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知识竞赛食品安全

营养知识竞赛食品安全
营养知识竞赛食品安全

营养知识竞赛--食品安全

————————————————————————————————作者:————————————————————————————————日期:

?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知识

?

第一部分食品污染及预防

(一)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原料:指供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或者饮用的物质和材料。

半成品: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

成品: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二)安全食品

1.食品质量符合其应有的特性:(1)营养特性;(2)卫生特性;(3)感官特性;(4)功能特性。

2.不会对食用者产生危害。

(三)不安全食品的危害

1、致癌、致畸、致突变。

2、肠道传染病流行。(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感染性腹泻等)。

3、食物中毒

4、营养不良

(四)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或食物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1.污染途径:种(养)植、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食用等环节都可能产生污染。

2.污染类别

按食品受到污染的性质可分为三大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

1.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霉菌)等,其中细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最常见、最严重。近年来病毒等引起的食品污染也日益受到关注。

真菌(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通常具有耐高温、损害实质性器官的特点。如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引起慢性肝损害,并有强烈的肝致癌性,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它在摄氏280度时才发生裂解。黄曲霉毒素污染可发生在多种食品上,其中以玉米、花生和棉籽油最易受到污染,其次是稻谷、小麦、大麦、豆类等。

2.寄生虫和寄生虫卵污染

寄生虫和寄生虫卵的污染途径主要是由于病人和病畜的粪便通过水和土壤污染食品,如蛔虫、蛲虫等。

3.昆虫污染:螨类、蛾内、苍蝇、蛆、蟑螂等。

二、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较为复杂,涉及范围广,不容易控制;受污染的食品外观一般无明显的改变,不易鉴别;污染物性质较为稳定,不易消除;污染物的蓄积性强,易对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化学性污染包括农药、兽药残留在食物中,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造成铅、砷、汞、镉、酚等重金属和有机物转移至食品中,包装材料、容器等的有毒有害成分融入食物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将有毒有害成分掺入食品中,在食品腌渍、烟熏、烘烤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胺等有害成分,在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三聚氰胺等有害成分。

多数化学性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或生物富集作用在体内增加。

食物链:生物生态系统中由低级到高级顺次作为食物而连接起来的一个生态链条。如兔子吃草,狼吃兔子,狮、虎吃狼,这样形成的一个链条,就是食物链,其中,草处于这个食物链的底端,狮子、老虎就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生物富集: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如海水被汞污染,汞就会被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吸附,其体内就会含有汞,小虾以浮游生物为食,吃进含汞的浮游生物,小虾体内的汞含量就比浮游生物体内多,这样,浮游生物体内的汞就转运到了小虾体内,并在其体内蓄积,然后小鱼以小虾为食,大鱼又以小鱼为食,汞就在小鱼和大鱼体内继续转运和进一步蓄积,最终结果是,大鱼体内的汞含量,就比浮游生物以及虾和小鱼体内高得多。如果人吃了大鱼,汞就转运到人体内,并在人体内蓄积,结果是人体内汞含量最高,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的结果。

农药残留:粮食、蔬菜、水果等,都可能残留农药。

重金属污染:

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汞污染以鱼贝类食品的甲基汞污染最为重要。甲基汞可以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在鱼体内达到很高的含量;甲基汞的消化吸收率很高,可达95%;在人体主要分布在肝、肾、脑等重要器官,进入大脑后导致脑和神经系统损伤。

镉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在一般环境中含量相当低,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因此海产食品、动物性食品(尤其是肾脏)含镉量通常高于植物性食品。镉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约15~30年,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可造成软骨症和骨质疏松等疾病。骨痛病就是由镉中毒造成的一种公害病。体内的镉可通过尿、粪和毛发排出。

铅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所有食品都可能受到铅的污染,使用了含铅容器或加工助剂的食品(如皮蛋),铅污染更为严重。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急性铅中毒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死亡,慢性铅中毒时可表现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损害,还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三、物理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开采、冶炼,核爆炸及和平利用原子能都会污染环境,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

物理因素污染:食品中混入沙子、铁屑、玻璃等。

四、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阳光和空气)的影响下,由微生物作用而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并失去食用价值。如肉、鱼、禽、蛋的腐臭,粮食的霉变,蔬菜水果的溃烂,油脂的酸败等。

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细菌、酵母和霉菌,但一般情况下细菌更占优势。

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常用方法:低温防腐、高温灭菌防腐、脱水防腐、提高渗透压防腐(盐渍、糖渍)、食品辐照保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此外,还有酸渍、微波、抗菌素等方法。

五、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成分

1.未加工食品本身含有毒有害成分,如:

四季豆含有植物血凝素、皂素,发芽土豆含有龙葵素,黄花含有秋水仙碱,猪甲状腺含有甲状腺素,鱼含有组胺,等。

2.加工不当导致食品本身有毒有害

(1)未烧熟煮透:如:豆浆未真正烧开煮熟;四季豆未煮熟等。

(2)过度烧烤:产生亚硝胺、亚硝酰胺、杂环胺、苯并(a)芘有害物质。

(3)绿叶蔬菜小火焖煮时间过长可产生亚硝酸盐。

六、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毒素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毒、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鼠药中毒。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毒素中毒、四季豆中毒、发芽土豆中毒、甲状腺素中毒。

(四)真菌及其毒素中毒:霉变甘蔗、黄曲霉毒素B1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一)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二)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三)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饪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四)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五)进食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食品。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七、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1)主要特点:

①主要由禽畜肉类及其制品引起。

②夏秋季多见(5-10月)。

③污染途径多(主要有生前感染和屠宰污染两途径。如带菌者排泄物直接污染;禽畜饲养、屠宰、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污染;水、土、食品工用具、容器、苍蝇叮爬污染等)。

