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各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各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各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各种引流护理

1、某患者,腰麻下行会阴部手术,术后病人下腹部膀胱区膨胀,疼痛,不能自主地排出

尿液,该病人得护理诊断就是什么?做为值班护士应采取什么护理措施?

概述

观察病情“窗口”

防止感染;促进愈合;诊断与治疗

定义

将存于体腔、关节腔、器官或组织内得积血、积液、胆汁与胰液等分泌液引出体外或流至体内另外

外科术后常用引流

伤口引流

T形管引流

颅脑术后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

胃肠减压

导尿管

伤口引流

?橡皮片引流:用于浅层伤口引流、24~48h拔除。

?烟卷引流:(长约15-20cm),用于腹腔局部渗血渗

液等引流。

?空心引流管:常用于胸腔、腹腔以及深部组织得引流。

?双腔引流管:主要用于盆腔或膈下等深部得负压吸引。

?三腔引流管:即在双腔管外面加放一根细塑管或橡胶

导管,不断滴入冲洗液,可稀释体腔内

渗液与毒素,保持一持续流动流动得冲

洗吸引系统、

伤口引流管

外科术后常用引流

并发症:

?引流口感染;

?吻合口瘘或大出血,因压迫腹腔脏器或血管;

?腹壁蜂窝组织炎;

?内脏经引流口脱出或嵌顿;

?切口疝

10例腹腔引流管拔断其原因

?1、拔管方法不当

?2、思想重视不够,由实习生单独拔管

?3、腹腔引流管质量问题腹腔引流管过细、质量低劣可

致引流管不结实

?4、腹壁戳孔过小可致引流管嵌顿而拔出困难,易在侧

孔处拔断

?5、引流管侧孔数量过多或侧孔剪除过大,均可降低引

流管得抗牵拉力度。

?6、引流管放置不当

?7、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负压过大

参考文献:王友祥张建淮;腹腔引流管拔断10例分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T形管引流得护理

作用

1、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

2、引流残余结石

3、支撑胆道,防术后胆道粘连狭窄。

参考文献: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要点

1、固定

2、通畅

3、无菌

4、观察

5、保护引流管周围得皮肤

6、拔管:指征、注意点

T形管引流得护理

拔管指征:

?T管留置2周左右

?引流量减少,色清

?体温下降、黄疸消退、全身情况改善、食欲增进、大便色泽加深

?胆汁培养阴性

?夹管1-2天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

?T管造影:胆道通畅,无狭窄、结石、异物等

T形管引流得护理

拔管注意点

拔管前须先试行夹管1-2天,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发热、黄疸出现,若无,行T管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再引流2—3日后(使造影剂完全排出)拔管。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内可自行闭合。

T形管引流得护理

关于胆总管术得T形管护理,下列哪项就是正确得:

A、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高于腰部

B、T形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胆总管下端阻塞时引流量减少

D、T管一般约留置1周即可拔除

E、T管造影显示通畅后才考虑拔管

颅脑术后引流

一、分类

?脑室引流

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側脑室引流出脑脊液。

?创腔引流

颅内占位性病变术后残留创腔引流血性液与气体。

?脓腔引流

发生脑疝或全身衰竭得有包膜形成得脑脓肿引流。

?硬脑膜下引流

已形成包膜与液化得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

血肿引流出血性液或血凝块。

引流管位置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得颅内压胸膜腔闭式引流护理

?目得:

1、排除胸膜腔内积气积液,恢复与保持胸膜腔负压;

2、维持纵隔得正常位置;

3、促使肺迅速膨胀等。

适用范围:

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

胸膜腔闭式引流护理

胸导管安放位置:

排气:患侧第二肋间隙锁骨中线

排液:第6—8肋间隙腋中线或腋后线处

脓胸:放置在脓腔最低位、

组装:

由胸膜腔引流管

与水封瓶两部分组成

胸膜腔闭式引流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管道密闭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保持通畅

4、观察与记录

5、拔管(指出其拔管指征、拔管时及拔管后注意点)

胸膜腔闭式引流--—讨论题

1、闭式胸膜腔引流期间应注意观察水柱随呼吸波动得幅度、若观察水柱无波动,病

人气促、胸闷,表示什么?应如何处理?若玻璃管水柱无波动,但病人无自觉不适,表示什么?如何处理?

2、在搬动病人或病人下床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3、水封瓶应多少时间更换一次,更换时应注意什么?

4、水封瓶破裂或连接部位脱落怎么办?

5、若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怎么办?

