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原理及技术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原理及技术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原理及技术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原理及技术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处理土壤、水源中的污染物,净化环境。随着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于各种环境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使用微生物处理净化有害物质是可以运用于大面积污染物治理的有效方法。生物修复的方法有许多,根据修复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土壤生物修复、地下水生物修复、沉积物生物修复和海洋生物修复等。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1.1海洋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目前,以微生物为主要处理技术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物的治理方而效果显著,通过培养和筛选过程,在受到石油烃组分氏期污染的区域中讲微生物菌株进行选育和基因改良,然后再将它们投放到受污染的海域,进行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和修复。同时,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海洋中的多环芳烃通过微生物产最终代谢为酚和醇,代谢产生的内酮酸和乙酸等物质一方面叫一以被微生物利用合成细胞成分,一方面也可以氧化成一氧化碳和水。

1.2河流湖泊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对于浅水湖泊,在水中加入营养盐,用曝气法混合,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叫一作为碳源被微生物利用,使污染的湖泊得以修复。利用微生物生态修复剂进行富营养化人上湖水质的修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体中Chla, COD,TP浓度在经过处理之后有明显的下降。

1.3废水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目前,废水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微生物治理水体重金属主要表现为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微生物吸附剂主要来源于一此细菌、真菌、酵母及藻类生物。如黑根霉吸附Cr6+,藤黄球菌吸附Cu2+,金黄素链霉菌通过和Au3+进行离子交换降低其毒性等。

1.4水体底泥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多环芳烃的污染,水体中高等水生植物可提供微生物生氏所需的碳源和能源,使根系周围好氧菌数量增多,使得水溶性差的芳香烃在根系旁迅速降解,因此使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修复水体效果更显著。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和底泥,底泥厚度降低80%以上,底泥COD去除率达到93 %、上清液COD去除率达到70%、上清液NH3-N去除率达到95 %,水体生物相种类和数量显著增长。

二、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对有机农药的降解作用使受污染土壤恢复到健康状态。

微生物降解农药有2种方式:一是微生物直接作用于农药,以农药成分作为唯一的碳源或氮源、磷源,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另一种是将农药与其它有机质进行共代谢。微生物修复与植物修复不同,通常一种微生物能降解多种农药,如假单胞杆菌可降解DDT、艾氏剂、毒杀酚和敌敌畏等另外,微生物也可通过改变土壤的环境理化特征降低农药有效性,从而间接起到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

三、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自然界中,由于海底溢油和浸润作用,每年有大量的石油溶进海洋,而这些石油主要是被海洋中存在的微生物所分解代谢,并形成了一些专以石油为碳源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遍布海洋和陆地。在石油污染长期侵蚀的地区生长的专嗜石油微生物群比其他地区多出若干倍,这些自然的微生物群通过驯化或诱导可以用来治理石油污染。海洋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由此发展而来。

3.1微生物降解石油原理

微生物对石油烃类的降解实际是一种生物氧化过程。其主要代谢途径有如下几种:①将石油烃分解为CO2和H20;②将石油烃转化为微生物的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和多糖等;③将石油烃转化为其他物质,如各种醇、苯酚、醛、脂肪酸等。

3.2石油降解微生物

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有200多种,分属70多个属,其中细菌40个属。所发现的石油降解菌中革兰氏阴性菌的种类和数量比革兰氏阳性菌的多。海洋中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还有霉菌和海洋酵母菌。

一些石油降解菌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生长,属于“专一性烃型”细菌,如食碱菌属(Alca-nivorax)只能利用饱和烷烃及支链烷烃生长而不能利用任何糖或者氨基酸做为碳源;解环菌属(Cycloclasticus)只能利用芳香烃(茶、菲、葱);而嗜油菌属(Oleiphilus)和油螺旋菌属( Oleispira ) 只能利用脂肪族烃、烷醇及链烷酸酯。

另外还有一些“非专一性烃型”细菌,如降解菲、苯并叮咙的弧

菌属(Vibrio )、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 onas )、海洋单胞菌属(M arino -moms)和盐单胞菌属(Halamo nas)等,降解茶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降解二甲基菲的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 onas)和降解烷烃的地芽抱杆菌属(Geabacillus )。

