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节物质的分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节物质的分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物质的结晶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__晶体__的形式从溶液中__析出__的过程。

2.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1)__蒸发溶剂__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从而获得晶体。(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_不大__的固体溶质)

(2)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来获得晶体。(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_较大__的固体溶质)

3.利用结晶的方法可以__制备晶体__。

4.结晶水合物:含有__结晶水__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5.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6.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长”,变成较大的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D.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9.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1-6-1(a)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_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相等的。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a)(b)

图1-6-1

(3)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宜采用_ 方法提纯A物质。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____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5)如图1-6-2(b)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填字母)。

A.硝酸铵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D.熟石灰

图1-6-2

10.(1)如图1-6-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使物质A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使物质B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2)根据(1)溶解度曲线图及图1-6-3回答问题:

图1-6-3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中有固体析出,乙中无现象,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甲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乙中溶液温度降低,且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甲中有固体析出。

C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1.恒温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此时()

A.溶液仍为饱和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D.溶液变浓

12.20 ℃时100克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 ℃,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图1-6-4

A.小于3克B.等于3克

C.大于3克D.大于等于3克

13.60℃时,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溶液逐渐冷却到40℃。能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的是()

A B C D

14.t ℃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 ℃。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 g、20 g、30 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A.c=2b-a B.c=a+b

C.c=a+2b D.c=2a+b

15.烧杯中盛有100 g、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1)5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M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

(3)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有(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溶质M;④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16.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图1-6-5

(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推断:

上图中①是(填“蒸发”或“冷却”)池。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减小;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D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7.一木块漂浮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1-6-6(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则当时温度变化是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____(填“增多”或“减少”)。

图1-6-6

18.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向50 mL水(密度为1 g/mL)中溶解一定量硝酸钾(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下图实验现象及溶解度曲线回答。

A B C

图1-6-7

(1)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

(2)当x=__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的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