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宋键(国家科委主任)

本世纪以来,地球上发生了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了几十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本世纪世界人口翻了两番,达到57亿,并且仍以每年约8000万以上的速度在继续增长;三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这种形势下,人类不得不认真地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因此,联合国于1992年6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的全世界首脑公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时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要点是:

──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续性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密切相联。经济发展应包含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两部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去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是可以持续的。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性。必须努力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持体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有如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和进步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可持续发展就是谋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维持新的平衡。

──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意味着社会的全方位变革。

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发展背景各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各不相同。

中国的发展与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高速起步时期,当代人类面临的某些尖锐矛盾在中国都有所体现。

(1)庞大的人口

中国的人口已超过12亿,每年仍净增约1500万人口。人口膨胀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

(2)资源相对短缺

关系到人类基本生存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四类资源,中国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l%、32.3%、14.3%和32.3%,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浪费,更加剧了资源短缺。

(3)生态变化态势令人担忧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生态的失衡。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4)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全国每年排放污水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日增,大部分未经妥善处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经济、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闭幕时的重要讲话,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精辟地阐述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并具体提出了2000年前的战略目标。在总的发展目标中,既包括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包括了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影响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对未来数代人的责任。如何结合国情、有效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需要探索。当前至少应从下述方面着手和努力:

(1)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战略。计划生育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的核心;环境保护(包括控制污染和改善生态)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基本国策所规定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民族的觉悟和共同的努力奋斗。

(2)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建立适合国情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行全面节约的战略。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完成的。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和落实。

(4)充分发挥我国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各种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几乎都处于劣势,只有智力和人力资源具有相当的优势。几十年来,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独立地发展了自己的高新技术。在走向21世纪之际,这是我国主要的可依赖的优势条件。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世界经济正在日益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格局、全球性环境问题将整个人类的命运连在一起。从环境保护正在促进产业技术和工艺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点出发,国际环境合作有可能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摘自《地理教育》杂志社《地理教育》(96-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能分析工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认真倾听,快乐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标注关键词,熟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基本概念,学会案例分析和 表述的方法。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如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拥有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经济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等,对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结合身边实际,请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2.我们身边有许多环境问题,请写出我国环境危机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1.循环经济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从你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2.请分析身边的案例,说明清洁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是经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的年度例会,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会,每年4月20日-5月20日在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举行。3.你到过寿光蔬菜博览会吗?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生态农业的含义。 ★请为你所在村庄、熟悉的企业的循环经济出谋划策吗?

1.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一条(ACD)的文明发展道路。

1.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一条(ACD )的文明发展道路。 A.生产发展; B .又好又快; C .生活富裕; D .生态良好;2.党章规定:党员(ABC ),经教育仍无转变,应劝其退党。 A.缺乏革命意志; B .不符合党员条件; C .不履行党员义务; D .违反党的纪律;3.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有(ABC )。 A.理论修养;政治修养; B .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 C.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 D .法律知识修养;廉洁奉公修养; 4.(BC )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 A .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 B .选举中央委员会; C.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D .调整和增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实行了改革开放;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列(BCD )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权利。 A.密切联系群众; B .接受党的教育与培训; C.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D .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讨论; 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CD )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A.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发展生产力; D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8.党的纪律是(BD )的保证。 A .党的利益; B .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C .全党一致; D .完成党的任务;9.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ABCD )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A.集体领导; B .民主集中; C .个别酝酿; D .会议决定; 10.中央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体要求是(ABC )的实效。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题(有详解)

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3题。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 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 C.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第1题,中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战略的深层次理解。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较快,但由于老龄化时间晚,因此程度并不高;人口众多是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的根本原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近期内完全消除尚存在困难。第3题,我国人口突出表现为增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答案:1.C 2.B 3.B 4.影响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是( ) A.人口流动数量大,总量多 B.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大 C.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等都会成为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因素。 答案:C 2012年12月20日上午,温州市发改委昨天通报了相关情况。从2013年1月1日起,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元,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5元。据此回答5~7题。 5.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 A.东京B.伦敦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问题的严峻的形式使人们对传统发展方式开始了全面质疑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后,这一理论和战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观正逐步取代传统发展观,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出现了重大变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顾及当前利益、近期利益,又顾及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当前、近期的发展不仅不损害未来、长远的发展,而且为其提供有利条件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环境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有其必要性。 有存在这样的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总的来说是有益处的,还是好的,只是由于个别人或经济团体利欲熏心,只顾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才造成了人类的困境。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当然,个别人或经济组织的这种恶劣行为造成当代人类困境和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这是因为,正是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刺激和造成了这些人的恶劣行为,而不是这些个人的恶劣行为促成了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如果不改变我们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价值观念,就不可能彻底根除这些个人的恶劣行为,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那些困境和危

