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于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于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于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1-06-21T16:28:58.74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5月上供稿作者:罗振良

[导读]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直处于不断蓬勃发展的状态中,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

罗振良

(虞城县交通路政管理所河南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摘要: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直处于不断蓬勃发展的状态中,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本文从交通运输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出发,探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一、交通运输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费改税”对运输市场的冲击。随着“费改税”的实施, 将养路费、运管费、客票附加费、货物附加费等收费项目均改为在燃油中征税,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税收和竞争机制, 但是,也会对运输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一是使营业性与非营业性车辆的营运成本和经济负担相同, 势必造成非营业性运输车辆对运输市场的冲击; 二是随着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工作的开展, 机关事业单位分流出来的公务车、企业过剩的自备车和迅速发展的私家车都将对运输市场产生强大冲击; 三是加大出租车等小型车辆的负担,影响着运输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二)机构改革对运输市场的影响。从今年开始,省、市、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都将陆续面临机构改革, 交通管理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人员编制等都将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调整。交通管理机构的改革无疑会对运输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企业转制对运输市场的影响。为巩固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主导地位, 保障骨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长期以来,对交通专业运输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倾斜和扶持措施,对长途定线客运、高速客运等一直未实行对外开放,至今尚无一辆个体或私营的营运大客车,长途客运线路80 %以上均由交通专业客运单位经营。然而,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抓大放小,对交通运输企业实行战略性的调整、改组,因此,进一步加大运输市场的开放程度势在必行。

(四)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对运输市场的影响。随着路网建设、场站建设、运力工具结构调整、行业管理等都将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这一总体目标而展开。

总之, 经受来自国内的“费改税”冲击和加入WTO 来自国外的外资冲击,适应机构改革、企业转制和区域性交通枢纽的要求是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适应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加速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的步伐,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应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加强运输法规建设, 积极探索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途径, 逐步实现行业管理工作由行政手段为主向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转变;二是注重政策导向,发挥协会的引导和行业自律作用, 逐步实现运输管理工作以“统”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三是要不断拓展行业管理职能, 从只对营业性运力管理逐步向包含营业性驾驶员和从业人员, 以及非营业性运力在内的交通运输全行业管理的转变。在管理目标上,要实现“十化”:

(一)机构设置效能化。目前,运输管理体制比较顺畅,机构设置比较科学、合理,通过实行一城一交的管理体制和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模式, 既精减了机构和人员, 减少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内耗,增强了管理的合力,又极大地方便了运输经营者,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费改税”的实施,运输管理体制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更,在管理机构方面, 要根据“费改税”的形势和机构改革的要求,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对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机构进行设置和人员配置, 并进一步理顺行业管理部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 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与社会客运服务中心、出租客运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确保运输行业管理的政令畅通。

(二)规划决策科学化。目前,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规划决策方面主要存在三个薄弱环节:

一是忙于事务,对市场调查研究不够。例如,出租客运行业是行业管理的重点, 也是矛盾的焦点和前几年发展的热点。但是, 因缺乏市场调查,对出租客运行业的乘客构成情况、各种出行目的所占比重、平均运距、平均实载率、日均营收、主要路段的出租车流量变化等情况缺乏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 给领导决策和宏观调控带来难度;二是对定量分析研究不够,对运输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大多停留在比较浮浅的定性分析阶段;三是科学的决策方法运用较少,大多由领导凭经验拍板决定。因此, 要想提高规划决策的层次和水平, 必须在认真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评估、比较和决策,才能提高规划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保障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三)行业管理法制化。由于交通运输业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涉及面广, 影响力大,随着“费改税”的实施, 利用行政手段对运输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力度会明显削弱, 要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变,真正做到行业管理法制化, 一是必须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充分利用城市的优势, 加速地方性交通运输法规建设的步伐; 二是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要加速以微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加强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装备建设,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提高办事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经营主体多元化。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 抓大放小, 扩大对外开放, 实行运输经营主体多元化, 是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对交通专业运输单位而言, 我认为主要有五大不足: 一是观念陈旧, 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不够,对行政保护的依赖性太强;二是企业包袱沉重;三是高层次的人才比较缺乏;四是规模经济未形成; 五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含量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科技和资金这三大基础, 交通专业运输企业要牢牢抓住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前的宝贵时间, 调整结构,加速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网络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走专业化规模经营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继续在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运输市场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

(六)运输市场有形化。在客运方面,根据客运线路走向和运行方式, 对市区各客运站的进站车辆、营运班线等进行调整和优化, 对同一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

