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GB-T 19004-2000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GB-T 19004-2000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GB-T 19004-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004-2000

idt ISO 9004:2000

代替GB/T 19004.1-1004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 ISO 9OO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本标准是 GB/T1900O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对GB/T 19004.1——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GB/T 19004.1一1994。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圳康达信质量认证咨询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艳君、李铁男、熊大田、赵宜正、吴兴辉、张伟、蒲伦昌、朱小莉、乔向红。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的制定符合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有关规定。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国际标准草案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的一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权,因而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对这些专利权的识别。

国际标准ISO9004是由ISO/TC176/SC2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的。

本标准取代ISO9004-1:1994(因对其作了技术性修订)。本标准的题目已作了修改,以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由于ISO9000族许多现有标准的条款内容已纳入本标准,因而也将对这

些标准进行评审,以便决定是将其撤销还是作为技术报告重新发布。

与以前的版本相比,ISO9001和ISO9004现在是一对协调的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旨在给出产品的质量保证并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而ISO9004则通过使用更广泛的质量管理的观点,提供了业绩改进的指南。

本标准的附录A和B仅是提示的附录。

引言

注释

增值活动

信息流图1--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0. 3 与GB/T19001的关系

GB/T19001和GB/T19004已制定为一对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们既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单独使用。尽管这两个标准的范围不同,但其结构相似,以便作为一对协调的标准使用。

GB/T19001规定了用于组织内部使用、或认证、或合同目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强调质量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

与GB/T19001相比,GB/T19004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更广泛的目标提供了指南,尤其是为持续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和效率以及有效性提供了指南。GB/T19004为那些希望超出GB/T19001的要求,寻求对组织业绩进行持续改进的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提供了指南。GB/T19004不用于认证和合同目的。

为进一步方便使用,本标准将GB/T19001要求的基本内容置于方框内,并附在相应的条款后。"注"的信息为理解和说明本标准提供了指南。

0.4 与其它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其它管理体系的指南,如不包括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等体系的指南。但本标准可使组织将其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的管理体系进行协调或整合。为了建立遵循本指南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可能会对其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造。

0.1 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其变化着的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该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本标准基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本标准并不强制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或文件的统一。

组织的目的是:

--识别并满足其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组织的人员、供方、所有者、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以获得竞争优势,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实现;

--实现、保持并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和能力。

质量管理原则的应用不仅可为组织带来直接利益,而且也对成本和风险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的管理对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而言都很重要,关于组织整体业绩的这些考虑可影响:--顾客的忠诚;

--业务的保持和发展;

--营运结果,如收入和市场份额;

--对市场机会的灵活与快速反应;

--成本和周转期(通过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资源达到);

--对最好地达到预期结果的过程的整合;

--通过提高组织能力获得的竞争优势;

--了解并激励员工去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参与持续改进;

--相关方对组织有效性和效率的信心,这可通过该组织业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寿命周期以及信誉来证实;

--通过优化成本和资源以及灵活快速地共同适应市场的变化,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0.2 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组织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时,采用过程方法,以便通过满足相关方的要求来提高其满意程度。

为使组织能有效和高效地运作,组织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使用资源并接受管理从而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一个过程的输出通常会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由诸过程构成的系统的应用,以及对这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管理,称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它可对由诸过程构成的系统内的各过程之间的连接,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地控制。

当过程方法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着重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 理解并满足要求;

b) 需要从增值方面考虑过程;

c) 获取过程业绩和有效性方面的结果;

d) 以目标测量为依据对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图1展示的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表明了本标准第4-8章提出的过程连接情况。该图表明在组织确定输入要求时相关方起着重要作用;在监视相关方满意程度时,要求组织评价相关方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方面的信息。图1的模式并没有详细地反映各过程。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超出GB/T19001要求的指南,以便考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考虑开发改进组织业绩的潜能。与GB/T19001相比,本标准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的目标扩展为包括相关方满意和组织的业绩。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因此本标准所依据的质量管理原则也可在整个组织内应用。本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这可通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程度来测量。

本标准包括指南和建议,本标准既不用于认证、法规或合同目的,也不是GB/T19001的实施指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尽可能地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9000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述术语描述供应链,这些术语已作了修改,以反映目前所使用的术语:

