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外出务工或经商党员、人才流动中的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形成了一支流动党员队伍。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今后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但受各种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对全县流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基本现状——党建工作的“软肋”

据调查,到2011年8月底,我县所辖10个基层党委的流动党员总人数为366人,占全县党员总数5249人的6.98%,其中农村流动党员358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7.81%;企业流动党员5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1.37%;个体户流动党员3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0.82%。

党员流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无流入党员。各基层党委调查统计都没有流入党员,目前所指流动党员实际上仅指流出党员。二是流向县外党员多于流在县内党员。从乡镇所属党支部流出在县内党员数占党员总数的6.8%;流出县外党员数占全县党员总数的93.2%。三是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三不”党员(不按规定交纳党费、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流动党员基本能正常缴纳党费,但有28名党员不按规定交(不交、少交)党费,占流动党员总数的7.65%。流动党员外出均没有参加外地党组织的

活动,成为在外地的“隐性党员”。流动党员在返家期间在原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的有100人,仅占外出党员总数的27.3%。四是教育管理工作滞后。2011年来各基层党委均没有专门集中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培训,接受原所在党支部教育管理的流动党员为81人,仅占外出党员总数的21.1%。具体情况见下表:

××县2011年流动党员管理情况统计表

截至10月止单位:人

名称党员

总数

流动党员

总数流入数缴纳党费情况

流出数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次数

县内县外在外支部回原支部本乡党委本地党支部

××镇956 70 0 按时足额0 70 0 13 0 10 ××镇864 89 0 按时足额7 82 0 17 0 14 ××镇678 46 0 13人不按规定 4 42 0 16 0 11 ××乡478 50 0 按时足额0 50 0 17 0 13 ××乡373 56 0 9人不按规定 6 50 0 11 0 11 ××乡325 31 0 6人不按规定 1 30 0 12 0 8 ××乡249 19 0 按时足额 3 16 0 9 0 9 机关党委1167 0

县××局党委102 0

××街道党委57 5 0 按时足额 4 1 5 5 合计5249 366 0 28人不按规定25 341 0 100 0 81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全县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工作

比较松散、外出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和乡村教育管理不够等问题,犹如党建工作的“软肋”,还难于达到党员教育管理“管实、管住、管活、管好”的目标。

工作措施——进展迟缓的“做法”

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将流动党员管理纳入正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做法:(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的基础。近年来,我县根据流入党员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具体方法。一是认真组建社区党支部。根据机关单位辞职、企业下岗或分流人员中的党员在县城集中居住较多的实际情况,成立泉兴、寺兴社区党支部,使在城关居住的流动党员“有家可寻”。二是积极组建外来企业和商人独立支部。及时成立在四川街组建由四川商人党员组成的商业街党支部,使来××的外籍流动党员“有家可住”。三是以个体劳动者协会为基础组建个协党支部。由县工商局党总支牵头,组织个体经商的流动党员建成个协党支部,使闲散经商的流动党员“有家可依”。

(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卡,对流动党员一律实行造册登记,并注明党员外出的时间、去向及其联系方式等,便于对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进一步跟踪了解和协调帮助。针对农村流动党员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7.81%的实际,对全县所有农民工党员建立档案,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行业,掌握新住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交纳情况。

(三)建立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登记制度。部分党员外出前写出申请,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行业以及联系办法。二是建立谈话制度。规定流动党员每次回乡至少同联系人和支

部谈话一次,支部根据其思想状况提出新的要求。三是建立思想汇报制度。要求农民工党员在外每年至少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两次,汇报材料存入本人档案。四是补过组织生活制度。每年利用春节前后对外出回乡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补课。五是建立集中教育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流动党员回家的机会,组织召开支部会议,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的“负担”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深,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力度较差。一是基层党委对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不够。尽管我县已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档案,但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停留在表面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未采取相应措施,存在放任自流、疏于管理的问题。如2011年来,全县有流动党员的12个基层党委均没有专门集中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培训。二是部分基层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不力,缺乏有效的手段,方式陈旧,表现为工作一般号召多,习惯于嘴上说说的老办法,在抓落实上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对“管住”信心不足,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工作要求。