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平衡的区域内,在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很高的态势下,在城市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状况时,必须及时地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复习进程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4年 6 月 21日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既有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可持续特性,在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比势,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交通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政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规划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面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1.产生的问题如: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名言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名言 1、男人要大度,大气,要与她可持续,快乐发展。 2、在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中,构筑城市设计框架的目标将重点强调自然资源和建成环境的保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建成区改造成更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原则将对现状建筑、基础设施的接受和再次利用以及可循环建材的再利用放在了首位。作者:利夫其福汀 3、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样一种方法,既可以帮到穷人,又可以为商人带来利润,为政治家带来选票,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一种减少世界性不平等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个任务是无限的。它不可能被完全完成,但是任何自觉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都将会改变这个世界。作者:比尔·盖茨 4、正由于条块分割、责权交叉、政出多门以及水系割裂、形成了多龙治水、多龙管水、多头抢水的局面,很难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的优化配置与保护,阻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但在这些问题背后,他们面临着一个更加深刻的选择:要么奉行近几十年来推动世界发展的消费驱动型资本主义,要么深吸一口气,改弦易辙,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新路。 7、作为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现阶段却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旅游景区体制复杂、政出多门的管理格局,加之普遍存在的区位制约、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的问题,使得我国旅游景区的专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经济适应性差,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8、记得几年前,不管多少,一天不赚钱就感觉不舒服,时间时间的慢慢推移,一周不赚钱就感觉不舒服,格局慢慢的在提升,现在,就算我一个月不赚钱,我都没有任何感觉,因为,格局又提升了!说实话,在互联网上,随便找个一个月赚几万块钱的项目还是非常简单的,但,到了现在,我已经看重的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的利润,更看重的是商业模式,可持续化的发展,良性的循环!这也许就是时间的改变。作者:随笔,原创 9、发展可持续建筑可成为中国事半功倍的环保努力。

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摘要】国有企业在国内经济市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困扰国有企业的难题,就此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摆在了企业的会议桌上。本文从哲学角度入手探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着重论述了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运动规律,国有企业成长发展的辩证关系,哲学思想在推进国有企业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哲学思考 一、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规律 1.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辩证观 在中国,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掌握的,其各种行为直接受到党和国家的控制。国有企业由于其独特自身性质,在我国市场组成中占有重要的成分,具有营利性和公益性。其营利性主要表现如同其他类型企业一样,追求自身价值扩大化、利益最大化;其公益性包括维持市场稳定、为国家经济目标服务等方面,国有企业是政府控制市场发展的有效方式。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是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很好土壤,在这里有很多应用的空间,从企业结构建设到员工素质培养,甚至产品生产工艺都有哲学的影子。

针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要从一分为二的角度来看待,既从整体与局部入手,也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探究,还要着眼于对自身问题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把握企业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正确的认识国有企业存在的不足,抓主要矛盾,以发展革新的眼光在原有国有企业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哲学思想,推动国有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将哲学思想应用于企业环境的营造、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企业文化的构建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改革的实行。 2.国有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矛盾的表现及解决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现在,国有企业都不是仅仅把目光放在“赢得经济利益”上面,而是在前面加上“长期”的形容词,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核心层次上去。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承认矛盾是时刻存在的,是普遍且客观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面临不同的矛盾,要能够从各个方面来看待矛盾,既注意积极的一面又要重视消极的一面,避免主观性,保持客观性;最后需要以主要矛盾为突破口,针对核心问题提出合理的理论分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清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答案一: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就全球而言,中国同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联合国文件UNEP/,AnnexⅡ,1989)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阶段,要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冯克鑫 学号:2008301610112 班级:测绘八班 摘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特点,存在的不足,以及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策 城市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城市交通却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的交通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的严重问题,然而城市交通在城市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非凡的作用,与其他部门相比,城市交通部门起着关键性的枢纽作用,所以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拥堵。在大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是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交通堵塞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活动和市民日常生活的突出问题,道路堵塞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交通设施设计不合理,交通方式不够配套等因素造成。 2.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由于我国城市车多路少,加上我国交通管理手段落后,道路状况差,以及驾驶员的素质问题,导致我国交通事故屡屡发生。 3. 土地占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开发的强度越来越大,交通过度发展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最贪婪的用户。 4. 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运输业在世界能源消耗的比例中日益增加,不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决定了其运输系统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格局,我国交通能源也大体如此,所以城市交通运输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将进一步加剧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于此同时城市的交通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城市的噪声污染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来自交通;在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中,来自交通的废气排放占很大比重;流动污染源高度分散,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噪声等的传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5. 城市景观破坏与空间布局不合理。现代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占用在市区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视觉破坏,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也是恶化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空间布局没有和城市的交通做到很好的融合,特别是解决目前城市的交通问题没有联系起来考虑,以至于布局的不合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不小。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枢纽,然而诸多的城市交通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已显的尤为重要。所谓城市交通可持续,实际上就是使交通运输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或者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发展交通运输体系。它首先指城市交通发展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即交通发展应满足当代居民和后代居民的需求达到现在和未来人的利用的统一;其次是城市交通发展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追求与城市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再次是城市交通发展在结构上的系统性,即包括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和财务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人为本的交通设计和发展;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达到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性化管理系统 目前城市的交通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必须把城市交通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做到实施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资源环境和价值观念三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可持续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下,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合理解决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的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讲,自然概念有三个层次上的涵义。 1.自然是指一切存在物的总和,人类社会和人类创造的人化自然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2.自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相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而言的自然。这一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在它们交界处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称为生物圈。 3.自然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素,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即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构成要素之一。本文所论及的自然,主要是指第二个层次上的含义,即把自然视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恶化”意义上的自然。此外还涉及到第三个层次上的涵义,正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使其成为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从而面临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及现状 1.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因此可以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一方面,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另一方面,它直接地影响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影响其发展速度和物质生产形式的选择。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建设的资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自然界,然而,由于掠夺式的开发,自然界已是不堪重负。大气污染、水资源危机、能源耗竭的威胁、物种灭绝加速、人类可以健康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无不警示着人类,要遵循和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自然环境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自然界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性质,面貌,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 主要是由社会生产的方式所决定的。不仅如此,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必须通过社会的生产实践才能够发生作用,这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本身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在社会和自然的矛盾中,社会是矛盾的主导方面。但是,也应该看到,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地区,因为自然条件的破坏而被限制了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曾经是一片繁荣昌盛,如今却不再属于发达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的破坏。我国的黄土高原也是一个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与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与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 国家(政府): 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业 (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与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尽

