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东方朔传全文

汉书·东方朔传全文
汉书·东方朔传全文

汉书·东方朔传全文

三百首|精选|元曲精选|写景的古诗||诗经||小学|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更多

最近更新更多

采桑子当时错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沈园二首为薛台悼亡悼亡诗三首点绛唇桃源喜迁莺晓月坠雨过山村吊白居易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古文首页

作者:班固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说明】本传叙述东方朔的言行。东方朔,武帝初上书自荐而入仕,滑稽,多智,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未被采用。《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是其辞赋名篇,因他诙谐,武帝以俳优待之。后世流传其事广泛而多失实。《》自东方朔以下,皆不传,《》传之,似乎委曲烦碎,实则摹写神情气质极工,宛如漫画。传末论东方朔名过其实,是由于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评为滑稽之雄。这种人,谈笑自若,不卑不亢,对上不阿谀奉迎,对世不阴谋害人;多了,于世无损;少了,似有所失。班固详录其言行,既是求名责实,也是供世借鉴。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1)。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2),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3),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4)。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5)。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6)。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7),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8),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9),捷若庆忌(10),廉若鲍叔(11),信若尾生(12)。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1)平原:郡名。治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厌次:县名。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北。(2)待以不次之位:谓越级提拔。(3)自衒鬻:谓卖弄炫耀自己的才能,(4)报闻罢:意谓经过请示皇帝而不任用。(5)三冬:谓三年。文史足用:王先谦云:文者,各书之体;史者,史箱所作世之通文字,讽诵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应试。(6)言:一字为一言。(7)钲鼓之教:言指挥军队进退之法。(8)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孔子弟子。子路之言:指子路此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见《论语先进篇》)(9)孟贲:战国时著名的勇士。(10)庆忌:春秋时吴王僚之子。传说庆忌非常敏捷,箭射不中,马追不及,(11)鲍叔:鲍叔牙,春秋时齐大夫,与管仲分财,自取其少。(12)尾生:传说为古代之信士。他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待之不至,遇水而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1),令待诏公车(2),奉(俸)禄薄,未得省见(3)。

(1)伟之:以为大奇(颜师古说)。(2)公车: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并接待上书的臣民,(3)未得省见:未得召入见天子。

久之,朔给驺朱(侏)儒(1),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2),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3),今欲尽杀若曹。朱(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4),召问朔:何恐朱(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侏)儒长三尺余,奉(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5)。朱(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6),稍得亲近。

(1)绐:欺骗。驺:主驾车马之吏。侏儒:矮子。(2)若曹:你们。县官:指天子。(3)索:求也。(4)多端:点子多。(5)钱二百四十:为待诏一日之俸,每月俸钱为七千二百(陈直说)。(6)金马门:指未央宫门。门旁有铜马,古名金马门。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1),置守宫盂下(2),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3):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眽眽)善缘壁(4),是非守宫即蜥

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1)数家:术数家。射覆:猜测覆盖之物。是古代近于占卜的一种游戏。(2)守宫:蝎虎。俗称壁虎。(3)别:分也。(4)跂跂:虫爬行貌。脈脈(m m ):凝视貌。

时有幸倡郭舍人(1),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2)。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3),不能中,臣赐帛。乃覆树上寄生(4),令朔射之。朔曰:是窭薮也(5)。舍人曰:果知朔不能中也。朔曰:生肉为脍,干肉为脯;著树为寄生,盆下为窭数。上令倡监榜舍人(6),舍人不胜痛,呼謈(7)。朔笑之曰:咄(8)!口无毛(9),声謷謷(10),尻益高(11)。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上问朔:何故诋之?对曰:臣非敢诋之,乃与为隐耳(12)。上曰:隐云何?朔曰:夫口无毛者,狗窦也(13);

(14);尻益高者,鹤俯啄也。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即妄为谐语曰(15):令壶龃,老柏涂(途),伊优亚,狋吽牙(16),何谓也?朔曰:令者,命也。壶者,所以盛也(17)。龃者,齿不正也。老者,人所敬也。柏者(18),鬼之廷也。涂(途)者,渐洳径也(19)。伊优亚者,辞未定也。狋吽牙音,两犬争也。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20),遂得爱幸。

