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051-2004 鹅掌楸穴盘苗生产技术规程

DB3201T 051-2004 鹅掌楸穴盘苗生产技术规程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

本标准参照执行了GB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南京市农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欣源园艺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市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04年10月22日。

北美鹅掌楸穴盘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美鹅掌楸穴盘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设计及方式、场地规划、种子选用、种子贮藏与处理、基质、苗床建立、穴盘选用、播种、播后管理、出苗后管理、幼苗移植、穴盘苗管理及穴盘苗出圃。

本标准适用于北美鹅掌楸穴盘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L Y/T 10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低温层积

指在低温湿润条件下,将种子与具有保湿能力、易散热、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湿沙或蛭石按照1:2的比例均匀地混合,盛放于便于排水、利于内外气体交换、有孔眼或假底的容器内,置于较低的温度(0℃~5℃)和一定的湿度条件下贮藏一定的时间,并进行定期检查翻动,以打破种子内源性休眠、促进发芽的处理方法。

3.2

育苗盘

以聚氯乙烯为制作原料,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具有一定的厚度,用于盛放基质、播种育苗的容器。

3.3

穴盘

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制作原料,形状为长方形、具有一定的深度(5 cm~11cm),用于盛放基质、移栽幼苗的多孔容器。

3.4

假底

低温层积时盛放沙或蛭石与种子混合物的木质或聚氯乙烯容器,形状为圆形或正方形,容器底为脱卸式,与容器壁可分开。

4 作业设计及方式

4.1 作业设计

包括作业方式的确定、保护地设施的配套、育苗基质的选用、生产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储备、水

肥药电盆运输工具及其他物资器材的准备、劳动定额、产品成本和效益的估算等。

4.2 作业方式

保护地设施育苗。

5 场地规划

5.1 场地选择

选择通风、向阳、排灌良好、无污染源、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块。

5.2 设施

宜选择温室、大棚、小拱棚等具有防风避雨条件的设施。

5.3 排灌系统

地下水位、排灌水应符合GB/T6001—1985的规定。

6 种子选用

选择经检验检疫,并具备种子质量检验证和植物检疫证书的种子。选择后的种子应采取风选、人工筛选等方法,去除混杂在种子中的树枝、果柄等杂质,提高种子纯净度。

7种子贮藏与处理

7.1 种子贮藏

干燥种子(含水量低于10%)在2℃~4℃下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

7.2 消毒

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min,取出,用清水冲洗晾干。

7.3 播前处理

采用低温层积的方法。

7.4处理时间和温度

温度为1℃~4℃,时间为60 d~90d。

7.5覆盖

用基质覆盖裸露的种子,厚度以不露出种子为宜。

8 基质

8.1 播种基质

8.1.1 材料

蛭石或清洁细沙。

8.1.2 消毒

用40%福尔马林溶液稀释800倍浇洒基质,基质含水量为55%~65%。将浇洒溶液后的基质翻拌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4d~5d,撤除覆盖物,晾晒至福尔马林溶液挥发,基质无气味后方可使用。

8.2 移植基质

8.2.1 材料

草炭:珍珠岩:蛭石=3:2:2。

8.2.2 消毒

同8.1.2。

9 苗床

9.1 苗床要求

以东西向为宜。坡地应使苗床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苗床基质达到颗粒细碎,表面平整,上实下松。

9.2 苗床建立

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宜用砖块砌建苗床与步道。苗床高20cm~25cm,宽1.0m~1.2m,长度以20m~25m为宜。步道宽40cm。圃地四周开深度、宽度分别为40 cm、30 cm 的排水沟。

苗床内先均匀地铺入5cm厚的细沙后再在其上铺以3cm~4cm厚的蛭石。

10 穴盘

10.1 规格

常用穴盘规格见表1。

表1 穴盘规格单位:mm

10.2 消毒

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min,清水冲洗后晾干。

11 播种

11.1 播种期

经过处理的种子宜春播,时间在3月中旬;未经低温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秋播,时间在11月中下旬。

