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能治好吗

乳腺癌能治好吗
乳腺癌能治好吗

乳腺癌能治好吗

乳腺癌能治好吗?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但是很多人对于乳腺癌能治好吗并不是很了解,觉得一旦患了乳腺癌是没有医治的可能了。对待乳腺癌一定要理性,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专家表示,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达9成以上,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乳腺癌能否治好这个问题是很多癌症病人的家属比较关注的,但每个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体质都不同,有的中老年患者被确诊乳腺癌以后几个月就去世了,有的心情开朗,能多活几年,其实乳腺癌手术治疗以后可以多活几年的。以及后续的治疗等等对具体的生存期都是有影响的,故而没法给予一个标准的回答。总的来说要看乳腺癌的程度,早期比较好治,晚期就很难说了!只是说一般生存期为五年,也可能几个月就去世。

据美国疾病检测中心统计指出,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高达97%。我国乳腺专家表示:乳腺癌治疗已经非常科学规范,其治疗效果与分期有绝对的关系。0期癌一般是 10年内不复发不转移,Ⅰ期10年生存率90%,Ⅱ期为75%,Ⅲ期50%,Ⅳ期乳癌就比较难维持到10年,能够坚持5年很不错了。从上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的乳腺癌死亡率应经开始呈下降趋势,这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进展。但是,我国因为乳腺癌死亡的人数却仍是年年递增。事实上,我国早期乳腺癌治愈率也已经高达9成以上,而且多数都可以保住乳房。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的原因是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的限制,乳腺癌病人就诊时的病期相对偏晚,III、IV期病人的比例约为30%,而同期美国仅约为15%。因此,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自身乳房变化是每位对自身健康负责的女性都应该做的事。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

1、乳头溢液,我们知道乳头液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非妊娠哺乳期的乳头溢液发生率约为3%~8%,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也可呈水样、血样、浆液样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亦不一样,一般晚期患者溢液比较严重,这时可以对乳头溢液应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以明确。

2、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癌皮肤改变与肿块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肿块小,部位深,皮肤多无变化,肿块大,部位浅,较早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呈现凹陷。若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皮肤水肿,形成橘皮样变,属晚期表现。

乳腺癌治疗决策_从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学_江泽飞

述评文章编号:1005-2208(2015)07-0697-04 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7.02 乳腺癌治疗决策:从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学 江泽飞 【摘要】最近召开的第14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提出“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学”的理念。会议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疗决策的个体化、精准医学和大数据等内容。临床研究优化了治疗方案,推动了治疗指南的制定和修改,带来了新的医学策略的思考。随着近年来个体化诊断及治疗手段的发展,乳腺癌治疗决策已步入了精准医学的新时代。 【关键词】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C Decision making for breast cancer:From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to precision medicine plan JIANG Ze-fei.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71,China Abstract The14th St.Gallen international meeting is the expert congress to discuss and update the consensus for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St.Gallen consensus),with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to the precision medicine"as the theme.The concept and topics on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the precision medicine pla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big data were involved and hotly debated in the conference. The clinical research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ation of treatment decision making,developing and modification of clinical guidelines,initiation of the new medical strategy thinking.In addi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a new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has been opened up. Keywords breast cancer;individualized treatment;preci?sion medicine 第14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于2015年3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该会议两年召开一次。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学”,讨论更新国际早期乳腺癌专家共识(St.Gallen共识)。共识专家团汇集了来自全球的乳腺癌外科、内科、放疗、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会议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疗决策的个体化、精准医学和大数据等内容。本文就会议成果谈几点笔者体会。 1大数据时代临床研究结果解读 1.1临床研究优化治疗方案1896年,乳腺癌根治术的实施开启了乳腺癌标准化手术治疗的历程。2002年,保乳手术长期随访结果得以公布。内分泌治疗方面,从20世纪初行卵巢切除术治疗乳腺癌,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发现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随后他莫西芬、芳香化酶抑制剂不断得到临床研究和应用。辅助化疗方面,1974年开始CMF临床研究,1997年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开启了靶向治疗时代。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模式越来越成熟,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200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弥补了既往传统的医学模式和个体医生临床经验的不足,能够增加人类对乳腺癌的认识和了解,更有利于全面评价和比较现有的治疗方案,更好地论证新的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而探索疾病的防治策略,从而改变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 辅助化疗领域的临床研究结果不断改变可手术病人的术后治疗模式,需要化疗病人的辅助化疗标准已经建立。通过B-15、US9735、E1199等临床研究,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和疗程。如AC方案代替了CMF,AC-T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类)的方案优于AC,而加用卡培他滨或吉西他滨并没有改善预后[1];而不含蒽环的TC方案优于AC。化疗基础上加用1年曲托株单抗,可以显著提高HER2阳性病人疗效。同时,NSBAP B-36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危险度不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科,北京100071 E-mail:jiangzefei@https://www.360docs.net/doc/f412036539.html,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HER2+乳腺癌 尚需解决的问题 赫帕双靶+化疗是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T-DM1、吡咯替尼已成为HER2+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对于HER2+患者,尚需解决的问题: 1. 早期阶段已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管理 2. HER2+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约1/2)患者如何选择全身治疗方案? 3. 晚期HER2+乳腺癌的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

