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五章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五章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第一节行为与动机

第二节需要与激励

第三节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行为与动机

一、人的行为及其特点(a)

1.行为的概念

人类行为从广义来说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反应(含心理反应与外部动作反应)。从狭义来看仅指外显性的行为活动、动作或操作方式。

2.行为的模式

各派理论相互补充,使人的行为逐渐演变为大家熟悉的一个基本模式:(S—O—R)。这里刺激(S)、个体(O)、反应(R)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5-1表示。这个模式是循环性、连续性的,满足需要,实现目标,行为暂时完成;目标完成又作为反馈信息提出新目标,使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

3.人类行为的特点(b、c)

人类的社会性行为有以下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调动人的行为活动积极性。

(1)自觉性与主动性。人类行为具有自动、自发的特点,外力可能影响人的行为,但无法发动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

(2)因果性。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起因。人的动机、需要、能力与个性等是行为的内部原因,外界环境、人际关系与管理是外部原因。归因方式对行为有重要影响。

(3)目的性。人的行为有直接目标,也有间接目标;有总目标,也有子目标;有长远目标,也有短近目标。目标既有动力作用,又有导向与定向功能,目标管理是重要的激励方法。

(4)稳定性与可塑性。人类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训练、重复、实践形成较稳定的、习惯的个性化的行为方式;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行为的可塑性特点。

(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人的需要、能力与个性差异会影响行为的差异,人的社会性与团队行为又有共同准则、规范与特征。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还表现在竞争与合作行为、创业与守业行为、工作与关系行为等方面。

二、动机与目的

1.动机的概述(a)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从这个定义看,

动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比如,饥则食,渴则饮。

②在动机的支配下,个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比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借书,或者去商店买书。

③动机引发某种活动出现后,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④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是一个中间变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有时个体甚至不一定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只有通过一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其行为表现”才能觉察或测量到这个人的动机,并给予解释。

动机的动力作用主要依赖两个条件:

其一是内部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欲望),由身体失去平衡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感到不舒服。这是使人产生某种欲望与驱动力的源泉;

其二是外部刺激诱因,即个体之外的刺激诱因,如食物的色、形、香、味、广告、奖金及各种激励等。这是吸引人的行为朝特定方向行动的外在条件。二者结合,才产生既有驱动力又有特定方向的动机。因此,管理者通过提供与控制特定的刺激诱因,并满足员工的需要,就能唤醒他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动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近来,有研究者认为在这种关系中还应加入机会这一变量,即:绩效=f(能力·动机·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即使一个能干而且想把工作干好的人,却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了绩效水平。

3.活动的目的—目标(a)

活动的目的即指人的行为所要达到的方向目标和预期结果。

目的也属于动机体系的范畴。它也具有启动行为、导向与定向行为、调节行为、聚合行为、激励行为、鼓舞士气等多方面的功能。

目标分类有:

①目标导向行为(预备准备行为)、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间接目标行为、替代目标行为等;

②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

③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目标的主要选择标准有:

①目标价值或效价(即个体对目标意义或价值的主观估价,一般估价高,激励水平就高);

②实现的可能性或概率(即个人实现目标的期望值或把握大小,一般成功概率高,激励作用就越大,但太容易成功,推动作用反而不明显,中等成功概率的动力更好);

③低消耗(指主观预估消耗精力、时间、财力、物力的多少,通常低耗高效目标动力好);

④丰富性(即一种目标能满足主体多种需要)。

1935年,利珀曾以如下实验研究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材料是三张图画,其一是少妇;其二是老妇;其三是少妇与老妇的双关图。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直接看双关图,结果65%视为少妇,35%视为老妇;第二组先看少妇图15秒,后看双关图,结果100%视为少妇;第三组先看老妇图,后看双关图,结果95%视为老妇。

三、目标设置与目标管理(a、c)

1.目标设置

20世纪60年代,爱德温·洛克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heory)他认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目标能够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管理绩效。

2.目标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50—60年代先后出版了《管理的实践》(1954年)、《管理效果》(1964年)、《有效的管理者》(1966年)等著作,提出“目标管理”概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在目标设置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员工参与目标设置,通过上下级共同制定企业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与评估目标结果的过程。

波特与斯蒂尔斯还就目标管理中目标应具备的属性,提出了六条标准:即目标的具体性、员工对目标设置的参与性、目标实施过程的及时反馈性、目标的竞争性、目标的困难性、目标的可接受性等。除上述属性标准之外,现代目标管理还提出了目标的清晰性与战略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子、母目标系统)、层次性与协调一致性、科学性与创造性等属性。

在目标管理中,要注意三个重要因素会影响目标和绩效的关系:

①目标承诺,目标设置理论的前提假设是每个人都忠于自己认可的目标。因此,员工参与确定的、个人内部控制的、个人自己设置而不是指定的目标,其效果更佳;

②适当的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对他能胜任一项工作的信心),自我效能感越高,对自己在一项目标任务中获得成功的能力就越有信心;

③受民族文化的限制,他假定下属有相当的独立性,管理者和下属都寻求有挑战性的目标,以及双方都认为绩效是很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意图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激励力量。

