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教育思维中品味快乐

在创新教育思维中品味快乐
在创新教育思维中品味快乐

在创新教育思维中品味快乐

在上新课时,老师们都会精心设计有趣的情景来导学,而上复习课时,老师们往往只重视了知识的归纳与梳理,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沉闷的苦忆中。怎样在复习时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师生全身心投入?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为了打破以往的复习教学模式,要学会不断的创新,不要让自己墨守成规,我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以“五活”为指南开展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较好效益。现就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和实际教学过程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学过程和设计预设做到“五活”

1.引入含活势。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我通过讲父女夺宝的故事导入复习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故事中感人的情节,象吸铁石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立即再现所学的旧知。

2.形式求活泼。当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学生喜欢表演,喜欢猜谜语等特性,复习时教者设计了讲故事,猜谜语,品诗词,焦点访谈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气氛要活跃。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思维空间。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思维的空间才能诞生。

创新作业模式

创新作业模式沟通师生情感 ——新课标下“数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新课程在本市的推广与普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数学作业题型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与理念。“数学作文”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更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沟通师生情感的作业形式。本文试图从“数学作文”的研究动因、学生作业现状、研究意义、概念内涵、写作指导、注意问题、作文评价、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本人在新课标下实施“数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体会。文章内容注重实践与操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健词:数学作文写作指导作文评价 研究动因 开学不久,105班的班主任老师拿了一篇学生的周记来给我看,题目是《美好又尴尬的第一节课》,内容如下:“开学了,我进入了高中的学习生活,第一节是数学课,内容是‘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了以下知识点:‥‥‥ (略)。这部分内容有点抽象,不过,我觉得还是学得比较轻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然而,今天的课却又给我开了

一个让人尴尬而终身难忘的玩笑。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因为我觉得老师讲的内容我已经理解,就拿出数学资料来看,没想到老师向我提问了,她说:‘请你描述一下你与这个集合的关系。’我不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个集合,只是隐约记得刚才老师在讲‘我们105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这时,同桌小声叽咕了一下‘属于’。于是我大着胆子回答:‘属于’。几乎同时,我的耳边就爆发出一阵阵哄堂大笑。我看看老师,她也是似笑非笑地看着我。前面的高凯转过头来阴阳怪气的:‘哈哈!你什么时候变成女人了?’我知道,我是答非所问了。老师说的集合一定是‘{105班女同学}’。我是男生,却说我属于这个集合。这个回答给了男生们一个可以取笑我的机会。而且,我会不会给老师留下一个不认真听讲的不好的印象?我真想找数学老师谈一谈。向她解释一下当时的情况。闲话少说,高一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暗暗发誓,自己要努力下功夫,打好基础。数学是很有趣的一门课,我相信我会有好成绩。” 看了学生的这篇习作,我认为就具体内容而言,它更象是一篇数学日记,学生不仅非常精确地把数学课堂的学习内容重述了一篇。而且,还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描述了自己的一些心理活动过程,暗示了一种特别想与老师交流的愿望。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有一种感受,就是没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有时候,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小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改”的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质疑开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要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使数学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发展的差异也要求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弹性”,应在过去的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在确定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要启发他们多动手,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启发要自然亲切,引导要及时准确。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例如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能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检查教学效果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为教师判定教学目标、验证教学过程、鉴定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启发引导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较好地处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下面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巩固性