(1)幸倡:得到皇帝宠幸的倡优。(2)至:实也。(3)榜:鞭挞。(4)寄生:寄生于他物的生物。(5)窭数:放在头上用以顶物的环形草垫。

(6)倡监:谓黄门倡监,当属于黄门令(陈直说)。(7)謈(b ):因痛而呼

叫。(8)咄(duō):呵叱声。(9)口无毛:谓后窍(杨树达说)。(10)嗷嗷( o o):嘈杂声。(11)尻(kāo):臀部。(12)隐:谓隐语,即谜语。(13)狗窦:狗洞。有说当作狗穴窦(刘攽说)。(14)(k u,又读g u):待母哺食的雏鸟。(15)谐语:和韵之语。(16)狋(y ,又读y n):犬争斗声。吽( u):犬争斗声。(17)盛(ch ng):受物。(18)柏:指墓上之柏。(19)渐洳(r ):浸湿。(20)常侍郎:官名。侍从皇帝。

久之,伏日(1),诏赐从官肉。大(太)官丞日晏不来(2),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早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太)官奏之(3)。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何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4),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好诗句

1、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白居易《醉吟先生传》) 2、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 3、春风何处不花开?何处花开不看来?看花何处好空回?(李攀龙《和许殿卿〈春日梁园即事〉》) 4、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史记魏公子列传》) 5、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出《金瓶梅》76回) 6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金瓶梅》95回) 7人面咫尺,心隔千里。(《金瓶梅》81回) 8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杜荀鹤〈感寓〉》 9心有所存,形有所忘。(《列子&S226;&S226;说符》) 10时来顽铁有光辉,运退真金无艳色。(《金瓶梅》30回) 11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抱扑子》) 12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后汉书爱廷列传》) 13疾风知劲草之心,大雪见贞松之节。(白居易《与刘济诏》) 14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颜氏家训》) 15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汉书陈汤传》) 16士有百行,功过相除,不可求备也。(《汉书东方朔传》) 17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韩非子说林上》) 18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颜师古《隋遗录》)

19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王维《洛阳女儿行》) 20阶前莫怪双垂泪,不遇孙阳不敢嘶!(唐人曹唐《病马》) 2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2城东桃李须臾尽,争拟垂杨无尽时。(刘禹锡《杨柳枝》) 23天下不患有真小人,而患有伪君子。(袁枚《随园诗话》) 24阖门称雄,矜己自大,蠛蠓之鸡,坎井之蛙。(元. 吴澂《送何大虚北游序》)25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庄子列御寇》) 26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7伪名儒不如真名妓。(袁枚《随园诗话》) 28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庄子人间世》) 29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商君列传》)30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尸子》) 31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曹植《矫志诗》) 56自笑年来常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明王越《对饮》 58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唐崔凃《春夕旅怀》) 51书生老去雄图在,不信江湖有弃才。(清喻长霖《再游南黉》) 83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张养浩《黄州道中》) 84一双白鸟背人去,无数青山似马来。(元黄镇成《舟过石门梁安峡》) 86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关于时间的名言古语

关于时间的名言古语 关于时间的名言古语: 1、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白居易《醉吟先生传》) 2、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 3、春风何处不花开?何处花开不看来?看花何处好空回?(李攀龙《和许殿卿〈春日梁园即事〉》) 4、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史记魏公子列传》) 5、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7人面咫尺,心隔千里 8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杜荀鹤〈感寓〉》 9心有所存,形有所忘 10时来顽铁有光辉,运退真金无艳色。 11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抱扑子》) 12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后汉书爱廷列传》) 13疾风知劲草之心,大雪见贞松之节。(白居易《与刘济诏》) 14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颜氏家训》) 15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汉书陈汤传》)