第二节需要与激励

一、需要的实质与分类

(一)需要的概念与特性(c)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需要是引发动机和行为的源泉与动力基础。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具体有以下特征(c):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类需要的对象既有物质性的东西,也有精神性的内容,既有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也有活动的结果;既表现为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开始某一活动的意念,也表现为想要避开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人的需要与动物相比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需要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生存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优势需要。儿童期以游戏活动为主,青少年以学习为主,成人以劳动工作为主,婴幼儿是以生理需要为最优时期,儿童是以安全需要为最优,随着人的成熟与发展逐渐以社交、尊敬、自我实现需要为最优。从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即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看,是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矛盾的解决过程,因此,需要是人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活动需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这是共同性的需要。另外,每个人由于内部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外部环境条件不同,其需要也有明显个别差异性和不同优势现象。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不同社会形态以及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是不同的。20世纪50—60年代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70—80年代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80—90年代是摄像机、空调、组合音响或DVD,90年代至世纪之交是房子、车子(汽车)、电脑等。现代流行的是房子、孩子(教育)、票子(贷、投)、车子、身子(保健)。

(二)需要的种类(b)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界对需要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类。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生理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一个社会对维持生存的物质需要满足不了,社会就难以安定。心理需要是后天习得的,是人特有的对精神生活的需要,缺少这种需要,将失去做人的价值和尊严。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认为社会需要是占优势的。社会需要有自己的层次结构:社会政治活动是最高层次;低一级层次是统治地位、交往、成功、认识、艺术美感等需要。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

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

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层次机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即生存的需要(生理+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敬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三)知识型员工的需要特点(d)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知识型工作将为新经济时代主要的价值创造形式,知识管理也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企业中知识核心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

最早提出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的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1999年)。他认为,所谓知识型员工,就是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著名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比(1999)指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他们比一般员工更注重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更注重自己的尊严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a、b)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

(二)激励的过程与模式(b)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终的全过程。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一心理紧张与外部刺激——动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三、激励机制的设计与激励原则、方法(d)

(二)激励的原则(d)

从宏观和微观管理来看,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1)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2)因人而异的原则。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将这些需要整理、归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3)奖惩幅度大小适宜的原则。

(4)公平性与效益结合的原则,激励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并与效益结合起来。

(5)奖励的导向性原则,要奖励正确的事情,奖励智慧、创造、忠诚、敢担风险、有效率与效益的行为等。

(三)激励的具体方法(d)

(1)内在激励方式。此方式包括:参与性、自主性与工作自由抉择、发明与创新、承担责任、工作的趣味性、成长与发展机会、工作扩大化与多样性、工作丰富化与挑战性等。

(2)外在激励方式。此方式包括:

①直接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金、分红、超时与假日酬金、认股权等间接的薪酬,包括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保护措施、带薪休假、带薪进修学习、福利与津贴等非财务的酬赏,包括自选

办公室及陈设、自选午餐时间与场所、特定停车泊位与专车、自选工作派任、教育成员资格、职务职称头衔名片、配秘书与助手等。

第三节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a、b、d)

内容型激励理论把需要作为研究的基础,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人的需要的内容、类型、结构、特征及其动力作用的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E.R.G)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从低向高的五个层次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具体内容如下:

①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活动、睡眠、婚姻等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维持个体生存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即寻求依赖与保护、避免危险与灾害,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③社交需要,即爱与归属的需要,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相互忠诚信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依附一定的团体,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的一个成员,有归属感。

④尊重的需要,即被人尊重与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方面,如独立、自由、自信、成就等;被人尊重方面,如名誉、社会地位、被他人尊敬等。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创造自由或自我充分发展与成就实现的需要,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3.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些西方管理心理学家宣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能够帮助企业家管理好各项业务。表5-1是一张需要层次论同管理措施密切结合的参考表。

需要的层

基本因素管理制度与措施

1.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活动、睡

眠、婚姻等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休息)、住宅设施、

福利设备

2.安全的

需要

安全、保障、胜任、稳定安全的工作条件、福利、社会保险制度、工作保障

3.社交的

需要

伙伴、感情、友谊领导质量、和谐的工作团体、同事间的友谊

4.尊重的需要承认、地位、名分、权力、

责任、公平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奖金制度、选拔

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

5.自我实现需要成长、成就、晋升

有挑战性的工作、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组织内晋

升工作中的成就

(二)奥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ERG)需要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奥德弗在大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生存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ion)和成长需要(Growth)。由于这三种需要的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分别是E、R、G,因此被称为ERG理论。其中,生存需要是指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关系需要是指个体对社交、人际关系和谐及相互尊重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成长需要是指个人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取得尊重、自信、自主及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ERG理论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作了修正。我国学者余凯成(2001年)总结了ERG理论的三大规律:

①愿望加强律。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满足这种需要的渴望就越大。例如,满足生存需要的工资越低,人们越渴望得到更多的工资。地位卑微、处境差、常受人歧视的人,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最强烈,因而对他人的态度越敏感。

②满足前进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越多的满足,则该需要的重要性就越差,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渴望就越大。比如,人们生存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渴望满足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的程度就越大。

③受挫回归律。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求就越大。例如,某人想通过承担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其成长需要,但由于领导不信任等外部原因而不能如愿,那么他就会转而寻求更好地满足其关系需要或生存需要,以达到心理平衡。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与基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论著《工作中的激励》(1959年)、《工作与人的本质》(1966年)及论文《再一次:你怎样激励雇员》(1968年)、《丰富工作内容大有好处》(1969年)中全面论述了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1)通过对1 844人次的调査,发现有69%的人回答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①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②技术监督系统;

③人际关系(与上级、下级等);

④工资;

⑤工作安全性;

⑥个人的生活;

⑦工作环境;

⑧地位;

⑨生活条件。他认为这些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即使具备这些条件,也只会使员工没有不满意,而不会使员工。他把这些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和条件称为“保健性因素”。

(2)在1753人次的调查中发现,81%的人回答非常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项:

①工作富有成就感;

②工作成绩能得到承认;

③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

④职务上的责任感;

⑤个人成长发展的可能性;