影响石油生物降解的因素取决于油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环境参数,如温度、营养盐、陆源污染物、盐度、海流、氧含量等。

四、展望

积极开发生物修复工程应用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①环境污染大田修复的标准建立。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建立针对不同污染物、不同污染介质、不同生态与环境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染物的修复标准;②对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③对技术应用的效果及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研究。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一、降解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种类 自然界中能够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类有数百种,70多属,主要是细菌、真菌和藻类三大类型的生物。 表1 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种属 细菌真菌藻类 无色杆菌属枝顶孢属双眉藻属 不动杆菌属曲霉属鱼腥藻属 芽孢杆菌属金色担子菌数小球藻属 色杆菌属假丝酵母属衣藻属 诺卡氏菌属镰刀霉属念珠藻属 放线菌属青霉菌属紫球藻属 ……… 按照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分类,可将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分为土著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两大类。 二、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产生的一类集亲水基和疏水基于一体、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 分类典型产物 中性脂类甘油单脂、聚多元醇、其他蜡脂 磷脂/脂肪酸磷脂酰乙醇胺 糖脂糖酯、糖醇酯、糖苷 含氨基酸脂类脂氨基酸、脂多肽、脂蛋白 聚合型脂多糖、脂-糖-蛋白复合物 特殊型全胞、膜载体、Fimbriae 生物表面活性剂优点:1较低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2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友好;3可生物降解;4极端环境(温度、pH、盐浓度)下具有很好的专一性和选择性;5不致敏、可消化、可作为化妆品和食品的添加剂;6结构多样,可用于特殊领域 三、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机制

1.微生物吸收疏水性有机物的机理 图1 微生物吸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4种摄取途径微生物吸收疏水性有机物的模式有4种:1微生物吸收其附近溶解于水相中的烃类;2细胞直接与石油烃接触。这种作用可以通过改变菌毛或细胞表面的疏水性部分的改造进行调控,提高对有机物的吸附;3通过细胞直接与分散在水相中的石油烃的微米或亚微米液滴接触来吸收;4强化吸收模式,即由于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使烃的水溶性增强,微生物表面的疏水性更强,使细胞与烃接触。 丝状真菌主要通过菌丝的吸收作用摄取石油烃。 2.微生物细胞膜转运烃机理 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降解作用是由细胞酶引起,整个过程可分为3个步骤。首先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膜表面吸附(动态平衡过程);其次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的化合物进入细胞内;最后化合物进入细胞膜内与降解酶结合发生酶促反应(快速过程)。 参与第1个步骤还有表面活性剂。 石油进入细胞方式:非特异性接触,被动运输方式。 3.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机制 石油类物质+微生物+O 2+营养物质→CO 2 +H 2 O+副产物+微生物细胞生物量 微生物利用石油烃类作为碳源和能源,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将石油污染物最终矿化为无害的无机物的过程。 途径:烷烃→醇→醛→脂肪酸→β氧化乙酸盐→CO 2+H 2 O+生物量 四、典型石油烃的降解途径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课程论文 摘要针对2014年4月环境环保部公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撰写我国最严重的耕地污染中主要污染物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迫在眉睫的主要污染物为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1]。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已成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2]。由于我国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在农田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物镉、镍、砷、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超标最严重,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本文重点阐述针对这5种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土壤的活性有机胶体,比表面大、带电荷和代谢活动旺盛,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微生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促进有毒、有害物质解毒或降低毒性,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3]。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 (如生物积累、吸附作用)、生物转化(如生物氧化还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生物固定(如与S2-的共沉淀)、生物滤除(如细菌的淋滤作用)等作用方式。 1.1镉污染 将具有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天然蛋白或人工合成肽展示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可以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Kuro da等[4]改造了微生物表面蛋白使得当酵母金属硫蛋白( YMT )串联体在酵母表面展示表达后,4 聚体对重金属吸附能力提高5.9 倍, 8 聚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一、单选(13分) 1、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包括() A中和反应 B、氧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水解反应 正确答案:A 2、以下不属于物理修复技术的是() A、原位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B、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C、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D、热力学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A 3、以下不属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局限性的是() A.需要大型设备,造价昂贵 B、耗时长 C、条件苛刻 D、并非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利用 正确答案:A 4.可处理性试验方法不包括( A.水体灭菌实验 B.土壤柱试验 C、反应器实验 D.摇瓶实验 正确答案:A 5、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大气性质 B、微生物活性 C、污染物特性 D、土壤性质 正确答案:A 6、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 A.隐蔽性 B、可逆性 C、长期性 D、后果严重性 正确答案:B

