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基本理论

中医针灸基本理论
中医针灸基本理论

中医针灸基本理论

1)经络学说

经络是什么呢?原来,我国古代劳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体内存在着一些“气血”流行的通道。这个通道被中医称之为经络。它内而脏腑,外而肢节,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到运行气血的重要作用(类似人体的心血管、淋巴管等)。同时,又通过经络的复杂联系,将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前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皮肉各个部分,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类似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经络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奥妙、复杂的系统,这个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其中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大而直行,深而在里,又可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类,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小而横斜,浅而在表,又可分为较大的十五络脉,以及遍布全身的孙络、浮络。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血偏盛偏衰,都与经络、穴位有密切关系,只有熟悉了经络的循环分布、生理功能,才能用经络学说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进行针灸治疗。

(2)脏腑证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古人称为“藏象”,藏,指藏于内,就是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意指内脏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之征象,中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脱、三焦为六腑。脏腑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宫、九窍等,连结成为一个“五脏系统”的整体。其所叙述的脏腑名称虽与西医的脏器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有很大差别。

脏腑证治是中医各种辩证论治的基础,它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经络等理论,通过四诊合参,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及性质、正邪盛衰,以确定所患何证,然后根据证来决定治疗原则和方药。

针灸治病在脏腑证治方面的应用较多,如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作腧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腧穴与脏腑密切相关,在疾病情况下,腧穴有反映病痛的功能,一般通路为:邪气→经络系统→脏腑功能失调→表现症状(常在腧穴位置)。治疗时,通过调节经络系统而祛邪安脏。https://www.360docs.net/doc/f418040339.html,

(3)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基本理论,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对自然界观察和认识的总结。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方法论,古人用五行着重阐述“生化”,阴阳着重阐主“极变”,相当于现代的“量变”和“质变”。它自从被应用到中医学领域之后,便成为脏腑、经络的理论基础,并作为一种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和疾病过程(即生、老、病、死全过程)的方法论,阐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对疾病的辩证论治。

阴阳理论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医学来说,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这一朴素的先进的哲学理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论是生理功能的发挥,还是病理过程的演变,都处于阴阳的变化过程之中,故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运用针灸治疗疾病,都是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在针灸临床上常有左右互取以及前后上下对应取穴法,这是阴阳互引的针灸法则,充分体现了针灸疗法重视平衡阴阳的核心思想。

五行理论的基本意义是以自然界五种基本物质代表五种抽象的功能属性,借以反映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现象及其规律。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有着广泛的指导和重要作用。

为了弘扬中医国粹,程明灯校长三年来为社会培养的大批针灸人才,他们在各种的领域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5月29日举办中医针灸进修班,由程明灯校长亲自主讲,让我们一起期待!

中医综合习题之针灸学基础试题及其答案

中医综合习题之针灸学基础试题及其答 案 一、判断题(对者打“T”,错者打“F”)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三、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睢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一、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下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2、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3、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4、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5、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 6、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7、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8、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9、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0、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二、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 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 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 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 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 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8.十五络脉:9.经络学说: 10.“六合”:11.“气街”:12.五输穴: 13.“肺系”:14.募穴: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17.隔姜灸:18.平刺: 19.四总穴”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 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 3.通里是心经的( )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 4.徐疾补法是( )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 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 6.阳维脉的郄穴是( )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 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8.大肠的下合穴是: ()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 9.天灸又称为( )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 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 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 12.听宫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 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治疗血滞经闭,宜取( ) A.任脉穴 B.足太阴脾经穴 C.足阳明胃经穴 D.足太阳膀胱经穴 E.足厥阴肝经穴 2.风阳上扰型眩晕耳针取穴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肝 B.胆 C.脾 D.缘中 E.胃 3.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厥阴肝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针刺睛明穴要注意: () A.闭目 B.眼球向外固定 C.不提插不捻转 D.针刺1-1.5寸 E.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下列各穴中,平第4肋间隙的穴位有( )