供方--→组织--→顾客(相关方)

本标准中,凡出现术语"产品"时,也可意指"服务"。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体系和过程的管理

成功地领导和经营一个组织需要以系统和可见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实施并保持一个通过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从而持续改进组织业绩有效性和效率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建立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

a) 确定体系和过程,这些体系和过程要得到准确地理解以及有效和高效地管理和改进;

b) 确保过程有效和高效地运行并受控,并确保具有用于确定组织良好业绩的测量方法和数据。

建立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所需开展的活动可包括:

--确定并促进导致组织业绩改进的过程;

--连续地收集并使用过程数据和信息;

--引导组织进行持续改进;

--使用适宜的方法评价过程改进,如自我评价和管理评审。

4.2文件

管理者应规定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支持组织过程有效和高效运行所需的文件,包括相关记录。

文件的性质和范围应满足合同、法律法规要求以及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应与组织相适应。文件可以采取适合组织需求的任何形式或媒体。

为使文件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管理者应考虑:

--顾客的合同要求或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采用的国际、国家、区域和行业标准;

--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组织的规定;

--与组织能力发展相关的外部信息来源;

--与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有关的信息。

管理者应针对下述准则,就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文件的制定、使用和控制作出评价:

--功能性(如处理速度);

--便于使用;

--所需的资源;

--方针和目标;

--与管理知识相关的当前和将来的要求;

--文件体系的水平对比;

--组织的顾客、供方和其他相关方所使用的接口。

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的人员能得到文件。其他相关方能否得到文件则视组织的沟通方针而定。

4.3质量管理原则的应用

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以系统和透明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本标准提供的管理指南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为最高管理者制定的,以使最高管理者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这些质量管理原则已纳入本标准,它们是:

a) 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将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b) 领导作用

领导者负责将本组织的目的和方向统一起来,并应营造和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组织利用他们的才干而获益;

d) 过程方法

当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管理时,能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结果;

e) 管理的系统方法

识别、理解和管理一个作为体系而相互联系的诸过程有助于提高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f) 持续改进

组织整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永恒目标;

g)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基于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

h)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可提高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组织成功地运用八项管理原则将使相关方获益,如,提高投资回报、创造价值和增加稳定性。

5 管理职责

5.1通用指南

5.1.1引言

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所有相关方获益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为使组织和相关方获益,最高管理者必须确立、保持并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最高管理者还应考虑以下活动:

--确立符合组织目的的蓝图、方针和战略目标;

--通过实例引导组织,促进其人员间的相互信任;

--就组织在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方向和价值观进行沟通;

--参与改进项目,寻求新的方法、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开发新产品;

--直接获得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反馈;

--确定能为组织带来增值的产品的实现过程;

--确定影响产品实现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支持过程;

--营造鼓励员工参与和发展的环境;

--提供支持组织战略计划实现所必须的结构和资源。

最高管理者也应规定组织业绩的测量方法,以便确定是否达到了所策划的目标。

这种方法包括:

--财务测量;

--整个组织过程业绩的测量;

--外部测量,如水平对比和第三方评估;

--对顾客、组织的人员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的评价;

--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性能的感受的评价;

--对管理者已识别的其它成功因素的测量。

由此所得的信息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从而确保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来推动组织业绩的改进。

5.1.2需考虑的事项

在建立、实施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时,管理者应考虑第4.3条款概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基于这些原则,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以下活动中的领导作用和对这些活动的承诺:

--除了了解顾客的要求外,还要了解顾客当前和将来的需求和期望;

--宣传方针和目标,以提高组织的人员的意识、能动性并鼓励参与;

--将持续改进作为组织过程的目标;

--为组织的未来进行策划并进行管理变更;

--确定使相关方满意的框架并予以沟通;

除了渐进的或连续的持续改进之外,最高管理者还应考虑将过程的重大战略更改作为组织业绩改进的一种手段。在更改期间,管理者应采取措施确保提供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所需的资源和沟通。

由于产品的实现过程与组织的成功直接相关,因此,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这些过程。最高管理者还应确定影响产品实现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或影响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支持过程。

