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与装备

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与装备
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与装备

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与装备

发表时间:2018-09-12T10:29:34.6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作者:李明杰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采煤工作越来越多。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具有粉尘浓度高、产生粉尘点多、受风速影响大的特点,治理难度极大。研究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措施、综掘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及装备、采煤工作面治理粉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矿分公司综放队山西省晋城市 048407)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采煤工作越来越多。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具有粉尘浓度高、产生粉尘点多、受风速影响大的特点,治理难度极大。研究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措施、综掘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及装备、采煤工作面治理粉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装备

引言

矿井粉尘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因自身的理化特性,煤矿粉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还具有减少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精度、降低生产现场可见度、容易自燃以及导致长期接尘人员患职业病(尘肺病)等危害。煤矿粉尘不仅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还严重危及着矿工的身心健康。

1煤尘的危害

煤尘的危害可分为四类: ①危及人身安全,矿工长期在高浓度煤尘环境中作业,不可避免的会吸入煤尘,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轻者会患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患上尘肺病(矽肺病); ②引起煤尘爆炸,煤尘自身的爆炸性、着火源以及煤尘的浓度等因素,都会引起煤尘爆炸,而对于瓦斯矿井来说,瓦斯和煤尘可能会同时爆炸; ③造成作业工作面能见度降低,容易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同时会增大人员操作失误的风险以及对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④加速机械磨损,随着现代煤矿作业的机电一体程度及自动开采能力的提高,煤尘会降低设备性能及缩短使用寿命。

2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措施

1)在煤层预湿润减少煤尘产生量方面。在常规煤层注水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特殊煤层注水工艺技术、湿润剂添加技术及煤层注水自动监测技术,对松软、亲水性差及特厚煤层的注水技术进行了前期探索。2)在采煤喷雾方面。针对采煤机割煤时粉尘浓度高、粉尘气流难以控制的实际情况,利用高压喷雾(水压力10MPa以上)降尘效率高、耗水量低、克服风流影响的能力强等特点,重点开展了集采煤机高压外喷雾引射降尘技术、采煤机尘源跟踪高压喷雾降尘技术、添加湿润剂高效降尘技术等于一系列的采煤机高压喷雾降尘成套技术及装备,利用采煤机平台喷雾和采煤机尘源智能跟踪高压喷雾实现了对采煤机滚筒的“立体式”水雾封闭,使滚筒割煤产尘量大幅减少,并在采煤机下风方向形成多道高压水幕进一步拦截风流中的粉尘。湿润剂的使用显著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3)在液压支架降柱、移架降尘方面。研究出液压支架降柱、移架及放煤口放煤时的自动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在破碎机处使用声波雾化降尘技术、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和密闭抽尘净化技术,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效果良好,显著降低了破碎机工作时对空气的粉尘污染。2综掘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及装备对于综掘工作面的防尘。在加强高压喷雾降尘和除尘器抽尘净化的同时,开展控尘技术和掘进工作面注水降尘技术研究。研究成功的系列控、除尘技术和掘进工作面注水技术。同时,通过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和实践,形成了针对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等矿井及低瓦斯矿井综掘工作面特点的成套综合降尘技术。

3采煤工作面治理粉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1)应从技术上解决此问题。目前总粉尘浓度连续在线监测技术已经成熟,但呼吸性粉尘浓度连续在线监测技术和实时跟踪监测技术尚属空白,严重制约了对井下呼吸性粉尘浓度实况的监测和测量精度。2)多年来,我国粉尘检测技术和粉尘管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定期检测粉尘危害因素,并建立作业人员的健康档案,不能做到对尘肺病致病的科学预警。3)煤层注水预湿煤体是煤矿粉尘防治的根本性措施,能显著减少煤层开采时的粉尘产生量。一般条件煤层的注水工艺技术已经成熟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但难注水煤层的注水技术一直是煤矿防尘方面的难题。疏水性煤层、低孔隙率煤层都属于难注水煤层范畴,其中低孔隙率煤层结构密实,一般无法将水注入或者水分增加率很小,效益低,起不到降低煤尘的作用;疏水性煤层煤体与水的结合性差,不易被水润湿。4)锚喷工作面是煤矿最主要的产尘源之一。只针对锚喷过程中上料口、排气口及上下密封板磨损后产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减少产尘工艺方面基本没有进行研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锚喷尘害问题。在煤矿井下防尘装备的监测监控方面,我国对不同降尘设备及装置系统的全区域控制和监测仍处于空白状态。国内有多种煤矿机掘面用降、除尘设备,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尘措施和成熟的配套工艺,其在机掘面应用的降尘效率并不高。在部分疏水性煤尘的矿井,用常规的喷雾降尘技术难以使这些疏水性煤尘沉降,提高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的降尘添加剂的使用尤为关键。必须进行以下几项研究。(1)开发准确度更高的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仪表及粉尘检测仪器,对呼吸性粉尘浓度连续在线监测技术和实时跟踪监测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呼吸性粉尘浓度传感器和粉尘浓度无线实时跟踪监测仪器。(2)通过对煤矿粉尘监测成套技术的研究,建立煤矿粉尘危害预警系统,实现粉尘危害预警,并促进粉尘防治措施的优化,科学指导粉尘防治及尘肺病的监测与管理。(3)针对低渗透性、疏水性难注水煤层,在煤层中人为制造裂缝或裂隙,采用添加湿润剂方法提高疏水性难注水煤层的湿润性,提高难注水煤层的注水效果。将瓦斯抽放与煤层注水从钻孔布置、封孔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煤层在抽放瓦斯完成后,直接进行注水,有效抑制开采过程中的产尘强度。(4)开展煤矿呼吸性粉尘危害治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进行锚喷工作面锚喷除尘一体化技术研究,完善和提高我国锚喷工作面的除尘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井粉尘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问题。近10年来,世界主要原煤生产国家在采煤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现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高科技新技术正逐渐应用到矿山开采工作的各个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给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完善创新带来了机遇。未来一段时间,提高自动化喷雾水平,实现高效雾化喷雾,研究难注水煤层注水技术、装备和配套工艺以及完善尚未成熟的超声波除尘、生物试剂除尘和电离水除尘等高新粉尘防治技术成为了煤炭系统研究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关。所以,矿山工作人员应该在总结和改善现有防尘技术的基础上,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煤矿生产实践中去,使得粉尘防治技术也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而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