⑥职位升迁等(19%的人回答例外)。他认为这些工作本身因素的改善,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会经常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员工的不满,但是影响并不很大。他把这些工作本身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仍有以下借鉴意义:

①企业应重视保健因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保健环境与条件,可以消除负面情绪,提高员工的激励水平;

②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用工作丰富化、自主性、挑战性、成就与创造性等方式,能使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③要使工资与奖金分开,两者都成为激励因素。必须把它们与企业经营好坏,与部门、组织、个人的工作成效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激励效果。如果不顾经济效益好坏,不论工作成绩大小,一律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把奖金变成“附加工资”,人人有份,则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花钱再多,也起不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反而使员工认为这奖金是理所应得的,如果奖金取消了,或者个人没有得到,反而会造成员工的不满情绪。因此,只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树立“有良好的工作成就会有合理的报酬”、“工作成效越大,所得工资越高”的观念后,工资、奖金才会成为增强员工工作成效的激励力量。

(四)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麦克莱兰将人的高级需要分为权力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并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1.权力需要

权力需要是影响和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具有较高权力需要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组织中管理者可分为两种:

①个人权力。追求个人权力的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围绕个人需要行使权力,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倾向于自己亲自操作;

②职位权力:职位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地接受约束,从体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2.归属需要

归属需要是指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具有高归属需要的人努力寻求友爱,喜欢合作性的而非竞争性的环境,渴望有高度相互理解的关系。高归属需要者具有如下7个特征:

①喜欢被夸奖;

②需要得到上级和下级两方面的肯定;

③对他人非常敏感;

④对可能的拒绝产生焦虑;

⑤努力维护关系;

⑥以牺牲工作为代价;

⑦控制成员,而非提拔和促进他们的发展。

3.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以实现目标的内驱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通常具有下列四个特点:

①事业心强,比较实际,敢冒一定程度的风险;

②有较高的实际工作绩效,要求及时得到工作的信息反馈;

③一旦选定目标,就会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直至成功地完成任务;

④把个人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从工作成就中得到的鼓励往往超过物质鼓励的作用,并把报酬看作是对个人成就的一种承认。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等。强化理论属于调整型激励理论,着重对达到激励的目的,即调整和转化人的行为进行研究。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

弗鲁姆(V. H. Vroom)于1964年在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激励理论。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他认为,激励就是掌握人的行为的选择过程。如果一个人有了特殊的目标,则目标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目标的期望概率,会影响人的行为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弗鲁姆提出如下激励公式:M=f(E·V)式中M代表激励力量,即动力大小;V代表目标效价,个人对目标的重要性评价;E代表期望值,个人主观判断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的大小。按上述公式,若E值高,即期望值高;V值也高,即效价高,则激励的力量(动机力量)就大。反之则小。

利用期望理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为:“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根据期望理论的简化模型,为了激励员工的动机,对人员管理要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①提高职工的期望水平,解决职工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应指导和帮助职工经过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如果认为目标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会使职工失去信心;

②提高关联性(或工具价值)的认识,解决职工的工作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奖励必须随个人的工作绩效而定,只贡献不奖励会降低人的积极性;奖赏不当,无工作绩效而受奖会使人产生不公平感;

③提高效价水平,解决对职工的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的需要有个别差异,奖励达到的效价也不一样。应根据人的需要不同,采取多种不同的奖励方式,才能收到较大的激励效果。

④不应脱离实际拔高期望值、效价与关联性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有时期望值太高,很容易达到的目标或期望值太低,非常难达到的目标,其激励力量会很小;而中等强度的期望值反而激励力量会很大。

(二)豪斯的综合激励理论

1.综合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加拿大学者罗伯特·豪斯(R. House)提出了综合激励模式,具体表示如下:激励力量=工作任务的内在激励+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任务完成成果的奖酬激励

上式说明,员工受激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工作任务适于本人干,本人也爱干;二是完成任务既有重要意义,也有把握;三是完成任务后,他感到报酬不错。如以精确的数字公式可表述如下:

提高对完成任务的效价的方法有:

①任务的整体性。分工过细,常使员工感到只做了工作的一部分,而没有将全部工作完成。所以应将工作任务放宽,使其感到是在做一件完整的工作。也应提高每个人对其工作成果的全面性和统一性的认识。

②提高员工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③给予员工在其职责和工作范围内有某些控制权和自主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提高完成任务期望值的有效办法:

①加强员工的专门知识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期望值,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完成工作任务的

能力;

②创造条件,合理分工,使员工能胜任本职工作;

③加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员工,增强其完成任务的信心;

④重视工作效果的反馈,使员工的行为得到及时修正或强化。

(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d)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在综合有关分配的公平概念与认知失调理论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即与他人相比较或与自己过去相比较的报酬)影响。对自己报酬的知觉和比较所引起的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理紧张。为减轻或消除这种心理紧张,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如果对报酬感到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

人们在感到不公平时,可能对如下6种行为加以选择并付之行动:

①改变自己的投入(如不再那么努力);

②改变自己的产出(如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员工通过增加产量降低质量来增加自己的工资);

③改变自我认知(如夸大自己的贡献,自我开解,自我安慰);

④改变对他人的看法;

⑤选择另一个不同的比较对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⑥施加压力,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或降低他人的报酬;

⑦抱怨、情绪衰竭甚至离职。

公平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建立绩效考核与按劳分配相联系的报酬体系;

②确保薪酬政策的内部一致性;

③做到男女同工同酬,它也是薪酬政策内部一致性的表现;

④保持本组织薪酬水平与其他组织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

⑤保证员工的薪酬逐年得到增长,特别是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之外,还略有增长。经济萧条时,如削减薪酬,一定要作好充分的论证和其他准备工作;

