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温度采集模块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温度采集模块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温度采集模块

本科毕业设计( 2008届)

题目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

温度采集模块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8年4月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温度采集模块Desig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学生姓名:

Student:

指导教师:

Advisor: Lecturer Zhou Muxun

台州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School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Zhejiang, China

2008年4月

April 2008

摘要

温度测控系统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其主控制芯片,可以完成A/D转换,数据处理,液晶显示等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相关模块的技术和功能进行论述,全面地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系统中增加了温度采集测量电路,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保持了温度的线性。设计中的温度控制策略采用PID控制,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很好地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

温度;控制系统;单片机;液晶显示

Abstrac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to AT89C51 MCU as its main control chip. It can complete A/D conversion, data processing, LCD fun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of all the system relevant modules are discuss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comprehensive, as well as attention to the matter. System Acquisition increas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ircuit, which improves the measurement’s accuracy and to maintain the temperature linear. 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using PID control, the system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control precision and reac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very well.

Key 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MCU;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目录

1. 引言 (1)

2. 设计方案思路 (2)

3. 温度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2)

3.1 芯片介绍 (2)

3.1.1 AT89C51单片机 (2)

3.1.2 ADC0809转换器 (3)

3.1.3 AD590温度传感器 (3)

3.2 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

3.2.1 键盘设置电路 (5)

3.2.2 ADC0809和AT89C51的接口电路 (5)

3.2.3 AD590和采集电路和驱动电路 (6)

3.2.4 液晶显示模块 (7)

4. 温度测控系统的软件实现 (8)

4.1 主程序设计 (8)

4.2 键盘设置子程序 (10)

4.3 AD转换子程序 (11)

4.4 液晶显示子程序 (12)

4.5 PID控制模块 (12)

5. 调试 (14)

5.1 液晶显示的调试 (14)

5.2 AD590测温电路的调试 (14)

5.3 主电路的调试 (14)

6.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谢辞 (17)

附件 (18)

1.引言

近年来,单片微型计算机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在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化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引起了各行各业的极大关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能省、价格低、可靠性高和通用灵活等优点,因此也广泛应用于卫星定向、汽车火花控制、交通自动管理和微波炉等专用控制上,它已渗透到诸多学科的领域,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1]。而在单片机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有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测量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温度的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因此,温度控制技术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温度测控系统是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它是用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温度A/D转换,送入计算机中,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对此偏差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2]。温度测控系统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仓库存储、家禽养殖以及许多工业生产,都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监视和控制[3]。

有一种采用模糊控制来设计温控系统[4],模糊控制技术是基于模糊集合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高新技术,具有精度高,响应快,过度过程超调量小适应性强,控制规律简单等特点,应用日益广泛。

在国外,一种电子温度控制系统专门运用于管道上的混合阀控制[5],对于它的环增益控制单位至少大约要和混合阀的瞬时斜坡特性曲线成反比,而斜坡特性曲线是由阀门的开放的瞬时值,以及冷和热的补给温度和混合温度决定的,其控制精度要求很高,而且决定因素很多,可见该电子温度控制系统的要求多高。另一种的温度控制系统是在其中加入中心恒温器[6],用于对电加热和电冷却设备进行控制,使设备在一定区域内,保持一定范围内的温度,这种温控系统的恒温器非常多元化,它通过区域内的电力导体与控制器联系,通讯,然后根据温度状况改变恒温器的设定值。

目前大多数温度控制系统都具有温度时延、控制精度不够、智能程度低等缺点[7],而单片机温控系统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同时投入也不大,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实际运用价值,所以对于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温控系统是个很好的典范,也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同时加入一些先进的控制整定技术可以使其控制的精度大大提高,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8]。

2.设计方案思路

温度测控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采用一个控制芯片,将采集进来的信号,进行放大,调幅,滤波,最后通过A/D转换后,输入到控制芯片中,通过程序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实现整套系统的功能。

可见,控制芯片的选择最重要。文献[9]提出了以PLC作为控制器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加热炉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和加热炉温度的控制。PLC具有抗干扰强,稳定性高,可靠性好等特点,但是其控制精度不高,且成本较高,不容易进行试验,实用性不强。而单片机相比PLC有成本低,功耗低,功能强等优势,方便进行试验和研究,课题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

测量温度有很多传感器。如热电偶的测温范围广,但灵敏度较低;热敏电阻灵敏度高,但工作温度范围较窄。而集成温度传感器利用了半导体PN 结电流电压特性和温度的相关性,与热电偶、热敏电阻相比,具有输出线性好,测温精度较高的优点。课题采用AD590作为温度传感器。