16士有百行,功过相除,不可求备也。(《汉书东方朔传》) 17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韩非子说林上》) 18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颜师古《隋遗录》) 19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王维《洛阳女儿行》) 20阶前莫怪双垂泪,不遇孙阳不敢嘶!(唐人曹唐《病马》) 2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2城东桃李须臾尽,争拟垂杨无尽时。(刘禹锡《杨柳枝》) 23天下不患有真小人,而患有伪君子。(袁枚《随园诗话》) 24阖门称雄,矜己自大,蠛蠓之鸡,坎井之蛙。(元 . 吴澄《送何大虚北游序》) 25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庄子列御寇》) 26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7伪名儒不如真名妓。(袁枚《随园诗话》) 28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庄子人间世》) 29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商君列传》) 30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尸子》) 31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曹植《矫志诗》) 32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33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北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34西人泣送,东人歌迎。(白居易《淮南节度史》) 35上言若丝,下言若纶。(《淮南子说山训》)

好听且有意义的名字数.doc

好听且有意义的名字 婉静 寓意:婉顺娴静。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 博闻 寓意:见闻广博。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乐欣 寓意:安乐欢欣。 出处:晋代张协的《洛褉赋》:“美节庆之动物,悦群生之乐欣。” 芳华 寓意:芬芳精华。 出处:《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俊誉 寓意:才智出众、名声远扬。

出处:宋代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时蜀人陈尧叟亦有俊誉。” 凯歌 寓意:胜利之歌。 出处:晋代崔豹《古今注音乐》:“短箫铙歌,军乐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 若华 寓意:若木之花。 出处:《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乐荣 寓意:原指舞蹈,喻颜容欢悦。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朝蔡邕的《月令章句》:“乐荣曰舞,有俯仰张翕,行缀长短之制。” 望舒 寓意:迎取光明 出处:《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悦心 寓意:赏心悦目。 出处: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 语心 寓意:心灵沟通。 出处:《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有二桂树,垂荫婆娑,花方盛开,月色团圆,香气秾馥,生、女私于其下语心焉。” 腾逸 寓意:奔放逸脱。 出处:明代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承德 寓意:蒙受德泽。 出处:《汉书礼乐志》“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浩丽

寓意:浩大美丽。 出处:唐代司空图《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志致 寓意:志向兴趣。 出处:《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志行 寓意:志向德行。 出处:《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婉悦 寓意:恭顺和悦。 出处:明代宋濂《怡养堂记》:“爱而肃恭之礼存焉,敬而婉悦之意备焉,斯可以为善养矣。” 慧艳 寓意:聪明艳丽。

《汉书·东方朔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翻译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 赏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不能太较真,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2. 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汉书·扬雄传》 翻译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赏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想正确地认识它们,必须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其外不见其内。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表面性,这样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动,不可不戒。 3.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翻译留给儿子满满一筐黄金,不如教他熟读一种经书。 赏析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4.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翻译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赏析内部和睦团结,亲密无间,齐心合力,干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敌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活自然幸福美好。以和睦求福善,确实是最好的方法。内部分崩离析,矛盾重重,

史记和汉书中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f410565182.html,) 〔史记和汉书中的历史典故〕 你们还记得史记和汉书中有哪些典故吗?如果忘了,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史记和汉书中的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一、《史记》中的典故 【锥囊】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唐杜甫《遣闷》:“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借指毛遂。清姚鼐《邯郸口号》:“锥囊有意来成市,玉貌无端亦被围。”参见政事部·议政“毛遂请行”。 【雀罗】《史记·汲郑列传论》:“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

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后以“雀罗”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唐刘禹锡《有感》:“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参见器用部·宫室“雀罗门”。 【卓家垆】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以琴挑逗富商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文君私奔,与相如在临邛卖酒。卓文君当垆,司马相如围一条犊鼻褌洗酒器。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卓家垆”、“文君垆”为年轻女子当垆卖酒的典故。唐张祜《送蜀客》:“莫恋卓家垆,相如已屑屑。”宋陆游《寺前月夜醉中戏作》诗:“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文君垆。”参见器用部·饮食“文君酒”。 【梁苑宴】孝王刘武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文帝刘恒之子,汉景帝刘启的胞弟。公元前168年封为梁王,建都睢阳,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并筑梁苑三百里。梁苑,原名东苑,也叫梁园、兔园,是古代名园。梁孝王经常在其中广纳宾客,饮酒赋诗。当时名士司马相如、邹衍等均为座上客。见《史记〃梁孝王世家》。后以“梁苑宴”为

