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 * 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来说,它篇幅短小,抒情务于叙事。南北朝乐府民歌虽然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朝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到鲜卑族的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朝民歌也是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这种不同。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中央政府也有岳父机关,收集民歌延长,现在记载下来的有四百余首(其中“吴声歌”326首,“西洲曲”142首),数量比汉、北朝乐府民歌多。内容比较狭窄,绝大部分都是情歌,十之八九出身女子之口,原因有二:一、采集地点在城市,都市之歌;作者是商人、妓女、船夫及市民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生活及思想感情。荆州、扬州(武汉、南京)城市最繁荣。据宋书记载: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城市盛行歌谣、舞蹈。二、采集目的完全是为了娱乐: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于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分二大类:一类:吴歌: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326首,东晋,宋二类:西曲:长江中游汉水两岸城市,142首,齐梁小类:神弦歌:祭神歌曲,18首,不具体,产生地点不同,调子也不同。思想内容吴歌西曲神弦歌吴歌主要是写情歌。南北朝乐府大部分以女子口吻写,写爱情欢乐、相思痛苦、婚姻不自由,谴责男子负心背约。(1)爱情欢乐(2)相思痛苦:(3)婚姻不自由的苦闷:(4)谴责男子的负心、背约:(1)爱情欢乐:这类作品往往对爱情作赤裸裸的天真而大胆的抒写,最能显示出南朝情歌的特色。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一夕就郎宿,通夜语不息。《读曲歌》:怜欢敢唤名,念欢不呼字。连唤欢复欢,两誓不相欺。《子夜歌》: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看明月,出入见梧子。(吾子:您)(2)相思痛苦:《子夜歌四时》: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华山畿》: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3)婚姻不自由的苦闷:《华山畿》:未敢便相许,夜闻侬家论,不持侬与汝。《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4)谴责男子的负心、背约:《子夜歌》: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引白日心,朝东暮还西。《子夜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履千里。我新如松柏,君情复何似?《懊侬歌》:发乱谁料理?托侬言相思。还君华艳去,催送实情来。西曲:主要内容是写水边商人,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现商贾船户的生活。《三洲曲》:欢送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莫愁乐》: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挥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反映农村劳动妇女的爱情:《采桑度》:蚕生春三月,春蚕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拔蒲》: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神弦歌:《白石郎歌》:“白石郎,临江居,前导江伯后从鱼”。“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三”。(白石:建业附近一座山)《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青溪:发于南京钟山女神)南朝民歌内容:反映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生活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反封建礼教意义,与齐梁之际统治阶级宫体诗有区别,在一定意义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浔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休。《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五倾城色。南朝民歌艺术特色: 1、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对唐朝五言绝句发展有很深影响。 2、风格清新自然,哀怨缠绵。《大子夜歌》: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3、双关语的广泛运用:同声同自以见意者,同声异字以见意者。莲―怜丝―思悟--吾《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线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今夕与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4、比喻夸张:《子夜歌》: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引白日心,朝东暮还西。《华山畿》:相送涝涝渚。长江不应满,思侬泪成许。《华山畿》:啼着曙。泪落枕将浮,身沉被流去。 5、问答式: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所剩余60余首,保存在《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其它在《杂曲歌辞》