(二)管理不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五难”现象。一是难执行制度。一些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外出期间没有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登记、谈话、汇报、学习等制度履行党员义务,党支部严格执行制度较难。二是难掌握去向。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再加上大部分时间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流动性大,原党支部难于掌握其动向。三是难开展活动。根据调查情况,我县目前的流动党员都没有转出组织关系,根本不

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而又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故此,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组织活动难以落到实处。如全县366名流动党员中,在返家期间在原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为100人,仅占外出党员总数的27.3%。四是难规范管理。在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村流动党员中,部分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党员因外出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支部在其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造成了流动预备党员转正难、流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难和在外出流动人员中发展新党员难等问题;部分流动党员在返家期间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由其亲属代为交纳,少数流动党员无法联系缺交党费,成为“挂名党员”。五是难发挥作用。外出流动党员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支部组织活动,因长期不履行党员义务,党性观念逐步淡薄,对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工作不闻不问,既不关心集体建设,也不对家乡建设献计献策,没有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

(三)衔接不上,流出流入两地党组织缺少沟通。一是没有抓实流出党员的管理工作。流出地党组织对外出党员不开党员证明信、不督促转组织关系、不发流动党员活动证、不与在外党员联系,使外出党员成为“三不”党员。二是没有抓好流入党员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流入地党组织不问不管外来打工或经商人员是否是党员;另一方面,流动党员所在打工或经商的社区或企业党组织设臵滞后,使在其中工作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以落实。三是缺乏对流动党员的互相沟通联系。对流动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流出地与流入地双方党组织都缺少联系沟通,造成工作脱节现象,没有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

(四)把关不严,没有发挥流动党员的管理载体作用。在流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2010年中组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

织关系管理的意见》,各级党组织应严格执行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党组织和流动党员都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出现流出地党组织发证和行前教育不够,流入地党组织接收管理不够,党员本人参加活动、交验组织关系介绍证件的自觉性不够,导致应发不发、应查不查等现象,对流动党员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流动党员的管理载体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对策措施——强化管理的“钥匙”

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其在流入地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发挥先进性作用,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要重点围绕“管实、管住、管好、管活”的目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一)提高认识,密切配合,下力“管实”流动党员队伍。按照有利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和简便、易行、实效的原则,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目标责任制,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考核管理内容之一,细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职责,促使各基层党组织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定期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并加强督促检查,认真抓实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力度,与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召开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摸索并出台有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形成辖区内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促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

(二)健全机制,严格督查,认真“管住”流动党员队伍。一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从政治思想、执行纪律、组织观念、发挥作用等方面对流动党员提出要求,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二是严格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外出的

党员,党支部要按照有关规定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并督促检查党员在外出期间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凡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所到地党组织都要及时接纳,将其编入一个组织,对其参加组织生活情况要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作如实记载,要将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的记载作为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跟踪登记制度。健全流动党员档案,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去向、原因、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登记,随时跟踪掌握其动态;对已转出临时组织关系的党员,要注意与其所去地党组织联系,尽量避免出现“口袋”党员或“隐性”党员。四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党支部要树立“全党一盘棋”的大党建观念,改变单向、被动管理为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体制,明确班子成员负责联系流动党员,定期与所去地党支部联系,了解党员流动后的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五是实行严格验证制度。将检查《流动党员管理证》作为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流入地党组织要协同配合公安、计生等部门共同做好验证工作,使流动党员有“家”可找;流出地党组织在外出的党员回家时注重查验,督促其参加党组织活动和履行党员义务,强化对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六是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制度。各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注重对流动党员进行评议,严格落实奖惩,合理运用评议结果。对评议出的优秀党员,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评议出不合格的“三不”党员、挂名党员,要严肃进行组织处理,确保“出口”畅通,使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成为教育管理流动党员队伍的有效措施。

(三)抓紧宣传,注重实效,努力“管好”流动党员队伍。思想教育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宣传内容方面,要按照“实际、实用、实在”的要求,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工作制度和措施等列入党组织政治理论和业务知

识学习的主体内容之一,力求做到党组织知道按规定进行管理,流动党员明白按程序接受教育,通过宣传达到切合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宣传形式方面,要积极总结、认真挖掘和努力推广“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接收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生活就开展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先进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新经验,并注意发现流动党员身上的亮点,开展学习先进模范的活动,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以正面的典型鼓舞人,用反面的典型警醒人,使流动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在流动党员中掀起积极发挥先进作用的热潮。

