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普知识材料

中医药科普知识材料
中医药科普知识材料

论哲学对学习中医的指导作用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文洪

“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教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无论在医学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掌握正确思维方式才能终身受用不尽,只靠死记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所成就。

而学好哲学是掌握正确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哲学不能代替自然科学,但是能指导自然科学。尤其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哲学的影响,始终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哲学和中医理论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相通的,二者比其它学科更易结合。因此就用哲学来指导中医的教学、临床,保健、养生,从而加强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培养中医思维方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对立统一规律看中医阴阳的对立及平衡。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辨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立统一即相反相成,这一点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

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就是升清,降就是降浊。一升一降,这是它们对立相反的一方面,但它们又有统一相成的一面。脾的升清抑制了胃不至于下降太过,胃的降也抑制了脾不至于升得太过,避免了太过的弊端。从而形成了动态平衡。另外如周慎斋说:“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下陷,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转运。”如有一种胃气不降的便秘,可用淮山药等滋养脾阴的药物治疗。脾气不运的,可用草豆蔻等温化胃阳的药物取效。

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的基础。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等等,其实质都是对立的统一。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唯物辨证法的一切方面。懂了它,就从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辨证法。如经脉的循行是足三阳从上往下,足三阴从下往上,相反相成;后病治前,腹病治背,相反相成;走路及打太极拳时左上肢和右下肢一起动;以及肝主舒泄,肾主收藏;肺的宣发与肃降;上病治下,左病治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都是相反相成。越相反效果相对越好。因为越能相成,越能统一。如中风偏瘫后出现右下肢足内翻,采取针刺左腕背的穴位。左腕背对右内踝,阳经对阴经。同理:左下肢偏瘫恢复期,针刺右上肢的穴位,临床证明效果都不错。这也是哲学指导自然科学的具体体现。举一反三,平衡就好看,

好听,好吃,就健康。就和谐。中医就是整体调理平衡。从饮食、锻炼、养生、治疗等多方面。(举例)

(二)从量变质变规律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的增加或减少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然后在新物质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过程。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就构成了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事物太过了就要走向反面,所谓物极必反。

中医的阴阳学说也同样认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也就是说在阴阳变化的过程中,阴到了极度,它可以转化为阳,或者说会表现出阳的现象。反之也一样;比如春夏过去了就是秋冬,热或冷到极点就是转折点。热极生寒、寒极生热。比如临床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古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个重和极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阴与阳之间的转化,并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完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春夏都属阳,但春天只是阳的开始。所谓冬至一阳生,冬天的伏火到春天就随着阳气的升发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不但不会发生转折,而且经常有实实在在的火。如头痛,流鼻血,咳嗽,咽痛等增多。但继续发展,夏天酷热难当,因为出汗,阳气大量发散于外。因为口渴,大量的生冷,瓜果饮料服于内,造成了阳气大伤。笔者参加过援外医疗队。非州炎热,外邪侵犯导致的全身疼痛性疾病反而比国内寒冷的地方更多。原因就是阳气大伤则卫外能力差,热则腠理开,故外邪更易侵入。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和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个道理。正是为了改变和阻止这种现象。

再如,面瘫初期,患侧是弛缓无力的,故脸歪向健侧。但日久不愈,患侧由于长期经络气血的不完全通畅,发展到极点;则由痿软无力,变为拘挛抽搐,僵硬有力,脸又歪向患侧,出现“倒错”现象。偏瘫也有这种情况。久治不愈到最后出现患侧由初期痿软无力发展到拘挛僵硬足内翻。再如人死后,应尽快穿上寿衣,否则一天之内尸体就会僵硬。这是因为气血完全停止了流通,都是一个道理。

古人认为: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这包括药物的味数和剂量。包括了进针的深浅方向角度手法的力度等等,量的不同决定了疗效的不同。这都是事物太过了就会走向反面。类似的现象,如饮食、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休息,关键在度。多少和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举例)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哲学的理论来分析、预测、理解。

