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效应,父母该涨涨知识

三年级效应,父母该涨涨知识
三年级效应,父母该涨涨知识

三年级效应,父母该涨涨知识

2019-3-23

三年级现象,也叫三年级效应,指的是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成绩非常棒,到了三年级却一落千丈的状况。

无疑爸爸妈妈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但很可惜,它确实会在很多孩子身上出现。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现象,爸爸妈妈该如何帮孩子应对呢?

孩子真的是成绩好吗?

我曾看到一位妈妈的提问,她说孩子在学前班学了一年级的课程,拼音、识字、数学计算都没问题,一年级的期末试卷能考到90分以上,孩子成绩这么好,能不能不上一年级,直接跳级去上二年级?

另一位妈妈回答说:"恕我直言,一年级期末考90分,在我们孩子的学校,算是成绩很差的。"

我赞同后一位妈妈的说法,不要说90分,一年级的孩子考双百,爸爸妈妈也就此确信孩子成绩就是真的好。

孩子一入学,语文数学都能考100分,爸爸妈妈自然很开心,觉得孩子以后学习成绩都没问题了。这恐怕是高兴得太早了。

大家都知道,小学一二年级的考试,半数以上的孩子都会是满分或接近满分,纯粹以分数衡量,可能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都能说成绩非常好。

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非常简单,考试内容也很简单,考的都是生字、拼音、计算等非常基础的东西,对绝大

部分孩子来说都没有难度,这时考不到90分以上,已经可以说是成绩不够好,但是考到95分以上,也不能算是好,因为大部分孩子都能考到。

三年级是小学成绩的第一个分水岭

爸爸妈妈回忆一下自己的小学阶段,就很容易发现,一二年级在班里名列前茅的那些孩子,到三年级会发生很明显得变动。一些孩子会继续保持,另一些孩子则成绩下滑,退出班级成绩的第一梯队。所以,遇到三年级孩子成绩突然下滑,爸爸妈妈也不用特别奇怪,因为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小学三年级可以说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第一个分水岭,一二年级,大部分孩子都很好,三四年级,一部分孩子稳定保持,一部分孩子成绩下滑,另一部分孩子成绩下滑严重,到五六年级成绩继续两极分化,开始出现典型的尖子生和成绩很差的学生。

这有点像跑马拉松,从起跑线出发时,大家都跑在一起,慢慢的选手间的距离就会拉开,从一大群人跑在一起,拉成一个长长的队伍,路程越往后,队伍越长,最后第一名选手和最后一名之间,可能会有好多公里的距离。

当然,同样的分水岭,在孩子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会出现几次,除了三年级,五年级左右会再现一次,大概初中二年级会出现一次,高中二年级会再出现一次。对于一个把好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到高三的那些孩子来说,等到高考时,站在他身边的,已经完全不是小学、初中排在他前后的那些同学。

三年级现象,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那么,为什么三年级现象很普遍呢?归根到底,还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

到了三年级,学习内容会增加,学习难度也会增加,考试题会有更多变化,不再是"闭着眼睛都能答"了,这时候,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继续保持好成绩,学习能力不足的,成绩就会明显地下滑。这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差了,而是他之前就存在的学习能力问题,现在显现出来了。简单说,三年级现象,或者叫三年级效应,凸显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综合实力

心理理学者将学习能力概括为,"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觉知觉能力、视觉知觉能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独立性、灵活度、反思能力等等。同时,还包括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一个人有效甚至高效学习。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真正培养出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有的父母,看不到学习能力的差异,会把孩子学习成绩的下滑归结为孩子学习不用功、不努力,学习态度不好,所以采取的策略是,孩子学习成绩越有问题,对孩子的督促越严厉,有的甚至会打骂孩子。

这都不是好办法,态度再好,也解决不了能力问题。

着急补课,很可能适得其反

有的爸爸妈妈,一见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马上想到补课,希望尽快帮助孩子把成绩不好的科目给补上来。

确实,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补习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三年级的课程内容还不是很多,难度也不是真的很大,多花点功夫找老师重点指导,能比较快地把成绩提上来。

