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

《农业昆虫学》课程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 什么叫做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 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 一. 解释下列术语 1.自然控制 2.平衡密度 3.密度制约因素 4.害虫的生态对策 5.害虫的种群密度 6.经济损害水平 7.经济阈值 8.农业害虫 9.关键性害虫10.偶发性害虫11.虫害 二、r-选择类害虫和K-选择类害虫有何特点?防治这两类害虫的最适防治 方法是什么? 三、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方式有哪些? 四、田间试验测定害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五、造成农作物虫害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六、防治农业害虫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第二章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一. 解释下列术语: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 3.物理机械防治法 4.生物防治法 5.化学防治法 6.害虫综合治理 二. 用农业防治法防治害虫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三. 生物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有何特点?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包括那些内容? 五、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第三章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一. 简答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哪些。 二. 进行农业昆虫田间取样调查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各适合哪些昆虫田间

分布型的调查? 三. 什么叫做昆虫发生期的预测?简答进行昆虫发生期预测的方法有哪 些。 第四章地下害虫 一、什么叫地下害虫?我国发生的地下害虫种类有哪些? 二、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是什么? 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为害幼苗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 四、试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五章水稻害虫 一、我国北方稻区发生的水稻害虫有哪些? 二、二化螟为害水稻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 三、防治二化螟的非药剂防治措施有哪些? 第六章禾谷类旱作害虫 一、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哪些? 二、粘虫有哪些重要习性?如何利用粘虫的习性进行防治和测报? 三、如何防治亚洲玉米螟? 四、在东北地区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种类主要有哪些?它们的越冬 虫态和越冬场所各是什么? 第七章贮粮害虫 一、什么叫初期性贮粮害虫?试举出5种主要初期性贮粮害虫。 二、什么叫后期性贮粮害虫?试举出3种主要初期性贮粮害虫。 三、贮粮害虫取食粮食的方式有哪几种? 四、贮粮害虫如何进行传播和扩散? 五、贮粮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第八章大豆害虫 一、我国北方春播大豆产区大豆害虫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二、大豆食心虫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哪些?其提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微生物学(朱军)中英文版期末考试及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指一般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成 2.分类:①原核:细菌,放射菌,蓝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微生物的特点:①小(体积微小)微米级:光学镜纳米级:电子镜 ②简(结构)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③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真核,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4.发展史:①史前期(朦胧阶段)②发展期(形态描述阶段)③初创期(生理研究阶段)④奠基期(生化研究阶段)⑤发展期(分子生物学阶段) 5.微生物与人的关系:医疗保健、工业、农业、生产、环保 ①与工业的关系:a.食物罐藏防腐 b.酿造工作 c.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 d.液体的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 f.代谢调控发酵技术 ②与农业大作用:a.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b.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 c.以菌作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 d.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与环保的关系:a.促进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 b.促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技术之一 c.刺进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 d.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6.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快,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三类: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1min 阳性菌(G+)→紫色阴性菌(G-)→红色 4.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肽聚糖单体、网状结构; 5.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6.磷壁酸:占40%革兰氏阳性菌所特有成分七主链由数十个磷壁酸苷油或磷壁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D-Ala和还原糖所组成的侧链 7.磷壁酸的特点: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储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④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⑤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一种酶)的作用 8.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 9.脂多糖(Lps)的功能:①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②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阶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浓度