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 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您中有我,我中有您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国家的事,就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不?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就是国家的事,也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必要性和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发达国家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矛盾,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愈演愈烈,逐渐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6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最终以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逐步形成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并签署几个单项环境保护公约。这次大会和通过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21世纪议程》。同年7月,我国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业增加等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中国现代化三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凭借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为中华民族重新走在时代的前列而提出和确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

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述

作者:日期: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1.2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 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 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不可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 活水 平,就必须 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 中心来 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 的提 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 济 发展 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 也是实现人口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 发展的根 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 展 要求在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 源永续利用的条件 下进 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 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 以生 存 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 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是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以 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实 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 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 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 阶段,要实现经 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 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1.1就全球而言 可持续发展的 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 而又不削弱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 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 境规划 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 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 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 划 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 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 增长与发展, 意味着维护、 经济的增长。 关注与考虑, 合国文件 UNEP/GC.15/L.37,Annex n ,1989) 中国同意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 。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 经济 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 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 合理 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 抗压力及 再 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 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 条件。”(联 主要强调以 落后和贫穷

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要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就必须构建一个基于可持续概念的新的设施修建和管理体系,并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量化熔入到工程技术的具体规范中去。为此,本文提出了弱持续、中持续和强持续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文中从宏观和微观及供给和需求等方面对本市的交通设施和管理现状作了粗浅的分析,针对本市的状况,本文认为应采用持续或强持续的设施修建战略。而在交通管理方面,根据本市现状,本文建议了“采用高新技术、实施有限畅通”的原则。为了使交通设施建设能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下列问题应予优先解决:(1)调整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建立快速地面交通系统;(2)研究设施设计标准和技术政策,提高设施建造水平;(3)采用现代交通管理手段,实施“有限通畅”计划;(4)制订明确、一贯的交通政策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计划。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1 引言 随着对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按其内涵可以归纳为: (1)鼓励经济增长,增加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2)在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的基础上,注重质量上的改善; (3)以保护自然为前提,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4)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目标,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仅鼓励经济增长,而且注重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就是要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减小因经济的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 上海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时间里发展缓慢,造成了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际性大都市相比,其差距很大,如表1 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本市交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过于集中的投资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地太多,影响交通,造成居民心情烦躁,体现了发展上不具有的继承性和平稳性;二是过于集中的投资,使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能力严重不足,抢进度,赶工期,造成工程质量差,隐性问题多,工程的使用寿命短,维修资金急剧增加。影响了新设施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难承代际公平之重