⑥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分配上,主要以绩效为基础。

公平理论的应用除了考虑分配公平之外,也应考虑程序公平。程序公平更强调分配资源时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正性。他们发现,当人们得到了不理想的结果时,如果认为过程是公正的,也能接受这个结果。换句话说,如果人们认为自己能控制做决策的过程(如可以提出自己的证据、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意见),那么他们的公平感就会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公平过程效应”或“发言权效应”。个体在过程上的不公平知觉,则会导致个体对过程的怨言,久而久之就出现个体不再关心过程甚至玩世不恭的现象。

三、行为矫正理论一条件反射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在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

主义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应,只要创造和改变外部的操作条件,人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在他看来,人的行为是受外部环境刺激的结果,因而改变外部剌激就能改变行为。强化即指某个刺激对有机体某种行为反应之间联系的增强作用或减弱作用。例如,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就是被强化。

其公式如下:“刺激(S)—反应(R)—奖惩(正负强化)—导致行为的增强或减弱”。

强化是条件反射理论的核心概念。对管理者来说,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改造环境(包括改变目标和完成工作任务后的奖惩)来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

强化的基本方式与种类有:

①正强化是指某种行为之后伴有某种有利结果,如努力工作后得到一次晋升。假设晋升正是个人所期望的,行为即被强化。正强化包括:赞赏、认同、奖励。

②负强化是指某一行为之后不再伴有某种不利结果,即努力工作后不再伴有某种不利结果,即努力工

作后不再追究以前的过错。

③惩罚是指某一行为之后伴有某种不利结果,如偷窃他人财物后被拘留。

④消退是指某一行为之后不再伴有某种有利结果,即取消奖励而消退某种行为。如做好事没有再被表扬。

强化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①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因人而异的原则。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②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与强化的原则。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③及时反馈的原则。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与措施,及时予以反馈和强化。

④不固定时间、频率、间隔的强化原则。因为有机体在强化到来之前的反应率有所提高。在不固定的强化程序下,个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强化,也不知道强化的频率与间隔,于是会产生总有一种强化即将出现的期待效应。长此以往自然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强化效应。

⑤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的原则。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日本一家公司对员工强化激励方法与效果曾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员工的表扬奖励,采取公开的方式效果较好,变好的要占87%,变差的只占1%。对员工的指责批评和体罚采取个别单独的方式要比公开的效果较好。

强化管理的实际应用,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有效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2)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行为。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 课程代码 00449) 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引 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 A C .一种活动B.一种原则.一种资源约束D.一种资源分配 2.德国的行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是研究管理国家的科学,其研究的管理手段主要是 A.服务手段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D.技术手段 3.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 A.基本法则B.基本规律 C.基本原则D.基本途径 4.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应该是 A. 监督型管理职能B.指导型管理职能 C.计划一指令型管理职能D.指导一监督型管理职能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教育管理的 A.权力性原则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6.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是教育政策方案完整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行动准则的教育政策,必须做到 A .对象、目的、手段三位一体C .观念、行动、方法三位一体B.方针、策略、途径三位一体D.制定者、被执行者、内容三位一体 7.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是一个国家有关教育的总法。其形式称谓是A .宪法B.教育基本法 C .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 8.关于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2012年1月自考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浙江省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2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市场无风险报酬率为5%,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为10%,A股票的β值为2,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者对A股票的要求报酬率应为( ) A.5% B.10% C.15% D.20% 2.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是( ) A.股东 B.一般管理者 C.财务经理 D.高层管理者 3.利润中心是属于哪个层次的预算责任中心?( ) A.最高层次 B.次高层次 C.中层次 D.最低层次 4.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时按利用指标或因素的多少,预警分析分为( ) A.指标判断和因素判断 B.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 C.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D.总体分析和分部门分析 5.业绩评价包括下列哪两个层次?( ) A.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 B.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C.静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D.综合评价和详细评价 6.资本经营的核心是( ) A.资本控制权问题 B.资本使用权问题 C.资本所有权问题 D.资本经营权问题 7.并购企业测算并购后使被并购企业健康发展而需支付的成本,称为( ) A.整合与营运成本 B.并购完成成本 C.并购退出成本 D.并购机会成本 8.对于集权型混合式企业集团一般分为几个层次?(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9.下列企业哪个不是法人?( ) A.股份合作企业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企业 10.下列关于风险投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资的方式主要是股权性投资 B.投资的周期长 C.高风险、高回报 D.它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预算管理包括下列哪些必要的组织?( ) A.预算协调机构 B.预算管理委员会

成人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管理学 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 )P3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党委机关 解析:A项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故A项正确。 2.在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大学教科书是( D )P12 A.威尔逊的《行政研究》 B.西蒙的《行政行为》 C.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 D.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解析:D项《行政学导论》是美国学者怀特1926年写的第一本大学教科书,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并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的行政学著作,故D项正确。 3.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 )P9 A.史坦因 B.亚里士多德 C.威尔逊 D.柏拉图 解析:C项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了文章《行政研究》,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故C项正确。 4.提出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的学者是( A )P35 A.雷格斯 B.高斯 C.古利克 D.西蒙 解析:A项雷格斯将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将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将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故A项正确。 5.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又称为( B )P55 A.政企关系观 B.政民关系观 C.政事关系观

