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如何写建议书》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如何写建议书》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如何写建议书》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相关知识】

如何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

(一)标题

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期中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二)称呼

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三)正文

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2.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3.提出自己希望被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四)结尾

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与一般书信相同。

(五)落款

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如何撰写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考察报告”“关于××××的考察报告”“××××考察”

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考察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考察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考察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考察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炼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考察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考察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考察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任务设计】

任务一调查家乡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示例]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

尊敬的××镇领导:

××镇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美丽家园,是一片有着宽厚仁和文明积淀的故土热乡。随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我们镇的文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多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

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一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者的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依法进行取缔,从而给居民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衷心祝愿家乡物质精神文明双发展!

此致

敬礼!

××学校高一学生×××

×年×月×日

任务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请对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考察,然后撰写一篇考察报告。

[示例]

家乡名胜古迹的考察报告

一、活动主题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访家乡名胜古迹

二、活动目的追寻历史,看祖国大好河山

三、活动地点河南省南阳市(县)

四、活动范围河南省南阳市(县)

五、活动流程观武侯祠,看水帘洞,游宝天曼森林公园、卧龙岗

六、报告内容

1.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

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今天的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卧龙道院内有隋以来宗教造像十余尊,院内种植翠竹、枇杷、玉兰等。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四百余通。步入武侯祠山门,迎面是大拜殿,殿中彩塑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大型泥塑像。大殿前侧为明代碑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

2.水帘洞

水帘洞距地高约20米,洞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桐柏山水帘洞水,清纯甘洌,胜过诸多名泉。洞外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水帘洞被道家定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清乾隆四十九年以后,桐柏山佛教昌盛,自成白云山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之一。桐柏山水帘洞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之一。

3.宝天曼森林公园

南阳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南阳境内伏牛山腹地的内乡县、南召县交界一带。长约60千米,宽约30千米,总面积540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280平方千米。该保护区是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好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宝天曼198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第11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协调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2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山上林木有坚桦、青冈、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等树种有秦岭冷杉、香果树、辛夷树、大果青杄等20余种,动物有金钱豹、林麝、斑羚、水獭、大鲵、红腹锦鸡等100多种,药材有石槲、天麻、细辛、山茱萸、柴胡、桔梗等,对研究植被类型过渡、生物引种驯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山顶有寺院遗迹,今尚存石碑一座,刻字为明代。

4.卧龙岗

魏晋时期,后人已在卧龙岗上建庵祭祀。唐宋时期,卧龙岗诸葛庵已闻名天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佑四年(1317)仁宗皇帝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命名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前人“龙岗全图”复建了“卧龙岗十景”(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和卧龙书院。乾隆年间,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盛况。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现存古建筑群为元、明、清时期的。祠内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匾额楹联六百多(通)幅,在全国武侯祠中数居首位。其碑刻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曾在此手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其字体苍劲峭拔,备受推崇。

七、小结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访寻历史名胜古迹,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万分。如今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是人民辛勤奋斗来的,更是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成果。祝祖国和谐美

好,繁荣昌盛!

《向日葵》音乐教案及反思

《向日葵》音乐教案及反思 音乐教案-向日葵 授课教师:田雨 单位:石景山区古城第六小学 教学内容:1、第一课(九年义务教育音乐学科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八册) 2、第二课时 教学分析:因为要求借班上课,对实验小学四(3)班学生的音乐情况不太清楚。据了解第一课教学时,对休止符、节奏、归韵、衬腔的演唱等尚未完全解决,因此这些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设计在: 1、声音的训练:歌曲设在教材第八册教材中,学生处于中高年级段,声音是最好的状态,进行声音的辅导是必要的,通过熟悉的歌曲让学生掌握一点正确的歌唱状态与歌唱方法是可行的。歌曲的韵脚都落在了韵母“ao”上,解决好“ao”的唱法是声音训练的重点。“ao”属于“姚条”辙,属半嘬口音,演唱时要求口型的正确、声音的高位置。 2、休止符:休止符在音乐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作曲家用来刻画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歌曲是4/4拍,节奏颇有特点,每一乐句的第一拍都是四分休止符,但四句又有所不同。第三、四乐句属于弱起。而第一、二乐句是一