(三)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整体观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中医学在指导思想中强调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如内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论》。明确地把医学的研究放在人体客观外在表现上。强调有其内必形诸于外。通过人体外部的变化来诊查内脏,如望闻切诊,如通过背俞穴耳穴等诊察疾病,中医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防治疾病方法上必须与自然规律密切配合。它教人们以自然界和人类本身去寻找病源。所以在防治方法上,一方面要排除外来邪气,一方面要增强内在体质,二者并重,而不采取片面治疗。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辨证唯物主义,就是它在承认物质决定精神的同时,又认为精神对物质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所谓精神变物质。中医也始终重视情绪精神对人体的影响,所谓七情胜于六淫。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举例)从《内经》开始,就提倡的“治神”又称为“守神”“本神”“调神”等,就是强调了医患双方的精神意识或心理因素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指通过医生集中精神,施以一定的针刺手法,促使针下更宜得气,气至病所。并嘱病人也意守针刺处,以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经临床证实:效果事半功倍。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其中的意,就是指守神,和之就是用神气来进行调和,这也是精神变物质的具体运用。

(四)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阴阳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的两方面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无论什么事物,矛盾诸方面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辨证的对立统一,次要方面也可以影响主要方面。所以,我们在认识和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分清主要和次要,这样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明确疾病的发展方向。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促进阴阳平衡,使疾病痊愈。

中医认为;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统。就是说在阴阳变化中,阴是阳的基础,阳是阴的统帅。阴虽然产生了阳,但它是被动的,又必须受阳的作用和支配,才能继续不断地发生变化。以油灯照明的例子来说明;油灯的燃烧,油是基础,没有油是燃烧不起来的。但燃烧起来后,油变成了被动。火的作用继续,它也继续,火的作用停止,它也停止。油是物质,火是功能。虽说物质第一,先有油后有火。但在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人

体肢体平衡方面,功能又是主要的。占有主动支配地位。物质的积累要靠功能的化生。物质积累是缓慢的,而功能的发挥相对快。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比如,在临床上偏瘫初期患者不能动时,先主要针刺阳经;回阳救逆时大柱艾灸温阳;治疗因外邪引起的头面部浮肿小便不利的“风水”病时,用“提壶揭盖”法治疗,通过宣肺来利小便,欲降先升。通过宣肺来治疗“湿阻中焦”。西医治疗肠梗阻时用胃肠减压器。以及日常生活中先打嗝后放屁等,都说明了升阳助阳在阴阳平衡中所起的主要先导作用。

哲学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变化。我们强调阳的作用,但并不否认,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阴也可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支配地位。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乎之秒,存于一心。所以在临床必须用发展的、变化的、辨证的眼光看待疾病。

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统一。对立是绝对的,依存统一是相对的。根据阴阳的同一性,依存性,中医根据实践又认为: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五)阴阳、矛盾不能等量齐观

阴阳学说与矛盾法则的基本精神符合,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共性,这是必须承认的。然而其间还有一些不同特点,毕竟不能混为一谈。阴阳与矛盾这两个抽象概念,都有事物作为它的属性。但矛盾两方面的事物属性不固定,而阴阳则有着固定的属性。

矛盾的事物尽管广阔无边,但在哲学上从来没有按事物不同特性分开作为矛盾两方面的属性。如正与负是矛盾,并不能说正是矛,负是盾,或负为矛,正为盾;微分与积分是矛盾,也不能认为微分为矛,积分属盾,或微分是盾,积分为矛;可见,矛盾双方一般没有固定事物属性。

阴阳则不然,从物质世界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躯壳为阳,内脏为阴……再从物质本身双方固有的特性来分:举凡活动的、兴奋的、向上的、向外的、光亮的、明显的、无形的、刚强的、热的……都属阳;而静止的、抑制的、向下的、向内的、黑暗的、隐晦的、有形的、柔弱的、冷的……均属阴。两方面属性固定不移,不可颠倒,因为阴阳都是由其本身双方特性决定,如天有轻清上浮的特性,故属阳。地有重浊下凝的特性,故属阴。余次类推。

阴阳学说与矛盾法则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前者主要应用于自然科学之中医理论,后者

