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在社区中作用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在社区中作用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在社区中作用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体会及在社区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效果及在社区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86例分成a、b两组a组治疗组5例给予中医药方法医治;b组对照组例给予洛丁新方法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治疗组病症恢复优于b组血糖、血压控制优于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中医药方法治疗慢性病效果较好对社区意义较大。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病社区

慢性病通常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

疾病的总称。对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成果及对社区的作用加以分析经统计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86例分成a、b两组a组治疗组5例男5例女18例年龄~6岁;b组对照组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1~59岁。

治疗方法:a组治疗组治疗方法:行中医药方法医治。组成:白术1g夏枯草g茯苓15g珍珠母g黄芪8g远志9g鸡血藤1g桂枝15g 潞党参17g桑寄生6g枸杞子9g灵磁石g生龙牡各g。水煎服1次/日。b组对照组治疗方法:行洛丁新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初始用药剂量1mg/日1次/日如果治疗效果较差则增加到mg/日。

疗效判断方法:我社区运用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对a、b组医治效果加以衡量。①显效:患者血糖、血压控制良好;②有效:患

探讨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及对策

探讨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5-08-24T14:53:02.85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宋卫云 [导读] 六合区新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有: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宋卫云 六合区新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选取在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间某社区的806 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观察组,对社区的疾病防治现状进行调查,而后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社区展开关于慢性疾病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措施,1 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防治慢性疾病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对照组高( P <0.05) 。结论建立社区居民慢性疾病防治体 系,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疾病防治效果,值得关注。 【关键词】社区居民; 慢性疾病; 防治; 对策 目前在我国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为造成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有: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危险性较大,因此应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特别是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应加大防治力度,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市社区居民展开了分组管理,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组别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情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笔者查阅资料选取的某个社区的居民,抽取其中的 806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有男 198 例,女205 例,年龄 23 - 76 岁,平均( 47. 8 ± 13.6) 岁; 观察组中有男 199 例,女 204 例,年龄 21 - 78 岁,平均( 48.2 ± 13. 8 ) 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所在社区展开慢性疾病防治现状调查,而后依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居民展开相应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改进措施,1 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1.3调查方法: ①个别访谈: 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同社区居民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对慢性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该社区防治措施存在的意见、建议,并对社区居民涉及的主要慢性疾病以及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收集,调查居民对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服务的满意度; ②小组讨论: 同社区领导、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社区内单位等组成讨论小组,对本社区目前的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对该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资源、政策环境以及卫生服务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对相应的干预手段进行探讨。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居民展开相应的防治干预措施,并在 1 年后同对照组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对比。 1.4观察指标: 在实施干预措施 1 年后,统计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防治手段、危险因素、治疗措施与效果等知识的知晓情况,对慢性疾病的观念以及行为正确率。 1.5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 SPSS14. 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 检验和 Χ2检验,在P <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得知,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观念正确率、行为正确率均较对照组高( P <0. 05) 。见表 1。 表 1 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信、行情况统计[n(%)] 3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观察组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为 8.68% ,涉及的疾病有: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其中以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率最高。并且该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如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并且存在吸烟、饮酒以及不正确应用药物等恶劣行为,缺乏体育锻炼。该社区对慢性疾病的管理不到位,管理覆盖率较低,居民的健康档案缺乏真实性,且多数为死档,未对居民实施跟踪调查,无法实现及时对居民的健康动向进行了解。针对以上现状,采取了以下干预策略: ①建立组织机构、开展社区动员。完善慢性疾病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度。②以社区为中心实施全方位的综合干预。并将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重点干预场所,实现三级预防,定期展开知识讲座,强化卫生服务人员和社区居民的防治知识; 通过合理的宣传手段对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进行普及。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并严格按照规范展开疾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良锋,王英,张顺,等.上海市静安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2( 5) : 32-33. 2 史平,梁国文,崔宁,等.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08,15( 4) : 76 -77. 3 章珠云.松阳县赤寿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1( 2) : 5 4 -55.