A/D转换芯片的选择ADC0809,该芯片带有8位A/D转换器、8路多路开关以及微处理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组件,可以与单片机直接接口。

最后整体方案是用AD590采集温度,经过采集电路放大,滤波之后,通过ADC0809转换,输入单片机AT89C51,经过程序处理最后直观的呈现在液晶上。

3.温度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3.1芯片介绍

3.1.1AT89C51单片机

Atmel公司的AT89C51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片内含有4kB快闪可编程/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的8位CMOS微控制器,使用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技术制造,并且与80C51引脚和指令系统完全兼容[10]。

AT89C51具有40管脚,有P0,P1,P2,P3四个主要I/O口,每个口都分为八位,其中以P3口功能最强大,是单片机的主要功能口,AT89C51的引脚图如图1所示:

图1AT89C51的引脚图

3.1.2ADC0809转换器

ADC0809是一种8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带8个模拟量输入通道,芯片内有通道地址译码锁存器,有输出三态数据锁存器,启动信号为脉冲启动方式,每个通道的转换大约为100μS,可以与单片机直接接口。ADC0809的引脚图如图2所示:

图2ADC0809的引脚图

ADC0809可处理8路模拟量输入,有三态输出能力,既可与各种微处理器相连,也可单独工作。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IN0~IN7,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存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

3.1.3AD590温度传感器

AD590是美国AD公司研制的一种电流式集成温度传感器[11]。其直流工作电压为+4V到+30V,当电源电压由5V向10V变化时,其电流变化仅为0.2μA/V,最佳使用温

度范围-55℃~+150℃,在此测温范围内,测量误差为±0.5℃,测量分辨率为0.1℃。

AD590的主要特性:

(1)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12]。

(2)仅需+ 4V到+30V的直流工作电压,不需要传送器、滤波器和线性化电路等。

(3)具有优良的干扰抑制比,只需很小的功率(115mW)。

(4)电源电压漂移和波纹不敏感。

(5)电气上耐用,可承受+44V正向电压,+20V反向电压,不必担心管脚接错。

AD590管脚排列如图3所示:

图3 AD590管脚排列

3.2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总体框图如图4所示,以单片机系统为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放大后,经A/D转换器ADC0809将送进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处理,并将采集的温度值与键盘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通过内部的程序处理,将最后的结果显示在液晶上。

图4系统总体框图

主要模块:AD590采集测温模块,ADC0809和AT89C51的A/D转换和主控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为了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各模块独立制板。

3.2.1键盘设置电路

图5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

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如图5所示,对于键盘的设置较简单,直接加在主模块电路中,四个按钮的作用分别为读取当前温度,读取设定温度,增高设定温度,减低设定温度。控制键盘可以改变阈值。

3.2.2ADC0809和AT89C51的接口电路。

图6ADC0809和AT89C51的接口电路图

ADC0809和AT89C51的接口电路如图6所示,单片机和ADC0809进行接口是一种常见的单片机接口电路[13],ADC0809可以将8通道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按一般的方法是先写入一次某一模拟信号的地址,查询ADC0809的EOC信号看其是否转换

完成,如果转换完成了,就可以得到其数字。

当地址所存信号ALE为高电平时,C、B、A三条线上的数据送入ADC0809内部的地址锁存器中,经过译码器译码后选中某一通道。当ALE=0时,地址锁存器处于锁存状态,模拟开关始终与刚才选中的输入通道接通。当IN0通道的模拟量到达ADC0809时,并不是马上开始A/D转换,只有当转换信号START出现下降沿时才启动A/D转换,当START到达上升沿时,对ADC0809进行复位。

A/D转换结束后,必须使ADC0809的允许输出控制端OE为高电平,打开三态输出锁存器,单片机才能读到A/D转换结果。

一路的模拟量输入,选择IN0,通道地址线A,B,C全部接地。8位的数字量输出和AT89C51的P0口八位相连,EOC-A/D转换结束信号和AT89C51的P3.3相连即外部中断1,采用74LS74的双D触发器来构成二分频电路,ADC0809的A/D转换过程在时钟信号的协调下进行。ADC0809的时钟信号由CLOCK端送入。

3.2.3AD590和采集电路和驱动电路

图7AD590采集测量电路

AD590采集测量电路如图7所示,温度传感器采用AD590,之后连接由运算放大器OP07构成的跟随器,以提高输出负载能力。要得到输出电压与实际采集到的温度成线形比,必须对信号进行降压和放大。对跟随器的输出信号经过一级反向放大,再经过一级反向求和降压,可以提高精度,使整个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

电路的计算过程如下:

0℃~x ℃时 )(2.273~2.2731mv x U += (1)

17

3

2*U R R U -

= (2)

)12(*5

8

3--

=R R U (3) )(*329

11

4U U R R U +-

= (4) 则: 732.21014-=U U (5) 其中:电位器R7为10K ,调节电位器R8,使3U 为2.732V ,电位器11R 为10K 。 驱动电路用红绿发光二极管模拟加热和降温。红灯表示加热,绿灯表示降温。 3.2.4 液晶显示模块

图8 液晶显示电路

液晶显示电路如图8所示,采用1602c 液晶显示,相比数码管,液晶更直观,程序设计也较简单,具有配置灵活,与单片机连接方便的特点。1602c 液晶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其中,3脚: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通过一个10K 电位器调整对比度,4脚:RS 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5脚:RW 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6脚:E 端为使能端,E 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通过一个十孔插槽,通过数据线与单片机的P1口相连。

4.温度测控系统的软件实现

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C语言属于高级语言,具有通俗易懂,修改方便,语句简单等优点,在单片机的编程语言中C语言的运用很成熟,也很广泛。课题中控制策略采用PID控制。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14]。

本系统PID算法由仿真软件实现,增量PID算法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数据可以递推使用,占用存储空间少,运算快[15]。

4.1主程序设计

图9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程序一开始进行初始化,液晶清屏,使两个发光二极管处于灭的状态,之后设置并启动AD转换以及键盘扫描,检测是否有键按下,并分析。当设置温度的键按下,程序转到温度设置子程序中运行,键盘扫描完后,对温度进行采样,将采集的电压经过AD转换后转换成相应的温度值,在液晶上显示,最后将采集的温度和设置的温度进行比较,若采集的温度比设置的温度高,绿灯亮,反之,红灯亮。

主程序段如下:

void main()

{

EPIN=0; /*程序初始化*/

lcdreset();

ST=0; /*启动AD转换*/

OE=0;.

while(1)

{

keyscan(); /*调用键盘子程序*/

t0=i;

if(count>=200) /*采集两百次再求平均值*/

{

count=0;

temp=temp/200;

temp=temp*2;

t0=t0*10;

if(t

{

led1=0;

led2=1;

} /*否则,绿灯亮*/

else

{

led2=0;

led1=1;

}

主程序完成A/D转换的功能,以及调用键盘用来设置温度的值,最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并与设置的温度值进行比较确定红绿灯的亮灭情况。

4.2键盘设置子程序

键盘设置子程序流程图如图10所示:

图10键盘设置子程序流程图

首先进行按键和单片机的端口设置,1键的功能是实现温度加功能,2键是实现温度减功能,3键和4键是实现设置温度和采集温度显示界面转换的功能。

程序段如下:

Keyscan ()

{

key1=1; /*端口的设置*/

key2=1;

if(key1==0) /*键按下*/

{

while(key1==0); /*键盘设置温度*/

i++;

if(i==100) i=0;

}

if(key2==0)

{

key2=1;

delay(20); /*延时*/

if(key2==0)

{

while(key2==0);

if(i==0) i=9;

else i--;

}

}

}

4.3AD转换子程序

AD转换子程序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AD转换子程序流程图程序段如下:

{

ST=0;/*启动AD转换*/

OE=0;

ST=1;

ST=0;

while(EOC==0); /*转换结束*/

OE=1; /*处理数据*/

count++;

temp=temp+P0;

OE=0;

ST=1;

ST=0;

4.4液晶显示子程序

液晶显示子程序流程图如图12所示:

图12液晶显示子程序

流程图

液晶显示子程序如下:

display1() /*完成显示设置的温度的功能*/ {

lcdwda1(0x03,i/10+0x30); /*显示数据的处理*/

lcdwda1(0x04,i%10+0x30);

lcdwda1(0x05,'C');

}

display2() /*完成显示采集的温度的功能*/ {

lcdwda1(0x04,t/100%10+0x30);

lcdwda1(0x05,t/10%10+0x30);

lcdwda1(0x06,'.');

lcdwda1(0x07,t%10+0x30);

lcdwda1(0x08,'c');

temp=0;

}

4.5PID控制模块

PID控制采用Simulink进行仿真,系统的传递函数是1/(5s+1),其Simulink仿

真图如图13所示:

图13系统仿真图

PID参数的整定采用临界比例法,先将积分和微分断开,单调节比例环节,调节比例值直到系统运行平稳。仿真曲线如图14所示:

图14系统稳定图

根据临界边界法整定参数计算表,算出P,I,D的参数值加入到上述系统中再进行整定得到最后的整定曲线,如图15所示:

图15整定后的曲线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

5.调试

5.1液晶显示的调试

液晶显示出数据后,能直观了解电路是否正常。在调试过程中,首先遇到了液晶只能背光灯亮,而不能显示数据。最先考虑到硬件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和用仪器测量,发现液晶有几根线接错,在原来的电路上将接错的线接对后,再次进行试验,发现可以正常显示数据,于是将液晶显示模块重新制板。随后又发现无数据显示,再次检查硬件和软件均无问题,这时想到了亮度的问题,于是耐心的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屏幕亮了出现了数据。

5.2AD590测温电路的调试

由于AD590的增益有偏差,同时电阻也有误差,因此必须对电路进行调整。为了获取准确的温度值,分别在0℃(冰水混合物)、100℃(沸水)和36.5℃(人体温度)进行温度定标。具体步骤是:

(1)把AD590放于冰水混合物中,调节电位器R1,使得跟随器输出电压为273.2mV。依次调节R7、R8,使得运放U2、U3的输出为-2.732V和2.732V。

(2)将AD590放入沸水中,调节电位器R11,使得U4输出为1V。

(3)同理进行36.5℃使得定标。

这样就保证了AD590的准确性,在特殊的温度点的温度,这个过程是很费时间也需要耐心,这个调试的关键就是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和运放的性能,OP07为低失调电压、低失调电流和低漂移的超低失调运算放大器,其增益和共模抑制比高,噪声小,是一种通用性强的运算放大器。在调试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大问题,顺利的完成了调试。

5.3主电路的调试

主电路的调试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主电路的调试主要是看看A/D转换是否成功,还有键盘电路,主要的功能是否可以实现。先把液晶和主电路连接起来,有了液晶,能更直观的了解调试是否成功。然后将采集电路连接起来,为了防止AD590参数产生误差,先不接上AD590。

将采集端输入一个电压值,程序经过多次修改,没有问题后,输入单片机接通电源进行调试,发现液晶上显示的数值和预想的值有偏差,于是想到是程序的设计上数据处理这一块没处理好。接着完善了程序之后再调试,终于成功了,说明A/D转换没有问题。再进行键盘电路的检查,同样的方法先软件,以软件检查硬件的问题。经过几次的调试,最后按键能成功的设置预想的数值并且可以在液晶上显示出来。红绿发光二极管也能按要求产生亮灭现象。

6.结论

本设计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基本功能都能完成,按键可以设置温度值并能转换显示采集的温度和设置温度界面。通过控制AD590这端的温度,液晶上的数值也会随着变化。并且当采集的温度高于设置的温度时,绿灯亮,表示要降温处理;而低于设置的温度时,则红灯亮,表示可以继续加热。但是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其中有PID控制这一块没有做到很完美,于是检测的温度精确度不是非常高,但是基本上误差不大。

希望这个课题在以后能更得到很大的改善,能进一步的完美的采集温度以及控制温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对其方案要求不断的简化,实用,灵敏度要高,以后人们对于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也不断加深。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功能强、成本低、元件少、可靠性好、抗干扰性强、简单易行、具有实效性、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另外对于数据量要求不大和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数据存储也具有良好参考价值和推广前景。

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题目: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 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响应快等优点。但由于其输出的是模拟量,而现在的智能仪表需要使用数字量,有些时候还要将测量结果以数字量输入计算机,由于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其实现环节就变得非常复杂。硬件上需要模拟开关、恒流源、D/A转换器,放大器等,结构庞大,安装困难,造价昂贵。新兴的IC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由于可以直接输出温度转换后的数字量,可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大大简化系统软硬件设计。这种传感器的测温范围有一定限制(大多在-50℃~120℃),多适用于环境温度的测量。DS18B20可以在一根数据线上挂接多个传感器,只需要三根线就可以实现远距离多点温度测量。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可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设计的系统可以从键盘输入设定温度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进行报警,同时能实时显示温度值。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1)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及DS18B20的编程;2)矩阵式键盘的设计与编程;3)经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的实际调试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微机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要求可以从键盘上接收温度设定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进行报警(可以是声音报警,也可是光报警) 2、能实时显示温度值,若用Proteus做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四、课程设计内容 1、人机“界面”设计; 2、单片机端口及外设的设计; 3、硬件电路原理图、软件清单。 五、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报告中提供如下内容: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说明 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对大厦内的各种机电设施,包括中央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其中,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是楼宇自动化系统节能的重点[1]。由于中央空调系统十分庞大,反应速度较慢、滞后现象较为严重,现阶段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对于工况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控制惯性较大,节能效果不理想。传统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难以解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空调系统温湿度影响及控制品质不够理想。而智能控制特别适用于对那些具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不存在已知算法和变动性大的系统的控制。“绿色建筑”主要强调的是:环保、节能、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洁净度的要求,因此,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控制系统涉及面广,而要实现的任务比较复杂,需要有冷、热源的支持。空调机组内有大功率的风机,但它的能耗很大。在满足用户对空气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只有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以下将从控制策略角度对与监控系统相关的问题作简要讨论。 2 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结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2] [3]:

(1) 新风部分 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采集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即新风),这部分新风必须满足室内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最小新鲜空气量,因此空调系统的新风取入量决定于空调系统的服务用途和卫生要求。新风的导入口一般设在周围不受污染影响的地方。这些新风的导入口和空调系统的新风管道以及新风的滤尘装置(新风空气过滤器)、新风预热器(又称为空调系统的一次加热器)共同组成了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 (2) 空气的净化部分 空调系统根据其用途不同,对空气的净化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在空调净化系统中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的简单净化系统,也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的一般净化系统,另外还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三级过滤装置的高净化系统。 (3) 空气的热、湿处理部分 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和降温、去湿,将有关的处理过程组合在一起,称为空调系统的热、湿处理部分。在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过程中,采用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在表面式换热器内通过热水或水蒸气的称为表面式空气加热器,简称为空气的汽水加热器)。设置在系统的新风入口,一次回风之前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一次加热器;设置在降温去湿之后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二次加热器;设置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引言 温度是工业过程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石油等工业中,工艺过程所要求的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温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在工业生产中,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等,都用到了电阻加热的原理。 鉴于单片机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就是根据这一思想来展开的。 1.1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1 系统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目的: 1. 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 2. 掌握单片机的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外存贮器、I/O口等。 3. 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工作中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基础。 4. 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单片机PID算法的实现方法。 1.1.2 系统设计的任务 1.查阅资料,弄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路,确定设计方案。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系统相关软件设计。 4.仿真实现温度参数设定、转换、显示等功能。 5.依据对象模型设计控制器参数, 6.系统调试与分析;并依据调试结果予以完善。 1.2毕业设计论文安排 1.论证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系统原理图。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错误!未指定书签。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总体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传感系统错误!未指定书签。温度控制系统及系统电源错误!未指定书签。单片机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部分)及温控箱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算法原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重要电路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采集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软件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本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时间最优的控制流程图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错误!未指定书签。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硬件测试错误!未指定书签。 软件调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进一步讨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致谢错误!未指定书签。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文章结合课题《温度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关键词: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单片机 : .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引言: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检测控制中心的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采用改进的数字控制算法,显示采用静态显示。该系统设计结构简单,按要求有以下功能: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 温度控制范围为°; ()有加热和制冷两种功能()指标要求: 超调量小于°过渡时间小于;静差小于C;温控精度C ()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设定温度值,二者差值和控制量的值。 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 总体方案设计薄膜铂电阻将温度转换成电压,经温度采集电路放大、滤波后,送转换器采样、量化,量化后的数据送单片机做进一步处理;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完整word版)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0 引言 在现代的各种工业生产中 ,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温度控制系统。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所阐述的就是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本温控系统可应用于温度范围30℃到96℃。 1 设计任务、要求和技术指标 1.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水温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在一定范围(30℃到96℃)内自动调节温度,使水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30℃到96℃)内。 1.2要求 (1)利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要求检测电路尽可能简单。 (2)当液位低于某一值时,停止加热。 (3)用AD转换器把采集到的模拟温度值送入单片机。 (4)无竞争-冒险,无抖动。 1.3技术指标 (1)温度显示误差不超过1℃。 (2)温度显示范围为0℃—99℃。 (3)程序部分用PID算法实现温度自动控制。 (4)检测信号为电压信号。 2 方案分析与论证 2.1主控系统分析与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AT89C51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其引脚图如图1所示。 2.2显示系统分析与论证 显示模块主要用于显示时间,由于显示范围为0~99℃,因此可采用两个共阴的数码管作为显示元件。在显示驱动电路中拟订了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采用静态显示的方案 采用三片移位寄存器74LS164作为显示电路,其优点在于占用主控系统的I/O口少,编程简单且静态显示的内容无闪烁,但电路消耗的电流较大。 方案二:采用动态显示的方案 由单片机的I/O口直接带数码管实现动态显示,占用资源少,动态控制节省了驱动芯片的成本,节省了电 ,但编程比较复杂,亮度不如静态的好。 由于对电路的功耗要求不大,因此就在尽量节省I/O口线的前提下选用方案一的静态显示。

