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橡胶制品常见缺陷

硫化橡胶制品常见缺陷
硫化橡胶制品常见缺陷

硫化橡胶制品常见缺陷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一、表皮气泡现象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硫化不充分,导致制品

表面有气泡,割开其内

部呈蜂窝海绵状

①延长硫化时间,提高硫化温度

②保证硫化有足够的压力

③调整配方,提高硫化速度

2 橡胶-金属粘接不良引起

粘结部位残留气体,橡

胶层较薄且面积较大的

橡胶和金属之间会出现

气泡

①按表格橡胶-金属粘接不良所述方法解决

3 有气体裹入胶料,气体

不易排除,随胶料一起

硫化,从而在制品表面

出现气泡

①增加模具合模后放气次数;对模具进行抽真空

②提高混炼胶温度;采用门尼粘度较高的橡胶

③入料前挑破胶料上的气泡;改进模具的排气槽,溢

料槽等

④改进开炼机混炼工艺,尽量避免气体混入胶料

⑤改进注压条件,使胶料能较慢的进入模具型腔

4 胶料配方中有易挥发物①调节适当的硫化条件,温度不宜太高

②使用的原料应注意使用前的防潮工作,必要时可以

进行干燥

③减少使用低沸点的增塑剂、填充油、软化剂

二、橡胶表面发粘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模具型腔局部滞留气

体,从而影响传热和胶

料受热硫化

①对模具进行抽真空,保证胶料进入型腔内处于真空

状态,确保抽真空完好,以抽出模具内的气体

②增加模具合模后放气次数;在模具上设置排气槽或

溢胶槽

2 模具型腔不对称,有死

角,传热不均匀导致硫

化不均匀

①调整胶料配方,使硫化曲线平坦期长的胶料

②调节硫化条件,延长硫化时间或提高硫化温度

3 胶料压出或压延夹入气

①改进压出,延压条件和工艺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三、分层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料表面污染,特别是

油污

①清洁胶料表面或换用干净的胶料

2 喷霜①按表格喷霜所述方法解决

3 相容性差的橡胶混合不

均匀

①在配方设计时选用相容性好的胶种

四、橡胶-金属粘接不良

N

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浆选用不对①参考具体使用手册,选择合适的胶粘剂

2 金属件表面处理不良①金属件表面不能有锈蚀,不能沾到油污、灰尘、杂

质等

3 胶浆涂刷工艺稳定性

差,胶浆太少、漏涂、

少涂、残留溶剂

①注意操作,防止胶浆漏涂、少涂

②涂好胶浆的金属件应注意充分干燥,让溶剂充分发

挥,防止残留溶剂随硫化时挥发,导致粘胶失败

4 配合不合理,胶料硫化

速度与胶浆硫化速度不

一致

①改进配方以保证有充足的焦烧时间

②模具、配方改进,保证胶料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粘结

部位

③改进硫化条件(温度、时间和压力)

④减少易喷霜物和增塑剂的使用,防止其迁移到橡胶

表面,从而影响粘结

⑤胶料停放时间太长,改用新鲜的胶料

5 压力不足①增大硫化压力; 保证模具配合紧密,防止局部压力损

失过大

②注意溢料口、抽真空槽的位置、尺寸,防止局部与

大气过多沟通以致压力不足

6 胶浆有效成分挥发或固

①硫化前需预烘的金属件,应注意预烘的时间和温度

控制。

②操作时注意防止金属件在模具内停留时间过长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五、缺胶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用胶量太少①增加用胶量;调节注塑孔,保证注胶充足

2 溢料口太大,以致胶料

不能充满型腔,溢料口

位置不对

①改小溢料口的尺寸或减少溢料口数量

②合理选择溢料口的位置

3 脱模剂用量太少,以致

胶料在型腔内汇合处不

能合拢

①减少脱模剂的用量

②注意胶料使用前不能沾油污

4 胶料硫化速度太快,以

致未挤满型腔便以硫化

①调整胶料配方,延长焦烧时间

②加大入料口的尺寸或增加入料口数量

5 模具入料口设计不合

理,胶料流不满型腔

①改进模具

6 胶料太硬或流动性不

好,未流满型腔就已硫

化,不能流动

①改善胶料流动性

六、炸边、飞边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料焦烧时间不足,易

形成硫化胶粒和胶屑

①延长胶料焦烧时间;调整硫化时间(降低温度延长

硫化时间)

②避免使用停放时间太长的胶料

2 胶料过多无法溢出①尽量采用移模注压和传递模压方式

②胶料应准确称量

3 模具污染,胶料不清洁①清洁模具和胶料

4 模具分型面配合不紧

密,设计不合理,溢料

口太大

①改进模具,分型面尽量避免出现在制品的粘接部位

等敏感位置

5 胶料传热速度慢,硫化

时胶料内外层升温不一

致,外层胶料已硫化,

内层胶料却受热膨胀,

强制溢料引起缩孔夹层

①改进胶料配方

②改进硫化工艺条件,比如低温长时间硫化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七、撕裂、拉毛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脱模方式不合理,便脱

