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

课题: 4.2 平面镜成像问题集

课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课中问题:

一、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

二、实验过程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3、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什么?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为什么?

7、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有哪些?

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三、平面镜的应用有哪些?

四、凸面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

五、凹面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

经典例题:

1、决定物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因素是()

A、物到镜的距离

B、镜的高度

C、镜的宽度

D、

物的大小

2、人站在窗前照镜子,他想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像,应该()

A、让自己的脸正对窗口

B、让镜子正对窗口

C、让镜子尽量靠近自己的脸

D、换大些的平面镜

3、树在水中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树的________像,后者是竿的影子,从它们的成因看前者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

A.3:40 B.4:20 C.8:20 D.9:40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

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

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6、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7、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的灯的“倒影”是像(填“实”或“虚”),该“倒影”距离湖面米。

8、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课后思考题:

1、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当她向前走近1m后,此时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为________。凸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凹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汽车的后视镜是面镜。

3.小强身高1.5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2米处照镜子,则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米,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_______,他以0.5米/秒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走近平面镜时,他相对于他的像的速度是_________。

4.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________像.(填“虚”“实”)

5.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离开平面镜越来越远时,他在镜中成的像(选填“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或“大小不变”),像离平面镜的距离将

6.下图“T”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7.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 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8.哈哈镜的秘密

当你走进哈哈镜陈列室

就会发现人们对着镜子哈

哈大笑。如果你挤过去,

站在镜子跟前,看到自己

的模样是那样滑稽,也会

笑个不停。你知道哈哈镜

为什么会把人照成那副模

样吗? 知道了这个奥秘,

你就会在家中,在你身边,找到很多哈哈镜。你已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大小跟实物的大小相同,平面镜可以照出人的原样,那么你想过没有,如果镜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圆柱面,就会照出如图中的那种模样! 如你凑近电镀的自行车铃、自行车把、家具腿,擦亮的水壶,小汽车外壳电镀的小勺、灯泡等,你的鼻子可能被照得很大,也可能被照得很小,这就要看上述物体表面是凹的还是凸的了。你现在知道哈哈镜的奥秘了吗?

如果吹起了一个大的肥皂泡(在肥皂水中加些甘油或糖,可使肥皂泡不易破灭),如图所示。你站在肥皂泡前,只要距离合适,就会看到从肥皂泡前部的外表面反射形成的你自己的正立缩小的像,在后部的内表面反射形成的你自己的倒立缩小的像。真是奇观!。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课本和互联网上收集关于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资料,并注意观察。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表面状况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重难点知识精析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当介质不是同一种,或即使是同种介质,但分布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也有可能发生弯折现象。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此,在讲光的传播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在哪种介质中,不指明何种介质,去讲光的传播速度是毫无意义的。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速度为3×105km/s. 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小孔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月食”现象 D、光的反射现象 解析: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也说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形成,它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光的反射”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D。 (二)光的反射 《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障碍物时,光在障碍物的表面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一般说来,各种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遵守一定的规律 (1)规律内容

①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γ(即∠BON)等于入射角i(即∠AON). (2)注意理解 ①要注意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入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 ②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在上面的光路图中,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一定沿OA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平滑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如图甲)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如图乙)。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对我们都是有用的。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行进的方向;利用漫反射可以使人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例如电影屏幕用粗糙不平的白布做成,就是利用其发生漫反射而使坐在电影院各个方位的人都能观看电影。 例2、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要想使太阳光照亮井底,作图说明应当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多大角度的位置上。 解析: 数形结合,首先必须作图,把题目中所描述的情景,要求用图形,用角度表示出来;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求解。把物理情景用图形准确表达出来,是物理学习的能力要求之一。 (1)先画一条水平线OM;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第九章浮力 科学内容要求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述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浮力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

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多彩的 光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重难点知识精析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当介质不是同一种,或即使是同种介质,但分布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也有可能发生弯折现象。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此,在讲光的传播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在哪种介质中,不指明何种介质,去讲光的传播速度是毫无意义的。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速度为3×105km/s. 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小孔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月食”现象 D、光的反射现象 解析: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也说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形成,它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光的反射”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D。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障碍物时,光在障碍物的表面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一般说来,各种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遵守一定的规律 (1)规律内容 ①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γ(即∠BON)等于入射角i(即∠AON). (2)注意理解 ①要注意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入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②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在上面的光路图中,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一定沿OA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平滑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如图甲)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如图乙)。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对我们都是有用的。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行进的方向;利用漫反射可以使人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例如电影屏幕用粗糙不平的白布做成,就是利用其发生漫反射而使坐在电影院各个方位的人都能观看电影。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8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学业水平检测 沪科版