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计划,中国将在2010年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若按计划实施这项标准,从2008年到2012年,仅道路车辆就将减少氧化氮排放量180万吨、碳氢化合物220万吨、一氧化碳1600万吨,将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环境效益,并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升级,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相关产品出口。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优化机动车工业发展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每台发动机而言,每实施一个新阶段排放标准,其单机污染物排放量就会降低30%以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生产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差距将由2000年的8年缩短到2010年的5年(注4)。 (1)通过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节约能源,改变汽车能源结构。 由单一能源体系转向多元化能源体系。为节约能源,保证能源安全,降低能源使用成本,保护环境,中国汽车工业要把逐步推动能源多元化,形成适应能源多元化的生产体制、产品结构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国际汽车界正在展开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激烈角逐。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已进入商业化前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05年混合动力汽车已销售4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正逐步推进。氢能源的逐步使用,可能成为全球汽车工业走出能源困境的重要途径。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使用,将使汽车工业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加汽车使用给人民带来的福利。 中国政府正在进一步加大对有关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科技投入。中国汽车工业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客车、燃料电池轿车已经投入试运行。但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在产业化方面的落后往往成为竞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目前尤其注意制定产业化的支持政策。在产业化阶段,要及时地把政府财政资助向企业转移,使企业成为产品开发的主体。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发中,存在重研究、轻产业化的倾向,必须予以校正,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对中国汽车大企业来说,有一个在传统汽车开发与新一代汽车开发之间的战略选择问题。应当说,大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要及时采取产业化行动,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要有足够技术储备,同时适当地在两者之间分配资源。 尽管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进度存在着种种不同意见,但是笔者认为,在石油已经进入100美圆的时代,政府和企业都要对新能源的汽车的发展,从战略上予以高度关注。笔者个人认为,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会以超出人们一般预想的速度登场。 (2)通过开发新材料,加速产品轻量化,提高燃油效率,改善和减少能源、环境方面的约束。 这方面工作的推进,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与协调汽车工业与相关工业合作进行。政府在基础研究以及某些应用研究方面通过财政投入予以支持。 (3)通过研究与开发材料应用的综合技术,促进汽车用原材料回收利用。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更新换代加速,报废汽车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通过研究与开发材料应用的综合技术,形成汽车制造与使用的资源循环利用链条,逐步推进汽车的清洁制造与清洁使用。 2006年政府出台《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这一政策逐步落实将全面影响汽车工业企业的研发、生产与售后服务,值得引起汽车工业企业的重视。政府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建立汽车产品油耗公示制度,争取实现2010年前,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比2003年降低15%以上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轻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环保材料等车用新材料的研究;制定最低再生材料利用率要求,尽早完善回收处理旧汽车、废旧金属、塑料及橡胶等废旧制品的法规;促进汽车从汽车设计环节就开始考虑汽车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推动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4)加速淘汰落后产品、落后装备与落后工艺。 中国汽车工业中,落后生产装备、落后工艺的应用还比较普遍,要通过政府政策加速这些陈旧装备、落后工艺的淘汰,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提高强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目标】: 1、根据有关材料,归纳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联系“中国21世纪议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任务。 3、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主学习】: 世界面积、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国情 深受、、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行动纲领: 发展战略 坚持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探究活动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材料一: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国人口=前苏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31个国家总人口)”。中国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 材料二: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我国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量小,到1998年人均耕地、淡水、草地和林地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3%、28.1%、32.3%和14.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材料三: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我国现有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三化”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3000万亩的速度增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3,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

[探究活动2] 阅读课本,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完成下列知识纲要和图表。 ⑴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应的人口战略: ⑵我国的资源问题和资源战略: ⑶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战略: ⑷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稳定战略: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