则普遍应用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整个科学领域。故矛盾法则的应用才是真正普遍的,而阴阳学说的应用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六)从实践第一的观点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也就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首先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是检验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一个中国专家在考察了德国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修理教学方法后,和我国的进行对比;德国人开始就让新生先把汽车拆开再安装好,然后再讲理论。而我国的方法是先理论,从汽车原理构造讲,理论讲完了再接触汽车。哪种效果好,不言而喻。因为学生在开始拆汽车时就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也有了很多问题。再讲理论,学生带着问题,更有兴趣,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的放矢,也记得牢。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都特别强调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推而广之,我们的中医古今教学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古今中医教学各有利弊。古中医教学感性认识为主,现代中医教学理性认识为主。我们现在应化弊为利,取长补短。具体方法:除早临床、反复临床、师带徒等方法外,在上临床课时,应把病人引入课堂,结合实际病人讲病。学生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认识,干中学。这样学生记得牢,用得活,到医院上手快,易就业。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人在实践中获得了感性认识,还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成理性认识。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个过程是归纳、思考、理解、感悟的过程。理解是是思考的升华,理解也就是悟“道”,所谓“大道至简。”比记忆知识更重要。理解的核心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就是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如人们搬重东西时,都是深吸一口气闭住再搬,从没有呼一口气闭住搬的,这是人们的感性认识。可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吸气时,人体内气是向上向外的,而且向上向外是一致的。如同吹鼓的气球。而呼气时,内气是向下向里的,向下向里也是一致的。吸气时,内气向外,气密闭于皮表,然后闭住气,再搬重东西时有力,而且不宜伤腰。这就是感

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

3理性认识又用来指导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反过来又指导教学临床实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刺时的呼吸补泻和搬重东西也是同理。呼气时进针内气是回缩的,针的方向和内气运行一致,即易进针,又不伤内气。而吸气时出针,内气是向外的,气密闭于皮表,气有卫外、固摄作用,不至于散气、伤气,可使气留而不出,故相对为补。反之则为泻。生活中这样的事不少,如打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向上向外时吸气,动作向下内收时呼气。动作向上向外吸气,内气也是向上向外运行,动作和内气的运行一致。呼气时动作向下向里道理也一样。这样易得气,易意气动作相随,内外一致,效果好。另外针灸大夫进针时,大夫也应深吸一口气闭住再进,这样进针易,病人不觉痛。道理都是一样的。

七从物质的运动形式看升降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

如升和降就是物质运动具体体现,升和降是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特有的机能。脏腑之间,必须有这一升一降矛盾统一的运动形式,才能产生生理机能。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主降,而肺属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主升。这是肺和其他四脏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也是相对于六腑来说是这样。但升降之中,复有升降。具体言之,肺位上焦,主下降,即有宣发,也有肃降。而且主要趋向侧重于降,不降则有咳喘。这又是必须注意的特殊点。“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矛盾论》正是由于升降之中复有升降,升升降降,降降升升,相贯无间,才构成了人体生命运动的整体、恒动、生动的画面。

八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辨证论治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两大特色之一,是医生疗效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和西医的最核心区别,如西医把腰腿痛分为二三十种病;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等。但从中医来分主要就是跌打扭伤,外邪侵袭,肾虚年衰。三者互为因果。最常见的是跌打扭伤,经络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经治疗只要通了,不管骶化、腰化、突出、增生,都会消除症状。证同治同,异病同治;证不同治不同,同病异治。同一个

病人不同阶段,治疗也不同。辨证论治就如同量体裁衣,每个人都不一样。针对性越强,效果越好。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用的典型代表。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哲学是个很好的武器和方法,通过学哲学,用哲学,用它来指导传统医学的教学和临床,以及饮食、养生等方面,加深中医理论的理解,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药科普知识

中药科普知识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日前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有害反应。他提醒公众,应谨慎使用中药制品。 翁维良指出,因不合理使用中药制品而引起的有害反应,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六种情况: 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辩证用药不当可能引起有害反应,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可能引起有害反应,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中药煎煮不当也会引起有害反应,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误服误用中药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也会引起有害反应; 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就很容易发生有害反应; 用药时间过长也不好,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有害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也会引起有害反应,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等,可以引起有害反应; 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有害反应; 此外,中药假冒伪劣品种可直接导致有害反应。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基本知识 1、煎服中药应注意什么? 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煎煮前浸泡30分钟、煎20分钟左右。 2、服用补药应注意什么? 年龄、体质、季节。 3、拔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时间不要过长、皮肤破损的地方不要拔罐、拔罐之后不要马上洗澡。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天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

