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动植物乐园》教案设计.doc

《土壤——动植物乐园》教案设计.doc
《土壤——动植物乐园》教案设计.doc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熊曳

【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学生了解了“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之后学习的第一个地球家园的重

要“成员”——土壤。

教科书用一幅在土壤里生长的幼苗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

从“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植物,都有哪些动植物呢?”这个问题导入到本课的研究重点——土壤中的动植物。教材的探索部分是让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记录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和植物”。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壤,自主发现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动植物。教材中提醒学生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

定的顺序”,这是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加有效率和质量。教材研讨部分“我

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的问题和“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小结并分享观察土壤时发现的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

生存。教材拓展部分的“观察蚯蚓的活动”,是为了有效弥补学生不易观察到的

土壤内部的动物生活情况而做的补充观察。

【学生分析】

本课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充满乐趣的,但对于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组织难度的。因为学生对户外的观察活动会呈现非常兴奋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只顾着和小动物玩耍而淡化了观察的重点。为了保障观察活动的质量,教师的前期观察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观察内容是土壤中的动植物,观察的要求是“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并且要特别强调在观察活动中注

意保护动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

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

物的发现。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感兴趣。

2.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放大镜、装有蚯蚓的透明观察盒。

教师准备:图片、班级记录表、土培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给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用透明的盆子装着的土培植物(最好选择

学生非常熟悉的植物或以往课堂上观察过的植物),与学生开展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植物朋友,大家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植物呢?

2.提问:这盆植物是依靠什么生长的呢?

3.全班交流。(阳光、水、土壤……)

4.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土壤”。(板书:土壤)

5.教师出示一幅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提问:你们在这张照片的土壤上能

看到什么呢?

6.全班交流观察发现。

7.教师小结: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

着许多动植物。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到校园里观察土壤表面和土壤里都有哪

些动植物。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悉的植物带到课堂,通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土壤。这个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由熟悉的事物自然地进入本课“土壤”的学习,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土壤与植物生命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土壤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再通过对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的观察,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土壤与动植物的联系。

二、探究活动

1.在我们去校园里观察之前,老师需要和大家约定一些观察和记录的要求。

观察地点:学校花坛。(最好配一张相应地点的照片)

观察内容:花坛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

观察要求:细致、全面、有序。

观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

小提示:①观察时不要伤害动植物;②当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时,可以用文字描述其特征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

设计意图:在走出教室到校园花坛观察之前给学生详细地讲解观察和记录的

要求是为了让学生高效、正确地完成本课的观察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在大自然中观察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很容易偏离主题,所以教师在观察前强调要求,有利于学生明晰观察和记录的重点。另外,“细致、全面、有序”的观察要求有利

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并能帮助学生用一定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观察质量。

2.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观察,教师要控制好观察时间,观察时间

大概15分钟。

3.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

三、总结与反思

1.刚刚在花坛,你们已经观察了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接下来请你

们根据以下两个提示来整理和反思你们的观察记录。PPT出示:①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②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

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就两个提示进行观察记录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学生从刚刚在校园里观察的兴奋状态转换到安静思考的状态,能够静下心进入

到研讨环节。

2.全班研讨交流PPT出示的两个提示。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学生交

流的动植物名称和学生描述的动植物的特点以及发现的地点和数量。

3.小结: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

壤而生存。

四、拓展

1.如果时间充足,可以用透明观察盒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土壤“居民”——蚯蚓。透明观察盒里需装有湿润的土和树叶,再将蚯蚓装进去,要提醒学生观察重点是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2.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给班级家长群推送一段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供

学生课后观看。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观察蚯蚓是为了弥补之前校园观察中学生很难观察

到土壤里面的动物的问题,拓宽学生对于土壤里的动植物的认知。

【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校园土壤“居民”》班级记录表

日期:地点:

动物

植物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让学生认识到很多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

活动手册说明:学生在到校园里观察之前,教师需要先勘察校园环境,选出适合学生观察的地点。最好选择动植物丰富一点的区域,甚至可以选取几块临近的区域,能将学生分散到不同区域,又方便教师看顾所有学生。教师需提醒学生:观察时要注意记录动植物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观察时要做到“细致、全面、有序”;如果发现了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先用文字或拼音记录下它们的特征或者用图画的形式来记录。

赠送以下资料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选取动人情景,生动描写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懂得感受爱,也懂得回报爱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方法。

2、儿子对父亲的关心的不解、顿悟、感念的过程。

【预习设计】

1、学生需认真朗读全文,弄懂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注意事件发生的背景;

3、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和儿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并欣赏一首小诗。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背影》,看看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二、检查预习(小组之内检查)

1、正音练习:给加粗的词注音。

变卖典质(diǎn zhì) 颓唐(tuí) 狼藉(jí)

交卸(xiè) 奔丧(bèn sāng) 簌簌(sù)

晶莹(yíng) 迂腐(yū) 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妥帖(tuǒ) 蹒跚(pán shān) 踌躇(chóu chú)

2、根据解释填词语。

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失业在家。赋闲

凄惨暗淡,不景气。惨淡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迂腐

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祸不单行

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变卖典质

精神不振作。颓唐

三、朗读课文,交流探讨

1、刚才我已经说过,《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这说明

大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给大家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或者产生了某方面的疑惑,那么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或疑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画下来,然后用“我觉得。”的句式来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篇文章的。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朴实特点,通过读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虽然平

实,但是却很感人。

(2)引导体会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文中写了几次“背影”?那一次写的最详细?作者是如何来详细刻画“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的?(播放电视散文《背影》片段)边引导,边朗读,边体会,重点解决:

A、“背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

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

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

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写得最详细。

B、在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时,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入手,细致入微的刻画。

如:“蹒跚”、“探”、“爬”、“攀”、“缩”、“微倾”等词语中体会父爱。

C、从父亲的衣着上来体会、父子衣服的对比(他给儿子做了紫毛大衣)及营造的氛围和心情(悲凉、沉重),帮助学生分析特定背景(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

借钱办丧等等)。

教师总结:作者刻画的这个背影,是自己终生难忘的父亲的背影,

他通过写父亲的体态动作、穿着打扮,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在奔波劳累中,依然为儿子尽心尽力的伟大的父亲,这也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深沉的父爱。

(3)在送行中,父亲除了为儿子买橘子外,还用什么来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儿子理解父

亲的深情吗?为什么?八年以后,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怀的是怎样感情?

教师总结:浦口送别的时候朱自清才20岁,因为年轻,所以他当时也会对父亲的琐碎

的表达爱的方式表示不满,可是当他在八年后,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对父爱的感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当时的自以为是也感到非常的后悔,自责。他把自己这种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勇敢的展现在了众人面前,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地方。

(4)面对父亲,作者当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

教师总结:觉得父亲迂腐、令人讨厌。

四、引深拓展

1、同学们,看到20岁的朱自清,你是否想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有一些对父母、老师、

长辈的关心的不耐烦,是否在有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某些言语和举动太过多余,是否有过觉得自己要比他们聪明得多想法?那现在呢?你又怎样看待这些事情呢?

学生讲述感人的故事。

2、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小文章。看完后,说说

你的感受。(多媒体展示)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五、情感迁移,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误解过.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学生写作练习,朗读展示。)

六、结束语:

(播放歌曲《懂你》)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同学们,不要再把年少无知当作我们可以对爱麻木不仁的理由,不要等到我们失去了爱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既然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爱,我们就应该有责任读懂爱、感受爱、回报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