农业昆虫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农业昆虫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2分) 1 、作物抗虫性是指作物不受害或受害较轻。 2 、经济损害水平是指害虫密度,超过这一密度就会产生人们不可接受的经济损失。 3 、作物遗传抗虫性按其机制可分为三类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4 、滥用农药造成的“农药综合症”是指残留、抗药性和害虫再猖獗。 5 、抗虫品种对害虫的影响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取食、生长发育、存活率、寿命、繁殖率。 6 、地下害虫是指仅为害作物根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地下的害虫。 7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的原则是以农业防治为主 8 、与化学防治比较,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安全,不会引起抗性,同时对害虫 的控制作用相对稳定。 9 、在植物检疫中,划分疫区和保护区的重要作用是在疫区进行检疫;防止传入保护区。.............. 19 、南方为害茄科和豆科蔬菜的害螨主要有侧多食跗线螨,朱砂叶螨等。 20 、有利于三化螟为害的水稻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在这两个时期受害表现不一样,前者形成 枯心苗,后者造成枯孕穗。 二、判断题(共10 题,每题1 分) 1 、东方蝼蛄昼伏夜出,活动高峰在夜晚。(√) 2 、影响褐稻虱翅型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8 、经济阈值也就是防治指标。(√) 9 、同时使用多种措施防治害虫就称为害虫综合防治。(╳) 10 、山区雾重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瘿蚊的发生为害。(√) 四、问答题(1 、2 题每题5 分, 3 、 4 、5 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什么意义? 答:答案要点: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存在,维持生态平衡;节约防治成本,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等方面 ............. 5 、试述我国南方蔬菜生产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 )生长周期短、生态不稳定。 一般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周期:30-50 天。瓜豆类较长,但也不超过 1 个季节。不利于天敌的繁殖和存活。管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 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0 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1.0 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1.0 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0 分 A、

自然的面貌 B、 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 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D 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1.0 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 《怅诗》 D、 《葬花词》 我的答案:C 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1.0 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0 分 A、 道家学说 B、 逻辑学 C、 唯识论 D、 因明学 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1.0 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 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1.0 分 A、 托尔斯泰 B、 屠格涅夫 C、 普希金 D、 契诃夫 我的答案:C 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1.0 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我的答案:C 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1.0 分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中世纪 D、 君主专制时代 我的答案:D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多样性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二、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三、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关于农业昆虫学 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当前的植保方针。 难点: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任务和内容及植保方针。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农业昆虫学的性质。 第二章昆虫外部形态(4.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的基本构造 二、昆虫的触角 触角的基本构造;触角的12种类型;触角的功能;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 三、昆虫的眼 复眼的构造和物像的构成;复眼的功能。 四、昆虫的口器 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胸部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二、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三、昆虫的翅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 一、腹部的基本构造 二、外生殖器的构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体壁

一、体壁的功能 二、体壁的构造和特征 三、体壁的衍生物 四、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难点: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和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3.0学时) 第一节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二、孤性生殖 三、卵胎生 四、多胚生殖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一、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 二、卵的结构 三、胚胎发育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三节昆虫的胚后发育 一、孵化 二、生长和脱皮 三、变态及其类型 四、幼(若)虫期 五、蛹期 六、成虫期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世代生活史;一化性害虫;多化性害虫;局部世代;世代重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五节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一、休眠 二、滞育

最新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

农业昆虫学第一学期复习思考题1

解释名词 害虫、虫害、虫灾、IPM、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经济阈值(ET)、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防治指标、疫区、兼性周期型、全周期型、不全周期型、地下害虫、被害指数、取样单位、随机取样、矫正防效。 比较以下组害虫危害症状的异同 地老虎类和蛴螬类;蝼蛄类和地老虎类;烟青虫和烟蚜;烟草蛀茎蛾和烟草潜叶蛾;东方粘虫和亚洲玉米螟;稻瘿蚊和稻秆蝇;稻象甲和稻水象甲;二化螟和三化螟;直纹稻苞虫和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和大螟;二化螟和大螟;小菜蛾和菜粉蝶;黄曲条跳甲和黄守瓜;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 绪论 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方针是哪年提出来的?其内容和含义是什么?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虫害为什么会发生?防、减虫灾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叙述IPM的定义及其3个观点。 3、简述滥用化学杀虫剂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和解决途径。 4、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5、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 6、简述生物防治的优点和不足。

