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巧算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巧算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巧算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巧算时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数学阅读的一般方法。利用时间的简单计算等知识来求调错时间与正确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根据时间差拨出正确的时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探寻数学故事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倾听、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感受数学的有趣,并对数学课外读物产生强烈的喜爱。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数学故事的方法,利用时间的简单计算等知识来求调错时间与正确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根据时间差拨出正确的时刻。

教学难点

发现数学规律,即当钟表调快或调慢时如何找出正确的时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我们班喜欢阅读的同学特别多,比如王卓越,每天晚上7:30--8:30他都准时阅读,同学们能知道他每天阅读多长时间吗?

生:1小时。

8:30-7:30=1小时

用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用的时间。

师:有很多关于时间计算的问题就隐藏在数学阅读中,咱们就通过阅读数学故事来感受不一样的时间计算问题。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数学阅读的一般方法(出示微课)。

1.粗读

2.精读。并在阅读中圈一圈,画一画

3.根据圈画的内容筛选、提炼出数学信息及问题,并整理成简短的应用题。

4.分析问题并解答

师:现在同学们想不想用刚才的阅读方法来进行一次数学阅读之旅呢?我们前几天刚学

习了24时计时法和时间的简单计算,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关于时间的数学故事----《调错的时间》,请拿出你手中的阅读卡开始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通过计算阅读时长回顾旧知,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分享

(一)故事启智

同学们认真地阅读故事。

(课件呈现阅读内容):

调错的时间

马小跳家有一个电子钟,是用电池驱动的。每隔几个月,电池就没电了,这时就需要及时更换电池,不然电子钟就会罢工。

一天早晨吃过早餐,马小跳蹦蹦跳跳地去上学了,宝贝儿妈妈也上班去了。马天笑先生不紧不慢地收拾好公文包,一看表才7点半,来得及,就在沙发上看了会儿报纸,之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他睁开眼睛,才意识到上班迟到了,急忙从沙发上跳起来。一看电子钟,怎么还是7点半呀!

“坏了,电子钟又没电了。”马天先生赶紧下楼买了一块电池,装电子钟里。然后,马天笑先生打了电视,他想对照电视播报的时把电子钟的时间重新调一下。电视打开以后,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2:30。马天笑先生急急忙忙地调完时间就奔向了玩具厂。可是,由于他太匆忙,竟把分针拨到了12的位置,把时针拨到了6的位置。

马小跳下午放学回到家,看到了拨错的电子钟,大吃一惊,自己放学到家的时间怎么会是11:20呢?他赶忙跑去问宝贝儿妈妈。宝贝几妈妈看到电子钟也感到莫名其妙,于是,他们俩便一起去问马天笑先生。马天笑先生看了看电子钟,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于是,他把上班前发生的事给宝贝儿妈妈和马小跳讲了一遍。讲完以后,宝贝儿妈妈笑着说:“你一定是把时针和分针调颠倒了!”

宝贝儿妈妈又对马小跳说:“现在妈妈交给你一个任务,即把电子钟的时间调正确了。

马小跳一听,有点儿犯难,但又不甘心承认自己完不成任务于是认真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电子钟显示为11:30。这时,马小跳胸有成竹地把电子钟调到了正确的时间。

马天笑先生打开电视一看,马小跳调的时间果然一分不差。

【设计意图:从故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寻找故事中的数学信息

师:刚才,同学们在阅读时边看边圈画,那在这个故事中,谁找到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生读圈画出的内容。

生:显示的时间是12:30。(分析:这是正确的时刻。)

生:把分针拨到了12的位置,把时针拨到了6的位置。(分析:这是6:00)

师追问:是早上6:00还是晚上6:00。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生:文中有一句“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怎么会是11:20呢?”说明调到的时间是早上6:00。

师:把12:30调成早上6:00调快了还是调慢了?我们把所有数学信息整理出来。

生:马小跳的爸爸在实际的时间12:30时,把时针拨到了早上6时;在11:30时,马小跳把钟表拨到了正确的时刻。

师:谁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马小跳最后拨到的正确时刻是几时?

(三)小组结合,动手操作

师:11:30时,马小跳到底把时钟拨到了几时呢?

小组活动:

1、用你喜欢的方法探究把12:30拨成早上6:00钟表调慢了多长时间?