(四)加强管理,开拓创新,积极“管活”流动党员队伍。不断创造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新途径,努力提高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管理。应本着有利于经济建设、有利于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原则,加大投入,配强班子,促使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职能,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社区、企业、协会,要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条件成熟时可相应建立如县××公司、商业街等党支部,隶属于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

二是加强组织关系管理。依托公安、计生、民政等各方面方面力量,将组织关系证明与身份证配套管理使用,解决党员身份难确定的问题。对流入党员,各级党组织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认真地加强组织关系接转各环节的管理,建立自动联系、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对外出时间达半年以上、从业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的党员,其从业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以利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

三是严格实行“持证”管理。党员外出前,原党组织要根据其

外出时间长短情况等给予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应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审核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记录、交纳党费情况记录和党组织督促情况记录等。未返乡的外出党员,每年要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寄回党支部进行审核。

四是加强定期联系管理。原党支部与所去地党支部都应严格执行定期联系制度,相互协作,互通有无,使流动党员能及时“归家”参加组织活动,正常履行党员义务和享受党员权利。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并落实工作后,必须尽快联系当地党组织和转入组织关系,并及时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要推行对口挂钩专人联系管理,所在地党组织和原党组织都要明确一名支委成员专门联系部分流动党员,指定的联系人定期同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五是探索试行联网管理。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实行联网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加大党建资金投入,建立县级党建党建网站(或者利用各县市远程教育网站),在互联网上开设“流动党员队伍建设”等栏目。在不涉及党的机密的前提下,发布有关流动党员档案,地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有关工作安排、党员教育培训内容、需要公示的有关事项等内容,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所去地党组织要提供条件,在开展支部组织生活时要求流动党员登录本县的党建网站,在网上了解家乡情况,接受原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1、建立组织,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争取上级党组织支持,建立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二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

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入党”。 2、规范管理,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出台《发展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等为裁体,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鼓励个人自学,广览党员政策法规,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现场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电教片《任长霞》等,身临现场接受教育。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凡是党内重大文件、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等,发挥党小组作用,尽早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讨论。一般性学习教育则采用发放、邮寄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发挥优势,激发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热情。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有的是厂长、经理,有的是技术骨干,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经常为党员们提供交流机会,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二是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

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管理难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 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四是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据了解,现在流动党员外出很少有人到县(市)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存在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繁琐,花费的时间也很多。若遇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据了解,有的流动党员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有的把当地的组织部门所开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好了,但不知道务工所在地的组织部、党委在什么地方,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

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能够激发党员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存在问题 (一)党组织设置形式存在问题 1. 单一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要求。随着农村经济市场进程的加快,形成了除传统农业外的各种专业部门和新的经济组织,尤其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各种专业经济实体和产业协会,使得部分农村党员的活动越来越多地突破行政村党支部的范围,生产要素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动。但传统设置模式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我封闭和人为分割状态,难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优化配置,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不能满足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职能的需求。随着城郊建设的发展,农村小城镇化逐渐成型,社会化分工更加明确。由于组织体制和知识能力限制,村党组织在领导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3. 一成不变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难以适应农村党员从业流动性和多样性的形势。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农

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增多。这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甚至导致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以地域划分党组织,不分职业、年龄而同一化地进行组织活动,在客观上制约了党员的个性化发展,也使得党组织的凝聚力日渐削弱。 (二)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1.村支部班子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不够。有些农村党支部班子片面推求经济发展指标,支部日常工作围着村务转,不愿把精力放在党务工作上;有少数村支部班子不健全,缺乏带头人,组织生活基本陷于瘫痪,没有了凝聚党员的核心,党员的教育管理便无从谈起;有些村多年不发展党员,新鲜血液得不到输送,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日趋老化。 2.党员管理难。农村青年党员发展难。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优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另外,受不良风气和经济利益驱动,农村一线的青年农民政治思想退化,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流动党员管理难。大量农村党员外出,也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困难,特别是目前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仍比较低,在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就业、子女上学、权益保障、困难帮扶等方面的服务相对较少,使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存在流出党员找不到党组织,党组织也找不到流动党员的问题。党员组织生活开展难。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对教育活动从思想上不重视,甚至个别党员担心开展活动占用自己的时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陇西县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坚持加强联系、强化学习、丰富载体、健全机制、搭建平台,着力破解“去向难掌握、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织、党员难管理、作用难发挥”五难问题,全面构建城乡流动党员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一是加强联系,破解“去向难掌握”问题。以开展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为契机,针对流动党员人流大、较分散的特点,深入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党员双找”活动,采取乡村便民服务站点平台查找、县直相关部门联合查找、县乡党建网站在线查找等多种方式,先后排查联系流动党员800多名,逐一建立了流动党员档案,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二是强化学习,破解“教育难开展”问题。建立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1+1”结对联系机制,采取电话、QQ、微信等方式,实行每月至少推送1次学习资料、每季度至少了解1次思想动态、每半年至少交流总结1次学习成效的“三个一”定期学习联系模式,为流动党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确保每名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不掉队,使他们“离乡不离党”。 三是丰富载体,破解“活动难组织”问题。充分利用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流出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对流出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情况进行督查,了解其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