创新教育的三个基本体系

创新教育的三个基本体系 湖南省创造学会创新教育研究所朱昌球 湖南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教育体系构建的发展阶段。如果从1985年算起,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们从事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人们,大多比较侧重于创造教育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方法体系的构建上,而对其概念的内涵、命题的真伪、逻辑的关联等知识系统和教育的定位、办学的宗旨、文化的功能等观念系统的构建,则显得比较游离、零散和粗浅。自2000年起,我们对创造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发展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脱胎于创造教育,我们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如果说是在继承创造教育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对创造教育在教育文化层面上有所发展和深入,那就是一直在试图构建创新教育特有的知识体系、观念体系和文化体系等三个基本体系。 一、创新教育的知识体系 1、什么是创新? 简言之,“创新”就是“创造与革新”或“发明与革新”。它可以分为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两大部分,而“创新精神”是重头戏,具体可包括:创造与革新的兴趣、创造与革新的意识、创造与革新的觉悟、创造与革新的意志、创造与革新的思维、创造与革新的思想等六大项。其中,兴趣、意志、觉悟是动力系统,意识、思维、思想是传导系统。 创造的兴趣是人人生而有之的,而革新的兴趣是后天生活实践和生存竞争所逼迫出来的;创造意识是兴趣得到成功或受到鼓励而形成的,而革新意识往往是兴趣受到打击和挫折而异化出来的;创造觉悟是意识得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树立起来的,而革新觉悟往往是生存受到挑战或威胁的激发下生发出来的;创造意志是觉悟得到坚持和积累并沉淀后形成的,而革新意志往往是觉悟受到锤炼、修正、补充并坚定后形成的;创造思维是意志完成过程中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的智慧结晶,而革新思维是意志衰败过程中的自我否定和勇于改正的教训总结;创造思想是正面经验富有条理和层次并成系统的思维体系,而革新思想是反面教训富有条理和层次并成系统的思维体系。 归纳一句话,创造与生活实践的胜利成功圆满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是肯定自我;而革新与生存竞争的过错落后甚至失败往往是相反相成的,更多的是否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但从中学语文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来看,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思路的意识比较淡漠。教学模式普遍地表现为“导入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教学”这样一个俗套的流程。由于在“课堂讨论”中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这里往往形成一个内容繁杂时间冗长的“不歇气”的教学“大板块”,从而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因此我们应该进行,让课堂教学的步骤明朗起来,生动起来,艺术起来。可进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创新尝试。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进行创新。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学中的提问设计:1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2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3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4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这个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现在哪里表现在4个提问之上。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组织起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层进关系,教学过程由于这4个提问的出现而分成几个教学板块,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引导着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诗的教学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

教学的主体内容就品析得相当精彩: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五读,从“段内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这个教例表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课堂上的“五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都进行了切分。这个教例又表现出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视点集中在“课文脉络”之上,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课文原来是可以这样读的啊。3.从“线条简洁”的角度进行创新。如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的教学思路是:美美地听读,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表达。这个教例思路明晰,线条简洁,创意鲜明,表现出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全课的教学从教学理念上看,成功地组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显得生动而又自然。从教学方案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彼此承接、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4.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创新。如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七颗钻石》苏教版课标教材的创新设计: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这个课例思路清晰,让学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第二板块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块主要是表达。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雅的教学情景及浓

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利用 幼儿的好奇心,树立创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将幼儿看看、听听、想想、做做的活动,变成他们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是我们幼儿教 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创新教育的尝试中,我取得了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教育成效。 一、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唤起幼儿的兴趣,不能简单地教幼 儿怎么做,而应多为幼儿思考,怎么做?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在“牵牛花”艺术活动中, 教师让幼儿观看美丽的牵牛花是用什么做成的,是什么形状的彩纸,来引起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在幼儿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幼儿去看图示,在看懂图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折出美丽 的牵牛花,并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墙壁上。让幼儿看着美丽的画面来创造儿歌,使幼儿的想 象思维达到高潮。 二、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允许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以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创新 精神。如春游时,孩子们在河边尽情地奔跑,往河边扔小石子,让小石子在河面上蹦跳,看 谁的本领高。玩过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说:“河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你们想想河里面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幼儿每人说一句话来,这时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大鱼和小鱼在玩 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有的说:“海虾在跳舞。”有的说:“河蚌在滑冰”等等。有的孩子讲的内 容并不完全符合动物的特征,但我仍然给以鼓励,使每个孩子都能焕发出极大的创造思维。三、重视艺术教育,发掘幼儿创造潜能 为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特别是利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启发幼 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在艺术活动中,让幼儿听音乐、让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根据音乐的旋律创编动作,幼儿的兴趣很高活泼、热烈的音乐旋律一响,幼儿就尽情地手舞 足蹈,扭着身腰,人人参与优美的旋律,样子陶醉得让人好笑。 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索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经验、知识能力的积累而不断增强。在教 育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并通过各种教育 手段来帮助、启发,给予幼儿创新的信心和机会,同时,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 师要做到持之以恒,并与其他活动相互渗透,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鼓励幼儿,使幼儿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最新教育资料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引言 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过分注重各自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学生应当接受的知识理论和能力结构需求。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彻底改造,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不仅要处理好内容上的交叉、渗透、整合、综合,更重要的是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真正有用的逻辑要求,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学 这种中,需要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它区别于创造和革新,是将已有的 “事物” (如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等)引入教学的领域,重新组合,带来新的思想、方法,产生新的效益,即产生高质量的学生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应以实现学生学业标准为基础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各个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的学业标准,就本科教育而言,是指“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构建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不是简单的组合或相加,也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它将带来课程内容、知识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对于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且必须满足以下几点:首先, 要把综合的学科知识和科技成果融入课程体系,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创建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 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提供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结构 有效的课程整合是构建一种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全新交互式的教学互动机制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 环境与学习体系,这种环境和体系必须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有