胃肠减压术

胃肠减压——就就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内

积聚得内容物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

压力得方法。

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

胃肠道手术后、胆道或胰腺手术等、

胃肠减压-——种类与装置:

基本结构:导管:胃管或M—A导管

负压产生部分

液体收集部分

胃肠减压--—护理

解释

准备工作检查减压装置

插管(方法同鼻饲法)

减压期间注意事项:

1、禁食禁饮,停止口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时,注药后宜夹管暂停减压1小时,以免药

物被吸出。注意补液。

O)、保证通畅(每天应以等渗盐水冲2、维持有效吸引:保证负压(-60—- -75cmH

2

洗胃管,每次约30~40ml)。

3、观察记录引流液量与性质。

4、引流装置每天应更换一次、

5、认真做好口腔、鼻腔护理

?拔管:一般在术后2~3天拔除

?指征: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

?方法:先分离后拔管(余同鼻饲法)。

导尿管

1、普通导尿管:常用于一般导尿或留置导尿、

2、金属导尿管:用于尿道狭窄,普通导尿管不能插入时。

3、前列腺导尿管:此管头端较细而尖有弯头,便利通过

狭窄或阻塞部分得尿道、

用于前列腺肥大发生尿潴留时。

4、气囊导尿管:多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气囊扩张压迫

前列腺窝可起到固定及止血作用)。

5、伞状或蕈状导尿管:此管头大,有多处裂孔,既能

保证引流通畅,以不易脱落。

用于膀胱或肾盂造瘘时。

各种导尿管

经手术或经皮穿刺肾造瘘-—-肾积水、肾积脓、肾盂与输尿管术后

?耻骨上膀胱造瘘--—梗阻性或神经性膀胱排空障碍所

致尿滁留、尿道外伤、泌尿道手

术或不能经泌尿道插管得

?留置导尿---危重、截瘫、尿滁留、盆腔手术等导尿管得护理

妥善固定--—防牵拉与滑脱;肾、膀胱造瘘管2周内严防脱落,致手术失败

?定时观察--—尿色、性状;判断双肾功能

保持引流通畅—--间歇或持续引流,定时挤压;肾造瘘管慎冲洗

防逆行感染—--1、位低;2、保持瘘口与尿口清洁3、定时放尿与换袋;4、长期置管定时更换;5、无菌操作;6、尿培养;7、多饮水;

拔管--—肾造瘘管12日、膀胱造瘘管10日;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普通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北京协和医院李艳梅 一、外科引流管的定义 外科引流是将存于体腔、关节腔、器官或组织内的积血、积液、肺液、胆汁和胰液等引出体外的方法。 二、外科引流的目的 外科引流可以排出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坏死组织,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预防血液、渗出液、消化液在体腔的聚积而导致的继发感染以及组织损害,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预防吻合口瘘。 三、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 保持引流的通畅,促进引流彻底引流,使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顺应解剖和生理的要求,确定病原菌。 四、普通外科常见引流管 外科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 T 型引流管、伤口引流管和尿管等。 五、常见引流管的类型 (一)引流袋 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引流装置,在导尿管和腹腔引流管接袋引流时常常使用引流袋。 (二)负压盘 主要用于颈部手术和胃肠减压。 (三)负压持续引流 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和胃肠减压。 六、引流管护理要点 引流管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记录,严格无菌管理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妥善固定引流导管 1. 引流管固定位置应低于引流管放置点。 2. 患者处于卧位时,要考虑到患者翻身和起坐时的需要。 3. 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应先将引流管放置妥当,避免抻拉过度导致引流管脱出。 4. 注意管道密封情况,接头处要衔接牢固。 (二)保持引流的通畅 保持引流的通畅是引流管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临床护理时应注意: 1. 引流管应持续保持勿打折、扭曲、受压的状态。 2. 定时挤压引流管使其保持通畅。 3. 根据病情和引流管放置位置,酌情改换体位便于彻底引流。 4. 引流袋位置放置应低于置管处。 5. 保持负压装置的有效性。 引流管是否通畅的判断标准如下:首先应有持续的液体或气体引出,这是证明引流管通畅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引流量突然减少,患者伴有不适如腹胀、憋尿、呼吸困难等时应考虑管路是否堵塞与脱出;定期挤压引流管,如果有阻力时应考虑管路阻塞。 (三)注意观察记录 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引流的颜色和性质,要注意观察引流管的位置,注意有无脱出,如果有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正确的、及时的、客观的记录引流观察的所有内容。 (四)严格无菌管理 应保持引流管敷料处的清洁和干燥;如果有污染或潮湿时应及时更换敷料,以防止引流管插管出口处的感染;更换敷料和引流袋时应按无菌操作的方法进行,引流袋的位置不能过高以防止逆流导致感染。 (五)心理护理 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了解病人心理压力的来源,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泌尿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解答