管理者应确保过程都以有效和高效的网络方式运作。管理者还应分析过程(包括产品的实现和支持过程)的相互作用并使其达到最佳。

管理者应考虑:

--确保对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有效和高效地达到预期结果;

--确保对过程输入、活动和输出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予以控制;

--对输入和输出进行监视,以便验证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并有效和高效地运行;

--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并把握业绩改进的机会;

--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促进过程的持续改进;

--确定过程的负责人并赋予他们充分的职责和权限;

--对每个过程进行管理,以实现过程目标;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5.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5.2.1总则

每个组织都有相关方,而每个相关方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组织的相关方包括:

--顾客和最终使用者;

--组织的人员;

--所有者和(或)投资者(如股东、个人或团体,包括公共部门,他们对组织有着利害关系);

--供方和合作者;

--社会,即受组织或其产品影响的团体和公众。

5.2.2需求和期望

组织的成功取决于是否能理解并满足现有及潜在顾客和最终使用者的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是否能理解和考虑其他相关方的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为了理解和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

--识别相关方并始终兼顾它们的需求和期望;

--将已识别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

--在整个组织沟通这些要求;

--注重过程改进,以确保为已识别的相关方创造价值。

为了满足顾客和最终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组织的管理者应:

--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包括潜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针对顾客和最终使用者来确定产品的关键特性;

--确定并评价组织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识别市场机会、劣势及未来竞争的优势。

与组织产品有关的顾客和最终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可包括:

--符合性;

--可信性;

--可用性;

--交付能力;

--产品实现后的活动;

--价格和寿命周期的费用;

--产品安全性;

--产品责任;

--环境影响。

组织应识别员工在对得到承认、工作满意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对员工的这种关心有助于确保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

组织应对满足已识别的所有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和期望的财务及其它结果作出规定。

组织的管理者应考虑与其供方建立合作关系的潜在利益,以便为双方创造价值。合作关系应基于共同的战略、共享知识和利润以及共同承担损失。在建立合作关系时,组织应:--识别可作为潜在合作者的主要供方和其它组织;

--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共同达成清楚一致的理解;

--对合作者的需求和期望共同达成清楚一致的理解;

--建立确保持续合作机会的目标。

在考虑与社会的关系时,组织应:

--表明对卫生和安全的责任;

--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识别其产品、过程和活动对社会、尤其是对社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及潜在影响。

5.2.3法律法规要求

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具有与其产品、过程和活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方面的知识,并应将这些要求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之一。管理者还应考虑:

--遵循职业道德,并有效和高效地遵守当前和预期的要求;

--高于法律法规要求而给相关方带来的收益;

--组织在保护社区利益方面所起的作用。

5.3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将质量方针作为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一种手段。

组织的质量方针应是其总方针和战略的组成部分,并与其保持一致。

在制定质量方针时,最高管理者应考虑:

--为使组织成功,将来所需进行的改进的程度和类型;

--预期或期望的顾客满意程度;

--组织人员的发展;

--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超出GB/T19001要求所需的资源;

--供方和合作者的潜在贡献。

可用于改进的质量方针应:

--与最高管理者对组织未来的设想和战略相一致;

--使质量目标在整个组织内都能得到理解和贯彻落实;

--表明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以及为实现目标提供足够资源的承诺;

--在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下,促进整个组织对质量的承诺;

--包括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满意程度相关的持续改进;

--以有效的方式表述,以高效的方式沟通。

质量方针应象其它经营方针一样定期评审。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组织的战略策划和质量方针为确立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最高管理者应建立导致组织业绩改进的目标。这些目标应是可测量的,以便管理者进行有效和高效地评审。在建立这些目标时,管理者也应考虑:

--组织以及所处市场的当前和未来需求;

--管理评审的相关结果;

--现有产品和过程的性能;

--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自我评价结果;

--水平对比,竞争对手的分析,改进的机会;

--达到目标所需的资源。

质量目标应以组织内的人员都能对其实现作出贡献的方式加以沟通。质量目标的展开职责应予以规定。目标应系统地评审并在必要时予以修订。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通过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质量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评审的重点,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评审建议,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调落实改进措施中的问题,并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具体实施管理。 3.3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并准备管理评审所需资料和控制好评审的输入,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草案,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各项工作。 3.4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管辖范围内的资料,根据评审通知充分准备质量体系运行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评审提出涉及本部门(单位)的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程序 4.1 每年在12月份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追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 审核时; f) 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涉及质量体系运行的所涉及的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

