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周知卡编导规则

安全周知卡编导规则
安全周知卡编导规则

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编制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编制导则

HG23010—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7—08—20批准1997—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的编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690—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2894—88 安全标志

GB190—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15258—94 危险化学品标签编写导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剧毒化学品highly toxic chemical

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mg/kg;经皮LD50≤40 mg/kg;吸入LC50≤0.5mg/L的化学品。

3.2 中等毒性化学品median toxic chemical

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50mg/kg;经皮LD50>40~≤200 mg/kg;吸入LC50>0.5~≤2mg/L的化学品。

3.3 有害化学品harmful chemical

急性毒性为:固体经口LD50>50~≤500 mg/kg;液体经口LD50>50~≤2000 mg/kg;经皮LD50>200~≤1000mg/kg;吸入LC50>2~≤10 mg/L的化学品。3.4 爆炸化学品explosive chemical

在某种能量因子(如受热、撞击等)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化学品。

3.5 易燃气体flammable gas

爆炸下限≤10%(V/V)或燃烧范围≥12%(V/V)的易于燃烧和爆炸的气体化学品。

3.6 高闪点液体high flash point liquid

闭杯试验闪点≥23~≤61℃的易燃液体化学品。

3.7 中闪点液体median flash point liquid

闭杯试验闪点-18~≤23℃的易燃液体化学品。

3.8 低闪点液体low flash point liquid

闭杯试验闪点<-18℃的易燃液体化学品。

3.9 易燃固体flammable solid

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散发有毒烟雾和气体的固体化学品。

3.10 自燃化学品pyrophoric chemical

自燃点低,接触空气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化学品。3.11 遇湿易燃化学品chemical which in contact with water or damp emit flammable gas

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爆炸的化学品。

3.12 氧化剂oxidizer

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其本身不易燃烧,但与可燃物、易燃物接触或混合时,能引起着火或增加燃烧速度、强度的化学晶。

3.13 有机过氧化物organic peroxide

分子中含有过氧基,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的有机化学品。

3.14 腐蚀性化学品corrosive chemical

能灼伤人体组织或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化学品。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腐蚀率超过6.25mm/年。

3.15 刺激性化学品irritant chemical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的化学品。

3.16 窒息性化学品choking chemical

指使血液的运氧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化学品。

3.17 致癌性化学品carcinogenicity chemical

凡能诱发动物和人类肿瘤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并能诱发对照组中不能观察到的肿瘤类型,使诱发肿瘤的时间提早或诱发肿瘤的数量增加,并被IARC(国际肿瘤研究中心)确认有致癌性的化学品。

3.18 致敏性化学品allergic chemical

能使机体产生过高的免疫反应,导致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性炎症的化学品。3.19 放射性化学品radio chemical

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编者注:应为“7.4×104”)Bq/kg的化学品。

4 安全周知卡内容

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用文字、图形符号和数字及字母的组合形式表示该危险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现场急救措施和防护的基本要求。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格式详见附录A。

4.1 危险性提示词

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进行提示。危险提示词包括:爆炸!、易燃!、自燃!、剧毒!、有毒!、有害!、腐蚀!、刺激!、窒息!、致癌!、致敏!、放射!。当某种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危险性时,按危险性程度依次排列,提示词不超过3个,与危险性标志相对应。提示词要醒目、清晰,位于安全周知卡的左上方。

4.2 化学品标识

4.2.1 名称

用中文和英文分别标明化学品的商品名称。中文名称要求醒目、清晰,居安全周知卡的正中上方,英文名称居中文名称的左上方。

4.2.2 分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危险化学品的分子式,居中文名称的左下方。

4.2.3 辅助识别码

辅助识别码按附录E的规定选用,CC码居中文名称的右上方,CAS码居中文名称的右下方。

4.3 危险性标志

4.3.1 种类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采用12种标志,见附录B。4.3.2 图形和颜色

按照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的要求制作和印刷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所需的危险性标志。标志采用菱形,上方为危险性的图示,下方为危险性的文字叙述。

4.3.3 使用方法

一种标志对应一个类别或一种危险性。当一种化学晶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标志应同危险性保持一致。危险性主次按上、左、右的次序排列。危险性标志居安全周知卡的右上方,每种化学品最多可选用3个标志。