个典型的切分节奏“0 x - x”,既然是切分节奏那么x―就必然是强拍,不应是弱起。 3、切分节奏:每个乐句都含有切分音节奏,这是歌曲的又一特点。第一、第二在句首出现切分节奏;第三、第四乐句在句中使用跨小节切分节奏。 4、音符的时值:谈到休止符自然就要联系到音符的时值,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了,也常被忽视,缺乏准确(长了点短了点好像无所谓)。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演唱长音符时,时值往往唱不够。本歌曲的每一乐句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全音符 x ---,学生往往只演唱两拍x -0 0,形成了 0 0x x | x - 0 0 |这样就失去了和声效果,违背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5、衬腔:歌曲每一句最后一小节都有一个模拟布谷鸟叫声的衬腔(为了增加歌曲的童趣),它与下方的长音构成了一个简单得二部和声。在这里是教师们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一是不唱衬腔;二是把衬腔的时值加到旋律中,没有形成和声效果;三是节奏掌握得不好;四是唱对了但是衬腔的音准不够好。本课重点解决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韵母(ao)的演唱方法,处理好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2、启发学生较好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发自内心的

计算机-文字录入与编辑(第五课)

第二章文字录入与编辑(1)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新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和关闭文档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的操作,才能更好地使用Word文档。 录入和编辑文本是Word 2010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Word中可以录入文本、符号、编辑文本等操作,这是整个文档编辑过程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文本录入与编辑 一、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2.1 创建文档 想在Word文档中进行输入或编辑等操作,首先要创建文档。在Word 2010中新建文档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新建空白文档、基于模板的文档、博客文章等。 1.新建空白文档 在启动Word 2010应用程序后,系统会自动新建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白文档。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新建空白文档。 方法1: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单击“新建”按钮口,即可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如图所示。 方法2:单击“文件”选项卡,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新建”命令,在“可用模板”中选择“空白文档”选项,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如

图所示。 2.使用模板新建文档 模板决定了文档的基本结构和文档设置,使用模板可以统文档的风格,加快工作速度。使用模板新建文档时,文档中就自动带有模板中的所有设置内容和格式了。 操作步骤:单击“文件”选项卡,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新建”命令,在“可用模板”的“样本模板”中选择计算机上的可用模板,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打开一个应用了所选模板的新文档。 另外,https://www.360docs.net/doc/f4278451.html,上的“模板”网站为多种类型的文档提供了模板,包括简历、求职信、企业计划、名片和APA样式文档等。在“可用模板”的“https://www.360docs.net/doc/f4278451.html, 模板”中选择一个链接,依次选择所需模板,然后单击“下载”按钮,即可打开个应用了所选模板的新文档。 提示:要下载Ofice com下列出的模板,必须连接到Intermeto。 2.2 打开文档 打开文档是Word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如果要对保存的文档进行编辑,首先需要将其打开。要打开一个Word文档,通常是通过双击该文档的方式来打开,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打开文档,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打开方式。常用的操作方法如下: 方法1:打开文档所在的文件夹,双击文档的图标即可将其打开。如图所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1.2古代两河流域

1.2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 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2.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世界古代建筑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空中花园B.故宫 C.长城D.金字塔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在()A.公元前20世纪B.公元前18世纪 C.公元前24世纪D.公元前3500年 4.下图甲、乙地区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它们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 列对这两地文明的解读有误的是() A.都属于大河文明B.甲地区是法老和金字塔的国度 C.都是城邦共和国D.乙处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 5.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B.金字塔 C.雅典卫城D.高架引水渠 6.“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将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別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主要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奴隶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稳固社会秩序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7.《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哪些规定说明古巴比