2019年主治医师(中医针灸)相关专业知识考题+备考经验

2019年中级医师考试(中医针灸) 相关专业知识考题(回忆版)+备考经验 总体感觉:诊断学基础比较难。 下面是一些根据回忆整理的考题: 一、中诊 1.给一张咽喉的图片,判断是什么病 2.给一张图片选择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伏脉、结脉、洪脉 4.下面不属于现病史的内容的是(预防接种史) 5.身热不扬是指(医生初扪病者体表不觉热盛,久则感到热盛灼手的表现) 6.疾病发展的转折点战汗 7.心胸汗见于 8.头部气血亏虚疼痛性质 9.肝阳上亢疼痛性质 10.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多由痰火扰心所致 11.青色和黑色共同主病 12.疳积病头发多发结如穗,枯黄无泽 13.斑秃头发多突然片状脱发

14.目内眦及外眦红肿病因 15.牙龈萎缩、牙齿脱落与哪个脏腑有关 16.热极动风症状 17.气血虚舌象 18.脾肾阳虚舌象 19.郑声 20.顿咳咳后有鸡鸣样回声 21.真寒假热是阴盛格阳 22.寒邪凝滞,湿邪粘滞。 23.患者呼吸微弱、神志昏蒙、二便失禁属脱证。 24.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称合病。 25.辨证:卫分证 还有很多根据症状选择证型的题。 二、西诊 1.弛张热 2.霍奇病热型 3.肝硬化症状 4.肝胆胰脾病变部位 5.二尖瓣狭窄声音 6.室间隔缺损声音

7.胸片显示条索影 8.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变化出血的病证(过敏性紫癜) 9.肠梗阻X片表现 10.漏出液特点 11.关于黄疸说法正确的是 12.粉红色泡沫痰提示什么病 13.铁锈色痰提示什么病 14.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出现什么样大便 15.中枢性呼吸困难特点(慢而深) 16.库斯莫尔呼吸特点病因 17.诊断伤寒(肥大实验) 18.诊断肝癌(甲胎蛋白) 19.深昏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可出现病理反射) 20.肺空洞叩诊音 21.胸腔积液叩诊音 22.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23.单侧瞳孔缩小见于 24.腹部揉面感见于 25.扁平胸特征 26.胸部触诊最先触

