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现代化(DOC)

民族教育现代化(DOC)
民族教育现代化(DOC)

云南如何迎接民族教育现代化的挑战

摘要:在发达地区大多数都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云南作为经济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快慢决定着云南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应该如何去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原则下,云南应该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实践出一个合适的系统方法。

关键词:民族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问题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从而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研究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为加深民族教育的理解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当前我国正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努力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①由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仅有短短的30年时间,因此,很多问题尚在探讨之中,教育现代化的定义及主要内容一直存在仁智互见现象。②还在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本文将对云南民族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浅谈。

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繁荣和进步。民族有不同,智慧无差异,只有提高了各民族的素质,才能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才能实现民族平等。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要以发展民族教育为基础;提高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以发展民族教育为根本。改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的现状,关键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者

的素质从何而来,当然得靠教育,因此,将优先发展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对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力度,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我省教育“点多、线长、成本高”的显著特点在民族地区尤为明显,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下工夫,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办学集中度不断提高、寄宿制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等发展趋势,确保办学条件够用、能用、适用,为促进民族教育内涵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素质,加大民族地区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同时具有忠诚之志、富有大爱之心、具备专精之术的教师队伍。

要发展民族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权益,建设和完善对民族教育的资助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落实好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政策,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资助帮扶面。要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要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在省一级完中增设少数民族高中班,尽快建立和完善民族贫困高中学生生活补助机制 。

二、全面加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高民族教育办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增强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能力、向管理要尊严的思想意识,全面加强教育的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教真育爱价值取向、适应全省教育现代化趋势要求、引领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框架,实现管理方式多样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结果精准化。要把强化常规管理和基础管理,作为一项根本措施常抓不懈,为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要把科学配置校长和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措施,认真加以落实。要狠抓基础管理、全程管理、系统管理、精致管理,从而使学校管理走上依法科学民主的轨道,实现好、发展好师生的教育利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加强民族教育法制建设。从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民族教育法规建设还不能适应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教育法制的不健全,导致民族教育政策所确定的各项优惠措施难以落实,民族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得不到保障。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快云南民族教育的法制化建设步伐,促进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目前,《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条例》正在起草制定当中,可以预见,随着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云南民族教育必将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持续的科学发展。

四、重视“双语”教育工作,强化“双语”教学,传承民族母语,提高汉语水平,努力学习外语,提高语言能力。认真开展“双语”教学事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要从民族团结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双语”教学。要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儿童掌握“双语”提供良好条件。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双语”教材建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又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工具,在做好“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通过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加强外语学习,让少数民族孩子有一双瞭望世界的眼睛。

实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和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设备陈旧、落后,现代化基本需要的硬件跟不上。

现在还有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手段还只停留在小黑板、挂图,录音机、幻灯片、电视机上,新的多功能语言室、多媒体教室还没有,有的也很少,不利于多个班级授课,这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资源设备有效利用率低。

在教育现代化得大环境下,学校花大本钱购置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有的学校名义上添购了一些设备,但主要还是应付检查,真正能用的、用好的教师为数不多。有的老师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甚至错误的认为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如一根粉笔、一块小黑板取得的成绩来的快,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太“浪费时间”。有的人只要一提起教育现代化就马上想到的是硬件设施——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等,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加强硬件建设,只要花钱将这些设备添置齐全,就达到现代化的要求。其实,再好的设备也是靠人使用的。电子白板推广多年,许多学校形同虚设,许多教师视而不见。加上有的领导重视不够,有的设备从购进还没使用过。有的使用坏了就一直放着无人维修,都成为了摆设。这些都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三、教师没有在思想上把教育现代化真正落到实处。

对于条件好的学校,设备已经够齐全了,多媒体设备也有了,但个别老师却错误的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新鲜”“热闹”,认为用多媒体教学很“时髦”,不根据教学对象和实际情况,滥用多媒体教学,把原本很好的传统教学丢弃了,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平时很少用,只有在有人听课了、自己开公开课、赛教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现象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推广和普及。

四、教师自身现代化应用水平有限,能力不够,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广。

目前在农村初中教师中,真正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还不多,且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其余教师就算想用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会用的也只是把在网上下载的现成的课件原原本本的放给学生,不会制作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课件,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纵深发展。

五、学校缺乏统一的管理,以确保发挥教育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单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大家献策献计,共同制作课件,共同使用。因此,学校缺乏统一督促机制以确保发挥教育现代化的最大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育现代化的投资,使硬件跟上,软件也不落后。在增加设备时,立足基础,紧紧围绕教学教育这一中心环节,促进课堂教学,最终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端正思想,使每位教师都认识到现代化教育全面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目标,加强管理,使教育现代化真正落到实处。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对区域教育、对学校、对教师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早创早主动,延缓就被动。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辅助教学的作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4。

三、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的全面培训,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专业人员培训、进修、讲座、竞赛等形式,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制作和使用。

四、鼓励各校教师共同开发课件、插件。

我们可以把有一定基础的学校计算机教师组织起来,分工协作,共同开发课件、插件,定期交流。每年搞一个课件的评审会,技术鉴定会,肯定一些优秀的课件,根据好的课件,确定标准的软件平台版本,制定统一标准。○5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收集到很多优秀课件,整合后供各学校使用,或把这些课件、插件放到网上,供下载使用。教师只要利用现有的插件库,就可以组织制作成自己的课件。

五、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实施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将教育现代化理念强行入轨,明确分工,齐抓共管,规范管理,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及时了解教学过程的信息动向,做好教育现代化的后勤保障。

实践表明,教育现代化特别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服务学生成长。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资金缺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全面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同时,教师的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我们要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提高对现代化教育的深远意义

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花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大的财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集思广益,真正把教育现代化做到实处,推进新的课改,全面提高。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参考文献

[1] 海巴根那.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现代化[J].《前沿》, 2002(9):59-61.

[2] 景志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N], 2001(6):73-74.

[3] 卢小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 2008, 7(4):100-101.

[4] 郭福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 1997(2):108-110.

[5] 吴明海.《民族教育研究》[M], 2001(1):5-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