编号:SM-ZD-79718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 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矿东一采区23 #右六采面走向长度1 200m,平均倾斜长度170m,煤层厚度2.0m,煤层倾角8°~10°。该采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7m3/min,采面配风量1 000 m3/min,在回采过程中,随着支架的回撤,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跨落,邻近层以及围岩、煤柱受采动压力的影响,大量的瓦斯涌入采空区,造成上隅角和上巷回风瓦斯超限。根据矿井的供风情况,不可能用风量将瓦斯排出,采面回采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杏花矿采取了下列方法进行了瓦斯治理。 1 上隅角瓦斯治理 1.1 风幛法 在末排柱从上巷上帮沿工作面向下设一档风幛,然后将抽排管伸入上隅角采空区里,管口对准高瓦斯点进行抽放。此法操作简单易行,在开采初期,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时,采用此法可取得一些临时效果。但存在下列问题:首先风幛

粉尘防治措施

华丰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 第1条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进风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卫生良好,无杂物积尘。 第2条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每一生产水平至少配备一台洒水车,洒水车必须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可查。皮带斜井必须使用常开侧喷雾或地喷雾,大巷及采区进风石门安设自动水幕,正常使用。 第3条井下所有煤仓、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3T 矿车卸载点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第4条采掘作业规程必须有综合防尘规定,对防尘系统及防尘设施、洒水防尘时间做出具体要求。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 第5条采掘、运输各产尘点,应遵守防尘制度,使用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粉尘治理创新,逐步降低产尘量和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准情况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 第6条坚持湿式打眼,井下所有地点严禁干打眼(粉尘和煤粉量监测眼除外)。所有地点应采用风钻或风煤钻打眼,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第7条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每支水炮泥必须灌满水,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开启水幕。放炮撤人时,由安监员负责检查并开启所有水幕,否则对安监员按违章处理。 第8条锚喷作业要实行潮料喷浆,坚持使用除尘风机和个体防尘保护。 第9条炮采工作面、机采工作面炮采段、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爆破前和综掘工作面割煤前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1、在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打爆破孔前,必须先打注水眼,使用快速封孔器进行注水。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注水眼深度比炮眼深0.2米,注水直至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 2、煤巷、半煤巷综掘工作面在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

81071工作面防排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详解

81071工作面防排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1、水文地质概况 (1)矿井含水层概况 81071工作面开采的8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直罗组、延安组中的中粗粒砂岩承压含水岩层,裂隙不发育,径流条件差,富水性弱;另外区内降雨量稀少,且地形切割严重,多形成地表流经,入渗条件差,因此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本工作面充水影响较小。 (2)矿井主要隔水层概况 ①侏罗系中统安定组隔水层 全区分布,以紫色-棕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厚度25.10-40.82米,一般厚约30米,为洛河组、宜君组含水层之下隔水层。 ②侏罗系下统富县组隔水层 全区分布,岩性为紫红色-灰紫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及铝土质泥岩,厚1.96-66.91米,隔水性良好。 2、地质构造 81071工作面煤层走向为70度,倾角0~2度。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有F2-2、F2-1、F07-1三个断层,工作面推板30米后开始进入断层,推板536米后过完断层,其余段煤层赋存较为稳定。