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①社会等级②家庭奴隶制 ③租赁、雇佣④交换、借贷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都曾被外敌入侵,导致两大文明衰落的是() A.蒙古帝国B.波斯帝国 C.元朝D.亚历山大帝国 9.(·贵州)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伯利克里B.法老胡夫 C.汉谟拉比D.凯撒 10.(·内蒙古)“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全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法律条文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1.(·江苏)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D.法兰克王国 12.(山东)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 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判断题 13.尼罗河流域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14.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 三、综合题 15.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 老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运动会附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运动会》附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东北说唱曲调的欢快风格。 2. 掌握歌曲,能根据动物的特性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3. 热爱运动,向往运动会,感受其欢乐的情境。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弹:12345o 唱:小朋友们好。 二、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1. 教师范唱,幼儿初步欣赏歌曲。 师:小动物们召开了运动会,听一听都有谁参加了什么比赛? 2.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动物图卡,引导幼儿学习说唱部分 师:你听到了谁?它参加了什么比赛?①小青蛙,在游泳②小猴子,在爬树③小熊小熊在举重 除了运动员,运动场上还有谁呢?④啦啦队,大声喊,加油加油加油!(引导幼儿理解三个加油的音量是逐渐上升的) 3. 教师再次范唱,引导幼儿跟着琴声练习自己打节奏 师: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些小动物在参加比赛。 4. 引导幼儿学习完整的歌词,并用多种方式熟悉歌词 师:开运动会之前会发生什么?有人在招呼小动物们来参加比赛呢!〃嗨~运动场上真热闹,比赛项目真不少"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

高。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呢?“(引导幼儿自己根据图卡来说)小猴子。。。小青蛙。。。小熊。。。啦啦队。。。〃锻炼身体真正好! 三、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欢快风格。 1. 介绍说唱形式,带领幼儿感受说唱歌曲的欢快风格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东北歌曲的说唱形式,有唱的地方,还有的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一起来说一说。跟着琴声,老师唱,你们来说。 师:有一个地方请你们听一听哪里是唱的哪里是说的?(练习难点句式〃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高〃) 2. 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记唱的部分,教师带领幼儿歌唱整首歌 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唱的部分?一起来唱唱看。 3. 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们有没有学会了呢?老师现在轻轻唱,请学会的小朋友大声唱出来。 师:看来好多小朋友都会唱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女生唱念的地方,男生唱唱的地方。想一想,哪些是念的,哪些是唱的。 师:请几个小朋友表演唱给大家听,其他的小朋友做小裁判,听听看他唱的怎么样? 4. 加入演唱情感,整体练习,尝试不用琴声伴奏演唱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分别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案例及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案例及反思 中心园李艳华 大班音乐活动:库齐齐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的帮助,感受三段乐曲的结构及风格特点。 2、为乐曲创编动作并表演,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促进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在理解乐曲基础上,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图谱、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等)、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热身律动 1、《握手舞》 2、师:宝宝、宝宝、早上好。宝宝好。 幼儿:老师、老师、早上好。老师好。 二、感受区分乐句,并按乐句自由做动作。 (一)欣赏第一乐句 1、倾听音乐感受:小男孩去找宝贝,是骑马上山还是走路上山的?为什么? 2、再次倾听音乐:共上了几座山?(教师根据音乐画图) 3、倾听音乐手指图谱画图,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第一拍重拍。 4、倾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在这首音乐里,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做什么动作。 5、启发幼儿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动作表示。 (二)欣赏第二乐句:

1、倾听音乐:上了几个台阶? 2、用动作表示上台阶。 (三)欣赏第三乐句: 1、倾听音乐:对山洞说了什么咒语?(库、库、库齐齐) 2、边做声势边说咒语。 3、创编动作,变换山洞方位。 三、完整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师小结。 2、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根据乐句变换骑马动作,教师指不同的地方为山洞,以发展幼儿的方位感。 2、自由结伴,互相创编库齐齐动作,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老师参与到游戏中来,促进师幼互动。 四、为乐曲配器并演奏。 引导幼儿根据乐句节奏特点为乐曲创编节奏型,商讨配器并演奏打击乐。 五、谈话: 你认为山洞里会有什么宝贝? 拿出“宝贝”——书,并说说为什么是书?进行品德教育,勉励幼儿好好学习。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主线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让孩子熟悉并掌握节奏。活动的开始,我就以节奏游戏“问好”的形式开头,其目的是让幼儿熟悉节奏,感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培养幼儿听辨节奏的能力。