2、讨论马小跳如何根据调慢的时间差,在11:30时调回正确的时刻。

学生展示:

1、拨一拨

2、数一数

3、算一算

结论:把12:30拨成早上6:00,钟表调慢了6小时30分。所以正确的时刻只需把这6小时30分加上就行了。在11:30时,马小跳拨到了正确时刻,所以是11:30加上6小时30分,正好是6:00,马小跳最后拨到的正确时间是6:00。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算一算得出拨钟时的实际时间与拨错时间的时间差有什么关系,并巧妙地计算出时间。这个是解题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揭示其中的奥秘,在阅读中感受,在阅读中完善,在阅读中提升,真正在阅读中收获规律和本质。】

三、拓展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拨钟时实际时间与拨错时间之间时间差的关系,非

常棒!

大家可不可以用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结合刚才探究出的规律来挑战新的数学故事。

出示内容:

墙上的“猫头鹰”

暑假到了,跳跳来奶奶家避暑。

奶奶家的园子里面有很多好吃的水果,葡萄可是跳跳的最爱呢。

午饭后,跳跳午睡了,他看了一眼挂在上的“猫头鹰”电子钟,正好12点整。跳跳决定先睡个美美地午觉。

时间一点点儿地过去了,跳跳在睡梦中,被奶奶叫醒了。

“跳跳,咱们家里的电子钟坏了,你帮奶奶调一下。”

跳跳揉了揉眼睛,打了一个哈欠,问道:现在几点了?”

“现在是中午12点30分。”

跳跳迷迷糊糊地把时间调好了,看都没看一眼,就又躺下睡着了。

可是,他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把时针调到了6,把分针调到了12。爷爷下午回到家,吃了一惊,天还没黑呢,怎么都快20点30分了呢。

他急忙跑去问奶奶,奶奶叫回来了早就起床在外面玩耍的跳跳。跳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太马虎了,把时间调错了。”

“那你负责把它调成对的时间吧。”爷爷笑呵呵地说。

跳跳对着时钟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几下子就把时针和分针给调过来了。

爷爷奶奶看见了,连连夸他很棒!

小朋友,你知道他是怎么调的吗?

(学生自主阅读)

知识点拨:

跳跳在实际时刻是12时30分的时候,把时间调成了下午6时,也就是拨快了5小时30分。而爷爷看到的时间是20时30分,那么再往回拨5小时30分,也就是拨到下午3点就对了。

四、小结提升

通过这节数学阅读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些什么?

师:其实这两篇数学故事分别出自《马小跳玩数学》及《好玩的数学》,通过这节课我们既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又解决了巧算时间这一类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其实在这两本

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知识,比如有关破解数阵的,有速算的,还有趣味算式的。

五、课后延伸

数学阅读的好处

数学阅读可以对课内同一类知识进行延伸与补充,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丰富了课余生活,开发了智力。使单一的数学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激发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马小跳玩数学》和《好玩的数学》这两本书,还有很多的数学读物等着大家去阅读。比如:《数学在哪里》、《数学大冒险》、《小学生最好奇的数学书》、《数学阅读》……同学们课余时间加强数学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巧算时间》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数学阅读能力。造成数学阅读能力的缺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够。必须把数学阅读请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亲近数学教学时拥有一个数学学习的心向,在拓宽视野时拥有一双

数学的眼睛,在开掘智能时拥有一个数学的头脑。

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会分析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做题目时,根本没有把题目读完就动手解答,或者在读题时出现添字、漏字等现象。有的时候学生题目做不出来,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上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先把题读完整,把关键性的语句做上记号,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能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巧算时间》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后先自主阅读,画出数学信息,接着在交流数学信息时,分析出把12:30调成早上6:00,时间被调慢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如下活动:

1、用你喜欢的方法探究把12:30拨成早上6:00钟表调慢了多长时间?

2、讨论马小跳如何根据调慢的时间差,在11:30时调回正确的时刻。

学生分别用拨一拨、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顺利得出结论:调慢了6小时30分,把调慢的时间加上便是现在正确的时刻。小组汇报时讲述详细准确。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倾听、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阅读不仅要“课内读”,更要“课外读”。所以我结合教材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比如《数学在哪里》、《数学大冒险》、《小学生最好奇的数学书》、《数学阅读》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延伸学生的阅读空间。让数学阅读进入课堂,把数学阅读真正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才能让数学阅读成为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巧算时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数学阅读的一般方法。利用时间的简单计算等知识来求调错时间与正确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根据时间差拨出正确的时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探寻数学故事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倾听、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感受数学的有趣,并对数学课外读物产生强烈的喜爱。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数学故事的方法,利用时间的简单计算等知识来求调错时间与正确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根据时间差拨出正确的时刻。

教学难点

发现数学规律,即当钟表调快或调慢时如何找出正确的时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我们班喜欢阅读的同学特别多,比如王卓越,每天晚上7:30--8:30他都准时阅读,同学们能知道他每天阅读多长时间吗?