④常因食品交叉污染、加热不彻底、熟食存放时间过长、条件较差等原因而导致中毒发生。

(2)预防措施

①防止污染(食品在加工、贮存等环节中做到生熟分开等)。

②不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禽畜肉。

③高温杀菌(烹制禽畜肉时其中心温度必须达到摄氏80度以上,并持续12分钟,带壳禽蛋类需将整个蛋洗净,煮沸8-10分钟)。

④禽畜肉蛋应在低温(摄氏4度及其以下)保存,其熟制品应当尽快食用。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主要特点:

①病原菌广泛存在。(空气、土壤、水、食具,化脓性皮肤病、急性上R道炎症、口腔炎症患者,健康人咽喉、鼻腔等)

②引起中毒的食物很多。(主要是营养丰富,水分较多的食品,如乳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食品等)

③夏秋季多见。

④常因被污染食品在较高温度情况下存放时间过长引发中毒。(25-30摄氏度,5-10小时能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毒素)

(2)预防措施

①防止食品污染。

②养成常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③低温保存食品。

④从业人员如果患化脓性皮肤病等相关疾病,应按规定调换工作岗位。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主要特点:

①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在3-3.5%盐水中生存良好。海产品带菌率90%。(夏季高达94.8%)

②夏秋季高发。(6-9月)

③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

④生吃海产品,带菌者制售凉菜、蝇类带菌是污染和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

(2)预防:

①不生吃海产品。

②加工海产品要煮熟煮透。

③海产品,其他肉制品、蔬菜的加工工具、用具分开,生熟分开。

④烹调时加醋。

4.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1)主要特点:

①病原菌分布广,食物受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机会多,肉及其制品、乳及其制品、米饭等带菌率高。

②在我国引起中毒的常见食品为米饭、米粉,尤其以食用剩米饭剩菜等引起食物中毒常见

③夏秋季多见。

④食品被污染主要途径:泥土、灰尘,经苍蝇、蟑螂接触带入;食品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受不洁用具、容器或带菌从业人员污染。

⑤常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20摄氏度以上)及放置时间过长,进食前又未充分加热导致中毒。

八、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运输、加工、储存等过程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2、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

3.农药中毒,如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较多。

4、误食。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食用前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或用流动请水冲洗30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预防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应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食品生产单位应按国家规定使用亚硝酸盐,避免滥用。学校食堂不允许购买、储存和使用亚硝酸盐。

3.加强农产品在种植,养殖中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土壤、水源。

4、加强化学物品的管理,防止非法添加到食品中或用作食品原料。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防止滥用。

(三)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

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1)主要中毒原因:

①误食;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

②滥用添加剂。亚硝酸盐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允许在一些肉类食品中按规定剂量添加,如果违法使用,导致肉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引起中毒。

③食用了放置时间过长、腐烂或闷煮时间过长的蔬菜,以及含盐量低且腌制时间短的咸菜。

(2)中毒表现:潜伏期1—3小时,最短者十几分钟,主要症状为缺氧(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等出现青紫)。

(3)预防:

①加强亚硝酸盐管理,避免误食误用。

②学校食堂不允许使用,储存。

③保持蔬菜新鲜,不食用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淹制咸菜时,含盐量应达到12%以上。并腌制15

天以上。

2.有机磷农药中毒

(1)引起中毒的原因

①误食。食用农药拌过的种子或把盛装过农药的容器再盛装油、酒以及其他食物等。

②喷洒农药不久的瓜果、蔬菜、未经安全间隔期即采摘食用。

③食用被农药毒杀的家禽家畜。

(2)预防措施

在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基础上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机磷农药必须由专人保管,必须有固定的专用贮存场所,其周围不得存放食品。

②喷药及拌种用的容器应专用,配药及拌种的操作地点应远离畜圈、饮水源和瓜菜地,以防污染。

③喷洒农药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并在上风向喷洒,喷药后须用肥皂洗净手、脸,方可吸烟、饮水和进食。

④喷洒农药及收获瓜、果、蔬菜,必须遵守安全间隔期。

⑤禁止食用因有机磷农药致死的各种畜禽。

⑥家庭内应妥善保管好农药,不应让儿童接触,更不能用盛装过农药的容器盛装食品。

3.汞、镉、铅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

(1)汞:各类食品均可受到污染,水产品特别是海产品受污染更为严重。汞可在肾脏和肝脏中蓄积,有机汞(主要是甲基汞)对人体危害最大,易进入各种组织细胞中,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

(2)镉:食品受到镉污染后,含量差别很大,海产品、动物性食品(尤其是肾脏)高于植物性食品,谷类、根茎类、豆类等生长周期比较长的高于其他植物性食品。镉容易在体内蓄积,主要蓄积于肾脏、其次为肝脏。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骨痛病”是典型的镉中毒表现。

(3)铅:所有食品都可能受到铅的污染,使用了含铅容器或加工助剂的食品(如皮蛋)铅污染更为严重。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急性铅中毒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死亡,慢性铅中毒时可表现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损害,还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九、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常见的有毒动植物中毒原因:

1、误食。如误食毒蘑菇、河豚鱼、猪甲状腺以及发芽马铃薯等。

2、误将动物组织当药品服用,如生吃鱼、蛇“苦胆”等。

3、烹调不当,如,豆浆、四季豆未煮熟。

(二)预防常见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1、不采食野蘑菇,不购买野蘑菇食用。

2、烧煮豆浆时一定要注意,豆浆在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此时,应将上涌泡沫除净,并继续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以避免食用后中毒。

3、加工四季豆时,必须煮熟煮透,使其失去原有的绿色,才能将皂素、植物血凝素这两种有毒物质破坏。

4、鲜黄花必须用水浸泡或者用开水烫并弃水再煮熟后才能食用。

5、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龙葵素,发芽的马铃薯中这种有毒物质更多,因此,应将马铃薯贮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发芽。由于龙葵素易溶于水,应先将其洗净切开后在清水里浸泡,使龙葵素尽可能多的溶解在水中,烹调时加醋,可以破坏龙葵素。不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6、不生吃鱼、蛇等“苦胆”,不食用未剔除甲状腺的猪肉,河豚鱼一定要去除其毒素后再食用。