音乐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音乐歌曲《幸福拍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附点节奏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教具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二、谈话导入: 幸福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到幸福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二、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告诉老师,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听听歌中有哪些肢体动作(拍拍手、跺跺脚、打打肩 膀、握握手)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3、复听 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问:这首歌的节奏怎样? 4、出示节奏谱,解释并学习X × 5、老师读第一段歌词,学生仔细看歌词。 6、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节奏读歌词呢?”要求:学生试一试。 哪些句子读的不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7、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要求:积极唱好X X (前重后轻, 前长后短) 8、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9、完整演唱歌曲

四、编歌词 1. 同“学们,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 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一段) 2.自由结组,引导同学们发现还可以用哪种行动表现幸福的心情。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学相互配合,表演或回答:跺脚、跳舞、拍腿、拍肩、揪耳朵.................... ) 3.分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举例如何创编歌词,带领同学们试唱一遍。 5.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表演。(让学生偷偷地告诉老师用什么动作表 现幸福,然后大声唱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唱) 6.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7.全体同学共同创作一首四段歌曲《幸福拍手歌》,一起唱一唱,并 五、小结 快乐的四十分钟又要过去了,最后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 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

2016-世界古代文明-章节测验参考答案【古代两河流域上、下】

古代两河流域上(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以下哪两条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A、苏伊士河和恒河 ?B、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C、苏伊士河和幼发拉底河 ?D、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星期”是以下哪一古代文明发明的时间概念:() ?A、古印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与两河流域早期文化处于同一时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历史上古代两河流域存在多个国家政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乌尔纳姆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中哪一时期的法典:() ?A、亚述王国 ?B、乌尔第一王朝 ?C、乌尔第二王朝 ?D、乌尔第三王朝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备军出现在以下哪一个文明:() ?A、古印度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条约是在以下哪一组国家中签订的:() ?A、希腊和罗马 ?B、埃及和希腊 ?C、埃及和赫梯 ?D、赫梯和希腊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乌尔纳姆法典》是人类历史上首部成文法典。()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萨尔贡是阿卡德王国第几任国王:() ?A、4 ?B、3 ?C、2 ?D、1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现存的古巴比伦城门被以下哪一国家挖掘和收藏:()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新人教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知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图文配合,学会研读有关图片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留给世界的遗产?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西亚一个古老王国的一部有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你知道这个法典的法规与我们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吗?让我们一起从本课中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6的第1段和图片,思考:两河指的是什么?两河流域指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

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阅读教材P6第2段,思考:两河流域什么时候初步统一? 答案提示: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活动一图片展示:楔形文字,思考: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就? 答案提示: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 1.阅读教材P7第1段,思考: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在位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提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阅读教材P7第2段,思考:为了维护统治,汉谟拉比做了什么?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 1.结合教材P7、P8的内容,思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哪些内容? 答案提示: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教师总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2.《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特殊之处?有什么地位?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课堂小结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古代 两河 流域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通常称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早在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他们在交流中逐渐创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对它加以继承和改造后,成为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苇秆和动物骨头在软泥上所刻,落笔时力度大速度缓,印痕宽而深;提笔时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浅,好像木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经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文字。苏美尔人还把他们的神话故事《吉尔伽美什》刻在泥板上,成为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最古老的史诗。史诗主要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一生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大约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巴比伦人在苏美尔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绚丽的文明。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全文共350

0行,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奴隶,对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相传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治愈爱妻的思乡病,特地建造了这座超豪华的“天堂”献给她作为礼物。果然,爱妻思念家乡的愁容一扫而光,白皙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空中花园为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基层由石块铺成,每层用石柱支撑。层层都有奇花异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园中有小溪流淌,溪水缘自于幼发拉底河河水。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星移斗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战胜波斯人,两河流域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达,巴格达遂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帝国首领哈里发的皇宫用大理石砌成,城门装饰着精雕细刻的花草、动物图案,窗户镶嵌着彩色玻璃,墙上挂着精美的壁毯;宫廷大院有喷水池,种植奇花异草;夜晚,来自帝国各地的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聚集宫中,仙乐飘飘,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宫廷外围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水渠纵横,沃野千里,田禾茂盛。两河沿岸的码头上停泊着密密麻麻的商船,河畔城市的市场繁荣,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导入新课】 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在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自主学习】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3.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巩固政权: (1)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汉谟拉比法典》 ①等级划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图册 (1)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达标训练】 1.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发生在() ①长江流域②黄河流域③印度河流域④恒河流域⑤两河流域⑥尼罗河流域A.①③ B.④⑥ C.③② D.⑤⑥ 2、《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着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3、[法新社巴格达(2003年)4月12日电]“英美联军占领巴格达后,混乱和抢劫现象越来越严重。11日下午巴格达考古博物馆遭到浩劫,大量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丢失。”这里的“两河流域”是指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长江、黄河流域