2020 ASCO大会上,徐兵河教授团队公布了III期PHOEBE研究结果。PHOEBE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n=134)和拉帕替尼组(n=132)由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HR=0.39,P<0.0001),符合显著性差异标准(P≤0.0066)。由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HR=0.42,P<0.0001)。 一项Meta分析纳入PHENIX、PHOEBE、KATE2、EMILIA、 EGF100151、Cameron、Pivot、Martin等共13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ATM》杂志。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曲妥珠单抗经治HER2+晚期乳腺癌最有可能改善PFS的治疗选择,这项研究也奠定了吡咯替尼用于晚期患者二线治疗的地位。 约一半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可能发展为脑转移。HER2CLIMB研究是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图卡替尼或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用于经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治疗后进展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0年2月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结果显示,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和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5.6个月(HR=0.54,P <0.001),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9个月和17.4个月(HR=0.66,P=0.005)。 2020 ASCO会议上,HER2CLIMB研究公布了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

2019年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 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35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33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2-3]。HER2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1,HER2,HER3,HER4)中4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 和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过程。针对乳腺癌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予以综述如下。 1 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人源化的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95% 来自人和5% 来自鼠的IgG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受体,通过降低细胞膜HER-2蛋白浓度、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加速HER-2受体蛋白降解、参与抗血管生成作用而导致细胞生长受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ADCC诱

导机体杀死肿瘤细胞。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是作为针对HER-2靶点设计的首个分子靶向药物,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由此展开。目前曲妥珠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解救治疗[4]。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化疗均显示良好疗效。单一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其作为一线药物的有效率为26%,HER-2(3+)患者有效率为35%[4];作为二、三线药物总有效率为15%,其中HER-2(3+)患者有效率为18%,且曲妥珠单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5]。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也可明显提高疗效,体外实验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多种化疗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曲妥珠单抗与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脂质体阿霉素联用的有效率为24%~86%[6]。紫杉类中加入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 和生存期[7],相关实验证实联合治疗与单药化疗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临床常将曲妥珠单抗与一种化疗药联用,有关两种化疗药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疗效的实验表明含曲妥珠单抗的三药联合较两 药联合方案略有优势[6]。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也可以

肿瘤精准医疗探索

我国肿瘤精准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精准医疗的概念来源于个体化医疗,Mirnezami等认为,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从而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国较早提出如何构建精准医疗体系的夏锋和韦邦福认为,精准医疗模式以患者最大获益和社会医疗投入的高效配置为宗旨,结合现代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治疗学、分子医学、医学信息学技术、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等,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走向整合化,为每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2015年,国部分专家对精准医疗的定义达成共识:“精准医疗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畴[3]”。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精准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力图从疾病的预防、检测、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等层面,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进而针对患者个体特征制定并实施医疗