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余小晓宗 ——社坛镇中心校创新理念提质增效工作交流材料 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的生命线,而科学、完善的监控和管理体制则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学校一直坚持“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得到发展”的理念,发扬“用勤奋经营自己”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创新教学常规管理运行机制,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学校的内部管理历来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管理渠道是否畅通、管理举措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益的高低。为此,我校实行处、科室领导分管制、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分管领导负责分管年级教师的常规考核、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等工作。年组长负责指导本年级的学科教学、集体备课等工作。学校教导处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协调、控制和评估。管理中心的下移,减少了管理环节,更好地适应了各个年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激活了年级的活力和创造性。 另外,我校还注重打造团队精神,打好集体协作战,变“个人创优”为“集体创优”。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场集体协作战,必须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我们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推行“捆绑式”考核奖惩制度。具体做法是:推行两个责任制,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整体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和以学科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目标责任制。班级责任体实行导师制,每月召开一次学情分析会,分类会诊,因材施教,让任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由原先的一人独管变为现在的多人齐管;有效分解班级协作组整体目标,使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特定的承包学生群体,增强了责任体成员的责任感,密切了成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班风、学风、教风。 二、创新教学管理,向课堂要质量 (一)从严治教,精耕细作,优化教学常规管理。质量看常规,常规看落实,细节定成败。只有常规抓实抓细,才能优化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才能水到渠成。为此,我们加大了教学常规管理力度,推行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抓薄弱、抓具体、抓细微,做到细致入微的研究,精益求精地雕琢,实实在在地改进,力求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注重抓反复,反复抓,对一些解决之后容易复发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韧劲,揪住不放,狠抓不松,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取得成效。比如,我们针对老师们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劳动,专门制定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规范、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效益明显提高。 (二)把握年级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思路,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所以,我们确定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做、教互动”为课堂教学原则,把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低年级,依据起始年级的特点,提出“小台阶、稳步走”的教学原则,做好知识衔接自然、平稳过度;研究学情,调整教法,使教学适应新生;中年段,依据该年级教学任务、进度的特点,提出以精练、精讲为突破口,重基础、降难度,提高学生求知信心,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练习效率最大化。六年级毕业班,临近毕业的有效时间段,我们以单元知识为单位,整体设计单元复习方案,单元复习教学采用“五环节”、“四课型”、“一检测”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学、助学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追求复习课教学最大效率。

最全电大创新教学作业答案

最全电大创新教学作业答案

创新教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预设性课程 是教师在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计划与方案。2.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的说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教学活动资源。 2.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在教学计划、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上与中学的其它课程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但作为主要承担德育任务的课程来说,其设置和功能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它是中学德育的专门课程。 3.宏观课程设计 是在你学完一门课程之后,需要做一个比较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包含了你所学的这门课程的所有内容与知识,是一种综合水平的考察。 二、填空