生:1小时。

8:30-7:30=1小时

用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用的时间。

师:有很多关于时间计算的问题就隐藏在数学阅读中,咱们就通过阅读数学故事来感受不一样的时间计算问题。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数学阅读的一般方法(出示微课)。

1.粗读

2.精读。并在阅读中圈一圈,画一画

3.根据圈画的内容筛选、提炼出数学信息及问题,并整理成简短的应用题。

4.分析问题并解答

师:现在同学们想不想用刚才的阅读方法来进行一次数学阅读之旅呢?我们前几天刚学习了24时计时法和时间的简单计算,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关于时间的数学故事----《调错的时间》,请拿出你手中的阅读卡开始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通过计算阅读时长回顾旧知,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分享

(一)故事启智

同学们认真地阅读故事。

(课件呈现阅读内容):

调错的时间

马小跳家有一个电子钟,是用电池驱动的。每隔几个月,电池就没电了,这时就需要及时更换电池,不然电子钟就会罢工。

一天早晨吃过早餐,马小跳蹦蹦跳跳地去上学了,宝贝儿妈妈也上班去了。马天笑先生不紧不慢地收拾好公文包,一看表才7点半,来得及,就在沙发上看了会儿报纸,之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他睁开眼睛,才意识到上班迟到了,急忙从沙发上跳起来。一看电子钟,怎么还是7点半呀!

“坏了,电子钟又没电了。”马天先生赶紧下楼买了一块电池,装电子钟里。然后,马天笑先生打了电视,他想对照电视播报的时把电子钟的时间重新调一下。电视打开以后,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2:30。马天笑先生急急忙忙地调完时间就奔向了玩具厂。可是,由于他太匆忙,竟把分针拨到了12的位置,把时针拨到了6的位置。

马小跳下午放学回到家,看到了拨错的电子钟,大吃一惊,自己放学到家的时间怎么会是11:20呢?他赶忙跑去问宝贝儿妈妈。宝贝几妈妈看到电子钟也感到莫名其妙,于是,他们俩便一起去问马天笑先生。马天笑先生看了看电子钟,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于是,他把上班前发生的事给宝贝儿妈妈和马小跳讲了一遍。讲完以后,宝贝儿妈妈笑着说:“你一定是把时针

和分针调颠倒了!”

宝贝儿妈妈又对马小跳说:“现在妈妈交给你一个任务,即把电子钟的时间调正确了。

马小跳一听,有点儿犯难,但又不甘心承认自己完不成任务于是认真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电子钟显示为11:30。这时,马小跳胸有成竹地把电子钟调到了正确的时间。

马天笑先生打开电视一看,马小跳调的时间果然一分不差。

【设计意图:从故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寻找故事中的数学信息

师:刚才,同学们在阅读时边看边圈画,那在这个故事中,谁找到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生读圈画出的内容。

生:显示的时间是12:30。(分析:这是正确的时刻。)

生:把分针拨到了12的位置,把时针拨到了6的位置。(分析:这是6:00)

师追问:是早上6:00还是晚上6:00。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生:文中有一句“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怎么会是11:20呢?”说明调到的时间是早上6:00。

师:把12:30调成早上6:00调快了还是调慢了?我们把所有数学信息整理出来。

生:马小跳的爸爸在实际的时间12:30时,把时针拨到了早上6时;在11:30时,马小跳把钟表拨到了正确的时刻。

师:谁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马小跳最后拨到的正确时刻是几时?

(三)小组结合,动手操作

师:11:30时,马小跳到底把时钟拨到了几时呢?

小组活动:

1、用你喜欢的方法探究把12:30拨成早上6:00钟表调慢了多长时间?

2、讨论马小跳如何根据调慢的时间差,在11:30时调回正确的时刻。

学生展示:

1、拨一拨

2、数一数

3、算一算

结论:把12:30拨成早上6:00,钟表调慢了6小时30分。所以正确的时刻只需把这6

小时30分加上就行了。在11:30时,马小跳拨到了正确时刻,所以是11:30加上6小时30分,正好是6:00,马小跳最后拨到的正确时间是6:00。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算一算得出拨钟时的实际时间与拨错时间的时间差有什么关系,并巧妙地计算出时间。这个是解题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揭示其中的奥秘,在阅读中感受,在阅读中完善,在阅读中提升,真正在阅读中收获规律和本质。】

三、拓展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拨钟时实际时间与拨错时间之间时间差的关系,非常棒!