决策和处理方法,以期实现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我国之所以也要发展精准医疗,从广义上来说,这个政策最终会减少政府的医疗费用支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资金也能够被“精准”使用。而且,精准医疗所涉及的医疗技术均居当前最先进水平,我国应当紧跟世界科学技术的潮流。从狭义上来说,精准医疗从个人层面实现个体化医疗,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 一、在肿瘤方面的发展方向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最新统计,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 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 500万[4]。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337.2万,因癌症死亡约221.3万。全国每分钟就有6.4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9 216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5]。当前严峻的现状,促使医疗专家尽快突破传统模式,寻找新的肿瘤治疗方式。因此,精准医疗的理念提出后,肿瘤科学就成为精准医疗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精准肿瘤医疗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精准肿瘤医疗模式中,对肿瘤的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重要保证。与以往通过特殊染色、光学或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等方式对肿瘤进行分类、分型和分期不同的是,精准医疗时代下是利用各种基因测序方法对肿瘤进行诊断。在对肿瘤进行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较好的治疗。

肿瘤的精准医疗:概念、技术和展望

肿瘤的精准医疗:概念、技术和展望 杭渤1,2,束永前3,刘平3,魏光伟4,金健1,郝文山5,王培俊2,李斌1,2,毛建华1 摘要精准医疗是指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肿瘤为一复杂和多样性疾病,在分子遗传上具有很大异质性,即使相同病理类型的癌症患者,对抗癌药物反应迥异,因此肿瘤学科成为精准医疗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组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精准医疗的可行性。本文介绍精准和个体化医疗的概念、基础和意义,简述近年来在此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实施精准医疗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归纳,首次将其分为间接方法(生物标志物检测及诊断)和直接方法(病人源性细胞和组织在抗癌药物直接筛选的应用),最后扼要阐述精准医疗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分子组学生物标志物检测病人源性细胞和组织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Concept, technology and perspectives HANG Bo1,2, SHU Yongqian3, LIU Ping3, WEI Guangwei4, JIN Jian1, HAO Wenshan5, WANG Peijun2, LI Bin1,2, MAO Jianhua1 Abstract Precision medicine is defined as an approach to person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omics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Human cancer is a complex and intrinsically heterogeneous disease in which patients may exhibit similar symptoms, and appear to have the same pathological disease, for entirely different genetic reasons. Such heterogeneity results in dramatic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currently available anti- cancer drugs. Therefore, oncology is one of the best fields for the practice of precision medicine. The availability of omics- based big data, alo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paves a way for precision medicin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cept, found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n, various current available biotechniques in precision medicine are evaluated and classified into indirect (biomarker-based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and direct (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tissues for direct anti-cancer drug screening) categories. Finally, perspectives of precision medicine as well as its facing challenge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precision medicine personalized medicine omics biomarker detection 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tissue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迈向精准医疗: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体系”报告中,对“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和措施做了系统的论述[1]。报告探讨了一种新的疾病命名的可能性和方法,该方法基于导致疾病的潜在的分子诱因和其他因素,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病人症状和体征。报告建议通过评估患者标本中的组学(omics)信息,建立新的数据网络,以促进生物医学研究及其与临床研究相整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将“精准医疗计划”作为美国新的国家研究项目发布,致力于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让每个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和医疗,从而“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此举措很快得到了美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医学界的热烈响应[2, 3],当然也包括来自医学界和社会的争议。 1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医疗1.1 定义 什么是精准医疗(又称精确医学),其与通常所讲的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又是什么关系?精准医疗就是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如基因组信息,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个体化医疗利用诊断性工具去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遗传性标志物,然后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情况,协助决定哪一种预防或治疗干预措施最适用于特定的患者。通俗地讲,个体化医疗就是考虑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药物治疗因人而异,为理想化的治疗。而精准医疗着眼于一组病患或人群(图1),相对于个性化医疗针对个体病患的情况更为宽泛,更可行。两者有共同的内涵。也有医疗和研究机构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如杜克大学的“精准和个体化医疗中心”。 图1精准医疗的核心Fig. 1 Heart of precision medicine