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膳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中药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症。 【组成】炒苍术20~30克炒白术15~30克淮山药30~50克生黄芪30~50克玄参15~30克北沙参30~40克玉竹20~40克五味子15~25克桑螵蛸10~15克【功效】健脾实胃、止渴抑饥、降糖。 【用法】每日1瓶,煎3次当茶饮。 食疗方两则 (一)鲜菠菜要90克干鸡内金银灰色,水煎,1日2次饮。 (二)五加皮、五味子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一剂。 达州市通川区卫生局编印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冠心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他制品等。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茶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奶油、鸡蛋、青鱼等。 二、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不宜作剧烈的运动,提倡散步和打太极拳。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情绪急躁。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四、提倡不吸烟,不饮酒,不提倡饱食。 五、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 六、冠心病人需根据病情服用硝酸甘油类,及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凝剂。 肝脏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肝脏病特别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程较长,又缺乏特效疗法,因此必须增强信心,消除顾虑,保持乐观精神,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

中医药知识材料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不论时节,单论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性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腾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养身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 “厚生”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皆尊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尊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养生之术”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如吃、喝、拉、撒(尿)、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条件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因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加强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

中医药文化知识

1、谈谈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 2、你对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怎么理解 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医院的执行方式,是保障医院及其职工的行为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手段。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是医院加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你科在体现中医药文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融入科室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诊疗过程中。从言语、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努力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 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做到能中不西,能开中药的,尽量不开西药。 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加强中医专科建设。 通过科室宣传橱窗,结局科室特点,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等,以营造中医药氛围,传播中医药知识。 4、你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特定礼仪 医院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服务宗旨,“精心服务,爱心关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大医精诚、爱院互助”的院训及“博爱、和谐、创新、奉献”的医院精神为精髓的文化内涵。在医院的各种诊疗服务中,进行规范的服务,态度和蔼,言语可亲,笃实诚信,待患若亲。医院注重中国传统的礼仪形式,如在庆典活动中、职工大会上齐唱院歌,在拜师仪式上学生向老师行礼献花、定期组织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5、现场观察诊疗行为是否体现中医药文化 诊疗行为规范,是开展诊察疾病、处方用药等技术服务的行为准则。应明确在诊疗服务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应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二.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三大体系: 1.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体现:提炼出构建我院医院文化精髓的核心内容: 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服务宗旨,“精心服务,爱心关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大医精诚、爱院互助”的院训及“博爱、和谐、创新、奉献”的医院精神为精髓的文化内涵。 2.在行为规范体系中体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分配制度、绩效评价以及员工手册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第七期) 药膳不以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了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吃药膳的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要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就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单独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用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群,黄芪炖鸡适用于增强免疫力的药膳你,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迹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还特别有益健康,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这些药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的药膳是为疾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第十期)养身要有平常心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永之,养生,不能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传统的养生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 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均遵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篇》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意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日常生活人们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养生之术”在养生之道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行为,如吃、喝、拉、撒、睡、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的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人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需要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养心静心,这样就有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了。 再有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活人受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看到有的人为追求“清净无为”就整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也有的人整日留念山野之中,手舞足蹈,“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感召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锻炼筋骨,,也有的人为追求“老有所乐”变夜以续日的搓麻将,也有一些富有人士为追求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我们认为,如此养生不但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损身折寿。总之,养生,就是要根据生命高规律,在平日生活中以平常心态和行为,适当的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起码达到不求延年益寿,但无病久安的目的。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 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 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 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 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 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去看过 C.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 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 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 A.药品廉价 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 C.强调整体性治疗 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 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F.其他__________ 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 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 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可多选) A.中医缺乏科学性 B.政府投入不够 C.中医药人才缺乏 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 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一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 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可多选) A.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 B.积极开展中医义诊活动 C.多举行中医药相关的讲座 D.中医药传统技术演示 E.开放中医药博物馆 F.出版通俗易懂的关于中医药方面的图书、影视作品等 G.其他__________ 4、药物在煎煮前的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一般需浸泡多长时间?() A10~15分钟B15~20分钟C20~30分钟D30~45分钟 5、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一般宜采用什么样的火候进行煎煮?() A武火急煎法B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C文火急煎法D武火慢煎法 6、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茯苓忌黄鳝;B人参忌萝卜C黄连忌猪肉D蜂蜜反豆腐 7、下列哪种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 A丝瓜B 绿豆C红枣 D牛肉 8、生姜属于药膳“四性”的哪一种?()A寒B凉C温D热 9、下列哪一项不是用于益气补虚的补气药?() A党参B黄芪C核桃D山药 10、“十八反”和“十九畏”属于药膳配伍禁忌中的哪一种?() A药物配伍禁忌B服药食忌C食物间的禁忌D 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11、老年人睡觉以哪种姿势最好?() A 仰卧 B俯卧 C 右侧卧 D左侧卧 12、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是指饭菜要吃到几分饱为宜?() A七分 B八分 C 九分 D十分 13、夏季要多吃什么样的药膳?() A以消暑生津为主 B以温阳散寒为主 C以生津润燥为主 D以滋阴理气为主 14、和谐适度,阴阳平衡是哪种体质的概括?() A平和质B阳虚质C痰湿质D特禀质 15、神经衰弱者和心脏病患者可选什么样的药枕?() A 决明子枕B琥珀枕 C绿豆枕D柏子仁枕 16、气虚体质的人群建议食用下面哪几种食物?() A生萝卜B大枣C空心菜D 山药