D.政经关系观 解析:B项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称之为政民关系观,即社会关于民众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承担角色方面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 6.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典型国家是( B )P81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解析:B项实行联邦制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以美国最为典型,故B项正确。 7.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行政权力价值取向的共同性是( B )P77 A.维护社会稳定 B.从形式上看以公共利益面目出现 C.维护公平 D.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B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行政权力价值取向既有所区别,又有其共同性的一面。从形式上看,它都以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故B项正确。 8.从行政职能发展历史来看,强势政府时期也被称为( B )P101 超纲 A.“守夜人”时期 B.“积极干预”时期 C.“有限政府”时期 D.“有效政府”时期 解析:典型市场经济国家的行政职能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弱势政府时期,即“守夜人”政府时期; (2)强势政府时期,即“积极干预”政府时期; (3)有限政府时期,既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必要监管,又强调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有限性。 故B项正确。 9.一般而言,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 A )P96 A.行政职能的转变 B.行政权力的转变 C.行政方式的转变 D.行政责任的转变 解析:A项一般而言,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行政职能的转变,故A项正确。 10.世界上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A )P133 A.瑞士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解析:A项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政府制度的国家,政府组成方式比较特殊,

(完整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专业

教育管理原理资料(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含义: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的属性:A非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B政治性(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联系的属性) 3.管理的特点:A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B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C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D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4.教育管理的含义:是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全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宏观:教育行政;微观:学校管理) 5.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6.教育管理的产生: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进入19C,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1828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7.世界各国纷纷在19C设立教育部的原因:A从需要方面来说,在政治上,19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重视人的培养问题;在经济上,为增进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就有由政府统筹计划的必要;就教育本身来说,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教育后,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解决,于是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制度就不可避免了。B从可能方面来说,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

2021年自考高级财务管理考点版

最新高档财务管理小抄 1、财务管理发展阶段1)成本管理与财务核算、监督为主阶段2)分派管理与财务控制、考核为主阶段3)筹资管理与财务预测、决策为主阶段 2、财务管理理论定义。财务管理理论是依照财务管理实践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一整套概念体系,其目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引、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3、财务管理目的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导向。 4、财务管理办法——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采用品体技术和手段,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精华和灵魂,财务管理理论对实践指引作用通过财务管理办法来实现。P9 5、财务管理业务理论内容1)筹资管理理论2)投资管理论3)利润分派理论 6、财务管理环境内容1)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环境和微观管理环境2)公司内部管理环境和公司外部管理环境3)静态财务管理环境和动态财务管理环境 7、财务管理假设含义和分类。财务管理假设——人们运用已有知识、依照财务活动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规定所提出、具备一定事实根据假定或设想,是研究财务管理论和实践问题基本前提。分类: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派生假设和财务管理详细假设。 8、财务管理假设构成1)理财主体假设2)持续经营假设3)有效市场假设4)理性理财假设5)资金增值假设。 9、财务管理目的优缺陷。财务管理目的有: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多重目的论。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缺陷:长处:1)考虑了报酬时间价值2)能克服公司在追求利润上短期行为3)有助于社会财富增长4)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关系5)比较容易量化。 缺陷:1)在很大限度上不属于管理当局可控范畴之内,理财人员行为不能有效地影响股东财富2)只强调股东利益,对其她有关利益关系人利益注重不够3)迫使股东制定一系列监管制度和奖励制度,其运营成本较高4)只合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10、影响财务管理目的利益集团有哪些。公司所有者、公司债权人、公司职工、政府。 11、公司价值最大化是当前财务理论中最为合理、对的或最优财务管理目的。 12、资本构造理论流派。初期资本构造理论流派:净利理论、经营利润理论和老式理论。当代资本构造理论流派:MM理论、权衡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自考行政管理学历年试题及完整版答案

自考行政管理学历年试题及完整版答案

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D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D.官僚制理论 2.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C ) A.社会人假设 B.理性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 3.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威尔逊 4.雷格斯认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存在于( B ) A.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 C.过渡型社会 D.信息社会 5.经济体制的核心是( D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价格制度 D.社会资源调配制度 6.“受限市场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 )

A.价格不可决 B.异质性 C.形式主义 D.重叠性 7.现代民主理论认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 B.主权在民 C.君民同治 D.天赋人权 8.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 C ) A.诱导力 B.组织制度 C.强制力 D.信息 9.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行政决策 B.行政绩效 C.行政职能 D.行政方法

10.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的行政职能相对于立法职能,具有明显的( A ) A.执行性质 B.控制性质 C.领导性质 D.服务性质 11.中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 C )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12.下列行政管理机构中,属于信息机构的是( D ) A.监察部 B.国务院办公厅 C.公安部 D.档案局 13.实行内阁制的主要代表国家是( A )

2012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法治的方法、预测规划的方法、经济的方法以及 A.计划的方法和行政的方法 B.组织调度的方法和激励的方法 C.指导的方法和权变的方法 D.科学的方法 2.在教育管理学产生以后的一段时间(20世纪初)受孔德和斯宾塞科学观的影响,教育管理研究颇看重 A.演绎的方法 B.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 C.文献方法 D.归纳的方法 3.不少国家注重建立庞大的信息咨询中心,为地方教育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和教育资料,进行各种教育咨询,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计划职能 B.指导职能 C.服务职能 D.经营职能 4.避免教育经费预算中随意性的关键是 A.制定政策 B.遵守法律 C.积极创收 D.加强管理 5.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德尔菲预测法的提出者是 A.达顿和斯奈登 B.达尔奇和赫尔默 C.卡伯利和佩恩 D.雪恩和克里奇

自考高级财务管理整理(超全面100分)