7、物理机械防治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8、IPM、TPM和APM的主要区别。 地下害虫 1、什么叫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包括那些种类? 2、我国常见地下害虫的生活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3、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有何特点? 4、常见的地老虎有哪些种类?地老虎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根据地老虎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防治地老虎的最佳防治时期。 5、如何对小地老虎进行虫情调查? 水稻害虫 1、在蛀螟类预测方法中,防治枯心苗和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如何确定一种害虫是否有迁飞特性? 3、如何进行稻飞虱的田间系统调查? 4、在稻飞虱预测预报中,全国统一的世代划分和发生程度分级标准是什么? 5、试分析影响水稻迁飞性害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 6、什么叫栽培治螟?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7、试比较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生活习性的异同。 8、试比较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活习性的异同。 9、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害虫种类变化或优势种群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一、农业昆虫学的概念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方法,从而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农业害虫发生特点:(1)种类多(2)数量大(3)危害中(4)成灾频繁 二、农业害虫防治的历史:(1)、早期的综合防治阶段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 自然防治到综合防治(2)、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1939年滴滴涕谁发明的?),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三R”:①抗性resistance ②再猖獗resurgence ③残毒residue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3)、综合防治(治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三、农业害虫新动态:(1)一些长期得到控制的历史性害虫再度猖獗。 (2)一些历史上的次要害虫如棉铃虫、稻飞虱、麦蚜、稻纵卷叶螟、菜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农业构成了新的威胁。 (3)以前未报道过或从国外传入的检疫性害虫不断出现。 (4)经济作物、园林花卉虫害问题突出。 四、农业害虫构成为害是害虫、环境和寄主作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植物相(农作物)单一化了(2)营养联系从而被削弱或消失(3)中断了部分物质和能量的自然交换过程(4)农业生态平衡不断被打破 由以上总结可以说:农业生态系具有以下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 在时、空变迁中是不连贯的,物质循环需要不断补充; 由于作物种群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可以引起生态系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 所以,它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态系。 八、害虫种群的增长规律:某一特定时期的昆虫种群数量是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互作用的结果。 九、自然控制:如果环境条件不发生剧烈地变化,昆虫的虫口密度一般不会急剧升、降或灭绝,而是以平衡密度为中心来回波动,这一过程称为自然控制。 十、昆虫种群的自然增长:、1、在无限环境中的几何增长(指数增长):(1)早在马尔萨斯和达尔文时期,人们就已经指出许多生物在无限的资源供应条件下,种群数量能够按照指数方式增长(2)x代表在任何时刻(t)的种群数量的量度,b为瞬时的出生率,d为瞬时的死亡率,r或(b-d)为种群在t时刻的瞬时增长被称为内禀增长力 2、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蒂增长:在自然界,种群常生存于资源供应有限的条件下,当种群增长达到其资源供应状况所能够维持的最大限度的密度,即环境负荷量(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K时,种群将不再继续增殖而稳定在K值左右dx/dt=0。 这就是“S”形曲线。它表现为种群的增长最初时较慢 、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一导论 (一)美学的历史 1、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美学时期,晚清以来中国引进的作为近代学科的美学,近代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和民族地域审美经验,自觉区别于西方的“中国美学”建设。 (1)古典美学: 先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孔子审美人生境界老子美学的真正起点、虚静气象); 晋南北朝是第二个(勰《文心雕龙》意象神思风骨隐秀体性知音,赫《画品》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绘画“六法”); 隋唐五代宋元(禅宗); 晚清是第三个(王夫之意象) (2)晚清以来的近代学科美学: 王国维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将美学引入中国,意境理论 蔡元培以美育代替,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奠基人 (3)近代自觉区别于西方的美学建设: 朱光潜 宗白华 两个特点:二人的思想都体现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转变的趋势,都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20世纪两次美学思潮:(核心都是美的本质) 20世纪50-60s,主观(吕荧高尔泰)客观(蔡仪)主客统一(朱光潜)客观与社会性统一(泽厚)局限: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片面性,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论活动。 20世纪70-80s,“美学热”,第二次美学大讨论,手稿热“方法论”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为基石的学派成为影响最大的中国美学流派 当代美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生态美学与个体生存美学对应于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处境。