中医各特色疗法

中医各特色疗法 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是以中医外治法为主,采用古老疗法的毫针体针疗法、艾灸、拔罐、火针、药物敷贴、推拿按摩、手法正骨,也包含了现代发展的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皮内针、小针刀疗法以及各种高、中、低頻理疗仪器、骨科牵引床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症采用特色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具有疗效迅速、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 中医正骨特色:中医正骨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折疡”概括了击、堕、跌、仆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正规的正骨术只在全国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不论从继承中华传统医术,还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角度来看,重塑骨伤治疗原则——先用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很有必要。 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才被不少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称得上我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国家政策也要扶持正骨疗法,保护传统医学技术。 中医正骨术能治疗绝大部分的骨折、脱臼、关节疾病。而且,不开刀、没有痛苦的治疗方法,能杜绝感染的可能性,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只有对于流血等开放性创伤骨折和关节囊内骨折这两类疾病,西医才具有优势,因为西医能迅速止血,解决骨关节大、夹板难固定等正骨术的不足之处。 除了开放性骨折(单纯皮肤刺破骨折)、多段骨折、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一些难以整复固定的关节内骨折、儿童肱骨外踝及肱骨内上踝翻转移位等骨伤手法不能整复的骨伤疾病外,其余的骨伤疾病都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中医正骨以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病人自觉练功为主的骨折治疗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疗程短、功能好、痛苦少、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收费低廉,符合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因此,治疗骨科疾病时,医生应该把握住一条准则——保守的正骨治疗先行,其次再考虑手术治疗,杜绝违背医疗规则的行为。 中药外敷特色: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米醋、清水、鸡蛋青、蜂蜜等介质调匀,外敷局部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等治疗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针灸学试题库完整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答案:2.D 3.《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A.354个 B.359个 C.361个 D.349个 E.152个 答案:3.D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A.王执中 B.杨继洲 C.王惟一 D.李时珍 E.滑寿 答案:4.C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答案:5.E 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 答案:6.C 7.继《内经》、《甲乙经》之 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十四经发挥》 E.《奇经八脉考》 答案:7.A 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皇甫谧 E.王惟一 答案:8.A 9.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 是 A.李时珍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王惟一 E.滑寿 答案:9.B 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 A.公元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7世纪 E.公元9世纪 答案:10.D 11.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答案:11.A 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12.C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以下部位排列是 A.太阴、少阴、厥阴 B.厥阴、太阴、少阴 C.少阴、太阴、厥阴 D.厥阴、少阴、太阴 E.少阴、厥阴、太阴 答案:13.B 1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 误的是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答案:14.C 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 交接的部位在 A.头部 B.胸腹部 C.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部 答案:15.D 1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 交接部位在 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D.四肢末端 E.胸部 答案:16.A 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 经)交接部位 A.胸腹部 B.胸中 C.腹部 D.四肢部 E.头面部 答案:17.B 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 是 A.手少阴—手太阳 B.足厥阴—足少阳 C.手阳明—手太阴 D.手少阳—手少阴 E.足太阳—足少阴 答案:18.D 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 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 律 答案:19.E 20.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的别行部分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 的别行部分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 的别行部分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 的别行部分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 的别行部分 答案:20.A 21.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 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答案:21.E 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答案:22.E 23.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 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 word 可编辑..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中医技术操作,发挥中医特色,改进工作模式,改善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扎实推进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康复科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房洪波 副组长:焦金保、刘景荣、 成员:高瑞婷、王宏辉、王淑萍、王素香、毛仲歧、张东优、崔亭兰、范晓贝 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督导,评选。 二、实施中医特色疗法工作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实施优势,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 三:实施计划 (一)、加强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 开展组织科室讲座、进行晨间学习提问等方式,强化中医中医特色疗法实施的培训。并对学过的知识每月进行考核。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形式函授学习,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修养。 每月进行中医特色疗法实施操作学习和考核两项,并通过参加中医传统疗法技术观摩和技术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拔火罐、针灸、艾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技术疗法。 针对科室收治范围,制定了中医辨证施治、施护病种。根据病种制定辨证诊疗及护理常规,并逐年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将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康复护理之中。将治未病的预防观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概念。重视情志对手术疾病的影响,食疗和药膳对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以及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在精神护理、生活起居、饮食均衡、

针灸护理题库及答案.

针灸推拿学复习题 B1.针灸学起源于我国的时代是( ) A.青铜器时代B.石器时代C.仰韶文化时期D.奴隶制度时代E.春秋战国时期 C2.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 )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 E3.与胃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 A.肺经B.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 B4.下肢外侧分布有( ) 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 C5、足三里穴治( ) A、面口部疾患B.头项部疾患C.肚腹部疾患D.胁肋部疾患E.腰背部疾患 D6、下列哪项不属于“奇经八脉”的内容( ) A.督脉B.任脉C.冲脉D.络脉E.带脉 C7、“血海”指的是( ) A.阴跷脉B.阴维脉C.冲脉D,带脉E.任脉 A8、“十四正经”是指( ) A.“十二经脉加任、督脉B.“十二经脉加冲、带脉C.“十二经脉”加阴维、阳维脉 D “十二经脉加阴跷、阳跷脉E.“十二经脉”加冲、任脉 B9、手太阴肺经起于( ) A.上焦B.中焦C.胸中D.肺中E.心中 A10、列缺穴的简便取穴法为( ) A.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所至凹陷处B.两手虎口交叉,中指尖所至凹陷处 C. 两手虎口交叉,无名指尖所至凹陷处D.腕横纹上一横指E.腕横纹上二横指 C11、下列名称中,不属于皮肤针的别名是( ) A.梅花针B.罗汉针C.微针D.七星针E.小儿针 D12、捻转补泻法中的补法是( )