和《杂曲谣辞》中,数量没有南朝乐府民歌多,但内容却丰富得多,而且相当全面,生动地反映北朝200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与南朝乐府民歌不相同,区别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从政治经济状况看,北方混战严重,战乱频繁,生产力遭到破坏,异族统治压迫剥削非常残酷,劳动人民的生活比南方痛苦。第二,从民族来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入居内地,各少数民族互相杂居,所以民族风尚也不同,南方则主要是汉族。第三,从地理环境来看,北方是苍茫辽阔,南方是山明水秀,所以不同地理环境产生民歌也不同。第四,从民族作者来看,北方作者是更下层的广大人民,所以带有劳动人民特有的粗矿和干脆,南朝民族作者为城市市民,故曲调思想感情不同。北方民族风格刚健豪迈,慷慨激昂,反映内容多方面: 1、反映战争: 2、反映人民疾苦: 3、反映北方人民尚武精神: 4、反映北方人民的爱情和婚姻问题 5、反映北方游牧生活和草原风光: 1、反映战争:帐子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残酷的战争和历史相联系,征战不息,各族人民大量死于战争。《企喻歌》: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隔谷歌》: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粮食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琅琊王歌辞》: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父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2、反映人民疾苦:与战争并行的人口掠夺,大批流亡,出现许多怀土思乡作品,流露着悲哀和绝望的感情。《紫骝马歌》: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陇头流水歌》写到流离道路的苦况:西上陇坂,羊肠九回。山高各深,不觉脚酸。手攀弱枝,足*弱泯。《陇头歌》三首写得悲壮动人: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域,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汉乐府民歌的继承,沿着“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朴素无华,大胆坦率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朝民歌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生活,以清丽缠绵见长,以《西洲曲》为代表。 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动荡的社会生活与北方人民的生活风习,风格粗犷豪放,以《木兰诗》为代表。 一、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主要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与西曲歌两类。另有神弦歌18首,是民间祀神乐章。 南朝民歌的特点: 1、内容:以情歌为主。原因: A.江南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作者多为商贾、妓女、船户、市民。 B.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 C. 统治者的好尚,收集新声艳曲。 2、艺术特点: A、体裁较短小,多为五言四句。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表现力。 C、表现手法巧妙。大量运用双关语:同音同字;同音异字;比喻、夸张、想象、衬托等,使情感表现委婉含蓄,意味丰富。 D、风格清新婉丽,柔媚缠绵。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喏。(《子夜歌》) 讲读:《西洲曲》 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季节之变化描写,表现女子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情意深切、婉转、缠绵,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 1、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人物感情。 2、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心理。(采莲、弄莲、置莲的行为描写) 3、采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构成一种音律美。 4、用双关语,以“莲”关合“怜”,表现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也有一部分。 多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的特点: 1、内容:远较南朝丰富,广泛反映北方民族与社会的现实生活。 A、反映战争的:《隔谷歌》 B、反映民间疾苦的:《陇头流水歌》

浅析南北朝民歌

浅析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一、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和劳动结合起来。 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从文学艺术的整体上来看,南北朝文学的这种差异,在民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氏族门阀制度的存在,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个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三、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南北朝的长期分裂,造成了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显著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文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传统以至地理环境不同,年深月久就会形成人们气质上的差异。由于时代政局动荡,文学艺术也在政权交替中不断融合发展,摈弃了单一的文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学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文学艺术也在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特色。南北朝的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南朝民歌有鲜明的特色,但多数都是情歌,主题范围比较狭窄。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主讲及拟稿人:刘南平、贾知洵 (比较法) 第一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保存与产生 一、保存与篇数 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关。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共468首,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另外"杂曲歌辞"(第九类)和"杂歌谣辞"(第十一类)中也保存有一小部分(《西洲曲》即属"杂曲歌辞";《巴东三峡歌》《三峡谣》大概是船夫之歌,是"杂歌谣辞"中的有名之作)。 清商曲辞又分为六类,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 吴声歌曲,又称吴声歌、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 西曲,又称西曲歌;产生于宋、齐、梁、陈的居多。 神弦曲,又称神弦歌;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 这个分类与民歌的地域有关。 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指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号角,故名"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它们出自北方各民族人民之手,以鲜卑民歌居多,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经过汉译陆续传到南方,齐、梁以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故名"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杂曲歌辞"(第九类)和"杂歌谣辞"(第十一类)中也保存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 北方民歌梁时传入南方后,曾由梁朝的乐府官署加以保存。至陈朝时,释智匠在他的《古今乐录》中将这些作品冠以"梁鼓角横吹曲"之名,后来《旧唐书》及《乐府诗集》等书的作者皆沿袭前人,仍冠以"梁"。又,许多文学史著作中,常把《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

南北朝民歌之比较

南北朝民歌之比较:以《西洲曲》和《木兰诗》为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歌空前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诗歌。由于地理风情的不同,南北方的民歌又有各自的特点。我讲以南方民歌《西洲曲》和北方民歌《木兰诗》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南北民歌的差异。 首先,从体裁,内容方面来看。南方民歌大都是情歌,写男女之间的情事。南方民歌的代表《西洲曲》,写得就是一位女子思念自己深爱的人,从春天,到夏天,秋天,冬天,她爱的人却一直为出现,而她只能祈求“南风”,到明年的春天,能够与远方的他相会。全诗都是在写女主人公对她喜欢的人的思念。北方民歌内容比南方民歌更为宽泛,涉及生活中的很多的部分,例如战争,羁旅等等方面的内容。例如《木兰诗》写的就是一个代父从军的感人故事。民歌中的女主人公,因为自己的父亲没有儿子,且父亲有年老,作为女儿的木兰,义不容辞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最后荣归故里。 其次,从风格上看。南方民歌表现的多为哀婉,缠绵的格调;北方民歌则为刚健豪放,洒脱。《西洲曲》主要的格调就是充满忧郁的思念。诗的语言,也是华丽,婉转,常用双关的表现手法。如“折梅”,谐音为“择媒”,暗示着婚姻,表达思想间接,多为含蓄。《木兰诗》,语言质朴无华,简洁明快。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段我们可以看出,北方民歌直接明了。另外,内容写得是战争,更为豪