音乐教案的反思

音乐教案的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课教案,也称之为音乐课课时计划。教案的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知识向能力的一个创造过程。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好课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为此,学校领导为督促教师备好课,定期检查教案,是必要的。不过,教案真的为教学服务了吗?下面一些老师的对话我感觉似乎反应些什么。 师:应付检查,年年照抄。 师:写教案是一回事,上课是一回事,二者没啥关系。 师:我们学校就我一名音乐教师,每天忙于写教案之中,说实话,真考虑不到那么多,什么教法了,学生实际了,等等。只要周数够了,节数够了,就行了。

教案原本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却成了教师应付检查的负担了。这样的教案不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而且脱离教学的实际,形成备教脱节的现象,养成了教师不思、不看的坏毛病,使得教师教法落后,观念陈旧,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一轮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健全的人格,为此教案改革,事在必行。教案的书写要体现“活”、“明”、“简”、“新”、“广”、“真”。 “活”是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活”。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设定要依据标准、教材,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这就有一个教材内容的重组过程。在重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教材的人文因素,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中

偏难的内容可以舍去,填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同步知识内容,力求站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内容达到综合的角度去思考,去设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明”是指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调控的作用。在确定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依据教材教学内容及标准对所授课年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设计,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放在首位,过程与方法放在二位、知识与技能放在最后位。要注意,教学目标是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陈述教师的目标。 “简”是指教学的重、难点要“简”。基础音乐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法)为终点。这就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政权的更替、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理解《汉穆拉比法典》在行使国家职能中的作用及重要的历史价值。 2.通过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和王国的更替的学习,初步学习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吉尔伽美什》和《汉穆拉比法典》等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文献解读的能力。 3.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古代东方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应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明成果,同时懂得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道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及其职能。 难点:《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分析。 说明: 1.两河流域是现知产生国家最早的地方,国家的出现适应了当时两河流域生产发展的需要和阶级关系变化的需要,并在王国的更替中走向完善。“古代两河流域”作为本教材的开篇之作,让学生理解该地区国家产生及其职能,不仅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两河流域古代文明,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历史概念。故为重点。 2.分析文献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方法,高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以伊拉克“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的材料导入。 2001年,伊拉克举行“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纪念楔形文字的诞生。5000年后的今天,闪米特人的后裔仍为祖先发明的楔形文字深感自豪。今天的课,让我们一起领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使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但注意动作还能够使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能够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篇二:颠倒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教学设计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教学设计 临城实验小学王姗 【教材】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课题】文字的输入与保存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在word 2000中输入文字,保存和打开word文件的知识,知道可以用word 对指定内容进行字数统计。 技能目标: 掌握文字的输入方法,掌握保存打开文件的方法,学会字数统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建立分类管理文档的意识,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文字的输入以及保存的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古代保存文字的一些方法和典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上课前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欢) 那么想必你们对动画片主题曲一定很熟悉吧。不知道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放的歌曲。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那么谁能把歌词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再听一遍,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一起熟悉下歌词。 那么现在又有多少人能背出来呢? 有句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是个什么道理呢?(再好的记性都会有忘记的