4.4 危险性理化数据

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所列出的相应的理化数据。包括闪点、燃点、爆炸极限、沸点、相对密度、蒸气压等。

4.5 危险特性

是指按照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的有关规定,确认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性。

4.6 接触后表现

是指危险化学品与机体接触后,特别是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如吸入、皮肤接触、经口等),产生的急性、慢性症状和体征。

4.7 现场急救措施

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发生意外,机体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在就医之前所采取的自救或互救的简单有效的救护措施。

4.8 个体防护措施

表述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贮存等作业中所必须采取的个体防护要求。采用12种个体防护标志,详见附录C。

防护标志采用圆形,标志正中为防护图示,标志下方为防护的文字叙述。根据具体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的标志,填入“个体防护措施”一栏中。

4.9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表述在工作场所中,危险化学品泄漏后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消除方法和工人必须进行的个体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采用三种标志:三角形为警告标志,圆形为禁止标志,正方形为提示标志。标志正中为图示,标志下方为文字叙述。采用18种标志,详见附录D。根据具体化学晶的危险特性,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的标志,填人“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一栏中。

4.10 最高容许浓度

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危险化学品在长期、分次、有代表性的采样监测中,均不应超过的附录F的规定。

4.11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要求由使用单位的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填写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及消防部门的全称,不得缩写或简写。

4.12 当地应急救援电话

要求由使用单位的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完整填写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及消防部门的电话。

5 安全周知卡的制作

5.1 编写

安全周知卡正文要采用简捷、明了、易于理解的文字表述。在不同的安全周知卡中,相同的文字和图形符号要表示相同的含义。

5.2 规格

安全周知卡各内容板块尺寸见附录A

使用地点安全周知卡尺寸

mm×mm

生产岗位297 mm×418 mm(8开纸)

库房210 mm×297 mm(16开

纸)

5.3 印制

安全周知卡的印刷要规范、清晰,所使用的印刷材料要具有耐用性、防水性及防腐蚀性。

6 安全周知卡的使用

6.1 位置

安全周知卡应拴挂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岗位及作业场所显著的位置。

6.2 拴挂

安全周知卡的拴挂要牢固、结实,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脱落。

附录A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格式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标志

附录C 防护标志

附录D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标志

附录E

辅助识别码

CC码因素分类名称CAS

011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

铅烟、铅尘7439921

014 015 019 021 024 029 033 033.1 036 036.1 036.2 036.3 036.4 036.5 039 044 045 050 065 069 071 074 075 084 085 090 092 102 109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1.1 171.2 铅的无机化合物

四乙基铅

铅的其它有机化合物

汞蒸气

汞的无机化合物

汞的有机化合物

三价铬化合物

三氧化二铬

六价铬化合物

铬酸

三氧化铬

三氯化铬

铬酸钾(钠)

重铬酸钾(钠)

铬的其他化合物

镉的无机化合物

镉的有机化合物

锰及其化合物

羰基镍

镍的其它化合物

铍的无机化合物

铍的有机化合物

锡的无机化合物

锡的有机化合物

钒的其它化合物

五氧化二钒

氧化锌烟尘

锌的其它化合物

钠、钾的无机碱

钴及其化合物

钼及其化合物

钨及其化合物

锆及其化合物

铊及其化合物

铜烟

钢尘

78002

7439976

1308389

7738945

1333820

7440473

7778509

7439965

13463393

7440417

1314621

1314132

7440484

7439987

7440337

7440677

7440280

7440508

172 173.1 174 190

211 212 212.1 212.2 213.O 213.1 213.2 214 218 218.1 218.2 218.3 218.4 218.5 218.6 218.7 218.8 218.9 219 219.1 221 222 223.1 223.2 224 225 226 227 227.1 227.2 229 232 二氧化钍

