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

宝钢技术创新

一、宝钢技术创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

1 、在高起点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注重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一

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

2 、构建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体系保证能力: (2)

3.宝钢的产品创新 (2)

(1)创新产品的质量保证 (2)

(2)产品结构优化与系列产品的形成 (2)

汽车板项目,是宝钢自主创新的“亮点”之一 (3)

4.以产品创新带动工艺创新 (3)

5 、以实验室及中试平台建设为基础,实践中试指导生产: (4)

6 、以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项目为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技术集成能力: (4)

7 、建立以 6 σ精益运营为框架的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

8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

9 、充分利用外部优势科技资源,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4)

10 、建设人才高地,支撑技术创新发展: (5)

11 、坚持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 . 5

12、标杆管理的应用 (5)

(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 (5)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 (5)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 (5)

(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 (6)

(5)、信息技术建设向前推进。 (6)

二、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 (6)

1.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6)

2.形成一条高效、有序的技术创新链 (6)

3.“零风险”策略 (6)

4.技术创新必须要克服组织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症 (6)

5.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7)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宝钢技术创新的具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技术跟踪与创新。主要是消化三期引进技术,并改造一二期工程;第二步是创新技术的储备与输出。实现由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为主向开发、创新高新技术为主的战略转变,实现技术开发、技术储备、技术输出多位一体.

宝钢技术创新有三个层面的特点: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二是面向市场,围绕开发新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进行开发创新,不断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三是面向未来,抢占冶金技术的制高点,进行自主创新,以超前研究为先导,突出重点、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为赶超世界冶金技术发展的新潮流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一、宝钢技术创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 、在高起点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注重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宝钢在高起点引进和采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来的消化、吸收后,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次创新成果。

宝钢拥有“高炉喷煤技术”、“低成本配煤配矿技术”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全氢罩式炉技术”、“RH 精炼成套装备技术”、“滚筒式钢渣处理技术”、“PBC 自行式喷补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宝钢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2 、构建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体系保证能力:

宝钢以建设钢铁精品基地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开发基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研究院为核心,各分公司、子公司技术中心和高校及社会研究机构构成的,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三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体系保证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研发能力的快速发展。加强流程优化,完善技术创新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支撑体系:

(1).制度和管理创新

(2).营销战略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

(3).企业文化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导向

(4).建立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机制

建立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的滚动调整机制,保证技术创新规划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并通过编制年度技术创新计划把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每年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审视,以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体系能力的持续提升。每年召开技术创新委员会会议:主要对技术创新政策、重大决策事项等进行审议。

每3 年召开技术创新大会:总结3 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部署未来3 年的工作重点;推出相关激励政策和制度、表彰先进。每季度召开技术创新例会,检查、评估季度技术创新工作的推进效果,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

3.宝钢的产品创新

宝钢的新产品开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开发研究宝钢自有的高技术产品,使产品高附加值化,产品质量达到和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形成富有宝钢特色的完整的产品系列和合理的产品结构。宝钢进行了集团化战略性重组后,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新产品38项,试制47个品种,66个牌号。对产品创新,宝钢很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创新产品的质量保证。创新产品往往出现产品的质量性能问题。质量的可靠性,性能的稳定性是宝钢新产品创新的两个关键控制点。宝钢三期工程主要产品镀锡板质量稳定,成材率稳定在80%,宝翼制罐公司应用宝钢镀锡DI材成功生产易拉罐,结束了国产镀锡板只能生产低档次产品的历史。宝钢供上海大众新、老桑塔纳轿车共15块外覆钢板已全部通过该厂质量认证。

(2)产品结构优化与系列产品的形成。

宝钢已为一汽“小红旗”轿车提供了系列产品,车中的245种主要钢板冲压件已有242种使用宝钢板。钢铁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中始终存在着生产装备大型化和产品品种规格多样化的矛盾。宝钢通过集约化方式生产批量大、工艺稳定的通用产品,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管理,以密集型技术带来高附加值而取得技术独占的高额利润。

汽车板项目,是宝钢自主创新的“亮点”之一

宝钢汽车板从无到有,形成了一批专有技术,拥有了47项专利、102项技术诀窍,主导制订了国家汽车板生产标准,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日前举行的2006年干部会议上,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指出,"要把专利再转化为生产力,体现其价值,提高宝钢的核心竞争力。"汽车板项目的成功,为她的话加上了最好的注脚。

1996年的时候桑塔纳只采用宝钢两个零件。为此,针对高等级汽车板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等技术难点,宝钢研究院选定了4个方面作重点突破。如今,宝钢汽车板已经覆盖了上海大众的全系列产品。

宝钢汽车板的技术合作链形成。1999年宝钢组建了汽车板研究所,加强了与美钢联等国外同行的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以后,宝钢先后与上海交大和一汽合作开展汽车板使用技术研究,使宝钢集成创新和激光拼焊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宝钢汽车板生产的推进,宝钢意识到,宝钢汽车板质量和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除了要继续提高钢板的性能外,还必须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相结合。宝钢通过对国内各大汽车厂的市场细分,分别制定了投产支持型、成本优化型、产品延伸型、设计支持型等不同的介入方式,深入不同汽车企业,协助他们在新车型研制中使用更优质的钢板。

宝钢积极实施钢铁精品战略,以产品开发为龙头,近三年新产品转产牌号数超过150 个、新产品试制量达330 多万吨。宝钢产品聚集在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汽车板、造船板、家电板、管线钢、油井管等高档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前列,2005 年,冷轧汽车板的市场占有率52% ,家电板为55% ,造船板为27% 。