模,导致制品被扯断或

拉毛

①改进脱模方式,改进模具结构

②喷脱模剂

2 制品过度硫化,导致橡

胶强度等物理性能下降

而被撕裂、扯断

①调整硫化条件到正硫化

3 硫化温度太高①调整胶料配方,降低硫化温度

八、喷霜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硫化剂、促进剂等原料用

量过多,便慢慢迁移到橡

①通过试验合理控制各种原料的用量

橡胶制品检验标准

橡胶制品检验标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橡胶制品进料检验标准 一目的明确橡胶制品进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 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进料检验的技术要求、包装要求、检验规 则。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橡胶制品的进料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规则 1.外观检验 ●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无明显划痕,泡状 突起.表面纹路自然,表面无可见的微粒,无折射缺陷及浇注口印迹,流痕等. 目测和手感 2.尺寸检查 ●橡胶件尺寸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 造,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卷尺和卡尺 3.耐汽油性检查 ●在4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 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 率在-20%以内。 4.耐润滑油性检查 ●在7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 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 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5.硬度检查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6.耐老化性能检查 ●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7.耐温性能检查 ●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8.裂缝试验 ●根据样品具体形状,用样品的全部或者取其中的一部分呈长条型,将其拉长10%,在变形的情况下,呈南北或东西方向放置三个月,在这期间通过肉眼观察,不允许出现裂缝。 注:3-8项测试要求,供应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以证明产品符合上述要求和国标.

橡胶基本常识

第一部分:橡胶基本常识 橡胶是通过提取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橡胶按原料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按形态分为块状生胶、乳胶、液体橡胶和粉末橡胶。乳胶为橡胶的胶体状水分散体;液体橡胶为橡胶的低聚物,未硫化前一般为粘稠的液体;粉末橡胶是将乳胶加工成粉末状,以利配料和加工制作。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热塑性橡胶,无需化学硫化,而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成形。橡胶按使用又分为通用型和特种型两类。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如果沾水或不同的温度的话,有可能变成导体。导电是关于物质内部分子或离子的电子的传导容易情况。 一、橡胶制品的用途,不同橡胶制品的优缺点介绍 1、天然橡胶 NR (Natural Rubber) 由橡胶树采集胶乳制成,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很高的弹性、扯断强度及伸长率。在空气中易老化,遇热变粘,在矿物油或汽油中易膨胀和溶解,耐碱但不耐强酸。优点:弹性好,耐酸碱。缺点:不耐候,不耐油(可耐植物油) 是制作胶带、胶管、胶鞋的

原料,并适用于制作减震零件、在汽车刹车油、乙醇等带氢氧根的液体中使用的制品。 2、丁苯胶 SBR (Styrene Butadiene Copolymer) 丁二烯与苯乙烯之共聚合物,与天然胶比较,品质均匀,异物少,具有更好耐磨性及耐老化性,但机械强度则较弱,可与天然胶掺合使用。优点:低成本的非抗油性材质,良好的抗水性,硬度70 以下具良好弹力,高硬度时具较差的压缩性。缺点:不建议使用强酸、臭氧、油类、油酯和脂肪及大部份的碳氢化合物之中。广泛用于轮胎业、鞋业、布业及输送带行业等。 3、丁基橡胶 IIR (Butyl Rubber) 为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因甲基的立体障碍分子的运动比其他聚合物少,故气体透过性较少,对热、日光、臭氧之抵抗性大,电器绝缘性佳;对极性容剂抵抗大,一般使用温度范围为-54-110 ℃。优点:对大部份一般气体具不渗透性,对阳光及臭气具良好的抵抗性可暴露于动物或植物油或是可气化的化学物中。缺点:不建议与石油溶剂,胶煤油和芳氢同时使用用于汽车轮胎的内胎、皮包、橡胶膏纸、窗框橡胶、蒸汽软管、耐热输送带等。4、氢化丁晴胶 HNBR (Hydrogenate Nitrile) 氢化丁晴胶为丁晴胶中经由氢化后去除部份双链,经氢化后其耐温性、耐候性比一般丁晴橡胶提高很多,耐油性与一般丁晴胶相近。一般使用温度范围为 -25~150 ℃。优点:较丁晴胶拥有较佳的抗磨性,具

橡胶制品检验标准

一目的明确橡胶制品进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进料检验的技术要求、包装要求、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橡胶制品的进料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规则 1.外观检验 ●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无明显划痕,泡状突起.表面纹路自然,表面无可见的微粒,无折射缺陷及浇注口印迹,流痕等. 目测和手感 2.尺寸检查 ●橡胶件尺寸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卷尺和卡尺 3.耐汽油性检查 ●在4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率在-20%以内。 4.耐润滑油性检查

●在7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5.硬度检查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6.耐老化性能检查 ●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7.耐温性能检查 ●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8.裂缝试验 ●根据样品具体形状,用样品的全部或者取其中的一部分呈长条型,将其拉长10%,在变形的情况下,呈南北或东西方向放置三个月,在这期间通过肉眼观察,不允许出现裂缝。