中医药文化知识问答

中医药文化知识 1、中医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2、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作用。 3、中国古代的医圣是张仲景 4、中医五脏中“仓廪之官”指的是脾。 5、发明麻沸散的医家是华佗。 6、中国古代的药王是孙思邈。 7、羊肉可益气补虚,增强人体御寒能力。但羊肉属大热之品,凡有牙痛等上火症状的人都不宜食用。 8、 “熟药所”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开办的国营药店。 9、莲子心有清心火的作用。 10、杏林讲的是医家董奉的故事。 11、菠菜中钾和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能力。 12、中医五脏中的“君主之官”指的是心。 13、中医五脏中肝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全国的兵马大元帅。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 14、 “校正医书居”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医书出版社机构。 15、山楂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16、中药胖大海有利咽的作用。 17、北宋时期,太医局铸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后来被人们称为“天圣针灸铜人”。 18、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 19、《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20、中药黄连有止泻的作用。 21、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2、感冒后不宜食用肉类。 23、中医药方中,药物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 24、鱼腥草性寒凉,能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健胃消食、尤其善于治疗肺热咳嗽。 25、苹果具有缓泻作用。

26、煎煮中药时要先用文火,再用武火。 27、 “金元四大家”是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 28、大白菜性平,微寒,有清热除烦、通利肠胃、消食养胃的功能。 29、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30、中医五脏中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doc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工作 总结

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受中医药文化影响,亚洲各国人民的健康不仅得益于中医药,而且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并发扬光大。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已认识到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独特作用,开始接受并流行中医药疗法,亦频重视中医学的研究。中医药在世界医学领域越来越具新的生命力。 为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良好的疗效,引领广大群众走近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并提供正确、科学、安全的中医药知识,我院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响应国家中药管理局联合中宣部、卫生部等23个部委主办的首届“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周”的号召,于9月19日起在全辖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大型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思想高度重视,组织准备充分 根据省、市医药管理部门的文件要求,我局立即召开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了关于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的文件精神,明确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开展以来的好做法、好经验,着力把“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搞好搞扎实,通过举行大范围的群众性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 第 2 页共 6 页

展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传承、传播、共享”的主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创新中医药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医,让中医药惠及百姓,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了保证“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宣传周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局还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以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局领导为组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随后,我们迅速制定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主题、指导思想、活动内容、日程安排、后勤保障、职责分工等都进行了祥实安排和部署。保证了活动的逐步展开。 二、宣传形式多样,活动气氛热烈 为了营造宣传周的浓厚氛围,我们采取出动宣传车、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宣传周的消息,使活动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此基础上,我们紧紧围绕“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这一主题,紧锣密鼓地组织了一系列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1.举办了场中医药知识专题讲座。我们聘请的专家,就群众关心的中医药保健、慢性病防治等内容,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并开展了专家与市民现场互动活动,当面解答群众提问,会场气氛热烈,群众对中医药 第 3 页共 6 页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医学的兴旺发达,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铺天盖地的营养学与养生学知识的推广让人们对健康的奥秘懂得不少。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饱受着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骨质疏松等种种现代病的困扰,甚至一些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诸如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也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更有很多人在治病的过程中,体质竟然每况愈下。这些病使现代医学相形见绌,似乎无人可逃过现代病魔的折磨。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怎么会科技愈发达,人类反而在疾病面前愈无助?世界上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各种答案,也试图从各自途径探究真正的养生之道。然而,真正让人信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怪不得很多人会说,凡是市面上的保健品公司,几乎都是骗子公司了。 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病魔的纠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回归古老的中医药养生文化理念时,一切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传出的声音也越来越让人兴奋。中医药养生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现有的所有疾病绝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而是完全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 现代科学所谓“基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天赋”,即“先天禀赋”。中医文化中称“真元之气”。西方医学目前对人