第二部分常见食物的卫生与管理

一、粮豆的卫生及管理

(一)粮豆的主要卫生问题

1.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粮豆在生长、收获及贮存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可受到霉菌的污染。

2.农药残留粮豆中农药的残留来自:①防治病虫害和除草时直接施用农药;②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③在贮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由于防护不当受到污染等。

3.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4.仓储害虫我国常见的仓储害虫有甲虫(大谷盗、米象和黑粉虫等)、螨虫(粉螨)及蛾类(螟蛾)等50余种。

5.其他问题

(1)自然陈化即粮豆类储存时间过长,营养素发生分解,会导致其风味和品质发生改变。

(2)有毒植物种子的污染如毒麦、麦仙翁籽、毛果洋茉莉籽、槐籽、曼陀罗等植物种子在收割时容易混入。

(3)无机夹杂物的污染主要包括泥土、砂石和金属等,分别来源于田间、晒场、农具及机械设备。

(4)掺杂、掺假如新米中掺入霉变米、陈米;米粉和粉丝中加入有毒的荧光增白剂、滑石粉、吊白块等。

(二)粮豆的卫生管理

1.干燥储存。储存良好的优质粮豆应颗粒完整,大小均匀,坚实丰满,表面光滑,具有各种粮豆固有的色泽和气味,并且无异味、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等。

2.运输、销售过程应符合卫生要求

运粮应有清洁卫生的专用车以防止意外污染。对装过毒品、农药或有异味的车船未经彻底清洗消毒的,禁止用于装运粮豆。粮豆包装必须专用并在包装上标明“食品包装用”字样。包装袋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卫生要求,袋上油墨应无毒或低毒,不得向内容物渗透。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我国蔬菜、水果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一)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

1.细菌及寄生虫污染蔬菜、水果在栽培过程中因施用人畜粪便和用生活污水灌溉被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另外,在运输、贮藏或销售过程中若卫生管理不当或者表皮破损,也可受到肠道致病菌的污染。荸荠等水生植物生吃可导致姜片虫等寄生虫病。

2.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1)农药污染:蔬菜和水果最严重的污染问题是甲胺磷、水胺硫磷等农药残留。尤其是夏季生长的农作物,因为高温多雨,虫害频发,农药施用量大,次数多,所以农药残留较高。

(2)工业废水污染:工业废水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镉、铅、汞、酚等。有些地区镉是蔬菜、水果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因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所致。

(3)其他污染:蔬菜、水果在生长时遇到干旱或收获后不恰当地存放、贮藏和腌制,以及土壤长期过量施用氮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近年,蔬菜水果的激素污染日益受到关注,如在栽培过程中利用激素给瓜果蔬菜催熟或使用激素类农药,人长期食用这种污染的食物,会造成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

1.防止肠道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的污染具体措施有:①人畜粪便应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施用,采用沼

气池比较适宜,不仅可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还可提高肥效、增加能源途径;②生活或工业污水必须先经沉淀去除寄生虫卵和杀灭致病菌后方可用于灌溉;③水果和蔬菜在生食前应清洗干净或消毒;④蔬菜水果在运输、销售时应剔除烂根残叶、腐败变质及破损部分,推行清洗干净后小包装上市。

2. 应严格控制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

3.贮藏的卫生要求

一般保存蔬菜、水果的适宜温度是10℃左右,此温度即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又能防止蔬菜、水果间隙结冰,避免在冰融时因水分溢出而造成蔬菜水果的腐败。蔬菜水果大量上市时可用冷藏或速冻的方法。保鲜剂可延长蔬菜水果的贮藏期限并提高保藏效果,但也会造成污染,应合理使用。

三、肉类的卫生及管理

(一)畜肉类的主要卫生问题

1.腐败变质

腐败变质的畜肉表现为发粘、发绿、发臭。腐败肉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产物,如吲哚、硫化物、硫醇、粪臭素、尸胺、醛类、酮类和细菌毒素等,可导致人体中毒。

2.人畜共患传染病

3.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4.原因不明死畜肉

死畜肉因未经放血或放血不全外观呈暗红色,肌肉间毛细血管淤血,切开后按压可见暗紫色淤血溢出,切面呈豆腐状,含水分较多。病死、毒死的畜肉对人体会产生危害。

5.药物残留

为防治牲畜疫病及提高畜产品的生产效率,经常会使用各种药物,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生长促进剂、雌激素等。这些药品在畜肉、内脏都会有残留,残留过量会危害食用者健康。

(二)畜肉类的卫生管理

1.宰杀时的处理

现宰杀的畜肉应剔除甲状腺、肾上腺及明显病变的淋巴结。

2.兽医卫生检验

牲畜容易受致病菌和寄生虫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导致人体发生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因此严格的兽医卫生检验是肉品卫生质量的保证。畜肉须加盖兽医卫生检验合格印戳才允许销售。

3.死畜肉的处理

一般性疾病或外伤引起的死畜肉,弃内脏,经高温处理后可食用;确定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死畜肉不能食用;死因不明的死畜肉一律不准食用。

4.药物残留的要求

不得检出甲硝唑等兽药残留;禁止使用氯霉素等兽药。

(三)禽肉的卫生及管理

禽肉易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致病菌感

染,这些菌侵入肌肉深部,食前未充分加热可引起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此外,还易被假单胞菌等非致病微生物污染,此菌能在低温下生长繁殖,引起禽肉感官改变甚至腐败变质,在禽肉表面可产生各种色斑。因此,禽肉在宰杀、储存、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应按有关要求搞好卫生管理,如低温保存,生熟分开等。

四、蛋类的卫生及管理

鲜蛋在产蛋前和产蛋后均容易受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条件病原菌和其它腐败菌的污染。

霉菌进入蛋内可形成黑斑,称“黑斑蛋”。细菌进入蛋内可产生“浑汤蛋”、臭蛋等腐败变质现象。这类鸡蛋不得食用,应予销毁。

此外,不规范地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也会对禽蛋造成污染。

鲜蛋应贮存在1~5℃,相对湿度87%~97%的条件下,一般可保存4~5个月。

五、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由于环境的污染,导致鱼类动物生长水域污染,而使鱼类动物体内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农药,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等。