橡胶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序号标准号:发布年份标准名称(仅供参考) 1 GB 1683-1981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 2 GB 1686-1985 硫化橡胶伸张时的有效弹性和滞后损失试验方法 3 GB 1689-1982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4 GB 532-1989 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5 GB 5602-1985 硫化橡胶多次压缩试验方法 6 GB 6028-1985 硫化橡胶中聚合物的鉴定裂解气相色谱法 7 GB 7535-1987 硫化橡胶分类分类系统的说明 8 GB/T 11206-1989 硫化橡胶老化表面龟裂试验方法 9 GB/T 11208-1989 硫化橡胶滑动磨耗的测定 10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11 GB/T 11211-1989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测定方法拉伸法 12 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13 GB/T 12585-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橡胶片材和橡胶涂覆织物挥发性液体透过速率的测定(质量法) 14 GB/T 12829-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小试样(德尔夫特试样)撕裂强度的测定 15 GB/T 12830-1991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剪切强度测定方法四板法 16 GB/T 12831-1991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氙灯)老化试验方法 17 GB/T 12834-2001 硫化橡胶性能优选等级 18 GB/T 13248-1991 硫化橡胶中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光度法 19 GB/T 13249-1991 硫化橡胶中橡胶含量的测定管式炉热解法 20 GB/T 13250-1991 硫化橡胶中总硫量的测定过氧化钠熔融法 21 GB/T 13642-1992 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动态拉伸试验法 22 GB/T 13643-199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环状试样 23 GB/T 13644-1992 硫化橡胶中镁含量的测定CYDTA滴定法 24 GB/T 13645-1992 硫化橡胶中钙含量的测定EGTA滴定法 25 GB/T 13934-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屈挠龟裂和裂口增长的测定(德墨西亚型) 26 GB/T 13935-1992 硫化橡胶裂口增长的测定 27 GB/T 13936-1992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28 GB/T 13937-1992 分级用硫化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强迫正弦剪切应变法 29 GB/T 13938-1992 硫化橡胶自然贮存老化试验方法 30 GB/T 13939-1992 硫化橡胶热氧老化试验方法管式仪法 31 GB/T 14834-1993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 32 GB/T 14835-1993 硫化橡胶在玻璃下耐阳光曝露试验方法 33 GB/T 14836-1993 硫化橡胶灰分的定性分析 34 GB/T 15254-1994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剥离试验 35 GB/T 15255-1994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碳弧灯)试验方法 36 GB/T 15256-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37 GB/T 15584-1995 硫化橡胶在屈挠试验中温升和耐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38 GB/T 15905-1995 硫化橡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 39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40 GB/T 16586-1996 硫化橡胶与钢丝帘线粘合强度的测定 41 GB/T 16589-1996 硫化橡胶分类橡胶材料

橡胶O型圈修边方法

橡胶O型圈修边方法 橡胶O型圈模压制品在硫化时,胶料会很快充满整个模腔,因为填充的胶料需要一定的过盈量,这些多余的胶料就会沿着分模面流出,造成内外径不同厚度的胶边。 由于橡胶O型圈是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和外观的,因为其功能为密封,小小的胶边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密封性能,所以硫化后的成品还需要进行修边加工,要对这些多余的胶边进行去除工作,这个过程就叫做修边。但是一般来说尺寸规格越小,构型越复杂,难度越高,费时耗工越多。 模压的橡胶0型圈的修边方法有两种:即手工修边和机械修边。 手工修边即为最传统的修边方法,通过人工使用刀具沿着产品的外缘逐步的将多余的胶边修剪去。需要极高的熟练度才会减少产品的报废率。手工修边投资小,修边质量不高效率低,仅适用于小批量产品的加工。 机械修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砂轮砂纸磨削,另一种是低温冷冻去边。 目前,低温冷冻修边的方法有振动冷冻修边、摆动或抖动冷冻修边、转鼓冷冻修边、刷磨冷冻修边和抛丸冷冻修边五种形式。 橡胶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会由高弹态变成玻璃态,成为玻璃态的橡胶变硬变脆,硬化变脆的速度与橡胶制品的厚度有关。当把O型橡胶圈放入冷冻修边机中,在控制一定的低温下制品的薄胶边因为冷冻而变硬变脆,但是制品本身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弹性,随着转鼓的运转,制品之间发生碰撞,制品与抛丸、磨蚀剂等产生冲击、磨蚀,胶边就会被打碎脱落,达到修边的目的。制品会在常温下恢复原有性能。 低温冷冻修边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但是对于内圈的去边效果较差。 另一种就砂轮砂纸磨削了。 将硫化完的O形圈套在内径尺寸与之相匹配的砂棒或尼龙棒上,靠电机带动其旋转,外圆采用砂纸或砂轮,通过摩擦去除掉多余的胶边。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效率也会比手工修边的高,特别适用于规格小、批量较大的产品。缺点就是这种修边系靠砂轮磨削,修边精度较差,磨削表面较粗糙。 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产品的尺寸规格去合理的选择一种修边的方式,灵活的去选择才能更好的去完善产品同时减少废品率,提高效益。