断层情况: 井下巷道工程对F2-2断层曾多次揭露,从揭露的资料看,除个别揭露点有少量渗水以外,均未发现水文异常。断层处岩石破碎,岩性杂乱,裂隙发育,有方解石脉充填,并可见挤压、揉皱、摩擦镜面和擦痕现象,这些特征反映了断层是以剪切作用形成的。断层上盘主要以细粒砂岩、泥岩为主,下盘主要以铝质泥岩、泥岩为主,断层带内构造多为断层泥,致密,导水性极弱。 根据8108工作面推板过程中对F2-2断层的揭露情况,在回采过程中无较大的涌水出现,而该断层在8108处落差比81071更大,因预计8107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也不会有太大量的涌水。 二、防排水设计 1、探放水设计 为探明断层带附近的导水性及顶板离层水富集区,我矿委托西安科技大学对我矿81071工作面富水性进行了音频电穿透,勘探覆盖范围长500m,宽200m,面积100000㎡,物探结果反映出81071工作面富水性较弱,工作面中部断层面附近有四处异常区,在81071皮带顺槽附近、81071轨道顺槽最外口有三处异常区,应该与物探期间设备运转等有关系,因此仅针对工作面中部富水区进行施工钻孔探放。

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专项措施

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专 项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专项措施为我矿达到安全生产目的,也为进一步落实关于煤矿瓦斯治理的专项安排部署,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十二字工作体系,着实搞好我矿瓦斯治理工作,按矿实际情况,为杜绝瓦斯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经矿认真研究决定特制定本采煤工作面专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矿成立采煤工作面瓦斯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康候应 副组长:田小兵冯胜利王炳耀穆二奴刘探明 成员:高泽明陈宝清刘探明闫三信高金柱 郭明王金忠苏四龙 高泽明(通风矿长)负责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日常工作。

2 、瓦斯治理小组岗位责任制瓦斯治理小组组长的职责 (1)全面负责采面的瓦斯治理工作。 (2)对瓦斯治理小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 (3)负责每年一次的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煤层发火期、自燃倾向性和煤层爆炸性的鉴定工作。 (4)负责进行每年一次的矿井反风演习和救灾演习。 (5)坚持参加、主持月度“一通三防”例会和矿长月度“一通三防” 述职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题会研究瓦斯治理工作。 (6)对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正常运行。 (7)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负责对矿井的风量及时进行调节,以风定产。 (8)保证瓦斯治理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回采面瓦斯治理工作目标

我矿主要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对于采面的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完善瓦斯监控系统的安装、探头配齐、按时调校,确保瓦斯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运行正常,成立瓦斯治理机构,配备瓦斯治理装备,完善瓦斯治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条件根本好转,瓦斯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有效遏止瓦斯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三、矿井概况 1、通风方式及方法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通风系统∶我矿目前通风系统采用主要通风机FBCDZ-10-NO28/2×250KW 对旋轴流抽出式通风,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2、进、回风井筒数量及风量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__瓦斯抽放_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 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使井下临时瓦斯抽放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更好的治理瓦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瓦斯抽放规范》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管理措施。 一、上隅角挡风帘使用措施 1、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挡风帘必须按规定悬挂,任何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取下。 2、每一回采队必须由指定专人负责挡风帘的安设与悬挂。值班矿长负责管理工作。 3、挡风帘处支护改变时,必须由瓦检员在场监测。上隅角瓦斯不超限方可进行工作。严禁无挡风帘超限作业。 4、工作面人员通过挡风帘后,必须把挡风帘挂好。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冲淡上隅角瓦斯。 5、挡风帘损坏严重时必须及时予以更换。挡风帘出现破口时应及时修补,保证挡风帘完好。 6、当上隅角瓦斯浓度接近1%时,使用挡风帘不能将其冲淡时,必须采取抽放措施进行处理。 二、井下临时瓦斯抽放系统(附: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图) 1、抽放泵司机必须由责任心强,并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者担任。

2、抽放泵司机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监视抽放泵及各种仪表的运行状况,在正常情祝下对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的检查每小时不少于 1 次;异常情况下,要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并做好记录。 3、发现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急剧变化时,泵站司机应立即采取降低负压,稳定瓦斯浓度的措施,并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通风科汇报。 4、必须保证抽放泵的供水,无水严禁开泵,停水必须停泵,启动或停止抽放泵必须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 5、当抽放的瓦斯浓度、负压和抽放泵轴承温度、真空度、流量变化大时,首先进行检查处理,需停泵时,及时停止抽放泵运转。 6、抽放泵停止运转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通风科汇报,并将所有影响地区的全部人员撤出、并切断电源。 7、如抽放泵或抽放泵房内瓦斯管路泄漏,甲烷传感器报警,应适当调节抽放泵房的供风量(但时间不宜过久,以甲烷传感器不报警为止,防止引起其它地方瓦斯超限),当瓦斯浓度达到 1 %时,停止抽放泵运转并切断其电源。如因供气压力太高或供水量小,导致气水分离器出水口漏气,则调整供气压力或加大供水量。如因真空泵泄漏或其它原因,则必须停泵检修,发生以上情况泵站司机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室和通风科汇报。 8、每班由瓦斯检查员用光学瓦斯检测仪对抽放泵站回风