(一)鱼类的卫生问题

1.重金属污染鱼类对重金属如汞、镉、铅等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在体内蓄积重金属,常因生活水域被污染使其体内含有较多的重金属。

2.化学农药污染农田施用农药,农药厂排放的废水污染池塘、江、河、湖水,使生活在污染水域的鱼,不可避免地摄入农药并在体内蓄积。相比较而言,淡水鱼受污染程度高于海鱼。

3.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由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的污染,使鱼类及其他水产品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4.寄生虫感染在自然环境中,有许多寄生虫是以淡水鱼、螺、虾、蟹等作为中间宿主,人作为其中间宿主或终宿主。在我国常见的鱼类的寄生虫有华枝睾吸虫、肺吸虫等。华枝睾吸虫的囊蚴寄生在淡水鱼体内,肺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蟹体内,当生食或烹调加工的温度和时间没有达到杀死感染性幼虫的条件时,可使人感染这类寄生虫病。

5.腐败菌污染鱼类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污染的微生物多,且酶的活性高,与肉类相比,更易发生腐败变质。

(二)鱼类食品的卫生管理

保鲜的卫生要求

有效的保鲜措施是低温、盐腌、防止微生物污染和减少鱼体损伤

当鱼死亡后由于鱼体内细菌和酶的作用,鱼体出现腐败,表现为鱼鳞脱落、眼球凹陷、鳃呈褐色并有臭味、腹部膨胀、肛门肛管突出、鱼肌肉碎裂并与鱼骨分离,发生严重腐败变质。

低温保鲜有冷藏和冷冻两种。冷藏应使鱼体温度降至10℃左右;冷冻贮存是选用鲜度较高的鱼在-25℃以下速冻。

六、鲜奶的卫生及管理

(一)鲜奶的卫生问题

1.微生物污染

奶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食品,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奶的腐败变质。奶中微生物污染主要有:腐败菌、致病菌、真菌。

2.奶类的化学性污染

奶类中残留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来自工农业生产中的有害金属、农药、放射性物质及其它有害物质;抗生素,驱虫药和激素等兽药。

3.掺伪

在牛奶中除掺水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掺入物。如为了增加比重,掺入盐、明矾、石灰水等;为保持牛奶表面活性而掺入洗衣粉、白陶土等;为延长保质期掺入青霉素等抗生素。

☆第三部分食品的安全管理

一、食品处理不得有下列行为:

1. 用非食用化学物质浸泡水产品、畜禽产品;

2. 在食品中掺入罂粟壳等有毒、有害物质;

3. 以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4. 禁止利用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纤维等有害物质为原料,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等食品相关产品。

二、食品的选择

粮食及豆类食品的选择:不能发霉、生虫。

蔬菜水果食品的选择:新鲜。不能出现枯萎、变黄、长霉、腐臭和变色。

肉类食品的选择:检疫合格。有光泽、不黏手,指压有弹性。

鱼类食品的选择:新鲜无异味,鳃盖闭合,色鲜红,鱼肉指压有弹性。变质的鱼肉不能吃。

小包装食品食品的选购:(1)标注的内容应完整、清楚。(2)包装应完好,不出现变形、膨胀、破损等现象。(3)食品不能有发霉、浑浊、生虫、沉淀等情况。(4)应仔细检查食品的颜色、气味、质地等。

(5)注意查看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QS标志。(6)不购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三、熟食品冷藏或冷冻的保存温度

冷藏: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之间。

冷冻: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贮存的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之间。

四、餐用具的清洗消毒和保洁

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

(一)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餐用具、设备和设施等表面的污物的操作过程。

手工清洗的步骤:

1.刮掉沾在餐用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

3.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过程。

1.物理消毒方法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控制水温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4)90%乙醇点燃可用砧板、工具消毒。

2.化学消毒方法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药物消毒。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3)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时应立即更换或适量补加消毒液。

(5)保证消毒时间,一般餐用具消毒应作用5分钟以上。或者按消毒剂产品使用说明操作。

(6)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7)餐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8)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沥干或烘干。

(9)餐用具宜采用热力消毒。

(三)餐用具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餐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四)消毒程序

1.热力消毒程序

一般按除渣→洗涤→清洗→消毒程序进行。

2. 化学消毒程序

一般按除渣→洗涤→消毒→清洗程序进行。消毒后必须用洁净水清洗,消除残留的药物。

(五)消毒后的要求

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等热消毒:食饮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浸、无水渍、无异味。

采用化学消毒的食具,必须用洁净水清洗,消除残留的药物。

消毒后的餐用具不得检出致病菌。

五、患有哪些疾病人员不得从事食品加工

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六、加工食品时的个人卫生要求:

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不得有吸烟或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七、食品加工场所地址的选择

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应距离鲜活畜禽、水产品销售点、宰杀点20米以上。

八、加工用具的要求

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不得使用报纸、书刊、油印纸张和非食品专用塑料袋等不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

九、烹饪熟食品的要求

烹饪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饪加工。

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加工后的熟食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用于烹饪的调味料盛放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菜品用的围边、盘花应保证清洁新鲜、无腐败变质,不得回收后再使用。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十、熟食品的保质期

热藏: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的,其保质期为烧熟后4小时。

冷藏: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的,保质期为烧熟后24小时。

冰箱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校验温度(指示)计。

2020新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新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消费者在消费食品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C)全国消费者申诉举报统一电话。 A、315 B、12348 C、12315 D、99148 2、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遵守(A )的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是( C) A.质量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 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4、《食品安全法》规定,(A )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