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4733537.html, 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 作者:宗彦 来源:《硅谷》2013年第05期 摘要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问题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红旗街道路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城市绿化密切相关。因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改进措施与策略。 关键词交通;绿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152-01 道路设施是一个城市的结构骨架,通过道路可以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大城市,道路对城市结构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的中国城市,车辆、人口增加,住房、资源紧张等社会现象严重,道路的负担随之越来越重。长春红旗街也不例外,红旗街道路具有组成复杂、交叉口多、两侧建筑、人口密集等众多特点。以前,中国城市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的约束,道路往往被设计得简单、单调,功能不够完备,视觉上也不够美观。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城市建设迎来了空前的发展高峰期,城市的发展对道路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同时,道路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合时代的诸多问题。如:有害气体增多,城市温度升高、噪音严重,尘土飞扬,交通堵塞等,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地治理措施,那么,这些问题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以下是针对长春市红旗街道路现状做的一个分析报告。 1 现状特征 长春市红旗街,是当地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解放军进入长春的时候,最早在红旗街这个地方,插上了第一面红旗。现在它是长春市重要的商业中心,在红旗街与工农大路交汇处有欧亚商都、亚细亚、巴黎春天、地下商城等综合性购物场所和一个省人民医院,是一个相当繁华的街区之一。另外,红旗 街沿街有各种商铺、学校、单位和住宅区,人口相当的密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化制片厂也坐落于此,历史悠久的有轨电车途经此地。并且红旗街的交叉路口较多,绿化面积较少,绿较单一,缺少季相变化景观,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体现不足,因此,人口众多,人流、车流较大,绿化不足,地域特色缺失,噪音、尘土严重,滞留现象频频发生,堵车想象十分严重等便成为这个街区的主要特点。 2 存在问题 2.1 交通

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方法

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15T09:20:34.5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作者:刘征[导读] 我们在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是城市道路建设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道路作为构成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讨国内的可持续道路设计方法,以提高城市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关键词:可持续;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应用现状;前景随着当前城市发展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道路需要不断的更新。我们在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是城市道路建设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道路运输尽可能的经济性 实际上道路运输的经济性就是指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经济性和其它的运输费用时间的节省等多方面,那么需要在实践的设计中要考虑到道路的现状、公用的设施等方面的布置情况,之后在设计中在根据交通的性质、流向、车辆的流量特点、相应的结合道路的地形来布置合理的线路和断面,要尽量的使整条线路的主干道和流量大、车速要求比较高的干线平稳,另外要是对承担交通运输的次要线路,如果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必须高标准的建设,可以通过地形来进行充分利用支线的道路,可以起到合理的疏导交通的作用,最终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即可。 2、做到确保交通流畅、保证安全与行驶速度整个交通运行的过程中,道路的质量和交通组织的技术水平都是通过车速的高低来反映的,那么在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确定道路的性质、要适当的放大交叉口的间距、妥善组织通布置必要的立体交叉,力求速差较大的快、慢车分流,人流积车流之间的分隔,最终实现车辆、行人能够各行其道,确保交通车辆顺利畅通。 3、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运行,这样的话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影响,那么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之后要紧密的结合道路性质和交通分隔带的设置,并且要做到城市道路网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区与交通干道有足够的消音距离。 二、市政道路设计的有效方法 1、对于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设计分析 在我国内,有很多的城市之间都不重视路网的规划,在进行设计不同等级道路的结构、密度等标准的时候并不会按照从全市的路网均衡的角度来进行衡量,而是将重心放在以后该怎样发展道路的宽窄上,虽然在表面上看到的现象确实行人、机动车辆等都是各自行驶在自身的道路上,表现上是道路的安全性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深化下去就会看到,城市将资金集中来建设城市的干路,立交,而将具有贯通性的城市支路彻底的忽视,这样情况下就会造成支路的系统是不完整的、不成网络的。影响市政道路整体格局设计的因素是极其众多的。对于一个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设计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主观出发。首先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反映生活性、交通性和游览性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其次,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要反映城市的特点,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日益增长,精神需求也越发趋于多元化,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突出城市特点,尊重城市历史,注重城市地形和自然条件,进而塑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个性化城市的形象,从客观状况出发,考虑到城市整体交通通行能力等问题,必须合理安排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优化各种车道及分隔带在断面上的比例。当然,良好的设计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在依靠工程设计理论的指导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交通设计理论的重要性。设计和规划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之间的关系,做好市政道路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2、做好道路节点的设计 为保障整体交通运行的舒畅,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道路节点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而在做好作为整个市政道路设计施重要环节之一的道路节点设计,必须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市政道路网的协调发展,兼顾整个市政道路设计的整体性,注重市政道路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节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市政道路的设计。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避免浪费。注意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收集整理过往车辆的流量数据,充分考虑交叉口的地理环境。根据城市现有的交通规划,设计好道路的交叉口以保障各个主要干道的交通舒畅和便捷,将给城市居民由于交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降至最低点。 3、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 为保障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者既快速又安全的达成出行目的,合理设计规划。作为城市道路建设,最高等级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是相关设计人员要关心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点: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争取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今天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节约资源,节省人力财力也是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该考虑的。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条件,结合交通工程原理、力学原理、文化原理来设计图纸。通过多方对比商讨,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选取最合宜的施工地点。尽量避免由于实际施工地点实地考察的偏差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到整个城市道路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与城市建设相匹配为推动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提供便利,与城市的整体规模和形态布局相协调,不忽视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性,保证城市规划格局的整体性。快速路的建设一直与城市整体规划与整个道路系统的完善密切相关。因而,为保障交通干道的交通舒畅,必然要考虑到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问题。 4、依据市政道路的功能和分类进行设计规划