掘进工作面瓦斯

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

林东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龙凤煤矿风巷瓦斯抽采施工设计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部: 通防部: 通防工区: 掘进工区: 调度室: 编制: 编制日期:

会签意见表

目录 一、编制目的 (6) 二、编写依据 (6) 三、工作面概况 (7) 1、煤层情况 (7) 2、瓦斯情况 (7) 3、地质构造 (7) 四、瓦斯抽采钻孔设计 (8) 1、钻孔设计及工程量 (10) 五、瓦斯抽采钻孔施工 (10) 1、施工设备 (10) 2、进度计划 (10) 3、施工要求 (11) 六、瓦斯抽采 (12) 1、瓦斯抽采系统 (12) 2、封孔 (12) 3、抽放管 (12) 4、有效预抽时间 (13) 七、抽放量及抽放效果预期 (13) 1、瓦斯抽放量 (13) 2、预期效果 (14) 八、组织管理 (14) 九、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5) 1、准备工作 (15) 2、钻孔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17)

3、机电管理 (18) 4、安全防护措施 (19) 5、人员避灾路线 (19)

5912风巷瓦斯抽采施工设计 一、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相关内容,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编制了5912风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施工设计。 二、编写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3、《林东煤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凤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4、《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5、《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7、根据金安委[2015]3号《金沙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金沙县煤矿瓦斯治理攻坚年实施方案通知》 8、毕安委[2015]1号《毕节市安委会关于加强煤矿生产关键环节管控的通知》 9、黔安[2015]3号《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瓦斯治理攻坚年实施方案通知》的文件要求,为了贯彻《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相关内容,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编制了5912风巷工作面瓦斯抽

aq102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 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 MTl59矿用除尘器 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 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 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 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 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

3总体要求 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十或等于85%。 井下煤仓放煤门、溜煤眼放煤门、转载及运输环节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 煤矿井下所使用的防、降尘装置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胸要求,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个体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体防尘用具。 4 粉尘治理

采煤工作面专项防治水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38870 采煤工作面专项防治水措施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采煤工作面专项防治水措施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重新编制采煤工作面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我公司各相关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 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 组长:朱文举 副组长:吴松立秦国军赵云龙郭银录王卫平 成员:秦铁军陈宇飞秦同伟李宗民王有

辰 赵道王朝峰贾书锋 防治水专职副总工程师:陈宇飞 专设防治水办公司,吴松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划分 (1)防治水机构负责所属负责矿井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矿井水害防治各项技术的规定制度等。审批水害防治工程设计措施及水害防治经费使用。 (2)应急抢险指挥部全权负责矿井应急抢险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抢险救援命令。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需要的人、才、物等资源。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3)现场抢险组是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编号:SM-ZD-56438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 技术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仅采用通风方法稀释瓦斯;二是采用先抽放、再用通风进行稀释,以确保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在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仅依靠通风稀释方法很难有效治理瓦斯的情况下,瓦斯抽放是瓦斯综合治理的有效技术途径。 1 工作面概况及瓦斯涌出情况分析 41120工作面开采11#煤层,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层瓦斯含量15m3/t。煤层厚度2.8m,倾角8°~12°,走向长502m,倾向宽160m,相邻北侧为41118采空区。老顶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度为6~8m,直接顶为灰色泥岩,厚度2.3~3.5m,顶板容易垮落,采空区冒落高度为10~15m。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布置,综合机械化采煤,全部垮落

主焦煤业公司粉尘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粉尘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条矿长是防治粉尘危害的第一责任者,提供必需的人力、物力;总工程师对粉尘的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专项工作落实计划的制定由分管矿长负责,通防部抓好综合防尘工作的组织、协调,安监部负责监督检查各项措施、制度落实执行。 第二条各区队正职是本单位工作区域内“一通三防”管理第一责任者,支部书记必须认真组织全员开展综合防尘专项教育,努力提高全员对综合防尘工作的意识,端正态度,自觉搞好综合防尘。 第三条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防尘设施,及时绘制、修改防尘系统图,能够指导井下防尘工作。 第四条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制定专项综合防尘措施。采掘工作面开工生产前,必须对粉尘防治措施及设施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规定的不准开工生产。 第五条井下风速必须严格控制,增大风量或改变通风系统时,必须相应的调节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第六条矿井每延深一个新水平,应进行次煤尘爆炸性鉴定。煤尘的爆炸性由国家授权单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必须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七条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第条规定开展粉尘测定工作,粉尘监测采样点布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条规定,每次测尘做好测定记录,并如实填写各地区职业病危害监测牌板。 第八条加强个人防护,井下职工必须按规定佩带防尘口罩。 第九条矿井每季度对消防管路系统,每月要对井下防尘喷雾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有记录可查。 第十条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在地面建永久性消防防