宝钢产品广泛应用于西气东输、奥运场馆、石油战略储备、洋山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宝钢的汽车板生产水平目前已处于国际汽车板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截止到2005 年,宝钢汽车板牌号已增加到193 个,已经具备向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的高档汽车供货的能力,并制订了我国首个行业性的汽车板技术标准。

“宝钢”注册商标在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基础上,2005 年被国家商标评审委认定为驰名商标。到2005 年,已经有7 个产品获得上海市名牌称号,汽车板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4.以产品创新带动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必然对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产品创新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用户对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产品就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就推动工艺的连续性创新。另一方面,宝钢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管理,也要求有敏捷的工艺设计系统和敏捷的工艺制造系统,加大科技投入,工艺技术发展从追求实用向抢占技术制高点发展:

1999 年至2005 年期间,共有3100 多项科研项目列入宝钢年度科研开发计划,技术创新投入比率连续三年超过销售收入的3% 。2000 年,宝钢专门设立了“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超前、共性、可持续发展技术等的开发,先后启动了“薄带连铸”等50 多项重点科研开发项目,薄带连铸、非高炉冶炼技术、电磁冶金技术、纳米技术、仿真技术、二恶英防治技术等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局部实现突破。

5 、以实验室及中试平台建设为基础,实践中试指导生产:

宝钢致力于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激光拼焊、热喷涂、电工钢等实验室以及大规模的碳钢及不锈钢冶炼、轧钢中试机组。通过自主集成创新建成了薄带连铸试验机组(一期)、连铸试验(常规)平台。

宝钢以“十五”和“十一五”工程建设项目为创新平台,充分实践和发展自主集成技术,如:宝钢分公司2 号高炉移地大修工程、作为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锌铝合金镀层产品生产的3# 热镀锌机组建设工程、采用两涂两烘工艺的3# 彩涂机组建设工程等工程项目.宝钢已经自主掌握RH 真空脱气成套技术;宝钢自主集成了一条铁水罐深脱磷-电炉-AOD -VOD 既能三步法又可两步法、既可使用铁水又适应废钢、能开发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新产品的新型不锈钢冶炼工艺路线。

6 、以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项目为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技术集成能力:

到2005 年年底,宝钢分公司 2 号高炉移地大修工程、5M 宽厚板工程、高等级汽车板1800 冷轧工程、ERW 工程、不锈钢分公司冶炼及热轧建设工程、特殊钢分公司不锈钢长型材工程、径锻、快锻、合金钢棒材线改造工程、产业公司大规格冷弯型钢生产线、宁波宝新冷轧不锈钢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通过大规模建设和产品结构调整,宝钢钢铁精品基地基本成型。

7 、建立以 6 σ精益运营为框架的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公司2003 年开始导入并试推行6 σ精益运营管理,经过三年的踏实推进,建立了健全的推进体系,至2005 年底累计实施运营改善项目311 个,财务收益超过11 亿元,连续获得2004 、2005 年度“全国6 σ推进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实施的“6 σ精益运营管理在宝钢的实践应用研究”课题获“全国技术质量一等奖”,同时,在产销研各个环节开始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共同语言,为宝钢内部管理和技术知识的快速复制和移植奠定了基础。

8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宝钢以管理模式规划系统构架,以战略需求引导功能配置,已形成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许多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十五”期间,宝钢建设和完善了企业级制造管理系统(ERP) 、企业级统一的数据仓库系统、客户驱动的综合销售、优化排程、交货期快速应答系统、面向战略客户的协同商务系统等,初步形成了对外快速响应、对内快速决策的企业经营运作系统。

在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宝钢把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钢铁主业外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重点扶持、培育和发展。对已有信息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成立的宝信软件如今已成长为中国冶金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为马钢、攀钢、吉林通钢、本钢等钢铁企业成功开发了信息系统。

9 、充分利用外部优势科技资源,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宝钢坚持“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内部支持体系和社会化支持体系相整合。

开展以学科、领域建设为目的的实验室共建,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和层次。如:与东北大学共建了“EPM 联合研究材料电磁过程实验室”,瞄准电磁冶金先进领域,开展基础和

应用研究;与上海交大共建了“汽车板使用技术联合研究室”,开展汽车板综合成形技术研究,支撑宝钢与用户的高层次合作;与上海交大、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分别组建了纳米及先进钢铁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钢积极引导和推进科技战略联盟合作模式,与上海交大、上东北大学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

宝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宽产学研渠道,提升国际化能力。

10 、建设人才高地,支撑技术创新发展:

宝钢首创首席师制度,打造技术领军团队;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加快高端科研人的培养;建立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科技人员培养体系,宝钢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通过选拔培训、项目研究、访问学者、学历提升等形式,提升研发人员国际化研发能力.宝钢以员工的能力提升为导向,致力于建设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体系,注重新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员工国际化能力的提升,设立了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宝钢还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

11 、坚持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

2000 年,宝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设立了面向全国的“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支持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已经资助138 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6 项)。宝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了三大公益基金;宝钢在希望工程、支持西部开发、扶贫,以及支持国防建设和南极科考事业等方面做出了大企业应有的重要贡献。

宝钢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宝钢股份公司是中国冶金系统第一家通过ISO -14001 环境认证的企业,2005 年 5 月宝钢成为全国钢铁行业首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宝钢厂区绿化率达42.71 %,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风景区标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12、标杆管理的应用