听国内多位权威专家谈最新精准抗癌攻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2036539.html, 听国内多位权威专家谈最新精准抗癌攻略 作者:吴志 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9期 针对靶点精准打击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目前,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平均每天超过l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 “抗癌驶上精准治疗‘轨道’,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及大数据科学集成的新兴医疗模式。”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强调,精准治疗的模式已经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依靠化疗、手术、放疗等单一手段的抗肿瘤治疗方式,临床上通过靶点治疗,特别是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放疗、化疗甚至和各种靶向药物联合,均获得了巨大成功。 李进教授强调,目前已经清楚地知道某些肿瘤基因突变类型、靶点等在细胞内的分布,据此给予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这就是精准医学,也是精准肿瘤治疗的内涵。同时开发药物对这些靶点进行抑制或者灭活,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和开发,肿瘤的治疗更精确,更低毒,疗效更好。 乳腺癌按慢病管理 目前观点认为,晚期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按照慢病来进行管理。 “只要患者经济允许并能耐受,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应作为维持治疗最重要的选择予以考虑。”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徐兵河教授指出,聯合治疗疗效高、起效也快,越早内分泌联合治疗患者获益越大。目前,迫切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发起一些设计良好、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寻求晚期乳腺癌的最优治疗策略与最佳药物选择。 “近10年来,多项国内新药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维持治疗方面,最为关注的可能是维持化疗,包括联合化疗方案的维持,联合化疗后改为单药序贯维持,还有换药维持。”徐兵河教授总结了乳腺癌药物临床研究未来的四个发展方向,即寻找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更方便、准确的预后因子检测;基于基因水平的研究设计以及基于大数据融合发展。 40岁后应精准筛查

精准医疗给了肿瘤患者一个生命奇迹

精准医疗:从此癌症不再是绝症,还肿瘤患者一个生命奇迹 “一些癌症晚期转移的患者,我没有办法治愈他们,但也许我可以将他们的生存周期从6-9个月延长到2-3年,也许这2-3年里面就有新的药物、新的方法被研发出来,能够拯救他们的生命了呢。” ——Dr. Nader Javadi(内德·贾瓦迪) 为所有肿瘤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这就是“精准癌症医学” 先驱Dr Javadi的Hope Health Center中“希望”的意义。癌症 作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带来的致命威胁是不容 小觑的!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 显示,2012年全世界共新增癌症病例1400万例并有820万人死 亡,其中,中国新增307万癌症患者并造成约220万人死亡。世 界上每年有数百上千万人死于癌症,而当前全球癌症患者和死 亡病例还在令人不安地持续增加,更是使得抗癌之路愈显漫长 而崎岖。 在中国,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而其中有6成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那么在癌症患者逐年上升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更早的知道自身是否存在患癌风险,如何在癌症早期就发现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也许,癌症基因检测精准医疗可以帮到我们。 精准医疗:如何逆转生命,创造奇迹? 2015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正式启动了精准医疗计划,该计划将在基因组层面加快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治疗方法提供给临床医生,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病因。如果说2014年是移动医疗的春天,那2015年便是精准医疗的春天。 虽然精准医疗这个概念早在2011年就已被美国国家研究委员提出过,但今年,在奥巴马的推动下,更是引发全球关注。精准医疗又称为个性化医疗,它是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种定制医疗模式。 如今,精准医疗主要着重于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以及癌症战争新策略的研究和制定上。作为全球医疗技术创新的驱动者,美国早已开始积极推行精准医疗,而且已经成绩斐然!除了为已故苹果公司CEO史蒂芬·乔布斯在胰腺癌确诊后多争取了长达8年的生存时间之外;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也是通过基因测序,在发现罹患乳腺癌风险偏高以后切除乳腺以预防该疾病发生;同时,精准治疗也帮助患有白血

