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6231040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A 考试时间 90 分钟

题号 一

总成绩

得分

阅卷教师签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变旋现象是哪种基团的碳原子引起的?

( B )

A 、羰基碳

B 、异头碳

C 、酮基碳

D 、

醛基碳

2、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最常见的基团是 ( A )

A 、—OH

B 、-SH

C 、-COOH

D 、-

CH 3

3、下列结构式中,哪个是βD 吡喃葡萄糖的结构式?

( A )

A 、

H CH 2OH O HO

H H

OH OH H OH

B 、H 2O HO

H H OH

H

OH H OH

②CH OH

C 、H CH 2OH O HO H

H OH

H H

OH ③

D 、

H

CH 2OH O HO H

H

OH H OH

H

OH ④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

4、碳原子数相同的脂肪酸,不饱和的与饱和的相比,其熔点( A )

A、较低

B、较高

C、相同

D、变化

不定

5、保护巯基酶免遭氧化而失活的化合物是

( C )

A、胱氨酸

B、二价阳离子

C、谷胱甘肽

D、

尿素

6、下列哪一种氨基酸在生理条件下含有可解离的极性侧链。

( C )

A、Ala

B、Leu

C、Lys

D、

Phe

7、脱氧核糖含量的测定采用

( B )

A、地衣酚法

B、二苯胺法

C、福林-酚法

D、费林滴

定法

8、下列磷脂中哪一个含有胆碱?

( C )

A、脑磷脂

B、心磷脂

C、卵磷脂

D、磷脂

9、下列关于凝胶过滤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D )

A、凝胶过滤主要基于蛋白质的带电荷多少而进行分离的

B、凝胶过滤中所带电荷数越多的蛋白质越先流出

C、凝胶过滤不能用于分子量的测定

D、凝胶过滤中分子量大的分子最先流出

10、在研究和模拟生物膜时常使用的人工膜是( A )

A、脂质体

B、核糖体

C、微粒体

D、线粒体

11、下列哪种酶对于碱性氨基酸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具有最强的专一性

( D )

A、羧肽酶A

B、胃蛋白酶

C、弹性蛋白酶

D、胰蛋

白酶

12、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是( D )

A、沉淀反应

B、双缩脲反应

C、胶体性质

D、两性性质

1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由核酸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 C )

A、病毒

B、核糖体

C、线粒体内膜

D、蛋白质生物合

成起始物

14、全酶是指( C )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酶的无活性前体

C、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并且已具备各种成分

D、一种酶-抑制剂复合物

1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上都有( B )

A、18SrRNA

B、5SrRNA

C、5.8SrRNA

D、28SrRNA

16、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效应是

( D )

A、Vmax降低,Km不变

B、Vmax降低,Km降低

C、Vmax不变,Km降低

D、Vmax不变,Km增加

17、热变性后的DNA

( B )

A、形成三股螺旋

B、紫外吸收增强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碱基组成发生变化

18、血液凝固的过程是凝血酶原和血纤蛋白原

( B )

A、变性的过程

B、激活的过程

C、变构的过程

D、重新组合的过程

19、跨膜蛋白与膜脂在膜内结合部分的氨基酸残基

( C )

A、大部分是酸性

B、大部分是碱性

C、大部分是疏水性

D、大部分是糖基化

20、直链淀粉的构象是

( A )

A、螺旋状

B、带状

C、环状

D、折叠

二、判断题(答案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小题1分, 共10分)

1、用碱水解RNA和DNA时可得到2’、3’-核苷酸。(×)

2、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底物无关。(×)

3、核苷酸分子中核糖为吡喃型结构。

(×)

4、磺胺类药物治病原理是直接杀死细菌。

(×)

5、磷酸化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一般是耗能的。

(√)

6、胆汁酸是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乳化剂。

(√)

7、溶液的pH值可以影响氨基酸的等电点。

(×)

8、D-甘露糖和D-半乳糖都是葡萄糖的差向异构体,所以它们也是一对差向异构体。

×)

9、蛋白质的亚基和肽链表示的相同含义。(×)

10、天然存在的不饱和脂肪酸通常是顺式结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谷氨酸的pK

1(α-COOH)=2.19,pK

2

(α-NH

3

+)=9.67,pK

R

(R基)=4.25,其pI值应是

( 3.22 )。

2、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过程呈现(协同)效应,这是通过血红蛋白的(变构)

作用来实现的。

3、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指(亚油酸)和(亚麻酸)。

4、皂化价为200的甘油三酯,其分子量应该是( 840 )。

5、假尿嘧啶核苷的糖苷键是( C-C )连接。

6、EC3.1.1.11应为(水解酶)酶类。

7、Tm值高的DNA分子中,( G+C )百分含量高;Tm值低的DNA分子中,( A+T )

百分含量高。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hargaff法则:即碱基等比定律,阐述DNA碱基组成特点。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

啶的摩尔含量

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既嘌呤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 的碱基

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和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

DNA的碱基组成。

2、肽单位:是蛋白质或多肽二级结构折叠的基础,由于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限制了肽

链主链原子的

旋转,使包括肽键在内的六个原子都位为同一个平面上,即以肽平面作为结构单位进一步折

叠形成α-螺旋、

β-折叠等空间结构。

3、核小体:真核细胞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进一步折叠是以八聚体组蛋白(H2AH2BH3H4)

2

核心,DNA双链盘绕1.75圈,约146bp,而组蛋白H1和连接DNA将核小体串联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

DNA被压缩,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4、构型:在立体化学中,因分子中存在不对称中心而产生的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有D型和L型两种。构型的改变要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从而导致光学活性的变化。

5、酶的活性中心:在酶大分子中,只有少数特异的氨基酸殘基参与底物结合及催化作用。这些特异的氨基

酸殘基比较集中的区域,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即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

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从DNA分子中间水解磷酸二酯键,从而切断双链DNA的核酸水解酶。

它们的切点大多很严格,要求专一的核苷酸顺序识别顺序。

7、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而且可以同时与底物和酶结合,两者没有竞争。但形成

的中间物EI和ESI不能分解成产物,因此酶活降低,这种抑制使Km不变,Vm变小。

8、SDS-PAGE法: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

的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进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9、分子杂交:不同的DNA 片段之间,DNA 片段与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

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0、中间产物学说:在酶催化的反应中,首先是酶与底物形成稳定的酶-底物中间复

合物,当底物分子在酶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后,中间复合物再分解成产物和酶。

这是酶催化作用的本质,使底物的价键状态发生形变或极化,起到激活底物分子

和降低过渡态活化能作用。

五、问答题(共4题,共计40分)

1、试述分子间作用力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性(本小题10分)

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形成和维持,必需依靠化学作用力的产生,包括共价作用力和非共价作用力。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体现也离不开化学作用力的参与。

(1)生物大分子一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是必需依赖共价作用力的,如蛋白质的肽键、核酸的磷酸二酯键、多糖的糖苷键等,一旦共价键断裂必然影响生物分子的结构,进而影响生物学功能。

(2)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的折叠和稳定主要是依赖非共价作用力,即次级键,包括氢键、范德华引力、疏水作用力、盐键等,虽然作用力很弱,但数目多,对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依赖氢键,三级结构和四极结构主要靠疏水作用力,蛋白质的变性现象都是次级键被破坏,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学功能。

(3)生物分子在执行生物学功能时也必需依靠各种作用力的产生和改变,如酶的催化能力、高效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