大家可不可以用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结合刚才探究出的规律来挑战新的数学故事。

出示内容:

墙上的“猫头鹰”

暑假到了,跳跳来奶奶家避暑。

奶奶家的园子里面有很多好吃的水果,葡萄可是跳跳的最爱呢。

午饭后,跳跳午睡了,他看了一眼挂在上的“猫头鹰”电子钟,正好12点整。跳跳决定先睡个美美地午觉。

时间一点点儿地过去了,跳跳在睡梦中,被奶奶叫醒了。

“跳跳,咱们家里的电子钟坏了,你帮奶奶调一下。”

跳跳揉了揉眼睛,打了一个哈欠,问道:现在几点了?”

“现在是中午12点30分。”

跳跳迷迷糊糊地把时间调好了,看都没看一眼,就又躺下睡着了。

可是,他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把时针调到了6,把分针调到了12。爷爷下午回到家,吃了一惊,天还没黑呢,怎么都快20点30分了呢。

他急忙跑去问奶奶,奶奶叫回来了早就起床在外面玩耍的跳跳。跳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太马虎了,把时间调错了。”

“那你负责把它调成对的时间吧。”爷爷笑呵呵地说。

跳跳对着时钟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几下子就把时针和分针给调过来了。

爷爷奶奶看见了,连连夸他很棒!

小朋友,你知道他是怎么调的吗?

(学生自主阅读)

知识点拨:

跳跳在实际时刻是12时30分的时候,把时间调成了下午6时,也就是拨快了5小时30分。而爷爷看到的时间是20时30分,那么再往回拨5小时30分,也就是拨到下午3点就对了。

四、小结提升

通过这节数学阅读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些什么?

师:其实这两篇数学故事分别出自《马小跳玩数学》及《好玩的数学》,通过这节课我们既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又解决了巧算时间这一类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其实在这两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知识,比如有关破解数阵的,有速算的,还有趣味算式的。

五、课后延伸

数学阅读的好处

数学阅读可以对课内同一类知识进行延伸与补充,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丰富了课余生活,开发了智力。使单一的数学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激发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马小跳玩数学》和《好玩的数学》这两本书,还有很多的数学读物等着大家去阅读。比如:《数学在哪里》、《数学大冒险》、《小学生最好奇的数学书》、《数学阅读》……同学们课余时间加强数学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巧算时间》评测练习

阅读材料:

墙上的“猫头鹰”

暑假到了,跳跳来奶奶家避暑。

奶奶家的园子里面有很多好吃的水果,葡萄可是跳跳的最爱呢。

午饭后,跳跳午睡了,他看了一眼挂在上的“猫头鹰”电子钟,正好12点整。跳跳决定先睡个美美地午觉。

时间一点点儿地过去了,跳跳在睡梦中,被奶奶叫醒了。

“跳跳,咱们家里的电子钟坏了,你帮奶奶调一下。”

跳跳揉了揉眼睛,打了一个哈欠,问道:现在几点了?”

“现在是中午12点30分。”

跳跳迷迷糊糊地把时间调好了,看都没看一眼,就又躺下睡着了。

可是,他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把时针调到了6,把分针调到了12。爷爷下午回到家,吃了一惊,天还没黑呢,怎么都快20点30分了呢。

他急忙跑去问奶奶,奶奶叫回来了早就起床在外面玩耍的跳跳。跳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太马虎了,把时间调错了。”

“那你负责把它调成对的时间吧。”爷爷笑呵呵地说。

跳跳对着时钟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几下子就把时针和分针给调过来了。

爷爷奶奶看见了,连连夸他很棒!

小朋友,你知道他是怎么调的吗?

《巧算时间》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这一点。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阅读与探究的欲望

本课的导入设计,通过创设情境,用班里一名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回顾所学的知识: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所用的时间。既树立了同学认真阅读的榜样,又引出数学阅读的一般方法。水到渠成,自然过渡。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

二、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自主探索巧算的方法

学生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算一算,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时间的巧算方法得到完整的构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

三、推荐数学阅读书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

由关于时间的巧算,过渡到阅读书目中有关破解数阵的,有速算的,还有趣味算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再通过汇总数学阅读的好处,让学生体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的数学阅读热情。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数学故事篇幅较长,学生阅读水平差异较大,阅读时的

进度不尽相同。

当然,小学生阅读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有意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数学书,会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读“数学书”。

《巧算时间》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数学阅读的一般方法,根据时间的简单计算等知识来求调错时间与正确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根据时间差拨出正确的时刻。通过采取阅读故事的形式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又在探寻数学故事中发现数学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倾听、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感受数学的有趣,并对数学课外读物产生强烈的喜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