可持续发展难承代际公平之重 摘要: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但是代际公平却又面临着现实的尴尬和难以解决的障碍。 关键词:代际公平核心障碍 公平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不懈追求的伟大理想,也是古今思想家所重视的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公平更是成了当代人不得不思考和重视的重大问题。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推进中,公平主要是在?代内?范围内进行的,即主要是针对代内公平进行的,对代际公平的讨论和关注则相对较少。其实,代际公平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进一步加以深入分析的必要。 一、可持续发展中代际公平之内涵 代际公平是相对于代内公平而言的。?代内公平?,实际就是平常所说的公平,如果没有出现代际公平问题的话,那么也不必用?代内?对公平加以专门规定。正是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以及代际公平问题的日益显现,为了与之对应和探讨的方便,便产生了所谓的?代内公平?一说。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一开始就表达了对代际公平的关注。丹尼尔〃米都斯在《增长的极限》里讲到未来的社会是均衡的社会时就指出,?均衡的社会将必须不仅考虑现在的人类价值,而且也考虑未来人类的价值,并对由有限的地球造成的不能同时兼顾的因素,做出权衡。? [1](P141)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先后起草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和《世界自然宪章》,这两份重要的文献都表达了代际公平的思想。文献认为,代际的幸福是当代人的社会责任,当代人应该限制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并把这种消费水平维持在仅仅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同时还指出要对可更新资源进行保护,从而确保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T〃Page于1988年最早提出代际公平的概念,指出代际公平问题就是当前决策的后果如何在后代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的问题。他提出了代际多数原则,即当一个决策涉及多代人利益的时候,应由这多代人中的多数进行决策。考虑到实践的难以操作性,他替多数后代人做出一个选择:即当代人应保持资源基础完整无损。爱蒂丝〃布朗〃魏伊丝在其《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世代公平》一书中指出:?在任何时候,每一代既是受后代委托而保管地球的保管人或受托人,也是这种行为结果的受益人。这就赋予我们保护地球的责任,以及某种利用地球的权利。拟议中的代际公平理论假定,所有国家对后代都有代际

品牌战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品牌战略对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厂家热中于营业推广,试图 通过所谓短、平、快的促销活动赢得市场主动权。于是,”“聪明的消费者也牢牢把握厂商的促销活动脉搏,攒下的钱用在刀刃上,使得各厂商无所适从,只好促销再促销。”“就是在这样的无奈之下,促销活动几乎成为各厂商最有效的推广形式,特价、买赠、兑奖、建立会员、导购员推介等手段早就被厂商用得滚瓜烂熟,不少企业人士和部分学者

也纷纷对品牌二字提出质疑,还有人在专业媒体上公开谈”“ 到品牌已经不起作用了。”“ 品牌,真的不行了吗?在云雾迷茫的市场环境中,到底 谁在掌握真理?又谁在做正确的事情?不妨我们做个冷静 的分析。 品牌不灵的原因? 叫苦连天的销售人员,只认眼前的促销政策,根本不在 乎你品牌会怎样。在他们的眼里,只要促销品铺天盖地、导 购员铺天盖地、广告铺天盖地,就可以花天酒地了。在中”“ 国,这个事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市场的现实环境直

接导致品牌说服力的脆弱和诸多尴尬。具体如下:、市场透明度仍然不高1 在多数行业,消费者并不十分清楚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 技术含量、产品功能、质量控制等细节,只要名字熟悉就认为应该可以。再说,不少消费者消费理念尚不清晰,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于是,不少企业偷换概念,颠倒黑白,在混水中摸鱼。但那些真正物有所值的大型”““”企业却措手无策,只好把天鹅肉卖给癞蛤蟆。””““乳制品行业最典型。你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常温双除菌分 离技术,产品配方上添加、和活性双歧杆菌,但消DHAAA 费者不清楚这些对他的价值有多少(你也尽力去推广了,但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另一个厂家突然喊出来不上“ 火,你的产品只好按照不上火的价钱一起卖。””“、企业仍然处于渠道驱动阶段2 中国很多行业目前仍然处于渠道驱动阶段。这个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就能够看出来。如:销售总监的薪水一般比市场总监高、营销副总一般从销售总监提拔上来、快到年底时老 板一般靠销售体系的压货来完成年度的销售目标等。.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基本走完10 了产品驱动时期,通过大家的互相模仿和跟近,把产品做得都一个模样,于是就进入了渠道驱动阶段,开始争夺销售通路。当然也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消费者的重要性,但这个驱

