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

相交线、平行线与角复习说课稿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等知识,并初步体会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具备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建模方法;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相交线、平行线与角的复习课,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是在七年级下册学习的,对大部分知识已经处于模糊,所以本节课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重点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混淆点;邻补角、对顶角以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以及判断两直线平行知识;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此为重点,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为此,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

①经历基础知识梳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定义、定理蕴含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③了解一对顶角、邻补角及其相关概念,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解答简单的证明题,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和证明过程的书写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一题多解等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对知识的梳理、练习题解答的过程,发展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品质;

>

②在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

活动内容:在学生学习过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重新回顾这些内容,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整理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网络,理清各板块内容间的联系. 此活动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请学生口述知识结构,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查缺补漏.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并防止在课前布置学生会抄袭课本内容而不自己动脑整理这一弊端。

活动目的:学生在整理本章知识结构的同时,可以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细细体会定义、定理的实质及内涵,这是学生能正确的书写出证明的关键.

活动的实际效果:基于对学生两年来的不间断训练,绝大分学生可以对本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点详细地总结出来,但也有少数同学只是泛泛地停留在书本上的定义、定理的表面上,对于更深入的内容理解不到位,这部分同学在教学中往往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同学,需要我们教师从各方面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

内容:在学案中展示一组基础题目,内容涉及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判断等设计的是填空题,主要采取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叫有代表性学生口述,其他同学纠错、教师集中规范的方式来解决.

目的:上述这一组题目主要目的是对基础知识定义的理解、熟练理解三线八角.其中,有对定义的理解有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题目法也是后面证明的书写做基础。

实际效果:对于第1题,学生普遍掌握比较好,但对于与之对比的第2题,有部分同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三线八角的理解,对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更是没有思路,通过这两道题的对比,

使学生对定义更加深了理解,也明确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不仅要关注三线八角中的三组角中的某一组角,还要注意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第三环课堂小结内容: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内容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1)整节课的感悟:如在解决概念性题目时,要注意领会概念的实质含义;在计算时要做到细心;对于学过的内容,自己要及时进行梳理等等;

(2)解决问题时所用到的方法;

(3)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困惑;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最大收获.

@

目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情感的感悟,力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学有所获.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每个同学的感受也揭示了各自的良好学习方法,为其他同学的学习、听讲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四、教学反思

1、作为一章的复习课,本节课设置的内容较为全面细致,重点突出,课堂容量相对来说较大,学生的分组讨论从时间上来看较为紧张,因而,应该更好地规划对某些题目的处理.

2、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整理、教师讲解例题、学生口述讲解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利于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3、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也应该是动态的,所学知识的不同,学生的反应也不相同,在分组时,应该将思维形态类似的同学放在一组,这样,可以避免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同时,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完整版)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_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考点与典型例题 【知识要点】 1.两直线相交 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 (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是平行线,可记作“a∥b” 7.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 (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 10.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 (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

第2讲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提高题压轴题

第2讲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提高题 知识点: 1、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 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 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动点型问题是最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热点题型,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典型例题 例1.(1)如图(1),EF⊥GF,垂足为F,∠AEF=150°,∠DGF=60°.试判断AB和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AB∥DE,∠ABC=70°,∠CDE=147°,∠C=______.(直接给出答案)(3)如图(3),CD∥BE,则∠2+∠3-∠1=______.(直接给出答案) (4)如图(4),AB∥CD,∠ABE=∠DCF,求证:BE∥CF. 解(1):AB∥CD. 理由:如答图,过点F作FH∥AB,则∠AEF+∠EFH=180°. ∵∠AEF=150°, ∴∠EFH=30°, 又∵EF⊥GF, ∴∠HFG=90°-30°=60°. 又∵∠DGF=60°, ∴∠HFG=∠DGF, ∴HF∥CD,

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思想方法(含答案)