这个办法有一个好处,也有一个坏处。

好处是,快速提升成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学习的信心,帮助保持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成就感,这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坏处是,补课快速见效,恰恰会掩盖掉真正的问题;孩子学习能力不足。补课着眼的是提升成绩,而不是提升学习能力,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提升起来,即便三四年级成绩保持得不错,成绩下滑的状况到五六年级还是会出现,到初中,甚至可能会成为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

所以,我的建议是,发现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不要着急送孩子去补习班,通过重点辅导,帮三年级的孩子提升学习成绩,绝大部分爸爸妈妈在家里就都能做到,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在家里,切切实实地帮孩子从根本上提升学习能力,这是课外补习班的老师做不来的事。

四大支柱,帮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种综合素质,爸爸妈妈要从哪里入手呢?

我们的体会是,学习能力有四大支柱,第一是阅读力,第二是作

业力,第三是认真力,第四是专注力,它们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提供稳固的支撑。拥有这四个支柱的孩子,不用爸妈盯着,成绩也错不了;缺乏这四个支柱,或者其中某一两个很薄弱的孩子,要提升学习成绩,恐怕会非常困难。所以爸爸妈妈帮孩子应对三年级效应,可以从这四个方向着手。

1、阅读力

爱阅读的孩子更专注,这能帮助他在课堂上也投入同样多的专注;爱阅读的孩子知识面广,更容易对课堂上的知识举一反三;爱阅读的孩子会思考,更容易在学习中发现课堂知识的有趣之处;爱阅读的孩子综合归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会更强,更容易吸纳课堂知识;爱阅读的孩子会主动学习,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主动学习的活动。

所以,爱阅读、会阅读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没有阅读习惯、仅凭课堂学习和上课外班的孩子,学习上的实力,会弱很多。

近年来,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阅读都是老师们反复强调的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老师甚至说,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在提升,阅读题量也在增加,"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哪怕不考虑阅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作用,只论考试,缺乏阅读能力的孩子也会越来越难以应对。

实际上,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阅读能力差也是个重要原因,因

为很多孩子根本考试题目都没有读懂。一些爸妈拿到孩子的试卷,总结孩子错题的原因,会归结为孩子"马虎",其实,根本不存在马虎这回事,所有的马虎,都是没有读到、没有读懂。

2、作业力

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了,对呀对呀,所以我每天都盯着孩子写作业,没有累死,也快给气死了。

要说的是,爸爸妈妈盯着写作业,盯不出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正构成孩子学习能力四大支柱之一的,是他不需要父母陪伴,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爸妈不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可以获得下面五种重要的能力,每一个,都和孩子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安排任务的能力

管理时间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信力

所以,要想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让孩子尽快从大人陪写作业,过渡成自己写作业。哪怕是先从爸爸妈妈只在一边默默陪伴、不随时指导、批评、督促开始,对孩子提升属于他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是重要的帮助。

3、认真力

认真,就是用严肃的态度做事,不马马虎虎。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具有很鲜明的认真素质,而孩子学习成绩很难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不足。

但认真不不认真,不像很多爸爸妈妈理解的那样,是态度问题,它包含许多基本的素质,有了这些素质,孩子才会有认真的表现。只做各种"认真"要求;你得认真听讲、你得认真做作业、你得认真如何如何,是不会产生实际效果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都跟你说过几百遍认真认真了,你怎么就不听呢?!"认真不与生俱来,不认真也不是个今天下了决心明天就能"改正"的"错误",认真的各项素质,需要爸爸妈妈通过各种日常细节,帮孩子慢慢培养。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

鼓励孩子做事的过程与态度,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培养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培养孩子按部就班走好每一小步;

给孩子充足时间,帮助他培养耐心与耐力;

给孩子示范"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

为孩子示范认真的日常状态;

爸爸妈妈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培养,真的把孩子的"认真力"提升起来,孩子的学习能力,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4、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也是很多父母遇到的难题,一些孩子会出现三年

级现象,也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专注程度不足。

专注与认真相关,但是不完全相同,认真是严肃地做事,专注则是全神贯注地做事。孩子老师说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边做作业边玩怎么办、不能专心阅读,都是专注程度不够好。

真心爸妈认为,孩子的专注程度不足,有几个原因:

爸爸妈妈把"不专注"标签化;

爸爸妈妈从小鼓励孩子"一心二用";