“基因”方面的缺陷无能为力,所谓“修复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属于“前沿科学”正在不断探索中。 而我国中医理论对此却有几千年的成熟理论“先天不足后天补”。中医认为,生命的诞生是阴阳和合,精子与卵子合成而成。由于男女双方排出精卵那一时刻的身体条件不同,从而导致了新生命在孕育过程中先天禀赋的不同。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先天禀赋及“真元之气”先化生出肾脏,最后才化生出脾脏,所以新生儿的脾胃虚弱,刚生下来不能直接吃食物,只能靠母乳维持生命。中医所称的“元气”,西医称免疫力,是先天的“真元之气”和后天的“宗元之气”两部分的综合。而“真元之气”保存在肾脏中,后天的“宗元之气”靠脾胃运化五谷得来,所以中医称“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 男女排出精卵的时刻,如果双方身体的五脏六腑都平衡,新生儿的先天禀赋就高,否则,比如男方肝气很强,女方肝气偏弱,强可以弥补弱。但如果男女双方肝气都弱,新生儿就会表现出肝功能天生弱。这样新生儿在诞生下来以后就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以“胎痣”的形式出现。如果新生儿先天肝胆没有问题,后天造成了肝胆损伤,身体同样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出现不同的标记给人以警示。青年时期以痣、痘、痦中医通称痤疮的形式出现、中年以皱纹的形式出现、老年以斑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中医望诊的理论根据。 随之相学也就诞生,其实相学就是以中医望诊的理论演变而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科普文化巡讲活动活动方案

x中医院“名中医专家进基层传承技术促提升”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 科普文化巡讲活动”实施方案 为推进中医药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提升群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加强全市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根据聊城市“名中医专家进基层传承技术促提升”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科普文化巡讲活动”安排,结合我院实际,经研究,定于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名中医专家进基层,传承技术促提升”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科普文化巡讲”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使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掌握并运用中医药知识诊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提升城乡中医药服务能力,使中医中药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的长效机制,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二、活动主题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科普文化巡讲。 三、活动内容 (一)中医药文化科普周活动 2018年10月19日-26日为我院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在宣传周内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科普讲座、义诊等形式为主的中医药宣

传活动。 (二)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充分利用各级乡村广播、集市等场所及宣传方式,向乡村、社区群众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面向乡村和社区医务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掌握和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中医治疗常见病诊疗技术、中医药适宜诊疗技术和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传播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把中医药科普读物等送进家庭。 四、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成立x中医院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活动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医务科长、科主任、中医骨干为成员,统筹协调,狠抓落实。 (二)建设队伍,完善机制 大力挖掘和培养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造就一支能力强、水平高、受欢迎的科普宣传队伍;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科普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使其成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的主力军,探索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三)总结经验,加强管理 认真总结、及时推广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自觉接受监督。 x中医院 2018年10月18日

中医药科普知识(精)

怎样煎服中药 怎样煎服中药煎药这里主要指汤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 药物剂型。具有吸收好疗效快用途广等优点。 1 煎药最好用沙锅滤药用具应使用搪瓷玻璃或铝制品。忌用铁制品以免药材所含的鞣质与铁离子结合使药液变为黑色而影响疗效。 2 为了使药物中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最好在煎煮前先加水浸泡约半小时使水浸透药物 组织有利于药效成分煎出。加水量应根据药物体积大小分量轻重药味多少适量掌握一般浸过药五分至一寸。第一煎应多加水浸泡后先用武火大火煎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并随时搅动以使药效成分尽量煎出 。 3 煎煮次数和时间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一次头煎于沸后再煎20—30分钟滤取药液约150ml左右药渣再加水如即刻煎煮可用微温水不要热药加凉水也不准加沸水。以免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药渣如果放凉再煎可放凉水第二次二煎加水量应适当减少煮沸后再煎15分钟—20分钟滤取药液即可 。 4 药剂内凡注明“先煎”的药物多是矿物动物贝壳或坚硬药物这些药物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采取先煎的办法用武火加热至沸煎10—15分钟后再放入群药。“后下”后下药属于清热解表药含有挥发性成分或组织疏松的药物都不宜煎的时间过长否则药效成分随之挥发而减低疗效。“后下”的药物在群药将要煎好放入再煎5—10分钟即可。“布包煎”的药大多是含有粘性成分或粉末药物以免糊锅底或有绒毛的药物容易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熔化” 烊化药物则用煎好汤药溶解内服。“冲服” 分冲药用煎好的汤药