《汉书》重点注解

《汉书》重点注解 【作者简介】 姓名班固生卒年 32年—92年 别名孟坚 出生地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职业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地理学家 《汉书》、《两都赋》(《西都赋》和《东都赋》)、《答宾戏》、《幽通 代表作品赋》 著《汉书》;开创正史地理志的先例;记录并保存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个人成就 资料。 汉明帝时,皇帝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档案典籍管理员),后转迁为郎,典校秘书,负责校勘典籍。 汉章帝时先任郎官,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守卫玄武门的小郎官)。 工作经历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汉和帝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与 谋议。 公元92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 捕班固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家中名人祖父:班稚;父亲:班彪;弟弟:班超;妹妹:班昭 班固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浪店村,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气指数 ?????

【著作影响】 《汉书》:西汉王朝的兴亡史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汉书》包括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记载了整个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间的兴亡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班固的父亲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曾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后传》。《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但班固未完成全书便辞世~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当然~最主要还是班固几十年心力的结晶。 关于《汉书》的体例~它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名书沿袭下来。同时~《汉书》新增加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淮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下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的叙事比较详尽~史料的选择也比较严谨。《汉书》首创的“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开了后节断代史书著述的先河~为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

从早期《易传》到孔子易说

从早期《易传》到孔子易说 郭沂 一、引言 现存最早谈及孔子与?易传?关系的文献是?史记?孔子世家?,这也是孔子作?易传?说的最主要的根据。?史记?原文是:?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在这里,关键是如何理解?序?字。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云:??序?,?易?序卦?也。?以此对?史记?标点,即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文句不通,自不可取。因而,这个?序?字只能作动词解。但是,作动词的?序?并没有?作?的意思。在?史记?中,?作?的意思一般用本字,如?孔子世家?又云:?乃因史记作?春秋??。如果司马迁认为孔子作?易传?的话,他就会用?作?字,而不用?序?字。这样,等于否定了孔子作?易传?的说法。 那么,到底应如何理解这个?序?字呢?有必要考察一下?史记?此语之外对?序?字的用法。?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显然,这个?序?字也是动词。用在书名之前的动词?序?字可有两种解释,一是排列次序,二是序跋之序。我认为,这里的?序?字兼此二义。它含有第一种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下文已明确地说?编次其事?。它含有第二种意义亦于史有徵。现存多种早期文献曾经记载孔子作?书序?之事。如?史记?三代世表?:?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此?序?字亦兼二义。?汉书?艺文志?:?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此?序?字只有序跋之序一义。尽管后人怀疑今本?尚书小序?非孔子所作,但我认为,今本?