等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法律等; c) 过程运行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变化,如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4.3 管理评审的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天,总经理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并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及本产供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的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 管理评审的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评审内容相关的要; c) 资源需求等。 4.5.2 会议结束后,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明确有关改进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关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计划方案

XXX菌物科技股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计 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ISO9001-2008与ISO22000-2005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其相对应得条款,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与完善公司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增加全员有效控制潜在风险因素得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得整体建设。 二、目前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近期,公司内部组织各条线管理体系检查与外部认证机构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22000)进行复审,反映出目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比较严重问题得基本情况。无论就是公司内部检查,还就是机构复审,可以将问题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在检查与复审过程中,在公司各级员工中,普遍不知道公司得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尤其就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其所担负得质量管理职责不清楚,各条线对于如何运用与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得流程与控制方法基本不知道。此类现象需要引起公司高度重视。 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僵化。目前公司成文得质量管理机构尚就是2011年构建,没有及时随着公司经营管理机构得调整进行优化,存在严重职责分工缺失得问题,单纯地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就就是品保部部门得责任,没有放在公司运营管理层面进行考虑设置,尤其就是管理中心得企管职能没有强化其核心作用。

3、质量管理体系得了解与掌握存在严重缺陷。通过内部检查与机构复审,公司大多数人员不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得基本知识,缺少专业知识得管理人员,同时,存在对质量管理体系与整个公司得经营管理体系关系得认识不清问题,甚至,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存在以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整个公司经营管理得误区。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滞后。无论就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记录表单,都或多或少存在形式与内容不一致得问题,形式主义严重,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基本上没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文件得有效性与符合性;在文件得管理上,更就是如此,无论就是文件得发放、修正、存档等,除了技术研发、品保部与生产中心做到部分要求,公司其它部门基本没有相应得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书,只就是几个记录表单而已。 5、质量管理执行监管严重缺失。在机构复审时所反映出来得41个问题,除了体系本身得问题外,如产品得检验标准不明确等,更为关键得就是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就是盲目与被动得,缺少应有得质量全面主动得检查活动机制,尤其缺少对一线得质量体系实际情况得经常性检查,没有在公司层面设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控制管理安排;同时,对于日常工作中所暴露出来得问题,没有采取有效得分析与纠正预防措施,以致问题重复出现。 三、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得总体思路 针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现状,其根本原因就就是需要建立与完善长效得管控机制,逐步减少人为方式得管理方法。具体思路如下: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措施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6)、每月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医疗质量缺陷通报。 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常务秘书: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

药事管理质量安全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院 药事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方案会议 2012.12.3日下午院办召开了院长办公室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药事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方案,管理委员会张睿院长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制定了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与参会人员共同讨论此方案,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此标准、考核方法可行,张睿院长带领大家一同学习了此方案。学习内容如下:检查标准一: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制定药事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的规定,新药临床使用严格执行申请和审批的制度;落实岗位操作规程。 2、认真组织药学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 3、不断完善调剂、药库、制剂、药检及特殊药品管理等主要岗位SOP,要求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 4、药学部(科)主任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二: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考核方法:抽查至少2家药品和医疗用品经销企业资质和2种药品;现场询问门诊患者;查看100张处方。