7、稳定塘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微生物稳定塘和水生生物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稳定塘的是() A好氧塘 B、养殖塘 C、厌氧塘 D、曝气塘 正确答案:B 8、干扰可以分为自然干抗和人为干扰,以下不属于自然干扰的是( A.文化活动或过程干扰 B、火干扰 C.土壤性干扰 D.动物性干扰 正确答案:B 9、修复不包括() A恢复 B、重建 C、整顿 D、改建 正确答案:C 10、气体抽提修复技术优点不包括() A、处理量大 B、干扰小 C、对不易挥发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 D、易于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 正确答案:C 11、生命现象的典型表现是() 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新陈代谢 D、呼吸作用 正确答案:C 12、大气污染的修复净化技术不包括() A.植物修复技术 B.微生物修复技术 C、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D、原位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D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关注,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发展、应用前景等,着重分析了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废水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根据所利用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生态修复、微生物修复四类。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水体生物修复和大气生物修复。而由于生物修复的实施方法不同,又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1 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的降解和转化,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与水。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及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1.2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使用效果好,使用区域范围广,使用面积大等特点,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在土壤修复中还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生物不能降解进入环境中的所有污染物,并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应用 氨氮是水产养殖的最主要危害,但传统的加注新水、曝气、漂白粉或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等方法脱氮效果并不理想[2]。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稳定塘法等生物处理法存在或伴有污泥产生、反应启动慢、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氨氮污染的处理上被广泛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物修复技术与生态环境 田文涛 化工与制药专业理工1005班学号100150135 指导教师刘雪玲 摘要 微生物是自然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对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高分子物的合成与降解、甚至对无机物质形成、能量物质的储存、细胞基因储存复制及未知的方面等具有重要贡献。它的作用是呈两方面的:有益于人类的和病原的。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修复技术已成功应用对于修复污染环境,并取得很好的成果。本文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着重叙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极其应用,从而说明了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生态环境保护

