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1 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业)

2020届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1 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业)
2020届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1 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业)

易错易混点1 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 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家族和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融洽,长幼互亲,与题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的说法不符,故C项错误;“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突出了嫡长子的重要性,是宗法制的特点,因此这些说法体现了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5.(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故C、D项错误。

6.(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D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以宗法为原则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3海南卷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

【答案】B

8.(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

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答案】D

9.(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10.(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

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答案】A

1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

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解析】熟悉西周封国,知道各省简称,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答案】C

模拟突破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

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礼崩乐坏

【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到秦朝才正式确立,A项排除;根据题干中的“‘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再结合春秋战国的时间,可知是维护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分封制,C项排除;材料以条约、家庭为内容,并未涉及礼乐制度,D项排除。2.(2019·扬州中学质检)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

【答案】C

【解析】分封制下的诸侯和郡县制下的官员均需要拱卫中央,二者的行政管理权力相同,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世袭,郡县制官员是由皇帝任命,故A项错误;郡县制长官没有建立武装的权力,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权力任命封国内的官员,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免,故D项错误。

3.(2019·苏州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古代中国四次封建反动都是因为分封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导致的,分封制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崩溃,但还是深深影响到后世,C项正确。4.(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答案】A

【解析】“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分封制促

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B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认同,故D项错误。

5.(2019·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地的大小,故C项正确。

6.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答案】D

【解析】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不错,但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9·湖南永州调研)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

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

【答案】B

【解析】表中“奠系世,辨昭穆、祖考、宗可考、重人伦、睦宗族”说明对宗族的作用,故B项正确。

8.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一做法( )

A.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D.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晋国旧姓掌握近官,同姓掌握中官,异姓控制远官,显然对于不同族姓分封官员不同,这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封,不是分封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选官唯看家族声望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

9.(2019·安徽宣城模拟)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答案】D

【解析】商周时期尚未出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主要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使用,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可以得出,这种“分封”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故D项正确。

10.(2019·河南洛阳调研)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答案】 A

【解析】西周时期虽然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

11.(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

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而铸造”可知古人对宗法血缘的敬重之情,故A项正确。

12.(2019·山东济南模拟)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答案】A

【解析】两次分封都有利于加强周人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加速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故A项正确;“宗法制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第二次分封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第一次并未起到这样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可知第一次分封并未有效防止殷商旧族的叛乱,故D项错误。

13.(2019·湖南长沙调研)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

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答案】A

【解析】由于周天子是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所以西周时期也有可能出现类似中世纪西欧那种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管辖的现象,故A项正确。

分封制和宗法制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 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 夏朝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开始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3.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制度,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是十分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商朝是一个弥漫着_______色彩的王朝,商王借助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二、封邦建国(分封制) 1. 建立:公元前__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开始推行分封制。 2. 建立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3. 内容 ⑴最高统治者:。 ⑵分封对象:是分封主体,异姓封国包括、,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⑶分封内容:是分封的主要内容,还可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 ⑷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随王出征、定期朝觐和等。 4. 作用 ⑴通过分封,周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⑵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⑶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⑷消极: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的权力的集中。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 目的:为了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 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3. 内容特点 ⑴制度是最突出的特点。 ⑵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大宗小宗关系是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隶属关系。 4.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问题探究】主题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及关系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 晋同姓今山西 卫同姓今河南北部 鲁同姓今山东南部 齐功臣今山东北部 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 燕同姓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主题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1.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 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 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相关问题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方面的研究 摘要:森林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是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拓为我们提供木材,能源,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为人类遮风挡雨,美化自然环境,固定水土,减少荒漠的迁移和泥石流的发生。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我国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步,通过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加深,相信我们会更好的保护森林,并让其更好的发挥功能。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高考真题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3.(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4.(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D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答案】C 6.(2014·上海单科·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选择题(1) 1. (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竟争 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 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4.(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5.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 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 2)调查数据。 根 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 .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 .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 .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6.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9.(0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1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自然生态与环境问题