思想方法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思想方法 ——明确解题思想,体会便捷渠道 ◆类型一方程思想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60°,OE把∠BOD分成两部分,且∠BOE∶ ∠EOD=1∶2,则∠AOE的度数为( ) A.180°B.160°C.140°D.120° 第1题图第2题图2.(2017·无棣县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 ∠AOD∶∠EOD=4 ∶1,则∠AOF的度数为________. 3.如图,已知FC∥AB∥DE,∠α∶∠D∶∠B=2∶3∶4.求∠α,∠D,∠B的度数. 4.(2017·启东市期末)如图,AD∥BC,BE平分∠ABC交AD于点E,BD平分∠EBC. (1)若∠DBC=30°,求∠A的度数; (2)若点F在线段AE上,且7∠DBC-2∠ABF=180°,请问图中是否存在与∠DFB相等的角?若存在,请写出这个角,并说明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 5.若∠α与∠ β的两边分别平行,∠α比∠β的3倍少36°,则∠α的度数是() A.18°B.126° C.18°或126°D.以上都不对 6.(2017·玄武区期末)在直线MN上取一点P,过点P作射线P A、PB.若P A⊥PB,当∠MP A =40°,则∠NPB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7.(2017·江干区一模)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①所示方式叠放,现将含45°角的三角尺ADE固定不动,将含30°角的三角尺ABC绕顶点A顺时针转动,使两块三角尺至少有一组边互相平行.如图②,当∠BAD=15°时,BC∥DE,则∠BAD(0°<∠BAD<180°)其他所有可能符合条件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交l1于C点,交l2于D点,P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当P在直线CD上运动时,请你探究∠1,∠2,∠3之间的关系. ◆类型三(转化思想)利用平移进行转化求图形的周长或面积 9.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0,在其内部有6个小直角三角形,则6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________. 第9题图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 1 页 共 4 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5.1.1相交线(详见课本第2页) 1、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 点, 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如图1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2、对顶角的概念: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 延长线, 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2所示,∠1与∠ 3、∠2与∠4都是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 4、邻补角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 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 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图3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1+∠2=180°. 5.1.2垂线(详见课本第3-5页) 1、垂线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 2、垂线的性质 (1)(垂直公理)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 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过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2)(垂直推理)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即垂线段最 .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如图5所示,l 的垂线段PO 的长度叫做点P 到 直线l 的距离. 4、 垂线的画法(工具:三角板或量角器) 画法指点: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详见课本第6-7页) 1、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 条直线所截形成 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5,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 角(位置相同)同位角是“F ”型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 角(位置在内且交错)内 错角是“Z ”型 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 角. 同旁内角是“U ”型 2、如何判别三线八角 图形补全. 如上图6 5.2.1平行线(详见课本第11-12页) 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 ;⑵(通常把 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A B C D 1 4 3 21A B C D O 图2 O D C B A 图1 图5 21 O C B A 图3 图4 E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 一、知识点填空 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 对顶角的性质可概括为: 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 互_______. 4.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 5.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6.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 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 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 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 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 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7.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8.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 11. 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那么” 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 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 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 13.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 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14. 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 全___ 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 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题型训练 15. 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 么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点B 到AC 的距离是 _______,点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 16. 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若//a b ,

相交线与平行线能力提高训练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能力提高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则的度数等于( ) A . B . C . D . 2. 如图,,∠1=120°,∠2=100°,则∠3= ( ) A .20° B .40° C .50° D .60° 3.如图,已知∠1=∠2,∠3=80O ,则∠4=( ) A.80O B. 70O C. 60O D. 50O 4,如图,中,,DE 过点C ,且,若,则∠B 的度数是( ) A .35° B .45° C .55° D .65° 第3题图 第4题图 5.如图,把矩形沿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则=( ) 130250∠=∠=° ,°3∠50°30°20°15°12//l l Rt ABC △ 90ACB ∠=°DE AB ∥ 55ACD ∠=°ABCD EF 150∠=°AEF ∠1 2 3 l 1 l 2 1 2 3 第1题 第2题 A B C D E

A .110° B .115° C .120° D .130° 6. 如图,已知若,,则C 等于( ) A .20° B .35° C .45° D .55° 7.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 ) A.互相重合 B.互相平行 C.互相垂直 D.相交 8.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角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9.已知一个学生从点A 向北偏东60o方向走40米,到达点B ,再从B 沿北偏西30o方向走30米,到达点C ,此时,恰好在点A 的正北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A 到BC 的距离为30米 B.点B 在点C 的南偏东30o方向40米处 C.点A 在点B 的南偏西60o方向30米处 D.以上都不对 10.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与∠5是对顶角 B.∠2与∠4是同位角 C.∠3与∠6是同位角 D.∠5与∠3是内错角 二.填空题(每题3分): 11.如图,则 . 12.如图,已知,∠1=130o ,∠2=30o ,则∠C = . 13.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 =30o 时, ∠BOD 的度数是 . 14. 如图,已知DE ∥AB ,DF ∥AC ,∠EDF=85°,∠BDF=63°, ∠A 的度数=____ . 15. 如图,已知AB ∥CD ∥EF ,则∠x 、∠y 、∠z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 AB CD ∥20A ∠=°35E ∠=°∠α1502110AB CD ∠=∠=∥,°,°,3∠=//AE BD 1 A E D C B F 第5题 A B C D E F 第6题 30° 45° 第8题 F E D C B A