氢化锂

锑及其化合物

其它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黄磷

磷化氢

磷化锌

磷化铝

五氧化二磷

三氧化磷

三氯氧磷

磷的其它无机化合物

有机磷农药

(甲基)对硫磷

(甲基)内吸磷

甲拌磷

敌百虫

乐果

亚胺硫磷

马拉硫磷

敌敌畏

其它有机磷农药

磷的其它有机化合物

三甲苯磷酸酯

硫磺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硫酸

硫化氢

氯磺酸

二硫化碳

砜类

二氯亚砜

二氯化砜

其它硫化物

砷化氢

13463677

7447418

7440360

7723140

7803512

1314847

20859738

1314563

7719122

10025873

56382

8065483

298022

52686

6051J

732116

121755

62737

7704349

7446095

7446119

7664939

7783064

7790945

75150

7784421

233 234 235 241 244 254 255 259 265 290

311 312 313 314 314.1 321 322 323 331 334 340

351 361 362.1 362.2 363 364 372 373 375

382 383.1 383.2 384 砷的氧化物

砷的其它无机化合物

砷的有机化合物

硒化氢

硒的无机化合物

硼的无机化合物

硼氢化合物

硼的其它有机化合物

硅的有机化合物

其它类金属

三、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

氟化氢及氢氟酸

氟的无机化合物

氟化硫

六氟化硫

氯气

氯化氢及盐酸

氯的无机化合物

溴的无机化合物

碘的无机化合物

四、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

臭氧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硝酸

氨及氨水

亚硝酸盐类(.1钠盐)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光气

五、氰和腈类化合物

氰化氢及氢氰酸

氰化钠

氰化钾

氰的其它无机化合物

7783075

16984488

7664393

2551624

7782505

7617010

776956

10028156

10102439

10102440

7697372

7664417

7632000

630080

124389

75445

74908

143339

151508

385 395 396 397 399

411 412 420 421 422 423 424 429 431 431.1 432 433 434 438 441 442 443 446 447 448

451 452 452.1 452.2 452.3 452.8 452.9 453 454 455 三聚氯氰

丙烯氰

丙醇氰醇

乙腈

腈的其它化合物

六、脂肪烃及脂环烃

正己烷

环己烷

乙炔

丁二烯

乙烯

丙烯

丁烯

其它烯烃

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

低碳烃混合物

高碳烃混合物(C8以上)

重油

焦油

汽油

柴油

抽余油

润滑油

松节油

润滑脂

七、脂肪族卤代物

氟致冷剂

生产过程中的有机氟烃

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

八氟异丁烯

F22裂解物

四氟乙烯裂解物

氟聚合物加工中热解物

三氟氯乙烯

氟乙酰胺

108770

107131

75865

75058

110543

110827

74862

106990

74851

115071

25167673

68476857

8007452

8006619

006642

116143

116154

382218

79389

640197

459 461 462 463 464 465 465.1 465.2 465.3 465.4 467 468 469 471 472 473 474 479

481 480 491 492 494 495 496 496.1 496.2 496.3 497 497.1 497.2 497.3 497.5 498 499 501 其它有机氟化合物

氯乙烯

2—氯丁二烯

3—氯丙烯

三氯乙烯

氯代甲烷

氯甲烷

二氯甲烷

氯仿

四氯化碳

二氯乙烷

其它氯代烷烃

其它氯代烯烃

溴甲烷

碘甲烷

溴乙烷

二溴乙烯

其它溴(碘)代烃类

八、脂肪族硝基、氨基化合物

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

其它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乙烯亚胺

多乙烯多胺类

乙醇胺

其它氨醇

甲胺类

一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乙胺类

乙胺

二乙胺

三乙胺

乙二胺

丙胺类

其它脂肪族氨基化合物

联氨(肼)

75014

126998

107051

79016

74873

75092

67663

56235

1300216

74839

74884

74964

590125

76062

151564

141435

74895

124403

75047

302012

502 509

511 511.2 512 512.2 513 513.1 513.2 513.3 513.5 514 515 515.2 515.4 516 516.1 516.2 518 518.1 519

521 521.2 523 524 522 528 528.1 528.2 528.9 529

531 531.1 531.2 苯肼

其它肼类

九、芳香烃类

混苯

甲苯

乙苯

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三甲苯

苯乙烯

萘烷(十氢萘)

四氢萘

联苯—联苯醚

联苯

联苯醚

多环芳烃

3,4-苯并芘

其它芳烃

十、芳香族卤代烃

氯苯

多氯代苯(不包括“六六六”)