4.1.2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试题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试题 1、《国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对象是( D ) A 辖区内所有居民 B辖区内35岁及以上居民 C辖区内所有高血压患者 D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辖区内18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国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议高血压高危人群( A ),并接受义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A 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B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C每年至少测量4次血压 D每季度至少测量1次血压 E随时测量血压 3、我国高血压流行特点存在“三高三低”现象,其中“三低”是指(B) A 管理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B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C知晓率低、管理率低、治疗率低 D 管理率低、规范管理率低、控制率低 E知晓率低、规范管理率低、控制率低 4、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某人BMI为26,体型评价为( B ) A 正常 B 超重 C 肥胖 D 消瘦 E 严重肥胖 5、食物交换份法中把能产生(C)热量的食物重量叫做一个交换份 A 50千卡 B 70千卡 C 90千卡 D 100千卡 E 150千卡 6、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目标是(A) A 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B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C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D筛检和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IGT)者 E提高血糖控制率 7、《国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D)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A 1 B 2 C 3 D 4 E 5 8、《国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的服务对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

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社区慢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较为繁锁的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前提是要认真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积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内容,真正做到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开展工作,制定年度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计划,按地区、按月份管理,强调患者的遵医行为,要求患者坚持服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对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认真负责,发现一个,规范管理一个,力求规范管理率达到100%。 一、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 内容包括主要健康问题、长期用药、主要疾病及目前健康状况(并发症、伴发症)各项化验检查(逐步完善)、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诊断、治疗、健康指导计划。 二、按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管理流程》管理。 三、健康教育 (一)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如: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需终身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低盐饮食、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进入家庭也是一个对病人全面了解的过程,了解其家庭环境及承受能力,明确病人的需求,有利于个体方案的实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五、周期性的体检。 慢性病是多因多果的疾病,周期性体检有助于发现其它潜在病变。 六、每次访视后完善病人信息,完善健康档案。 七、预约下次访问时间。

详细记录病人住址、通信方式,同时留给病人社区卫生中心、责任医生的通信方式。 八、告知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复诊。 掌握转诊指征,社区卫生服务设备简陋,提供的是适宜技术,解决的是基本健康问题,急、危、重症病人及时转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家庭管理最终目的,是医生走出去,病人参与进来,通过医生的健康宣传和医疗干预,使病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明确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最终的实施和执行者是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维护病人健康,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将个体保健与群体健康结合起来,达到全人群策略,进行三级预防,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01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地认知、防治与管理系统

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认知、防治与管理 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医院项洪发 摘要:目前全国农村已经基本实行了养老制度,在这同时国家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方面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做了大量工作,对农村实施了18项卫生服务,在实施中首先做的是社区卫生队伍的建设、管理的范围、宣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对常见病给予指导治疗,从农村初始的18项卫生服务工作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主要是全科医生对老年人疾病认识还要加强,本文主要介绍社区常见病、老年疾病,对以后的农村社区防治疾病、社区卫生管理起到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18项卫生服务社区卫生三级预防健康档案 .老年疾病。 天津18项卫生服务是从2008年开始的,大量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队伍现状如何,本文进行了全国全科医学专业技术队伍现状研究,[1]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客观依据。结论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医师超范围行医问题严重;②临床医师晋升全科专业意愿不强、报考比例太低;③全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年龄老化;④建议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提高岗位吸引力;加强全科医师管理与执法监督,杜绝超范围行医。研究人员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对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进一步制定与完善相关政

策,提高岗位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2.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加强执行力,贯彻落实国家与地方制定的建设全科医师队伍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全科医师队伍管理,提高全科医学专业性,使全科医师在本专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全科专业水平。3.建议加强卫生执法监管,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行医,杜绝全科诊室医师超范围行医问题。 [2]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并日趋健全,但该项事业的发展遇到合格全科医师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的瓶颈,尽管国务院、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多次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应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但在实际执行中举步维艰。据卫生部统计,全国仅有16个省的34家医院被批准为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总招生规模897人显然与不断增加的全科医师需求不相适应。而且,多数医院并没有成立单独的全科医学科,将培训任务挂靠在急诊科、老干部科或保健科等科室。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全科医疗在综合性教学医院的功能定位存在模糊认识有关。 18项卫生体检每天会接触很多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气,肺气肿,感冒发烧,咳嗽、痢疾,肠炎腹泻等 2008年天津市政府对社区居民采取了18项卫生服务行动,18项卫生服务活动基本包括了对居民的预防保健要求,从怀孕妇女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到引导她们到区级医院生产、至婴儿的预防接种、婴幼儿随访、体检、到老年人的健康查体,建立档案一直都是基层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07-11-16 14:52:29 阅读:1786次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镇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中心主任、预防保健部和医疗服务部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全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童世杰 副组长:张国安胡磊 组员:陆勇毅乐明伟史旭东虞锋华郑康军周科位张金伦 二、报告对象 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 三、报告单位 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报告内容: 1、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 2、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3、冠心病急性发作病例(非致死性); 4、脑卒中发作指非致死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5、肿瘤确诊为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病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 1、医疗机构报告 ①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确诊新发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②在区外医疗保健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我区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五种慢性病病例。 2、漏报调查