活动过于密集,不给孩子留专注投入的时间;

需要孩子"专注"的事情太多;

以陪伴为名的打扰;

专注源于兴趣,但一些爸爸妈妈常常不考虑孩子的兴趣;

上太多课外班,影响孩子课堂专注;

父母的不专注示范;

在和数百位爸爸妈妈讨论孩子专注力不足的问题之后,归纳出导致孩子不专注的这八大原因,你不妨一一对照一下,相信消除这些原因之后,让孩子变得专注起来,并不是难题。

总之,爸爸妈妈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三年级现象,要做的不是给孩子施压,而是帮孩子"赋能量",如果要说"补课",真正要补的是孩子学习能力的课,是夯实孩子的阅读力、作业力、认真力、专注力这四大支柱。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棒,只靠上补习班补课"输血",并不是真正有效的办法。

MOS管基础知识

MOS管基础知识 MOS管场效应管 知识要点: 场效应管原理、场效应管的小信号模型及其参数 场效应管是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是一种用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半导体器件。有N沟道器件和P沟道器件。有结型场效应三极管JFET(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er)和绝缘栅型场效应三极管IGFET( 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er) 之分。IGFET也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三极管MOSFET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ET)。 1.1 1.1.1 MOS场效应管 MOS场效应管有增强型(Enhancement MOS 或EMOS)和耗尽型(Depletion)MOS或DMOS)两大类,每一类有N沟道和P沟道两种导电类型。场效应管有三个电极: D(Drain) 称为漏极,相当双极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G(Gate) 称为栅极,相当于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极; S(Source) 称为源极,相当于双极型三极管的发射极。 增强型MOS(EMOS)场效应管 根据图3-1,N沟道增强型MOSFET基本上是一种左右对称的拓扑结构,它是在P型半导体上生成一层SiO2 薄膜绝缘层,然后用光刻工艺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N型区引出电极,一个是漏极D,一个是源极S。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P 型半导体称为衬底,用符号B表示。 图3-1 N 沟道增强型EMOS管结构示意 一、工作原理 1.沟道形成原理 当VGS=0 V时,漏源之间相当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在D、S之间加上电压不会在D、S间形成电流。 当栅极加有电压时,若0<VGS<VGS(th)时,通过栅极和衬底间的电容作用,将靠近栅极下方的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向下方排斥,出现了一薄层负离子的耗尽层。耗尽层中的少子将向表层运动,但数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沟道,所以仍然不足以形成漏极电流ID。 进一步增加VGS,当VGS>VGS(th)时( VGS(th) 称为开启电压),由于此时的栅极电压已经比较强,在靠近栅极下方的P型半导体表层中聚集较多的电子,可以形成沟道,将漏极和源极沟通。如果此时加有漏源电压,就可以形成漏极电流ID。在栅极下方形成的导电沟 1 线性电子电路教案 道中的电子,因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空穴极性相反,故称为反型层(inversion layer)。随着VGS的继续增加,ID将不断增加。在VGS=0V时ID=0,只有当VGS>VGS(th)后才会出现漏极电流,这种MOS管称为增强型MOS管。 转移特性曲线的斜率gm的大小反映了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gm 的量纲为mA/V,所以gm也称为跨导。 跨导的定义式如下: constDS==VGSDVIgmΔΔ (单位mS) 2. VDS对沟道导电能力的控制 当VGS>VGS(th),且固定为某一值时,来分析漏源电压VDS对漏极电流ID的影响。VDS的不同变化对沟道的影响如图3-2所示。根据此图可以有如下关系 VDS=VDG+VGS= —VGD+VGS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练习题(含答案)

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知识点1 电热器 1.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工作的;在电饭锅、电熨斗、洗衣机中,不属于电热器 的是. 2. 下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3. 电流的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有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下列情况中不 属于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电视机的后盖有许多孔 B.家电长时间停用,隔段时间应通电一次 C.电动机外壳有许多散热片 D.电脑主板的CPU 上有小风扇 4. 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 V 60 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 工作相同时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B.电流做的功一样多 C.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D.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知识点2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5.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这是用来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 A.导体电阻的关系 B.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C.导体长度的关系 D.通电时间的关系 6. 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 部分实验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段完 全相同的液柱从同一高度上升到图示位置, 可知电阻产生热量多,由此可以 说明: . 7.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

