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色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泰戈尔的三首诗(课本中《金色花》、主题丛书中的《告别》《母亲》)。

2、在品读诗歌中体会母子之间难舍难分的亲情。

3、欣赏一些富有哲理的名句,加深对泰戈尔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诗人冰心曾经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就像一颗闪光的珍珠,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他那诱人的光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金色花》走进纯洁美好的童真世界。

二、查一查

说一下你通过查阅资料对诗人了解了哪些呢

生1:交流

生2::补充

课件出示: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写了50多本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三、读一读

朗读《金色花》,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绘的画面。

生1:

生2:

师:变作金色花,隐身树上。

开放花瓣,看母亲工作

母亲做祷告,我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我投射影子

母亲去牛棚,我恢复原形

2、赏析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怎样的母亲?

生:

生:

师:妈妈在那焦急的寻找时,我却在那里匿笑。看出了调皮、可爱

还有吗?

生:

师:从哪里看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心呢,他变成金色花以后干了哪些事情?

重点引导最后母子的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着急、欣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撒娇、调皮、得意)通过朗读,看出这是一个调皮、活泼、可爱、撒娇的孩子形象,从而对各个场景的品读也能看出这是一个勤劳、慈爱、有信仰的母亲。

3、思考: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

师: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为母亲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一刻也没有离开母亲,始终陪伴在母亲旁边,我们读出了依恋之情。

4、同学们你如果也有文中孩子的神力,想象一下你会变成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依

恋呢?

师:通过这首诗同学们都有自己感悟,那就是要感恩母亲,回报母亲。

四、悟一悟

过渡:同学们都能抓住生活的细节表达内心的感受,那在其他诗中诗人又是如何表达孩子对母亲深沉的爱的呢。

要求:朗读《告别》入情入境,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孩子;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思考:诗中的我想象自己变成了哪些形象回来与母亲相伴?

生:

师:变成了清风、涟漪、月光、星星、梦儿、笛声回来与母亲相伴。不管变成什么他都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不离不弃,难舍难分。

小组讨论交流《母亲》

要求:同学们自由的朗读泰格尔的《母亲》,在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组内进行交流。。

以“我读———句,我感受到了————”来讨论交流

小组1

小组2

、、、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深,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实际上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五、走近泰戈尔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泰戈尔那么多的诗,欣赏了《金色花》,走进了《告别》,领悟了《母亲》,他仅仅还是你通过资料所了解的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吗?此时他在你的心里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

师:奥,你看到了一个纯真的泰戈尔。正如有人这样评价诗人,他们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是天真、善良的。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他的诗正如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感到和平、安慰。

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在写这些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离世,一双儿女也相继夭亡,他穿越了个人的苦难,把它上升为人间大爱呈现给了我们。

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些纯粹而又空灵的文字: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最美的绝唱。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下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六、总结

课下请同学们再次走进他的《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相信你会对泰戈尔有一个更丰满的、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语言凝练含蓄、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这首诗符合初一学生充满想象力的特征。但是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生长环境的因素,对生活没有很深的感悟,所以对这首诗所体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怀不能很好的把握。老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博大的情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效果分析

1、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当学生在读了这三首诗后觉得这些诗真的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的动人。因为有了这种感悟,在这堂课最后的时候才会有感情的升华和共鸣,在文章最后展示出泰戈尔的生平和经历,很多学生的眼睛都湿润了。如此动人空灵的文字却只泰戈尔超越了个人无法想象的悲痛写出来的,泰戈尔没有把悲痛、愤恨呈现给读者,而是让我们欣赏了一首首如此美妙的诗歌。泰戈尔不仅仅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还深爱着我们所有的人。在文章的最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都对这位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敬仰之情。

2、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3、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金色花》是一篇表现母爱的诗篇,作者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体检人间至爱亲情、孝敬回报父母,感受熏陶和感染。

让学生在《金色花》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再拓展两篇文章,引发学生的思考。要理解本文的独特之处,还应当了解泰戈尔有些悲凉的人生经历。他自少年时代起,母亲、五嫂、妻子、次女等挚爱的亲人逐一离世,这对他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无论他经历过多大的痛苦,但这份爱不会消失,这就构成了这篇文章乃至《新月集》最核心的主题。同时,泰戈尔特殊的文化背景也让这首散文诗有了更加深厚的内涵。母亲的沐浴、阅读《罗摩衍那》以及到牛棚里去,乃至金色花自身,都有着宗教的神圣色彩。因此,这种爱同样也超越了母子之爱,有了博爱的情怀。通过对这些诗的品读,去理解文本、理解泰戈尔。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dǎo()告罗摩yǎn()那wàng()弃pāo()下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并蒂()菡萏()()徘徊()()荫蔽()

三、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国家)诗人____,他曾在1913年获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与人角(jué)斗的角(jiǎo)色。

B、这样走,可以省(shěng)却不少时间,小胡也可顺路回乡省(xǐng)视双亲。

C、三年来,张老师总是设身处(chǔ)地的处处(chù)关心我们。

D、国力强(qiáng)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强(qiǎng)词夺理,独断专行。

4、(1)恶邮差真的是个坏人吗?谈谈你的认识。

(2)《金色花》和《恶邮差》在感情上有何不同?

教学反思

本堂课也有很多失误,留有遗憾。我总结以下几点:

失误之一:教学环节多,没有形成很好的系统性,落实得不够深入。对有些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激励评价较少。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自己不能及时的给予评价。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还不够自然。环节与环节之间不是水到渠成的过渡,显得特别生硬。

失误之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的范读,泰戈尔的这三首诗语言都特别的优美,如果上课我自己范读一首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朗读指导。从这一个教学环节上我还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争取能够给学生一个真人版的示范。

失误之三: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在这堂课中虽然有小组,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讨论起来,学生还很受拘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合作学习真正的走进课堂并且

落到实处,让学生把自己思想感悟在课堂上大胆的表达出来。

失误之四:在课堂的提问中并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力争做到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有余,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意的艺术殿堂。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注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金色花》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它通过叙述一个孩子与母亲嬉戏的过程,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这种感情学生容易理解,老师在进一步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泰戈尔的伟大,他超越了个人的悲痛,呈现给我们的是如此美好的诗歌。教学中应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去感受生活中易被忽略的亲情,唤起学生对母亲、亲人的深沉的爱,并懂得去珍惜、回报这份亲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