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复习要点:

1、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这年,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他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结构与内容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交代提出论题的原因,引出论题。

第二部分(3至25自然段)分析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青年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问题:是否真的怀有热情(虚荣心、幻想、父母的意见容易使人产生热情),理清在社会上的关系,顾及个人体质,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青年人应该选择一种能使自己获得最高尊严、建立在深信其正确的思想基础上、为自己提供最广阔的场所为人类工作、不断接近完美境界的职业。

第三部分(26至28自然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并对其进行归纳。

本文的写作思路为:青年人为什么要选择职业——怎样选择职业——选择怎样的职业——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及遵循这一指针选择职业的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作为毕业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环节环环紧扣,思路清晰。

3、词语积累

遵循权衡倏忽蓦然迸发浮想联翩召唤

梦寐以求怨天尤人幻想蒙蔽藐视

废墟恪尽职守搅扰啃噬惩罚臻于完美

战战兢兢卓越悄然无声吮吸悄然教诲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恪(gè)守赐(cì)予钦(qīn)佩战战兢兢(jīng)

B.刹(chà)那犄(jī)角纤(qiān)巧瞠(chēng)目结舌

C.擂(léi)鼓教诲(huì)累赘(zhuì)面面相觑(qù)

D.商榷(què)妥帖(tiē)巷(xàng)道相濡(rú)以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雏形碑贴一笔勾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寂寞惭愧嬉笑怒骂有志者事竞成

C.惶然斑澜融会贯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D.斟酌啮噬言论精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

①尊严就是使他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②刹那间,无数声音耳鼓,申述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想在最后一分钟,挤进我的小筐。(充斥充满)

③同学们的选择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比如某男士的“足球”,某女士的“巧克力”,在我就大。(不以为重不以为然)

4.下列名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B.在人生众多选择中,难免遇到失败。但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C.林林总总的喜事接踵而至,着实让我们高兴了一阵子。

D.进入高一以来,一向成绩平平的陈立真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刮目相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和空气、笔……删掉哪一样是好?

B.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扬起头来问天。

C.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字——“笔”。

D.继《红处方》后,毕淑敏又发表了《拯救乳房》、《预约死亡》……等小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些年,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一直在医学边缘上行走,《红处方》、《预约死亡》与《血玲珑》,在各种医学角度传达着对生命的关切与死亡的审视。

B.每一位求职者是否都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兴趣、性格、能力的职业,使自己的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呢?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满意的答案。

C.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聪明灵巧的双手,在技能领域得心应手。

D.许多工作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生、正直、有责任感等。

两条路

[德]里克特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清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着地面,几个比他更加无望的生命飞向他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的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路的入

口——一条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处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无底深渊,从那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出舌尖。老人仰望着昊天,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吧!父亲呀!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漂浮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穿透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荣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父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而做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母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夜晚打盹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个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苍,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坠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还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时只能是徒劳了。

7.第六段中画线的“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答:(1)含义是:

(2)目的是:

8.(1)体会第二段画线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超过40个字)

(2)第四段最后把老人和自己的伙伴作比较,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5个字)

9.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1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主人公是犯过错误的年轻人。

B.本文是通过人物的幻觉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

C.本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是后两个自然段。

D.前五个自然段用插叙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对青年时代生活选择的回忆,表现了一个老人的觉醒。

E.前五个自然段是用倒叙的手法,按主人公老年、青年、少年的顺序,表现了一个六十岁老人的苦恼和希望。

11.将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内容不得有删削)。

里克特是德国著名作家。他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作为“穷人的歌者”,他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

答:

12.在下面这段话的后面续写两个句子。续写的句子要与前面的“敢于……”一起构成一组排

比句。

青年朋友,面对青春的门槛,迈过去,义无反顾!敢于用你那还不太坚实的肩膀,去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

13.根据下表分析归纳。

答: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职业、地区的选择存在着如下四个特点:

(1);(2);(3);

(4)。形成这种择业倾向的主观原因是:;客观原因是:;结果是

14、语文实践活动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

(1)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第三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2分)[示例]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80字

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读“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句话,回答(1)~(2)题。

(1)“这两种利益”是指哪两种利益?

(2)为什么不应认为它们是敌对的?

提示:代词指代内容在文中找。

2、把画线的句子变换成主语是“伟大人物”的句子。

提示:句式转换,首先确定谓语,然后依次组句。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请列举“历史承认”的两位以往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提示:要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人。

4、从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是什么?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联系上下文,第二节开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便是答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答案)

1.C(A项中“恪”,B项应读作kè,B项“纤”应读作xiān;D项“巷”应读作hàng)

2.D(A项中“碑贴”应是“碑帖”;B项“有志者事成竞成”应是“有志者事竟成”;C项“斑澜”应是“斑斓”)

3.①无可非议②充斥③不以为然

4.A

5.C(A项应改为“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一样是好?”B 项应改为“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扬起头来问天。”D项中“……”和“等”只能选一个。可改为“继《红处方》后,比淑敏又发表了《拯救乳房》、《预约死亡》等小说”)

6.B(A项“在各种角度”应改为“从各种角度”;C项“聪明灵巧的双手”搭配不当;D项缺中心语,句末应加“良好品质”。

7.(1)走上正路的人一定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2)激励有过失的年青人迷途知返,走上正道。

8.(1)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走不同道路的不同境遇与结局,增强了表达效果。

(2)反衬“老人”因走错人生道路而一无所获,徒有懊悔和痛苦。

9.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年轻人要珍惜青春努力奋斗,否则,年老时只徒留悲伤。或:年轻人要选准人生道路,不可误入歧途,否则将后悔不及。

10.A、C(B项就百通过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D、E项并不是用插叙、倒叙手法,也不是“回忆”、“表现老人的希望”。前五个自然段是写年轻人的一个梦,按时光倒流的顺序,从老年写到青年、童年(少年),表现一个花甲老人的追悔)

11.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德国著名作家,“穷人的歌者”里克特

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

12.略

13.特点:(1)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多,到内地老少边区的人少;(2)到大中城市的人多,到小城镇的人少;(3)到经济特区的人多,到其他地方的人少;(4)到国外的多,留在国内农村的少。主要原因是:着重地区经济条件,就业环境;客观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结果是人才相对集中,分布不均衡。

14(1)黑板报共有三个板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第三版:

__展望今______(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评注。

名言:_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__(荀况)

评注:__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积累。_

(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苏轼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分析,不超过80字

__我眼中苏轼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兼容帝”。因为他有满腔报国壮志,才会写下豪放的词篇,流传千古;因为他有面对挫折怡然自得的心态,才会有口齿留香的东坡肉,回味无穷。他不似王安石的为了政治积极进取,也不似老庄的闲云野鹤,他是两者兼得,两者兼容……______

课内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是指“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

(2)因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是人类的天性。

2参考答案:伟大人物是那些被历史承认的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

3参考答案:略

4参考答案:马克思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劳动,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成为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