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 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 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 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人教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共分为六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设计感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中的第一目。教材以英国纺织业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引入,主要讲述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也是学习本单元的关键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教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工业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却了解较少;此外,因教材内容比较简略,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直接和感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拟定如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过程,了解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科技成果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人类不断创新的精神。

为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

由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领悟、学以致用四个环节组成。

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各种列车奔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疑问:你知道火车是怎么来的吗?追根溯源,引入工业革命的主题。

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有亲切感的素材开始讲授,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引起对本课知识的兴趣,也有助于拉近他们同工业革命的心理距离。

为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工业革命的历史情境,我在“初步感知”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由图片和配音组成的自制视频,找出工业革命前后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引出工业革命的概念,即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问题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要点,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自学效果。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工业革命的相关要点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用提纲式的问题将要素提取出来是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做法。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入环节三——深入领悟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通过寻找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先将全班分为四大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讨论一个历史事件。例如,第1小组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的条件,第2小组探究新航路的开辟与工业革命

的关系。每组由组长组织,一名记录员记录组员的发言情况,最后由一名发言人展示本组的探究结果。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给予及时指导,对于学生不太熟悉的知识,如圈地运动,则需提供一些补充性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进而突破难点。本探究侧重引导学生寻找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可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及牵引能力;同时,小组探究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工业革命在具备了发生的条件后,首先在英国进行。那么,在此过程中究竟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通过问题承转,进入下一环节。

由四位学生分别代表传统手工纺车、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和蒸汽机带动的纺纱机,描述自己的优点,指出前者的不足,最后由全班同学归纳总结。如由蒸汽机带动的纺纱机指出,水力纺纱机需要靠天吃饭,而自己则完全跳出地理位置的局限等。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工业革命期间在纺织业方面出现的重要发明。该活动在加深学生的印象、落实重点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感受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