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专题训练及答案

} 专题训练: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2.已知∠AOB=30°,又自∠AOB的顶点O引射线OC,若∠AOC : ∠AOB=4 : 3 ,那么∠BOC 等于()。 A.10°B. 40°C.70°D. 10°或70° 3.一个角等于它的补角的5倍,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余角是()。 } A.30°B.60°C.45°D.以上答案都不对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作出大于0°而小于180°的角的个数()。 A. 5个 B.10个 C. 11个D.以上都不对 5.在平面上画出四条直线,交点的个数最多应该是() A.4个 B. 5个 C. 6个 D. 8个 6.已知三条直线a,b,c,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a∥b,b∥c,那么a∥c B.如果a⊥b,b⊥c,那么a⊥c C.如果a⊥b,b⊥c,那么a∥c D.如果a⊥b,a∥c,那么b⊥c ! 7.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8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已知, 则()。 A.只能求出其余3个角的度数 B.能求出其余5个角的度数 C.只能求出其余6个角的度数 D. 能求出其余7个角的度数 8.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B.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C.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D.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9.在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是()。 ] A.可能是0个,1个,2个 B.可能是0个,2个,3个 C.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 D.可能是1个或3个 10.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C.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下列关于对顶角的说法: 》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对顶角相等 (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4)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 AB ⊥CD ,垂足为O A B C D 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 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例: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 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a b l 1 2 3 4 5 6 7 8 1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A B 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 6 A D B 1 A F E 5 8 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 ∠1 和 ∠2 是同位角的是( ) ③ 2.如右图所示,点 E 在 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AB // CD ( ) .. ..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 一、选择题: ... 1 1 1 1 2 2 2 2 ① ② ④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 A. ∠3 = ∠4 B. ∠1 = ∠2 B 1 3 D C. ∠D = ∠DCE D. ∠D + ∠ACD = 180 ο A 4 2 C E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 30ο ,第二次向右拐 30ο C. 第一次向右拐 50ο ,第二次向右拐130ο B. 第一次向右拐 50ο ,第二次向左拐130ο D. 第一次向左拐 50ο ,第二次向左拐130ο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 A B // CD ,且 ∠A = 25ο ,∠C = 45ο ,则 ∠E 的度数是( ) A B E A. 60ο B. 70ο C. 110ο D. 80ο C D 8.如右图所示,已知 AC ⊥ BC , CD ⊥ AB ,垂足分别是 C 、 D ,那 C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试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 作线段AC 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所示,内错角共有( ) A.4对 B.6对 C.8对 D.10对 C B A D 4 3 2 1A E C D B 3.一副三角扳按如图4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则∠1=( ) A.18° B.54° C.72° D.70° 4.如图,能判断直线AB ∥CD 的条件是( ) A.∠1=∠2 B.∠3=∠4 C.∠1+∠3=180 o D.∠3+∠4=180 o 5.如图,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 A.∠1=∠2 B.∠B=∠DCE C.∠3=∠4 D.∠D+∠DAB=180° 6.如图3,若AB ∥CD ,则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 A .∠1与∠5,∠2与∠6; B .∠3与∠7,∠4与∠8; C .∠2与∠6,∠3与∠7; D .∠1与∠5,∠4与∠ 8 7.如图a ∥b ,M ,N 分别在a,b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 ( )。 A.180° B.270° C.360° D.540° 8.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o ,那么∠2的度数是( ) A.32o B.58o C.68o D.60o 9.如图,12//l l ,∠1=120°,∠2=100°,则∠3=( ) A .20° B .40° C .50° D .60°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1,∠2,∠3,∠4;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1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 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线相关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3.同一个平面中的三条直线关系: 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4中情况: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交点,没有交点。 (1)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个点,如图所示,以交点为顶点形成各个角,可以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 (2)有两个交点:(这种情况必然是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直线AB,CD平行,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这三条直线形成了两个顶点,围绕两个顶点的8个角之间有三种特殊关系: *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如下关系: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判定定理:平行线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4: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3)有三个交点 (4)没有交点: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2、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3、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4、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5、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6