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 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 中的金属 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 中的金属 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两瓶煤油中 的温度计可以显示煤油的温度. (1) 实验中,两个烧瓶中煤油的 和 初温应相等. (2)小红问小明:“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得到水, 为什么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与他的同学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 因为煤油的热值比较大 C.因为煤油的密度比较小 D.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较小 (3)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 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 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4)如果要继续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除图中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 一种器材是 . 知识点3 焦耳定律的应用分析与计算 8. 热熔胶在室温下为固体,加热会变为较强粘性 的液体,冷却后,将物体牢牢地粘在一起,如 图所示是热熔胶枪的外形,在枪嘴内有电热丝 电热丝的电阻是1 000Ω,通过的电流是0. 2 A 时,1 min 产生的热量是 J. 9. 电烙铁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烙铁的导线却没有明显发热,这主要是因为 ( )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烙铁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烙铁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烙铁的电阻 10. 电阻R 1与R 2阻值之比是2: 3,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R 1、 R 2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 A.2: 3 B.3: 2 C.9: 4 D.4: 9 11. R 1、R 2分别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R 1=2R 2,电源电压均为U.图甲电路中 R 1、R 2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 甲1、Q 甲2,则Q 甲1: Q 甲2 = ;图乙电路中R 1、R 2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 乙1、Q 乙2,则Q 乙1: Q 乙2= . 12. 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老化更快.请你解释产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精选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氢气和氧气化合是放热反应,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无关 D.对放热反应A+B→C+D ,A、B的能量总和大于C、D的能量总和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NH4Cl晶体和Ba(OH)2 ·8H2O混合搅拌 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者吸热 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7.下列反应过程一定吸收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分子解离为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8.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O2→O+O B.H+Cl→HCl C.CaO+H2O=Ca(OH)2 D.浓硫酸稀释 9.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成光能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变成热能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三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

初三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 课题课型授课时间设计人范春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

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磁现象: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天然磁石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K12学习】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知 识点苏科版 知识点 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公式: Q=I2Rt Q==UIT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Q ——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 电流的化学效应: 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

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 课后习题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电热器就是利用电流的来进行工作的,电热器工作时,将能转化为能。 .将阻值为4Ω的电热丝接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1A,在0.5in内产生的热量是j。 .一种家用电熨斗的规格为“220V800”。这种电熨斗内部电热丝的电阻是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10in产生j的热量。 .一台热水器接在220V的电路上,半小时内放出的热量为1.584×106j,热水器内电热丝的电阻是Ω。 .阻值为R的电阻丝接到电压不变的电源中,4in可使一杯水烧开,现换用阻值为10R的电阻丝,再接到此电源上,in可使同样的一杯水烧开。 .某电热杯中有甲、乙两根电热丝,只将甲电热丝接到电源上时,烧开一杯水需要12in,只将乙电热丝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18in,若将它们串联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in。若将甲、乙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要in。 .关于电热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热效应热化学高考试题集

7.热化学 (2015·北京)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2015·重庆)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 x kJ·mol-1 已知硫的燃烧热ΔH1= a kJ·mol-1 S(s)+2K(s)==K2S(s) ΔH2= 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 c kJ·mol-1 则x为 A.3a+b-c B.c +3a-b C.a+b-c D.c+a-b (2015·上海)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5·江苏)15. 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场效应管(MOS管)综合知识

场效应管(MOS管) 6.1场效应管英文缩写:FET(Field-effect transistor) 6.2 场效应管分类: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6.3 场效应管电路符号: 结型场效应管 S S N沟道 P沟道 6.4场效应管的三个引脚分别表示为:G(栅极),D(漏极),S(源极) D D D D G G G G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增强型 S 耗尽型 N沟道 P沟道 N沟道 P沟道 注: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型元件,又利用多子导电故称单极型元件,且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无二次击穿现象等优点。 6.5场效应晶体管的优点:具有较高输入电阻高、输入电流低于零,几乎不要向信号源吸取电流,在 在基极注入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集电极电流的大小,利用输出电流控制输出电源的半导体。 6.6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而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少电流的情况下,应选用场效应管;而在信号电压较低,又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多电流的条件下,应选用晶体管。 (2)场效应管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所以称之为单极型器件,而晶体管是即有多数载流子,也利用少数载流子导电。被称之为双极型器件。 (3)有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使用,栅压也可正可负,灵活性比晶体管好。