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发病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 结合我区三年为一周期的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及报告要求 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发作、肿瘤(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四种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病卡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印章,在24小时内向疾病防制科报告。 疾病防制科收集报告卡,检查填写质量,于7个工作日内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发病报告卡输入后10天内报送区疾控中心。将不在本辖区的病例从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中筛选出来,每周用Email发送到患者现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对收到的Email内的有关慢性病信息及时整合到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每月末5日前将当月的电子表分辖区打印装订成册。 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在24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5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报告卡及时报送区疾控中心。 3、疾病防制科于每月、季、年末5天前向区疾控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并将当月电子表发送至中心gfkingdom@https://www.360docs.net/doc/f3552087.html,备份 七、发病报告有关注意要点 1、急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期限均定为急性发病后28天,28天内如有新发展或第二次急性发作均不作登记;如28天后有新发展或急性发作则按另一病例登记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后无新的发作即算作慢性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发作28天后无新的发作,但留有后遗症者均算作慢性脑血管病)。 2、恶性肿瘤 2.1填报对象 ①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 ②对原发恶性肿瘤漏报的复发和转移病例; 填报时,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对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的原发

上海市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慢性病综合防治(2017年版)20170223终稿

上海市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慢性病综合防治 (2017年版) 2017年2月

前言..............................................1 一、工作目标......................................4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4 三、目标人群......................................5 四、工作流程......................................5 五、工作内容......................................6 (一)宣传发动................................6 (二)知情同意................................6 (三)信息登记................................7 (四)健康风险评估............................7 (五)人群健康管理分类........................7 1.一般人群健康管理............................7 2.高危人群健康管理............................7 3.疾病人群健康管理.............................10 六、质量控制.....................................19 (一)信息审核...............................19 (二)培训指导...............................19 (三)检查和检测............................19 七、考核与评价...................................19 八、附件.........................................23

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防治慢性病,我国自1997年做出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策后,社区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医疗费用仍在不断上涨。据调查,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过去10 年,我国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比例总数增加了18%,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上涨了10倍,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8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5.7%和99.2%,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而80%的疾病死亡是由慢性病转化的,因而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慢性病防治的挑战,我国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自2009年以来,国家提供人人享有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从当初11类43项到现在增加到了12类45项,从最初人均15元增加到今天人均40元,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至今甚至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们更多的是习惯了生病时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支付高昂的费用,而不知慢性病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管理有效改变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各类慢性病高危人群高达3.5亿,85%以上的国民身心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指标。但由于社区卫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共同服务于慢性病防治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对于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一、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与居民的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就医选择有直接关系外,还主要由以下问题所导致: 1、社区卫生服务还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 表现在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仍以常见病的初步诊断、治疗为主,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卫生所、医务室的传统模式上,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

慢性病防治试题(附答案)

慢性病综合防治技能比武理论考试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0.5分) 1.能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重量叫做一个交换份。() 2.我国高血压流行特点为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 3.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 4.使用水银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水银柱若不在刻度上,可进行估读,末位数值可出现1、3、5、7、9。 () 5.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6.《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 法权益。() 7.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已采用HbA1c作为诊断标准。() 8.糖尿病患者女性妊娠后称为妊娠糖尿病。() 9.对高血压测量时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按照收缩压水平分级。() 10.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常见病、多发病 B.潜伏时间长,发病隐匿 C.一旦发病多数不能自愈 D.患病后都能够治愈 2.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性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B.全球疾病总负担主要是由慢性病所致 C.慢性病发病率比传染病发病率低 D.慢性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首要原因 3.不属于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特点的是() A.防治工作由专科医院的内科负责 B.防治工作通过三级医疗保健网来实现 C.防治对象包括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D.防治工作由防疫、防病部门和医疗、康复部门共同完成 4.关于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年龄在65岁以上 C.遗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D.几乎在所有国家中有10%~3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5.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下列哪个时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A.3个月 B.半年 C.1年 D.2年 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A.辖区内18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B.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C.辖区内18岁及以上各类高血压患者 D.辖区内35岁及以上各类高血压患者 7.下列哪一项是慢性病的三级防治策略() A.康复训练 B.全民健身运动 C.制定控烟政策 D.中小学生体质测定 8.以下指标中,分母为某时期内的暴露人口数的指标是()

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

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糖尿病 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级规培生--刘玚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与管理题库3-2-10