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

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

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国际先进装备的不锈钢技术的工程项目;此外集团还对浦钢、五钢、二钢、梅山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合作支持或技术改造。

(5)、信息技术建设向前推进。宝钢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在未来建成集实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跨国公司,若没有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支撑是难以和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的地位相适应的。1996年宝钢集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就曾标杆借鉴日本综合商社、欧美钢铁、汽车跨国集团信息化管理经验和样式,逐步加快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建设。

二、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

1.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宝钢在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上都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国际高新技术,加以二次创新,综合为我所用。虽然在1996年我国突破亿吨钢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国内钢铁市场供需的变化,形成了总量过剩和结构性不足的态势,结构性不足是指我国有20%左右的钢材因技术工艺问题还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

2.形成一条高效、有序的技术创新链

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组织体系及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非线形复式网状关系链,即技术创新链,它包括新设想的诞生,创新立项决策,技术攻关及技术的工程化、市场化等一系列连续性环节。成功的技术创新必须在技术链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效的体系。

3.“零风险”策略

它是宝钢针对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创新支持策略,也是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所谓“零风险”策略是指对一些在试用中有较大风险的新产品,宝钢对用户采取了“免费试用、损失赔偿”的措施。这一策略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由于风险的转移,用户可以大胆使用,为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对研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增加了压力,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免了“可防范”的错误。

4.技术创新必须要克服组织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症

组织是创新的保证。宝钢在进行了战略性重组后没有对技术创新造成冲击,主要是宝钢

组织体制实行了配套改革,克服了组织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症。

5.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以“持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为主线,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使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市场旺销的、盈利能力强的品种。热轧厂与财务部、制造部和宝钢股份销售中心协同攻关,紧贴市场需求,制订了结构优化行动方案以及相关科研课题,做到三条产线统筹兼顾,实现产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行效率的最大化,为品种钢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与其它企业比较(见图)

国内部分钢企技术能力与进程的比较

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关于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宝钢集团成本管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带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科学的成本管理发展历史。 一、宝钢成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从公司投产至今,宝钢成本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综合消耗管理到责任成本管理,从责任成本管理到标准成本管理,从标准成本管理到目前的战略成本管理,每一种管理模式的变革都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适应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一)经营环境的变迁 宝钢于1978年12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到1985年正式投产至今,公司经营环境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第一阶段(1985年—1989年,一期生产及二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公司确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此阶段处于成本核算阶段,主要采用成本综合消耗额管理。第二阶段(1990年—1995年,二期生产及三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环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步进入了转型阶段,确立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大力实施减员增效、主辅分离,管理重心向产品质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倾斜。此阶段处于成本节约阶段,主要采用责任成本管理。第三阶段(1996年—1999年,一、二期稳定发展及三期全面建成逐步投产阶段),是一个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经营环境。此阶段经营管理的突出特点是:苦练内功,节支增效。此阶段处于成本控制阶段,开始采用标准成本制度。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改制上市,三期全面投产阶段),此阶段处于提升成本竞争力阶段,进一步发展、完善标准成本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体系。 (二)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成本管理的思路总是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宝钢成本管理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成本核算阶段(1985年—1989年)

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宝钢

标杆管理案例——宝钢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在23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模式确立、体系建构、机制形成和管理深化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之路。 为了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之林,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标杆管理的引入和实施为宝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信、可行的奋斗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一、战略战术相统一 23年来,上海宝钢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把技术创新作为宝钢的主要发展战略。在企业的飞速发展中,技术创新已从借鉴学习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在这种情况下宝钢把标杆管理与技术创新跨越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寻找突破和超越,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实施标杆管理成为与战略相统一的经营策略,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 确定实施标杆管理之后,负责人同时在企业内广泛宣传与世界最先进钢铁企业对标的意义,统一思想,形成标杆管理的预热过程。 二、多层次标杆管理 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 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

立足现场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立足现场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是检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宝钢技术中心配合现场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不同于科研项目研究,科研项目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和系统的试验和研究过程,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而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往往时间短、任务重、强调实用性,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能够快速实施并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宝钢现场各个区域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先进工艺和装备技术的业务骨干,积累了丰富的解决现场问题的经验,可以快速解决大量的现场技术问题,因此他们提出的已经不是一些表象问题,而是技术复杂程度很高的重大突发事件或长期困扰现场的产品质量、设备稳定和生产成本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检验科研人员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试金石。 针对1580热轧区域多次轧辊失效事故开展的现场技术服务实践感到: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来自于对现场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对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长期积累,因此,要求科研人员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突破专业的限制,善于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剖析现场问题的现象和规律。同时,科研项目要与现场需求密切结合,以便通过深层次的机理研究,掌握问题的本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做到对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可靠地拿出解决现场问题的方案,配合现场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关。因此,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是检验科

研人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 二、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通过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探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现场问题是技术创新的源头。通过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的实践过程,可以发现问题,对现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可以明确科研的目标,激发科研创新的灵感,探索科研项目的切入点,是科研项目策划的有利基础。 热轧带钢起筋主要是由于带钢局部厚度和内应力异常引起的带钢缺陷,是目前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公司科研项目“带钢局部高点、暗线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和公司重大产品质量攻关项目“热轧起筋攻关”,通过全面系统的现场跟踪、机理分析和现场实机试验,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热轧带钢边筋控制对策: 1、降低工作辊边部磨损; 2、优化工作辊辊型曲线和支承辊倒角参数; 3、优化凸度和弯辊控制; 4、优化不同材质工作辊的使用性能; 5、减少来料形和带钢走偏; 6、降低轧机振动和零调偏载。 经过以上的系统研发,既解决了轧辊安全性问题,同时申报了3项专利和2项技术秘密,使技术成果得到提炼,同时还提出了“热轧辊的使用技术研究”等三个科研项目,得到热轧厂的一致赞同。 通过科研实践我们感到,经过一些共性和特色技术领域的连续滚动的研究开发,可以解决深层次的机理问题,从而不断地形成技术积累,掌握自主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为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