(4)场效应管能在很小电流和很低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它的制造工艺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场效应管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因此场效应管 6.7 场效应管好坏与极性判别:将万用表的量程选择在RX1K档,用黑表笔接D极,红表笔接S极,用手同时触及一下G,D极,场效应管应呈瞬时导通状态,即表针摆向阻值较小的位置,再用手触及一下G,S极, 场效应管应无反应,即表针回零位置不动.此时应可判断出场效应管为好管. 将万用表的量程选择在RX1K档,分别测量场效应管三个管脚之间的电阻阻值,若某脚与其他两脚之间的电阻值均为无穷大时,并且再交换表笔后仍为无穷大时,则此脚为G极,其它两脚为S极和D极.然后再用万用表测量S极和D极之间的电阻值一次,交换表笔后再测量一次,其中阻值较小的一次,黑表笔接的是S极,红表笔接的是D极.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知识 点复习沪教版 知识点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公式: Q=I2Rt Q==UIT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Q ——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 电流的化学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2、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

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 后练习 1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接的输电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A通过电炉上的电流比通过输电线上的电流大 B电炉丝的电阻比电线的电阻大得多 电炉丝金属的比热容与输电线的比热容不同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精析:这个现象运用焦耳定律容易解释由于电炉丝与铜导线是串联的,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因此电炉丝上产生的热量比铜导线上多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 解:本题答案应选B 点评: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关键是准确地选用原理,要从题意中挖掘条,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物理原理 2一台直流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0Ω,接在12V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为2A,这台电动机工作in产生多少机械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也了解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但本节内容均为化学原理,学习起来比枯燥难懂。另外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定量实验与以往所做的物质定性实验有所不同。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验误差和操作正确与否。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较少,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伐的方法,层层推进,并结合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具体教学环节在引入时可通过铝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不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此时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与说明。再介绍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计,大体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等,此时可比较热容和比热的概念的区别,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同时体会反应热的求算公式。探究活动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同时使学生体会定量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定性实验的区别。也是本节课应重点说明的地方。最后应做一定量的巩固训练,本节课即以完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的水平上重新认识与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全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场效应管复习知识点

hyj 1.4 场效应管 场效应管(简称FET )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u GS ~i D )。工作时,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因此它是单极型器件。 FET 因其制造工艺简单、功耗小、热稳定性好、输入电阻极高、便于集成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场效应管根据结构不同分为两大类: 结型场效应管(JFET ) 输入阻抗 Ω 9 610~10绝缘栅场效应管(MOSFET ) 输入阻抗Ω 14 12 10~10

hyj 1.4.1 结型场效应管(JFET ) S 源极 D 漏极 G 栅极 G S D +P + P N 1 结构 N 沟道管:电子导电P 沟道管:空穴导电 一、JFET 的结构 (1)N 沟道管 ?在一块N 型半导体两边各扩散一个高浓度的P 型区,形成P +N 结;?两个P 型区的引线连在一起作为一个电极,称为栅极G ;?在N 型区两端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源极S 和漏极D ; ?两个P +N 结之间的N 区是电流流通的通道,称为导电沟道; ?符号中箭头的方向代表了栅源P +N 结正偏时栅极的电流方向。

hyj G S D P +N + N G 栅极 D 漏极 S 源极 (2)P 沟道管 导电沟道为P 型半导体,称为P 型沟道管。 ?在一块P 型半导体两侧分别扩散一个高浓度的N 型区,形成N +P 结;?两个N 型区的引线连在一起作为一个电极,称为栅极G ; ?在P 型区两端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源极S 和漏极D ;?两个P +N 结之间的P 区称为导电沟道; ?符号中箭头的方向代表了栅源P +N 结正偏时栅极的电流方向。

hyj 1PN 结反偏,耗尽层导电沟道 + P + P G S D N GS U 一般: | U GS |导电沟道沟道电阻当U GS =U GS(off)时 沟道夹断 ?当U GS =0时: 为平衡PN 结,导电沟道最宽。 u DS =0时,u GS 与对沟道电阻的控制作用夹断电压: U GS(off) 二、工作原理 ?当U GS < 0时:

电热专题,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典型例题

电热专题 知识点.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公式为Q=I2Rt.焦耳定律是个实验定律,是电流热效应的定量反映.它描述的是电能通过电流做功转化为内能的多少,这个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专题一:焦耳定律(基础) 【例1】用焦耳定律公式Q=I2Rt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这个公式适用于() A.纯电阻性用电器,如白炽灯、电炉等 B.电动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 C.电解、蓄电池充电等 D.对任何用电器都适用 【例2】下列电器中,是主要利用焦耳定律来工作的是()A.洗衣机 B.电热水煲 C.电风扇 D.电视机 【例3】两个电阻R1和R2,且R1<R2,把它们接到同一电源上,要使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最多,就应该() A.只用R1B.只用R2C.R1和R2串联D.R1 和R2并联 【例4】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其原因是()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熨斗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熨斗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熨斗电热丝的电阻 【例5】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丝甲产生的热量比通过电阻丝乙

产生的热量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一定大于乙的电阻 B.甲两端的电压一定大于乙两端的电压 C.甲中的电流一定大于乙中的电流 D.甲的实际功率一定大于乙的实际功率 【例6】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甲比乙的横截面积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 电一段时间后,比较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正确的是 () A.甲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B.乙导体的温度升高得 多 C.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7】用同样粗细的镍铬合金制成甲、乙两种长度的电热丝(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如图所示,每根电热丝都放入一个盛有 相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内,若不计热损失,通电后水温升高 最快的容器是() 【例8】有甲、乙两只电炉,已知电炉电阻R甲>R乙,现将两只电炉分别接入电源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两 电炉的电阻丝的电流I甲______I乙,两电炉的电阻丝放出的热 量Q甲____Q乙.(均选填“>”、“<”或“=”) 【例9】一电热器电阻丝的电阻为120Ω,接在220V的电路中,要产生×105J的热量,需通电_____min.

化学反应热效应热化学高考试题集

7.热化学 2015·北京)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 A 、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 、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 C 、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 D 、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2反应的过程 2015·重庆)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 ΔH = x kJ·mol -1 已知硫的燃烧热 ΔH 1= a kJ·mol -1 S(s)+2K(s)==K 2S(s) ΔH 2= b kJ·mol -1 2K(s)+N 2(g)+3O 2(g)==2KNO 3(s) ΔH 3= c kJ·mol -1 则x 为 B .c +3a -b C .a +b -c D .c +a -b 2015·上海)8.已知 H 2O 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 H 2O 2的平衡转化率 C .H 2O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 2O 2 → H 2O + O 2 + Q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5·江苏)15. 在体积均为 1.0L 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 别加入 0.1molCO2和 0.2molCO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 )+c (s ) 2CO (g )达到平衡, 平衡时 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c (CO2)随温度的变化如 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a +b -c 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电导线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B. 磁场是由疏密不同的磁感线组成的 C. 改变电流大小,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动的方向 D. 任何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都能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线周围一定存在磁场,故A正确; B、磁场是看不到的物质,而磁感线是为描述磁场分布而引入的,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 C、改变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线圈受力的方向,即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动的方向;而改变电流大小,并不能改变电动机转动的方向,故C错误; D、导体在磁场中如果沿磁场方向运动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的,且选项没说明电路是否闭合,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物理学上引入了磁感线,实际上磁感线是不存在的;(3)改变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线圈受力的方向;(4)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的导体切割磁感线. 2.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 图b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 图c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图d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解答】A、该图中没有电源,即电磁感应现象,此实验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A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有电源,即闭合开关后,磁场中的金属棒就会在磁场中运动,即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C符合题意; D、该图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多少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mos管基础知识