乳腺癌精准医疗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30T10:39:28.89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邓建军[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影像手段于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现状和进展。 湖南省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南永州 425100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随之得到大幅度提升,生活方式也发生转变,有大量医学资料表明我国乳腺癌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越发年轻化,因此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十分重要,其中影像学的作用功不可没,不仅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和重视,而且得到患者的高度信任。影像学与其它诊断手法一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 诊断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影像手段于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现状和进展。关键词:乳腺癌;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一、乳腺X线摄影检查此种检查方式最早应用时间为1913年,较高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密度是此种检查方式的主要特征和优势,对于细小钙化点非常的敏感,大幅度提升了乳腺癌检测的便捷性,因此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应用。但是乳腺钼靶X线对于肿块囊实性难以进行区分,再加上具有一定剂量的放射性损害,因此对于哺乳期妇女、孕妇以及未及35岁的妇女不宜采用此种检查方法。 1.屏片乳腺X线摄影第一台专用于乳腺检查的X光机于1966年问世并且发展至今,此种X光机的图像可对低于、等于、高于纤体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局部结构扭曲、细小沙粒样钙化以及不对称性致密影进行发现,钙化的筛查是此种检查机器的优势。有大量医学文献报道,妇女在40岁以后定期接受此种检查,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得病死率降低。但是此种X光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是无法一次性获取清晰且满意的图像,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 2.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 2000年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研发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图像全部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均以数字的方式进行,不仅使得胶片存放和浪费的情况切实降低,而且可进行远程会诊。此外,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将肿块或者钙化情况更加清晰的进行显示,与传统屏片相比优势十分明显。使得未及40岁、未绝经妇女或致密型乳腺妇女群体的乳腺癌检出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此种检查手段症逐步取代传统屏片检查成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3.乳腺导管造影 乳腺导管造影首先需要在患者乳腺开设乳孔,然后将适用的对比剂注入其中,从而乳腺主导管和分支显影会清晰显示,此种检查方式主要使用群体是存在溢液及溢乳症状的病人,对于患者乳腺导管内的早期病灶和微小钙化可以清晰显现,医学临床中具有较大价值。 4.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早在2003年就有医学研究者称小样本研究中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可准确显示恶性病变。此种X线摄影检查手段可利用病灶不同强化程度的显现对病灶的性质进行区分,如乳腺肿块为恶性则肿块强化较快,反之如肿块为良性则强化缓慢。此种X线摄影对数字减影进行利用完成不同时间摄取的碘造影图像处理的目的,减影图像可对因致密乳腺掩盖所引发的伪影情况进行有效降低,病灶现实清晰度和准确性大幅度提升,致密型乳腺患者的检测结果更是如此。 5.双能量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双能量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由字面意思可以得知,此种技术基于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技术上进行发展,高低量管两种电压曝光方式进行图像的摄取,在经过减影处理之后可对脂肪及正常腺体组织的干扰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更加突出的现实病变血管和钙化点。 二、超声检查 1.二维超声成像 二维超声检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我国乳腺疾病的检查中进行应用。乳腺恶性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以及周围关系均可通过二维超声探头的断面图像进行显示,检测致密型乳腺与囊实性乳腺癌的出检率相比X线摄影更高。但是二维超声检查也存在较大弊端,即对微小钙化显示不明显,检出率相对较低,此外,对于非典型的乳腺癌漏诊率非常高。 2.三维超声成像 利用计算机对二维超声参数进行重建之后成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三维立体图像可对乳腺癌和周围组织中的空间立体关系更加清晰且直观的显现,并且可以对肿瘤体积和内部实际血流状况进行相对精准的定量分析,从而为医师的临床肿瘤性质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 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恶性肿瘤的刺激下新生毛细血管会不断增加,肿瘤内部具有血流程度加大、供血丰富的特征,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对肿瘤内部的实际血流状况进行准确探测,并对乳腺内部肿瘤血管的各项参数进行记录然后进一步分析血流的特征,从而可对肿瘤性质进行鉴定。一般来说,肿瘤大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测出的血流信息成正比,也就是说患者肿瘤越大利用此种技术可检测出越多的血流信息。但是此种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仅可对管径在100 μm以下的血管进行探测,而且部位、声速、血流夹角、血液流速等都会对探测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说探测生长速度较快且血管相对丰富的良性肿瘤时存在假阳性结果发生的可能。 4.超声造影 乳腺管造影最早应用为1973年,近些年来逐渐在乳腺肿瘤血管的超声研究中被推广和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利用造影剂对血液的背向散射进行提升,从而血液显示的清晰度提升。超声造影可对肿瘤内部血流分布状况进行灵敏、清晰的动态观察,因此超声造影诊断可以乳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非常高。超声造影在对肿瘤血管特征的现实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可对肿块的微灌注情况和供血情况进行准确显示。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薛静 王浩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8.