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与管理题库3-2- 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包括() A.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B.饮食治疗和合适的体育锻炼 C.胰腺移植 D.胰岛素治疗 E.胰岛细胞移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男性,20岁,曾有酮症酸中毒病史,血糖波动大,体重下降,极度消瘦。下列合适的治疗方法是() A.饮食疗法+运动疗法 B.饮食疗法+胰岛素治疗 C.饮食疗法+胰岛素增敏剂 D.饮食疗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E.饮食疗法+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李某,男性,23岁,患1型糖尿病2年,居家注射速效胰岛素治疗。患者一旦出现极度饥饿、软弱、手抖、出汗、头晕等,下列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是() A.让患者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 B.让患者平卧并协助活动四肢 C.立即打电话询问社区医生 D.立即送至附近医院 E.立即给一些口服糖块 https://www.360docs.net/doc/f3552087.html,/ 王者荣耀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肿块的大小 B.肿块的生长速度 C.肿块表面的光滑程度 D.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E.疼痛的程度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有关肿瘤流行病学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黑海沿岸、南非和中国华北是世界食管癌的三个高发地区 B.在我国,华东以肝癌为主,华南以鼻咽癌为主,东北以胃癌为主 C.一般恶性肿瘤,男性比女性高发 D.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正逐渐下降 E.通常发生肿瘤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慢性病防治试题[附答案解析]

慢性病综合防治技能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单位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分) 1.能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重量叫做一个交换份。 ( ) 2.我国高血压流行特点为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 ( ) 3.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 ( ) 4.使用水银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水银柱若不在刻度上,可进行估读,末位数值可出现1、3、5、7、9。 ( ) 5.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 )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已采用HbA1c作为诊断标准。 ( ) 8.糖尿病患者女性妊娠后称为妊娠糖尿病。 ( ) 9.对高血压测量时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按照收缩压水平分级。 ( ) 10.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常见病、多发病 B.潜伏时间长,发病隐匿 C.一旦发病多数不能自愈 D.患病后都能够治愈 2.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性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B.全球疾病总负担主要是由慢性病所致 C.慢性病发病率比传染病发病率低 D.慢性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首要原因 3.不属于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特点的是() A.防治工作由专科医院的内科负责 B.防治工作通过三级医疗保健网来实现 C.防治对象包括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D.防治工作由防疫、防病部门和医疗、康复部门共同完成 4.关于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年龄在65岁以上 C.遗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D.几乎在所有国家中有10%~3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5.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下列哪个时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个月 B.半年年年 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A.辖区内18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B.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社区在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社区在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社区健康管理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通过调动社区各方面的资源和采用各种办法帮助老年人控制慢性病健康危险行为,调动其主动积极性,实现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减少某些间接医疗费用,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的健康需求,达到促进生命健康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中慢性病的患病率仅为169.8‰,而老年人却占540.3‰,年均患病天数为64天。在65岁以上人口中,主要患有白内障、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疾病,且有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1]。许多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社区医生随访监测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 1 在社区进行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意义 1.1 降低成本,增强社区人群的健康 现有的一些健康管理公司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大量普通慢性病患者无缘得到管理。而由社区卫生机构在社区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可利用慢性病的一些相同的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群体健康管理,针对全体人群和不同目标的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一组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从管理学和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这都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慢病防治规划[2]。 1.2 发挥社区优势,更好地利用卫生资源 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社区卫生机构有诸多优势,例如:社区卫生机构面对的是稳定的社区居民;老年慢性病患者居住距离卫生机构近;其服务价格较低廉,这些都利于慢性病持续、稳定的非药物治疗,便于社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充分沟通,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也避免了慢性病人都挤到大型、综合医院去看病,有利于分流病人,达到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3]。 1.3 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健康管理的投资小、效益高。据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在2005年的实践,应用健康管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社区居民进行治疗。3个月后,药费平均降低了76.3 元[4]。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不仅可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而且可以减轻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计划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计划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根据《长兴县慢性病综合防治相关文件》《浙江省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充分发挥社区诊断报告的指导作用。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做好我村辖区内所有年龄≥35岁的常驻户口的基线调查工作。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糖尿病工作目标 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登记和健康教育工作。 2、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的分级管理工作, 3、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月至少测1次血压、血糖 4、开展35岁以上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检测率应在90%以上。 5、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6、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四、实施计划 (一)、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二)、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

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 糖尿病防治方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 二○○五年十一月

