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分析

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分析
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分析

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分析

摘要:了解秦朝的制度设计对于秦朝灭亡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等方法,广泛搜集史料,筛选研究史料文献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徭役制度、刑法制度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性发现了其与秦朝灭亡的联系,表明秦朝的制度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关键词:秦朝灭亡,制度原因,皇帝,刑法,徭役

一.秦朝的法家统治思想

要对秦朝的制度政策进行研究,就必须对秦朝的统治思想进行一定了解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统治者接受了某种治国思想,就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统治。

秦朝的法家统治思想,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法家思想既帮助秦国快速富强,兼并六国,也在秦朝建立之后,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在纷争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顺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和政治实际,极大地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武力统一的历史趋势,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由此不难看到法家思想的进步性和优势。但在秦朝建立之后,统一带来的深刻变化,使法家思想已不再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形势。

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争霸战争,各国征伐的主要基础就是百姓,而在百姓中占主体的,最为重要的是农民。各国的农民为国家提供了赋税,兵源,农民的生产活动更是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用兵征伐,国家的负担都压在了农民身上,早已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秦国又在前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朝建立之后,君主与底层百姓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了,只是暂时没有形成激烈的对抗。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新制度设计和政策推行,是不利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矛盾缓和的。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对待百姓并不需要培养“恩爱之心”,而应增强自己的“威严之势”,实行绝对的君主专制。这就使秦朝的制度和政策在实施推广过程中带有苛急、暴虐的特点。法家主张的绝对君主专制,由此建立起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助长了秦朝统治者对于农民百姓的剥削与压制,加剧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长久矛盾,最终导致了“人人思乱,四海鼎沸,草泽竞奋”的局面。

秦朝的法家统治思想,容易导致统治者实行暴政,大大加剧社会矛盾,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同时,秦朝正是因为沿用了法家的政治思想,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推行上出现了错误,才导致了短命而亡的结局。

二.皇帝制度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维护和强化皇权为前提而创立的,皇帝制度就是保证皇帝地位独尊,大权独揽的重要制度保证。皇帝制度的高度集权性,有利于巩固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大一统的政治需要。但皇帝制度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秦始皇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他结束了春秋以来549年的分裂,统一了中国,这些伟大功业的建立让他十分自负“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皇,而羞与之侔。”过于骄傲自信的皇帝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皇帝不愿意接受不同的声音,加之“秦俗多忌讳之言,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于是造成“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自容”的情形,这样一来,皇帝身边留下的大多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辈,不同的意见会越来越少,错误则会越来越多,各方面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皇帝制度下,皇帝的个人意志占据着主导地位,就算秦始皇雄才大略,一个人的智慧总难比一群人的智慧,言路的闭塞让始皇帝在统治失误未能及时调整,只是沉浸于“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乌托邦中,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脚步。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病逝沙丘,其子胡亥继位。皇帝制度又一弊端暴露出来。皇帝制度下皇位世袭,虽然有嫡长子继承这一原则,但对于继承人是否有能力统治国家却没有客观的标准,统治者多半一代不如一代。“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无法保证他的继承人有能力并不辞辛劳地治理国家。张守节评价秦二世:“胡亥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笃,以至灭亡,岂其虚哉。”秦二世没有认识到秦朝统治的重大危机,反而变本加厉,更加的自私任性,荒淫奢侈,使秦朝丧失了最后拨乱反正的机会,秦朝的灭亡趋势已无法改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