送服或用温水冲服。 5 服法头煎二煎共计约300ml左右小儿酌减混合后如果没有大夫的特殊指定分 两次温服。早饭前晚饭后各服一次。 6 外用药须按大夫要求使用水量按使用情况而定 。 7 中药成药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保管方法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修订稿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 卷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 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去看过 C.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A.药品廉价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C.强调整体性治疗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 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F.其他__________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中医缺乏科学性B.政府投入不够C.中医药人才缺乏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一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

中医药科普知识

(单项选择题) 基础篇 1、《内经》把中医分为两种:"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中医"治未病"的函义是: A 没病时要注重疾病预防; B 生病要及时治疗防止加重; C 疾病痊愈后要防止复发; D 没病平时也要常吃中药; E A+B+C;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4、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五味是指药物的: A 五种作用; B 部分味道; C 最基本滋味; D 全部味道; E 以上都不对;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我国清朝末年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对我国中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国内由他一脉相传的企业有: A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B 杭州胡庆余堂药业; C 江苏康缘制药有限公司; D A+B; E 以上都不是;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 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去看过 C.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A.药品廉价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C.强调整体性治疗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 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F.其他__________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中医缺乏科学性B.政府投入不够C.中医药人才缺乏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一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可多选)A.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B.积极开

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工 作总结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蒲城县中医医院2015年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营造本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把“中医中药文化”面向基层,深入群众这一举措落到实处。2015年以来,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协调有关部门,经过紧张筹备,使整个活动有条不紊,顺利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利用中医药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方法。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中医药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1、培养中医药科普宣传人才 由院内资深中医药专家轮流为各临床科室医护骨干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培训,全年共计开展培训4次,培训人数达200余人,初步行成了一支院内稳定的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 2、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 全年共计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进校园活动38次,电视台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4次,受益群众达7000余人次。 3、积极创作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 制作中医药科普宣传碟片6种,分别是辅助降压的“六多三少”、适量吃橘子皮,祛病增食欲、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吃太饱容易吃出

10种病、卫生保健,预防疾病等,印制中医中药中国行“三进”系列宣传手册5万余本,分别是中医基本常识、高血压中医保健手册、糖尿病中医保健手册、妇女中医保健手册、儿童中医保健手册、孕产妇中医保健手册、老年人中医保健手册、中医生殖保健手册、常见病及治疗手册等。 4、积极组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等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认真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义诊活动和法定疾病日义诊等活动,全年共计开展义诊咨询活动33次,发放蒲城县中医医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2000余份,义诊群众达6600余人次。 5、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院内建设中医药文化展室1个,内容涵盖医院发展历程,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常见中药饮片展示,中医药科普书籍等。定期制作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根据每月疾病高发特点及气温变化,定期出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8期,每期都有特色和侧重点,并有相关记录。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15年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蒲城县中医医院 2015年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营造本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把“中医中药文化”面向基层,深入群众这一举措落到实处。2015年以来,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协调有关部门,经过紧张筹备,使整个活动有条不紊,顺利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利用中医药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方法。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中医药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1、培养中医药科普宣传人才 由院内资深中医药专家轮流为各临床科室医护骨干进行中 医药科普知识培训,全年共计开展培训4次,培训人数达200余人,初步行成了一支院内稳定的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 2、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 全年共计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进校园活动38次,电视台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4次,受益群众达7000余人次。 3、积极创作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 制作中医药科普宣传碟片6种,分别是辅助降压的“六多三少”、适量吃橘子皮,祛病增食欲、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吃