苄氯

溴代苯

氯联苯及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DDT

六六六

其它有机氯农药

其它芳香族卤代烃

十一、芳香族硝基、氨墓化合物

硝基苯类

硝基苯

邻二硝基苯

100630

71432

108883

100414

1330207

95476

108383

106423

26551137

100425

91203

91178

119642

8004135

92524

101848

50328

108907

100447

108861

50293

98953

528290

531.3 531.3 532 532.2 533 534 539 541 541.1 541.2 541.3 541.4 541.5 542.1 542.2 542.3 542.4 543 543.1 543.2 543.3 544 544.1 544.2 544.3 545 549 551.1 551.2 552 553.1 553 554 555 560

611 间二硝基苯

对二硝基苯

三硝基甲苯

二硝基甲苯

硝基氯苯

硝基酚

其它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苯胺类

苯胺

邻甲基苯胺

间甲基苯胺

对甲基苯胺

N—甲基苯胺

邻硝基苯胺

间硝基苯胺

对硝基苯胺

N—硝基苯胺

氯代苯胺

邻氯苯胺

间氯苯胺

对氯苯胺

氨基酚类

邻氨基酚

间氨基酚

对氨基酚3,3ˊ—二氯4,4ˊ—

二氨

基苯基甲烷(莫卡)

其它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联苯胺

4—氨基联苯

β—萘胺

α—萘胺

其它萘胺类

金胺

4—硝基联苯

肟类

十二、醇类化合物

99650

100254

118967

121142

25154556

62533

95534

106490

100618

88744

99092

10016

645506

95512

108429

106478

95556

591275

123308

101144

122394

92671

91598

134327

492808

92933

6756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1 622 622.1 622.2 629

631 632 632.1 632.2 633 633.1 634 635 636.1 636.2 636.3 639

641 642 642.1 642.2 649

651 652 653 甲醇

乙醇

丙醇

丁醇

戊醇

环己醇

异丙醇

丙烯醇

其它醇类

氯乙醇

二氯丙醇

2,3—二氯丙醇[1]

1,3—二氯丙醇[2]

其它卤代醇(氨醇见494、495,丙

酮氰醇见396)

十三、酚类化合物

苯酚

萘酚类

α—萘酚

β—萘酚

烷基苯酚

甲酚

五氯酚(钠)

其它氯代酚

邻苯二酚

间苯二酚

对苯二酚

其它酚类(硝基酚见534,氨基酚见

544)

十四、醚类化合物

乙醚

氯甲醚类

氯甲甲醚

二氯甲醚

其它醚类(联苯醚见516)

十五、醛、酮、醌类化合物

甲醛

64175

71238

71363

71410

108930

67630

107186

107073

616239

96231

108952

1319773

87865

120809

108463

123319

60297

107302

542881

50000

75070

107028

654 659 661 662 663 664 669 670 671

680 690 710 721 722 723 724 729

731 732 732.1 732.2 732.3 732.4 732.5 733 733.1 733.2 734 734.1 734.2 739 741 742 749 751 乙醛

丙烯醛

糠醛

其它醛类

丙酮

乙烯酮类

丁酮

环己酮

其它酮类

醌类

葸醌

十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酸类

有机酸酐类

有机酰卤类

丙烯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

己内酰胺

其它酰胺类(氟乙酰胺见455)

十七、酯类化合物

硫酸二甲酯

乙酸酯类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乙酸丙酯

乙酯丁酯

乙酸戊酯

丙烯酸酯类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酯类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1

其它酯类化合物

异氰酸甲酯

二异氰酸甲苯酯(T)

98011

67641

463514

78938

930687

79061

68122

127195

105602

77781

79209

141786

109604

123864

6288637

96333

140885

80626

624339

584849

6164983

754 755 759

761 762 769

770 770.1 780 780.1 790

811 812 813 815 821 830 841 842 849 其它异氰酸酯类

杀虫脒

其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其它农药

十八、环氧化合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乙烷

其它环氧烃类化合物

十九、杂环化合物

吡啶类

吡啶

呋喃类

呋喃

其它杂环化合物

二十、其它毒物

橡胶硫化烟气

橡胶炼胶烟气

再生胶烟气

焦炉烟气

沥青

促进剂

防老剂A

防老剂D

其它防老剂

106898

75218

110861

110009

65996932

90302

135886

[说明)