MOS管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场效应管呢?场效应管式是利用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 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并以此命名。由于它是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又称单极性晶体管。它区别晶体管,晶体管是利用基极的小电流可以控制大的集电极电流。又称双极性晶体管。 一, MOS管的种类,符号。 1JFET结型场效应管----利用PN结反向电压对耗尽层厚度的控制来改变导电沟道的宽度,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结型场效应管一般是耗尽型的。 耗尽型的特点: a,PN结反向电压,这个怎么理解,就是栅极G,到漏极D和源极s有个PN吉, b,未加栅压的时候,器件已经导通。要施加一定的负压才能使器件关闭。 C,从原理上讲,漏极D和源极S不区分,即漏极也可作源极,源极也可以做 漏极。漏源之间有导通电阻。 2IGFET绝缘栅极场效应管----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

的多少,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增强型效应管特点: A, 栅极和源极电压为0时,漏极电流为0的管子是增强型的。 B, 栅源电压,这个之间是个绝缘层,绝缘栅型一般用的是 SIO 2绝缘层。 耗尽 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 的性能特点是:当栅极电压U 0 =0时有一定的漏 极电流。对于N 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漏极加正电压,栅极电压从 0 逐渐上升时漏极电流逐渐增大,栅极电压从 0逐渐下降时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 截 止。对于P 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漏极加负电压,栅极电压从 0逐 渐下降时漏极电流逐渐增大,栅极电压从 0逐渐上升时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截 绝缘栅型场效应 管: N 沟道增强型,P 沟道增强型,N 沟道耗尽型,P 沟道耗 尽型 MOSFET 増强型 N 沟道 二,用数字万用表测量MO 管的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判断MOS 的管脚定义。 1, 判断结型场效应管的 栅极的判断, 我们以N 沟道为例,大家知道,结型场效应管在 VGS 之间不施加反向电压 的 话,DS 之间是导通的,(沟道是以N 型半导体为导电沟道),有一定的 阻值,所以止0 1, 2, 按功率分类: A, 小信号管,一般指的是耗尽型场效应管。主要用于信号电路的控制。 B, 功率管,一般指的是增强型的场效应管,只要在电力开关电路,驱动 电路等。 按结构分类: 结型场效应管: 型) 增强型, 耗尽型 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P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一般是耗尽 ZU 耗尽型 ZK7 工4

电与磁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版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I2Rt=U2t/R —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U2t/R W1:W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如:电能表月初读数 月底读数是 这个月用电度合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 P1:P2=R2:R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 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与焓变 ①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常用单位:,符号:H ②焓变(△ H):在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 焓变。符号:,单位:或 表1-1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1)所有的燃烧反应; 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 反应开始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需要加热的 注意 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 C + O 2 2,铝热反应等),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 放热反应。 3.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1) 化学反应的特征: 2) 化学反应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键断裂 _______ 能量,化学键生 成 ______ 能量。 3)某种物质的能量与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键能的关系: 物质的能量越高,化学性质越 ,键能越 ;反之,能量越低,化学性质越 键能越 。 、热化学方程式 2. 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又 能表示化学表 示化学反应 的 。 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 1)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般用以下字母表示:固态 ______________ ,液态 ________ ,气态 ________ ,溶 反应过程 图示 常见反应 举例 2) 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3)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4) 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与水或酸反应; 5) 生石灰和水反应; 6)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不属 于化 学反应)。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2 )以H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晶体()2 ? 8fO 与4溶液反应; 4) 铵盐溶解等(不属于化学反应)。 1.定义:能够表示 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一根条形磁铁,从中间断开分成两段,则每段 A. 只有一个磁极 B. 没有磁极 C. 有两个同名磁极 D. 有两个异名磁极 2. 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若将~根长导线沿一个方向绕成螺线管,插入铁芯后,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关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无关 B.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无关 C. 导线绕成螺线管后,每匝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故磁性减弱 D. 导线绕成螺线管后,每匝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叠加,故磁性增强 3.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A. 安培 B. 托里拆利 C. 欧姆 D. 奥斯特 4.养鸡场用的鸡房自动报警器如图所示,当热敏电阻超过30℃,其阻值会急剧减小,此时电路将出现的现象是 A. 吸下衔铁,绿灯亮 B. 吸下衔铁,电铃响 C. 衔铁弹起,绿灯亮 D. 衔铁弹起,电铃响 5.下列图示实验中,能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解释的是 A. 水果电池