前言 生物修复( bioremediation) 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 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 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它是一类低耗能、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环境生物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土著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活化土著微生物降解能力或者添加具有高速分解难降解化合物能力的特定微生物, 针对不同的污染环境, 可利用不同的修复微生物及改善其生长条件。生物修复技术又包括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其中犹以微生物修复重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定义与应用,从而介绍了微生物对污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持久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磷农药、芳香族类化合物、卤代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在大气、水环境、土壤中广泛存在,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威胁。这些环境有机污染物通常被认为是环境外来化合物,一般天然微生物由于缺乏与之降解相适应的完整酶系统,所以表现出难以生物降解。但是在长期的接触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质粒传递特性,使很多微生物具有了降解或部分降解的能力。下面讨论一下人们所关注的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据研究,假单胞菌及黄杆菌等均能产生一种高水平组合型表达的膜结合性有机磷水解酶,该酶对多种对硫磷结构的化合物都有降解活性,其pH、温度的范围广,稳定性强,底物范围广泛,可裂解包括P - O, P - F, P - CN, P - S等化学键。自可以从上两种微生物中将有机磷水解酶提纯起,人们尝试了借助固定化方法进行有机磷水解酶的应用,载体先是选用三苯甲基琼脂糖,依赖疏水作用将酶分子固定其上,而降解反应体系中补充的为增大农药溶解度的有机溶剂会引起酶与载体的解吸效应。为此将载体改用为聚酰胺纤维,采用共价结合法获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 因微生物生长周期较长,酶纯化效率又低、成本高,无法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人们便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大肠杆菌宿主的表达系统上,使用强启动子lac实现有机磷水解酶大肠杆菌细胞表面高水平的表达,然后固定化细胞,发展成为生物反应器。 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后, 可能导致重金属在农作物体内积累, 造成食物链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模板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2)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6.1.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6.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6.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6.2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6.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6.2.2 土壤污染治理 (7) 6.3 修复技术 (9) 6.3.1 热力学修复 (9) 6.3.2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6.3.3 焚烧法 (10) 6.3.4 土地填埋法 (10) 6.3.5 化学淋洗 (10) 6.3.6 堆肥法 (10) 6.3.7 植物修复 (10) 6.3.8 渗透反应墙 (10) 6.3.9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6.1.1.1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北京、南京、广州、重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生物修复对环境污染的作用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 摘要:随着化肥、农药、洗涤剂等的普遍应用, 环境中的氮、磷含量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现代废水处理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交互作用在生物联合修复、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作用、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除磷脱氮过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环境生物技术;氮磷去除;污水;生物修复 Microbial bioremediation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bstract: Because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 pesticide and detergents,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f wastewater which bring about rich nutrition in water has become a matter of interest to many people. The study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f wastewater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Plant-micro-organisms-the interaction of soil animals in the United biological repair, micro-organisms on the environment for aquaculture repair.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of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f wastewater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 wastewater;biological repair 微生物是生物修复的一支主力军,它不仅能消除水体的油污,其他许多类型的污水也不在话下,并发展出了很多相关处理技术。例如,现在很多污水处理厂的核心部分实际就是一个生物修复反应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它们都是由许多微生物生长在一起形成的,只是前者呈泥状,后者呈膜状。这些微生物分解污物的能力非常强,黑乎乎的工业和生活废水经过它们的作用能大大得到净化。近年来对于令人头疼的湖泊蓝藻和日益频繁的近海赤潮,一些科学家也正尝试用生物修复的方法加以治理,即借助于蓝藻和赤潮生物的致病病毒使其染病死亡,这真是不折不扣的生物战。生物修复还能清除土壤的污染。土壤和水一样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天它也成为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主要受害者之一。通过如污水灌溉、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等种种渠道,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土壤品质不断下降,一些污染物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正因如此,一些地方的农民甚至从不吃自己种的菜,尽管这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对于被农药、石油、苯等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可以像阿拉斯加原油泄漏事件中采取的方法一样,向土壤中加入合适的微生物营养物质,使居住在土壤中的那些能分解这些污染物的微生物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这些污染物的分解速度大大加快。为了提高效果,也可以向土壤中引入合适的外来微生物,这些外来微生物可以是科学家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分解这些污染物能力特别强的菌株,还可以是采用基因工程修饰改良的菌株。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养的微生物在可调控环境条件下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减少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风险[1]。为此,生物修复属于生产后期的污染控制,简称产后控制,是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体现。