改进措施: 1、门诊药房实行大窗口或柜台式发药,有文明服务规范及公约,有合理用药的宣教设施,有为特殊(如伤、残)病人服务的措施。 2、门诊设有药物咨询窗口或咨询台,有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并记录合理用药方面的咨询。 3、加强咨询药师素质,不断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水平。 4、调剂药品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并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门诊处方有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处方合格率≥95%。 5、不断完善药品召回制度,健全规范。 6、做好周密安排,保障药房24小时服务。 7、进一步完善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标准调配操作规程,并悬挂于工作室醒目位置。 检查标准三: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考核方法:查药品目录、自制制剂目录及相应的许可证;查看应急预案。 改进措施: 1、建立并落实突发事件药品供应应急预案,按照要求进行相关药品的储备。 2、医院有“常用药品目录”和“自制制剂目录”,保证药品供应。 检查标准四: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考核方法:查看临床合理用药三项监控公示制度及执行情况;查看控制措施(制度、考评标准等);查看医院药品采购、消耗信息;监测的记录。 改进措施: 1、制定控制措施(制度,考评标准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合理用药的指导、监督、评价。 2、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通过新的HIS系统,规范分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 1.总则 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采取以下措施证实我们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桥梁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目标在于实现桥梁产品100%的合格率,实现顾客的质量要求,增加顾客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改进企业业绩。 2.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本公司采用涉县桥梁制造有限公司颁布的体系程序文件,全文共二十八个程序文件,其中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以下几个程序文件:1文件控制程序:旨在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能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并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 2记录控制程序:旨在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为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提供信息,为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与过程的符合性、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 3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分解、考核控制程序:建立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质量目标,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实施量化、分解和考核,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相关方满意、满足顾客期望,以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4信息交流控制程序:为规范信息交流的内容、职责、渠道和方法,以确保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信息的正常交流。

5人力资源控制程序: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规定相应的能力和质量意识的要求,并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满足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6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控制程序:通过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保证产品达到质量目标和要求。 7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通过识别确定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评审能满足顾客对产品要求的能力,确保履行产品要求,达到顾客的满意。 8物资机械采购控制程序:选择合格的供方,对物资、机械采购过程进行控制,确保采购物资、机械符合规定要求。 9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按质量、工期和环境保护标准及规定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 10顾客满意程度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通过监视和测量,不断关注顾客、相关方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规定,使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以增强顾客、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1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保持、实施和改进。 1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使不合格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13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便寻求改进机会,采取改进措施。 1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通过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在生产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制定药事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的规定,新药临床使用严格执行申请和审批的制度;落实岗位操作规程;②认真组织药学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③不断完善调剂、药库、制剂、药检及特殊药品管理等主要岗位SOP,要求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④药学部(科)主任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⑤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考核方法:抽查至少2家经销企业资质和2种药品;现场询问门诊患者;查看100张处方。 改进措施:①门诊药房实行大窗口或柜台式发药,有文明服务规范及公约,有合理用药的宣教设施,有为特殊(如伤、残)病人服务的措施;②门诊设有药物咨询窗口或咨询台,有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并记录合理用药方面的咨询;③加强咨询药师素质,不断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水平;④调剂药品时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并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门诊处方有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处方合格率≥95%; ⑤不断完善药品召回制度,健全规范;⑥做好周密安排,保障药房24小时服务;⑦进一步完善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标准调配操作规程,并悬挂于工作室醒目位置。 检查标准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考核方法:查药品目录、自制制剂目录及相应的许可证;查看应急预案。 改进措施:①建立并落实突发事件药品供应应急预案,按照要求进行相关药品的储备;②医院有“常用药品目录”和“自制制剂目录”,保证药品供应; 检查标准4: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考核方法:查看临床合理用药三项监控公示制度及执行情况;查看控制措施(制度、考评标准等);查看医院药品采购、消耗信息;监测的记录。 改进措施:①制定控制措施(制度,考评标准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合理用药的指导、监督、评价;②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通过新的HIS系统,规范分级使用、分级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前10位医师(治疗组)公示制度。按季公示医院药品总量及抗生素用量前10位的药物,并有干预措施和记录;③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提供用药目录,针对结果采取应对措施等;④进一步加强抗感染临床药师在开展耐药菌株监测中的作用,完善工作流程;⑤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干预,制定干预计划、干预措施;⑥配合医院质管部门,严格控制药费比例,药品比例控制符合上级卫生部门规定要求≤45%。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专家督查——术前:有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麻醉前访视,病人准备充分,与病人签署手术、麻醉、输血同意书等;术中:执行手术分级制与术者资质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病人家属等;术后:手术记录完整,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合理,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控制在标准以内等。 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定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 4、缩短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门诊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 2、完善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就诊咨询、导诊咨询、预约咨询、健康咨询等),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化验结果领取须知、就诊流程、就诊注意事项。 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知名专家门诊一览表,并在各专科诊室前增设周内医师排班表、专科就诊流程图,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4、确保副高以上医生就诊门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正(副)主任医师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70%,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5、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管理,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完善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作到件件有落实。 6、完善门诊突发意外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7、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其家属等候时间≤10分钟。 8、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