橡胶基本知识及其制品缺陷与原因

第一节、硫化工应知应会 硫化工应知应会的目的:促使硫化工掌握橡胶材料和硫化的基本知识,提高硫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有效地服务与新产品开发试试制工作从而提高硫化工自身的素质,使试制开发产品及时按期交样,并确保新模上线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最大化。 一、应知: 1.熟知硫化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产品的影响。 2.熟知橡胶产品各工序的生产,及其所使用的设备,设备的操作规程,产品的加工方法。 3.熟知模具、设备工装夹具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及保养知识。 4.了解本公司橡胶产品的使用的胶料代号,胶种及硫化工艺性能,以及主导产品的主要工作部位,外观质量标准。 5.应知硫化时间制定的依据,并能对生产中出现的一般质量缺陷进行分析、解决,并对复杂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二、应会: 1.能够熟练掌握及使用各类结构橡胶模具的试模方法。 2.能鉴别各种胶号、胶料及胶料的外观质量的好坏、并能根据胶料代号准确判定材料的硬度。 3.能看懂各类结构的产品图、模具图及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知识。 4.会使用游标卡尺、测厚仪、测温仪,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5.能确定出最佳、最合理的硫化工艺参数、操作技能并应用于生产。 7.能分析试模、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的原因,并能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节、常见橡胶的基本知识 橡胶的分类:天然胶与合成胶两种。 1.天然胶(NR): 天然胶的原材料来源于橡胶植物树。其优点为:弹性好、强度高、绝缘性好、变形小、加工方便。其缺点为:不耐油、耐温性能差、易老化,一般都是并用掺合使用。一般生产汽车轮胎和一些减震耐磨的橡胶件。 2.合成胶: 合成胶有:丁苯胶(SBR)、丁晴胶(NBR)、顺丁胶(BR)、乙丙胶(EPDM)、丁基胶(IIR)、氯丁胶(CR)、丙烯酸脂胶(ACM)、氢化丁晴(HNBR)、氯磺化聚乙烯(CSM)、氟胶(FKM)、硅橡胶(MVQ)等。 2.1.乙丙胶(EPDM),本厂代号为(E) 优点:耐老化性能非常优异、耐天候、电绝缘性较好、冲击弹性较好、

橡胶制品检验标准

橡胶制品进料检验标准 一目的明确橡胶制品进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进料检验的技术要求、包装要求、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橡胶制品的进料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规则 外观检验 ●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无明显划痕,泡状突起.表面纹路自然,表面无可见的微粒,无折射缺陷及浇注口印迹,流痕等. 目测和手感 尺寸检查 ●橡胶件尺寸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卷尺和卡尺 耐汽油性检查 ●在4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率在-20%以内。

耐润滑油性检查 ●在7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硬度检查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耐老化性能检查 ●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耐温性能检查 ●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裂缝试验 ●根据样品具体形状,用样品的全部或者取其中的一部分呈长条型,将其拉长10%,在变形的情况下,呈南北或东西方向放置三个月,在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YTDQR5.2-4 编制: 审核: 批准: 天津市亚腾达橡塑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2015年1月1日实施

目录 一、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2) 二、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2) 三、硫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3) 四、平板硫化机工作压力的控制规定 (5) 五、橡胶制品检验 (6)

一、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生胶切割、称量→开炼机塑炼胶、配料称量→开炼机轧胶→出片→快检→硫化成型→修边→成品→检验→入库 以上工序轧胶为关键工序,硫化为特殊工序。时间和温度为炼胶质量控制点,硫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和压力为质量控制点。 二、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备注:★表示特殊过程 ☆表示关键过程

三、硫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一)、硫化工艺 1、准备:开机前检查硫化机电源、线路、管路等是否安全、完好;开机检查各部件是否运转正常,同时将机台擦拭干净。根据计划和图纸选择模具,擦拭模具,着重内腔检查、擦拭清理工作,然后预热模具,达到所需温度,并检查模腔是否干净。 2、检查案秤准确度。 3、操作工根据《橡胶制品工艺卡》裁减胶片及称量胶片,按照程序要求将定量胶片装入已预热好的模具和注胶槽中,然后加盖上模具顶盖。 4、将装好的模具放入平板硫化机中心对称部位加压注胶或合模。 5、将硫化机平板升降二至三次,以排除模具内的空气,使胶料充满模腔。然后保持规定的恒定压力和温度。 6、硫化时间、温度、压力控制。硫化时间、压力、温度根据“硫化工艺卡”实施操作并记录。 7、硫化机运转正常后将操作工具及其他物品放在车间规定的区域内,不可混放;剩余胶边料在专用容器中存放,以备返炼。 8、制品出模时,严禁用利物撬开,以免损坏制品外观质量,出模后清理模具一遍,再进行下一模操作。 9、出模后的产品经修边自检,自检合格后放入待检区,由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

橡胶制品十五种常见试验测试项目和标准

橡胶制品十五种常见试验测试项目和标准 1.胶料硫化特性 GB/T 9869—1997橡胶胶料硫化特性的测定(圆盘振荡硫化仪法) GB/T16584—1996橡胶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 ISO 3417:1991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用摆振式圆盘硫化计 ASTMD2084-2001用振动圆盘硫化计测定橡胶硫化特性的试验方法 ASTM D5289-1995(2001)橡胶性能—使用无转子流变仪测量硫化作用的试验方法 DIN53529-4:1991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用带转子的硫化计测定交联特性。 2.橡胶拉伸性能 GB/T528—199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ISO37:2005硫化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特性的测定 ASTMD412-1998(2002)硫化橡胶、热塑性弹性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JISK6251:1993硫化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 DIN 53504-1994硫化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 3.未硫化橡胶门尼粘度 GB/T1232.1—2000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GB/T1233—1992橡胶胶料初期硫化特性的测定—门尼粘度计法 ISO289-1:2005未硫化橡胶——用剪切圆盘型黏度计—第一部分:门尼黏度的测定 ISO289-2-1994未硫化橡胶——用剪切圆盘型黏度计测定—第二部分:预硫化特性的测定ASTMD1646-2004橡胶粘度应力松驰及硫化特性(门尼粘度计)的试验方法 JISK6300-1:2001未硫化橡胶-物理特性-第1部分:用门尼粘度计测定粘度及预硫化时间的方法。 4.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GB/T 7759-1996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在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ISO815:1991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在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ASTM D395-2003橡胶性能的试验方法压缩永久变形 JIS K6262:1997硫化橡胶及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试验方法。