难点突破“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压轴题50道(含详细解析)

难点突破“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压轴题50道(含详细解析) 1.如图,//AD BC ,D ABC ∠=∠, 点E 是边DC 上一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点F 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 FEB ∠=∠,作FEH ∠的角平分线EG 交BH 于点G ,若100DEH ∠=?,则BEG ∠的度数为( ) A .30? B .40? C .50? D .60? 2.如图,已知//AB CD ,CE 、BE 的交点为E ,现作如下操作: 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 ∠和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1E , 第二次操作,分别作1ABE ∠和1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2E , 第三次操作,分别作2ABE ∠和2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3E ,?, 第n 次操作,分别作1n ABE -∠和1n 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n E . 若1n E ∠=度,那BEC ∠等于 度 3.如图,//AB CD ,CF 平分DCG ∠,GE 平分CGB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34E ∠=?,则B ∠的度数为 . 4.如图,直线//a b ,A 是直线a 上一点,D 、E 分别是直线b 上的点,C 是AE 上一点,80ACD ∠=?,//EG CD 交AD 于G ,F 是GE 上一点使FGC FCG ∠=∠, 作CB 平分ACF ∠,

则BCG ∠= . 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A 、C ,CH 平分ACD ∠,点G 为 CD 上一点,连接HA 、HG ,HC 平分AHG ∠,若42AHG ∠=?,180HGD EAB ∠+∠=?, 则ACD ∠的度数是 ?. 6.如图,直线//MN PQ ,点A 在直线MN 与PQ 之间,点B 在直线MN 上,连结AB .ABM ∠的平分线BC 交PQ 于点C ,连结AC ,过点A 作AD PQ ⊥交PQ 于点D ,作A F A B ⊥交PQ 于点F ,AE 平分DAF ∠交PQ 于点E ,若45CAE ∠=?,5 2ACB DAE ∠=∠,则ACD ∠的度 数是 . 7.探究:如图①,////AB CD EF ,试说明BCF B F ∠=∠+∠.下面给出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请在下列解答中,填上适当的理由. 解: //AB CD , (已知) 1B ∴∠=∠.( ) 同理可证,2F ∠=∠. 12BCF ∠=∠+∠, BCF B F ∴∠=∠+∠.( ) 应用:如图②,//AB CD ,点F 在AB 、CD 之间,FE 与AB 交于点M ,FG 与CD 交于

中考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 尹分勇 辛显顺 一、选择题 1、(2009年山东省枣庄市)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 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12∠=∠时,a b ∥ B .当a b ∥时,12∠=∠ C .当a b ∥时,1290∠+∠= D .当a b ∥时,12180∠+∠= 【关键词】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对顶角相等。 【解析】观察图形知∠1的对顶角与∠2是同旁内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对顶角相等,可排除A 、B 、C 。 【答案】D 【点评】对于选择说法正确类的题目常采用排除法。 2、(2009福建省福州)已知∠1=30°,则∠1的余角度数是( ) A .160° B .150° C .70° D .60° 【关键词】互余及余角的定义。 【解析】由余角的定义可直接求∠1的余角=90°-∠1=60° 【答案】D 【点评】求一个锐角的余角可直接根据互余的定义带入求解。 3、(2009江西省)如图,直线m n ∥,?∠1=55,?∠2=45,则∠3的度数为( ) A .80? B .90? C .100? D .110? 【关键词】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 【解析】∵∠4是∠1和∠2的外角、?∠1=55,?∠2=45, ∴∠4=∠1+∠2=100°;∵m n ∥,∴∠3=∠4=100° 【答案】C 【点评】要观察出要求解的角与已知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4、(2009年重庆市)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100AEC ∠=°, 则D ∠等于( ) A .70° B .80° C .90° D .100° c a b 2 1 3 m n 2 1 (第3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及测试题 一、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 ∠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练习: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1,直线AB 、CD 、EF 都经过点O , 图中有几对对顶角? 3.如图1-2,若∠AOB 与∠BOC 是一对邻补角, 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部, 并且∠BOE = 1 2 ∠COE ,∠DOE =72°。 求∠COE 的度数。 1 21 2 1 2 2 1 (图1-2)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 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 ⑶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例已知:如图,在一条公路l 的两侧有A 、B 两个村庄. <1>现在乡政府为民服务,沿公路开通公交汽车,并在路边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P ,同时修建车站P 到A 、B 两个村庄的道路,并要求修建的道路之和最短,请你设计出车站的位置,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的痕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2>为方便机动车出行,A 村计划自己出资修建 一条由本村直达公路l 的机动车专用道路,你能帮 助A 村节省资金,设计出最短的道路吗?,请在图中画出你设计修建的最短道路,并在 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A B C D O P A B O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练习题

