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时:

教法:学法:教具: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则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去发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综合来看,平行线的性质在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他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并灵活的进行实际应用。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后续知识内容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发面的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对于数学活动的方法及思路还不够清晰,在探究时容易出现思维混乱,主题不明。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实物投影)、学案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一)重申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平行线的判定:(1)定义

(2)平行公理推论

(3)判定定理1

(4)判定定理2

(5)判定定理3

2、平行线的性质:(1)性质定理1

(2)性质定理2

(3)性质定理3

思考: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

(三)自学交流

1、选择题: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

2.如图:填空,并注明理由。

(1)∵∠B=∠1(已知)

____//___()

(2)∵CG // DF(已知)

∴∠2=()

(3)∵∠3=∠A(已知)∴____//____()

G

5

4

3

F

E

D

C

B

A

2

1

(4)∵AG // DF (已知) ∴∠3=_____()

(5)∵∠B+∠4=180°(已知) ∴____//____() (6)∵CG // DF (已知) ∴∠F+=180°()

∴∠B= ∠3.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如图:∠ 1=100°∠2=80°,∠3=105°

, 则∠4=____ 4、填空

(1)如图1∵∠1= ∠2

∴______∥______( ) ∴∠3=_____() ∠3+______=1800()

(2)如图2∵∠A+ ∠D= 1800(已知)

∴______∥______( ) ∴∠B+∠C=_____()

5.如图,已知∠1=∠2,求证∠3+∠4=180° 证明:∵∠1=∠2

a b

c d

1

2

3 4

∴______∥______( ) ∴∠3=_____() 又∵ ∴。

合作探究

例如图,已知AB ∥CD ,探讨下面图形中∠A 、∠C 、∠P 满足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变式一:如图,已知AB ∥CD ,探讨下面图形中∠A 、∠C 、∠P 满足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变式二:如图,已知AB ∥CD ,探讨下面图形中∠A 、∠C 、∠P 满足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A

变式三:如图,已知AB ∥CD ,探讨下面图形中∠A 、∠C 、∠P 满足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变式四:如图,已知AB ∥CD ,探讨下面图形中∠A 、∠C 、∠P 满足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当堂检测

1.如图, 若∠3=∠4,则∥;若AB ∥CD, 则∠ =∠。

2.如图,∠D=70°,∠C= 110°,∠1=69°,则∠B= ·

3

21A

B

C

D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3. 如图,已知 AB ∥CD, ∠1=30°, ∠2=90°,则∠3=______°

B

A C

E

D

1

A B

C

D

1

4

3

2

D

C

B

A

P

4、填空:(1)∵∠A=____, (已知)

∴AC∥ED ,(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 ∥______, (已知)

∴∠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完整.解:∵EF∥A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1=∠2

∴∠1=∠3(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C+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BAC=70°∴∠AGD=______

3

2

1

E

G

A

C

B

D

F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