尘储水池,储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储水池的一半。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的含量不得超过,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值在~范围内,水的碳酸盐硬度不超过。 第十一条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防尘管路要编号管理。其中主要进回风巷道要铺设¢200mm的管路,采掘面等其它分支巷道要铺设不小于¢150mm的管路。防尘管路必须到达所有的采掘工作面、溜煤眼、转载点。 第十二条带式输送机巷道中的防尘管路每隔米设支管和三通 阀门,其它巷道的防尘管路至少每隔米设支管和三通阀门。 第十三条矿井及采区主要进、回风巷应各安设一道风流净化水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煤巷掘进工作面应各安设两道风流净化水幕;距锚喷作业地点下风流方向100m内应设置两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且喷浆机下风侧不大于10m处必须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具体距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十四条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如果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可按《煤矿安全规程》第条和条的规定采用串联通风,但必须采取可靠措施,(如净化水幕等)保证被串工作面的风流粉尘浓度符合规定。 第十五条采煤工作面必须采取煤层注水、净化水幕、转载点喷雾、降柱、移架、放煤时同步喷雾、采煤机内、外喷雾等综合防尘措施。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工作压力不得小于,外喷雾工作压力不得小于,喷雾流量应当与机型相匹配。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液压支架和放顶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者放煤时同步喷雾。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

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专项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753 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专项 措施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专项措施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为我矿达到安全生产目的,也为进一步落实关于煤矿瓦斯治理的专项安排部署,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十二字工作体系,着实搞好我矿瓦斯治理工作,按矿实际情况,为杜绝瓦斯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经矿认真研究决定特制定本采煤工作面专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矿成立采煤工作面瓦斯专项治理工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专项治理措施

强博煤矿采煤工作面 上 隅 角 瓦 斯 专 项 治 理 措 施 强博煤矿

措施会审签字单 名称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专项治理措施 时间2017.10.10 地点办公室编制人曾令海 会审人员签字 职务或部门姓名日期 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生技科长 通风科长 安监科长 调度主任 会审意见:

采煤工作面 上隅角瓦斯专项治理措施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进入工作面的风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另一部分进入采空区,在采空区内部沿一定的流线的方向流动,在工作面的后半部分,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逐渐返回工作面。同时工作面后方与邻近煤层采空区或同一煤层未隔离的巷道相通,即采空区有漏风现象,因此风流汇入工作面漏入采空区的风流中而流向工作面。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通过采空区时带出采空区的瓦斯,逐渐返回工作面,最后汇集于采面上隅角,并由此流入工作面回风流,所以,工作面上隅角为采空区瓦斯流入工作面的汇合处,是整个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最容易积聚的地点, 针对上隅角瓦斯流动情况,我矿特制定如下瓦斯治理措施 1、工作面每班必须配备专职瓦斯员,并加强对瓦斯员培训学习,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瓦斯检查与处理工作,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和空班、假检、漏检等现象发生。 2、工作面必须加强瓦斯检查,注意大顶垮落情况。根据工作面瓦斯浓度,适当增加工作面的风量。防治出现顶板突然跨落造成瓦斯超限。 3、工作面必须按规定安装瓦斯检测报警断电装置,一台安装在工作面上隅角,当瓦斯浓度≥0.8%时报警,当瓦斯浓度≥

1.0%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一台安装在回风顺槽距工作面回风口10~15米处,当瓦斯浓度≥0.8%时报警,当瓦斯浓度≥1.0%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顺槽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仪器要定期校正,保证灵敏可靠,信号返至地面。探头悬挂的位置符合规定要求。 4、该地区瓦斯员巡回检查时要注意检查瓦斯及通风设施情况,每班检查次数不得少于3次,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矿值班调度室汇报。 5、在上隅角设置风幛(工作面由各班瓦检员负责,安全员监督执行)。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现瓦斯浓度增高时,在靠近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挂一风幛,利用风幛引导较多的风流流经上隅角,以稀释上隅角瓦斯浓度。风幛用软质风筒布制作,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6、合理配给回采工作面风量。工作面风流对上隅角局部区域积聚瓦斯的驱散,主要靠工作面风流与上隅角瓦斯积聚区间的空气的对流和主风流的扩散作用。回采工作面风量过小不足以稀释采面涌出的瓦斯,过大则加大采空区过风量,导致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为此,经过调整风量,合理配给回采工作面适宜风量。 7、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实行瓦斯抽放措施。在上隅角处敷设抽ф300mm放管,用低负压抽放,这样在上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隅角处瓦斯向抽放管子流动,最后通过抽放管排到地面。 8、设置采空区风障,根据采面上隅角瓦斯增高的原因可知,