硫化橡胶制品常见缺陷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一、表皮气泡现象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硫化不充分,导致制品 表面有气泡,割开其内 部呈蜂窝海绵状 ①延长硫化时间,提高硫化温度 ②保证硫化有足够的压力 ③调整配方,提高硫化速度 2 橡胶-金属粘接不良引 起粘结部位残留气体, 橡胶层较薄且面积较大 的橡胶和金属之间会出 现气泡 ①按表格橡胶-金属粘接不良所述方法解决 3 有气体裹入胶料,气体 不易排除,随胶料一起 硫化,从而在制品表面 出现气泡 ①增加模具合模后放气次数;对模具进行抽真空 ②提高混炼胶温度;采用门尼粘度较高的橡胶 ③入料前挑破胶料上的气泡;改进模具的排气槽,溢 料槽等 ④改进开炼机混炼工艺,尽量避免气体混入胶料 ⑤改进注压条件,使胶料能较慢的进入模具型腔 4 胶料配方中有易挥发物①调节适当的硫化条件,温度不宜太高 ②使用的原料应注意使用前的防潮工作,必要时可以 进行干燥 ③减少使用低沸点的增塑剂、填充油、软化剂 二、橡胶表面发粘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模具型腔局部滞留气体, 从而影响传热和胶料受 ①对模具进行抽真空,保证胶料进入型腔内处于真空 状态,确保抽真空完好,以抽出模具内的气体

热硫化②增加模具合模后放气次数;在模具上设置排气槽或 溢胶槽 2 模具型腔不对称,有死 角,传热不均匀导致硫化 不均匀 ①调整胶料配方,使硫化曲线平坦期长的胶料 ②调节硫化条件,延长硫化时间或提高硫化温度 3 胶料压出或压延夹入气 体 ①改进压出,延压条件和工艺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三、分层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料表面污染,特别是油 污 ①清洁胶料表面或换用干净的胶料 2 喷霜①按表格喷霜所述方法解决 3 相容性差的橡胶混合不 均匀 ①在配方设计时选用相容性好的胶种 四、橡胶-金属粘接不良 N 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浆选用不对①参考具体使用手册,选择合适的胶粘剂 2 金属件表面处理不良①金属件表面不能有锈蚀,不能沾到油污、灰尘、杂 质等 3 胶浆涂刷工艺稳定性差, 胶浆太少、漏涂、少涂、 残留溶剂 ①注意操作,防止胶浆漏涂、少涂 ②涂好胶浆的金属件应注意充分干燥,让溶剂充分发 挥,防止残留溶剂随硫化时挥发,导致粘胶失败 4 配合不合理,胶料硫化速①改进配方以保证有充足的焦烧时间

密封圈检验标准

密封圈检验标准 1.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我司橡胶采购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橡胶制品供应商对我司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对外采购的所有橡胶制品。 3.职责 本规范由品质部和技术部负责制定,品质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检验方法及标准: 4.1 外观、颜色 4.1.1 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抽查对应的包数,按照称重的方法计算每包的数量。 4.1.2 测试方法:在足够的光照条件下目测产品的外观,并与最初确定的样品对比颜色。 4.1.3 判定标准:1)、制品应无裂口、气泡、杂物、缺胶和修边过度现象, 制品表面应无较大披锋、毛边,并应有橡胶特有的光 泽; 2)、制品表面不得有喷霜、吐蜡等发白现象; 3)、手感不粘手、不能有脱色现象; 4)、制品外观、颜色不得有明显差异。 4.2 尺寸测量 4.2.1 测量器具:卡尺、投影仪 4.2.2 测试方法:按图纸标准的尺寸进行测量(关键尺寸需做破换性切片) 4.2.3 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 4.2.4 判定标准:按图纸标准、并保证在公差范围之内。 4.3 硬度测试 4.3.1 测试器具:针式橡塑硬度计 1 / 2

4.3.2材料规格:被测材料厚度应≥3mm,若单层材料不够3mm,则叠加≤3 层,若三层仍不够,则以厂商提供的试片为准。 4.3.3 测试方法:拿住硬度计,平稳的把压足压在试样上,不能有任何振动, 并保持压足平行于试样表面,以使压针垂直地压入试 样,所施压的力要刚好使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除另 有规定,必须在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后1秒内读数, 如果是其它间隔时间读数则必须说明。 4.3.4测试点:分别在材料的中央和边缘至少4个点(取平均值)。 4.3.5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 4.3.6记录方式:指针所指刻度为被测物之硬度,一次性读数,记下最高和 最低值。 5. 检查每次收货时供应商提供的材质保证书,材料是否与前一次所使用材料吻合。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一、折痕 原因:1、缝合时钢带没有对齐 解决方法:严格遵守缝合作业规程,钢带要对中放齐。当出现操作失误时应及时通知班长、操作长,注意各纠偏辊及时调整,防止钢板跑偏造成折痕。 2、换规格时纠偏辊调整不合理造成的折痕 解决办法:当换规格时,一号台操作长要提前通知班长和机修人员,做好调整准备。在探测开关安装架上进行标注,画出刻度,根据钢板的宽度合理的规范的调整,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除外。 3、纠偏机失灵造成的折痕(纠偏机未启动或报警) 解决办法:各个工序上的工作人员要时刻观察钢带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电气机修人员要不间断的来回巡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张力设置不当造成的折痕 解决方法:上卷之前要确认钢带的规格,设定相应的张力。可参考张力设定表。 5、生产线辊子安装不正确或发生位移造成钢带跑偏,产生折痕