L 6 自然生態與環境問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生態______性的因素 (一)_______高低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 高山與平地的差距超過3000公尺 (二)___________帶的位置(_______洋與_______大陸接觸帶) so 有海、陸兩域的生態與環境,也是兩域間生物遷移的橋梁 (三)_____帶與_____帶交界的過渡氣候 1._______隨季節南北遷徙(____________南下到七股溼地避冬) 2.迴游性_______中繼站:(1)_____季__________隨黑潮洄游而上 (2)_____季________南下 二、_________生物眾多的因素 亞洲大陸的動植物,在冰河期,因為海平面下降而來到台灣,冰河期後,由於海平面上升,使臺灣與亞洲大陸分隔,這些生物被隔絕在臺灣,形成島嶼的孤立環境,逐漸孕育出各類的特有生物,如:帝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環境問題 (一)原因:各類型生態系環境的面積太小,而顯得脆弱,加上人為的_____________ (二)問題 1. ____________:(1)成因:地質脆弱(________、________)+山坡地過度開發+________ (2)影響: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_____________:(1)發生:_________沿海(ex.雲林、嘉義、屏東…) (2)成因:_____________,長年________地下水 (3)影響:逢雨必淹、海水倒灌、海堤潰決、海岸後退 3._____________:(1)類型:空氣、水、噪音、廢棄物污染 (2)成因:工廠不當排放廢水、廢棄物、有毒氣體 (3)影響:人類呼吸器官疾病或慢性疾病、病變 (4)實例:A.宜蘭縣龍德工業區排放廢氣 B._________污染:工業廢水含鎘,流入農田,造成污染 C.__________事件:二仁溪口重金屬(銅)汙染 D.陸地汙染物排入海洋 珊瑚礁海域的「珊瑚白化」 四、環境保育 (一)行政立法:訂定法令,規範汙染物的排放,如水汙染防治法、海洋汙染防治法等 (二)水土保持工程:利用工程、農藝、植生的方法達到保育水源和土壤的功能,如鋪設 水泥格梁;植樹造林,沿等高線耕作等 (三) 生態環境保育 1.加強環境教育,建立生態資源___________的觀念 2.設定自然保護區: (1)______________區:如關渡紅樹林、苗栗火炎山、南澳闊葉林…

1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生态系统专题学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2009-04-22 21:25:28) 转载▼ 标签: 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 分类:新课标生物选修3学案 学案 教育 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习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 本节内容需重点掌握生态工程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应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其中前四个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自主探究】 一.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概 念: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 类、、的工程体系。 提醒: 在概念中应注意三个方面:⑴涉及的学科只是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⑵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资料1,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 107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⑴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⑵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资料分析》资料2,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 108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生态系统专题经典题型

会考复习资料三(生态系统专题经典题型) 1、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 ⑴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 ___________。因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除图中所表示出的各种生物外,还必 须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类群。 ⑵图中的各类生物中,____________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 ____________,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它是生态系 统中的___________。 ⑶图中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______________来维持生活,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 ⑷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供给______________再利用。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者。 ⑸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__________________。上图中包含___条这样的链条式联系。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应该是____________。 2、下图是是南极生态系统图虎鲸 企鹅 海豹 大鱼 磷虾小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⑴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 ⑵上图中还缺少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_________的。 ⑷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上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是由地球上所有的及其生活的构成。

(完整word版)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近年来,可用水资源的总量有明显的下降,追其原因有二:水的总量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下面以长江流域为例,以水的总量和水污染的角度来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流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上游地区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坡地的不合理开发,已经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年土壤流失量超过黄河流域而达24亿t ,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江,使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沿江居民难觅清洁饮用水,;森林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退化,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悬念重重的三峡库区的未来生态环境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可能严重制约并影响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1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江流域的全局性问题 1.1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20世纪50一80年代,长江流域曾开展过三次流域性的水土流失调查统计: ①50年代末期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36.38万kmZ,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估算全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24.5亿t。②1985年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Z,占流域总面积的31.2%,水土流失区年土壤侵蚀总量22.4亿t。③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3.94万km,,风蚀5.25万kmZ,冻融侵蚀72万kmZ。长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约24亿t,输沙量为9.6亿t,其中70%以上来自上游的金沙江、山民沱江和嘉陵江。上游输运的泥沙不仅淤积了本地区的水库、湖泊、河道,而且大部分最终将冲入长江。泥沙在长江中下游的淤积不仅增加了长江干流防洪压力,同时降低了入江诸河的泻洪能力,是造成沿江湖泊不断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森林植被破坏问题 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下降为25%。长江流域的天然林已经砍伐殆尽,涵养水源、保土拦沙功能明显下降,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森林草地资源的大面积减少加速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国家一、二类保护珍惜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糜鹿等四十多种随着原始森林的大规模消失,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长江流域有10一20%的生物种类面临濒危境地,有5%的种类几乎绝灭。而多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导致流域内水文条件逐渐恶化,洪涝频繁发生。森林大量采伐,还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减小地下水的蓄积量。 1.3.长江流域洪涝旱灾害加剧 洪涝灾害的加剧,是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种报复。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洪水灾害严重。历史资料统计表明,长江中游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1931年和1954年的洪水都是历史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损失居是时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精准培优专练(20210211124316)