放,开阔。 最后,从艺术形式上看。南方民歌常用双关,谐音等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感情,而北方民歌则质朴无华,参杂口语。《西洲曲》中“莲子”是“怜子”的谐音,一语双关;还有像“飞鸿”则代表书信。《木兰诗》则很直白。另外南方民歌五言四句,北方民歌多为七言或者是杂言。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摘要]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奇峰。出现于同一时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因产生的背景不同,故而民歌主 题,民歌风格有着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古典文学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比较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的又一高峰。是我国诗歌史上 的新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长期对峙,北朝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各异,因而南北朝民歌呈现出 不同色彩和情调。 一、民歌产生的背景不同 1.南朝乐府民歌——繁荣都市里的艳语 南朝乐府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指明“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由此可见,这些民歌其实是“都市之歌”。江南自古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建业为六朝故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宋时期曾出现一度平安稳定、繁荣局面,以官僚地主和寺院地主为代表的庄园经济活跃发达。《宋书•孔季恭传》记载“江南为国盛矣……地广野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正因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隔江偏安,尽情享乐。新兴的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四面八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绝的涌向都市。(《宋史•循吏列传记》)梁•裴子野的《宋略》说“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巨贾,舞女成群,相竞夸大,互有争夺”。于是“歌舞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炫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 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这就是南朝民歌得以问世和流传的根源。 2.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民歌一样,是统治阶级收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民歌分“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种,现存歌辞471首。皆为对男女爱情生活的抒写,且大多以女性为主体,用女性的口吻唱出这一时期都市妇女的悲歌。从所描写的生活状况考察,她们的社会成份复杂,大多为城市中、下层和不幸沉 沦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这是在中国民歌史上独树一帜的。

汉乐府与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对比

汉乐府与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对比 学院:文学院班级:10级B班姓名:伍文丽学号;104030096 摘要:通过对比的手法,比较了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点,从内容,创作者,艺术特点等方面来写。其中南北朝的民歌,又分开来写。在阐述的时候,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举例说明。 关键词:汉乐府南朝北朝内容创作者艺术特点 乐府是政府的音乐机关,主要负责组织女人创作朝廷所用的诗歌,搜集、整理民间歌谣,创制乐调。乐府创作。搜集的诗歌,后人亦称为乐府。 内容方面的比较: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四十多首,题材内容广泛: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东门行》写一位男子在 家庭生活濒临绝境时铤而走险。《妇病行》描绘了一个妻死子幼、衣食无 着的贫困家庭悲剧。《燕歌行》写流落他乡,为人佣工的几兄弟的内心痛 苦。 第二、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汉乐府民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战城南》写战士战死沙场暴尸不葬,为乌鸦所食。《十五从军征》写一位十五从军,八十退役的老兵回乡后到凄惨情况。《古歌》写远离家 乡服役者的思家思亲之情。 第三、汉乐府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很作出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 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上山采蘼芜》是弃妇诗。《有所思》写一个姑娘听说恋人另有他心时痛苦复杂的心情。《上邪》是女性忠于爱情的誓言。 第四、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把创作主体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中又要分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

[VIP专享]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36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 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 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 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 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 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吴歌与西曲 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 女性的吟唱 清 丽缠绵的情调 修辞特点 《西洲曲》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幷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 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卷