第一章 1.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能够值多少钱或者能卖多少钱。财务内涵有总体价值、债务价值、权益价值 2.企业价值的特征:a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源的价值总和b取决于其潜在的未来获利能力c体现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d企业价值是市场评价结果e企业价值极富动态性 3.企业价值的主要形式:账面价值、内涵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 账面价值:采用账面价值对企业进行评价是指以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依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来确认企业价值。 内涵价值:是指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收益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 市场价值:是指企业出售所能够取得的价格。 清算价值:企业由于破产清算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企业或资产变现,在企业清算日预期出售资产可收回的快速变现金额,即为该企业的清算价值。 重置价值:重置价值是指在市场上重新建立与之相同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的企业需要花费的成本。 4.企业价值的表达形式: 1市场定价:企业价值=股票市场价值+债券市场价值 2投资定价:企业价值=现有项目投资价值+新项目投资价值 3现金流量定价 5.企业价值估计: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及资产价值的分析,简言之,就是对持续经营的企业的价值进行估算和计量。 6.企业价值估计的基本步骤(程序)1进行估价分析的基础工作2绩效预测3选择估计方法4实施评估5结果检验与解释 7.企业估价方法:账面价值法(资产账面净值法、账面收益法、未来收益现值法、经济利润模式)现金流量折现法(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固定增长型、分阶段增长型、生命周期模型)市场价值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托宾的Q模型)期权定价模型 8.企业价值型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区别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特征)1以未来价值为核心2更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3人的价值实现是价值性管理的实质内涵4以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取代现行单一的商品经营理念5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决策是企业实行价值性管理的前提6企业价值性管理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管理,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9.实现价值性财务管理的途径:1坚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制定价值最大化战略2企业从价值驱动因素的角度,确定价值化指标,将战略化为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主营目标与金融目标等。3制定基于价值目标的行动或预算,以确定在未来一段期间为实现这些指标将要采取的步骤,将价值思维落实到每个行动4价值性会计系统是价值化管理的载体,会计再造势在必行5确立价值化绩效测度和奖励制度,以根据指标来监测绩效,并鼓励雇员实现其目标 第二章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与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系统:小型企业所采用的战略管理大多是“企业家式战略管理系统模式”。大型企业集团组织,战略决策者主要有公司最高管理当局(总经理等)、事业部长和职能部门经理组成,这种战略决策模式被称之为“计划性模式”。中型企业组织一般采用“适应性模式”其战略决策者一般由管理总部、子公司经理人员组成。 战略管理结构:公司级战略、事业部级战略、职能级战略

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答案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考试必备

200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 ) A.韦伯 B.法约尔 C.威尔逊 D.雷格斯 2.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 A ) A.孟德斯鸠 B.洛克 C.古立克 D.亚里士多德 3.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D ) A.“自然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由人”假设 D.“经济人”假设 4.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型是( D )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 D.社会环境 5.雷格斯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的标准是( D ) A.经济体制 B.科技发展水平 C.经济力量 D.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6.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 B ) A.公共利益 B.行政效率 C.国家意志 D.党派利益 7.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C ) A.权威性 B.强制性 C.公共性 D.程序性 8.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行政职能带有很强的( B ) A.强制性 B.公共性 C.谋利性 D.服务性 9.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的法律是( A ) A.《行政许可法》 B.《行政处罚法》 C.《行政监察法》 D.《行政编制法》 10.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具有( D ) A.权威性 B.主体性 C.系统性 D.合法性 1l.在美国,既属于白宫的直属机构,又属于总统的助手和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A ) A.总统办事机构 B.内阁和各部 C.独立机构 D.中央统计局 12.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 13.A.监督和控制 B.培训和管理 C.使用和开发 D.奖励和惩罚 13.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预算编制 B.预算执行 C.决算管理 D.预算管理 14.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D ) A.精神要素 B.行政体制 C.行政活动 D.行政人员 15.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行政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是(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关系依据情况变化而不同 D.不成比例关系 16.提出渐进决策模式的是( B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埃佐尼 D.杜鲁门 17.典型的事后监督是( C ) A.行政复议 B.听证会 C.国政调查 D.司法审查 18.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首先必须要加强( C ) A.思想教育 B.平等原则 C.法制教育 D.奖惩制度 19.经济方法的核心是( A ) A.物质利益 B.边际效益 C.等价交换 D.市场规范 20.行政系统的专业分工与合作体制得以形成的制度前提与保障是( D ) A.行政管理依据 B.行政管理原则 C.行政道德规范 D.行政法律规范。 21.依法行政的核心与精髓在于法律规范的( B ) A.利益性和法治性 B.规范性与约束性 C.法治性和平等性 D.规范性与政治性 22.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称为( A ) A.行政绩效 B.行政效率 C.行政效益 D.行政成果 23.行政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 D ) A.设计评估问题 B.确立评估程序 C.发布评估效果 D.确立评估的指标体系 24.行政发展的手段和措施是( D ) A.行政管理 B.行政调节 C.行政控制 D.行政改革 25.主张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来重塑政府的行政发展模式是( B ) A.法德模式 B.英美模式 C.希腊模式 D.发展中国家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完整版)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2011年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多处于( b) A.无组织有政府的状态 B.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 C.独立的状态 D.有组织无政府的状态 2.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A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末 3.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C ) A.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B.教师的主导地位 C.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D.学校领导的主体地位 4.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是(D ) A.计划职能 B.监督职能 C.经营职能 D.法治职能 5.教育管理原理的体现是指(B ) A.教育管理方法 B.教育管理原则 C.教育管理对象 D.教育管理职能 6.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来看,教育管理方法的特点是( C) A.差异性与稳定性 B.发展性与稳定性 C.差异性与发展性 D.相对平衡性 7.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近代的教育宗旨的是( B) A.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B.1906年《奏定宣示教育宗旨折》 C.1912年《对教育方针之意见》 D.1915年《颁定教育宗旨》8.提出我国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A ) A.《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B.《政府工作报告》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教育预测中的中心环节是(B ) A.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 B.实施预测 C.明确预测的目的 D.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10.教育机构个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是( B) A.教育机构 B.教育机构 C.教育行政体制 D.学校教育体制 11.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由(B ) A.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 B.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体制 C.地方政府合作管理的体制 D.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合作管理的体制 12.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是(C ) A.教育财务行政 B.教育信息及其管理 C.教育人事行政 D.人 1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标准是( C) A.才能 B.勤奋 C.德才兼备 D.品德 14.教育财务行政的首要职能是(A ) A.筹措教育经费 B.配置教育资源 C.改善教育投资效益 D.增设投资渠道 15.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是( C) A.征收教育附加费 B.学校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 C.国家教育财政拨款 D.捐资助学 16.教育行政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经反馈到再次输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行政工作实际上就是以(B ) A.事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B.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C.人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D.时间、空间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17.每个单位或个人都与其他四个单位或个人沟通的形式,称为(D) A.树形沟通 B.聚合形沟通