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 糖尿病防治方案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综合医院、健康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掌握社区糖尿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按照本方案的技术要求,落实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 第一章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 (一)开展社区糖尿病规范化防治工作,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糖尿病预防、诊疗等服务。 (二)加强社区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开展患者管理,促进早诊早治,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三)建立当地政府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共同参与的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 (四)健全社区糖尿病防治队伍,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二、目标 (一)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社区人群中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控制行为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二)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三)利用各种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的早诊早治率。 (四)加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水平,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五)提高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规范社区糖尿病防治行为。 (六)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与评价,综合医院协助确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随访管理的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机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社区糖尿病防治实践中,应强化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职责,由当地政府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实施,并联合教育、社会保障和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一、卫生行政部门 领导、组织和协调社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发展和制定有效的政策,积极开展多部门的合作,落实相关资源的保障措施。将糖尿病防治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考核内容,评价和发布当地糖尿病防治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一)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市的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制定本市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3负责全市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实施,并进行质量控制、督导、考核和评估; 4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本市糖尿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研究防治策略,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区(县)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根据全市计划安排,制定本区(县)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为社区提供适宜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3掌握社区糖尿病及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及趋势,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沟通,制

慢性病管理工作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镇社会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贯彻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摸清辖区内居民总户数和总人口数。 2、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在20XX年建档率30%的基础上,今年要求完成80%,力争100%。 3、通过建档,掌握0~36个月儿童、孕产妇、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基数,并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4、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二、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1、摸清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基数,各卫生所要登记、造册、保留基数并上报卫生院汇总。 2、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做好记录。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血糖化验,并做好记录。 4、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开展村建档率达到95%以上,力争100%,并达到规范化管理。 二、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

1、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及时筛查和发现高血压病人,要求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比例达到95%以上。 2、建立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登记册,实行分类管理,要求开展村建档率均要达到95%以上,力争100%。 3、对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免费血糖化验。 4、对于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每三个月上门随访一次,特殊患者根据病情及时随访,做好随访记录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不得缺项漏项。 5、认真学习服务规范,掌握慢病患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等健康知识,合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 6、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三、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摸清和掌握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数。 2、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册,实行分类管理,并上报、汇总要求开展村建档率均要达到95%以上,力争100%。 3、对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免费血糖化验。 4、对于一般患者每三个月上门随访一次,特殊患者根据病情及时随访,做好随访记录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不得缺项漏项。 5、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四、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 1、摸清和掌握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基数,并登记造册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当前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血压、糖尿病、肿瘤和心脑血管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生活,将血压、糖尿病、肿瘤和心脑血管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居民更好的健康生活,做到科学预防,健康生活。 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的管理和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列为重点的大背景下,进过一年多的努力何奋斗,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工作成果如下: 一、老年人管理、督导 1、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6572人,截止2018年5月25日,通知2027人进行老年人体检,登记管理1376人,健康管理率67.88%。 2、截止2018年5月25日对137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包括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咨询指导和干预,进行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B超检查等。截止2018年5月25日,填写完成体检表1376份,体检率67.88%,体检表

完整率67.88%。 3、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5782人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1614人,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高血压管理、督导 1、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血压异常者应登记造册,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20308人,首诊测血压率100%。 2、2018年高血压患者任务数4590人,管理高血压患者5782人,2017年下半年高血压患者5339人,2018年上半年较2017年新增433人,规范管理5028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116.81%,规范管理率69.89%,每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至少4次,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3、每年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一般体格检查和口腔、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检查,并进行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 4、最近一次随访达标1664人,控制率91.52%。 三、糖尿病管理、督导 1、重点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门诊服务、健康体

社区慢病管理办法

社区护理:社区慢性病管理 一、选择适宜的慢病管理规范 选择原则: 1、符合三级预防原则; 2、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现状; 3、工作流程简便易行。 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制定的《社区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病例管理规范》 特点: 1、专门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范,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现状; 2、流程清晰,随访、转诊标准明确,易于操作; 3、兼顾了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现患管理; 4、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便于管理、统计工作量和进行效果评价。 二、合理安排慢病管理经费预算 预算需要考虑的因素: 1、本地当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 2、慢病管理对象数量(包括慢病筛查对象和病例管理对象); 3、社区免费慢病管理项目及项目执行标准;

如何测算慢病管理对象? 1、筛查对象:60岁以上居民筛查人数=60岁以上人口构成比×总人口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筛查率 2、病例管理对象:60岁以上居民慢病管理人数= 60岁以上人口构成比×总人口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慢病患病率×慢病管理率;(天津5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56.7%,糖尿病患病率为13%) 如何确定社区免费慢病管理项目? 1、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健康人群---健康教育(一级预防) 高危人群---慢病筛查(二级预防) 疾病人群---病例管理(三级预防) 2、可行性原则 根据财力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服务能力,量力而行。 3、效益最大化原则 三、建立慢病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一)前馈控制 明确慢病管理工作规范; 制定慢病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广泛开展慢病管理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慢病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