宝钢的营销渠道分析

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通过BSI 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认证和复审,获美国API会标、日本JIS认可证书,通过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三大著名汽车厂的QS 9000贯标认证,得到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等七国船级社认可。 宝钢以钢铁为主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2011年产量为442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四位,利润总额181.5亿元,盈利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二位。钢铁产品通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日本、韩国、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属制品、航天航空、核电、电子仪表等行业。宝钢资源经营的铁矿石、冶金辅料品种有:铁粉矿、块矿、球团、石灰石、白云石、蛇纹石、橄榄石等;煤炭品种有:主焦煤、肥煤、喷吹煤、动力煤、块煤和冶金焦等;不锈钢原料主要有:镍、镍铁、铬、铬铁以及红土镍矿、铬矿等;废钢品种有:剪切料、打包块、纯净废钢等。

(完整版)宝钢财务报表分析

宝钢股份财务分析 金融1403班 盛佳慧 周旋 秦赟 邵江南 鲁明州 杨凡

1.公司概况 1.1公司简介(历史发展及经营范围)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经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企改[1999]1266号文批准,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集团”)独家发起设立,于2000年2月3日正式注册成立。宝钢股份主要经营钢铁冶炼、加工,电力、煤炭、工业气体生产,码头、仓储、运输等与钢铁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咨询服务,汽车修理,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工业炉窑,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金属矿石、煤炭、钢铁、非金属矿石装卸、港区服务,水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装卸联运,船舶代理,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国际招标,工程招标代理,国内贸易,对销,转口贸易,废钢,煤炭,燃料油,化学危险品(限批发)限分支机构经营。 1.2基本财务状况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宝钢股份总资产23,412,3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6,990,300万元,非流动资产23,412,300万元;负债总额为2,011,69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9,185,980万元,非流动负债11,197,7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214,600万元;2015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收入16,411,700万元,净利润101,287万元。 1.3公司战略 1.3.1 战略定位 公司以“创享改变生活”为使命,以“诚信、协同”为价值观,以“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环境友好的最佳实践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为愿景,以“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为战略目标。 1.3.2战略重点 宝钢集团未来的基本战略是围绕规模扩张的未来发展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科协主要先进事迹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科协主要先进事迹 2006-2011年间,宝钢科协围绕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在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增强宝钢科技竞争软实力,促进科技人员能力提升和科技人才国际化,持续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科学技术普及,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加强科协自身组织建设方面,认真做好科技社团组织应有的工作,为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推进宝钢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一、充分利用国际钢协平台,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 自2004年宝钢正式加入国际钢铁协会(worldsteel)、国际不锈钢协会(ISSF)后6-7年,宝钢走过了从陌生-到学习-被关注-被认同--到逐步项目引领的探索之路。目前宝钢主要从理事层、专业委员会层以及委员会下运作的项目层三个层次参与国际钢协活动。科协负责协调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参加worldsteel专业委员会工作。协调职能部门做好执行理事会和理事会会议资料准备工作。配合科技部跟踪和参加 Living Steel、未来汽车用钢、钢铁副产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重点项目活动。 加强与公司内10个“worldsteel-宝钢专业委员会”虚拟团队的建设工作。重点协调各专业委员会参加worldsteel技术、经济、环境、包装、汽车、原料等专业委员会会议,组织不锈钢事业部参加国际不锈钢论坛年会和理事会会议。通过交流动态掌握全球钢铁技术发展、市场开发研究、钢铁需求预测等最新信息和技术的跟踪,并以《科协简报》、《创新论坛》等形式宣传worldsteel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快提升宝钢国际化能力。由于宝钢近几年较好的参与到worldsteel各层次工作中,使之在worldsteel大家庭的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稳步推进国内外和公司内部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宝钢科技人员学术技术能力 宝钢科协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给宝钢科技人员创造更多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5年来宝钢科协积极征集、评审论文、组团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百余个(含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和参加国内学术技术交流600余场次(含科协下属各学会),7000余人次参与;组织公司内部交流与咨询服务800余场次,15000余人次参与。很受宝钢科技人员的欢迎。 1、国际学术交流 精选会议。重点关注国际十大民间组织(AISI、AIST、ATS、IOM3、ISIJ、Jernkontoret、KIM、 TMS、VDEh、worldsteel)。重点跟踪并选择高水平会议参会。 筛选人员。对出国科技人员,要求强化情报意识,不但要获取技术信息,还要学会分析信息。 注重共享。对参会人员回国后,要求递交小结,组织内部技术交流会,实现一人参会,大家共享,公司受益。 展示风貌。宝钢科技人员在参加国际会议发布论文,展示宝钢最新技术成果,扩大宝钢学术影响力。 2、精心组织宝钢学术年会,树立宝钢国际学术交流品牌 自2004年起,宝钢举办两年一届的“宝钢学术年会”,至2010年已举办四届。宝钢学术年会目前已成为宝钢国际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第四届宝钢学术年会,600多位来自全球钢铁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师围绕“绿色钢铁,让世界更美好”的主题,聚焦科技创新与绿色经济,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历经前三届办会实践,从筹备推进、会议组织、参会代表层次、学术质量、整体服务水平、会后来宾评价等诸多方面,均比往届年会有新的提升。 3、国内学术交流 充分利用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钢铁协会国内学术交流的极好平台,推荐宝钢科