解决方法:机修人员要时刻观察生产线各设备的运转情况,各操作台操作员要对工作区域内的设备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挤干辊、钝化辊更换后要进行调整,并有专人负责,观察运行情况必须保证满足生产的要求。 6、四号台在收卷时操作不当,钢带没有放到合适位置造成折痕解决方法:在收卷时操作人员要配合得当,合理分工,按照规定完成工作。需要加纸筒或铁筒的要对其进行检测,是否符合上机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退给保管部要求退货,当不得不用时则要在内圈加塞钢片或其他辅助材料,满足生产要求。 7、原材料问题:本身有折痕、有松边严重的、板型不好的等一些原因造成折痕 解决方法:本身有折痕的看是在什么位置,带头带尾的在一号台剪掉,在中间部分的要通知各个台的操作员,在四号台可以分卷的要分卷(达到客户重量的最低要求)。 松边、板型不好的要及时通知班长、各台操作长,时刻观察钢带的运行情况,尽量避免因此造成跑偏,致使钢带产生折痕(特别注意初涂炉、精涂炉水冷的位置) 以上都是尽量避免产生折痕,当已经出现折痕,首先看卷取机上钢卷重量是否达到最低重量,达到要求则在折痕处剪下。如果折痕不

橡胶制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橡胶制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橡胶制品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巩义市盛源水电设备材料厂作为专业的橡胶补偿器生产厂家,拥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实验室,凭借几十年各类型橡胶软连接的生产制作经验,总结出以下橡胶制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供各位同行研究借鉴: 橡胶制品常见的缺陷一般表现为橡胶-金属粘接不良、气泡、橡胶表面发粘、缺胶、缩孔、喷霜、分层、撕裂等。 1.橡胶-金属粘接不良 橡胶与金属的粘结是橡胶减震产品一个重要环节,橡胶与金属的粘结原理,普遍认为在低模量的橡胶与高模量的金属之间,胶粘剂成为模量梯度,以减少粘结件受力时的应力集中。常用双涂型胶浆的底涂或单涂型胶粘剂与金属表面之间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实现粘结。底涂型和面涂型胶粘剂之间,以及胶粘剂与橡胶之间通过相互扩散作用和共交联作用而实现粘结。 橡胶-金属粘接不良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1.1 胶浆选用不对。解决方法:参考具体使用手册,选择合适的胶粘剂 1.2 金属表面处理失败,以致底涂的物理吸附不能很

好的实现。解决方法;粗化金属表面,保证金属粘结表面一定的粗糙度。常用的处理方法,显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喷砂、抛丸>磷化>镀锌.金属表面不能有锈蚀,不能粘到油污、灰尘、杂质等 1.3胶浆涂刷工艺稳定性差,胶浆太稀、漏涂、少涂、残留溶剂等。解决方法;注意操作,防止胶浆漏涂、少涂。涂好胶浆的金属件应注意充分干燥,让溶剂充分挥发,防止残留溶剂随硫化时挥发,导致粘结失败。要保证一定的涂胶厚度,特别是面涂胶浆。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充足物质使相互扩散和共交联作用充分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一定的模量梯度层 1.4配方不合理,胶料硫化速度与胶浆硫化速度不一致。解决方法;改进配方以保证有充足的焦烧时间。模具、配方改进,保证胶料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粘结部位。尽量采用普通、半有效硫化体系,提高硫黄用量,以实现多硫交联键。改进硫化条件(温度、时间和压力)。减少易喷霜物和增塑剂的使用,防止其迁移到橡胶表面,从而影响粘结。胶料停放时间太长,改用新鲜的胶料 1.5压力不足。解决方法;增大硫化压力。注意溢料口、抽真空槽的位置、尺寸,防止局部与大气过多沟通以至压力不足。保证模具配合紧密,防止局部压力损失过大1.6胶浆有效成分挥发或固化。解决方法;硫化前需预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注塑产品缺陷汇总及解决方法