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47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通过介绍污染环境的各项修复技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习该课程后可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2:掌握污染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工艺及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目标3:为进行污染环境修复与污染控制、课程设计等课程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污染土壤环境和污染水环境所采取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生态工程技术等,选讲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环境修复技术、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课后作业为学生课堂报告,报告内容为典型污染环境的修复案例,以锻炼自我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培养用于创新与团队合作的精神,激发对污染环境修复研究的兴趣。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第1章绪论 第1节环境概述 1.环境概念 2.环境分类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0 考核方式:考查 中文简介:环境修复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治理土壤、沉积物、水体和海洋中有毒化学品污染的新技术。本课程重点围绕生物修复技术,主要讲授生物修复的基本特点及其理论基础,即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及其毒理效应、污染物对生物降解的作用、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等。同时,本课程结合实例以专题形式介绍修复技术在不同污染环境中的应用,包括富营养化湖泊和河涌的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机污染物土壤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连作土壤微生物污染的修复和农业非点源污染修复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掌握针对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生物修复技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为培养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环境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修复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课程,需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工程学、土壤学、水文地质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本课程从生物修复的基本知识入手,重点介绍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修复技术、污染物降解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使学生对生物修复的原理、发展、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明晰和透彻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调查研究和专业网站学习法等。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本课程授课内容、成绩评定与学习方法了解 第二节背景知识了解 第三节基本概念掌握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随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污染环境修复的任务也就变得十分紧迫。通过对《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污染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工艺及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二)可测量结果 1) 能理解环境修复的核心概念及内涵,能说明环境修复与传统环境工程及污染预防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环境修复的主要类型、对象和任务,掌握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主要技术类型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3)理解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风险评估在污染环境修复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环境载体特性对环境修复的影响。 4)理解环境修复现场评价、可处理性评估、修复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流程。 5)掌握场地土壤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污染水体修复、固体废物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与发展趋势。 6)具有文献查找阅读、分析讨论、报告展示、论文撰写、团队写作等综合能力。 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报告与课程论文等环节测量。 二、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授课方式:(1)教师讲授(教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答疑、提示今后内容、公布课程报告与讨论主题等);(2)课后阅读和报告准备(学生按照课程讨论与报告主题内容,分小组进行阅读总结和制作报告展示PPT);(3)课程报告与讨论(主题报告学生根据所选主题作PPT 展示与发言,其他学生根据主题与报告内容进行质疑与讨论,教师作点评);(4)期末课程论文撰写。 要求:熟悉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文献阅读与分析水平,锻炼自我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培养用于创新与团队合作的精神,激发对污染环境修复研究的兴趣。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课程报告与讨论环节,教师将对学生的主题报告及讨论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和绩效记录,作为课程评分的依据。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 本课程将以课程论文撰写和课程报告与讨论的形式进行评分,其中课程论文占40%,课程报告占30%,课程讨论发言占30%。 三、教学安排 第一次:污染环境修复概论及基本原理(3课时) 主要内容: 污染环境修复的概念及内涵,污染环境修复的主要类型、产生与发展、对象和任务。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和优先控制修复污染物分析。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包括物理分离、翻土和客土、固化/稳定化修复、蒸汽抽提、玻璃化修复、热解吸修复、电动力学修复等主要技术特点与基本原理。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包括化学淋洗、溶剂浸提、化学氧化(还原)、原位化学反应处理墙、化学固定等主要技术特点与基本原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包括生物通风、生物泥浆反应器、生物堆制、植物修复等主要技术特点与基本原理。 思考题: 依据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主要技术原理分析其技术的适用性。 第二次:环境修复中污染物有效性和风险评估的作用(3课时)