自动控制系统概要设计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技术简介 (4) https://www.360docs.net/doc/f38458548.html,简介 (4) 1.3.2SQL Server2008简介 (5) 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 (5) 1.4参考资料 (6) 2总体设计 (8) 2.1需求规定 (8) 2.2运行环境 (8) 2.3数据库设计 (8) 2.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9) 2.3.2数据流图的设计 (9) 2.3.3数据库连接机制 (10) 2.4结构 (11)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11) 3接口设计 (12) 3.1用户接口 (12) 3.2外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 (13)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设计(江森自控)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 HVAC暖通空调自控系统 技术方案设计书

一.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要求,并结合沈阳建筑智能化建筑现状,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是屹今为止整个沈阳所有建筑物厂区当中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的。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里面分布着大量的暖通空调机电设备。 ?如何将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集中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能够使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经济的运行,既能够节能,又能满足工作要求,并在运行中尽快的将效益体现出来; ?如何提高综合物业管理综合水平,将现代化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管理上提高效率。 这是目前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所侧重的。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子系统: 冷站系统 空调机组系统 本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之设计是依据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的设计要求配置的,主体的设计思想是结合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为准。 1.1冷站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根据项目标书要求,暖通自控系统将会对以下冷站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监控设备监控内容 冷却水塔(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却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却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冷水机组(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冻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回水流量; 分集水器分水器压力、集水器压力、压差旁通 阀调节; 膨胀水箱高、低液位检测; 有关系统的详细点位情况可参照所附的系统监控点表。 (2)控制说明 本自控系统针对冷站主要监控功能如下: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 冷负荷需求计算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测量值,自动计算建筑空 调实际所需冷负荷量。 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所需冷负荷自动调整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最佳节 能目的。 独立空调区域负荷计算根据Q=C*M*(T1-T2) T1=分回水管温度,T2=分供水总管温度, M=分回水管回水流量 当负荷大于一台机组的15%,则第二台机组运行。 机组联锁控制启动:冷却塔蝶阀开启,冷却水蝶阀开启,开冷却水泵,冷冻 水蝶阀开启,开冷冻水泵,开冷水机组。停止:停冷水机组, 关冷冻泵,关冷冻水蝶阀,关冷却水泵,关冷却水蝶阀,关冷 却塔风机、蝶阀。 冷却水温度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台数,并且自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温度控制是工业对象中主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其控制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属于一阶纯滞后环节,象冶金、机械、食品、化工各类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对工件的处理温度要求严格控制,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使温度控制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温度变送器桥路和固态继电器控温电路,实现对电炉温度的自动控制。该控制系统具有硬件成本低、控温精度较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单片机定时对炉温进行检测,经A/D 转换芯片得到相应的数字量,经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转换,得到应有的控制量,去控制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关键词:电炉温度控制系统ADC0809AD转换器

目录 1 控制方案总述1 2 硬件电路设计1 2.1 温度检测和变送器部分2 2.2 接口电路3 2.2.1 主要特性3 2.2.2 部结构3 2.2.3 外部特性(引脚功能)4 2.3 接口电路6 3 软件设计7 3.1 主程序7 3.2 T0中断服务程序8 3.3 子程序10 3.3.1采样子程序SAMP10 3.3.2 数字滤波子程序FILTER11 3.3.3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的程序设计12 4 基于MATLAB仿真被控对象13 5 结果分析15 设计小结17 参考文献18 附录19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 控制方案总述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现代的科学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利用单片机来改造落后的设备具有性价比高、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特点。本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来控制高温加热炉的温度,传统的以普通双向晶闸管(SCR)控制的高温电加热炉采用移相触发电路改变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来调节输出功率,达到自动控制电加热炉温度的目的。这种移相方式输出一种非正弦波,实践表明这种控制方式产生相当大的中频干扰,并通过电网传输,给电力系统造成“公害”。采用固态继电器控温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固态继电器,其波形为完整的正弦波,是一种稳定、可靠、较先进的控制方法。为了降低成本和保证较高的控温精度,采用普通的ADC0809芯片和具有零点迁移、冷端补偿功能的温度变送器桥路,使实际测温围缩小。 采用AT80C51为核心,结合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和AD转换器来监测被控温度数据,并把数据传递给单片机同时显示实时数据。同时键盘会给与要求的控制温度大小供单片机把其和测量温度进行比较处理,从而控制执行系统的开关量的通断状态,达到温度检测、赋值和控制的作用。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 硬件电路设计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专业课程设计温度的采集与控制(软件)2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温度的采集与控制(2)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学号:姓名: 评分:教师: 20 年月日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分散1周第17 周- 19 周集中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为了进行数据处理,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通过单总线从温度传感器传递到单片机上。单片机数据处理之后,发出控制信息改变报警和控制执行模块的状态,同时将当前温度信息发送到LED进行显示。本系统可以实现温度信号采集与显示,通过进行温度数据的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达到控制蜂鸣器和继电器的目的。 关键词:温度温度采集温度控制