1.一般来说,课程文本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材、教师用书以及练习册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2. 课程和教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心模式、循环模式等不同的模式。 一元模式、连接模式 3.宏观课程在设计时要考虑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共同经验、个别经验 4.学校课程目标的制定步骤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研究、行动 5.在对课程文本的解读中,“理解”所包含的内涵是:“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意义构建。 感受过程、对话形式 6.学校课程结构的设计应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衡性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7.学校发展规划和课程目标的制订常需遵循方向性和针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开放

(完整版)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德国心理学家思斯特·卡尔西在《人论》一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440614.html,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作者:王绪振胡庚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 摘要:文字与版面设计越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文版设计思维是设计品完成的 保证。本课程教学改革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手绘及上机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版形式变化、视觉分割等原理和方法,案例、项目为教学方法贯穿其中,最终达到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0-02 一、课程现状分析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2012年新建专业,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结合当今大设计产业文化背景、省内外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方案、当地创意产业需求等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我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而设立的课程,所以专业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也是按照同类院校专业模式模仿开展,但横影学院办校特色明显,笔者也更愿意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授课班级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正在由职业基础课程转向职业核心课程,而文字与版面设计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门中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设置里面属于基础课程,但具体来说应该是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专业核心课过渡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也有一些院校称之为基础专业课、必修专业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手绘和上机操作功底,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创造及视觉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形成完整的字体设计思维,也为后期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科目设置基本一致,将“文字”与“版面”原本属于两门的科目结合起来,形成“文字与版面设计”渐进性质的课程,课时稍有压缩。但课时的减少给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压力(实际证明课时的确太少,课程结束后还有众多重要问题诸如版面设计中色彩知识应用、视觉空间原理及绘制等还没有完成,建议应由40课时改为64课时或“文字”、“版面”课程分开)。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教材选定 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本课程选择沈卓娅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字体与

英语创新教学的几点尝试

英语创新教学的几点尝试 【摘要】形成创造能力是不容易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我们教师必须抛弃过时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策略。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创设一种和平的、民主的学习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合作努力完成任务。我们必须训练他们随时随地对他们的学习提出质疑,拓宽他们的思维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关键词】创造性合作个性质疑情境 【abstract】 it is not easy to form the creative competence.during the basic education,students must betrained for the creative.individua character.we teachers must spurn the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new kind of educational strategy.in class,we must construct a peaceful,democratic,creative situation of thestudy activities,place a premium on the students curiosity,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bold attemptsand cooperative efforts at the tasks arranged.we must train them t0 be ready and free to question doubts abouttheir study,and develop their wide thought and rich imagination.

浅谈如何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浅谈如何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8级王莹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学习必将成为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驱动器。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使学生跳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将其培养成适应当前 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当前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 重点。 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 的,首先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即以创新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 问题为中介;以开放为特征。 (一)创新型课堂以创新为目的; 创新型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必须对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通过重新定位,确立创 新的价值观和功能观,并形成以最大限度激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最为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成效的评价标准。关键要对创新素质 要有全面的理解,创新素质是由独立、超越、发现、重组、应用等素 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以创新为目的,不是不要继承,而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继承为主的 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把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核 心位置,而将继承人类已有的人之成果置于为前者服务的辅导位置, 创新离不开继承,当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即创新以继承为基础,

继承以创新为方向,摆正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就摆正接受性教学接受型教学与创新型教学、维持性学习与创新型教学、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的关系。 以创新为目的,不是不要知识,而是改变传统的静态的知识观,确立动态的知识观。静态的知识观是把知识看成认识的结果和经验的系统,动态的知识观则把知识看成认知的过程和求知的方法,动态知识观看来,知识本质上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和拓展的过程,所以,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新知识,掌握规则 是为了突破规则,这样也就把知识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创新能力的翅膀而不是羁绊。 (二)创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体地位,而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西。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上,学生学习额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彻底被压抑了。创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教学过程就是教不断向学转化的过程,学不断摆脱对教的依赖,不断走向自主,走向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要淡化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