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1、认真组织学习《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健全药品质量保障及药品供应管理体系,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的临床药学服务。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严禁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药品供应保证质量、满足临床需要为目的,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监控体系,制定药品使用的应急措施(换药、召回等)。 3、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协助临床做好细菌耐药检测;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做到医师及相关人员人手一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与培训(1-2次/年)。 4、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长预警制度,控制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每月对药品销售金额和药品销售金额的增长率进行统计排名,对排名前5的药品采取重点监测、限制使用等措施。 5、药剂科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事管理工作模式,对病人服务人情细致,认真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为病人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要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

续改进。 6、药剂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的职能,指导、协助药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7、进一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医师制;临床医师负责临床药物遴选、处方审核,参与临床查房、会诊等,并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 8、要加强对特殊药物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购置、使用与安全保护。 9、药剂科主任须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报告药事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每月召开科内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工作会议,研究药事管理整改措施。 大场三中心药剂科 2014年11月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一一培根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 1. 总则 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采取以下措施证实我们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桥梁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目标在于实现桥梁产品100%勺合格率,实现顾客的质量要求,增加顾客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改进措施,提咼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改进企业业绩。 2.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本公司采用涉县桥梁制造有限公司颁布的体系程序文件,全文共二十八个程序文件,其中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以下几个程序文件: 1文件控制程序:旨在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能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并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 2记录控制程序:旨在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为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提供信息,为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与过程的符合性、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 3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分解、考核控制程序:建立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质量目标,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实施量化、分解和考核,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相关方满意、满足顾客期望,以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4信息交流控制程序:为规范信息交流的内容、职责、渠道和方法,以确保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一一阿卜?日?法拉兹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信息的正常交流。

5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规定相应的能力和质量意识的要求,并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满足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6 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控制程序:通过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保证产品达 到质量目标和要求。 7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通过识别确定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评审能满足顾客对产品要求的能力,确保履行产品要求,达到顾客的满意。 8 物资机械采购控制程序:选择合格的供方,对物资、机械采购过程进行控 制,确保采购物资、机械符合规定要求。 9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按质量、工期和环境保护标准及规定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 10 顾客满意程度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通过监视和测量,不断关注顾客、相关方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规定,使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以增强顾客、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1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保 持、实施和改进。 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使不合格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 使用或交付。 13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 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便寻求改进机会,采取改进措施。 14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通过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及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和发生的不合格、事件、事学问是异常珍贵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一一阿卜?日?法拉兹 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一一阿卜?日?法拉兹

(完整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临床科室) 科室: 年度:

填写要求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发展的基石,科室作为医院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质量的优劣;根据短板原理,一个质量不合格的科室严重影响整个医院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另外,在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执行层即科室层面的质量管理是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为规范科室质量管理,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医院实际情况,特要求如下: 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组成合理,主任为管理小组组长,组员由副主任、护士长、各组科室质控员组成。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及目标应结合医院年度医疗 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及《科主任的目标责任书》而制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而定。 3、科室医疗安全方面的培训、教育记录:每月至少一次,含法律法规、知情同意、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相关制度、医疗纠纷防范等与医疗安全工作相关的内容。 4、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记录:每月至少检查2次,并有反馈和整改记录。涵盖核心制度落实检查、危急值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疑难病例讨论、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查对制度、依法执业、科室医疗设备维护、故障检修等内容。 5、质量分析会:每月1次,内容与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职能部门的督查考核、科室自查相呼应,并有改进措施。

目录 1.科室简介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3.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成及职责4.科室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 5.科室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6.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记录 7.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记录 8.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9. 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调查、处理及整改记录 10. 科室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11、科室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文献

ISO9001:2015标准 前言(略) 委员会征求意见稿说明(略)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