目录 第一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 1.1 设计要求 (1) 1.2 系统组成 (1) 1.3 工作原理 (1)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2) 2.1 温度转换电路 (2) 2.2 A/D转换电路 (2) 2.3 控制电路 (3) 2.4 单片机最小系统 (3) 第三章软件设计 (5) 3.1 主程序流程图 (5) 3.2 7279初始化程序INIT7279 (6) 3.3 发送字节程序STFS (7) 3.4 延时程序 (9) 3.5 中断程序 (10) 3.6 AD采样程序 (12) 3.7 数值转换程序 (13) 3.8 7279送显程序 (14) 第四章实验、调试和测试结果分析 (16) 4.1 主要仪器和工具 (16) 4.2 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与调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设计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 2014年 12月 15日

摘要 利用AT89C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DS18B20,报警器,数码管等元件,制作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系统的软件,实现对温度的有效控制。并经过反复的模拟运行、调试,修改简化了软件系统,系统达到温度检测精度1度的要求,具有控制简便、组态简单、和操作灵活等优点。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 ABSTRACT Use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larm, digital tube and other components, making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of the system software, to achiev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And after repeated simulation run, debug, modify simplifies software system, the system reaches the temperature detection accuracy of 1 degree, with a simple control, simple configuration, and flexible operation. Key Words:MCU;temperature sensor;Temperature control.

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温度控制器设计_王彤

接启动一个拨号服务器。然后,在计算机B 中的pc Anywhere 软件中启动一个通过拨号连接的Clinet (客户端),拨通计算机A ,建立起连 接以后,就可以进行通信了 。 图1被控端计算机的屏幕显示在主控端上 图2主控端搜索被控端计算机A 图3在计算机C 中渐入A 的IP 地址 当需要多台计算机终端进行协同交互时,(比如有三台计算机A ,B ,C )。首先启动A 为Host ,B 为Clinet ,建立A 和B 的连接,在重新启动一个计算机B 上的pc Anywhere 被设为Host ,C 为Clinet 。建立C 与B 的hos t 之间的联系。这样A ,B ,C 三台计算机上同时显示计算机A 屏幕上的内容,三台计算机之间即可进行交互工作。 5总 结 综上所述,远程监控技术随着Internet 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沟通的领域正在迅速覆盖控制应用的现场设备、控制及管理的各个层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自动化结构的深刻变革,逐步形成了以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目前在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家庭及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随着远程控制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黑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对网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黑客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就是使用远程控制技术,渗透到对方的主机系统里。从而实现远程操作目标主机。其破坏力之大,决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意识,合理安全的应用远程控制技术。 参 考 文 献 [1]何牧泓.轻松玩转远程控制.重庆出版社,2002. [2]崔彦锋,许小荣.VB 网络与远程控制编程实例教程.北京希望出版社, 2002.[3]王 达.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樊丽萍,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及应用,通信地址:大连铁道学院303#(116028)E -mail :xiao fanshi wo @https://www.360docs.net/doc/f38458548.html, ;袁爱进,男,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现场总线技术。作者注:辽宁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工业现场智能化设备的嵌入式软件构件平台研究” 文章编号:1671-1041(2004)05-0029-02 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温度控制器设计 王 彤 (丹东电子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丹东118000) 摘要:介绍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动控制器的功能和组成,阐述了控制系统的 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设计及相关技术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关键词:自动控制;单片机中图分类号:T P273 文献标识码:A The design of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ler of solar heater W ANG Tong (Dandong Electronic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Dandong 118000China ) Ab stract :Fu nctio n an d co mpo sitio n o f au to matic temp era tu re co ntr olle r of so la r h e ate r a re in trod uce d in th is p a pe r .Also d escribe s t he wo rk p rinciple o f th e co nt rol syste m ,t he ha rd wa re d esign ,t he sof twa re d esig n a nd corre lative t ech niq ue pro b -le m .Th e pra ctical a p plica tion h a s sh ow n th at th is system is o f go od re lia blity a nd e as y op e ratio n ,a n d sig nifican t eco no mic an d so cia l be n efit .Ke y Wo rds :a u toma tic con tro l ;sin gle -chip micr ocomp u ter 收稿日期:2004-04-23 电子邮件来稿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太阳能热水器大多没有自动控制功能,使用 起来不灵活方便,为此,为太阳能热水器加装自动控制功能,具有广泛的市场。 1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1)设定温度的范围为25℃至65℃。 (2)输入信号为水温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水位传感器产生的水量信号。 (3)输出信号为控制水温电信号(控制加热电热管)和控制水流量调节阀信号(控制加水电磁阀)。 (4)配有输入功能键盘:完成自动/手动、手动加水键、手动加热键、温度设定键、水位档选择键。 (5)具有两位LED 数码显示电路,显示温度设定值、实际温度测量值,六个发光二极管指示六档水位(10%、30%、50%、70%、90%、100%)。 2系统硬件设计及原理 太阳能热水器加装自动控制功能,主要是加装一个数据采集系 统和一个电脑控制板。根据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要求及经济方面的考虑,我们选用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1],组成热水器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由89C51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水位选择电路、温度显 29 仪器仪表用户 科研设计与成果 欢迎订阅欢迎撰稿欢迎发布广告产品信息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课程设计