生活情况,对参加活动不经常的党员,落实流动党员回乡补课制度,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对个别流动党员家庭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党组织及时确定邻居、亲戚或辖区内学校教师结成帮扶对象,最大限度地帮助流动党员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工作、安心创业提供了保障。 四是健全机制,破解“党员难管理”问题。制定出台《陇西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办法》,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明确党员流出地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结对联系人员直接责任人职责,让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同时,实行流入地、流出地双重动态管理,加强与流入(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对流动党员流动期间参与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 五是搭建平台,破解“作用难发挥”问题。加强与外出地党组织对接联系,开展流动党员先锋岗、我为家乡建设添光彩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流动党员自觉发挥示范带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等作用。目前,累计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安装路灯200盏、硬化文化舞台700平方米,建立种养殖基地36个,联系发展致富大户82户,示范带动208户贫困农户在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中增收致富。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自觉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变成自我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 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直局以上单位党组织: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络,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建立起健全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基本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离开原党组织所在地,较长时间不能正常参加原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党员。包括外出务工、经商、居住,连续时间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党员;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和大

中专毕业生及其他流动人员中尚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出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连续时间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党员。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具体把握以下原则: (一)双向共同管理原则。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流出地党组织要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掌握去向,采取有效办法加强管理,并向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通报;流入地党组织也要承担起管理的责任,组织流动党员学习、开展活动。做到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碰到的问题。 (二)因人制宜管理原则。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形式和居住状况,合理确定党员的管理方式。就业比较稳定、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工作单位未建党组织的,由行业协会党组织或单位所在地党组织管理。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的,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管理。就业稳定性不强、居住地比较固定的,由居住地党组织管理。 (三)信息动态管理原则。结合党员信息数据采集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流动党员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实时网上传输、查询。流动党员情况由所在党组织定期向上级党委报告。各基层党委把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输入信息库并及时更新,逐步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

新形势下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党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向多元化、复杂化。为进一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笔者到机关、学校、企业、农村,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寻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新思路,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新机制。 一、当前我县党员基本状况 **县作为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党员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农村党员数量多。截至2012年12月,我县共有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就有*人,超过党员总数的一半,占总数60.5%,;二是党员年龄大,女性党员数量偏少。全县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人,占总数的24.5%,35岁以上党员占总数3/4以上,农村党员结构尤其如此,据笔者在**县小悟乡调研数据显示,该乡张冲村有党员30名,60岁以上占大多数。在全县党员中,女性党员有*人,占总数的12.9%;三是党员学历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党员仅4876人,占总数的21.9%,初中及以下党员高达9672人,占到总数的43.3%;四是党员流动性较大。流动性党员*人,占总数的15.5%,流动党员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一年只能联系1—2次,有的多年不肯回家,只能电话联系,电话换号不反馈就无法联系,导致党组织与党员联系不畅。五是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比较明显。在企业调研时,县龙腾水泥有限公司支部书记说到:“企业党员经常到岗位检查生产,每周将检查内容上报,并将岗位合格与否作为今后评先的重要条件”。在村里和党员座谈时,*乡张冲村支书*也谈到:“村里一位年轻党员常年在武汉工作,还积极为家乡建议献策,建议村种植结构转型,由过去水稻转到种植苗木花茶、茶叶等。该村党员*同志自己投资垫付11万元修*村大桥,村内老党员也能自愿参与义务劳动”。党员乐于奉献的行为和行动深受群众好评。 二、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多年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教育管理重视不够。 一是领导班子重视不够。少数单位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力不够集中,管理层重业务工作而轻党员教育管理,认为党员教育工作会冲淡甚至影响正常的业务工作,致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只注重程序不注重内容,没有从自查上、作风上加强党性教育,导致党员党组织生活只是学文件、学业务,自觉履行义务,自觉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益紧密。这种变化和联系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按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党员管理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中共密云县委成立课题组,以密云县域内工作所在地、长期居住地与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分离的党员以及从外省市流入密云县的党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密云县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供依据。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成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一)流向分布。流动党员多数以亲、邻、友互介互带的方式外出,同村、同乡党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流动的总体情况是流出党员主要从农村向县城和北京城区流动、从一产向二产或三产流动;流入党员主要是从外地农村向我县县城流动,而且以北京市周边省份尤其是河北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居多。根据调查显示,从流动党员行业分布上看,我县流出的党员主要以开出租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此外,有部分党员因年老体弱投靠子女,或者外出务工经商等。外地流入我县的党员绝大部分在企业务工,有少数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企业。如我县十里堡镇,全镇共接收外省市流动党员12人,其中10人在企业务工。