11.2 播种方式

苗床撒播。

11.3 播种量

一般为100g/m2~120 g/m2,但干燥种子应视出芽率适当调整。

11.4 播种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将苗床内蛭石浇透。取出处理过的种子,筛去沙,将种子均匀地撒播于苗床内,盖种应平铺均匀。覆盖2cm~3cm厚的蛭石。用洁净清水将苗床内盖种后的蛭石浇透。覆盖地膜。

12 播后管理

12.1水分

在种子萌芽前保持苗床基质潮湿,含水量80%~90%。

12.2温度

春播保持日平均温度18℃~22℃,15d~18d萌发;秋播,自然温度条件。

12.3防病

每周交替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洒苗床各一次。

12.4揭膜

幼苗出土后,揭开覆盖的地膜。

13 出苗后管理

13.1 水分

幼苗在长出真叶之前,苗床土壤和基质湿度应保持在70%~75%。水分供应宜在早晨或傍晚水温与地温接近时进行。

13.2 养分

长出第一片真叶后,结合浇水每5d~7d浇施100ppm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水溶液一次。

13.3 光照

幼苗保持光照强度在10,000lux~50,000lux。光照强度大于100,000lux时,需适当遮光、降温。

13.4 除草覆盖

拔除苗床杂草;发现种子暴露应用蛭石覆盖。

14 幼苗移植

14.1 移植苗要求

应符合L Y/T 10000-1991的规定。

14.2 移植时间

应按照L Y/T 10000-1991的规定。

14.3 移植方法

移植前一天将苗床或育苗盘浇透水。用竹片连根挑起芽苗待移植。芽苗应移植于穴盘穴孔的中央,每个穴孔移芽苗1株。移植深度以基质表面不超过幼苗根颈上方5mm为宜,保证苗直立,避免出现倒伏、弯曲现象,防止栽植过深,窝根或露根。移植时用手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移植后浇透水。

15 穴盘苗管理

15.1 扶苗

幼苗移植后第二日进行一次扶苗,将倒伏、弯曲的小苗扶正。

15.2 水分

移植后7天内保持穴盘内的基质含水量在80%~90%;7天后逐渐降低基质含水量。15.3养分

15.3.1 原则

幼苗移植初期,养分供应偏重于氮肥;随着幼苗速生期到来,逐步向氮磷钾肥、全元肥过渡;从9月下旬开始,减少氮肥的供给,适当增加磷、钾肥。

15.3.2 方法

追肥结合浇水进行,用配制的穴盘苗专用肥(氮:磷:钾=2:1:1),配成200ppm~4ooppm 浓度的水溶液施用。幼苗移植7天开始追肥,浓度为200ppm;30天后浓度增加到400ppm。追肥宜在傍晚进行,追肥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

从9月下旬开始,氮:磷:钾改为1:2:2。

15.4 光照

移植初期(4d~5d),光照强度超过15,000lux,需要遮荫;5天后,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由70%的遮光率向50%、30%过渡,直至完全揭去覆盖。

15.5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防治见表2。

表2 常见病虫害防治

15.6 除草

去除杂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在穴盘内基质潮湿时连根拔除杂草。除草后应浇透水。

15.7 填基质

发现穴盘内基质下沉或由于浇水冲淋导致基质不满穴孔的3/4时,须及时填满基质,以防根系外露或积水烂根、致病。

16 穴盘苗出圃

16.1 出圃规格

幼苗茎干直立、叶片色泽浓绿、长势良好、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株高10cm~15cm,叶片数12片~13片。

16.2 包装运输

16.2.1 宜采用与穴盘配套的长×宽×高分别为56 cm×34 cm×21cm和60 cm×34 cm×21cm的两种规格的纸箱进行包装,每箱一盘。

16.2.2 起运穴盘苗时注意保持穴盘苗根团完整,切断穿出穴孔的根系,不得用手提苗茎。

16.2.3 穴盘苗在装车起运前在包装箱明显处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名称、苗龄、规格、数量。

16.2.4装好穴盘苗的纸箱应分层码放。

16.2.5 运输过程避免纸箱受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