摘要 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由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温度报警等功能模块组成。基于题目基本要求,本系统对温度采集和温度显示系统行了重点设计。本系统大部分功能能由软件实现,吸收了硬件软件化的思想。实际操作时,各功能在开发板上也能完美实现。本系统实现了要求的基本功能,其余发挥部分也能实现。 关键字:AT89C52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数码管显示、温度采集

目录 一.绪论 .............................................................................................................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要求..................................................................................................... 四.设计思路..................................................................................................... 五.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功能................................................................. 5.1主控制器............................................................................................... 5.2显示电路............................................................................................... 5.3温度传感器.......................................................................................... 六.系统整体硬件电路................................................................................. 七.系统程序设计 .......................................................................................... 八.测量及其结果分析 ................................................................................... 九.设计心得体会............................................................................................ 十.参考文献..................................................................................................... 附录1 源程序 附录2 元件清单及PCB图 一.绪论

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 系统设计 系(院)自动化系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2009级3班 学生姓名雷大锋 学号2009022321 指导教师王晓峰 职称副教授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月日

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为作物提供最好环境、避免各种棚内外环境变化对其影响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FX2N系列PLC作为下位机,PC机作为上位机,采用三菱D-720通用变频器,采用温度、湿度、光照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这些模拟量经PLC转化为数字信号,把转化来的数据与设定值比较,PLC经处理后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环流风机、遮阴帘、微雾加湿机等设备动作,大棚温度就能实现自动控制。这种技术不但实现了生产自动化,而且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种植者对设定值的改变,可以实现对大棚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关键词:大棚,温度控制,PLC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 程设计 摘要 单片机己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更多的应用领域,厂家釆取了在一块单片机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部件和大容量存储器的方法。因而,整个应用系统不需要扩展,而体积变小、可靠性增高,使单片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系统。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有时称为微控制器,是将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而构成的器件。由于单片机在一个芯片上集成诸多功能,因此就单项功能而言,通常都没有普通计算机强大,如计算机速度不够快、字长较短、外部可扩展接口的数量少且规模小等。但是,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和技术成熟等优点,是各种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

高了数百倍。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⑷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 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2部单片机。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汽至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单片机内部也用和电脑功能类似的模块,比如CPU,内存,并行总线,还有和硬盘作用相同的竝蛊件,不同的是它的这些部件性能都相对我们的家用电脑弱很多,不过价钱也是低的,一般不超过10元即可……用它来做一些控制电器一类不是很复杂的工作足矣了。我们现在用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排烟罩、VCD等等的家电里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主要是作为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 它是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的(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

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1.陈岩《基于ARM 的远程控制温控系统的设计》一个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无线寻呼网络接收POCSAG编码的控制命令字,同时利用DIMF信号发送器将要反馈的数据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以DTMF编码传送回去,从而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的远程控制系统,弥补了以往远程控制系统的不足同。 2.金凯鹏胡即明《基于模糊PID 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针对实时温度控制对象,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是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并结合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利用其电路组成和设计原理,实现了对远程温度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功能.采集端主要实现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温度设定、无线编码发射、加热开关控制等功能;监控部分主要实现无线解码接收、温度显示、报警等功能模块.本系统实现了实时控制与无线传输结合. 3.王晓员《基于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设计》针对目前许多塑料反应炉温度控制不准确的现状,进行了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的设计.采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820,TLC2543型号的12位开关电容运次逼近模数A/D转换器.成本低、可靠性高 4.王芳《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制》温度控制系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