县委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县委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市委组织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组织部的具体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崇仁县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全县有流出党员584名,流入党员34名,春节期间先后有348名流动党员返乡,有14名流入党员留在崇仁。针对在崇的369名流动党员,组织开展了“结一个对子、过一次组织生活、核一次基本情况、提一个建议、尽一点力量”等“五个一”活动,审核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348本,走访慰问348户,结成帮扶对子237对,召开座谈会18个,组织学习72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43条,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由“走访登记”向“结成致富对子”延伸,进一步增进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感情。在春节前出台了《关于春节期间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务必要走访慰问到每户流动党员家庭,采取“四进四查两问”(进企业、进市场、进门店、进住户,查底册、查户籍、查低保、查社保,问单位同事、问左邻右舍)的方式,按照“五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发展方向清楚的要求。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的排查、登记,分级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登记卡册,充分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情况,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管理。同时,在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困难户生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 1 / 3

流动党员管理实施方案意见

**乡流动党员管理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 根据**乡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和迁移人口有增无减,其中不乏是共产党员的这种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乡党委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流动党员管理实施方案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一)总体要求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 方案 各片区总支、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平坝县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平组字〔20xx〕15号)及《xx乡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方案》(乡发〔20xx〕16号)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以形成党组织与党员联系密切,流动前、流动期间、流动后各环节全面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着力,服务、教育和管理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效,流动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作用发挥明显好转。 二、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双向管理、共同负责。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协作、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个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 三、主要措施 (一)集中排查摸底。在原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各党支部要对各党支部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详细、 __的调查摸底,排查清楚流动党员流向单位与地域分布,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帐,掌握流动党员具体居住的地址、 __、年龄、职业和工作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保证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将情况上报乡基层办。 (二)合理设置党组织,不断拓宽流动党员管理渠道。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相互激荡,交互推进。如何探索和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整个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党内统计数据显示,社区流动党员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随着党员责任区的不断深入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着力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截至2007年11月30日,17个居民区党组织共发放流出党员《活动证》119人;流入党员9人(其中:本市2人,外省市7人),涵盖7个居民区。 1、流出党员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看,中年占有相当比例,平均年龄50岁;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出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6人,占38.70%;中专、高中学历的43人,占36.10%;初中学历的30人,占25.20%。从性别比例看,男性89人,占74.80%,女性30人,占25.20%。 2、流入党员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看,中老年占有相当比例,平均年龄57.10岁;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入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人,占33.33%;中专、高中学历的5人,占55.56%;初中学历的1人,占11.11%。从性别比例看,男性5人,占55.56%,女性4人,占44.44%。 二、存在问题 1、基本状况分析 流动党员与归属地党员相比,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低。从空间上看,拉长了党员与党组织的直接联系;从管理上看,增加了流出地党组织的管理难度;从组织生活上看,流出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91人,占76.47%,不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28人,占23.53%;流入的9名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占100%;从流出党员状况看,都为外出就业;从流入状况看,都为照顾子女。 2、空挂党员显现 流出党员流动性大,人员很难找到,无固定休息日,早出晚归,有的长期流动在外地工作,组织联系只能通过其家属长途电话联系;还有的长期居住在外地,上海房子出租,这样的组织关系应转出,因人员无法找到,目前还滞留在居民区。 3、认同组织较低 大部分流动党员正值中年,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只关心打工赚钱,党员身份不重视、无所谓,党组织多方做工作,个别党员强调家庭生活困难,甚至说:“没有经济保障,何来党员身份”。组织生活也不能正常参加,组织观念淡薄,作用发挥明显不足。