(一)本附录分类与代码排序原则:

1.先无机后有机;

2.先少后多(如一氧、二氧;一甲、二甲…排序);

3.先低碳后高碳(如甲、乙、丙一排序);

4.—先烷基后芳基;

5.位置按邻、间、对、N_—排序;

6.凡多个不同官能团者归类就前不就后;

7.类名与化合物名重合时,加“.1”为化合物名。

(二)凡有类名而无化学品名和CAS号者,填写毒物数据表时应加注该化学品的CAS号。

三氯化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化铁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化铁 化学品英文名称:ferric trichloride 中文名称2:氯化铁 英文名称2:ferric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970 CAS No.:7705-08-0 分子式:FeCl3 分子量:162.2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三氯化铁 含量: CAS No.:7705-08-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ACGIH 1mg[Fe]/m3

种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目录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易燃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乙醇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114.1 ℃ 沸点:78.3 ℃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接触后表现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 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 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浓度 MAC (mg/m 3 ): 未制定标准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峡江县消防队 峡江县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消防队:119 危险性类别 易燃 有毒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丙酮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94.6 ℃ 沸点:56.5 ℃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 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 MAC (mg/m 3):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峡江县消防队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危险性类别 易燃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四氢呋喃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108.5 ℃ 沸点:65.4 ℃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与酸类接触能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反应剧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 火源会着火回燃 接触后表现 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恶心、头晕、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能引起肝、肾损害。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因脱脂作用而发生皮炎。 。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危险化学品物质安全告知(三氯甲烷)

危险化学品物质安全告知(三氯甲烷) 泄漏处置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接触后症状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储运要求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隔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的伤害。用防暴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晴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三氯甲烷UN NO.1888危险性类别(CHC B) CN NO. 61553 极易挥发液体有毒品 强挥发性、无色臭味、透明液体 密度:1.50g/ml 溶解性:不溶于水 危险性

三氯化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化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 三氯化铁;三氯化铁 [无水];氯化铁 英文名 ferric trichloride (anhydrous); ferric chloride 分子式FeCl3分子量162.21 危规号81513UN编号1773 RTECS号CAS号7705-08-0 理化性质 主要组成性状 黑棕色结晶,也 有薄片状 熔点℃306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 于甘油,易溶于 甲醇、乙醇、丙 酮、乙醚 沸点℃319 相对密度(水 =1) 2.90 饱和蒸气压 KPa 5.61 相对蒸气密 度(空气=1): 5.61 临界温 度℃ 无资料燃烧热无意义 临界压力 MPa 无资料 最小引燃能 量mJ 无意义 燃燃烧性不燃分解产物氯化物

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聚合危险不聚合 爆炸极 限% 无意义稳定性稳定 引燃温 度℃ 无意义禁忌物 强氧化剂、钾、 钠 危险特性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 性烟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 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毒性急性毒性:对粘膜具有轻度刺激性和腐蚀性。对家兔静注的LD 为7.2mg/kg。LD50:大鼠经口LD50(mg/kg): 316小鼠经口LD50(mg/kg): 200刺激性:致突变性:DNA损伤:人类细胞1 umol/L/1H。 对 人体伤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建设方案分析参考模板.docx

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建设方案分析 建设方案分析参考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 该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计划总投资16142.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955.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06%;流动资金4187. 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 94%O 达产年营业收入33333. 00万元,总成本费用25221.84万元,税金及附加333.21万元,利润总额8111.16万元,利税总额9563. 15万元,税后净利润6083. 3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479. 7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0. 25%,投资利税率59. 24%,投资回报率37. 68%,全部投资回收期4. 15年,提供就业职位659个。 本文件内容所承托的权益全部为项目承办单位所有,本文件仅提供给项目承办单位并按项目承办单位的意愿提供给有关审查机构为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建设而使用,持有人对文件中的技术信息、商务信息等应做出保密性承诺,未经项目承办单位书面允诺和许可,不得复制、披露或提供给第三方,对发现非合法持有本文件者,项目承办单位有权保留追偿的权利。 本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评估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