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602713)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 【摘要】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二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二特异性抗原疫苗二细胞疫苗二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和15%[1]三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继传统放射治疗二化疗二手术等治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三笔者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三 一二治疗性乳腺癌疫苗 治疗性乳腺癌疫苗是一类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起着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三它是在使用常规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以及新型生物治疗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清除残存的零星癌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三笔者总结的相关治疗性乳腺癌疫苗临床试验见表1[2?29]三 (一)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激活T 淋巴细胞的过程受多个受体二配体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些受体或配体在肿瘤的发生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二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等相关免疫靶点三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2036539.html,G?3 LAG?3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质量为 70000,位于12号染色体上[30]三它主要表达于活化的NK 细胞二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面,能够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在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挥抑制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三重组可溶性LAG?3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recombinant soluble LAG?3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IMP321)与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引起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和记忆性T 细胞活化三已有研究在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IMP321的疗效,患者接受每2周1次IMP321,每周1次80mg/m 2紫杉醇皮下注射,连续治疗6个疗程三结果表明: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达90%,并且,APC 数量二自然杀伤细胞与CD8+效应T 细胞的比例呈持续性增加,且未见与IMP321相关的不良反应[2]三而之前已有实验证明,抗LAG?3联合抗PD?1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够防止T 细胞耗竭和无能[31]三 2.CTLA?4 CTLA?4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它既能在活化的CD8+ 效应T 细胞中表达,也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三并且,其能与T 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结合其配体CD80或CD86,抑制T 淋巴细胞活化,进而阻断CTLA?4,消除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和解除对T 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32]三目前,临床上有2种用于抑制CTLA?4的单克隆抗体三一种是ipilimumab,多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故美国FDA 已批准ipilimumab 用于未经治疗和难治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33?34],而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 已经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35]三研究者在26例转移性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评估了tremelimumab 的临床疗效三这些患者每28d 或90d,接受3~10mg /kg 的tremelimumab 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5mg 依西美坦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46%)二瘙痒(42%)二便秘(23%)和疲劳(23%)三其中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还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并且,患者接受tremelimumab 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每90d 的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为6mg /kg三在接受MTD 治疗的13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3二4级治疗相关性腹泻,其最佳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四 34四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8,Vol.12,No.1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 中日友好医院精准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精准医学中心 2016年3月8日 本指南,结合《NCCN 2015乳腺癌治疗指南》、PharmGKB及其他资料制定。 综合考虑了如何精准地增加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如何尽量避免和干预治疗中的毒副作用。 乳腺癌精准治疗基因检测内容,分为:辅助内分泌治疗基因检测组套、辅助化疗基因检测、辅助放疗基因组套。在实际应用中,尚可从这些组套中,选测拟用药物对应的基因,以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三、乳腺癌辅助放疗,基因检测组套:21、29、94 四、乳腺癌简介 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乳腺癌的生长发展与雌激素的关系早被临床所重视,ER(雌激素受体)PR (孕激素受体)是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二种激素受体,了解ER、PR具有以下意义: 1、估计乳腺癌的预后。任何组织分化均包括了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ER与PR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化高或差功能亦高或差,此即提示ER、PR 阳性者预后较好,阴性者预后较差的理论依据。文献报告高分化乳腺癌96.9%ER阳性,即低分化的仅17.7%阳性,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ER阳性占66.7%,而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ER阳性46.6%,一般认为ER阳性者复发率低,生存率高。同时测定乳腺癌ER与PR,凡ER阳性者约2/3PR阳性,PR阳性的乳腺癌较阴性者复发率低3.6倍,临床Ⅲ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4个者,其ER与PR阳性率均低于I期及II期伴淋巴结转移少于三个者(P<0.01),同 大样本PR连续测定9个月随访发现,PR始终阳性者预后明显优于始终阴性者,比较与预后有关的诸因素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数(P<0.0001)及PR阳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 过 100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