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 文件名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编号GX-CX-01-00 起草人:王军审核人:张德胜执行日期:2011-12-15 起草部门:质管部批准人:白晓香变更记录: 起草日期:2011-11-2批准日期:2011-11-8变更原因、目的: 目的:对质量活动进行预防、控制和改进,确保公司所经营诊断试剂安全有效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规范质量管理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执行、存档等操作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程序等文件。 责任:质量管理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文件的起草: 1.1 文件应由主要使用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填写《文件编制申请及批准表》,提出起草申请,报质量管理人员。 1.2 质量管理人员接到《文件编制申请及批准表》后,应对文件的题目进行审核,并确定文件编号,然后指定有关人员起草。 1.3 文件一般应由主要使用人员起草,如有特殊情况可指定熟悉法律法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员起草。 1.4 文件应有统一的格式:文件名称、编号、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人员、分发人员、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和内容。 1.5文件编号规则: 1.5.1 形式:企业代码-文件类别代码-顺序号-修订号

3.2 质量管理人员计数后,应将文件统一印制并进行发放。 3.3 质量管理人员发放文件时,应做好文件发放记录。内容包括:文件题目、编号、数量、颁发人员签名及日期、分发人员签名及日期。 4 文件的复审: 4.1 复审条件: 4.1.1 法定标准或其他依据文件更新版本,导致标准有所改变时,应组织对有关文件进行复审。 4.1.2 在文件实施过程中,文件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1.3 每年1月对现行标准文件组织复审一次。 4.2 文件的复审由质量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参加复审人员应包括执行人员。 4.3 质量管理人员依据复审结果,做出对文件处置的决定。 4.3.1 若认为文件有修订的必要,则按文件修订规程,对文件进行修订。 4.3.2 若认为文件无继续执行的必要,则按文件撤销程序将文件撤销。 4.4 质量管理员应将文件复审结果记录于文件档案中。 5 文件的撤销: 5.1 已废除及过时的文件或发现内容有问题的文件属撤销文件的范围。发现文件有错误时也应立即撤销。 5.2 当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旧质量体系文件已不能适用时,应相应制定一系列新的文件。新文件办法颁发执行之时,旧文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总结报告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总结报告 公司从2002年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人心,从管理上较原来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自从2009 年12月的管理评审和外审以来,公司各相关部门根据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外审的不符合项以及纠正和改进建议进行了全面整改,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和完善我们的管理体系。现将一年多来体系运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言 鉴于GB/T19001-2008 / ISO9001:2008标准已于2010年度开始执行,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管理者代表的指导下以及各部门的配合下,综合办编制了新版《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并反复征求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多次进行修订和完善。2010年5月1日公司开始全面运行 RSFZ-SC-D/0-2010版《质量手册》和RSFZ-CX-D/0-2010版《程序文件》。9 月份开始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审核涉及体系运行的6个分公司及旗下的12个职能部门,审核范围覆盖了要求的全部条款。10 月份在公司总经理的主持下召开了管理评审,各部门提出了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这标志着公司已经建立了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质量体系运行以来,所有的部门都按照公司质量体系的要求执行。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质量事故和顾客投诉事件。

二、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一)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有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加深对GB/T19001-2008 / ISO9001:2008标准的理解,对内部审核中提出的多个不符合项于一个月内整改到位。 加深了对体对于上次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二). 系文件的学习和理解,为今后工作的条理化、流程化奠定了基础。(三)为使体系文件能够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真正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综合办征集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的意见,对于不适合工作运行的部分作业文件进行修改,并理顺工作流程。(四)为了集中验证下半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同时为今年的外部监督审核做好准备,综合办组织各职能部门实施了本年度内审工作。其中×项不符合项,×项纠正观察项,虽然与第一次内审相比有进步,但较外审时还是有所放松,分析原因主要是整体思想重视不足,今后应定期加强学习提高重视程度。 三、质量体系运行的收获及取得的成效 公司于2002 年开始建立实施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发展至今质量体系已经运行达8年之久。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而且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建立了科学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系统循环式的运行方式,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的受控状态。公司的商务文件,行政文件,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