第二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试说明] 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一、我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 1.我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责任重大的原因 (1)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我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战略 1.人口问题 (1)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2)人口结构不合理;(3)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资源战略 1.资源问题 (1)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 (1)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 (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四、环境战略

1.重要性 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措施 (1)必须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2)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是什么? 2.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考点(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全练]

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A.生态安全维护B.国民经济贡献 C.基本生活保障D.粮食安全保障 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总数巨大B.现代农业的发展 C.大力开垦荒地D.地理环境的变化 解析:1.A 2.A第1题,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人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第2题,图中曲线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如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3~4题。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最有可能发育成流动沙丘的区域是() A.①B.② C.③D.④ 4.造成近些年该地区北部地带沙漠化迅速南侵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C.冬季风势力增强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解析:3.D 4.B第3题,植被覆盖率低,风速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沙丘易流动,④地是最可能成为流动沙丘发育的地方。第4题,由于河西走廊水源来自南部山区,北部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践 (第一课时) 【基础梳理】 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压力:人口基数大、素质低,每年新增人口多,结构不合理。 2、资源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3、深刻的环境危机:仍在发展;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二)、行动纲领: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一)、概念:以技术手段,以为核心,以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二)、原则:资源输入、资源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B、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出现于改革开放以后 C、中国已制定出国家级《21世纪议程》,这是继巴西后的世界第二部 D、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紧迫 2、以下一些观点和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杀鸡取卵 B、竭泽而渔 C、砍伐森林 D、退耕还牧 3、促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地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D、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关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叙述是() A、只有生态破坏,没有严重地环境污染现象 B、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活动不合理而形成的 C、范围小,问题严重,主要呈现点状分布的特点 D、对待环境问题只要不继续开发就能自行恢复 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发表于() A.1994年3月 B.1992年12月 C.1993年4月 D.1994年6月 6、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地矛盾,应实行地基本国策是() A、保护有限地土地资源 B、大力砍伐森林 C、大力开发环境资源 D、实行计划生育 7、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资源类型很不齐全 B.我国许多自然资源居世界前列,因而人均占有量也居世界前列 C.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地相对短缺 D.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5%以上 8、关于中国环境问题地叙述,正确地是()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说一说这些论述中都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思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轻重甲》)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 2.中国人地关系面临的重大问题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7%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1/4的新增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人口数量庞大—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用较少的财富养活较多人口 人口数量庞大—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多—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 人口数量庞大—低素质人口多—环境意识差 人口成为发展障碍——资源短缺,环境危机 2.严重的资源短缺 我国的资源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经济迅速发展—资源需求量大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资源相对短缺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表现 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 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测试 课后活页训练 探究学习园地 下页 上 页 热点考向示例 高效课堂互动自主预习学案3.解决措施:走___________ 之路。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发布时间:________。 (2)主要内容: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对策以及___________。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__________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_______ 技术。(3)核心:提高__________ 。(4)资源利用方式: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1994年3月总体战略行动方案循环利用无害化生态效益环境友好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测试 课后活页训练 探究学习园地 下页 上 页 热点考向示例 高效课堂互动 自主预习学案 (5)原则:资源输入_______ 、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______________。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_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________ 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__________。(2)经济效益: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_调整。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1)原理:__________ 的观点。(2)方式:调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3)目的:形成______________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____________ 。减量化再生资源化生态化可持续技术改造工业结构生态系统整原有的生产结构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生态上和经济上可持续发展来源