环境污染及其生物修复的研究

第24卷第2期 2004年5月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Jo urnal o f Chengde Teacher s'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Vo l .24No .2M ay.2004  收稿日期:2003-06-05 作者简介:张温典(1965-),女,承德民族师专化学系副教授。 环境污染及其生物修复的研究 张温典1 , 姚钢乾 2 (1.承德民族师专, 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日渐明显,引起了人类高度的重视。人类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越来越多,也更加完备。特别是生物治理的方法,由于它无第二次污染的优点,现已广泛被研究和应用,它会给环境污染的治理带来光明的前景。本文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类型,可以对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的各种重要微生物。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生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X 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1554(2004)02-0054-03 1 环境污染的类型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应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人粪便,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厨余),生活用品废弃物等生活垃圾。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合成的非天然物质日益增多。例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塑料、合成洗涤剂等,不宜被现存的微生物分解,它们在土壤和水中停留的时间较长,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工业产生废水。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江、河、湖、海,严重污染水体。由于长期的污、废水灌溉农田和废水的土地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处置,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各种类型的工厂和汽车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气中含有CO 、CO 2、NOx 、SO 2、H 2S 、NH 3、碳氢化合物、酚、氰、粉尘及附着在其上的各种微生物,甚至致病的微生物。人类健康受到极大损害。SO 2和NOx 导致酸雨产生。大量CO 2排入大气引起世界性气候异常,引起全气球行性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经阳光下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含有的有害物质如NO 、O 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造成大气二次污染,引起人类许多疾病。50年代后公害问题相继发生。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日本四日市的哮喘病、熊本由于汞引起的水俣病及神通川骨痛病,均对人类造成极大伤害。总而言之,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大公害严重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 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2 对污染环境的常规治理方法 为了治理有毒污染物的污染,使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修复。最传统的修复方法是将污染的土壤挖出,卫生填埋或施用土壤改良剂等进行土壤修复,或者是将污染的地下水抽出来处理进行地下水修复。如今已开发出多种新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例如物理修复采用污染物萃取技术或热处理技术去除污染物;化学修复使用氧化还原剂,如氧化物、过氧化物,还使用光解、紫外—氧化处理和还原脱氯等方法分解污染物;物理化学法有固化法、玻璃化法、电化学法、空气吹脱法以及热频加热等。3 生物修复的方法 由于生物修复法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具有经济高效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无害化。微生物是对废弃物进行生物处理,净化环境的工作主体。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优良菌种,有的可以快速的降解对环境的污染物。使得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在保持生态平衡方面与其他生物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生物有其容易发生变异的特点,随着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数量的增多,微生物的种类可随之相应增多,显现出更加多样性。这使其又有别于其他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微生物的作用更独树一帜。 3.1 可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微生物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极端环境生活的微生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开发极端微生物资源来修复环境有着广阔的前景。降解微生物 — 54—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总结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定义: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的物理学特性的差异将污染物从环境 中去除、分离的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形状、大小、磁性、表面特性等物理性质,利用相关的物理 技术将其从环境中提取、分离 基本类型:粒径分离,水动力学分离,密度分离,浮选分离,磁分离 采用物理分离技术的适用粒度范围 : 脱水分离:一般采用的脱水方法有过滤、压滤、离心和沉淀。 蒸汽浸提修复基本原理: 在污染土壤内引入清洁空气产生驱动力, 利用土壤固相、液相和气 相之间的浓度梯度,在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气态的污染物排出土壤外的过程。 蒸汽浸提修复适用对象: 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 ),汽油、苯和四氯乙烯,油类、重金属及 其有机物、多环芳烃或二噁英。 蒸汽浸提修复的技术类型: 原位蒸汽浸提技术,异位蒸汽浸提技术,多相浸提技术(两相浸 提技术,两重浸提技术) 蒸汽浸提修复适用条件与限制因素: 黏土、腐殖质含量较高或本身极其干燥的土壤, 其本身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性很强,采用原位处理时, 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很低; 透性土壤难于进行修复处理; 对饱和土壤层中的吸附效果不好, 但降低地下水位, 饱和土壤层体积,从而改善这一状况;地下水水位太高(地下 1~2m )会降低土壤蒸汽提取 由于 中、低渗 可增加不

的效果; 固化:将污染物包被起来,使之呈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主要是将污染物封装在结构完整的固态物质中。 稳定化: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 迁移能力或毒性变小的状态和形式, 即通过降低污染物 的生物有效性,实现其无害化或者降低其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 应用: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原位或异位。 固化稳定化过程: 利用吸附质如黏土、活性炭和树脂等吸附污染物;浇上沥青; 添加某种凝固剂或黏合剂,使混合物成为一种凝胶;固化为硬块。 固化稳定化技术类型: 原位固化/稳定化,异位固化/稳定化。 固化稳定化影响和限制因素: 石块或碎片比例太高及有机物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黏结剂作用的发挥; 污染物埋藏深度会影响、限制一些具体的应用过程; 对于成分复杂的污染土壤或固体废物还没有发现很有效的粘合剂; 许多污染物/过程相互复合作用的长期效应尚未有现场实际经验可以参考。 电动力学修复基本原理: 两个电极插入介质 (土壤或沉积物) 中;在污染介质两端加上低压 直流电场;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 使水溶态或者吸附在土壤颗粒表层的污染物 根据各自带电特性在电场内定向移动,在电极附近富集或收集回收而去除。 电动学力修复四种过程: 电迁移:带电离子在土壤溶液中朝向带相反电荷电极方向的运动。 电泳:土壤中带电胶体粒子的迁移运动相对于稳定液体的运动。 电渗析流:土壤微孔中的液体 (一般带正电)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 酸性迁移(pH 梯度):产生的H+向阳极迁移,迁移的过程中与土壤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离 子交换,进行迁移 电动学修复的主要工艺: ⑴Lasagna 工艺: 在污染土壤中建立近似断面的渗透性区域,通过向里面 加入适当的物质, 如吸附剂、催化剂、 土壤迁移至处理区, ft 外加电场 ft ft 1 皂港析漾# ■V i 微生物、缓冲剂等,将其变成处理区,然后采取电动力学法使污染物从 在吸附、固定等作用下得到去除。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作业考核试题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作业考核试题 :颗粒在污泥浓缩池中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D测定通常采用2cr2o7和no7为氧化剂 B:coD测定不仅氧化有机物,还氧化无机性还原物质 c:coD测定包括了碳化和硝化所需的氧量 D:coD测定可用于存在有毒物质的水3: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 A:易评估和暂时性 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 D:危害大和复杂性4: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不包括 A:对有机物的吸收 B:有机物的固化 c:有机物的降解 D:有机物的稳定5:修复不包括 A:恢复 B:重建