煤矿110804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

欣欣煤矿110804工作面 瓦 斯 治 理 方 案 矿长: 技术副矿长: 通防副矿长: 通防技术员: 编制人: 编制日期:2013年6月 110804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 110804工作面和110802工作面相邻,是110802工作面的接替,走向长940米,倾向长140米,工作面运输采用双巷布置,一条机运巷,一条轨运巷,回风巷利用110802工作面轨运巷回风,机、轨运巷掘到位置后,再掘开切眼与

110802工作面轨运巷贯通形成通风系统。 根据煤矿地质资料分析,110804工作面开采范围无大断层,局部有零星小断层,落差不大,对开采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 水文分析:110804工作面南边为矿界,距矿界留足隔水煤柱和保安煤柱20米,西边属于煤矿井田范围,还未开采。东边为110802工作面采空区,110802工作面的水从110804工作面回风巷中排出,对110804工作面影响不大,北边为110803工作面准备巷道,井田走向是南高北低,北边的水对110804工作面没有威胁,工作面断层水在掘进过程中探水工作和瓦斯治理工作一起考虑,严格“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瓦斯来源分析:110804工作面顶板5米——7米处有一层煤,编号为C7煤,地板22.9米——28.4米之间为C9煤,110802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上、下煤层中的瓦斯由于采动的影响有一部分会涌入工作面。 相邻煤层及本煤层瓦斯含量分析:根据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对我矿瓦斯等级鉴定:2008年我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3.33m3/min,2009年我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3.34m3/min,2010年我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6 m3/min,2011年我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6 m3/min。 邻近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见表

浅谈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控制技术

浅谈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控制技术 作者:马汝成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0期 摘要: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强度的加大,煤矿井下产生的粉尘量也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对煤矿生产中的粉尘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综采工作面的环境质量,本文在对粉尘来源、分布规律、特性及危害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阐述综采工作面的降尘方法,从而提出对粉尘控制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089-01 煤矿粉尘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煤矿行业的安全问题并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多种原因,煤尘瓦斯事故仍时有发生。粉尘仍然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采掘机械化程度不断发展的今天,减少煤尘事故,降低粉尘带来的危害,己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1 综采工作面粉尘的形成 1.1 采煤机割煤产生粉尘 实践证明,采煤机割煤是产尘量最大的尘源。截割产生的粉尘主要与采煤机的截割速度,截齿的型式、排列于锐钝程度、落煤高度有关。 1.2 移架产生的粉尘 当液压支架降柱移架时,由于顶板的垮落及支架顶梁与上部岩石的摩擦将产生很多粉尘,在破碎顶板条件下尤为突出。 1.3 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在运煤系统中,各部输送机的转载点最容易扬起煤尘,在运输过程中,风流也易将煤尘吹起来。 2 井下粉尘的特性与危害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矿井下粉尘主要有两种,既岩尘和煤尘。岩尘和煤尘都是有害物质,对人体都有不良影响,并能引起尘肺。尘肺病是煤矿工人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它的形成是煤矿工人长期吸入作业环境空气中悬浮粉尘引起的肺部组织纤维性病变。尘肺病严重影响煤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工程设计

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51105工作面防治水工程设计 编制单位:地测科 编制: 审核: 科长: 总工程师: 2009年5月25日

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 51105工作面防治水工程设计 前言 51105工作面为十一采区5#煤首采工作面,设计沿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推进长度1597m,面长100m,煤层底板标高在-70~-120米之间。拟采用综采开采方法,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工作面两条巷道均沿煤层掘进。 一、工作面概况 51105工作面为51100采区冲积层下5号煤首采面,井下位于西风井南部,北到51100运输上山,南以F12断层防水煤柱线为界,西到F32断层,东以f511-13断层为界。设计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推进长度1597m,面长100m,煤层厚度在1.63-1.91米之间,平均1.77米,基岩厚度25-70煤层底板标高在-70~-120米之间。拟采用综采开采方法,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工作面两条巷道均沿煤层掘进。 米。 二、水文地质条件简介 51105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工作面开采受上部野青灰岩及底砾含水层的影响,下部受隐伏含水构造威胁。5号煤层上距野青灰岩含水层8-12米,距冲积层底砾含水层25-70米, 5号煤到大青灰岩含水层的隔水层厚度为65-72米,附近0802、8309、奥3钻孔资料显示,该地区没有伏青灰岩含水层存在。 在51100运输上山施工大青4号放水孔时,钻进到62.5米出水,出水量256 m3/h,附近0802钻孔资料分析孔底距大青灰岩含水层还有8.3米,通过取水样化验分析大青4号钻孔出水为奥灰水,目前51105运输巷底板潮湿且有浸水,在迎头施工超前探测孔2个,孔1方位N163O孔深227米水量7.2m3/h,孔2方位N181O孔深222米水量55m3/h,终孔层位均控制在5煤底板下30米以内,取水样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出水为灰岩、砂岩混合水。钻探结果说明51105运输巷前方可能存在隐伏导含水构造。根据公司规定51105工作面掘进时,必须采取钻探、物探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水措施,预防巷道前方构造突水及5#煤底板隐伏构造水威胁,确保工作面掘进安全。 根据首采工作面水文情况及该区地层、构造等水文地质特征分析,5110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直接充水水源为5#煤层底板下局部伏青灰岩、底板砂岩含水层水和顶板野青青灰岩含水层,其中底板砂岩含水层由于厚度较大(8-10m平均9m),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局部富水性极强,因此,需要针对底板砂岩含水层的特点采取防治水措施。此外,由于下部砂岩与大青灰岩含水层之间隔水层厚度局部存在水力联系,因此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大青灰岩含水层可能成为工作面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的充水通道为导水断层、导水裂隙带以及采煤引起的底板导水裂隙和顶板冒落导水裂隙。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强顶板野青灰岩含水层的合理受控疏放和底板砂岩水、灰岩水的综合防治。 1. 设计目的和任务 为了确保51105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在系统分析葛泉矿东井试采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总结1192工作面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防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本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

