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举例

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作用

滑轮动滑轮省力

定滑轮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

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

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电能光、(热)

电视机光、声、(热)

电冰箱热、(光、声)

电吹风风、热、(声)

空调热、(光、声)

洗衣机机械能、(光、声)

取暖器热、(光)

电风扇机械能、(声)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化学能电能

光电池太阳能

蓄电池化学能

水力、风力发电站机械能

火力发电站化学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吸水纸纤维比较长、粗并且疏松。

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放大倍数的计算:

5.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

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复眼。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

6.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7.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大肠杆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8.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很多细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菌落。

9.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宝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气孔少。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

10.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类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呢!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有关。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从而获得养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人类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

第二单元

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按危害状况分可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2.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叫家庭垃圾,是固体垃圾,固体垃圾还包括建筑垃圾、农业垃圾和工业垃圾。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能会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破坏土壤,影响农业等。

4.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填埋、直接焚烧和堆肥等。

5.用清洁填埋、自然堆肥等方式处理垃圾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可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缺点: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还要占用土地。

6.做填埋模拟实验时:

原有的水相当于地下水;

石子和沙相当于土层;

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填埋的垃圾;

喷水相当于下雨;

水变色了相当于地下水被渗漏出来的有害物质污染了。

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7.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8.当我们无法减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时,我们可以回收垃圾中的这些原材料并重新加工利用它们,这样不但能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

画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

9.对固体垃圾,全世界普遍采取了减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

10.要使垃圾真正地变成资源,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纺织物等。

家庭垃圾中有约1/3是碎菜叶、蛋壳等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厨余垃圾)

11.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如果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会污染大气。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响,会生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2.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垃圾问题外,当前人类还面临着水资源缺乏、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目前60%的大陆面积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人类消耗石化燃料,会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第三单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与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的。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上半月月相是由缺变圆,下半月是由圆变缺。

3.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这个名字是由伽利略取的。

环形山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4.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向地球,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日食有三种: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画出日食时三者的位置关系:

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月食只在满月的时候发生。

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

画出月食时三者的位置关系:

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客观存在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

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它是颗不太亮的星星。我们可以借助大熊星座找到北极星。

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写的问号,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这就是狮子座的明显标志。

7.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到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

中国是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003年10月2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

2005年10 月12日,“神舟”6号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再次进入太空。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已有14人献出了生命,美国的挑战号在升空的过程中爆炸,共有7名宇航员遇难。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详细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 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上下册科学知识点(必考).doc

教科版六年级上下册科学知识点( 必考 ) 第一单元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 又叫做简单机械 .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 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5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 、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7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9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 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1、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2、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举例 省力杠杆羊角锤、剪刀、开瓶器、切刀、核桃夹、 不省力也不费 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力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夹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3、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作用 定滑轮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动滑轮省力 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 一、填空: 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 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 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2 13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问题解答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 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问题1:你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 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问题2: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答:温暖、潮湿的条件下。 问题3: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