最新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料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司可持续发展,是指公司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公司市场地位,又要保持公司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 长和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保证我公司未来的良好持续发展,应该从公司内部入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经营模式、公司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建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能够建立合理、完善的发展战略,以下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报告: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如何使公司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公司的重视。而这就是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持续性发展问题。就理论而言,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它的基本理论是强调信息管理、客户管理、人员管理、公司内部管理、市场管理以及各方面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要求建立网络式、多元化的发展计划,要有前瞻性。 二、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建立全面的公司可持续发展计划,首先要分析公司某些要素的增长与公司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司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公司整体上转化资源、增加价值的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实际中较为常见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按照“调整”的方式实现的。在调整过程中,公司的资源、工艺、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变化,都是以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的未来利益最大化为指导的。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应是“渐进式”的改革战略,而且这种“渐进式”的战略在目前公司中有其现实的接受性、操作性。 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应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下面就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创新与文化 创新是公司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基本驱动力。在管理、市场、组织上的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推动力和成果标志。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任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保障和服务。创新是不断否定现有事物的前进脚步,而文化则是对过去和现有的积淀和固化。正确处理好创新与文化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传统与新生、守持与变革的关系,防止邯郸学步或新陈代谢掌握不当,出现组织混乱和机能失调现象,甚至引发一些危机,威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公司哲学和宗旨上、处理内外事情重要性和优先性的取舍原则上、员工的基本准则、作风,基本管理制度以及环境、风貌等建设中,点点滴滴中提炼、催化、巩固有利组织的公司文化,是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管理与治理 在产品过剩、资本过剩的时代,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制约公司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交通_试卷76分答案 (2)

1、城市扩张会导致人地矛盾() 正确 错误 2、城市发展应该“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正确 错误 3、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4、城市高强度向外扩展,强度很高、密度不低() 正确 错误 5、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先于于城市扩展() 正确 错误 6、目前世界城市人口还不到全球总人口的一半() 正确 错误 7、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确 错误 8、交通的本源是实现人的移动而不是车的移动。()

正确 错误 9、城市蔓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 正确 错误 10、城市规划与交通要从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体化协调发展。() 正确 错误 11、城市空间变大的同时应拉大人们出行的距离() 正确 错误 12、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正确 错误 13、我国城市化扩展速度全球领先。() 正确 错误 14、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是增加道路宽度,以便利更多车辆通行。() 正确 错误

15、机动车通行环境越好,城市交通就越先进。() 正确 错误 16、我国城市人均GDP增长速度与汽车进入家庭的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 正确 错误 17、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 正确 错误 18、长期以来,城市交通对于城市规划是配合关系。 正确 错误 19、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是一种落后的模式。() 正确 错误 20、今后城市发展要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优先。() 正确 错误 21、全球城市化已经完成,农村人口不再减少() 正确 错误

22、日本东京是以机动车公路交通驱动城市中心布局的() 正确 错误 23、城市发展模式应从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 正确 错误 24、理想状态是城市居民由被迫出行到选择出行() 正确 错误 25、轨道交通是中国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26、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正确 错误 27、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当由从属地位变成主导地位() 正确 错误 28、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完全能够承载起市内人口的出行() 正确 错误 29、目前我国中等规模城市基本实现了居住和就业的就近结合()

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遭受以下六大基本挑战:第一、人口三大高峰在未来的三十到四十年将相继来临,也就是人口总量现在已经达到十三亿,而每年平均还要以一千万左右的新生人口在未来的二十多年当中增加,劳动就业人口的总量以及老年人口的总量都在一步一步的逼近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台阶。 第二、能源和自然资源在中国这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利用,200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总贡献是 4.3%,但是我们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27%的钢铁、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这种高消耗使用资源的粗放形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还不可能一下子被遏制。 第三、生态环境状况在中国的整体恶化趋势还在延续。 第四、中国城市化的巨大压力,我们每年有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三十到四十年。 第五、我们要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并且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根本问题。 第六、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建设与国家实力的培育。以上六大基本挑战将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只能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密的围绕两条基本的主线,第一条,努力寻求人和自然的平衡,寻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的合理性成长,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和生态的协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就体现了人和自然必须

走和谐与协同进化的道路。第二条主线,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制度的保证、舆论的导向、伦理的规范、道德的感召、法治的约束、社会的公正、文化的熏陶等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基本达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公平。 归纳起来,全球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总协调。我们注意到,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序组织和理性的体现。根据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的人均GDP处在1000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是人口与自然环境资源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重整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如果中国能够成功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就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健康的、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途径。 国际、国内很多著名的学术团体,近年来都把目光关注中国的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以及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系统的、准确的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整体关系约束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中,并由此提出有价值的思考和战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要点。世界发展的走向和中国基本国情的结合,以及我国总体发展态势的大背景下,要求我们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战略,所以我们从1992年6月,中国政府在巴西里约会议上签署了《环境发展宣言》,其后又在全球各个国家当中率先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