小序?的真伪是一回事,从以上可靠文献看,孔子曾作?书序?却是历史事实,这是另一回事。 其实,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序?亦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孔子在研读和整理编次?周易?时,曾为?彖?等五种作序文。这些序文也象其?书序?一样,?言其作意?。 难道?彖?、?系?、?象?、?说卦?、?文言?在孔子之前就存在吗?正是如此。不过,今本?易传?中的?彖?、?系辞?、?象?、?说卦?、?文言?已不完全是孔子所序之旧。 我考察的结果是:今本?易传?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孔子之前的?周易?文献,我称之为早期?易传?,包括?彖?、?象?二传全部,?说卦?前三章之外的部分和?序卦?、?杂卦?全部、?乾文言?的第一节。第二部分为孔门弟子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包括?系辞?的一部分,属?论语?类文献。第三部分为孔子的?易序?佚文,包括?系辞?的另一部分和?说卦?前三章。第四部分为孔子的另两篇佚文。一篇为?续乾文言?,包括?乾文言?的第二、三、四节;另一篇我名之为,?乾坤大义?,包括?乾文言?的第五六节和?坤文言?全部。后三部分全部为孔子易说。至于帛书?易传?,大致包括弟子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和孔子?易序?佚文两部分,当然亦为孔子易说。 从出土文献和?左传?、?国语?等古籍看,?周易?一开始就作为占筮之书被人们广泛运用。在西周初年?周易?经文形成后至孔子时代大约五百年时间里,肯定会有一些解释?易经?的著作出现。司马迁所说孔子作序的?彖?、?象?、?说卦?、?文言?即属此类(司马迁所说的?系辞?为卦爻辞,见下文)。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周易?文献在这期间流传。从今本和帛书?易传?看,孔子所引的??易?曰?,有些并不见于今本?易经?和?易传?(见下文)。据学者考察,在两汉文献中,称??易?曰?而不见于今本?易经?、?易传?的也很多: ?淮南子?缪称训?:?故?易?曰:‘?剥?之不可以遂尽也,故受之以?复?。’??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东方朔传?:?故?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另外?礼记?经解?及?说苑?建本篇?亦引此句,文字稍有不同)?说文?释?相?字:??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乎本。’??说苑?敬慎篇?:??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又:??易?曰:‘不损而益之,故损;自损而终,故益。’??盐铁论?遵道篇?:?文学引?易?曰:‘小人处盛位,虽高必崩,不盈其道,不恒其德,而能以善终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1] 这些资料有可能是古?彖?、?象?、?说卦?、?文言?等文献的佚文,有些很可能是孔子之前的其他?周易?文献的佚文。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典籍亦为官府所掌管。因而,孔子之前的这些早期?易传?,一般为周室的史官所作。?左传?中韩宣子称?易?象?为周礼,亦可证之(此?易?象?即今本?象?传,见下文)。 另外,在今本和帛书?易传?中,我称为早期?易传?之外的部分思想一贯,尤其是其中称?子曰?者和未称?子曰?者浑然一体,更证明它确为孔子易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它与早期?易传?完全属于不同思想体系。其最大区别是,早期?易传?和?易经?一样,都属乾坤(或阴阳)二元论,而孔子将其提升为易一元论。另外,孔子易说轻占筮、重德义,借?周易?阐发儒家思想,且提出天、地、人三才的思想等,也是对传统易学的重要发展。 下面,就对这种论断分而述之。 二、关于《系辞》 朱熹早就指出:??系辞?本谓文王、周公所作之辞,系于卦爻之下者,即今经文。?(?周易本义?)清人皮锡瑞也说:?古以?系辞?即为卦辞、爻辞,汉儒说皆如是。而今之?系辞?上下篇,古以为?系辞传?。?释文?王肃本有‘传’字,盖古本皆如是。宋吴仁杰?古周易?以爻为?系辞?。今考?系辞?有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以明吉凶’;又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物,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云:‘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又云:‘系辞焉以尽其言。’据此诸文,明是指卦爻辞谓之?系辞?。?[2]这就是说,所谓?系辞?,原指卦辞和爻辞,即?周易?经文。 今本?系辞?之称为?系辞?,应该是较晚的事情。马王堆汉墓帛书相当于今本?系辞?的部分没有?系辞?的篇名,?史记?太史公自序?所引今本?系辞?之文被称为??易大传?曰?。这说明司马迁时今本?系辞?还没有被称为?系辞?。现存最早将今本?系辞?语称为??系?云?的文献为京房?易传?,故把?史记?所说的?易大传?改称?系辞?者盖为京房。 总之,?史记?所称孔子作序的?系辞?一定是指卦辞爻辞,而非今本?系辞?。 那么,应如何看待今本?系辞?呢?朱熹以为?乃孔子所述?系辞?之传也?(?周易本义?),皮锡瑞以为?乃?系辞?