c:整顿 D:改建6:不能用来脱除H2S臭味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氢氧化铝 c:盐酸 D:次氯酸钠7:ToD是指 A:总需氧量 B:生化需氧量 c:化学需氧量 D:总有机碳含量8:气体抽提修复技术优点不包括 A:处理量大 B:干扰小 c:对不易挥发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 D:易于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9:“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 A: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B: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c: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 D:持续快速的发展10:《京都协议书》是针对哪一环境问题而制定的? A:全球变暖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11:在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常用的氧化剂不包括 A:双氧水 B:高锰酸钾 c:臭氧 D:氯气12:下列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火山爆发 B:台风 c:海啸 D:物种消失13:以下不属于植物修复技术优点的是 A:植物修复技术影响因素少 B:植物修复的开发和应用潜力巨大 c:植物修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D:植物修复过程易于为社会接受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降解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氧化,一部分被微生物合成细胞 B:BoD是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之和 c:可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土壤的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加剧,危害更加严重,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15年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发展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在我国显得尤为必要而紧迫,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生命体,它不仅可以指示污染土壤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巨大的潜在环境修复功能。由此,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理论及修复技术便应运而生。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已成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至此,本文以土壤中污染物(重金属及典型有机污染物1为对象,从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较为系统地综合评述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 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 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土壤的活性有机胶体,比表面大、带电荷和代谢活动旺盛,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微生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促进有毒、有害物质解毒或降低毒性,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如生物积累、生物吸着)和生物转化(如生物氧化还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等作用方式。 1.1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和生物吸着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和生物吸着主要表现在胞外络合、沉淀以及胞内积累等3种形式,其作用方式有以下几种:①金属磷酸盐、金属硫化物沉淀;②细菌胞外多聚体;③金属硫蛋白、植物螯合肽和其他金属结合蛋白;④铁载体; ⑤真菌来源物质及其分泌物对重金属的去除。由于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亲合吸附性能,有毒金属离子可以沉积在细胞的不同部位或结合到胞外基质上,或被轻度螯合在可溶性或不溶性生物多聚物上。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可以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和生物吸着(biosorption)环境中多种重金属和核烈引。一些微生物如动胶菌、蓝细菌、硫酸盐还原菌以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具有大量的阴离子基团,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Macaskie等分离的柠檬酸细菌属(Citrobacer),具有一种抗Cd 的酸性磷酸酯酶,分解有机的2-磷酸甘油,产生HP042-与Cd2+形成CdHP04沉淀。Bargagli在Hg矿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许多高级真菌,一些菌根种和所有腐殖质分解菌都能积累Hg达到100 mg/㎏埏干重。 重金属进入细胞后,可通过“区域化作用”分配于细胞内的不同部位,体内可合成金属硫蛋白(MT), MT可通过Cys残基上的巯基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无毒或低毒络合物。研究表明,微生物的重金属抗性与 MT积累呈正相关,这使细菌质粒可能有抗重金属的基因,如丁香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均含抗Cu基因,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含有抗Cd和抗Zn基因,产碱菌含抗Cd、抗Ni及抗Co基因,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中含抗As和抗Sb基因。Hirokit61发现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抗重金属产碱菌可使得土壤水悬浮液得以净化。可见,微生物生物技术在净化污染土壤环境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环境修复技术