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建设方案分析目录第一章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绪论 第二章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第四章三氯化铁净水剂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五章总图布置 第六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七章建设风险评估分析 第八章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九章进度计划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三氯化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氯化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化铁 化学品英文名称:ferric trichloride 中文名称2:氯化铁 英文名称2:ferric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970 CAS No.:7705-08-0 分子式:FeCl3 分子量:162.2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三氯化铁7705-08-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 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 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 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六水三氯化铁安全技术说明书英文

SAFETY DATA SHEETS According to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 - Sixth revised edition 1.1GHS Product identifier Product name iron trichloride hexahydrate 1.2Other means of identification Product number- Other names Ferric chloride hexahydrate 1.3Recommended use of the chemical and restrictions on use Identified uses For industry use only. Uses advised against no data available 1.4Supplier's details Company Address Telephone Fax 1.5Emergency phone number Emergency phone number6 Service hours Monday to Friday, 9am-5pm (Standard time zone: UTC/GMT hours). 2.1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 or mixture Acute toxicity - Oral, Category 4 Skin corrosion, Category 1B Hazardous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long-term (Chronic) - Category Chronic 3 2.2GHS label elements, including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氢氧化钠安全周知卡

氢氧化钠安全周知卡 7647-01-0 惰 慈溪市雨辰化纤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监督举报电话:63516060 危险性提示词 致敏! 腐蚀! 刺激!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氢氧化钠(烧碱) sodiun hydroxide NaOH CC 码: CAS 号: 1310-73-2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熔点(℃):318.4 沸点(℃):1390 饱和蒸气压(kPa):0.13(739℃)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相对密度(水=1):2.12 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 物、水。 危险特性 不燃。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个体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最高允许浓度 MAC(mg/m 3): 15mg/m 3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慈溪市消防大队 慈溪市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慈溪市消防大队:119 慈溪市人民医院:120 接触后表现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 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 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三氯化铁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 化学标识危险特性身体防护措施 中文名:三氯化铁 英文名:Ferric chloride CN NO:81513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危险性类别现场急救措施泄露及防火防爆措施 腐蚀!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如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但需防止酸液飞溅。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306 沸点(℃):319 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甘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 危险标志接触后表现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 名称 企业应急救援 电话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性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睛有强烈的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导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慢性影响: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30%质量浓度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安监局:

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1、硫酸 2、硫酸二甲酯 3、氢氧化钠 4、甲苯 5、2,4-二硝基氯化苯 6、氯气 7、液氨 8、硫氢化钠 9、甲硫醇 10、硫 11、盐酸 12、溴素 13、硝酸 14、乙醛肟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可燃中毒危险性标志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苯胺ANILNEC6H5NH2CAS号:62-53-3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6沸点(℃):184相对密度(水=1): 1、02饱和蒸气压(Pa):40(20℃)危险特性燃烧时生成有毒和腐蚀性气体(一氧化碳)加热高于190℃时该物质分解成有毒和腐蚀气体(亚硝气体)该物质是弱碱能与强氧化剂反应导致火灾和爆炸,该物质对眼睛有刺激性,可能对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作用,可能对肝、肾、脾和血液发生作用,导致生成正铁血红蛋白。接触后表现吸入后嘴唇或指甲发青,头昏,头痛,痉挛,极度麻木,心率增加,经皮肤微量吸收,眼镜接触后发红,疼痛,视力模糊,误食后腹痉挛,皮肤发青,腹泻,黄疸。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上;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