IT行业的技术创新之路

IT行业的技术创新之路 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科研强度对比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由于起步晚和其他种种原因,技术创新层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发展十分迅速,技术创新能力逐年提高,已经能够与部分发达国家相近。 各国(地区)今明两年科研支出情况对比 国家和地区2010年支出 (亿美元) 占GDP% 2011年支出 (亿美元) 占GDP% 美国3958 2.7% 4053 2.7% 日本1420 3.4% 1441 3.3% 中国1414 1.4% 1537 1.4% 印度333 0.9% 361 0.9% 欧洲2686 1.7% 2766 1.7% 其他国家348 1.2% 363 1.2% 1997-2007年各国R&D占GDP的比重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虽然在科研支出总量上位居高位,但是比重却不大。并且发达国家在科研支出方面的低迷,主要也是因为近期的经济状况不佳。此外,在专利方面。经《中国专利活动》报告预测,我国在推进创新议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年度专利量将于2011年底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报告,我国在本国专利申请量方面表现出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不到9万项增加到了2010年的23万项。在研究选定的技术领域,针对我国2006年至2010年间的国内专利申请量的分析结果,所有领域都显示增长趋势,其中电

气机械、设备、能源、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测量仪器和制药在2010年排在前五位。 报告指出,我国在国外的专利申请水平仍然较低,但呈稳步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只有5.6%的发明通过在国外提交全球专利申请实现了保护,远不及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国外保护其48.8%的国内专利,而日本则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其38.7%的专利。 然而,即使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的科研能力正在提升,我们也要认清我们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我们能从下表看到在全球前25家R&D投入公司中并没有中国公司在列。这也就暗示着,我国高研发经费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企业。 全球R&D投入TOP25

战略牵引企业未来生存

当前,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迅猛,钢铁市场博弈正由竞争走向竞合,再加之国内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产业优化升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内钢铁企业将走向何方,正面临新的战略抉择。以往的激烈竞争主要集中在对低端市场份额的争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现在更多的是在高端市场上的竞合,彼此之间不仅互相学习、互相追赶,而且互相促进、互相合作、共存共赢。 在市场竞争国际化,国外大公司猛兽般地涌入的今天,如何在竞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战略转型,以宝钢、首钢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国(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有钢铁企业,从构建和谐竞争环境出发,在战略定向上体现了高度的“和而不同”。“和”者,就是和谐相处,联盟合作;“不同”者,就是从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和文化特质出发,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战略之路。 一、和而不同:适合的才是正确的 “和”是讲竞合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共同维护。“不同”则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特色。宝钢和首钢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典型代表,一南一北,一少一老,在战略上具有鲜明的比对性。宝钢战略风格是站得高看得远,首钢战略风格则是扎得下走得稳。 1.宝钢的外向型战略。 宝钢在中国钢铁行业中属于年轻的一代。从1985年9月投产至今,二十一年来,宝钢系统把握了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生产经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现在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4年12月6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信用评级从“BBB”调升至“BBB+”。公司信用评级的前期展望均为“稳定”。2005年7月,宝钢被《财富》杂志评为2004年度世界500强企业第309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蝉联世界500强的企业。 应该说,宝钢的成长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齐头并进的。较之国内其他的老钢企(如首钢),宝钢具有起点高、观念新、包袱小、实力强等竞争优势。宝钢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世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

宝钢战略分析

目录 一、宝钢简介 (4) 二、 PESTG分析 (4) 三、关键外部因素(IFE矩阵) (7) 四、关键内部因素(EFE矩阵) (9) 五、 SWOT战略分析 (11) 六、波特五力模型“铁矿石谈判聚焦”专题 (13) 七、竞争态势矩阵(CPM) (17) 八、 BCG矩阵 (20) 九、 IE矩阵 (24) 十、 QSPM矩阵 (25) 十一、战略调整措施 (27)

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宣布将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这是目前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最高长期信用等级,也是中国制造业中的最高等级。在全球钢铁企业中,能够取得“A-”的企业仅有宝钢和韩国浦项。在六家取得“A-”及以上信用级别的中国企业中,宝钢是唯一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国内优秀企业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宝钢集团公司以2006年销售收入226.634亿美元居第307位,在进入500强的钢铁企业中排第6位。这是宝钢连续第四年跻身世界500强。宝钢实施钢铁精品战略,将建成中国汽车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不锈钢,家电用钢,交通运输器材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钢铁精品基地,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宝钢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除钢铁主业外,还涉足贸易、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煤化工、钢材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产业。宝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国际钢铁巨头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宝钢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宝钢股份公司是中国冶金系统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的企业钢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严格苛求的精神,走学习创新的道路,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宝钢充满活力与发展机会。 二、我国钢铁行业PESTG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1、政治形势和政局稳定状况:我国在09年刚刚度过60周年的庆典,国内政治形势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党全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