太饱容易吃出10种病、卫生保健,预防疾病等,印制中医中药中国行“三进”系列宣传手册5万余本,分别是中医基本常识、高血压中医保健手册、糖尿病中医保健手册、妇女中医保健手册、儿童中医保健手册、孕产妇中医保健手册、老年人中医保健手册、中医生殖保健手册、常见病及治疗手册等。 4、积极组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等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认真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义诊活动和法定疾病日义诊等活动,全年共计开展义诊咨询活动33次,发放蒲城县中医医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2000余份,义诊群众达6600余人次。 5、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院内建设中医药文化展室1个,内容涵盖医院发展历程,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常见中药饮片展示,中医药科普书籍等。定期制作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根据每月疾病高发特点及气温变化,定期出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8期,每期都有特色和侧重点,并有相关记录。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 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 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 物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 去看过 C.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 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 A.药品廉价 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C.强调整体性治疗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F.其他 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 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何多选)A.中医缺乏科学性 B.政 府投入不够C.中医药人才缺乏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 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 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 —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可多选)A.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 B.积极开展中医义诊活动C.多举行中医药相关的讲座 D.中医药传统技术演示 E.开放中医药博物馆 F. 出版通俗易懂的关于中医药方面的图书、影视作品等 G.其他 __________ 4、药物在煎煮前的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一般需浸泡多长时间?() A10?15分钟B15?20分钟C20?30分钟D30?45分钟 5、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一般宜采用什么样 的火候进行煎煮?() A武火急煎法B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C文火急煎法D武火慢煎法6、以下哪一种 说法是错误的?() A茯苓忌黄鳝;B人参忌萝卜C黄连忌猪肉D蜂蜜反豆腐7、下列哪种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A丝瓜B绿豆C红枣D牛肉 &生姜属于药膳“四性”的哪一种?()A寒B凉C温D热9、下列哪一项不是用于 益气补虚的补气药?()A党参B黄芪C核桃D山药 10、“十八反”和“十九畏”属于药膳配伍禁忌中的哪一种?()A药物配伍禁忌B服 药食忌C食物间的禁忌D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11、老年人睡觉以哪种姿势最好?()A 仰卧B俯卧C右侧卧D左侧卧 12、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是指饭菜要吃到几分饱为宜?()A七分B八分C九分D十分13、夏季要多吃什么样的药膳?() A以消暑生津为主B以温阳散寒为主C以生津润燥为主D以滋阴理气为主14、和谐适度,阴阳平衡是哪种体质的概括?()A平和质B阳虚质C痰湿质D特禀质 15、神经衰弱者和心脏病患者可选什么样的药枕?()A决明子枕B琥珀枕C绿豆枕 D柏子仁枕

中医药文化成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04956.html, 中医药文化成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作者:苏苑勋何焕芬 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2期 合兴苑小学地处芳村水秀花香之地,所在的地域具有深厚的中草药与中医发展优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特色以及中草药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劳动教育相融合,让中草药作为劳动教育的新载体,认真做好中草药校本活动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引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参与研究中开展劳动技能的学习与锻炼。 1.建造中草药“合萃百草园” 我们对学校天台植物园进行规划改造,利用天台花园,开辟中草药种植园地——“合萃百草园”,分科目、分区域种植近百种药食同源植物,例如清热的芹菜、苦荬菜、鸡蛋花;祛风湿的指天椒、木瓜、葡萄等。 把校园打造成了中草药种植园,组织学生们帮忙拔草、搬石头、松泥土。中草药“百萃园”改造成后,它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劳动实践的平台,而且还对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天台“合萃百草园”在大家的精心维护下,已经成为学生劳动实践的基地,孩子们在劳动中快乐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喜悦。 2.开展中草药的培植 “教材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教材”。生命来源于天地,劳动教育的根在天地间、在自然中。学校开展中草药活动,把中医药知识通过STEM理念,把中草药的知识术融合到生活问题中,开展中草药的培植,在园里劳作除草、松土、浇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初步掌握中草药种植或栽培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种植艾草、养护艾草、应用艾草,让学生认识艾草。 孩子们不断地探究和劳动体验,在劳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中草药的培植养护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特性,了解中草药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地理气候,从植物生长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中草药植物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中草药利用技术的新发展。 3.与家务劳动融合 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常见的中草药在生活中药理与饮食食疗的运用,组织学生设计养生药膳食谱和汤谱,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食物药膳疗法,了解不同的蔬菜、水果都具有药用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