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西曲歌出于荆(今湖北省 江陵县)、郢(今江陵县附近)、樊(今湖北省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 方俗而谓之西曲云。”可见这些民歌本来是徒歌,由乐府机构采集以后才入乐的;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 于产生在不同的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也 有所差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于宋、齐、梁、陈的居多。清商曲辞中还有神弦歌一类,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清商曲辞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保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乐府诗集》卷六十一引《宋书·乐志》说:“自晋迁江左, 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艶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迭作幷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1原其所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 大抵多溺于郑、卫,由是新声炽而雅音废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构,2负 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现存南朝民歌就是由这些乐府机构 采集而保存下来的。汉代统治者采集民歌尚有“观风俗, 知薄厚”(《汉书·艺文志》)的目的,而南朝统治者采集 1衰败,走下坡路。 2王运熙《汉魏两晋南北朝乐府官署沿革考略》于此有考论,可参阅。见其《乐府诗论丛》,

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郑铭铭 内容提要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南北朝虽然处于大致相同的时代,但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所创作的女子形象也在语言风格,思想情感,内容倾向等方面不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爱情观差异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南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有所法杖,文化也有所提倡,环境优美,百姓生活稳定;而北朝多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经济比不上南朝,环境恶劣,生活较之贫苦。故南朝女子重爱情,北朝女子重婚姻。 关键词南北朝乐府民歌女子爱情观原因 南北朝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民歌发展史的又 一奇峰。而在这一时期所创造的诗歌中,对女性爱情诗歌的描写更是层出不穷。 在是个灿烂的天空中,爱情诗歌大放光彩,无论是南朝诗歌中对爱情充满向往的 婉约含羞女子,还是北朝中大胆追求婚姻的女子,无不让我们赞叹。 宋人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中收录,保存了一部分南北朝时期(公 元420——公元589年)的民歌。其中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词》中, 此外《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少量作品。所谓《横吹曲》是在马上表 演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大部分 是这种军乐的歌词,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南朝 民歌儿女情歌多眼泪,“泪落枕讲将浮,身沉被流女”,“长江不应满,是侬泪

流许,”北朝民歌则简直找不到一个泪字,北方女子更大胆,更干脆,更泼辣。南朝民歌中女子说:“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北方女子却说:“谁家女子能步行,反著禅后群露。天生男女共一女,愿的两个成翁妪!”南方女子当失恋或婚姻不自由时,往往采取“自经屏风里”的办法,北方女子则不然,“老女不嫁,抢天呼地!” 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子的形象有差异呢? 众所周知,由于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两朝之间的交流十分贫乏,古代的交通事业和通信事业没有很发达,因而两地处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所创造的是个当然独具特色。在政治上,南朝的统治者均设有乐府机关,收集民歌,使得大量的民歌得以保存。然而,南朝郡主苟且度日,纵情于感官享乐,而且对诗歌便顺势而出。(普通末,武帝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奋勉,因此颇有好声色。《南史。徐勉传》)。此外,南朝大臣大量培养歌儿舞女,全国上下几乎都沉醉于美色之中。(侃性豪移,善音律,自造《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烈侍,穷极奢靡。《南史。羊侃传》),这一时期的女子自然也成为一些文人骚客的重点描写对象。由于歌姬舞女处于被统治的阶段,表面上衣服华美,珠宝满身,但是缺乏自由。正因为如此,南朝的是个大都以心理描写,类似于后来的闺怨诗,即使有深深的不安却还是放在心里。诗歌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惆怅。 北朝的统治者因为没有设有乐府机关采取保存民歌,因此存在的民歌较之南朝少。北朝统治者崇尚武力。连年来的战乱,不安定的社会现实也导致了民歌的创作方向。所以连带着女性在战争年代也成为兵力,北朝的女性不像南朝女性养在深闺之中,她们了解局势,必要时候报效国家。(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比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在历史上考察不到真正的年龄,芳名,也许这只是个虚设的女子形象,但是从民歌中看到这个小妹穿着裙子快马加鞭,那飞扬的裙子上下翻卷着,那飒爽英姿犹如出征的将军。她不但在气势上不输男儿,在技艺方面也有高超的技术,无论是向哪边射她都是一箭双雕,真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好女儿!这样的女子在北朝应当受到无限的赞美,所以像她这样的女子在爱情观上一定是坚强,果断,敢爱敢恨的。 东晋渡江以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得到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交通和城市经济有了相应的发展,作为娱乐的歌舞也随之在贵族官僚和一些平民中空前盛行。江南的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健康,江陵等地更是兴盛,官宦,商贾云集,他们的娱乐需要,促进市民阶级的发达。据《南史。循历列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 成因 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发表论文。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在这种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川江号子,便成为劳动号子中极富感染力的一种。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保持了号子的基本特点,即一领众和。领唱者即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者通过多样化的领唱,来指挥和协调船夫们的动作。不仅透出浓郁的川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乐观、开朗、顽强、坚毅的性格,及与大自然抗争的豪迈气概。第二,黄土高原的“信天游”。黄土高原的民歌,作为“黄土地的歌”,有“信天游”、“山曲”、“顺天游”、“爬山调”、“花儿”等,节奏大多舒缓而自由,音调悠长而飘逸,具有即兴演唱的特点。如;《蓝花花》这首歌中唱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采”,这种极富地方风情的语言与浓郁的陕北音调紧密相连,充分展示了这首民歌的独特的声韵、节奏和语调的美。第三,青藏高原民歌。青藏高原绵延千里,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区的山歌辽阔舒展,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歌曲《青藏高原》虽然是一首新创作的歌曲,但它却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特点,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青藏高原民歌的风格。这首歌曲旋律深情优美,跌宕起伏,宽广豪放,犹如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牵动着人们情感的波澜。歌曲一开始用很强的力度喊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的局限性 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这些歌词在内容上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所谓“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子夜歌》)。 产生上述特点或者说局限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是为“都市之歌”。这也就规定了它的狭隘性,不能反映广大农村的面貌,并难免有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其次,也由于统治阶级有意识的采集。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丝毫也没有“观风俗,知薄厚”的意味,而只是按照他们的阶级趣味、享乐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 二、南朝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特征 南朝乐府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一)在爱情问题上,封建社会的罪恶之一,是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由。这在南朝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反映。这里有失败者的哀鸣,如《华山畿》: 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 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 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 (二)封建社会的另一罪恶,是男女不平等。这种现象在中上层社会、在大都市里更加显著。因此在这些情歌中虽有少女们青春的欢笑,但更多的却是对男子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如: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冬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子夜歌》 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 (三)南朝民歌既多来自商业发达的大都市,因而其中还有不少被屈辱的妓女们的悲诉。如《寻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夜度娘》和《长乐佳》也都直接或间接地诉说了她们的酸辛。 南朝乐府民歌除上述情歌外,也有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的。这类作品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有的是女子独唱,如《拔蒲》:

浅析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婚恋心理

教育管理 学术探讨 XU E SHU TA N TA O 浅析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婚恋心理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冯少飞 摘要:建安以来,女性被两汉经学束缚的肉体和心灵逐渐得到解放,女性追求婚恋的快乐、感情的满足,成为普遍的愿望,这种心理则通过民歌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具体作品出发,通过她们对爱与恋的吟唱,结合当时的经济、文化、社会风俗,探究女性复杂而微妙的婚恋心理。 关键词:南北朝民歌;女性形象;婚恋心理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较多,儒家礼教的控制力削弱,人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反映在诗歌中,就是女子不但敢于表达和追求爱情,还敢于倾诉婚姻爱情中的愁苦,更勇于谴责和控诉男子的负心薄情。南朝和北朝虽同时存在,但地域上南北有别;又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南朝相对稳定,北朝却长期处于混战中,这两大主要因素造就了南北朝爱情民歌的不同风貌,其表现的女性形象也声情各异,独具风姿,那么女子的婚恋观也是有所差异的,但也有共通之处。南北朝时期是从汉代过渡到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时期,因此,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不是绝对的南北有别,有些北朝爱情民歌在刚健豪爽之中书写温婉缠绵,而有的南朝爱情民歌在含蓄细腻之中也有热情直白之作。 一、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婚恋心理 南朝民歌主要由“吴歌”和“西曲”两类组成,现存诗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绝大部分以女子口吻抒写男女情爱,表现南方女子细腻微妙的情感,体现出深婉缠绵的基调,主要可分为少女、思妇、怨女三类女性形象。 第一类是满怀爱的渴望、春心萌动的少女形象。这类女子是天真活泼,充满小儿女情态的,“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其三》),这是少女般的娇憨,羞涩中掩藏坦然,爱 情柔情似水;有的诗歌写女子内心敏 感忧虑,患得患失,“揽枕北窗卧,郎 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 时”(《子夜歌》),这位女子的悲喜 由心上人牵动着;她们又是含蓄委婉 的,欲说还羞地表达着内心纯净、羞 赧的情思,既聪慧又巧妙地借用各种 双关语来表爱说情。如“怜欢好情 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 见梧子。”(《子夜歌》)以梧桐树的 子实双关“吴子”。“念爱情慊慊,倾 倒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 薄!”(《子夜歌》)字面上说“我” 用多层帘幕遮掩自己,无人知晓帘幕 有多厚?实际上想表达的是“我”对 心上人倾注了很多感情,对方不知 晓,他人更不知晓!“我念欢的的,子 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 明。”(《子夜歌》)“莲”与“怜爱” 之“怜”同声异字,表达的是男子对 女子的爱情态度就像迷雾和雨露中的 荷花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使人 看不清、摸不透。南朝民歌中男女之 间的爱意表达并不是流于俗套的直白 呐喊,还有以“丝”代“思”,以 “藕”代“偶”,以“布匹”的“匹” 代“匹配”的“匹”等双关语,含蓄 暗示出深陷爱情中的少女甜蜜、激 动、紧张、忧虑、矛盾等各种复杂的 情爱心理。 第二类是离别后,百般思量、万 般无赖的思妇形象。她们在与心爱之 人分离之际,以哀怨忧伤的姿态唱出 了相离之苦,却没有痛彻心扉地嚎啕 大哭,有的是对爱情坚贞的表白,“侬 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 心,朝东暮还西。”(《子夜歌》)也 隐含着无法掩藏的哀怨。“渊冰厚三 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 复何似?”(《子夜四时歌》)表达女 子对爱情的信念犹如松柏坚定不移, 却隐含对男子爱情态度的疑惑。“春蚕 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作蚕丝》)表达的 都是对爱的坚定如一,甚至不惜为爱 情牺牲自己的生命;离别后江南女子 痴情等待,而这无限期的等待空耗青 春,因此产生了对独守空闺、百无聊 赖的生活情状的描写,“自从别欢来, 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 衣。”(《子夜歌》)离别后女子已无 心妆扮自己。“驻箸不能食,蹇蹇步闱 里。投琼著局上,终日走博子。” (《子夜歌》)思念离人而茶饭不 思;“自从别君后,不复着绫罗。画眉 不注口,施朱当奈何!”(《攀杨 枝》)爱人走后,千回百转的相思表 露无疑,甚至生活都失去了所有的乐 趣和意义。还有对红颜易老、青春易 逝,而自己在等待中年华渐老的哀 伤,“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 秋叶零,无复莲条时。”(《子夜四时 歌》)侧重担心分别后男方变心,另 有所欢,道出了相思根源;“严霜白草 木,寒风昼夜起。感时为欢叹,霜鬓 不可视。”(《子夜四时歌》)“适见三 阳日,寒蝉已复鸣。感时为欢叹,白 发绿鬓生。”(《子夜四时歌》)此二 诗以季节的转换表达白发已生,没有 相处之欢,只有相离之苦;“侬年不及