1.小明同学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以下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湖水中的太阳B.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C.湖水中的游鱼D.阳光下自己在地面上的影子 2.某同学面对平面镜,看到身后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是12:51,则实际时间是() A.12:51 B.12:21 C.15:51 D.15:21 3.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 ) 4.某同学漫步在湖边,看到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组成了景色优美的画面,用照相机将其拍下.对于桥在水中的倒影和它在底片上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缩小的实像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缩小的虚像 D .底片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实像 5.小华同学在教室里用一个焦距约为10cm的凸透镜在一张白纸板上得到了窗外一棵树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6.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8.在课外小实验活动中,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物理课本,透过玻璃杯观察书上的小丑图片(圆圈中的小丑图片与课本中的小丑图片实际大小相等),如图14所示,他A.世博轴上 的阳光谷在水 中映出倒影 B.日食的形成C.太阳光透 过棱镜后发生 色散 D.一束束阳 光穿过树林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 透明的物体后面没有影子 D.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雨后出现的彩虹 B. 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影子 C. 日食、月食的成因 D. 小孔成像 3. 物体射出的光通过小孔在屏上所所成的像是……………………………………() A. 比物体小的倒立的实像 B.比物体大的倒立的实像 C.比物体小的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4.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平面镜的大小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C.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物体到像的距离 5.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 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6. 如图1所示(9题下面),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折射光线,则OA的入射光线是………………………………………………………………………( ) A. a B. b C.c D.无法判断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B.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只发生折射现象 8.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 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阳光下,立竿见影 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 9. 如图2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玻璃缸B处有雨花石。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射到雨花石上,则激光应向哪一点射出?…………………………………………() A. B点 B.B点上方 C. B D.B点左方或右方 ·A ·B ----图2---- *10. 她…………………………………………………………………………() A.全身呈绿色 B. 上身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 上身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身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11. 在白色光源照射下的色纸若呈现红色,表示的性质是………………………() A. 该色纸吸收所有色光 B. 该色纸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C.该色纸不吸收任何色光 D. 该色吸收纸红色光,反射其他色光 12. 医院常用下列那种光来杀菌消毒…………………………………………………() A. 红外线 B.红光 C.紫光 D.紫外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沪科版)

6.2 怎样描述力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 复习引入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下面我们 来回忆一下。1.什么是力? 2.力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效果? 提问:对于力,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板书:一.影 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二.力的单位: 三.力的示意图: 引入: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力的描述的知识,下面我 们大家共同合作来学习 回顾上节课内 容,整理回答。 思考讨论,整理 回答。 激发学生 学习物理 的兴趣。 一、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结合教材图 6-7所示情景及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 学生讨论,举 手回答 使学生认 识物质、 物体的区 课题怎样描述力授课人 时间2015年11月30日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具体的感受。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了,尤其是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体验和归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能 用力的体的受力;培养学生表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 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体验,养成乐于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困难;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 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 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1.力的三要素及单位; 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能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学习方法指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资源及媒体1. 拉力器、钩码、木块、钉子、羊角锤等。 2.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 1 学时)

八年级物理全册单元测试三多彩的光新版沪科版Word版

单元测试(三) 多彩的光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宿迁中考)下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 A.日食B.照镜子C.射击瞄准D.小孔成像2.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 A.反射角等于60° B.折射角大于反射角 C.折射角等于反射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枣庄中考)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 C.发生镜面反射 D.发生漫反射 4.(临沂中考)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南昌中考)小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6.(河南中考)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7.(重庆中考)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中考题汇总

快乐学习 中考物理 第 1 页 共 1 页 1 沪科版初中物理《多彩的光》中考题汇总 如图8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自 身的像正确的是( ) 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镜花水月 B .坐井观天 C .立竿见影 D ,海市蜃楼 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C. 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 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 ) A .人影形成 B .水中倒影 C .凿壁借光 D .傍晚落日 在下列生活情景中,利用到光的折射是( ) A..在树荫下避暑 B. 对着镜子梳妆 C. 观赏水中的鱼儿 D. 观赏水中的明月 下列光学仪器中,用来成缩小的实像是( ) A .平面镜 B. 近视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为了读报方便,患远视眼的人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选择( )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 D .凸镜 如图,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10中的( ) 能正确地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是( ) 二、完成以下所示的光路 三、实验探究题: 11. 在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12. 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而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必须在眼睛前加一个_________透镜来矫正。 1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13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烛焰距凸透镜左侧30 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依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左侧7 cm,烛焰经凸透镜后成一个 、 的虚像。 14. 如图10所示,F 为凸透镜的焦点,P 、P ’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 、 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 与F 之间,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像将会变 。 15. 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如图17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_________cm ,当蜡焰放在凸透镜左侧28cm 处时,如图17乙所示,则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 16. 图16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示意图。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F 为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时,若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蜡烛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侧a 、b 、c 、d 四点中的________点处。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