出自汉书的成语

出自汉书的成语 大惊失色豺狼当道惩一儆百从天而降长治久安大功告成实事求是舍本逐末首当其冲 躬行节俭富可敌国高位厚禄功德无量高深莫测公而忘私千人所指妙语解烦千钧一发 闭门思过阪上走丸备位充数比类从事抱头鼠窜比物此志小心谨慎先斩后奏项背相望 日月合璧穷凶极恶犬马之劳犬牙交错屈节辱命人言籍籍珠联璧合质疑问难壮志凌云 何足挂齿固步自封规圆矩方管窥蠡测固若金汤国富民安长治久安桀骜不驯聚少成多

积日累久和气致祥哗众取宠画眉举案红颜薄命惶恐不安布衣韦带不学无术操之过急 烦言碎辞大喜过望喋喋不休杜门自绝地广人稀阿谀取容罢黜百家按图索骥黑白分明 贪生怕死水清无鱼四海为家授人以柄死有余辜送故迎新水滴石穿姗姗来迟舍短取长 委曲求全天之骄子玩世不恭纨绔子弟痛哭流涕投鼠忌器亲密无间面无人色迫不得已 死有余辜罪不容诛励志竭精力敌千钧助边输财廉远堂高孝子顺孙先入为主衔尾相随 与民更始以身试法因时制宜因循守旧以夷伐夷勇猛果敢卓

尔不群正本清源周而复始 治国安民遇事生风债台高筑朝令夕改云起龙骧正言厉色聚蚊成雷焦头烂额金石之交 补偏救弊便辞巧说勃然大怒捕风捉影兵连祸结补过拾遗草菅人命不相闻问不足挂齿 芒刺在背聊以自娱凌云之志流离失所列土封疆流言惑众百家争鸣按甲休兵傲慢不逊 骄兵必败家徒四壁监守自盗计出万全假公济私见利忘义不屈不挠不羁之才不入时宜 下马威未可厚非沃野千里无可厚非问牛知马先发制人杀人如麻如鸟兽散杀一儆百

力敌千钧绝代佳人绝世独立口尚乳臭绝口不道励精图治不通水火不合时宜不根之论 赴汤蹈火反唇相讥非驴非马奉头鼠窜非常之谋俯仰之间山崩地裂乳臭未干三人为众 非驴非马 典故出自:《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成语解释: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解剑拜仇

自考高升专语文必背古诗词句

自考高升专语文必背古诗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归有光《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xx《汉书xx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②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聚,而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 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寻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记。 译文:

昆山(治:一个地方政府的所在地,此处可略去)的西面,有个地方名叫真义。那里的河叫真义浦,那里的地名叫真义村。太湖的水,绕(?同绕)郡城(娄:中空的,意为不直冲城内,可不译)从东门流出,经过昆山进入大海。 从前太湖与??(RNG)河相连,无边无际的洪水淹陆地,我怀疑古人说的三江、五湖,也许就在这里。后来这里通船运输,筑坝围塘,水情不如以前汹涌也有很长时间了。真义村座落在现在所称的致和塘上,现在的致和塘,大概就是古代的大江了。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进入致和塘。巴城湖的西边,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这些湖水互相交流,有时进有时出,有时大时小,但阳城湖最大。从西北看望它,水一直流到天边,这一带确实是一个水的世界。 世人传说,梁朝天监年间,朝廷在这里设置信义县。但后人没有继续沿用,就把“信”字改为“真”字。有人说天监年间设置的就是真义,用“真”作“信”,大概是避宋昭陵的讳了。元代,这地方是金粟道人的住地,这里有楼台亭榭,一时间成了最美的园池景观。四面八方的名人,如张翥ZH、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在金粟道人家设馆讲学,号称为玉山佳处,我曾游览他们的居家讲学的旧址,寻找人们所说的百花坊馆,结果没有找到,不能不感叹他们当时的读书活动;又感慨他们清雅非常,好像无声无息的飞雁,始终与世俗相对抗(PU)。 我的外高祖太常(字卿夏)公,曾找到这块地顾姓主人的住处,在这里买田建屋。但他自己还住在城里,每年去一次罢了。最后魏氏又在这里繁盛起来,他们的田地房产、奴仆,不知道跟以前的顾仲瑛相比又怎么样了?但我的小舅恭简公,能讲明黄河、洛水的学说,天下的读书人,常常来到聚星溪畔相会。 我舅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顺从兄长的心愿,凭着孝老爱幼的人品在当地出了名,所以真义村里虽小,但名声传扬世界。 浚甫两个孙子都已经长大,能向人行跪拜礼了。可知以后家庭繁衍会非常快,对我舅舅深厚恩德的回报也没限量(更报答不完)了。