《62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教学设计教案

《6.2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是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本条课标注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教材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编排先追溯人地关系的演变(过去)──环境问题的表现(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未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重点把握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地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 能够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 过程和方法目标 启发学生对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酒精厂的效益。 通过案列3中图6.15的解读,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 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0.5课时 教学过程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2)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 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 三、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 教 学内容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大 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5分钟用多媒体 展示一组 公园内游 客乱丢垃 圾的图 片。从学 生的回答 中引导他 们得出结 论:环境 问题造成 的原因包 括观念和 行为两个 层次。 看图思 考:他们 为什么 会这样 做? 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不环保行为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其 产生的原因,并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此类问题。 转变观念案例 分析 (1) 5分钟展示案例 1:《绿色 GDP》(见 附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人们应 该如何 看待发 展的问 题?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人们转变观念,而这一 点往往容易受到大家忽视。选用三个案例,调动学生 对观念转变的思考和重视,并帮助他们在讨论中树立 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分析(2)5分钟展示案例 2:《自来 水的收费 问题》(见 附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自来水 收费是 否应该 考虑水 本身的 价值? 为什 么? 案例分析(3)5分钟展示案例 3:《电影 〈金刚〉 的启示》 (见附 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人们将 金刚带 到城市 是否适 当?为 什么? 归纳5分钟教师适当 举例说 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结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理观、消费观等。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宋键(国家科委主任) 本世纪以来,地球上发生了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了几十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本世纪世界人口翻了两番,达到57亿,并且仍以每年约8000万以上的速度在继续增长;三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这种形势下,人类不得不认真地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因此,联合国于1992年6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的全世界首脑公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时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要点是: ──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续性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密切相联。经济发展应包含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两部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去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是可以持续的。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性。必须努力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持体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有如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和进步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可持续发展就是谋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维持新的平衡。 ──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意味着社会的全方位变革。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行动纲领 1.我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二、发展战略 (一)人口问题 (1)加强,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要合理地利用,减轻人口对宽松的环境。 (二)资源战略 1.资源短缺 (1)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是() A.我国各种自然资源贫乏,总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我国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我国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已经枯竭 (2)资源短缺的影响: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2.我国的资源战略 (1)为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实施的资源战略,正确的是() A.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B.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进资源的

共3页第1页 增值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自然资源可以尽情利用,不需要节约 D.在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增加能源,源。 (3),减少能源 (三)环境战略 1.发展的含义 (1)含义的共同进步。 (2)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C.只要经济在发展,环境就一定会恶化 B.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关系D.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环境问题 2.我国的环境战略 和防治,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之一。 (四)稳定战略 1.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 (1)是可持续发展的;(2)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3)是可持续发展的点、点和点。 2.我国的稳定战略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治综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与自然不应是奴性关系,而是协调发展的关系,为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开展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借鉴西方经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生态科学中国可持续发展 引言马克思主义原理及自然的历史发展关系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上世纪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及环境恶化的教训告诉我们,挑战自然,必将自食恶果,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为了以后长远发展大计,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 自然界 1.1自然与自然界的关系 在古希腊思想中,自然并不指称自然界。据海德格尔考证,自然一词的源初含义在古希腊是指涌现和无蔽状态,是指事物充分真实显现自身。他说自然,意指生长。自然是指古希腊的涌现或本性,自然界则是自然概念的现代性含义,表示人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物的总和。自然和自然界二者关系是:自然是使自然界和自然物应该如此显现自身的根源,是使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内在依据。自然蕴涵在自然界之中并通过自然界表现出来,自然界则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而生成和变化;自然是自然界和自然物的内在本性,自然界和自然物则是自然的外部显现;自然离开自然界和自然物无所栖身,自然界和自然物缺乏自然也就丧失了自身的规定性。 自然沦落成为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界,从哲学世界观方面讲,意味着人与自然分裂、对立和人成为自然世界的主人;从价值观和实践生活方面讲,意味着将自然界工具化,将人类对其的占有和掠夺合理化。这就是说,自然沦落为自然界,标志着人与自然主奴关系的建构和价值心态的变异,而这种主奴关系和价值心态必然导致现代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任意地掠夺自然、榨取自然、根本不必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任意地把废气、废水、废物排放给自然界,根本不顾及生态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人类只对自己的同类承担责任,而根本不必对自然界的残破承担任何道义。生态危机正是这种价值心态的逻辑结果[1]。 1.2 环境价值论 环境是人类对其周围世界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整体性发展和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的总和。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凤莲 佳大附中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造成各种压力,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平衡并导致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日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40%以上的受访者指出,非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