泌尿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摘要】 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病人带来的创伤也逐渐减小.但在术前和术后常留有一根或多根引流管。这些引流管的基本作用就是消除积液,消除有害物质,解除管腔阻塞,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使伤口愈合的目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护理好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对手术的成功和疾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泌尿外科;引流管;护理 泌尿外科术后病人的引流管特别多,护理也特别复杂。这些引流管起着引流尿液,保持尿流通畅,压迫止血或引流切口外渗出,积液、促进切口愈合,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漏尿及防止尿路狭窄的作用。一旦引流管滑出、就有可能引起出血、尿漏、尿道狭窄等病发症而使手术失败[1]。各种引流管与泌尿系统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1熟悉各种引流管 要做好泌尿外科引流管护理,首先必须了解引流管的种类,熟悉本科各种引流管的作用。本科常用的引流管有: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管、双J管等多种引流管。每种引流管可根据材料不同分为橡胶、乳胶、硅胶管,它们对人体的毒性依次减小。 2引流管的应用 2.1普通导尿管: 常用于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尿,如手术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测膀胱残余尿液,也可用作膀胱尿道造影。尿管

型号根据病人而定。如需留置导尿可选用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 2.2前列腺弯头导尿管: 也称为PVC导尿管,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尿道前列腺膜部及膀胱颈部往往狭窄,普通导尿管不能插进。应选用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其末端弯而细尖,且较硬挺,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给予留置导尿。主要用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引起的急性尿潴留。 2.3气囊导尿管: 气囊导尿管分为二腔和三腔导尿管,二腔管在导尿管末端有一气囊,初次导尿者,导管不宜过粗,成年男性为16-18号,女性14-16号为宜。可以注入液体5-20ml,使其扩张,起局部压迫止血和内固定的作用,不易滑脱。另一腔管做冲洗或者引流,适用于长期留置导尿及前列腺术后压迫止血。三腔管除气囊和引流管二腔外,另一腔用于冲洗膀胱时连接进水管,做持续冲洗,常用于膀胱、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持续冲洗,引流膀胱内血性尿液,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也适用于各种膀胱手术后,可以避免做膀胱造瘘术。在耻骨上经膀胱造瘘术中应用气囊导尿管可以内固定又可以膀胱灌注。 2.4膀胱造瘘管: 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尿潴留,行尿道导尿困难者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导尿术。用穿刺针在耻骨上穿刺膀胱,通过穿刺针置入造瘘管进行尿液引流。 3护理

外科各引流管的护理知识讲解

外科各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各种引流护理 1、某患者,腰麻下行会阴部手术,术后病人下腹部膀胱区膨胀,疼痛,不能自主 地排出尿液,该病人的护理诊断是什么?做为值班护士应采取什么护理措施?概述 观察病情“窗口” 防止感染;促进愈合;诊断和治疗 定义 将存于体腔、关节腔、器官或组织内的积血、积液、胆汁和胰液等分泌液引出体外或流至体内另外 外科术后常用引流 伤口引流 T形管引流 颅脑术后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 胃肠减压 导尿管 伤口引流 ?橡皮片引流:用于浅层伤口引流。24~48h拔除. ?烟卷引流:(长约15-20cm),用于腹腔局部渗血渗 液等引流. ?空心引流管:常用于胸腔、腹腔以及深部组织的引流. ?双腔引流管:主要用于盆腔或膈下等深部的负压吸引. ?三腔引流管:即在双腔管外面加放一根细塑管或橡胶 导管,不断滴入冲洗液,可稀释体腔内 渗液和毒素,保持一持续流动流动的冲 洗吸引系统。 伤口引流管 外科术后常用引流 并发症: ?引流口感染; ?吻合口瘘或大出血,因压迫腹腔脏器或血管; ?腹壁蜂窝组织炎; ?内脏经引流口脱出或嵌顿; ?切口疝 10例腹腔引流管拔断其原因 ?1、拔管方法不当 ?2、思想重视不够,由实习生单独拔管 ?3、腹腔引流管质量问题腹腔引流管过细、质量低劣可 致引流管不结实 ?4、腹壁戳孔过小可致引流管嵌顿而拔出困难,易在侧 孔处拔断

