three points. Firstly, base on the role of compounds, three types of pyridine were introduced. Secondly, two angles of pyridine ligands intraduced. Thirdly, pyridine ligands and pyridine compounds of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 [key word]pyridine ligands; Pyridine complex inorganic; Pyridine-organic complexes; application. 前言 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具有σ给电子能力及π受电子能力,能够与多种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是现在配位化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螯合配体[1]。这些配体及配合物已广泛的用于分子催化[2,3],太阳能转换[4],比色分析[5],除草剂[6],分子

《免疫学检验》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20分) 1、超敏反应 2、佐剂 3、抗原决定簇 4、肿瘤标志物 二、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 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干扰素 C、细菌外毒素 D、马抗破伤风血清 2、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Ig G B、Ig A C、Ig M D、Ig E 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分子是 A.C1 B.C2 C.C3 D.C4 4、点化学发光分析技术中,最常使用的标记物为 A.三联吡啶钌 B. 鲁米诺 C.丫啶酯 D. 铕 5.TD-Ag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B.含有T抗原决定簇和B抗原决定簇 C. 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D.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 6.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类风湿性关节炎 7.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异常升高相关的疾病是 A.肝癌 B.肺癌 C.乳腺癌 D.前列腺癌 8、较特异的辅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抗体为 A.类风湿因子 B.抗ds-DNA抗体 C.抗平滑肌抗体 D.抗组蛋白抗体 9.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 A.HAT B.PEG C.BSA D.PHA 10.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沉淀还弯向抗体一方表明 A.抗体浓度高于抗原 B.抗体浓度低于抗原 C.抗体分子相对小 D. 抗体分子相对大 11、眼外伤引起的交感性眼炎的机制为 A.隐蔽性抗原的释放 B.修饰抗原 C.遗传因素 D.异嗜性抗原 12.酶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A.酶标记抗原(或抗体)后能增强抗原(抗体)的活性

吡啶的合成方法

吡啶的合成方法 合成 用两分子β-酮酸酯,一分子醛基及氨作原料经多分子环化成吡啶 例如 One-Pot Synthesis of 1,4-Dihydropyridines via a Phenylboronic Acid Catalyzed Hantzsch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Hantzsch Esters an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Aqueous Micelles A. Kumar, R. A. Maurya, Synlett, 2008, 883-885. A. Debache, R. Boulcina, A. Belfaitah, S. Rhouati, B. Carboni, Synlett, 2008, 509-512. Yb(OTf)3 catalyzed an efficient, operationally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Hantzsch reaction via a four-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 of aldehydes, dimedone, ethyl acetoacetate and ammonium acetat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o yiel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excellent yield. . Wang, J. Sheng, L. Zhang, . Han, . Fan, H. Tian, . Qian, Tetrahedron, 2005, 61, 1539-1543.

吡啶型离子液体的合成

吡啶型离子液体的合成 李舒衡孟洁秦海霞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京 210093) 摘要研究了吡啶型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并对不同阴阳离子的组合的离子液体在室温下的状态以及性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离子液体吡啶合成性状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室温熔融盐( room temperature molten salts) 、有机离子液体等,是指仅由离子组成在室温或低温下为液体的盐。 离子液体的特点是没有显著的蒸汽压:一方面它不会成为蒸气扩散到大气中去,是一种“绿色溶剂”,另一方面它可以有很宽的液态范围;除此之外,离子液体中的正负离子可以由有机离子和无机离子共同组成,所以对许多物质都有很好的溶解性且大多为非质子型,可以减少溶剂化和溶剂解的现象;良好的导电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在如今,离子液体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早在1951年,就制成了将l-溴丁烷与吡啶反应生成的N-丁基吡啶溴代盐与无水三氯化铝混合的第一种离子液体[1]。 离子液体的主要作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分子溶剂,(例如水)的环境,可能改变反应机理使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更好,转化率、选择性更高;离子液体种类多,选择余地大,可以对有机离子进行调整和修饰;将催化剂溶于离子液体中,与离子液体一起循环利用,催化剂兼有均相催化效率高、多相催化易分离的优点;产物的分离可用倾析、萃取、蒸馏等方法,因离子液体无蒸气压,液相温度范围宽,使分离易于进行。 目前离子液体有很多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反应,如:F.C.反应[2,3],烯烃氢化[4],Beckman重排[5],Heck反应[6],氧化反应[7]等都在离子液体催化剂体系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据文献报道离子液体还用于天然产物中多肽的萃取[8],核废料[9]的回收处理等。 一般来说,离子液体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两个部分,阴离子的种类比较多,阳离子主要有以下四种: 烷基季铵离子:[NRxH1-x]+,例如[Bu3NMe]+; 烷基季膦离子:[PRx]+,例如[Ph3POc]+; N-烷基取代吡啶离子,记为[RPy]+; 1,3-二烷基取代咪唑离子,或称为N,N 一二烷基取代咪唑离子,记为[RR’im]+。目前主要采取的离子液体的合成主要有直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 直接合成法即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铵化反应一步合成,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以纯化。 当直接合成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的时候,就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首先通过季铵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然后用目标阴离子置换出原阴离子或加入Lewis酸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 本实验小组研究了吡啶型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并对不同阴阳离子的组合的离子液体在室温下的状态以及性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由于时间、试剂和设备的限制,未能对制备的离子液体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进行检验,实为遗憾。 1 实验部分