浅论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 孙善研 (黑龙江龙煤矿业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摘要该文介绍了利用顶板走向抽放、沿煤层抽放系统技术,对采煤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进行综合治理。解决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瓦斯超限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采空区瓦斯高位钻孔顶抽底抽高抽巷道 中图分类号TD712+.54文献标识码C O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gas coal face Sun Shan-yan (Heilongjiang Coal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Co.,Ltd.Dragon,Heilongjiang,Qitaihe,154600) Abstract Introduced to the use of roof drainage,drainage system along the seam technology,the coal face and gob gas in comprehensive fashion.Recov-ery work to solve the upper corner and return air gas gauge problems,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gob gas high drilling field elevation drill field top pumping at bay high pumping roadway 对于高瓦斯矿井而言,井下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治理技术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加大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检测、瓦斯管理、瓦斯抽放等治理技术是确保矿井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1采煤工作面的瓦斯 1.1采煤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瓦斯分析 采煤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积聚或超限的原因,主要存在于采煤面落煤时段煤壁瓦斯的大量涌出及浮煤散发的瓦斯。因此,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治理技术应视为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和控制手段的关键技术措施。 1.2采空区瓦斯分析 瓦斯主要构成部分为甲烷,由于甲烷比空气重量轻,所以采空区瓦斯的运动呈向上部逐渐递增的发展态势。采空区中的瓦斯还通过煤岩体的裂隙不断向采煤面上隅角移动,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与超限,从而造成瓦斯事故发生。因此,治理采煤工作面的瓦斯,应从治理现采空区瓦斯涌出量着手,切断涌向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源的通路,以减少涌向采煤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量。 2采空区瓦斯抽放治理技术 根据本井田煤层赋存条件及井下实际情况,采空区瓦斯抽放治理技术主要有顶板走向钻孔抽放(俗称:高位钻孔)、高抽巷道。 2.1顶板走向钻孔技术 2.1.1顶板走向钻孔设定理论 *收稿日期:2011-09-29 作者简介:孙善研(1984-),男,汉族,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学士学位,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矿业技术。 为了更有效地抽出采空区高浓度的瓦斯,顶板走向钻场应布置在预抽煤层上部,与煤层间距保持平行,待采煤面推进至抽放区域时,采空区顶板垮落后产生诸多裂隙,抽放钻孔通过裂隙将采空区积聚的瓦斯抽出。不仅减少上隅角瓦斯积聚,还可以减少涌向采煤面的瓦斯量。 2.1.2顶板走向钻孔层位选择 钻孔最佳层位应使抽放钻孔布置在采空区冒落带的上部与裂隙带的下部为佳。七台河矿区煤厚一般为1.0 2.0m,冒落带厚度一般为3 10m,设定顶板走向钻孔布置距离煤层高度在15 20m为宜。 2.1.3顶板走向钻孔间距选择 目前,七台河矿区采煤面走向长度一般在300 800m,工作面长度一般在120 150m,钻场间距应由钻孔深度决定,大部分矿井配备ZDY-3200S型钻机,适用于煤(岩)层钻孔,钻孔深度200 400m,每个钻场布置6 8个钻孔,钻孔呈扇形分布,以5?左右的放射角施工。两个钻场间距确定原则为前一个钻场终孔位置应超出后一个钻场开孔位置20m左右。这样可避免抽放盲区,以便于更好的保障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根据现场实践,顶板走向钻孔抽放在七台河西部新兴煤矿、新建煤矿等广泛应用,瓦斯抽放率最高可达到40%以上。新建煤矿三采区90#右六区段普采工作面使用此项抽放技术,其上隅角瓦斯浓度由0.8%降至0.5%左右,而且降低了工作面的配风量,控制住了上隅角瓦斯积聚超限的现象,确保工作面的稳产高产。2.2高抽巷道技术 2.2.1高抽巷道设定理论 高抽巷道的应用是建立在顶板走向钻孔抽放的理论之上的,来应对瓦斯涌出量较高的采煤面且顶板岩性强度不够,使得顶板走向钻孔不能正常抽取采空区瓦斯的情况。为更大程度上抽取采(下转第187页) 581 2012年第2 期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58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 治理(正式版)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矿东一采区23 #右六采面走向长度1 200m,平均倾斜长度 170m,煤层厚度2.0m,煤层倾角8°~10°。该采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7m3/min,采面配风量1 000 m3 /min,在回采过程中,随着支架的回撤,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跨落,邻近层以及围岩、煤柱受采动压力的影响,大量的瓦斯涌入采空区,造成上隅角和上巷回风瓦斯超限。根据矿井的供风情况,不可能用风量将瓦斯排出,采面回采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杏花矿采取了下列方法进行了瓦斯治理。 1 上隅角瓦斯治理