①21 21 ② 12③ 1 2 ④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 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ο 30,第二次向右拐ο 30 B. 第一次向右拐ο 50,第二次向左拐ο 130 C.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右拐ο130 D. 第一次向左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 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E D C B A 432 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CD AB //,且ο 25=∠A ,ο 45=∠C ,则E ∠的度数是( ) A. ο60 B. ο70 C. ο110 D. ο 80 8.如右图所示,已知BC AC ⊥ ,AB CD ⊥,垂足分别是C 、D ,那 么以下线段大小的比较必定成立....的是( ) A. AD CD > B. BC AC < C. BD BC > D. BD CD < 9.在一个平面内,任意四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有( )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10. 如右图所示,BE 平分ABC ∠,BC DE //,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二、填空题 1.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2.用吸管吸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如图①,ο 1101 =∠,则=2∠ (拉罐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 3.有一个与地面成30°角的斜坡,如图②,现要在斜坡上竖一电线杆,当电线杆与斜坡成的 D C B A E D C B A 2 1 图① 1 图② 30? 图③ C B A 3 2 1E D C B A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1,∠2,∠3,∠4; 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1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角 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 例题: 1.如图,3∠1=2∠3,求∠1,∠2,∠3,∠4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且AB CD ⊥, FOB__________。 2_______,∠= ∠=? 127,则∠= C E A 2 O B 1 F D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所示,图中AB⊥CD,垂足 为O。垂直的两条直线共形成四个直角,每个直角都是90?。 例题: 如图,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1=26?,求∠EOD,∠2,∠3的度数。(思考:∠EOD可否用途中所示的∠4表示?) 垂线相关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题:假设你在游泳池中的P点游泳,AC是泳池的岸,如果此时你的腿抽筋了,你会选择那条路线游向岸边?为什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何作下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如上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 3.同一个平面中的三条直线关系: 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4中情况:有一 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交点,没有交点。 (1)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个点,如 图所示,以交点为顶点形成各个角,可以用角的相关 知识解决; 例题: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点,∠DOB是它的余角的两倍,∠AOE=2∠DOF,且有OG⊥OA,求∠EOG的度数。 (2)有两个交点:(这种情况必然是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 图所示,直线AB,CD平行,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这三条直线形成了两个顶点,围绕两个顶点的8个角之间有三种特殊关系: *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相等且互补 2.已知∠AOB=30°,又自∠AOB 的顶点O 引射线OC ,若∠AOC : ∠AOB=4 : 3 ,那么∠BOC 等于( )。 A.10° B. 40° C.70° D. 10°或70° 3.一个角等于它的补角的5倍,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余角是( )。 A.30° B.60° C.4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作出大于0°而小于180°的角的个数( )。 A . 5个 B .10个 C . 11个 D .以上都不对 5.在平面上画出四条直线,交点的个数最多应该是( ) A.4个 B . 5个 C . 6个 D . 8个 6.已知三条直线a,b,c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a ∥b,b ∥c,那么a ∥c B .如果a ⊥b,b ⊥c,那么a ⊥c C .如果a ⊥b,b ⊥c,那么a ∥c D .如果a ⊥b,a ∥c,那么b ⊥c 7.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8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已知, 则( )。 A.只能求出其余3个角的度数 B.能求出其余5个角的度数 C .只能求出其余6个角的度数 D. 能求出其余7个角的度数 8.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B.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C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D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9.在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是( )。 A .可能是0个,1个,2个 B .可能是0个,2个,3个 C .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 D .可能是1个或3个 10.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B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C .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下列关于对顶角的说法: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对顶角相等 (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4)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且∠α> ∠β,那么∠β的余角是( )。 A .12 (∠α±∠β) B . 12 ∠α C . 12 (∠α-∠β) D .不能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