到月自考高级财务管理真题

浙江省2012年1月自考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2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市场无风险报酬率为5%,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为10%,A股票的β值为2,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者对A股票的要求报酬率应为() %% %% 2.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是() A.股东 B.一般管理者 C.财务经理 D.高层管理者 3.利润中心是属于哪个层次的预算责任中心?() A.最高层次 B.次高层次 C.中层次 D.最低层次 4.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时按利用指标或因素的多少,预警分析分为() A.指标判断和因素判断 B.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 C.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D.总体分析和分部门分析 5.业绩评价包括下列哪两个层次?() A.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 B.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C.静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D.综合评价和详细评价 6.资本经营的核心是() A.资本控制权问题 B.资本使用权问题 C.资本所有权问题 D.资本经营权问题 7.并购企业测算并购后使被并购企业健康发展而需支付的成本,称为() A.整合与营运成本 B.并购完成成本 C.并购退出成本 D.并购机会成本 8.对于集权型混合式企业集团一般分为几个层次?()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9.下列企业哪个不是法人?() A.股份合作企业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企业 10.下列关于风险投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投资的方式主要是股权性投资 B.投资的周期长 C.高风险、高回报 D.它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预算管理包括下列哪些必要的组织?()

行政管理学自考记忆重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记忆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

月全国自考《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工作机构和方式都是以 A.执行国家的既定政策为目的B.执行政党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C.执行教育的既定政策为目的D.执行校长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2. 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置的通习学科为 A.教育制度B.教育政令机关 C.教育法令D.教育政策 3.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这说明系统具有 A.集合性B.目的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4. 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 方向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规范性原则 D. 有效性原则 5.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体现了教育行政执法的 A.合法性原则 B. 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 D. 越权无效性原则 6.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内容进行的预测从类型上属于 A.宏观教育预测B.定性教育预测 C.长期教育预测D.多对象教育预测 7.教育规划的主要特点包括 A.系统性、发展性、客观性B.系统性、预见性、主观性 C.长期性、预见性、客观性D.系统性、预见性、客观性 8.教育的规范体系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规定着教育机构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人员的 A.工作职级B.岗位贵任 C.职务高低D.权利性质 9.根据国家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教育预算,应采用的编制办法是 A.学生加专项B.师生加专项 C.定额加人数D.定额加专项 10.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 A.主渠道B.辅助渠道 C.唯一渠道D.专项渠道 11.教育行政部门的横向沟通,一般以商榷和协调为主,不带有命令色彩而具有相互支持的性质,所以一般采用的沟通途径是 A.星形途径B.轮形途径 C. 树形途径D.矩形途径 12.督学人员的职权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由 A. 法律授予B.政府授予

高级财务管理自考试卷及答案

20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高级财务管理试卷 (课程代码00207)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以企业已经公布的会计利润数据为核心指标,据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好坏的企业价 值估价方法是 A.资产账面净值法B.账面收益法 C.未来收益现值法D.经济利润模式 2.处于市场增长期的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是 A.以资本预算为重点B.以销售为重点 C.以成本控制为重点D.以现金流量为起点 3.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按照分析时利用指标或因素的多少可以分为 A.单变量预警分析和多变量预警分析 B.指标判断和因素判断 C.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D.总体财务预警体系和分部门财务预警体系 4.下列不属于预算管理组织构建原则的是 A.高效B.庞大 C.系统D.权威有力 5.分权式的企业组织适合采用的预算编制程序的方式是 A.自下而上式B.自上而下式 C.上下结合式D.集权式 6.分部门财务预警体系中属于财务部检查要点的是 A.产品利润贡献度是否达到标准B.品质成本控制是否达到标准 C.资金规划及营运是否达到标准D.研发专案的进行是否在控中 7.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是 A.资产负债率B.总资产周转率C.净资产收益率D.销售增长率 8.在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中,出资者财务的管理特征是 A.直接控制B.间接控制C.长远战略D.短期经营 9.企业并购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 A.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B.债务承担式、购买式和股份交易式 C.整体并购和部分并购D.横向并购和整体并购

自考行政管理学历年试题及完整版答案

2008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D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D.官僚制理论 2.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C ) A.社会人假设 B.理性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 3.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威尔逊 4.雷格斯认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存在于( B ) A.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 C.过渡型社会 D.信息社会 5.经济体制的核心是( D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价格制度 D.社会资源调配制度 6.“受限市场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 ) A.价格不可决 B.异质性 C.形式主义 D.重叠性