A.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B.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D.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E.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 A13、晕针的直接原因是( ) A.精神紧张B.体质虚弱C.饥饿疲劳D.手法过重E.脑部暂时缺血 D14、.“一夫法”是指( ) A.手指同身寸B.中指同身寸C.拇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E.无名指同身寸 B15、募穴指的是( ) A.脏腑经气汇聚于腰背部的腧穴B.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C.脏腑经气汇聚于头面部的腧穴D.脏腑经气汇聚于下肢部的腧穴 E.脏腑经气汇聚于上肢部的腧穴 C16、《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输穴的记载中,所注为( ) A.井B.荥C.输D.经E.合 A17、腧穴可分为哪三大类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C18、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A.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B.脏、腑、经、脉、气、血、阴、阳 C.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D.气、血、脑、髓、津、神、脉、络 E.脑、髓、脏、腑、脉、胆、筋、骨 C19.耳穴采用毫针刺时,刺入深度的标准是( ) A.刺入皮下B.刺穿对侧皮肤C.刺入皮肤,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动 D.刺入皮肤,穿通软骨和对侧皮肤E.刺入皮肤,穿通软骨 B20.造成弯针的原因是( ) A.患者过度劳累B.针刺时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C.患者体位不适而有移动改变了姿势D.针前对针具失于检查E.患者体质虚弱 D21、下列哪项属于近部选穴() A、头痛去膈腧 B、脱肛取百会 C、咳嗽取列缺 D、鼻病选迎香 E、鼻病选合谷(22-25共用选项) A.仰卧位 B.俯伏坐位 C.俯卧位 D.侧俯坐位 E.仰靠坐位 C22、针刺双侧环跳时体位宜为(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试题真题考题汇总大全(144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试题真题考题汇总大全(144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历年针灸试题真题考题汇总大全(144道)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2.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足三阳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4.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 5.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E 手足末端 6.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7.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8.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目内 9.足太阳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端 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11.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从头走足 12.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任脉,督脉,带脉 13.被成为“十二经之海”的是:冲脉 14.被成为“阴脉之海”的是:任脉 15.十二经之别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16.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加上:任脉络,冲脉络,脾之大络 17. 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 18.以下哪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行于体表,入于内脏 19.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20.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胸中 2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2.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3.手三阴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 24.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 25.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 26.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D 足大趾内端 2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冲脉 28.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任脉 29.带脉的功能是: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30.冲脉的功能是:涵蓄十二经气血 31.任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与腹部 32.督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与头部 33.以下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作用:蓄积渗灌气血 3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胸胁内关谋 35.俞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36.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只有一个穴位 37.有关奇穴,叙述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 38.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 39.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俞穴的住治特点还包括:特殊作用 40.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肺,喉病

中医特色治疗室

中医特色治疗室简介 中医特色治疗室是针灸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项痹、腰痛、面瘫、尫痹病等进行治疗,中医特色治疗室开设以来,合计每年治疗针灸科各类疾病患者近10000余人次,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 现将我科已开展以下几类中医特色治疗室: 一、足浴治疗室:运用中医足浴的传统方法,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薰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普通热水足浴疗法是指通过水的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足药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该特色治疗室有足浴木桶10个,一次可接受治疗人数10人,足浴疗法的适应症:疲劳、健忘、腰酸腿痛、记忆力减退、手足冰凉、高血压、失眠、足跟痛、遗尿等。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收费:30元/次。 二、中药熏蒸室: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皮肤疾病。通过可调式中药熏蒸治疗方法,采用电脑控制的中医理疗,直接对中药进行蒸煮,免去了传统的那种需要先将中药煎煮成液体繁复过程,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