?5、引流管侧孔数量过多或侧孔剪除过大,均可降低引 流管的抗牵拉力度。 ?6、引流管放置不当 ?7、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负压过大 参考文献:王友祥张建淮;腹腔引流管拔断10例分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T形管引流的护理 作用 1、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 2、引流残余结石 3、支撑胆道,防术后胆道粘连狭窄。 参考文献: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要点 1、固定 2、通畅 3、无菌 4、观察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的皮肤 6、拔管:指征、注意点 T形管引流的护理 拔管指征: ?T管留置2周左右 ?引流量减少,色清 ?体温下降、黄疸消退、全身情况改善、食欲增进、大便色泽加深 ?胆汁培养阴性 ?夹管1-2天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 ?T管造影:胆道通畅,无狭窄、结石、异物等 T形管引流的护理 拔管注意点 拔管前须先试行夹管1-2天,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发热、黄疸出现,若无,行T 管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再引流2-3日后(使造影剂完全排出)拔管。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内可自行闭合。 T形管引流的护理 关于胆总管术的T形管护理,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高于腰部 B、T形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胆总管下端阻塞时引流量减少 D、T管一般约留置1周即可拔除 E、T管造影显示通畅后才考虑拔管 颅脑术后引流 一、分类 ?脑室引流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外三科季晓燕 2014.05.16 一、外科引流技术 1.概念:将器官、体腔或组织间液排出体外或引离原处的方法 2.引流的目的: (1)排除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坏死组织; (2)预防血液、渗出液或消化液在体腔内蓄积,预防继发感染、组织损害;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 (4)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 3.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吸附作用;导流作用;虹吸作用;消化道的蠕动作用 4.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通畅;彻底;低组织损伤;顺应解剖和生理要求;确定病原菌 5.外科常见引流管 胃肠减压管、导尿管、T型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 6.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1)作好心理护理 关心安慰病人,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根据病人情况给予相应指导 (2)妥善固定导管 指导病人在翻身及下床活动时,勿使其脱出;注意管道密封情况,仔细检查引流管及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 (3)保持引流通畅 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打折、扭曲、受压;经常挤捏引流管,避免阻塞;酌情给予半卧位,可维持良好引流功能。 (4)加强无菌管理

及时更换引流管周围敷料;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止破溃;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 (5)注意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准确记录于体温单上。 二、胃肠减压管 1.概念:腹部手术或胃肠道手术前放臵胃管,术中持续负压吸引,保证胃肠道空虚,防止误吸,使胃肠吻合口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 2.护理要点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臵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臵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臵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臵。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一、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管 一般为12号、14号、16号橡胶管或一次性硅胶管,头端有4~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负压吸引装置。 胃管图胃管和胃肠 减压器 (二)胃肠减压的目的 1.可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亦可减轻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胃肠胀气。 2.作为胸腹部及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便于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安全性。 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以减轻腹胀并减少缝线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4.可以用来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疾病的诊断。 5.对进食毒物者可作洗胃用。 6.用于胃肠穿孔、吻合口瘘或肠瘘的病人时,可减少消化液及其它内容物的外漏。 (三)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⒈ 口干、咽部不适

病人因一侧鼻孔内有胃管,往往经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及不适;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⒉ 鼻部溃疡 若胃管长期放置一个位置会压迫该侧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部溃疡。 ⒊ 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 持续胃肠减压可导致上消化道消化液的丢失,使Cl-、H+、K+减少。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或有胆汁、胰液等的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⒋ 呼吸道感染 留置胃肠减压,会影响有效的咳嗽和咯痰,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 (四) 胃肠减压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1. 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胃肠减压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2. 有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或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留置胃管有关。 3. 疼痛:咽痛:与留置胃管有关。 4.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留置胃管有关。 5. PC:水、电解质失衡:与持续胃肠减压有关。 (五) 胃肠减压的护理 1.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胃管,且胃管插入位置合适,深度为45~55厘米。若插入过深,胃管在胃内盘绕;过浅,则胃管头端不能到达胃或十二指肠,两者均会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 2.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两侧,用大别针将胃肠减压器固定于病人上衣或枕旁,防止因变换体位时将胃管牵出,加重对咽部的刺激,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给病人增加痛苦。特别是行胃部手术,胃管头端一般于术中放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如未妥善固定,胃管位置改变或脱出,重新置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故切勿再次下管,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3.行胃肠减压时,一定要保持胃管通畅。应每隔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毫升冲洗胃管一次,冲去可能堵塞小孔的胃内容物,以保持胃管通畅。 4.维持胃肠减压的有效负压,一般为-6.6kpa,避免因吸引力过大,使胃肠粘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上而致阻塞。