培优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 (2017高考卷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 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圭寸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 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 王弟” “周公长子” “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o 【答案】A 典例2. (2014高考卷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 .河北 C.陕西 D .山东 【解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叛乱知识的记忆能力问题。“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 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 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C 卜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 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挖命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生态系统在考纲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能力要求为Ⅰ,其他考点能力要求为Ⅱ.本专题内容在近五年天津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肉动物都为次级消费者 B.自养生物都为第一营养级 C.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 答案 D 考向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3.(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 C 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 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docx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二)黄羊种群基本假定 1.当前黄羊种群数量60000只 2.草场充足,没有狼群情况下,黄羊群净增长率0.1 3.草场不充足会导致种群繁殖率下降,下降率与每平方公里平均黄羊数量减50长比例,比例系数为0.07 4.狼群存在会减少黄羊的数量 5.草场完全退化后,黄羊次年灭绝 (三)狼群基本假定 1.当前狼群种数50只。 2.黄羊种群数量与狼种群数量之比超过300:1时,狼群净增长率0.01。 3.羊与狼的数量之比低于300:1时,会导致狼群繁殖率下降,下降与狼群总量与黄羊总量值比成比例,比例系数为α。 4.每只狼平均每年吃掉20只黄羊。 5.黄羊灭绝次年,狼群灭绝 。 三.研究问题 1.建模并分析α=5时,200年后生态系统的状态; 2.回答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最终状态; 3. [1,10]之间,讨论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 1.草场建模 X (1)=1000 X (n +1)={ min?{1000,1.008X (n )},Y(n)X(n)<50max?{0,[1?0.0001(Y (n )X (n )?50)]X(n)},Y(n)X(n)≥50 2.黄羊建模 Y(n)=60000 Y(n +1){ ????max {1.1Y (n )?20Z (n ),0}??????????????????????????Y(n)X(n)<50max?{[1.1?0.07(Y (n )()?50)]Y (n ),0}0????????????????????????????????????????????????????????????????????????????X (n )=0 ??????????????Y(n)X(n)≥50? 3.狼群建模 Z (1)=50 Y(n +1){ 1.1Z(n)?????????????????????????? Y(n)Z(n)>300[1.1?αZ(n)Y(n)]???0???????????????????????????????????????????????????????????????????????????Y (n )=0 ??????????????Y(n)?300? 五.模型求解 (一)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求解a=5时生态系统的变化,并画出随着年份的增加草场,黄羊和狼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结果如下:

高考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专题模板

专题八 卡上 一、单选题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2、(10分)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3、(10分)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4、(10分) 如图为某一区域内共同生活的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d>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5、(10分)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可作为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 ,有关食物 链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度越大说明能量传递效率越低 B.长度越小说明物质越不能循环

C.长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不同 D.长度能体现能量传递的单向性 6、(10分)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7、(10分) 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8、(10分)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 C.AB 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 A 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评卷人得分 二、读图填空题 下图中 A~D 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结合图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古代史(1)分封制和宗法制

中国古代史(1) 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选择题 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D.郡县制的实行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扩展疆域D.规定义务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朝觐述职 A.①B.②C.②③D.③④ 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D.该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7.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 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世袭制 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1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 12.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的稳定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考纲解读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和原因,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 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 _________等) 。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完成表格: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___个营养级。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返回大气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六第13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13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长沙联考)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 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答案 B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首先是被自身利用,积累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C正确;蜣螂是分解者,属于动物而不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而不是分解者,D正确。 2.(2019安徽六安联考)肝片吸虫的幼虫寄生在椎实螺体内,尾蚴从螺体逸出后附着于大型水草继续发育,成虫主要寄生在牛、羊体内。科研人员进行了农药、化肥等农化品的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椎实螺和肝片吸虫均属于初级消费者 B.“水草→椎实螺→肝片吸虫→椎实螺天敌→羊”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量之间呈正相关 D.农化品的使用能增加水草有机干物质量,从而增加人、畜感染肝片吸虫的概率答案 D 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椎实螺体内和牛、羊体内,不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食物链是由吃与被吃关系建立起来的,椎实螺以水草为食,而肝片吸虫与椎实螺、牛、羊之间都是寄生关系,B错误;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

高考历史 押题猜想 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高考历史押题猜想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高考会这样考】 (1)根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历史遗存、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等,设置选择题。 (2)考查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内容、特点、作用的理解。 (3)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考生应注意的问题】 (1)从知识要素(目的、内容等)入手,分别把握两种制度。注意从新的角度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如它们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2)真正理解两种制度的表里关系:分封制是表,反映的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或臣属关系);宗法制是里,反映的是宗族中的父系血缘关系(大、小宗关系)。 (3)明白分封制、宗法制并不只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许多朝代实行过分封制,典型的如西汉初、西晋、明初,但此时的分封制只是对郡县制的补充;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善于西周,延及整个封建社会。 (4)熟悉近几年考查分封制、宗法制的高考试题,加强对没有考查的知识要素的复习。 (5)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如西周诸侯的义务和权利、诸侯之间的关系、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礼乐制度等;注意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如井田制与分封制存废的关系、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对分封制的影响;有意识地进行知识间的比较,如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等。

押题1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虽不是始于西周,但是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且完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A项中的“完全”与题干中的“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矛盾;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B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的结论,故D表述错误。答案为B。 押题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 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①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②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 ③宗法制被彻底破坏④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这发生在战国时期。分析各选择肢,①错在“全面”;②正确,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兴起,士阶层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测试(带答案)

2018年秋季学期周考试题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和必不可少的成分是指()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D.消费者和分解者 2.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3.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4.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效率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是() A.20%和2% B.0.8%和0.032% C.4%和0.8% D.0.4%和0.0126% 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以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