《针灸学》毕业考试试题

针灸学毕业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奇经八脉: 2、特定穴 3、交会穴 4、腧穴 5、郄穴 二、选择题A型(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下面有4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只许从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后面括号内。 1、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A、梁门 B、梁丘 C、条口 D、阴市 2、既可治心动过速又可治心动过缓的腧穴是() A、神门 B、心俞 C、巨阙 D、内关 3、治疗小儿疳积的奇穴是() A、四缝 B、四白 C、四环 D、四关 4、根据骨度分寸法中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长度是() A、6寸 B、9寸 C、12寸 D、8寸 5、胆经的五输穴是() A、足窍阴、侠溪、足临泣、悬钟、阳陵泉 B、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C、足窍阴、侠溪、丘墟、外丘、阳陵泉 D、足窍阴、侠溪、丘墟、阳辅、阳陵泉 6、下列各穴中,心包经的“合”穴是() A、劳宫 B、间使 C、巨阙 D、中府 7、手厥阴心包经募穴() A、中脘 B、天枢 C、大陵 D、曲泽 8、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善的针灸专著是() A、《针灸大成》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甲乙经》 D、《十四经发挥》 9、手厥阴心包经起于() A、心中 B、心包 C、胸中D中指端 10、下列穴位中,既是胃之募穴,又是腑之会穴的是() A、中脘 B、章门 C、中极 D、气海 11、十二经穴是() A、各经起始穴 B、各经终止穴 C、位于四指上 D、阴经木阳经金

12、膀胱经的合穴是() A、委中 B、至阴 C、束骨 D、昆仑 13、回阳救逆首选() A、丰隆 B、膻中 C、中脘 D、关元 14、根据骨度分寸法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长度是() A、12寸 B、13寸 C、14寸 D、15寸 15、八会穴中气会穴是() A、中脘 B、气舍 C、气海 D、膻中 16、有固定名称、位置和归经的是() A、特定穴 B、经穴 C、奇穴 D、阿是穴 17、最佳的拔罐方法是() A、闪火法B、投火法C、架火法D、贴棉法 18、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四肢部 B、胸腹部 C、头面部 D、下肢部 19、下列不宜针灸的穴位是() A、睛明 B、乳中 C、神阙 D、太渊 20、下列各穴中,既是原穴,有是八会穴的是() A、合谷 B、太渊 C、内关 D、列缺 三、选择题B型(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每一组备选答案下有二至三个问题,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为 密的答案,可将答案的号码写在括号内,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择一次,也可以选 择多次或一次也不选。 A、晕针 B、滞针 C、断针 D、弯针 E、气胸 1、患者感觉疼痛,稍加捻转或提插则疼痛加剧,应考虑是() 2、患者感觉胸痛、胸闷、气短、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时,应考虑是() 3、患者感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精神疲惫,出冷汗等症状,应考虑() A、354个 B、360个 C、369个 D、361个 E、349个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 5、《针灸逢源》载穴() 6、《针灸大成》载穴() A、短针的进针 B、长针的进针 C、皮肤松弛部位进针 D、皮肤浅薄部位进针 E、特殊部位腧穴的进针 7、指切进针法适用于() 8、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9、提捏进针法适用于() A、阳明经 B、少阳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10、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前额头痛属于何经?(‘) 11、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巅顶头痛属于何经?() 12、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两侧头痛属于何经?() A、天府 B、中府 C、尺泽 D、孔最 E、太渊 13、肺的募穴() 14、手太阴肺经的郄穴()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 针灸考核笔试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多选题每题2分,漏选扣1分,多选不给分,共 10题。) 单选题: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以下哪些内容:( C )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脏腑、阴阳 D.脏腑、手足、五行 E. 以上都不是 2、1.5寸毫针针身的长度是:( D ) A.25mm B.30mm C.35mm D.40mm E.50mm 3、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C ) A.12寸 B.13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4、足阳明胃经在下肢的分布是:( B ) 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5、曲泽穴位于:( E ) A(肱二头肌腱桡侧缘B.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C.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向外0.5寸D.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E.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6、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C ) A.温经散寒 B. 扶阳固脱 C. 开窍泻热 D.消瘀散结 E.防病保健 7、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D )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8、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 )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 E.小儿脐风 9、非化脓灸属于( A ) A.直接灸 B.间接灸 C.温和灸 D.回旋灸 E.实按灸 10、十二经之海是指:( C )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奇经八脉 11、腧穴可分为以下那三类( D ) A.十二经穴、经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经穴、络穴、奇穴 D.经穴、阿是穴、经外奇穴 E.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 12、下列阴阳大小 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C ) A.阳明、太阳、少阳 B.少阴、厥阴、太阴 C.少阳、太阳、阳明 D.少阴、太阴、厥阴 E.太阳、少阳、阳明 13下列哪个不是火罐法的方法( C ) A. 投火法 B.闪火法 C.闪罐法 D.贴棉法 E.架火法 14、与太溪相对的穴位是( D ) A.阳白 B.阳溪 C.照海 D.昆仑 E.申脉 15、施灸的正确顺序为( A )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E.没有具体的顺序 16、“一夫法”是指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 标准应按:( B )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中节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17、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A ) A.12寸 B.13寸 C.9寸 D.8寸 E.11寸 18、足三阴循行方向为( C )