宝钢中央研究院创新战略与运行机制研究

宝钢中央研究院创新战略与运行机制研究 对世界产业和科技发展的研究表明,大企业研究院从崛起之日起就已成为世界发明创造的核心机构,成为技术创新、原始创新的主体之一。它们不仅是新技术的需求者,同时也是新技术的最先捕获者、新技术发展的倡导者、新技术开发的主要出资人和发明者。《宝钢中央研究院创新战略与运行机制研究》一文,以宝钢中央研究院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其功能定位、创新战略和运行机制,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和一些大企业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自 1999 年以来,上海宝钢组建创立了中央研究院,旨在主攻未来 3-5 年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谋求创造更多拥有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及其高端产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未来若干年内跻身世界500 强。课题组剖析了建立以来宝钢中央研究院的创新战略与运行机制,对研究院的功能定位、技术创新战略、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一、明晰的机构定位 (一)机构的功能 大企业建立研究院,是公司生产规模与产品技术达到较高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与必然趋势。这种内在需求决定了它的功能职责:(1)必须解决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大企业只有拥有知识产权,别人难以模仿、并在市场上创造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与高端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必须解决企业未来的技术进步。做好前瞻性研究,攻克未来 3-5 年的超前技术、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3)必须使技术创造价值。即让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持续性超额利润流。宝钢中央研究院正是以第一、第二功能职责,明显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产品开发机构;以第三功能职责,明显区别于大学和社会科研院所,从而显示出自己的独特功能与地位。 (二)机构的定位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年产钢 2000 万吨,销售收入突破 1100亿元,世界钢铁企业排名第五,被国际钢铁权威咨询机构 WSD 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未来宝钢将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核心技术开发基地。 宝钢中央研究院根据集团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一是战略制定者;二是核心技术开发者;三是技术经济创造者。譬如在战略制定上,研究院深入研究世界上最大钢铁企业、竞争对手韩国浦项的技术动向、发展趋势极其核心竞争力的详尽资料,然后通过宝钢与之?系统对标?,不仅使宝钢员工看到了差距,感受到压力,而且认识了对手,了解了自己,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科技策划和目标确定的?操作指导书?。该院 2000 年完成的《科研项目指南》及其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科研条件规划》,业已成为集团研制发展战略,攻克未来超前技术、核心技术的主要依据和方向。 (三)机构的体系 在集团内部,随着中央研究院建立,基本形成由中央研究院、产品开发中心、生产手段或设备开发中心、产品质量中心构成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其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确定如下:

华为创新之路给中国通信企业带来的启示

华为创新之路给中国通信企业带来的启示 在中国企业或行业的创新中,走向成功的也为数极少,无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先烈。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种:一,因为有国外现成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引进,导致企业不想创新、不愿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样严重的是同赴黄泉的竞争后果。比如中国计算机产业开创者们长城电脑(000066,股吧)、实达电脑,同创,东海,康佳,熊猫,创维等等; 二,不能立足市场持续创新。比如推出04机万门程控交换机开启中国通信业兴起之路,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巨龙通信; 三、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不健全。如中国人首次运用数字压缩和解码技术研制的VCD整机技术发明,由于该技术发明人没有申请专利,导致国几百个厂家生产VCD,市场一片混乱的结果是整个产业的凋零; 四、产业崛起之后遭遇国外利益集团以高昴专利池收费、贸易保护措施等形式加以阻挠和削弱。比如2004年中国DVD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3时,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许可费的跨国企业由最初的1家增加到40家,总共专利许可费用超过20美元,中国DVD企业生产一台DVD利润仅为30元人民币,中国DVD企业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从辉煌走向没落。 中国通信业发展30年,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通信业的创新也走在了所有行业的前面。历程中虽然充满艰险,典型例证有巨龙的消亡、凯明的轰然倒下,但也成就了像华为技术(以下

简称华为)这类在国际通信舞台上长袖擅舞、独领风骚的中国企业。2009年华为实现全年300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商;在光传输、光接入、移动宽带核心网、移动基站等诸多领域,华为2009年的出货量位居全球首位。如今的华为,不仅成为中国通信企业的成功典,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努力和成绩,也使它正在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者。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大智大勇体现在能不能创新(是否有创新环境、和创新背景),想不想创新(创新动力在哪里、动力足不足),敢不敢创新(是否敢投入、投入力度有多大),会不会创新(创新管理和机制是否健全、创新策略是否正确)等方面。在明确“能创新”和“想创新”之后,华为在创新方面的大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坚定不移的创新大投入,规化的创新流程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之后的进一步开放创新等等。从创立之初注册资本仅有2.4万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到如今让人尊敬的国际通信巨头,华为的创新应该能给中国的通信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然而后起国家的企业和产业的崛起,必然会遭遇先机占据利益者的阻碍,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将会让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也期盼,中国通信企业的创新之路和发展之路,能在政府和本土市场的保驾护航之下,涌现出更多的“华为”。到那个时候,中国通信业、中国通信企业屹立不倒的巅峰时代就将真正到来。 1持之以恒的创新投入

宝钢集团财务分战略及其相关措施分析报告.docx

宝钢财务分战略及其相关措施 随着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有关企业资本结构分析以及使企业保值增值的方法也相继产生,资本的来源、投资的方向、成本优势、资本的运营等等都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及保持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在资本相对缺乏、资源相对稀缺的今天,与众不同的财务战略必将产生与众不同的增值效果。继前面部分对宝钢发展总战略的描述以及业务分战略的分析之后,本部分将着重介绍宝钢的财务分战略。 一、宝钢2000—2002年上半年的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体现,以下就选用这四个比率对宝钢2000—2002年上半年的偿债能力做出分析。根据宝钢提供的2000—2002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可得出各比率数据如表6-1: 表6-1 宝钢公司2000—2002年上半年偿债能力比率