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 5、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 D)设立派出机构。 A.县(市)区 B.乡镇 C.特定区域 D.乡镇或者特定区域 6、国家建立(A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 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 D)起施行。 A.2009年5月1日 B.2009年6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8、某消费者在食用某经营者出售的食品后出现了胃肠不适,并到医院就医花费了一些费用,消费者有权利要求经营者支付的赔偿项目包括:(D)。 A、支付医疗费 B、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C、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 D、以上都包括 9、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应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A)备案。 A.卫生行政部门 B.农业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10、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 A)报告。 A.卫生行政部门 B.农业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11、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 A)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12、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C )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A.十五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九十日 13、( A)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 B.食品生产经营者 C.消费者 D.食品企业 14、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D )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A.后勤人员 B.员工 C.中层以上领导 D.主要负责人 15、食品生产者采购(D ),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A.食品原料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相关产品 D.以上选项都是 16、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保存相关进货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D )。 A.三个月,一年 B.三个月,二年 C.六个月,一年 D.六个月,二年 17、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保存相关进货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18、下列食品中,哪种食品不属于国家实行严格监督管理的特殊食品。(D)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方案.doc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篇一 一、活动宗旨 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知识,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水平。 二、竞赛时间 20xx年7月22日-8月14日 三、竞赛对象 东城区居民、四品一械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 四、竞赛形式 1.各食药所组织动员社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将试题发至群众,于8月14日之前将试题及答题卡收集,交至局机关党委。届时,区食药局将组织专人阅卷评分。 2.可选择登录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入竞赛主题页面参加答题,超过参赛截止日期,成绩无效。 3.可选择到所在街道的食药所领取试题,参与答题,并于8月14日前将试题及答题卡返至食药所。 4.通过歌华高清数字电视交互服务平台、新东城报、东城食药微博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鼓励居民参与此次活动。 5.9月,在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试题的正确答案。 五、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内容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共50道题,试题类型为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参考书籍是东城区食药局编印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手册。 六、奖励办法 1.根据参赛成绩,按分数从高到低的原则,确定奖励人员。分数相同的采取随机抽奖的方式,抽取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奖励名单将通过东城食药局网站、官方微博发布,请参赛人员及时查看信息。 2.在九月份举办的食品药品科普展上举行颁奖仪式,颁发一等奖及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颁发给此次活动中表现优异的街道食药所(按照收回有效试卷的数量排名,前五名的食药所获奖)。 3.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于9月30号前凭身份证件到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什锦花园胡同7号)领取。 七、活动要求 1.请参赛者务必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否则视为放弃获奖。 2.一个身份证件只能参与本活动一次。 3.请参赛者保持电话畅通,以方便工作人员联系到本人前来*。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有。 联系电话:8xxxx629 篇二 一、活动背景 食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附答案

XXXX年XXXXX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25道(每题2分) 1、乡镇街道食安办受理、登记投诉举报后,一般应在( )个工作日内书面移交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办理。 A、1 B、3 C、5 D、7 2、乡镇食安办对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得工作职责就是( ) A、监督管理 B、协调与督查 C、全程全环节管理 D、承担食品安全责任 3、网格化模式在乡镇(街道)与村(社区)之下建立了一个更小得执行单元——( ) A、网格B、网络C、小组 D、合作社 4、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就是( )。 A、96317 B、96311C、12315 D、12345 5、()就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得物质,主要包括生物投入品、化学投入品与农业设施设备等三大类。 A、食用农产品B、农业投入品C、无公害农产品 D、初级农产品 6、以下有关绿色食品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绿色食品就就是绿颜色得食品 B、天然得食品都就是绿色食品 C、野生得食品就就是绿色食品 D、绿色食品就是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得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得食品 7、目前,根据新一轮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得要求,由(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工作。 A、商务部门 B、农林与海洋渔业部门 C、综合行政执法部门D、市场监管部门 8、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制度。 A、集中收费 B、统一派送 C、集中检疫D、统一纳税 9、国家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实行()制度。 A、统一收购 B、无害化处理C、集中焚烧 D、生化处理 10、食品小作坊得生产许可证管理由( )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A、国家B、省C、市 D、县 11、食品生产许可标志为( ),其主色调为()色 A、SC红B、XK黄C、QS蓝 D、SQ绿 12、食品标签上得“QS”得意思就是( )。 A、有机食品 B、无公害食品 C、绿色食品 D、企业食品生产许可 13、监督抽检分为( )抽检与( )抽检。 A、定期、专项 B、定量、专项 C、定期、定性 D、定性、专项 14、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周围距离有害气体、烟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她扩散性污染源应保持()米以上得距离. A、10 B、5 C、25 D、30 15、以下不属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得监督管理对象得有( )。 A、无公害农业基地 B、食品生产企业