南北朝民歌比较

浅论南北朝民歌差异 姓名:闵芹学号:1050110056 班级:汉语言文学2班 摘要: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 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总体来说,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表现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方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1】其中,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最能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南朝北朝民歌内容风格情感差异 一反映内容上的差异 南朝民歌分为:吴歌、神弦歌和西曲歌,基本上南朝乐府民歌内容都是反映现实的。吴歌内容集中于爱情,题材上略显单调,但其中有些民歌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如《子夜歌》“始终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写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内心的沉痛、伤感;又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表现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与坚贞,以死殉情来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等等。南朝神弦歌内容在于表现人神之恋,将美好的爱情注入祭祀神灵之中,心意缠绵,富于浪漫风情,大都是江南一带民间的祭神歌,与屈原当初在沅湘一带改写当地民歌而创作的《九歌》在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祭祀之际表现人神之恋。此外还有西曲歌,西曲歌也主要写缠绵的爱情,与吴歌相比,突出特点是结合劳动写爱情,也有幽默诙谐的一面,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如《石城乐》“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可见在商旅离别,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之气有所不同,风格也较为明快开朗。 而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景象雄浑之作,代表有《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色尽显辽阔苍苍的草原景象,其意境恢宏博大,雄浑壮阔,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生活的面貌和精神面貌;另外,凄苦之音,反映战争动乱给人们带来的凄苦心境;还有尚武之歌、爱情之歌及反映社会贫富不均、贫富对立的内容。(这是南朝民歌所未涉及的。)而在爱情之歌方面,南朝民歌多写婚外的情歌,北朝民歌则侧重在人们的婚恋生活,表现婚恋文化习俗、婚恋形式和婚庆游戏。 “南朝的‘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约而言之是侑酒佐饮的女乐。演唱者,或被蓄养于达官贵人之家,或散在青楼酒肆之中, 故其内容皆为男欢女爱, 形式皆是媚语软调。这是久经需求方的选择淘汰的结果, 极罕有真正意义上的婚恋内容。”【2】北朝诸族有早婚习俗, 甚至早期的鲜卑习俗还保持着抢掠婚姻的形式。北朝的《捉搦歌》写道: “男儿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小时恋母大恋婿,何不早嫁论嫁计”“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媪。”不仅反映了劝女早嫁,而且体现了“嫁娶则先略女通情”的情况。 相比之下,由于南北朝社会风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这种民歌在内容上的差异。正如萧涤非先生说: “南朝内容单调,几纯为男女相悦之情,画眉注口之事,绮罗香泽之气。北歌则较复杂、充实,有写从军边塞者,