注塑产品缺陷汇总及解决方法 一、溢料飞边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合模力不足。当注射压力大于合模力使模具分型面密合不良时容易产生溢料飞边。对此,应检查增压是否增压过量,同时应检查塑件投影面积与成型压力的乘积是否超出了设备的合模力。成型压力为模具内的平均压力,常规情况下以40mpa计算。生产箱形塑件时,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ABS的成型压力值约为30mpa;生产形状较深的塑件时,成型压力值约为36mpa;在生产体积小于10cm3的小型塑件时,成型压力值约为60mpa。如果计算结果为合模力小于塑件投影面积与成型压力的乘积,则表明合模力不足或注塑定位压力太高。应降低注射压力或减小注料口截面积,也可缩短保压及增压时间,减小注射行程,或考虑减少型腔数及改用合模吨位大的注塑机。 (2)料温太高。高温熔体的熔体粘度小,流动性能好,熔料能流入模具内很小的缝隙中产生溢料飞边。因此,出现溢料飞边后,应考虑适当降低料筒,喷嘴及模具温度,缩短注射周期。 对于聚酰胺等粘度较低的熔料,如果仅靠改变成型条件来解决溢料飞边缺陷是很困难的。应在适当降低料温的同时,尽量精密加工及修研模具,减小模具间隙。 (3)模具缺陷。模具缺陷是产生溢料飞边的主要原因,在出现较多的溢料飞边时必须认真检查模具,应重新验核分型面,使动模与定模对中,并检查分型面是否密着贴合,型腔及模芯部分的滑动件磨损间隙是否超差。分型面上有无粘附物或落入异物,模板间是否平行,有无弯曲变形,模板的开距有无按模具厚度调节到正确位置,导合销表面是否损伤,拉杆有无变形不均,排气槽孔是否太大太深。根据上述逐步检查的结果,对于产生的误差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予以排除。 (4)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如果注射速度太快,注射时间过长,注射压力在模腔中分布不均,充模速率不均衡,以及加料量过多,润滑剂使用过量都会导致溢料飞边,操作时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值得重视的是,排除溢料飞边故障必须先从排除模具故障着手,如果因溢料飞边而改变成型条件或原料配方,往往对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发其他成型故障。 二、熔接痕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温太低。低温熔料的分流汇合性能较差,容易形成熔接痕。如果说塑件的内外表面在同一部位产生熔接细纹时,往往是由于料温太低引起的熔接不良。对此,可适当提高料筒及喷嘴温度或者延长注射周期,促使料温上升。同时,应节制模具内冷却水的通过量,适当提高模具温度。 一般情况下,塑件熔接痕处的强度较差,如果说对模具中产生熔接痕的相应部位进行局部加热,提高成型件熔接部位的局部温度,往往可以提高塑件熔接处的强度。 如果由于特殊需要,必须采用低温成型工艺时,可适当提高注射速度极增加注射压力,从而改善熔料的汇合性能。也可在原料配方中适当增用少量润滑剂,提高熔料的流动性能。 (2)模具缺陷。模具浇注系统的结构参数对流料的熔接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熔接不良主要产生于熔料的分流汇合。因此,应尽量采用分流少的浇口形式并合理选择浇口位置,尽量避免充模速率不一致及充模料流中断。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选用一点式浇口,因为这种浇口不产生多股料流,熔料不会从两个方向汇合,容易避免熔接痕。

橡胶制品常用测试方法及标准

1.胶料硫化特性 GB/T 9869—1997橡胶胶料硫化特性的测定(圆盘振荡硫化仪法) GB/T 16584—1996橡胶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 ISO 3417:1991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用摆振式圆盘硫化计 ASTM D2084-2001用振动圆盘硫化计测定橡胶硫化特性的试验方法 2 3. GB/T528—199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ISO37:2005硫化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特性的测定 ASTMD412-1998(2002)硫化橡胶、热塑性弹性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JIS K6251:1993硫化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

DIN 53504-1994硫化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 4.橡胶撕裂性能 GB/T 529—199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ISO 34-1:2004硫化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第一部分: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片 5. (10— 6.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GB/T 7759—1996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在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ISO 815:1991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在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ASTM D395-2003橡胶性能的试验方法压缩永久变形 JIS K6262:1997硫化橡胶及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试验方法 7.橡胶的回弹性 GB/T 1681—1991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8. ASTM D 746-2004用冲击法测定塑料及弹性材料的脆化温度的试验方法ASTM D 2137-2005弹性材料脆化温度的试验方法 JIS K 6261-1997硫化橡胶及热塑性橡胶的低温试验方法 9.橡胶热空气老化性能

无心磨床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无心磨床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大全 无心磨床,是不需要采用工件的轴心而施行磨削的一类磨床。是由磨削砂轮,调整轮和工件支架三个机构构成。无心磨床常见磨削缺陷及消除方法整理如下: 一、零件不圆 发生原因: (1)导轮没有修圆; (2)磨削次数少或上道工序椭圆度过大; (3)砂轮磨钝; (4)磨量过大或走刀量过大。 消除方法: (1)重修导轮,待导轮修圆中止(一般修到无断续声中止); (2)恰当增加磨削次数; (3)重修砂轮; (4)减少磨量和重刀速度。 二、零件有棱边形(多边形) 发生原因: (1)零件中心高不够; (2)零件轴向推力过大,使零件紧压挡销而不能均匀的旋转; (3)砂轮不平衡; (4)零件中心过高。 消除方法: (1)精确前进零件中心度; (2)减少磨床导轮倾角到0.5°或0.25°。假设挡不能够解决时,便要查看支点的平衡度; (3)平衡砂轮; (4)恰当降低零件中心高度。 三、零件表面的振动痕迹(即零件表面出现鱼斑斓及直线白色线条) 发生原因: (1)砂轮不平衡面致使的机床振动; (2)零件中心前进使零件跳动; (3)砂轮磨钝或砂轮表面修的太光; (4)导轮旋转速度太快。 消除方法: (1)细心平衡砂轮; (2)恰当降低零件中心; (3)砂轮或恰当增加砂轮修整速度; (4)恰当降低导速。 四、零件有锥度