吡啶介绍

吡啶产品简介 一、用途: 主要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用作溶剂和酒精变性剂,也用于生产橡胶、油漆、树脂和缓蚀剂等2-氯吡啶2,6-二氯吡啶2-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吡啶三唑酮硫双灭多威百草枯还原灰M 可溶性还原蓝IBC 盐酸洛美沙星恶丙嗪维生素D2 甲睾酮醋酸氢化可的松氟他胺危险。 二、理化性质 中文别称:一氮三烯六环、氮杂苯、氮环、杂氮苯: 英文名Pyridine 英文别名Pyridine anhydrous; Azabenzene; Pyridin; Pyr 分子式C5H5N 分子量79.10 CAS号110-86-1 凝固点:一42℃ 沸点:115.3℃ 液体密度(26℃):978kg/m 闪点:-20℃ 自燃点:482.2℃ 折射率(20℃): 1. 5092 爆炸极限:1.8%~12.4%(体积) 外观无色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含量99.99% 熔点115.3℃~116℃ 在常温常压下吡啶为具有使人恶心的恶臭的无色或微黄色易燃有毒液体。能溶于水、醇、醚及其它有机溶剂。其水溶液呈微威性。遇火种、高温、氧化剂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反应剧烈,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三、生产方法 吡啶可以从炼焦气和焦油内提炼。

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羰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与一分子乙醛缩合,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亚硝酸)脱氢,再水解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主要原料:37%甲醛,乙醛,液氨、丙酮等。但合成技术上很难突破,被美国等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半个多世纪,我国曾组织专家历经五个五年计划攻关未果。目前,吡啶国内市场需求很大,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其吡啶项目生产工艺极其复杂,约有100多道工序。 唐教授:在目前的工业化生产中,催化合成的工艺主要是以甲醛、乙醛和氨气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实现的。可通过改变原料中醛的种类或反应物的比例来调整产物的种类和产物的量。常用的催化剂主要是ZSM-5沸石分子筛。针对以甲醛、乙醛和氨气为原料合成吡啶及其衍生物的技术路线,本课题组于2005年开始进行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1)选用贵金属Pd改性的ZSM-5沸石分子筛作为醛氨缩合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以甲.. 吡啶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四、国内外生产情况 全球吡啶类化合物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约占全球吡啶类化合物总产量的86.75%以上。 目前国内有南通醋酸厂与Reilly合资的设计能力1.1万吨装置,达产6000~7000T/a,80%外销,南京红太阳吡啶研发本身就花了6 年多时间,后来试车生产调试也花了2 年多,生产工艺从开始的固定床到最终的流化床,最终完成了对吡啶的突破。 红太阳集团吡啶产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南京生化的1.2 万吨装置,另一个为安徽生化的2.5 万吨装置。其中南京生化吡啶装置,从2006 年开车后,一直到2007 年底,生产情况并不稳定,产品纯度稍差,产出吡啶基本上自用生产百草枯或少量外卖,而3-甲基吡啶则全部协议外销。由于2007 年前装置稳定性较差,公司为了保证百草枯的生产,还会有部分外购,2007 年一年外购吡啶约为2000 吨左右。公司介绍,进入2008 年后,由于雪灾和奥运会禁运等特殊原因,造成公司吡啶装置有 5 个月无法正常生产,不过从去年开始公司基本上不再外购原料生产百草枯,而是仅依靠南京生化和安徽生化的吡啶来满足9000 吨百草枯产能的需求。在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化学发光物质的类型和发光特点,可分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发光剂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目前,各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常见发光剂包括:电化学发光剂为三联吡啶钌[()],直接化学发光剂为吖啶酯(),酶促化学发光剂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M诺(氨基苯二甲酰肼,)及其衍生物或者碱性磷酸酶催化(′螺旋金刚烷)甲氧基(″磷酰氧基)苯二氧杂环丁烷(),鲁M诺氧途径发光剂为酞箐、二甲基噻吩衍生物及螯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根据反应过程中标记物是否需要分离可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均相反应主要应用于鲁M 诺氧途径免疫分析中,而非均相反应则应用于其他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通过采用固相分离、过滤分离、珠式分离、顺磁性颗粒分离等方式实现游离标记物和免疫复合物标记物的分离,其中顺磁性颗粒分离较其他分离方式更为常用。目前,基于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原理的产品还比较少,临床常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更多地采用非均相反应模式。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上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反应

吡啶合成阿司匹林

吡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摘要】在有机实验中,反应通常比较缓慢,常常要用加热,光照,加催化剂,加有机溶剂等手段。催化剂则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结果。在阿司匹林的制备反应中,酸碱催化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用吡啶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比较用不同的催化剂(浓硫酸,浓磷酸,吡啶,醋酸钠,碳酸钾)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吡啶是合成乙酰水杨酸的优良催化剂。【关键词】阿司匹林吡啶催化剂水杨酸 【正文】 (一)前言:阿司匹林, 又名乙酰水杨酸,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 苯甲酸, 化学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180.16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也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短暂性缺血性疾病的发作,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1】随着广大研究者对阿司匹林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这100 年老药还有很多新的用途,比如治疗痛经,预防老年痴呆症,防癌作用,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降糖等作用【2】,因而阿司匹林又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阿司匹林的制取(实验部分) 1、实验目的 (1)、学习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易氧化基团的保护方法。 (3)、进一步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抽滤装置的安装与操作。 安全需知:乙酸酐和浓磷酸,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须小心。如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2、实验的反应原理 (1)实验反应方程式 : (2)反应温度应控制在90℃以下,温度过高易发生副反应,同时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副反应: O OH OH 2 OH C O O O O H +O H 2O OH OC OCH 3 O OH OH + OC OCH 3 C O O O O H 缩合反应: (3)反应机理: ①吡啶作为亲核试剂对乙酸酐的羰基碳进行加成,②酰氧基离去,生成N —酰基吡啶盐(此时N 带正电荷,吸电子能力比酰氧基强,进一步增加酰基碳的正电性,更有利于水杨酸的进攻,且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 水杨酸酚羟基进攻N —酰基吡啶盐,吡啶离去,生成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