小学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竞赛题试题 答案

垫江县界尺学校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竞赛题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20分) 1、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喝含咖啡因的可乐饮料。 (×)2、爆米花不能多吃是因为过量食用,可使人铅中毒。 (√)3、食物变质后经过加工处理,煮熟煮透后仍不可以食用。(√) 4、松花蛋中含有一定量的铅,经常使用会引起铅中毒。(√) 5、烤羊肉串在烟熏、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不宜多吃。(√) 6、儿童少年不要常吃巧克力糖。(√) 7、食品放入制作粗造的小玩具、卡通画,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8、粗粮、杂粮的营养成分比精白米、精白面粉多,要提倡常吃。(√) 9、油炸食物营养丰富宜多食用。(×) 10、补充维生素,种类越多越好。(×) 11、只要吃足够多的饭菜,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全部维生素和矿物质。(×) 12、营养过剩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适量的皮下脂肪可以为人体防寒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14、长期过量吃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易诱发肥胖病、冠心病等疾病,对健康不利。(√) 15、锻炼身体,应该在吃饱了以后立即进行。(×) 16、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17、晚上看电视时,可以关闭室内所有的灯,这样可以减轻眼睛的疲劳。(×) 18、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看书会引起视力损伤。(√) 19、游泳后要用清洁的水洗澡,还要点眼药水预防眼病。(√) 20、水果营养价值比蔬菜高,可以考虑多吃水果代替蔬菜。(×) 二、单选题(20分) 1、食用鲜豆浆,以下哪种食用方法最安全(D) A、鲜豆浆压榨后即可食用B、鲜豆浆压榨经过滤后即可食用C、加入一定量的开水后便可食用D、必须将鲜豆浆彻底煮沸并持续5分钟后再食用,最安全 2、下列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是(A) A、纯牛奶B、酱油C、奶油 D、火腿 3、儿童不宜经常食用以下哪种食品:(C)A、五谷杂粮B、坚果类的零食 C、各种保健品 4、发霉的茶叶不能喝的主要原因是(C)A、霉变的茶叶失去了香味B、发霉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混浊C、发霉的茶叶可能含有毒素,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下列哪两种食物在短时间内可以同食?(B) A.菠菜与豆腐 B.红薯与猪肉 C.海鲜与啤酒 D.牛乳与巧克力 2、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常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霉变甘蔗中的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毒素主要损害人体的(B)。 A.消化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 D.内分泌系统 3、化学氮肥可导致硝酸盐在蔬菜体内大量富集,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道内还原为亚硝酸,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下面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对硝酸盐富集能力最小的是(D)。 A.根菜类 B.薯芋类 C.绿叶菜类 D.食用菌类 4、食品的保质期是指它的(C)。 A.生产日期 B.最终食用期 C.最佳食用期 D.出厂日期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长期多食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偏高 B.空腹不宜饮茶 C.死鳝鱼、死甲鱼、死螃蟹只要做熟了还是能吃的 D.关节炎患者不宜吃海鲜时喝啤酒 6、生豆角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防止吃豆角时发生食物中毒,最好采用()烹饪。(D) A.低温短时间 B.低温长时间 C.高温短时间 D.高温长时间 7、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对产品的要求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B)。 A.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 B.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C.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

D.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8、以下哪种食品可以食用?(C) A.发霉的茶叶 B.发芽的土豆 C.变绿的豆芽 D.变红的汤圆 9、豆浆又叫“植物奶”,被国际营养协会评定为健康食品和世界六大营养饮料之一。但是喝豆浆也有注意事项,以下正确的食用方法是:(C) A.喝没有煮沸的豆浆 B.豆浆中冲入鸡蛋 C.喝豆浆时搭配其他食物 D.用保温瓶长时间储存豆浆 10、关于农产品污染问题,以下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C) A.农产品污染的惟一因素是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B.有虫眼的蔬菜说明没施农药,因此属于放心菜 C.长期过度使用氮肥会导致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增高 D.包装好的蔬菜就是放心菜 11、过度使用激素催生瓜果蔬菜的后果是(C)。 A.使它们的营养价值更高 B.使它们口感更好 C.会给人类发育带来异常 D.使它们的外观更鲜艳 12、亚硝酸盐属剧毒类化学物质,又叫工业用盐,如酸菜中就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一些(),可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C) A.绿色食品 B.新鲜蔬菜 C.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各种杂粮 13、对于使用有机磷农药的果蔬,可以使用()方法去除农药残留。(C) A.高温杀菌 B.沸水浸泡 C.碱水中浸泡 D.淘米水浸泡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含答案)

风险题样张 风险题(10分) 1、《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哪四方面规定? 答题要点:(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3)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4)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风险题(20分) 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回答对四点以上算答对。 答题要点:(1)生熟交叉污染;(2)食品贮存不当;(3)食品未烧熟煮透;(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风险题(30分) 3、假如你是一名村级协管员,在本村一家小食杂店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货架上有多种食品已过保质期,请问你应该如何处理?回答对四点以上算回答正确。 答题要点:(1)出示协管员证件,说明来意; (2)要求经营者将过期食品下架处理; (3)向经营者宣讲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其规范经营; (4)如经营者不听劝告,执意销售过期食品,及时将

情况报告当地镇(街道)食安办; (5)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现场检查。 观众参与题 一、单选题 1、蒸馏酒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A )。 A.甲醇超标 B.细菌污染 C.黄曲霉毒素 2、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C )。 A. 举办者 B. 承办厨师 C. 举办者和承办厨师 3、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备案时间原则上应提前(C )天。 A. 1天 B. 2天 C. 3天D、7天 4、在流通环节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依法取得(A) A、食品流通许可证 B、餐饮服务许可证 C、生产许可证 D、销售许可证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 B)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二年 D.每三年 6、为避免食物中毒,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在食用前需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 C )以上。 A、50℃ B、60℃ C、70℃ 7、食品留样要求每个品种留样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B )。 A. 80ɡ B. 100ɡ C. 120ɡ 8、( B )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应进行备案。

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判断题1(×)、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喝含咖啡因的可乐饮料。、饭后立即吃很多水果,会被食物阻滞在胃内,引起腹胀或便秘,因此吃水果2 的最佳时间是饭后1-2小时。(√)3、爆米花不能多吃是因为过量食用,可使人铅中毒。(√)4、食物变质后经过加工处理,煮熟煮透后仍不可以食用。(√)5、松花蛋中含有一定量的铅,经常使用会引起铅中毒。(√)6、烤羊肉串在烟熏、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不宜多吃。(√)7、儿童少年不要常吃巧克力糖。(√)8、食品放入制作粗造的小玩具、卡通画,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粗粮、杂粮的营养成分比精白米、精白面粉多,要提倡常吃。9(√)、果冻类食品并非来源于水果,而是人工制造物,它不易被人消化吸收,对10 (√)生长发育及健康没有益处。(√)11、生鸡蛋里可能带有致病菌,还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所以不提倡生吃。、把生食品和熟食品混放在一起,会产生交叉污染,食用被污染的熟食后容12 (√)易造成食物中毒。(√)13、食品安全是食品对生命的影响,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影响。(√)、儿童青少年不宜多喝含咖啡因的可乐饮料。14 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由于儿童少年正在长身体,他们对热量、(√)15 (×)16、油炸食物营养丰富宜多食用。蛋白质六种营养素。(√)脂肪、水、17、六大营养素是:矿物质、维生素、糖类、(√)具有治疗坏血病的作用,又称为抗坏血酸。18、维生素C (×)19、补充维生素,种类越多越好。(×)20、只要吃足够多的饭菜,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全部