第一章绪论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异位修复】是指将受污染的环境对象搬运或输送到其他场所,进行集中修复。 【环境】①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辩证的自然综合体。 ②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为中心事物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个主体(中心事物)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一、环境的分类: 1、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和活动中心,聚落环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 2、地理环境:其含义是围绕人类自然现象的总体,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km。 二、环境修复与三废治理有何不同? 1、不同点: 三废治理(也就是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点源治理,即工厂排污口的治理,需要建造

成套的处理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与最低的成本将污染物净化去除。“三废”治理属于污染因子的产中治理。 环境修复:强调面源治理,即对人类活动的环境进行治理,它不可能建造把整个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环境修复属于产后治理。 2、相同点:两者都是控制环境污染。 第二章生物修复的机理 【植物挥发】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挥发而减少土壤污染物,多为类金属Hg和非金属Se。 【植物稳定】利用植物吸收和沉淀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属,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胞饮作用】也叫内吞作用,是指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一、微生物从胞外环境中吸收摄取物质的方式 1、主动运输 2、被动扩散 3、促进扩散 4、基团转位 5、胞饮作用 二、酶的催化特点 1、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加速反应的速率但不改变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习题三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常用的氧化剂不包括() A、双氧水 B、高锰酸钾 C、臭氧 D、氯气 2、原位化学淋洗操作系统不包括() A、向土壤试驾淋洗液的设备 B、上层淋出液收集系统 C、下层淋出液收集系统 D、淋出液处理系统 3、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不包括() A、对有机物的吸收 B、有机物的固化 C、有机物的降解 D、有机物的稳定 4、水环境的修复原则不包括() A、成本最低原则 B、生态学原则 C、水体地域性 D、最小风险和最大利益原则 5、湖泊水库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基础资料收集不包括() A、水体理化参数 B、气候学数据 C、水文学数据 D、生物学参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按照不同作用机理,可将土壤自净作用划分为() A、物理生物净化作用 B、物理净化作用 C、化学净化作用 D、生物净化作用 E、化学生物净化作用 F、物理化学净化作用 2、以下属于土壤污染特点的是() A、隐蔽性 B、短期性 C、不可逆性 D、污染后果的即时性 E、后果一般不严重 3、在异位固化/稳定化过程中,可以作为粘结剂的物质有() A、硅酸盐水泥 B、火山灰 C、硅酸脂 D、沥青 4、热力学修复技术根据加热体系和温度差异可以分为()

A、高温加热修复技术 B、热井技术 C、低温加热修复技术 D、热毯系统 F、电磁波加热修复技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1小题,每小题2分,共82分,正确填“T”,错误填“F”) 1、生态工程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生态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土地填埋法处理在消耗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还存在垃圾渗滤液的棘手问题。() 3、生物和环境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子系统,因此,生态工程修复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调控与建造两部分。() 4、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越简单,它的生物生产力越高。() 5、沼泽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6、任何一个环境中都包含许多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是相互孤立的,没有太大联系。() 7、生态工程修复中的环境调控主要是减弱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增加生物生长发育需要的环境因子,保证生态工程修复的成功。() 8、我国在有关沙漠和沙漠化徒弟的生态恢复工作中,这方面还没有成功的范例。() 9、采矿区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技术仅指生物复垦技术。() 10、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多项疏松多孔体系,是一个以固相为主的的均匀多项体系。() 11、土壤背景值是一个范围值,不是确定值。() 12、从污染物的属性考虑,土壤污染源一般可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三大类。() 13、按照技术类别可以将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 14、原位修复不需要建造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运输,操作维护比较简单,特别是可以对深层次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15、原位和异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主要用于挥发性有机卤代物的修复,不可用于非卤代物。() 16、多项浸提修复技术适用于高渗透性和有许多卵石的场地。() 17、与两项浸提技术相比较,两重浸提技术既可以在高真空下,也可以在低真空条件下使用潜水泵或者空气泵工作。() 18、物理固化/稳定化与其他固化技术相比较,需要破坏无机物质。() 19、异位固化/稳定化通常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