创新教育思想

专题六创新教育思想 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创新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创新教育思想的演进及事件 三、关于创新教育的含义 四、关于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 五、创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六、国外创新教育面面观 七、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时代背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Economy Based-Knowledge)。 2.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 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将知识的诸多形态归纳为四种类型:“Know 4W”。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记载事实和数据;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记载自然与社会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知识; ●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记载工作的技巧和经验; ●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信息。 3.未来教育的新使命 ●知识经济的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 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也决定了投资于人,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及掌握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的实现紧迫性和客观必然性。 (二)国内背景 (1)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2)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二、创新教育思想的演进及事件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与经济学家的观点 1. “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胤淑仪》中就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的意思。 2. 经济学上的创新:创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s,是由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提出的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技术创新的代表人物爱德温.曼斯非尔德、莫尔顿.卡曼等人把技术创新分为三类:一 是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二是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的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的代表人物兰斯.道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的制度创新,就是指 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二)20世纪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研究 ●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分析了儿童、成人和一 些名人的创造性思维后,创造力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30年代,人格心理兴起,特别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德和奥尔波特把“自我”概念引入 心理学后,有关人性中创造力的研究就更加引人注意了。 ●50年代开始,创造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60年代,芝加哥大学才对创造力做了系统的对比研究。 ●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研究创造力的专家学者,又提出了一些关于创造力的新 认识、新理论。 ●创造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力的两种倾向:一是不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它是一 种或多种心理过程,从而创造出新颖而有价值的产物;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不是一种过程,而是一种产物。 (三)我国创新教育思潮的兴起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 三、关于创新教育的含义 ●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 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 ●创新教育的内涵是指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和教育。 四、关于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 ●一是目的不同。创造教育主要指培养有专特长的学生,能够发明创造出具体的东西; 而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创新意识。 ●二是内容不同。创造教育着力于创造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创新教育是着力于提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加强创新人格的教育。 ●三是任务不同。创造教育是立足培养少数尖子学生和有专特长学生,使这部分学生 有创造能力、创造成果;而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

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既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又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问题。那么怎样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呢?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分数,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它注重的是知识的移植和灌输,且考什么教什么,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很少沾边。方法上一般是先讲概念、定律,再依照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和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种教学状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摘要:结合“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文章从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概况 1.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历史沿革与发展是与我校创新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部分教师自发成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改小组,探索“三小一环”(小专题、小调查、小发明,并纳入课程教学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1997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设置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基地,以及向各院系辐射的创新实践分基地[1,2]。2003年,学校批准成立“大学生创新院”,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平台。2004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创新教育被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7年,学校在原大学生创新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组建了校级实验中心——创新实践中心,承担了全校创新实践系列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创新实验学院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特色课程。 2.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不同于常规按学科或专业划分的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内容按照“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理念,从问题—理论—实践等三个环节构建了创新教育通识基础教学、创新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等三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修学本门课程的学生首先全部参加第一部分课程学习,完成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从智能控制、智能建模、软件工程及多媒体技术四大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并完成所选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三部分内容和目标如下:

创新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创新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发表时间:2018-05-18T14:49:38.6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作者:高飞 [导读] 班级博客改变了日记的呆板形式,既能及时交流又能带来成就感,一下子就点燃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 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大王庄中学271119 摘要:教师要不断转变作文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改革作文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拓宽学生写作领域,开辟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使作文教学驶入快速、高质的快车道。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尝试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老师认为作文教和不教差不多,批和不批差不多,作文根本就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诸多的思想误区及作文形式的单一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为改变这种现状,从最初教学中大胆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现学现卖”、“依葫芦画瓢”开始,在多次的“拿来”基础上尝试着走出自己的创新作文之路。 一、让学生把自己写进博客里 日记写了很多,每一个学生都说:写烦了,写倦了。我的回答是:我们再换个花样坚持——建班级博客。我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心灵博客”,内容上重在让学生抒写自己的真性情,真正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青春岁月。每周写三到四篇 “心灵博客”,记下自己感动的瞬间,记录自己情感的经历。在指导学生写“心灵博客”时,要让学生说尽他们所熟悉的那些组合成我们生命的每一种因素,打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那些本来冷冰冰的文字,流淌出生命和生活的情韵,让每一个读者为之动容,让生命感动生命,让生活感染生活。湿漉漉的生活、活鲜鲜的生命,在学生的字里行间纵情跳跃。班级博客改变了日记的呆板形式,既能及时交流又能带来成就感,一下子就点燃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 二、让学生沉醉在自己的童话里 每学期要求学生创作一篇小说,题目、主题、内容梗概、人物介绍、个性语言等完全由自己设计。让每一个学生置身于作文创作的“汪洋大海”,用语言文字来一次自由快乐的情感畅游。最初的指导,仅限于文章的篇幅结构脉络的设计,以及小说所涉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别的一概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充足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写作的真谛。起初,部分学生无所适从,下笔磨磨蹭蹭,几节课后,灵感突现,下笔如江河奔涌一泻千里,人物描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创作过程当中,把自己作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来写。小说创作过程的指导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设想都那么有个性,连平时一篇日记也不写的学生谈起自己的小说来都是头头是道,乐此不疲。老师的指导就是在一片涌动的激情中穿行。谁的书写姿势、谁的书写笔画、谁的人物名字、谁的段落长短,在这一刻,都是那么容易进行纠正,谁也不想自己的小说有哪怕一点的败笔。学生在给自己的小说拟定题目的时候可谓绞尽了脑汁,比喻式、引用式、抒情式、叙事式,各显其能,小说的面目五彩缤纷,学生思维的活跃可见一斑。小说创作完成以后,学生交换阅读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作文创新的路上一个小小的举动竟收到了如此明显的效果,这是我所不曾预料到的。 三、让学生多一份浪漫情怀 诗,有形象有韵味,有深邃的民族情结和文化底蕴,是语文的精魂。诗一样的语言彰显着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喜欢写诗,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学着写点诗,以诗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以诗的语言来歌颂生活,培养学生的浪漫情怀。课余、节假日都是学生写诗的好时间,学生可放飞思绪天马行空地尽情徜徉于诗歌的世界,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开始学习写诗的时候,写了几句顺口溜,便自鸣得意。经过一定的努力,知道了诗词写作的格律要求,写作处处受到限制,反而感到不会写了,怎么写也觉得不符合要求。在这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升华,学会了斟字酌词、反复推敲。每学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的时间对学生的诗作进行指导、点评或欣赏。让学生写诗,从而诗化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找到作文的根。 四、让学生流连于自己的百草园 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的阶段创作内容的处理,通常的做法是分发给学生,或卖了废纸,而我们的做法是:把孩子的作文择优汇集成册或推荐到报刊发表,让每一个孩子珍视每一篇习作,聆听每一次心跳,收集每一缕情感,关注每一次进步,珍藏每一种成果。每一单元的作文,对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可以把它们装订成册,做成本班本单元的优秀作文集,或是帮学生把这些文章寄到报刊发表,能够获得这种表扬的学生都欢天喜地,获得巨大的成功的快乐,这样就能推动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越喜欢写就越想写,越想写就越放得开写,越放得开写就写得越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渐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从而对每一单元的作文都非常用心。学期末让学生从自己平时的作文当中或自己的“心灵博客”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集结成自己的文集。最简单的办法是用A4纸输出装订成册,较好的办法是找人设计排版,印刷精美些。学生就自己的文集,拟定散文诗式的书名,可以在扉页上题写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自己的创作也可以,比较浪漫的同学还可以印上自己富有个性的青春照,照片下面对自己来一个另类的人物介绍。这样的草根文集一旦成册,学生们都爱不释手,其震撼力是其它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作文教学无捷径可走,但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形式及内容,学生就能喜欢作文。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才会有厚积薄发的奇迹,学生的作文水平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