维生素和矿物质。(×)21、合理膳食就是要保证每餐吃得多。、营养过剩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22(√)、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豆类、粗粮和动物肝脏中。(×)23 (√)、含钙较多的食物有奶类、虾皮、豆制品等。25. (√)26、瘦肉、动物肺脏和血液中含铁较多。(√)27、适量的皮下脂肪可以为人体防寒保暖,维持正常体温。、长期过量吃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易诱发肥胖病、冠心病等疾病,对健康不28 (√)利。(×)29、西式快餐最受欢迎,可以多吃。(×)30、晚上看电视时,可以关闭室内所有的灯,这样可以减轻眼睛的疲劳。(×)31、最好的饮用水是矿泉水。(√)32、蔬菜、水果、薯类、粗粮是纤维素的主要食物来源。(√)33、适当吃点零食可以调剂口味,促进食欲,补充营养。能补充能量。(√)可以吃少量有营养的零食,9:00-10:0034、上午,下午3:00-4:00 、吃饭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35 、新鲜蔬菜水果洗净生吃,营养素损失较少。(√)36 (×)、饭后做剧烈运动使胃肠运动也增加,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37毫升25038、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儿童与青少年每天喝牛奶需(√)以上。、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应搭配着吃,尤其大豆及豆制品植物性蛋白的含量39 (×)高、易消化,比较适合于儿童。、糖类是维持脑细胞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素,是生命的燃料。缺少糖类,青40 少年就很难有旺盛的精神和体力学习。(√)(√)、青少年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41 (√)42、多吃糖果对少年儿童的健康不利。(√)43、水果比糖果的营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题库 一、判断题 1.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可以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 2.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疾病的人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3.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 4.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5.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 6.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7.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度。(√) 8.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情况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9.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 10.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 11.名人、明星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连带责任。(√) 1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能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只能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检验。(×) 13.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广告内容与 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虚假食品广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 14.媒体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1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有效处置,造 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主要负责人还应当引咎辞职。 (√)

2018年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300题及答案

2018年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300题及答案 1、《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是( B )。 A、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D、食品安全国际标准 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实行( D )负责制。 A、食品检验机构 B、检验人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 3、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 C )制定企业标准。 A、可以 B、不可以 C、应当 D、视情况而定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时起( A )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5、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A)。 A、生产许可 B、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D、卫生许可 6、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 B、3 C、4 D、5 7、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应当向国家( A )部门备案。 A、出入境检验检疫

B、工业和信息化 C、工商行政 D、卫生行政 8、《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生产领域监督管理部门为(A)。 A、质量监督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9、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可并处(B)罚款。 A、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D、50000元以上 10、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D)。 A、保健功能 B、口感内容 C、包装内容 D、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11、(A)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A、食品生产者 B、各级政府 C、监管部门 D、食品销售者 1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 B )。 A、免费索要样品 B、购买抽取的样品 C、随意抽取 D、仅收取检验费 13、食品检测中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是(B)。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枯草杆菌 D、酵母菌 14、实验时,不小心将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该立即采取如下措施(C )。 A、马上用水冲洗 B、去医院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符合海南本土的膳食指南。 2.能说出几种不安全食品的名称,关注食品安全。 3.学会判断某食品是否安全。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相关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2.了解不安全食品的制作过程,掌握安全食品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合理营养的探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不安全食品的例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形成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2.学生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 课前准备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类型的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它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学生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 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整理收集资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将收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带,便于课堂上交流;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

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合理差异性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合理营养 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 2.什么是合理营养?3.“我”该怎么做? 4.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 合理营养 关注健康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二、食品安全 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①包装食品的安全。方案一:①学生课前为家长设计 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 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②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 理营养。 ③师生、生生合作为该班制定一 个合理营养文明公约。 ④再次为家长重新设计一份午餐 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 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 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 品办成生物专刊。 方案二: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 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 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 结合身边实例相互讨论交流,在 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 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 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 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 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 野。 督促学生完成课前 任务并指导学生观 察、自学、组织全班 交流。 点评;引导学生对比 了解科学知识前后 对健康生活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 教师在生活中了解 到的典型实例及指 导学生阅读书上提 供的报刊信息,引入 课题;引导学生讨 论,组织并参与全班 交流、点评,保证交 流的正确性、有效 性。归纳并用投影片 展示该如何合理营 养。 课前提出课题(调查 当地青少年营养不 良状况;调查因不注

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最新版】

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 )起施行。 A、2009年5月1日 B、2009年6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2、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遵守( )的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

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是( )。 A、质量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 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4、《食品安全法》规定,( )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 5、国家建立(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 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6、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应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备案。 A、卫生行政部门 B、农业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7、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A、十五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九十日

2018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线上答题题目答案

2018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线上答题题目答案食品安全一直是我们重视的问题,保证老百姓的菜篮子安全,这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要求。以下是2018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线上答题题目答案,希望企业和个人更加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第一部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 )起施行。 A、2009年5月1日 B、2009年6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2、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遵守( )的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是( )。 A、质量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 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4、《食品安全法》规定,( )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 5、国家建立(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 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6、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应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备案。 A、卫生行政部门 B、农业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7、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韩玉杰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内容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中的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中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本节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本章的一个小结。本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内容都能用于解决本节所涉及的问题, 本节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学科知识在指导现实生活的意义,可以较好地体现理念联系实际的价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与价值观。 2、学情分析:营养问题是不容任何人回避的,关系到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人体的消化方面的知识。 本节知识与学生自身健康密切相关,学生有感性认识。据此本节课教学定位于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的升华。同时通过关注食品安全的真实事件,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从而在生活中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家人健康。但有有于农村学生缺少相关的资料来源,应让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选择问题,然后讨论分析。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 、能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怎样做到合理营养

