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梳理:《艾青诗选》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梳理:《艾青诗选》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梳理:《艾青诗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名著阅读复习

命题:杜兰审核:王燕 2018-11-06

一、填空题.

1.艾青 (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

《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

2.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3. 艾青于 1910 年阴历 2 月 17 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大堰河)

4.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____。<鱼化石>

5. 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D )

A.《我爱这土地》

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6. 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C)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7.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

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8.“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鱼化石》.

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9.艾青的《太阳的话》全诗运用那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

10.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1.艾青的__《毛泽东》_歌颂了毛主席.

12.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乳母——_大堰河_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13.请写出《艾青诗选》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三部作品:___,___,___

14.荫路种夹竹桃,我还是第一次听见.平常所见的夹竹桃都是种在大花盆里,只有一人高.种在街上,那该有多高,而且花要比杜鹃大得多,条条街上都种了夹竹桃,该有多美.于是,我的脑子里,湛江和夹竹桃就连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我对湛江久久地响往.出自艾青的散文__《湛江,夹竹桃》__.

15.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16.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__、__、__、__”的诗歌美学主张.( 朴素、单纯、集中、明快)

17.他的诗作,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因为他的成就和影响,他还先后荣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葡萄牙自由勋章,和聂鲁达、希克梅克一起列为现

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他就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艾青.

18.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此节选自《艾青诗选》的《鱼化石》

19.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

刻划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选自艾青的__《北方》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诗人是通过对盆景的间接描绘来实现的。( × )

2.《光的赞歌》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中国。( √)

3.《梦》抒发了“钢丝床上有痛苦,稻草堆上有欢晤”的真情实感,表示作者对物质富有然而精神贫困的生活的依恋与追求。(× )

4.《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这首诗的序幕。这一形象的选择,不仅立刻使人感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感应笼罩着全篇,悲惨的严峻的气氛,都由这一形象所奠定的基调而产生了。(√ )

三、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补充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②整理搜集的诗歌

③举行诗歌朗诵会④开展诗歌知识竞赛

(2)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一)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诗人的任务是:告诉他们 /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______,“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的情状。(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3. 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二)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在诗歌中,“我”是被自己的地主父亲送到大堰河手中的,在父母心里,我,是个不祥之人,在他们那,我,没有享受过父母对孩子的宠爱,甚至还有后来“我”回家后,觉得自己是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而在大堰河那,“我”却感受到了父母般的爱,大堰河也将“我”当作亲生的,她做着吃乳儿婚酒的梦,这也表现出“我”对大堰河如对母亲般的爱。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让人感觉很悲伤,也透露出“我”对于大堰河的愧疚。

(三)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在看不见的深处 /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 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 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D. 本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的神态与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等词语。

(四)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五)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回答: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对偶。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内容上:《礁石》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诗中修辞方法多种,又重在拟人,意蕴回味悠长。

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5. 全诗采用了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情绪。(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10.2018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

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60字左右) 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微信公众号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请你仿照例子再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示例】栏目一:风雨历程

栏目二:诗海漫步

栏目三:仰望星空

(3)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颁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请你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

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1.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一个地主家庭,18岁他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后因参加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长诗,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艾青”,是他的成名作。

2.二十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多谢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举3个例子)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3.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经过20年的沉寂,诗句变得更,诗情变得更,诗意变得更,如《鱼化石》《》《》等。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表现出“”的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