《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思考》

《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思考》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我国已经近20年,目前有很多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机构的审核。部分企业因为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不论是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还是企业产品的实物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有部分企业尽管也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认证机构的审核,可是效果不太理想,产品质量没有提高,企业流程仍然不顺畅,操作仍然不规范,有的甚至比认证前还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问题。我们认为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持续改进,没有建立起改进的机制的原因。要想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是持续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基本保证。满足顾客需求和持续改进是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思想,也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出发点。不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哪个版本,都保留了持续改进的条款,并且作为一个主要条款,任何采用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都必须承诺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自身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要求。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业务不断拓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任何想健康运行的企业都必须持续改进。不论是产品的持续改进,还是流程的不断改进,都必须依靠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才能保证企业改进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促使企业不断提升和完善。

3.持续改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基本措施。当今,企业面对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顾客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任何企业如果不改进,都不能适应将来的环境,不能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更不能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必要的优势。 二、目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意识不强、职责不清。许多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一般都成立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小组或推进办公室,企业的成员都是主要成员,甚至聘请了一些专职人员,也任命了管理者代表,但通过认证后,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已经通过认证了,再要这个机构已经没有多少作用,于是,解散机构,将原来专职的人员调整岗位,原来兼职的人员不再兼职。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代表由于离职或调岗了,没有及时任命新的人员,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人员缺乏,改进的职责没有得到具体落实。 2.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法不对、效果不理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定期内审。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其实就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识别改进需求的措施,但部分企业没有定期进行内审,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内审的要求,内审的深度不够,内审的不合格项没有认真整改;部分企业的管理评审没有按策划的要求定期进行,即使进行了,企业的最高负责人也不参加、不主持,管理评审的输入没有认真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出也没有认真整改,没有落实整改的部门和职责。 3.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没有定期评审、修订,文件不能指导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受控状态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编号JD/QMB4.2.3—01~JD/ QMB8.5.2/8.5.3—05 编制办公室 评审各部门 批准管理者代表 版本号第A/0版

无锡市江达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文件修改记录表QR4.2.3—0107 文件名称编号 修改日期修改次数版本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备注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表 序号ISO9001: 2000 标准条款号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1 4.2.3 JD/QMB4.2.3—01 文件控制程序 2 4.2.4 JD/QMB4.2.4—02 记录控制程序 3 8.2.2 JD/QMB8.2.2—03 内部审核程序 4 8.3 JD/QMB8.3—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8.5.2—8.5.3 JD/QMB8.5.2/8.5.3—0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JD/QMB4.2.3—01 第A版第0次修改 文件控制程序第1页共5页 1.目的 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使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各个场所使用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及时撤出失效和作废的文件。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如标准、法规、顾客财产的知识产权(提供的图纸)等。 3.引用标准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JD/QMA—2006《质量管理手册》4.2.3《文件控制》 4.职责 4.1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的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与改进对策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与改进对策

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与改进对策 公司领导: 为更好的推进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根据集团公司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愿景,结合每年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以及第三方监督审核情况,对照ISO9001标准的规范要求和公司质量手册的相关规定,ISO9000工作组在对当前体系运行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对今后体系运行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呈报公司领导。 第一部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中唯一一个用于认证的标准,它从保证顾客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它是各类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提供了基本准则。 ISO9001标准针正确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增进顾客满意,因此,标准所描述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

图示1: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与品牌发展战略,市场一体化战略协调统一的管理举措。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提出的要求,也是公司内部管理和自我发展追求的目标。国际标准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经过改进和强化管理体系达到提高组织各种绩效的目的。 因此,公司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可能使管理体系具备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达到质量绩效的不断提高。完善和持续改进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1 监督审核 1.1 审核概况 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次监督审核于 5月9 -10日实施,世通认证公司审核组按照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利用1天半的时间,随机抽样的方式,完成了对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审核。 1.2 审核目的 是否符合GB/T19001- idtISO9001: 标准要求,确定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证书。 1.3 审核范围 棉花的进口与销售;纱线、家纺面料及服装面料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针织、梭织服装及家纺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外包)、销售和服务。 1.4 审核依据 GB/T19001- idtISO9001: 标准;体系文件及相关的合同;有关的强制性法令、法规和技术规范等。 1.5 审核结论 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符合GB/T19001- idtISO9001: 标准要求,能够保持证书。 1.6 不符合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