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教案和说课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教案和说课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教案和说课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备课和说课

备课说课评价表

备课说课过程及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某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命题,设计教学过程;

2.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以下材料:

①按要求格式写好教案,教案编写的要求为:格式正确,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合理,教学过程清楚;

②本人对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等进行说明的说课稿;

③认真填写好评价表的自我评价部分。

3.由学生本人在小组内进行说课,说课稿与说课的要求为:内容全面,定位准确,主次分明,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衔接流畅,创新务实;

4.将填写好评价表的考核册附于教案和说课稿上,在小组内传阅,由组内的三人分别为其填写小组评价;评语应侧重于评价其教案和说课的优点和特色;

5.由教师填写评价意见并按评分标准评定初评成绩;

6.上述考核程序应在本学期第十六周前完成。

设计意图:(1)吸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实践,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做准备. (3)多媒体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具体画法,更直观形象。

(三)归纳定义,完善定义

(1)由学生画图及教师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定义。

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a 2(a 2>21F F )的点的轨迹

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记21F F =c 2。

(2)椭圆定义的再认识:为什么要满足a 2>c 2呢?当a 2=c 2, a 2

结论:①当a 2>c 2时,是椭圆;

②当a 2=c 2时,是线段;

③当a 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利用动画演示,深刻地理解椭圆定义条件,突破了重点。

(四)合理建系,推导方程

提问:如何建系,使求出的方程最简?

同学们思考讨论,汇报研讨结果.(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究、推导、比较、交流)。我想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建立几种常见的坐标系,并在不同建系下,列出关于x ,y 的等式。我举一种方案讲解如:

首先得到2222()()2,x c y x c y a ①

事实上已是椭圆方程,但由于它不符合数学简洁美的特性,因此需要化简

(化简上式是本节的难点所在,通过课堂精心设问来突破难点:它们都含有两个根式,如何化简这种方程?是直接平方好还是移项后再平方好呢?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种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是整理后再平方)

x y

M O

②式虽比①式简单,但还是没有达到数学美的最高境界,故用变量替换:0)

得到(122>=+a b

y a x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式的讲解,加强学生在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利用动画演示,深刻地理解椭圆定义条件,突破了重点。

(四)合理建系,推导方程 提问:如何建系,使求出的方程最简? 同学们思考讨论,汇报研讨结果.(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究、推导、比较、交流)。我想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建立几种常见的坐标系,并在不同建系下,列出关于x ,y 的等式。我举一种方案讲解如:

首先得到2222()()2,x c y x c y a ①

事实上已是椭圆方程,但由于它不符合数学简洁美的特性,因此需要化简

(化简上式是本节的难点所在,通过课堂精心设问来突破难点:它们都含有两个根式,如何化简这种方程?是直接平方好还是移项后再平方好呢?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种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是整理后再平方)

最后能得到22222222()()a c x a y a a c ②

②式虽比①式简单,但还是没有达到数学美的最高境界,故用变量替换:222(0)a c b b

得到)0(122

22>>=+b a b

y a x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式的讲解,加强学生在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明确每一步运算的意义,作用和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

对比几种不同建系法对应的椭圆的方程:

最后经过分析、比较不难得出坐标原点选在椭圆的中心时得出的方程形式最简单,这样的方程我们把它称为椭圆的标准方程。再让学生观察椭圆图形及其标准方程,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两种类型椭圆的异同点。

x y

M O

(七)作业训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习题第1,2,4题

2.课后思考题:(1)若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

(2)推导焦点在y 轴上的方程

设计意图:(1)巩固知识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2)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熟练程度;

【板书设计分析】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对象、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11624)6(2

2=++-k

y k x 课 题

1.椭圆的定义

2.有关概念

3.标准方程

(1)焦点在轴上

(2)焦点在轴上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书写 例1:(写要点) 例2: (1)详写 (2)写关键步骤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doc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 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首先提出问题 问题1: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在课开头,我认为以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在很快的时间里说出显而易见的答案,便于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进行新知的学习。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说课稿Lesson draft of understanding triangle in sma ll class mathematics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下面是小泰整理的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生物说课稿:《物质运输的路线》说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说课稿:《物质运输的路线》 物质运输的路线说课稿 一、说教材 《物质的运输路线》是河北少儿出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的第三节,血液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这部分内容是《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第五部分----生物圈中的人》的知识,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而第三节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目标中》指出: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我把以下四个知识点作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1.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2.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3.描述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血液循环的意义。 4.说出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指出,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表达交流的科 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因此我把以下三点作为这节课的能力目标: 1.提高表达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始终贯穿情感态度教育,确立本课的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本节课所确立的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把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确立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能深刻正确的认识血液循环及其意义。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模板参考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模板参考 在生物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本事的培养。经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资料》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浙科版教材必修模块展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不一样层次的 生命系统——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本模块主要揭示生物在种族繁衍、生命延续过程中,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资料》这一节以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为基础,从宏现上对生物界的进化作一个广度上学习,并且为第六章中人类遗传病的学习设下伏笔,是为构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建立协调统一的唯物辩证观供给了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教材资料以及学生实际情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资料,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构成的原因。 (2)本事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经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本事,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表述及应用本事(3)情感目标:经过学习以达尔文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的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不断变化发展,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3.说重点 ①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初中仅接触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界完整的进化进程欠缺系统性的理解,再加上学说本身理论性强,要求学生理解并用理论解释现象存在必须的难度。②种群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在掌握了基因库的基础上从数学的范畴角度对基因作分析和归纳,从而使生物界的进化具体资料(表现)上升到理论实质的高度。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能够说,能否正确理解基因频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性理解。 4.说难点

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 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

对于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行等); 2. 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加深对函数与防城、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分析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铺路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铺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2、练习用大小形状两个图形把尝试一一对应的进行粘贴。 3、尝试用两种两种图形拼成新的图形,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难点定位第二个目标练习用大小形状两个图形把尝试一一对应的进行粘贴。i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A:教学具准备 1、背景图两张张,小羊手偶1个。 2. 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每个幼儿一个,形卡一套,背景纸一张。 3.每张桌子两个装糨糊的小盘子,人手棉签一根。 B: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能辨认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羊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

2021年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三篇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三篇 【 - 初中生物说课稿人教版】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 ___要这样教”。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 ___培养。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部分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部分,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 ___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所以本节课教

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___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 ___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 ___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 ___培养实验室。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 ___培养技术。 【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例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新街镇中心学校徐媛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徐媛,来自新街中心学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例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doc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三、教师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新生儿出生哭泣的图片。

展示新生儿出生哭泣多媒体图片,以此情境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维: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提出等都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是享受,乐学亲师。 2.合作交流,讲授新课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师展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深深地吸气,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 测量方法:3~4人一组(男女生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doc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这一节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课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能模仿"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自己提出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引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作业中通过编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情感。 ②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③引例中让学生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一类实际问题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这是因为: 1.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它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它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蕴含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对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分类》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分类》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分类》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 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初中生物说课稿最新范文锦集2020

初中生物说课稿最新范文锦集2020 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下是整理的初中生物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

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免疫与计划免疫》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

《免疫与计划免疫》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 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 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1、本节主要内容的特点和地位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 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 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 (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针对聋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 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比较,学习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 本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 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这需要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 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小班数学活动《分类》说课稿

小班数学活动《分类》说课稿 小班数学活动《分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 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玩,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七篇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七篇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even essays on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theory tex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七篇 篇一:初中生物说课稿范例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中心学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

初级中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初中数学教材几年级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的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幼儿园说课稿 / 幼儿小班说课稿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小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小班数学活动《铺路》说课稿 泰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雍芸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 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