2、马克思主义美学 (1)两个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观使感性学的美学对审美“感性”的解释,超越了直观唯物论和先验唯心论的对立,而获得现代基础。马克思以“美的劳动”代表人类劳动的本质特性,由此根本更新了美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 基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远比艺术哲学有根底 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的其他理论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术的社会属性位置与功能审美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影响的突出领域,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或是引导当代新感知—生存方式,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论域。 二审美的本质 (一)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西方: 两个根本—唯物客观(亚里士多德达芬奇)与唯心主观(休谟康德) 三个基本点—理念论(形而上学依据)、形式论(客观事物)、快感论(主体心理) 中西美学研究从美的本质研究大审美活动的研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感不是主客二分关系中的认识,而是在天人合一关系中的体验。 (二)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 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 1、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个观点: (1)劳动改造世界是人的自由能动本质的对象化,因而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劳动。(2)与传统意识哲学精神对象化不同,人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对象化自身。马克思区分了“现实的使自己二重化”与“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两种不同的直观自身的方式,而且他更强调前者。这就提供了艺术哲学传统视野之外的现实审美观念。 泛义的劳动(生产)是在尺度(需求目的)与外在尺度(对象环境规律)寻求统一达成实现的活动。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 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 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2 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 1.0?分 A、

B、 马可波罗 C、 马克吐温 D、 马斯洛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3 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 A、 吴道子 B、 张璪 C、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4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 1.0?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5

“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 1.0?分 A、 地位认同 B、 财富认同 C、 文化认同 D、 属性认同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6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0?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美育与德育无关 B、 美育是德育的手段 C、 德育是一种熏陶和感发D、

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8 《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1.0?分 A、 刘义杰 B、 马未都 C、 王世襄 D、 张德祥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9 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1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三、简答题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 2.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 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 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 一. 名词解释 1.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 2.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 3.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 4.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 5.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6.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7.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 8.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 9.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此密度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生产实际中一般指通过害虫为害引起的损失相当于实际防治费用时的害虫种群密度。 二、填空题 1.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过程一般分为调节过程、(扰乱过程)、(条件过程)3类。

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讲美的研究 一、柏拉图智者的问题——美是什么 第一,确立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第二,柏拉图的“美”,不是指感性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 第三,因为美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或属性,所以,对美的研究,是哲学的研究。 二、美的哲学的历程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美学第一个历史阶段(填空)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数的和谐”(美的合规律性) 2.苏格拉底:美就是合适,美就是有用。(美的合目的性) 3.柏拉图:美是理念 注意:这一时期,都是围绕“美是什么”进行研究的。到亚里士多德,变成了“艺术的研究”,再到普罗提诺那里,就变成了“美和艺术的研究”。 三、客观走向主观美学 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的事物属性分类:第一的性质:广延、形状、大小、运动、数量(纯客观的、可测量的)第二的性质:色彩、声音、气味、滋味等 夏夫兹伯里和哈奇生认为美就是事物的第二的性质,只能靠“心眼”或“第六感觉”去把握 18世纪的美学家博克不同意,认为美的根源应该到社会情感中去寻找,就是爱,即同情。结论是美是“物体中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和某些性质”。(比如小巧、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色彩鲜明而不强烈等等) 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那些心灵最美好的人的一致判决,就是审美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四、客观美学走向神学目的论 客观论的两个难题:美是什么;美的来历 亚里士多德:事物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即质料因和形式因。形式比质料重要。 形式因有包括制动因和目的因。最高绝对形式是“神”。 第三讲审美的研究 一、美学之父 1.美学的创立与发展 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出版了一本叫Asthetik的书,翻译过来就是美学。(他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这门独立的学科) 文艺复兴后、康德之前,欧洲哲学和美学主要为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 经验派:夏夫兹博里、哈奇生、博克、休谟,先确定个人的美感,然后再寻找它的普遍标准和美的概念。 大陆理性派:先确定美的普遍概念,然后再寻找认识和实现它的途径。 莱布尼茨:“前定和谐”,即宇宙在诞生之前就是和谐的。美就是事物的秩序、多样的统一,就是宇宙的和谐与完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这种和谐与完善。 沃尔夫,美是感性认识到的完善。 鲍姆嘉通: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近代美学真正的父亲是康德。 康德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哥白尼式的革命” 审美在康德那里叫做“鉴赏判断”。 康德反对独断论和怀疑论,主张批判。所谓批判,就是追问知识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 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他提出了鉴赏判断——审美的四个契机:无利害而生愉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同感。 二、美感的特征 康德美的分析是从美感即审美愉快的独特性质入手的。判断一个对象美不美,我们不是看它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