(2)、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 3 )、关注食品安全 二、能力方面: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健康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四、教学难点: 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五、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不单纯是向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上的应用,促使学生养成合作、交流、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的良好个性。本节课以实例分析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在课堂上作为服务者的理念,为学生展示个性搭建平台,为学生具有成就感提供条件。3、教学手段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 4、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方便面,即泡即食,确实方便,旅行中便于携带,救灾中便于运输,可以解燃眉之急。方便面能代替正餐吗?为什么?不能,方便面淀粉、脂肪含量高,而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低,营养不够全面、均衡,经常食用不符合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影响健康。什么样的膳食结构才算均衡合理?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卫生安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设计意图】: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望。在刚刚上课就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课题:什么是合理的营

史上最全的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史上最全的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消费者在消费食品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C)全国消费者申诉举报统一电话。 A、315 B、12348 C、12315 D、99148 2、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遵守(A)的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是(C) A.质量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 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4、《食品安全法》规定,(A)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 5、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D)设立派出机构。 A.县(市)区 B.乡镇 C.特定区域 D.乡镇或者特定区域 6、国家建立(A),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 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D)起施行。 A.2009年5月1日 B.2009年6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8、某消费者在食用某经营者出售的食品后出现了胃肠不适,并到医院就医花费了一些费用,消费者有权利要求经营者支付的赔偿项目包括:(D)。 A、支付医疗费 B、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C、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 D、以上都包括

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 1、不同批次的食品可以共用一个检验合格证。( × ) 2、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对食品质量做出承诺、保证,而该食品又不符合其承诺、保证的质量要求,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 ) 3、味精主要是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和菜肴的调味,烹调中正确使用味精的时间是菜肴出锅前。( √ ) 4、建议少食富含淀粉的油炸食品,因为一些此类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潜在致癌性的丙烯酰胺。( √ ) 5、食用海鲜的同时喝啤酒产生的酚类物质对人体有害。( √ ) 6、没有煮透的黄豆不能吃的原因是黄豆中所含的天然毒素没有被破坏掉,易引起中毒。( √ ) 7、伤寒、痢疾等食源性肠道疾病属于食物中毒。( × ) 8、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其安全质量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农产品及初加工品。( √ ) 9、苏丹红是人工色素,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癌危险的物质,在食品中不允许使用。(√ ) 10、大米的陈化速度和贮存时间是成正比的,时间越长,大米越失去原有的色、香、味,有害物质增加,食用品质下降。( √ )

1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有效期是2年。( × ) 12、冰箱内的食物都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因为冰箱中温度低,所以不必担心食物变质。( × ) 13、生熟案板分开有利于防止病毒污染食品。( √ ) 14、食品安全一般指相对安全性,是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在有效控制食品有害物质或有毒物质含量的前提下,一切食品是否安全,还要取决于食品制作、饮食方式的合理性,适当食用数量,以及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 ) 15、少吃肥肉、盐腌、烟熏和油炸的食品。( √ ) 1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以后,无需再进行健康检查。( × ) 17、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 ) 18、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不宜饮用。( √ ) 19、选购食用油一是看颜色,二是看透明度,三是闻气味。( √ ) 20、正常的牛奶是带微黄色的。( √ ) 21、牛奶变酸就是酸牛奶。( × ) 22、牛奶杀菌越彻底就越安全。( × )

食品安全卫生营养知识

食品安全卫生营养知识培训 一、食堂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1、上岗培训 2、个人卫生 3、健康检查 二、食堂环境卫生要求 1、保持地面、台面及用具的清洁 2、垃圾处理 3、老鼠的控制 4、苍蝇、蟑螂等有害昆虫的控制 三、食堂在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食品原料采购→入库→粗加工→切配→副食烹调加工、主食面食加工→装盒销售→洗刷消毒 四、保证学生餐卫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洗消、温度、时间、加工量、保卫 一、食堂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1、上岗培训 食堂工作人员(含食堂经营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厨师、厨工、采购员等)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是由我们校医所负责,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知识、法规知识及食品污染因素和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食品原料卫生质量的鉴别方法等。上岗后还要保持经常的卫生知识学习和教育,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 2、个人卫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是良好加工坏境的保证,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是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重视对学生食堂工作人员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使他们自觉做到“四勤”,既: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男同志不许留长发及胡子。女同志不允许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准戴戒指。 在洗手方面要注意,工作开始前、上洗手间后、接触生肉、蛋、蔬菜及不干净餐具、容器后及打电话后都要用流动水彻底洗手,(手是肠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过去曾称痢疾为脏手病,所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时穿戴清洁的白色工作衣、帽和戴口罩,(工作服上半部分不应有口袋,以防笔及其它物品落入食品中,戴帽时应将全部头发都罩在帽中,因头发常带有较多的微生物,头发及头皮屑是绝对不应在食品中出现的。)不准在操作间内吸烟、随地吐痰、吃东西、存放个人物品。3、健康检查 学校应当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观察和定期的体格检查。每年应检查身体一次,并取得健康合格证,未经体检以及体检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人口食品的工作。对于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皮肤化脓性或渗出性疾病、活动性结核以及患有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餐分餐的工作。肠道传染病或带菌者治疗半年后,肝炎患者病后一年,经检查证明确已痊愈时,方可恢复炊事工作;否则,应调离本岗位,临时工解除劳务合同予以辞退。炊事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试题(2)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2)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51—100题,每题1分,共50分。 5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 B、法规 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 D、食品安全标准 5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为()。 A、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B、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C、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D、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53、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进行监测。 A、食源性疾病 B、人群健康状况 C、食品污染 D、食品中的有害因素 54、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一般包括()方面的专家。 A、医学 B、农业 C、食品 D、营养 55、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A、物理性 B、化学性 C、致病性 D、生物性 5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B、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信息 C、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 D、食品安全企业管理报告 57、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A、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B、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C、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D、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58、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B、食品卫生标准 C、食品质量标准 D、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59、食品生产经营者对()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A、其企业全体职工 B、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 C、社会 D、公众 6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情形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