1.1 风幛法 在末排柱从上巷上帮沿工作面向下设一档风幛,然后将抽排管伸入上隅角采空区里,管口对准高瓦斯点进行抽放。此法操作简单易行,在开采初期,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时,采用此法可取得一些临时效果。但存在下列问题:首先风幛无法完全封严,漏风严重,抽排瓦期浓度低;其次每一循环都需进行移风幛,缩抽排管工作,这期间上隅角瓦斯大量涌出,造成回风流瓦斯超限,危险次数增加。而且风幛与上巷相交的转角处,瓦斯经常超限,必须再设一道引风幛,将风流引向转角处,冲淡瓦斯,两道风幛的安设与现场施工相混杂,对施工不利(见图1)。 图1 风幛排瓦斯示意 1.2 留煤柱

回采工作面瓦斯管理制度(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回采工作面瓦斯管理制度(标准 版)

回采工作面瓦斯管理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原则上2010年底回采工作面全部实行“U”型通风。凡新布置回采工作面,通过瓦斯抽采不能实现“U”型通风,需继续采用“U+L”型“二进一回”通风系统的回采工作面,专用回风巷必须实行全风压通风系统,消灭独头巷道,取消局部通风机,使其专用回风巷末端达到通风稳定。 2、已开始回采的回采工作面,通过瓦斯抽采采用“U”型通风方式不能确保工作面各地点瓦斯不超限时,可继续沿用原“U+L”型“二进一回”的通风方式。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回采工作面回风巷的设置 ⑴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其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符合有关规定。 ⑵回风巷与副巷间横贯的断面由矿总工程师根据具体条件确定,横贯的间距不得大于50米,并且在切巷与停采线的对应位置各设一个横贯。

综采综掘工作面煤尘治理

综采综掘工作面煤尘治理 一、项目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必须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全面掌握贺西煤矿煤尘的物理化学性质、防尘用水的成分和性质,能够为我矿煤尘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大大提高我矿煤尘治理水平, 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二、主要研究、试验内容、目标、技术关键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研究:贺西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粉尘治理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最终确定选用表面活性剂类型、设计适合的磁水器,设计完成一套磁化表面活性剂溶液防治煤尘的降尘技术与装备,从而有效地治理粉尘,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目标:根据综采、综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布置喷雾系统的喷嘴形式,实现雾流与粉尘流的动态结合,有效捕捉工作面粉尘;得出适合于贺西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喷雾降尘的表面活性剂、磁化水、磁化水加表面活性剂防尘的技术工艺和有效方法;使综采、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降低30%60%左右,实现工作面绿色安全开采。技术内容:收集贺西煤矿有关煤尘治理的基本资料,包括现有喷雾降尘措施、喷雾泵站等;降尘工作面的相关资料,包括工作面基本情况、采煤机、液压支架等。收集煤尘,详细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影响煤尘润湿性的相关性因素,为降尘方案设计作好准备。通过实验方法,具体研究贺西煤矿防尘用水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结合、研究情况,选取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的磁化方案,通过实验室反复模拟实验,最终确定选用表面活性剂类型、设计适合的磁水器。设计完成一套磁化表面活性剂溶液防治煤尘的降尘技术与装备。三、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的前景通过贺西煤矿综合防尘技术研究研究中设计制作了LM-3型煤尘压片器,与强力试验机配套使用,将煤尘制成饼片,然后采用滴液润湿试验,可以有效测定煤尘的润湿性能。选择几十种表面活性剂按不同浓度制成溶液,在测定表面张力的基础上,参考其对贺西煤尘的润湿性能,并与神华高挥发份烟煤煤尘进行对比,进一步将不同表面活性剂进行复合,将不同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电解质溶液进行复配后,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