B. 导线框绕底部有磁铁的电池转动 C. 旋转电扇叶片让二极管发光 D. 自制电磁铁吸起大头针 6.下列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 电动机 B. 电磁继电器 C. 扬声器 D. 动圈式话筒 7.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将小磁针移走,该磁场消失 B. 图乙:电流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C. 图丙:改变电流方向并对调磁体的N、S极,导体摆动方向发生改变 D. 图丁:闭合开关后,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会有感应电流 8.下列的几种机器中,不属于热机的是 A. 发电机 B. 蒸汽机 C. 火箭 D. 内燃机 9.如图所示,电磁起重机的吸盘(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吸起铁器静止在空中(吸盘下表面水平).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场效应管知识点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MOS场效应管电源开关电路。 这是该装置的核心,在介绍该部分工作原理之前,先简单解释一下MOS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MOS 场效应管也被称为MOS FET,既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缩写。它一般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本文使用的为增强型MOS 场效应管,其内部结构见图5。它可分为NPN型PNP型。NPN型通常称为N沟道型,PNP型也叫P沟道型。由图可看出,对于N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接在N型半导体上,同样对于P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则接在P型半导体上。我们知道一般三极管是由输入的电流控制输出的电流。但对于场效应管,其输出电流是由输入的电压(或称电场)控制,可以认为输入电流极小或没有输入电流,这使得该器件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同时这也是我们称之为场效应管的原因。 为解释MOS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我们先了解一下仅含有一个P—N结的二极管的工作过程。如图6所示,我们知道在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P端接正极,N端接负极)时,二极管导通,其PN结有电流通过。这是因为在P型半导体端为正电压时,N型半导体内的负电子被吸引而涌向加有正电压的P型半导体端,而P型半导体端内的正电子则朝N型半导体端运动,从而形成导通电流。同理,当二极管加上反向电压(P端接负极,N端接正极)时,这时在P型半导体端为负电压,正电子被聚集在P型半导体端,负电子则聚集在N型半导体端,电子不移动,其PN结没有电流通过,二极管截止。 对于场效应管(见图7),在栅极没有电压时,由前面分析可知,在源极与漏极之间不会有电流流过,此时场效应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练习(选择、填空、计算,共19题,有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练习(选择、填空、计算, 共19题,有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常见电器中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B. C.D. 2.在如图所示的电器中,属于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B.C.D. 3.下列图中所示的家用电器,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B.C.D. 4.下列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风扇B.电暖气C.电视机D.电磁继电器5.如图所示装置中,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是 A.动圈式话筒 B.小小电动机 C.手摇发电机 D.电铃 6.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研究的实验是() A.电磁感应现象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B.电磁感应现象和电流的磁效应 C.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电流的磁效应D.都不可以研究 7.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B. C. D. 8.下列用电器中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饭锅B.洗衣机C.电冰箱D.电视机 9.关于电与磁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电动机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D.电磁铁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10.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奥斯特B.安培C.法拉第D.焦耳 二、填空题 11.大量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_,这一现象叫作电流的磁效应.12.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___是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者。生产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路灯”“电饭煲”或“电磁起重机”)主要是利用电流磁效应工作的。 13.长期以来,磁现象与电现象是分开进行研究的,直到1820 年丹麦科学家______首先发现了电和磁之间存在关系,他发现电流具有磁效应;事实上,电流除了具有磁效应外,还具有热效应,电热器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4.在电流的热效应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列举一个生活和生产中为防止电流的热效应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员触电事故在全球各地时有发生.在现场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做的是____________. 15.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等用电器,都是利用_____(选填“电磁感应现象”、“电流的磁效应”或“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将电阻为110Ω的电烙铁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1min产生的热量为_____J. 16.1831年美国物理学家亨利·约瑟夫发明了电铃,如图是某学校使用的电铃原理图,它是利用_______(选填“电磁感应现象”“电流的磁效应”或“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当小锤敲打铃碗时,电磁铁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磁性。 17.如图是小明购买的干鞋器,将其放入鞋内,通电后发热能起到干燥杀菌除臭的作用。这是利用电流的_____效应工作的,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早对此效应做了定量研究。干鞋器的电阻为2200Ω,额定电流为0.1A.通电后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是_____J。 18.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首先发现的.探究这个现象应选用如图中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制成_____,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