外科各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各种引流护理 1、某患者,腰麻下行会阴部手术,术后病人下腹部膀胱区膨胀,疼痛,不能自主地排出 尿液,该病人的护理诊断就是什么?做为值班护士应采取什么护理措施? 概述 观察病情“窗口” 防止感染;促进愈合;诊断与治疗 定义 将存于体腔、关节腔、器官或组织内的积血、积液、胆汁与胰液等分泌液引出体外或流至体内另外 外科术后常用引流 伤口引流 T形管引流 颅脑术后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 胃肠减压 导尿管 伤口引流 ?橡皮片引流:用于浅层伤口引流。24~48h拔除、 ?烟卷引流:(长约15-20cm),用于腹腔局部渗血渗 液等引流、 ?空心引流管:常用于胸腔、腹腔以及深部组织的引流、 ?双腔引流管:主要用于盆腔或膈下等深部的负压吸引、 ?三腔引流管:即在双腔管外面加放一根细塑管或橡胶 导管,不断滴入冲洗液,可稀释体腔内 渗液与毒素,保持一持续流动流动的冲 洗吸引系统。 伤口引流管 外科术后常用引流 并发症: ?引流口感染; ?吻合口瘘或大出血,因压迫腹腔脏器或血管; ?腹壁蜂窝组织炎; ?内脏经引流口脱出或嵌顿; ?切口疝 10例腹腔引流管拔断其原因 ?1、拔管方法不当 ?2、思想重视不够,由实习生单独拔管 ?3、腹腔引流管质量问题腹腔引流管过细、质量低劣可 致引流管不结实 ?4、腹壁戳孔过小可致引流管嵌顿而拔出困难,易在侧 孔处拔断

?5、引流管侧孔数量过多或侧孔剪除过大,均可降低引 流管的抗牵拉力度。 ?6、引流管放置不当 ?7、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负压过大 参考文献:王友祥张建淮;腹腔引流管拔断10例分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T形管引流的护理 作用 1、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 2、引流残余结石 3、支撑胆道,防术后胆道粘连狭窄。 参考文献: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要点 1、固定 2、通畅 3、无菌 4、观察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的皮肤 6、拔管:指征、注意点 T形管引流的护理 拔管指征: ?T管留置2周左右 ?引流量减少,色清 ?体温下降、黄疸消退、全身情况改善、食欲增进、大便色泽加深 ?胆汁培养阴性 ?夹管1-2天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 ?T管造影:胆道通畅,无狭窄、结石、异物等 T形管引流的护理 拔管注意点 拔管前须先试行夹管1-2天,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发热、黄疸出现,若无,行T管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再引流2-3日后(使造影剂完全排出)拔管。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内可自行闭合。 T形管引流的护理 关于胆总管术的T形管护理,下列哪项就是正确的: A、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高于腰部 B、T形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胆总管下端阻塞时引流量减少 D、T管一般约留置1周即可拔除 E、T管造影显示通畅后才考虑拔管 颅脑术后引流 一、分类 ?脑室引流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常用引流管 一、胃肠减压管 二、腹腔引流 三、T管 四、导尿管 一、胃肠减压管 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 效果; 2、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3、留置胃管期间应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5、必要的口服药物须经研碎后调水注入,夹管半小时。 6、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7、根据病情适时拨管,一般腹部手术,术后2~3天可拨管。 二、腹腔引流 1、膈下引流管 用于胃肠穿孔修补术后、肝右叶切除术后、肝破裂修补术后,膈下脓肿清除术后,引流管多放于膈下; 2、胆囊窝引流管 常见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探查、胆肠吻合术后; 3、肝下引流管 肝部分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放置在肝下引流; 4、胰腺炎引流管 肠道手术、弥漫性腹膜炎置于结肠旁沟;坏死性胰腺炎引流管放置胰周。 1)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性质、量、味,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在术后早期

(6 h),重点观察引流液色和量,便于及早发现术后腹腔内出血,术后第1天若出 现引流液为大量胆汁,同时伴有黄疸,提示肝外主胆管损伤;若引流液过多,同时含有大量食物残渣,提示腹腔内脏损伤,伴有化脓性感染征兆。 2)管道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 2、外接无菌引流袋或负压引流盒 3、注意每小时引流液量及性质 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滑脱。 5、拨管时间根据病情决定,短者2~3天,长者可达数月。 三、T管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每日更换。 2、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敷料,局部 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减少胆盐对皮肤 的刺激。 3、正常胆汁每日量约800-1200ml,色泽为黄绿色,稠厚、色清、无渣。 术后24h内引流量为300-500ml。 恢复进食后每日引流量为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术后1~2天胆汁颜色可呈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流,提示引流管阻塞或脱出。 若引出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导尿管 1、尿管的男病人,每日应用0、2%的碘伏溶液擦洗尿导口分泌物。女病人进 行会阴冲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