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身体防护措施浓度MAC(mg/m3)0、1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盘锦市消防队盘锦市人民医院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及CAS号乙醇ETHANOL(ANHYDROUS)CH3CH2OHCAS号:64-17-5危险性类别火灾爆炸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17沸点(℃): 78、5相对密度(水=1)0、79饱和蒸气压(kPa): 5、33(20℃)危险特性蒸汽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强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水冲洗。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后就医。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就医。食入:漱口,并给予医疗护理。接触后表现吸入后咳嗽、头昏、迟钝、头痛,皮肤接触会发红,眼睛接触会发红头痛,误食后会头昏、迟钝、头痛。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将溢漏液收集于密闭容器内,用大量水冲掉残液。浓度MAC(mg/m3):0 、5[皮]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盘锦市消防队盘锦市人民医院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危险性标志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AS码甲醇METHANOLCH3OHCAS号:67-56-1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95沸点(℃):65相对密度(水=1):0、79蒸气压(kPa): 12、3(20℃)危险特性蒸汽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会发生爆炸,加热时分解成一氧化碳和甲醛,与氧化剂剧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侵蚀铅和铝。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上;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接触后表现吸入后呼吸道灼热感,头昏,头痛,恶心,神智不清,皮肤可能吸收发红,眼睛接触发红,疼痛,误食后头昏,头痛,气促,神志不清,呕吐。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三氯甲烷;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化学品俗名: 英文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含量): CAS No.: 三氯甲烷 67-66-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臵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mAC(mg/m3):-PC-TWA(mg/m3):20

三氯化铁 MSDS

编号:MSDS-004-00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1.灭火方法: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2.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金属粉末、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包装方法:塑料袋、多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ERG指南:157;154(溶液)ERG指南分类: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不燃/遇水反应的) 3.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ACGIH 1mg[Fe]/m3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4.毒性危害: ①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②毒性:LD50:1872mg/kg(大鼠经口)LC50: ③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 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长期摄入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健康危害(蓝色):1 5.急救: ①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 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④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6.防护措施: ①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②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高于NIOSH REL 浓度或尚未建立REL,任何可检测浓度下: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装有机蒸汽滤毒盒的空气净化式全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③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④防护服:穿工作服。 ⑤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⑥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⑦泄漏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使其溶于a.水 b.酸 c.氧化成水溶液状态,再加硫化物发生沉淀反应,然后废弃。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环境信息:防止水污染法:款311有害物质应报告量主要化学物(同CERCLA)。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4应报告量454kg。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 书M S D S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甲烷;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称: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No.:67-66-3? 分子式:CHCl3?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三氯甲烷;氯仿?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 ?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六水三氯化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六水三氯化铁 化学品英文名: iron trichloride hexahydrate 企业名称: 可替换 企业地址: 可替换 传真: 可替换 联系电话: 可替换 企业应急电话: 可替换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吞咽有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 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1B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412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吞咽有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环境危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氢氧化钠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页脚内容 1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危化品序号:1669 危险性类别 危险性标志 氢氧化钠(30%液碱) Sodium hydroxide N a OH CAS 号 1310-73-2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身 体 防 护 措 施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液碱泄漏:收集回收后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系统。 消除方法: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泄 漏 处 理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及电话 企 业 应 急 救 援 电 话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就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医。 现场急救措施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腐蚀鼻中隔; 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 误服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接触后表现 PH 值:大于14 熔点(℃):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1.3297-1.5253 相对蒸汽密度(水=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 ):0.13(739℃) 危险性理化数据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 人体灼伤。 无色液体,遇水、水蒸汽大量放热,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危 险 特 性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三氯化铁安全说明书

三氯化铁安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国标编号:81513CAS:7705-08-0 中文名称:三氯化铁别名:氯化铁 英文名称:Ferric trichloride;Ferric chloride 分子式:FeCl3 分子量:162.21 稳定性:稳定 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革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用途:用作饮水和废水的处理剂,染料工业的氧化剂和媒染剂,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氧化剂 第二部分: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比色法(EPA方法9250) 滴定法(EPA方法925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流到污水井中,在污水井中采取中和处置措施,后放入废水系统。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配备正压背负式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密封包装。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周围设围堰、回收池(回收罐),回收池(回收罐)容积不得小于储罐容积,回收槽、围堰、回收池(回收罐)等所有部位都做好防渗、防腐处理。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1mg/m3[Fe]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ACGIH1mg[Fe]/m3

三氯化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三氯化铁[无水]; 氯化铁 化学品英文名:ferric trichloride(anhydrous); ferric chlorid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三氯化铁7705-08-0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长期口服 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 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散、避免雨淋。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 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 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 TLV-TWA(mg/m3): 1[按Fe计]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配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观与性状: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