主治试题大全之中医针灸部分

主治医师晋级考试试题大全系列之中医针灸部分1. 下列各穴,不属于交会穴的是: 1.气海 2.中极 3.会阴 4.大椎 5.睛明 正确答案:A 2. 属于足少阳胆经的腧穴是: 1.章门 2.京门 3.命门 4.石门 5.肓门 正确答案:B 3. 深刺、重刺易引起流产的腧穴是: 1.地机 2.曲池 3.三阴交 4.太冲 5.膻中 正确答案:C 4. 与足三阴经交会的腧穴是: 1.气海 2.中脘 3.中极 4.石门 5.大椎 正确答案:C

5. 消渴病下消,宜选用: 1.少府心俞肺俞太渊胰俞 2.内庭心俞肺俞太渊胰俞 3.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 4.中脘内关肺俞胃俞肾俞 5.承浆中脘肝俞脾俞胰俞 正确答案:C 6. 与"一夫法"定穴无关的手指是: 1.拇指 2.示指 3.中指 4.无名指 5.小指 正确答案:A 7. 下列哪种现象不归入经络学说形成途径: A.《灵枢》 B.与其脏器病变相应的经脉上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 C.发现腧穴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路线上 D.发现神经分支及其神经递质 E.通过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内脏的位置、形态及某些生理功能 正确答案:D 8.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记载了: 1.手足三阳经的循行 2.手足三阴经的循行 3.十二条经脉的循行 4.十一条经脉的循行 5.十四条经脉的循行

正确答案:D 9. 有关皮肤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弱刺激指叩至皮肤略有潮红 2.强刺激指叩至皮肤隐隐出血 3.只限于患部叩刺 4.通过叩刺皮部而起作用 5.可以治疗皮肤麻木、高血压等 正确答案:C 10. 治疗急性腹泻的首选组方是: 1.天枢、合谷、上巨虚、下巨虚 2.中脘、脾俞、天枢、足三里 3.肝俞、太冲、中脘、足三里 4.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太白 5.脐中四边穴 正确答案:A 11. 哪一项不属于补法操作范畴: 1.先浅后深 2.重插轻提 3.操作时间长 4.提插幅度小 5.频率慢 正确答案:C 12. 在本经上一般只作定穴标志,不作针灸的穴位是: 1.人迎 2.气冲 3.乳中 4.乳根 5.气户 正确答案:C 13. 长1.6寸,末端十分尖锐的是: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中医针刺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 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 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 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 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 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 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 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 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 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 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 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 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 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 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 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 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 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 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 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 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 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 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 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 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 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 保健、美容的目的。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络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 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 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 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八会穴 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骨度分寸法 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一源三歧 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8.得气 答案: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横指同身寸: 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间接灸: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

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擅长矫正胎位的是_______、治痰要穴是_______。 答案:至阴、丰隆 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 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 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 6. 退热要穴为_________穴;去湿要穴为_________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 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 答案:期门;少商 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答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9. 治疗中风闭证宜选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和十二井穴、太冲、劳宫。答案:丰隆;水沟 10. 六腑下合穴中大肠、小肠下合于经,三焦下合于 经。 答案:胃经、膀胱经 11. 腧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 12. 依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喘咳实证取________穴,虚证取_________穴。 答案:尺泽;太渊 13.退热要穴是_______、通乳要穴是_______、祛湿要穴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