时候,我们不如动动手记录下来) 今天科技发达了,我们有了电脑,有了word这位能干的小助手,我们可以轻松的在电脑上记录,编辑,保存文字了。 (展示教师输入的歌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导入新课,让孩子意识到即使是身边最最常见的东西,也有忘记的时候,明白记录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同学们能不能向老师一样把文字输入到电脑中呢?现在把这首歌的歌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八个字输入到电脑中吧。 师:谁给老师总结一下如何选择输入法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1.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2.单击输入法列表中的搜狗拼音输入法 师:同学们还要注意一点,老师刚才拼出一个汉字后,要想让这个汉字出现在插入点光标处,我敲的键盘上的哪个键?空格键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请同学们再把“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输入到点电脑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师:刚才一位同学把标题和文章输在一起了,应该怎么办?方法:输入完标题后,敲一下回车键,插入点光标会移动到下一行,重新开始一个新段落,当文字移动到行尾时会自动换行。输入快的同学可以教一下旁边的小朋友。你有什么秘诀。教师展示自己的输入方法,让学生找不同。(老师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孩子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老师的方法更快一些。)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吗?谁来告诉老师你输入了几个字?(学生会自己动手数。)再出示一篇较长的文章,问学生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在课本上找答案。word2003有一个非常好的小工具,能帮我们轻松完成字数统计!找同学演示。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为了方便以后查阅、编辑和修改,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怎样把它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吧。 学生查阅课本演示,再操作电脑,借助提示自主练习操作。上台展演。、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查学诊断。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入侵者乘势而入,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3.发展: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继位。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大国。 4.目的: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5.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6.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三、导学施教。 1.目标导学一:“河间之地”。 两河流域炎热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两岸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苏美尔人很早就在河流沿岸定居。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之一,苏美尔人在那里种植大麦、小麦和椰枣等农作物,他们掌握了青铜工具,青铜工具日趋普遍。他们还发明了轮子,制造出车辆,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补足。他们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3000年前后,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它们管辖区域都不大,人口也不多。各国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和水源,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 2.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课教案及反思(5篇)

中班音乐《买菜》 一、教材分析: 《买菜》这首歌曲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名按照节奏分别画出,如萝卜就画两个并列的萝卜,西红柿就画3个并列的西红柿,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节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了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学唱歌曲《买菜》。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到唱歌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图片若干(与歌词内容相匹配) 2、幼儿操作的卡片若干张,每人一支水彩笔。 3、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律动,带领幼儿来到课前准备好的菜场场景内。 只见活动室里布置成农贸市场,里面有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肉类、家禽类等,各种菜都分类放好,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反思:本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做铺垫的,幼儿通过愉快的参观活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 2、学习歌曲《买菜》。 教师说到:"我是谁呀?妈妈今天带你们去个好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他们有的跟在妈妈的后面,有的的拉着小伙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过来高高兴兴地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去买菜。 教学反思:教师利用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通过扮演妈妈的形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幼儿参观过菜场以后都抢着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说:“我看到了花菜、萝卜、青菜、鱼、鸡、还有虾” ;有的说:“看到了茄子、西红柿、辣椒、青菜和带鱼” ;有的说:“ 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鸡蛋。” ……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妈妈在菜场里买了什么? (1)完整欣赏歌曲, (2)通过律动学唱歌曲, (3)两人一组角色表演学唱歌曲。 五、游戏结束:妈妈和宝宝卖完菜回家。

信息技术《文字的输入》教案

信息技术《文字的输入》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字的输入》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智能AB输入法”。(2)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 (3)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并掌握“V”键和隔音符“”的用法,学会输入法状态的切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智能AB输入法”。(2)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并掌握“V”键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启动和退出rd 2000的方法,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

打开rd 2000窗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字母和数字的输入方法,那么汉字怎么输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字的输入方法。要输入汉字,就得学习相应的汉字输入法。” 二、新授 1.字的输入 (1)选择输入法 师:“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有汉语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自然码。而在拼音输入法中有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输入法,这两种输入法和我们语课上学习的汉语拼音基本相同。下面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智能AB输入法。那么怎么打开智能AB输入法呢?”(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以帮助)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操作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 ①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 ,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②单击输入法列表中的“智能AB” (这时如果学生按此方法后,没有出现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教师也可以演示全拼输入法的打开方法,让学生基本了解全拼输入法。) 另外通过TRL和SHIFT键也可打开与切换。学生尝试。

《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案1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 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__幼发拉底河__和__底格里斯河__。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__3500__年起。 1 / 4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__2400__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 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__汉谟拉比__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__君主专制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 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无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和__奴隶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国家产生的时间。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两河流域的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