利用表6-1中的数据可作图如下: 图6-1 从表6-1和图6-1可以看出:①流动比率在经历了2001年度的缓慢增长之后,到2002年上半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各年的数据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在整个交通运输仓储业中宝钢基本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流动比率水平,具有较强的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②速动比率2001年度比2000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且2002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只是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均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说明宝钢流动负债的偿还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③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每年均大大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并在经历2001年度缓慢增长之后,2002年上半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超过了行业良好水平的标准,说明宝钢公司具有良好的直接支付能力,债务的偿还拥有比较坚实的后盾。④虽然2000年度、2001年度宝钢的资产负债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2002年上半年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宝钢2002年上半年的偿债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公司的财务风险有所增加。 通过对以上偿债能力比率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宝钢2000—2002年上半年的短期偿债能力(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体现)一直保持着一个稳定而又缓慢增长的良好态势,而长期偿债能力(由资产负债率体现)则有所下降,尤其是在2002年上半年,说明宝钢的长期偿债能力起伏比较大,不够稳定,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营运能力分析

2050热轧30余经济技术项指标达最好水平

宝钢分公司2050热轧30余经济技术项指标达最好水平 2007-7-17 13:17:33 宝钢分公司2050热轧生产线捷报频传:截至6月底,机组资源利用率等30 余项重要经济和技术指标,分别创月度、季度历史最好记录。上半年该产线共轧制钢材300余万吨,超年度生产计划10多万吨。其中,累计轧制管线钢16万吨、耐腐蚀钢15万吨、汽车用钢17万吨。 今年以来,2050热轧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高难度品种增加、生产负荷 加大,尤其是高强度、2.0毫米以下薄规格集装箱板的轧制量由去年每月平均6000吨提高至2.5万吨。面对困难,2050热轧紧紧围绕“三零目标”,即“管理零缺陷、质量零封锁、配合零障碍”强势推进精益运营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年初,2050热轧曾被机组生产不稳定困扰着。为解决这一难题,热轧厂先 后对压痕、色差等缺陷进行了集中攻关,并制订、实施了13项改进措施,下达了多份技术管理通知单,还进一步优化了生产组织计划,加强了轧制节奏管理。最终,保证了2050热轧的持续、稳定生产。 热轧厂还以狠抓“质量零封锁”为重点,不断提高实物质量控制水平。宽度内部质量损失率曾居质量问题“排行榜”之首,2050热轧相关技术人员,通过 反复剖析原因,最终找到了板坯切割精度等6个影响宽度质量损失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切割坯管理办法,目前不良切割板坯数已由上月的25块下降至3块。 在此基础上,2050热轧还进一步强化了质检、设备、能源、磨辊等各部门 之间的协同配合,保证了2050热轧全线月月超计划完成了生产任务。 宝钢2050热轧产线前十月半数以上指标创同期最好水平 2009-12-1 14:33:13 有着20年“工龄”的宝钢股份2050热轧产线“老骥伏枥”,今年前10个月,主要生产技术指标中有50%以上创同期最好水平。今年是宝钢股份2050产线轧钢和精整工序优化整 合后投入运行的第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一热轧分厂在保持生产节奏的

《华为创新》读后感

《华为创新》读后感 计量中心-李鹏举 华为目前是世界上吵得最热的企业了,也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企业,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能让西方国家变得如此谨慎,担忧,美国不惜扣押华为高层孟晚周来压制华为,西方国家不是害怕华为的这个企业,而是害怕华为的技术,创造力,害怕中国以后再出现十个、百个、华为这样的企业。 华为的任何管理者,包括任正非,到全世界出差,不能坐飞机的头等舱,如果坐头等舱,多出来的钱需要自费。这是任正非和华为各级管理者的道德自觉吗?当然不是,这是一种价值趋向,即整个组织的所有神经末梢,任何体系、任何人,所有的劳动和奋斗,所有的组织成本都只能围绕客户这样一个方向。华为没有专为领导人使用的专车、司机,在国内任何地方,多数情形下,任正非出差不是自己开车就是打出租车,上飞机没有人送,下飞机没有人接。经常自己拉一个行李就去坐出租车。 作为领袖或者创始人的任正非,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使得华为取得巨大的成功,华为不是一夜之间成为黑马的,华为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成功的呢 1“创新”促使华为从一个弱小的、没有任何背景支持的民营企业快速地成长、扩张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过去三年以来,全球通信行业呈现出一种萎缩、低迷的状态,但华为2015年将比2014年收入增长30%以上。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在28年里,呈现出这样几个阶段: 1987年-1992年,这个阶段的华为是一个贸易类的公司。华为的创业资本金只有21000人民币,五年时间,从3名员工发展到1992年的200多名员工。这时候主要从事的是通信交换机产品的贸易代理。1990年开始华为有了自己的交换机产品,但是技术和产品质量都比较低端,当时中国的通信市场主要被西方公司所占据,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华为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小企业内部通信方面。 1997年-2000年,华为进入到了中小城市市场,即地级市以下的市场。 1996年开始向中国之外市场开拓,但是持续多年屡战屡败,然而华为却屡败屡战。 2000年-2004年,华为在全球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市场有了重大突破。 到今天,华为已经全面进入全球各大市场,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过去七年,华为65%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之外的海外市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营公司,能够在28年内快速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依靠的是什么?在我对华为16年近距离的追踪、考察、研究过程中,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某著名咨询公司-宝钢-发展战略报告