7.现代理论认为,现代政治的核心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 B.主权在民 C.君民同治 D.天赋人权 8.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 C ) A.诱导力 B.组织制度 C.强制力 D.信息 9.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行政决策 B.行政绩效 C.行政职能 D.行政方法 10.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的行政职能相对于立法职能,具有明显的( A ) A.执行性质 B.控制性质 C.领导性质 D.服务性质 11.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 C )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12.下列行政管理机构中,属于信息机构的是( D ) A.监察部 B.国务院办公厅 C.公安部 D.档案局 13.实行阁制的主要代表国家是( A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瑞士 14.人事行政管理中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

【自考真题】最新2018年4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真题含参考答案(自考必备) (2)

2018年4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真题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 A.合理性与效率性 B.干预性和控制性 C.合理性与干预性 D.技术性与控制性 2、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方式不同,管理的 A.方式和方法也不同 B.社会性质也不同 C.管理者也不同 D.被管理者也不同 3、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这是教育管理的 A.动态原理 B.系统原理

C.人本原理 D.效益原理 4、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宵方针政策为依据,它体现的是教育管理的 A.科学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5、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由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所组成的,其层次结构排列的特点是 A.由高到低 B.由低到高 C.由远及近 D.由近到远 6、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原理 C.教育管理 D.教育体制 7、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计划有重要作用的教育预测属于 A.微观教育预测 B.宏观教育预测 C.定性教育预测 D.定量教育预测 8、将若干名教育专家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教育前贺的方法是 A.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 B.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 C.德尔菲预测法 D.问归预测法 9、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结合到一起,就构成为一国的 A.教育制度 B.教育体系

2016年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00277)试题及答案解析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 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5页.共1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 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 A.规范方法B.经验方法 C.案例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3. 1916年,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A.管理过程理论B.组织行为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官僚组织理论 4.行政环境的构成、影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体现了行政环境的 A.层次性 B.复杂性 C.动态性D.综合性 5.与行政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是A.人造环境B.自然环境 C.国际环境 D.经济环境 6.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机关自身利益B.行政效率 C.少数特定人员的利益 D.掌权者的利益 7.我国中央与地方在财政关系上正式推行分税制改革始于 A.1992年B.1993年 C.1994年D.1995年 8.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各种学派中,以哈耶克、罗宾斯为代表的学派是A.供给学派B.理性预期学派 C.公共选择学派D.自由主义伦敦学派 9.弱势政府时期政府“守夜人”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 A.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B.国家公共开支日益庞大 C.社会福利耗资过多 D.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2020年自考《教育管理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自考《教育管理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 A. 教育属性 B.管理属性 C. 教育属性 D.客观属性 2. 教育的质量,既是教师教出来的,也是学生学出来的。这反映 了教育管理特点的() A. 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 B. 管理内容的教育性 C.管理过程的复杂性 D.管理形式的复杂性 3.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根据每个成员和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明确规定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授予实施目标应该具备的相对应 的权力,这种行为称作( ) A.论证决策 B.分解目标 C.定责授权 D.协调平衡 4.192020年发表的标志着管理过程理论产生的作品是() A.《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B. 《管理实践》 C. 《教室管理》 D.《学校报告与学校效果》 5.按调查方式划分,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调查法包括访谈调查、问 卷调查和( ) A.描述性调查 B.预测性调查

C.成品分析调查 D.普遍调查 6.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发展条件与可能性,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作出的相关教育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对策,被称为(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教育发展战略 D.教育发展决策 7.教育行政处罚的原则不包含( ) A.处罚法定原则 B.一事不再罚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责任追究依事而定原则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教育经费占国名生产总值的比例为()A. 2% B. 3% C. 4% D.5% 9.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 A. 促动功能 B. 反馈功能 C. 鉴定功能 D.沟通功能 10.通过收集输出的教育信息的执行情况,对教育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这体现了教育督导的( ) A.反馈性功能 B.促动性功能 C.鉴定性功能 D.沟通性功能 11.下列不属于上级领导应对校长负责制的态度是() A.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 B. 改变上下之间的领导管理方式 C. 支持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 D.承认学校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10月高级财务管理自考试题(1)

2010年10月高级财务管理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考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2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项是企业价值型管理的实质内涵?( ) A.现金流量管理 B.未来价值的实现 C.人的价值实现 D.市场价值的实现 2.处于初创期企业的投资战略应是( ) A.一体化的投资战略 B.适度分权的投资战略 C.激进的投资战略 D.灵活多样的投资战略 3.大型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系统一般采用( ) A.适应性模式 B.企业家式战略管理系统模式 C.市场性模式 D.计划性模式 4.成本费用中心的责任预算应该只限于该中心的( ) A.固定成本费用 B.不可控成本费用 C.可控成本费用 D.变动成本费用 5.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是( ) A.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 B.自上而下

C.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 D.自下而上 6.定量预警分析多元线型函数模式的Z计分模型是由谁提出的?( ) A.仁翰?阿跟蒂 B.爱德华?阿尔曼 C.陈肇荣 D.威廉?比弗 7.下列业绩评价标准中,最具适用性的是( ) A.战略目标和预算标准 B.历史和经验标准 C.行业或竞争对手标准 D.制度和文化标准 8.下列哪项是资本经营的核心?( ) A.资本经营权问题 B.资本使用权问题 C.资本所有权问题 D.资本控制权问题 9.下列哪项是企业集团的预算执行组织?( ) A.管理中心和决策中心 B.成本费用中心和利润中心 C.投资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 D.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10.下列哪个企业不是法人?( ) A.股份合作企业 B.合伙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估价方法中市场价值法包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