丁姓的女宝宝取名方法

丁姓的女宝宝取名方法 丁姓,中国姓氏,始祖为丁公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今天小编为你整理了丁姓的女宝宝取名方法,欢迎阅读。 丁姓周易起名建议 怎么给丁姓男孩取名字呢?取名的时候要以八字为主,取一个符合命理喜忌,适合五行喜用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对命理具有补益辅助的作用,具有吉祥的意义;在取名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使用别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名字读起来要清心悦耳,谐音可以让别人联想到美好的意义;取名的时候要注意名字中的寓意,不仅要给别人美好的印象,还要和本身的性别性格特征相符合。很多家长认为给宝宝起名比较难,实际上是没有掌握好起名字的方法。一个好的名字不是简简单单几个凑起来就可以算的,还应该符合一些规律来起。下面起名网就来讲下姓胡的男孩好名字要如何起的方法。 给宝宝取名时应当注意名字中的字词是否有那些生僻字,毕竟大部分人只认识一些常用字,所以名字中有别人不怎么认识的生僻字就有可能会阻碍孩子的人际交往等等。而给宝宝起名字中尽量不要使用绕口的字,这样会让人读起来费力,对于宝宝给他人打交道就有着不利的因素。 不少专家认为名字就如同人的象征一样,如果名字的寓意不好就会破坏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使得人际交往难以维持好的局面。如名字

带有消极的意义,会使人认为宝宝长大后没有多大的本事,所以就会让宝宝少了很多机遇。 起名网认为起好名字,不仅要看方法还要掌握一些知识,家长们给宝宝起名字前应该多翻查一些典籍,这样知识丰富,起得名字寓意也会浓厚一点。下面起名网就来给大家说一些好名字,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姓丁的好名字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振宇(有心地善良,性格直率之意。) 瑾萱(寓意:拥有萱草的芬芳,玉一样的高贵与典雅。) 若雨(像雨一样,诗意唯美)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东方朔自荐书翻译

东方朔自荐书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臣东方朔从小就没有了父母,是兄嫂将我养成人,十二岁开始学习,三年时间文史都可以运用自如了。十五岁时开始学习剑法。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书》,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十九岁时开始学习孙吴兵法,里面的用兵之法,也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总共臣共熟读四十四万句。又时常佩服子路说的道理,臣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我的眼睛象珍珠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诚信象与女子约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也仍不离去的尾生。正因为这样,才可以成为天子的大臣。 若要说到书生的幽默,当首推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朔了,他在《上书自荐》当中,就尽情挥洒滑稽诙谐的性情,他自说眼睛象珍珠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诚信象与女子约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也仍不离去的尾生。这样幽默绝妙的自荐书,古往今来是为第一了篇二:大世之隐者-----东方朔 大世之隐者-----东方朔 摘要 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东方朔是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他的另类他的狂傲不羁,为这颗明星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可以说,东方朔的另类怪癖与当时汉代诡秘的政治气氛不谋而合,相得益彰。他虽没有获得很高的官职,但经常获得皇帝的赏赐,也是适得其所,生活过的优哉游哉的,还能得到武帝的宠爱,能把朝廷当做自己隐身之处,而且能够左右逢源,在朝中处事能游刃有余,此等举措实属罕见,足以见得东方朔的才智过人,但其才智没有成为他仕途中的绊脚石,关键在于他还是个大智若愚之人。他即实现了他的人生抱负,也保全了自己,才乃真大智者也。 关键词 幽默滑稽诙谐大智若愚隐士 东方朔(前154-93),字曼倩,平原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2) 可以说东方朔是汉代一大传奇人物,他是汉代的一大实力派明星,他的光辉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逝,而是熠熠生辉,其传奇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夸张似的自荐 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3) 汉武帝即位后,自己虽贵为天子,但自己却不能掌握权利,受窦太后和窦氏家族的钳制,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心中极是不满,但是要想彻底的掌握政权,一图霸业,必须要只有招揽贤士,重用人才,汉武帝虽然年少,但也是求贤如渴,他也想得到像商鞅、管仲、晏子此等贤才,辅佐朝政,像祖先刘邦那样,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同时也想功盖三皇五帝,同时也要超过秦始皇,让汉代永存。所以于天下广招贤才,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对于这次的广招贤才,各地的儒生贤士都是踊跃参加,也就如同海选,如何才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东方朔可是煞费苦心,第一招就是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此上书可非同寻常。 这是他出的第一招。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4) 暂且不说这上述内容怎么样,就说这三千片竹简,汉武帝看了两月,这已足以给汉武帝