宝钢发展总战略 经过本报告第一部分对物流业在中国的发展、钢铁物流业的实际情况及传统钢铁仓储型企业的转型等问题的考虑,第二部分对宝钢集团需求情况及其他钢铁生产企业的需求情况分析,第三部分对宝钢经营现状及核心竞争优势的分析,交大欧姆龙宝钢项目组基于宝钢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上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综合考虑我国政治、经济、行业、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经反复研究论证,作出宝钢的发展战略定位: 三年内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业仓储企业,五年内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钢铁业物流企业。 一、宝钢发展战略定位的可行性 (一)钢铁物流业的发展给宝钢提供环境条件 对于钢铁业而言,其本身是属于夕阳产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里程之后,现已进入成熟期后段。就钢铁业本身而言,除非出现大的技术革新,否则很难改变其现状。因此,各钢铁企

业正在努力从“第三利润源泉——物流”角度来考虑,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因此,随着物流业在全国的迅速发展,钢铁物流业也同样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此就给诸如宝钢这样的钢铁物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宝山地区钢铁物流需求量的增长提供市场条件 这一点,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1)宝钢股份的业务量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2001年的水平,这决定了宝钢股份对钢铁物流,特别是仓储、运输的需求很稳定,不会出现很大的波动;(2)宝钢国际的业务量保持增长,同样地增加了对钢铁物流的需求;(3)外地钢铁企业的产品不断进入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抢夺宝钢集团所不能生产的钢铁市场,而这又是以宝山地区为重点,从而必然加大对该地区钢铁物流的需求;(4)从上海市政府的发展定位来看,在将上海定位于发展成为世界的物流中心的同时,将在宝山地区建立以钢铁为中心的物流中心,将使这一地区的钢铁业物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宝钢的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内部条件 从本报告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宝钢拥有比较优越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表现在与宝钢股份的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在仓储业务上的相对竞争优势、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源素质等,这些竞争优势提供了宝钢抓住市场

宝钢简介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Bao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宝钢集团简介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 BSI英 美国、 环境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宣布将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这是目前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最高长期信用等级,也是中国制造业中的最高等级。在全球钢铁企业中,能够取得“A-”的企业仅有宝钢和韩国浦项。在六家取得“A-”及以上信用级别的中国企业中,宝钢是唯

一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国内优秀企业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和钢材总供应商。2009年,宝钢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资产总额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宝钢从业人员总数为106914人;2010年宝钢连续第七年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列第276位,并被评为2009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获得此称号的企业。2009年宝钢产钢388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三位。宝钢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BrandValue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品牌价值已达765.12亿元。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宝钢集团公司以2009年 钢长期的追求。 宝钢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严格苛求的精神,走学习创新的道路,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 宝钢充满活力与发展机会,期待与您共创现代生活。 产品介绍 宝钢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其主要生产基地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

宝钢集团案例

构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能力 一、企业概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成立于1978年,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钢铁集团之一,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产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2009年宝钢产钢388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三位。2010年宝钢连续第七年进入《财富》评为2009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 宝钢实行董事会工作制度,董事会处于公司制度的核心地位,董事会紧紧围绕《公司章程》行使职权。董事会下设总经理,负责管理经济管理研究学院、人才开发院、资本运营部、安全保卫监督部、能源环保部、监察部、审计部、企业文化部、法律事务部、发展改革部、运营改革部、人力资源部、经营财务部、规划发展部、办公室等部门运营。 2009年,宝钢资产总额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从业人员总数106914员,科技人员总数12564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16.12万元/人年 宝钢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创业期(1978—1985年),该时期主要围绕宝钢一期工程的建设、生产准备和投产等展开工作;发展和转轨期(1985—1998年),宝钢主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整合期(1998—2003年),1998年宝钢成功实现了与上钢、梅山钢铁的大联合,在技术上着力进行“二次创新”工作;新一轮发展期(2003年至今),公司以自主集成创新为重点,构建具有宝钢特色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实现新的飞跃发展。 二、企业主要创新活动 1.追求技术持续领先,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道路 坚持技术领先原则是宝钢立业的基础,追求新技术,不遗余力的保持并扩展品种质量的领先优势,是宝钢的长期追求。宝钢按照“提升创新体系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技术实际领先,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的创新发展方针,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的发展之路。 宝钢于2006年颁布了《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作为技术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技术领先的整体战略、总体目标和战略途径并作为未来5到15年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总指导。 在《纲要》的指导下,宝钢以满足市场先是和潜在需求为导向,聚焦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编制了《宝钢2007—2012年技术创新发展规划》。《规划》重点突出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自主集成创新领域聚焦、重点领域的突破、行业热点问题的关注、国家重点工程的支撑,对8大类重点产品、9大关键共性技术、13大前沿技术、17大工程自主集成创新专项、20大重点突破技术领域进行了总体部署。在规划期内,开展研发管理的创新,实施科研大项目经理制,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资源配置,促进取向硅钢、超高强汽车板、梅钢冷轧工程自主集成等重点项目的突破。 2.构建三位一体、互动协调的创新运营体制 围绕新一轮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宝钢加快技术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创建了具有宝钢特色的以研究院为主体的“研究开发”系统,以宝钢工程为载体的“工程集成”系统。工程集成创新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了生产、研发、设计制造四位一体协同的优势开展自主集成创新。近年来在取向硅钢、梅钢冷轧、高强钢机组等工程自主集成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