南北朝民歌差异与名篇赏析

南北朝民歌差异与名篇赏析 姓名张世新班级汉语言文学0911班学号09302108 南北朝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民族风尚以及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但南北朝民歌由于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婉约,北朝民歌粗犷豪放。但各有其特点,各有千秋。 南朝民歌的基本特点有以下三点: 首先,绝大多数是情歌。这与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置身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之中,多情的青年男女,不免怀春。 其次,极具浪漫色彩。它所表现的爱情大多表现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的爱情,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种爱情生活能够在南朝民歌中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并广泛流布,自然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是为了更能够表现对爱情的、单纯的、热烈的追求,表现对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的渴望。 再次,基调哀伤。南朝民歌中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曾经美好的爱情遭到破坏,不再美满,会在人们心中唤起对它更热烈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语出天然。吴歌中的《大子夜歌》中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量运用双关隐语,避免了过于简单直白、一览无余的表现,明朗而又巧妙。如《子夜歌》

中“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与“怜”谐音。又隐喻男子的感情犹豫含糊。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一篇抒情长诗,诗中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情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回忆起从前西洲梅下相会的浪漫情景。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想去西洲寻找情郎。风吹着乌桕树,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待情人的到来,“门中露翠钿”中“露”字,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仍旧没有来,她抑制不住心中的焦急之情,只好出门去采红莲,借此聊作宽慰。“莲”与“怜”双关,“怜”的意思犹如今天所说的“爱”或“爱人”吧。可以体会到抒情主人公对“莲”的态度是多么深情。“莲子青如水”说明她把自己的爱情视若清纯的水,“莲心彻底红”则是两心相爱,炽热无比。“置莲怀袖中”,亦见出她对莲的珍惜之情。种种描写,无不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满怀一颗赤诚之心。 然而她的思念并未等来恋人,只能抬头望着飞过的大雁而暗自嗟叹。她登高远眺,希望能看到他,可是天色已晚,他终于没有来。只好借助梦境,来摆脱现实中的失意。在梦里,她实现了与情人相会的愿望,并产生了请求南风把梦带给恋人的幻想。抒情主人公似乎对爱情更加坚定了,“君愁我亦愁”表明了两人的心心相印。这首民歌向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洁多情的女子,展现了她坚贞热情的爱情。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八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背景 1、经济背景 2、时代风尚 3、统治者的有意采集与提倡 二、南朝民歌的分类 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洲曲”为主。大体可分为三类:吴声歌,西曲和神弦歌。 三、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都为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都市之歌”,爱情几乎成为唯一主题,有些民歌还有色情描写。 四、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从内容上看,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且多作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绵。并以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 2、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 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五、南朝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是北朝各民族的民间歌曲,多产生于西晋末至北魏初。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少部分保存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共70首左右。所谓《横吹曲》,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一、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 1、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和北方游牧生活的民歌,如《敕勒歌》。 2、表现尚武精神、征战生活的战歌。 3、反映婚恋生活的恋歌。 4、反映人民苦难和贫富对立的诗歌。 二、北朝民歌的特点 北朝乐府民歌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体裁多样,自由灵活。多叙事,但感情强烈,且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无华,气盛词质,不像南朝民歌,它没有巧妙的双关语,也没有所谓一唱三叹的袅袅余音,而是名副其实的悲壮激越的军乐、战歌。风格古朴悲凉、粗犷豪放。 三、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导读: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

【经典论述】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经典论述】——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与风格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多产生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且多是女性口吻,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此外,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泥土气息。 南朝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二是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六十余首。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

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