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外出人员数量迅速增加,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也逐步增加,这给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党员外出期间,无法正常参与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能参加,成为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据调查,我镇流出的党员,90%不能坚持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流动党员外出不辞而别,外出流向难与掌握,关系难以转接。有的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越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证》,外出时不向党组织汇报,不辞而别,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部分党员在外不愿暴露身份,把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证》等组织关系证件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造成了“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管不了”的局面。

三、党费收缴难。流动党员外出期间,没有向党组织报告,党组织不知其流去何处,在收缴党费时,与流出党员无法联系,加上流出党员思想意识淡薄,导致党费收缴难。 四、流动党员分散,教育管理难。一方面由于外出党员绝大部分是劳务外出,工作地点、工作单位不固定,工作繁忙,加上远离属地党组织,每年只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法参加原党支部活动。另一方面,部分流动党员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党性观念不强,党员关系放在口袋里,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时间一长,逐渐疏远党组织,加之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五、权利义务难以监督。流动党员不向原党组织汇报自已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又不到流入地党组织去参加活动,使原党组织难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近况,又不在流入地党组织的监督之下,也给流动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六、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预备党员外出,党组织无法了解其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情况不清难与发表意见,尤其是预备期满预备党员不与党组织联系,这给预备党员转正工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及为党员服务研究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及为党员服务研究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纯洁党的队伍的重要内容,又是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工作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水平并就此向全党提出了新要求,因而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尽管近年来党的组织在注重研究党员教育和管理方面,着力加强党员素质建设、队伍建设,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党员教育的管理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上仍有一定差距,新的情况也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思考,以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一、当前党员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党员管理难度大。党组织有在职党员,也有离退休党员,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使党员教育管理难度不断增大,甚至造成教育管理空档。 2、力度不足。对党员领导干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党员管理从严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或在文件内容上。教育党员常态性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党组织对党员情况若明若暗,有时掌握不准;对党员出现的带倾向性问题教育有的则不能够及时跟进,遇重大事件出现时,缺失正面的舆论引导,而只能在网络中去搜索;应急制止一些事态不力,任其发展。单位在检查组织生活情况,只看人数、次数,而对制度落实与否,对存在的问题解决与否则过问甚少。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原则性不强。 3、有些党员业务素质偏低。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党员没有真正把提高业务素质重视起来。一是在业务学习上缺乏钻劲和挤劲,“经验主义”作怪。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认为自己工作多年,光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办事就行了。因而产生了“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对新知识不学习,坐以待毙,落伍于社会。二是少数较年轻的党员,自认

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中共广安区桂兴镇委员会 党员、流动党员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1、建立组织,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争取上级党组织支持,建立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二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

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入党”。 2、规范管理,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出台《发展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等为裁体,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鼓励个人自学,广览党员政策法规,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现场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电教片《任长霞》等,身临现场接受教育。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凡是党内重大文件、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等,发挥党小组作用,尽早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讨论。一般性学习教育则采用发放、邮寄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发挥优势,激发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热情。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有的是厂长、经理,有的是技术骨干,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各

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但在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的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大胆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逐步形成教与管的有机统一。 一、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重新审视与高度重视的同时,机制创新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 1、新形势下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性,给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党员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和时代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党员思想日趋活跃的现象,亟需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实现党员教育工作思路的转变和机制的创新。要突出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抓住新形势下广大党员认识不清或容易发生困惑的问题,重点帮助其从思想理论上弄清是非。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党员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要着力进行党风党纪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分层次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各种实用技术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本领。 2、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的“不纯洁性”,给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治党不严转变为从严治党,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当前,从组织角度讲,从严治党就是要坚持标准,从严掌握和处置违法违纪党员。注意区分认识模糊,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抵触情绪,拒不