汉书·叙传(下)(4)全文

汉书·叙传(下)(4)全文 (1)荣如辱如二句:《易系辞》云:言行者,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引此谓贾山等四人皆有言论。陈直曰:荣谓枚乘、贾山也,辱谓梁王欲杀邹阳也。(2)自下摩上二句:意谓贾山等直词刺上,可谓直道。《诗经大雅抑》有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句。(3)诸:之也。 魏其翩翩(1),好节慕声,灌夫矜勇,武安骄盈(2),凶德相挻(3),祸败用成。安国壮趾(4),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5)。述《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1)魏其:魏其侯窦婴。翩翩:自喜之貌。(2)武安:武安侯田蚡。 (3)挻(shān):揉和。(4)壮:伤也趾:足也。言韩安国堕车而蹇。(5)此近人咎:言谋兵近乎人咎。 景十三王,承文之庆(1)。鲁恭馆室(2)(3);赵敬险诐(4),中山淫蒏(5);长沙寂漠(6),广川亡(无)声(7);胶东不亮(8),常山骄盈(9)。四国绝祀(10),河间贤明(11),礼乐是修,为汉宗英。述《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1)景十三王二句:谓文帝由藩邸而登大位,故景帝诸子皆得封王,所谓承文之庆。(2)鲁恭:鲁恭王刘余。(3)江都:江都王刘非。訬(chāo)轻:狡狯轻薄。(4)赵敬:赵敬肃王刘彭祖。险诐:邪恶不正。(5)中山:中山靖王刘胜。蒏(yǒng):酗酒。(6)长沙:长沙定王

刘发。(7)广川:广川惠王刘越。(8)胶东:胶东康王刘寄。亮:信也。不亮:谓不信于汉朝。(9)常山:常山宪王刘舜。(10)四国绝把:临江哀王刘阏、临江闵王刘荣、胶西于王刘端、清河哀王刘乘皆无子,国除。(11)河间:河间献王刘德。 李广恂恂(1),实获士心,控弦贯石,威动北邻(2),躬战七十,遂死于军。敢怨卫青,见讨去病(3)。陵不引决,忝世灭姓(4)。苏武信(申)节,不诎(屈)王命。述《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1)恂恂:恭顺貌。(2)北邻:谓匈奴。(3)见讨去病:指李敢。(4)忝:辱也。 长平桓桓(1),上将之元(2),薄伐猃允(3),恢我朔边(4),戎车 (5),合围单于,北登阗颜(6),票(骠)骑冠军,猋勇纷坛(7),长驱六举(8),电击雷震,饮马翰(瀚)海(9),封狼居山(10),西规大河,列郡祁连(11)。述《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1)长平:长平侯卫青。桓桓:武貌。(2)元:首也。(3)猃允:即猃狁。也作猃狁。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相传为匈奴祖先。(4)朔边:北边。(5)(p ng):古代一种冲击的战车。闲闲:从容推进貌。(6)阗颜:《霍去病传》作阗颜。山名。在今蒙古国境。(7)猋(bi āo):犬奔貌。引申为迅捷貌。(8)六举:言六次出击匈奴。(9)瀚海:北海。今贝加尔湖。(10)狼居山:即狼居胥山。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东。 (11)列郡祁连:置郡至祁连山。 抑抑仲舒(1),再相诸侯,身修国治,致仕县(悬)车(2),下帷覃思,论道属书(3),谠言访对(4),为世纯儒。述《董仲舒传》第二十

《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 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 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 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 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 万字。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 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帝 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 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