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 问题4: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问题解答 问题: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细胞。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问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大体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三个阶段。 问题2: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答: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 2、地球的表面 3、地球的内部 问题1:三个盒子里分别放有不同的物品。不打开盒子,有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装有什么? 答:用钻洞观看、摇晃听音、手拿掂重等方法,可以知道盒子里分别装有水、细沙和小石块。 问题2: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答:科学家不但从火山、地震、地热等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而且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地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xx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 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 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 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 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 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 四、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 镜,发现了微生物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 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 方法:安放—对光—上 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 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 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 边的生命世界(二) 1、罗伯特·胡克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 物的细胞结构,而列 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 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 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 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 工具和机械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叫简单机械。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钉子从木头中取出。用剪刀或小刀方便的把图钉从木头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5、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是左边挂的钩码个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挂的钩码个数乘以格数。 6、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钢丝钳、开瓶器等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面包夹、鱼竿等是费力杠杆;如:跷跷板、天平杆秤、订书器等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使用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面包夹、理发剪等)。“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相当于 支点,秤砣相当于用力点,称重物处相当于阻力点)。开瓶器、面包夹、镊子它们这些杠杆的支点不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7、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相当于支点,手握物体处相当于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相当于用力点。 8、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根据轮轴原理制造的工具,所以它的刀柄相当于轮,刀杆相当于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当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并且用轮来带动轴转动时就越省力。当轮轴的轮不变时轴越大并且用轴来带动轮转动时就越不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要比刀杆粗一些。当扳手套在螺帽上拧螺丝帽时,就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相当于轮,螺帽部分相当于轴。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轮轴:辘轳、方向盘、车把、扳手、水龙头等。 10.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使用它不能省力。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但使用它又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1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起重机、吊车、塔吊等都运用了滑轮组。 12.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使用斜面就能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平缓越省力,坡度越陡越不省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S”形的盘上公路、各种刀类、各种针类、螺丝钉、帽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等。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越省力。 13/研究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假设:斜面能省力。 实验材料: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用测力计直接把小车提到一定的高度,测出拉力并记录。把小车放到木板和木块搭好的斜面上,用测力计把小车沿着斜面提升测出拉力并记录。比较直接提升小车的力和沿着斜面提升的力的大小。 14、研究的问题:斜面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吗? 我的假设:斜面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需要改变的条件:坡度的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木板的长短、重物、测力计、拉动测力计的速度等。 实验方法:(1)分别搭好三个不同坡度。(2)分别从三个不同坡度上拉动重物,并记录每次测力计上的读数。(3)比较三次用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说明:斜面省力大小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8.自行车上运用了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轮轴(如:把手、脚蹬子)、 斜面(如:螺丝钉、螺丝帽)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这些简单机械起到省力或方便 的作用。自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自行车上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niè)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形状与结构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材料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研究的问题: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我的假设: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实验材料:等高的支撑物两个,同样大小的纸10张,垫圈若干要变的量:纸的厚度 不变的量:支撑物的距离和高度、放垫圈的力度、纸梁的弯曲程度等。 实验步骤:⑴分别用两张纸和四张纸粘合在一起⑵分别用一张纸、两张厚度和四张厚度的纸作纸梁进行抗弯曲能力实验,分别记录承受垫圈的数量。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说明: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增加纸的厚度能大大的增加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W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够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从横切面看,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这样放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也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是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W形。还有,瓦楞纸它不只是单纯地把纸弯折,也不是单纯地平粘来增加厚度,而是又折又黏合,使它们结合得更紧密。 研究的问题: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我的假设: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纸的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也不同。 实验材料:20本书、同样大小的纸10张,垫圈若干 要变的量:纸的形状 不变的量:两叠书的距离、放垫圈的力度、纸梁的弯曲程度等。实验步骤:⑴分别把纸折成W、L、U、口字形⑵先用一张未折的纸作纸梁进行实验,记录承受垫圈的数量;再分别用不同形状的纸作纸梁进行实验,分别记录承受垫圈的实力。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说明: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纸的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也不同。 3.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1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 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 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 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 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 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 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 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1.①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②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2.①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③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①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1、像橇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_杠杆_。它上面有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_;克服阻力的点叫做_阻力点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_。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 和较小的“轴” 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在轴上用力要费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7、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8、螺丝钉、_盘山公路_、_引桥_等都是运用斜面的原理。 9、自行车通过齿轮和链条,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0、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向外推的力,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所有形状中最坚固的是_球形_。 11、正方形和三角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其中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利用它可以增强各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12、一张纸,通过改变厚度、宽度、形状等方法都可以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 1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肋骨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14、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电能、热能、风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我们把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的能量叫化学能。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叫动能。 15、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电视就是把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声能。 16、电磁铁由__线圈__和___铁芯__组成,它的南北极和磁力大小都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改变_线圈的缠绕方式、电池的连接方式__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通过_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加电池数量_和_增加铁芯的大小_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17、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量,它们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1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装置。 19、我们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 20、石油、天然气是亿万年前大量的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21、植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也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也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2、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鸟类,鱼类,哺乳类等。 23、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脊柱动物叫哺乳动物。 24、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25、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包括阳光、水源、空气、地域和合适温度等。 26、像鲫鱼那样,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叫鱼类。 27、像蚂蚁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叫昆虫。 28、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是鸟类。比如我们常见的鸡、鸭、麻雀和燕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