执行的界限;区分在一时一事或某项工作中不起作用与长期不发挥作用的界限;区分愿意接受教育,积极改正错误与态度不好、屡教不改的界限;区分老弱病残等客观原因没有较好地履行党员义务与革命意志衰退,长期消极落后,拒绝履行党员义务的界限;区分由于党组织原因影响党员发挥作用,同党员本身不愿发挥作用的界限等等,从而使党员处置不偏不倚,不错不漏,公正合理。对不合格党员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眼于教育、帮助、提高。在此基础上,只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该处置的坚决处置,绝不姑息迁就。 3、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任务的日益繁重性,与渐趋薄弱的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不相适应,需要从过去只注重党务干部的使用转变为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越发展,党员队伍建设的任务就会越重,要求越高。但是与这种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重要的工作职责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前有个别单位的党务工作吸引力下降,有的单位把党务工作作为一种安置性的工作对待,党务干部力量配得不强,党务干部的知识、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重视加强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党务干部安心、热爱党务工作。同时,要不断壮大党务工作力量,加速建设一支既懂党务、又懂经济的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要本着“稳中有动”的原则,有计划地实行轮岗交流,尽量减少几十年一贯制的“老政工”。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党务干部培训,向党务战线“输血”,及时选调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同志充实到党务干部,不断壮大党务工作力量。要提高党务干部的“参与度”,对重大的经济、业务活动,邀请党务干部参加,便于他们了解经济、业务工作的全局,更好地为促进经济、业务工作服务。 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必须从源头抓起,其内涵与标志必须体现新形势对党员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党的先进性。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党的建设的调查报告 按照州委委办公室《关于做好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县委责成组织部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围绕调研确定的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单位和人员,采取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多个层面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梳理汇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形成了一些认识,对有关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问题 1、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意义。一致认为,重视学习、勤于学习,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旨在把我们党建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持续创造的政治组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于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点。许多同志认为,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点和重要目标。 3、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途径。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要以前瞻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先进的理念,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探索新的规律,总结新的经验。(1)导入先进学习理念。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借鉴和吸收学习型组织先进理念,在党内大力宣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终身学习、团队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等先进的学习理念,使这些先进理念在全体党员中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行动。要大力营造浓厚的组织学习环境,使党组织成为广大党员共同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成为广大党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持续提升学习力、不断创造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学习型的组织。(2)修正组织学习行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要把原有的学习模式推倒重来,而是丰富与完善原有的学习模式和创新没有的。要坚决铲除学习上的形式主义,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认真总结和探索团队学习规律,努力提高团队学习力,把相同时间内学得快、学得好作为新时期党组织学习的一种追求;要坚决杜绝学习简单化,防止在方式上把学习简单理解为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欢迎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您的性别为() A、男 B、女 2.您的年龄为() A、35岁以下 B、36-45岁 C、46-60岁 D、61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是()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或中专 C、大专 D、本科 E、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4.您是() A、正式党员 B、预备党员 5.您来本地多长时间() A、一年以内 B、1-2年 C、3-4年 D、5年及以上 6.您现在的月收入是() A、3000元以下 B、3000-5000元 C、5000元以上 7.您对收入水平满意程度如何?()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8.您现在的住房情况是()

A、单位提供 B、自己租房 C、借宿在亲友家 D、自购住房 E、没有固定住处 F、其他 9.您对现在的生活是否适应() A、比较适应 B、一般 C、不太适应 10.您认为您现在生活最大障碍是什么?() A、生活费用太高 B、子女就学问题 C、房价太高,难以承受 D、精神空虚,认为自己根本不属于这个地方 E、其他 11.您子女就读的是哪类学校?() A、公办学校 B、民办学校 C、辍学 D、暂无子女 12.您对未来的生活设想是什么?() A、在本地发展定居 B、赚钱或学成技术后回家乡生活 C、在哪生活无所谓 D、不知道,从未规划过 13.您对当前的工作条件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4.您与现在的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了吗? () A、是 B、否 C、不知道 15.您与工作生活所在地的党组织联系了吗?() A、联系过 B、没有联系过 16.您没有到当地党组织报道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