发生原因: (1)由于前导板此导轮母线低的过多或前导板向导轮方向倾斜面致使零件前部小; (2)由于后导板表面与导轮母线低或后导板向导轮方面倾斜而致使零件后部小; (3)由于下列原因而致使零件前部或后部发生锥度①砂轮由修整不正确,本身便有锥度;②砂轮与导轮表面已磨损。 消除方法: (1)恰当的移进前导板及调整前导板与导轮母线平行; (2)调整后导板的导向表面与导轮母线平行,并且在一条线上; (3)①根据零件锥度的方向,调整砂轮修改中的角度砂轮;②砂轮与导轮。 五、零件中心大两头小 发生原因: (1)前后导板均匀向砂轮一边倾斜; (2)砂轮修整成腰鼓形。 消除方法: (1)调正前后导板; (2)修改砂轮,每次修改余量不要过大。 六、零件表面有环形螺纹线 发生原因: (1)前后导板凸出导轮表面,使零件在出口处或入口对被导轮边缘所刮; (2)支比太软,磨下的切削嵌在支比承面上构成凸出毛刺,在零件表面刻成螺纹线; (3)冷却液不清洁,里面有切屑或砂粒; (4)在出口处由于磨量较多,由砂轮边缘所刮磨成; (5)零件中心低于砂轮中心笔直压力较大,使砂粒与切屑贴在支毛上; (6)砂轮磨钝; (7)一次磨下的余量过多或砂轮修的太粗,在另件表面发生极细的螺纹线消除方法。 消除方法: (1)调整前后导板; (2)更换表面润滑而硬度较高的支毛; (3)更换冷却液; (4)将砂轮边打成圆角,最终使零件出口处的20mm支配不进行磨削; (5)恰当前进零件中心高度; (6)砂轮; (7)恰当减少磨量及减慢修改速度。 七、零件前部切去一小块 发生原因: (1)前导板突出于导轮的表面; (2)砂轮和导轮前端面不在一条直线上,并相差很大;

橡胶制品烧边、炸边、翻遍厚和修边方法

橡胶模压制品烧边 橡胶制品在硫化时在合模线位置产生明显开裂的融合不良的现象,一般把它称为“烧边”,一但出现,往往产生大量的废次品,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下面就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橡胶的硫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由于高温的作用,其间会产生大量的挥发份,当橡 胶合模硫化时,由于高压的作用,橡胶在一个密闭的开腔内成型反应,硫化产生的挥发份无 法外泄而形成一定的压力,随着硫化反应的进行,挥发份越来越多,内压也越来越大,终于冲破密闭的型腔沿合模线外泄,而此时硫化已进行了段时间,表层的椽胶已经硫化失去流动性,因大量挥发份外泄冲击而形成的缺陷无法弥补,留在最终的制品上,造成“烧边”。 以上的分析还只是一种设想,如果是正确的,那么“烧边”这种现象就容易发生在具有下面特点的橡胶制品上: 1、厚壁制品 因为橡胶热传导比较困难,内外层胶料不容易同步硫化,因此,这类制品容易造成制品 表层已硫化而内部尚未硫化的烧边条件。 2、低硬度制品 因为这类制品在配方设计时往往加入大量的软化剂,其间会含有更多的低沸点挥发份, 在硫化时大量逸岀。与高硬度的胶料相比,更容易岀现“烧边”现象。 3、模具结构设计上容易造成集中排气的制品。例如圆柱、圆筒形状的制品,采用两个半圆组合的分模方式,所有的硫化产生的挥发分都集中从中间分模线位置排出,往往因排气过于集中而造成“烧边”。 生产实跋表明,烧边的橡胶制品往往具有上述特点,如果同时具备,“烧边”出现的 机会就更大了。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技术硏发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的更佳方式是预防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了问 题再来想办法解决。 1、生产工艺 从常用的模压,压注和注射三种成形方式来说,对于相同的一种胶料,出现烧边的机会依次递减。尤其是注射方式可以把胶料在注入形腔前就预热到较高的温度,有效缩短了胶料进入形腔后胶料热传递产生硫化反应的过程,特别对于低硬度的厚壁制品,在防止和解决烧边问题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公司生产的一款名为B X024产品就是

橡胶件验收技术标准(精)

橡胶件验收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橡胶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测频次。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用橡胶件的验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T1690-1992 硫化橡胶耐液体性试验方法 GB/T531-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1689-1998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规定(用阿可龙磨耗法) GB/T528-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变性能的测定 GB/T529-199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 GB/T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 GB/T3512-2001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6031-199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 GB/T7758-2002 硫化橡胶低温性能的规定温度回缩性(TR试验) 3、技术要求 3.1外观 成型的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 3.2尺寸 摩托车用橡胶件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 3.3材料 橡胶件材料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3.4 耐汽油性 在40O 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率在-20%以内。 3.5耐润滑油性 在70O 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3.6 硬度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附录A列出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双方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3.7耐老化性能 摩托车用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 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3.8 耐温性能 3.8.1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 3.8.2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4、试验方法 4.1外观检查 外观用目测和手感法检验。 4.2尺寸检查 橡胶件的尺寸检查用游标卡尺进行检验或对照样品进行。 4.3耐汽油性试验 在40O C的环境温度下,将试样放入90#汽油中浸泡48h后从试验液体中取出。对样品1用滤纸擦去试样表面上的液体,30s后迅速放入培养皿中,放置30min,并在30s内测量其体积值。对样品2、样品3在绝对大气压约20KPa、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