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土旅游章节练习题(第一、二章)

浙江乡土旅游章节练习题(第一、二章)
浙江乡土旅游章节练习题(第一、二章)

《浙江乡土旅游》综合习题

第一、二章

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

1、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550公里左右。

2、浙江地形复杂,是个多山、缺水、少地的省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3、面积为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4、浙江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

5、初夏,浙江各地逐步进入汛期,俗称“梅雨”季节。

6、深秋时节,浙江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十月小阳春”。

7、据2008年5%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浙江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03.4:100。

8、东晋南朝时,浙江已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9、杭州曾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10、北宋末年,钱塘词人杨万里被誉为词坛泰斗。

11、吴越国是五代十国之一,907年钱镠被后梁封为吴越国王,定都杭州。

12、20世纪初,民族危机继续加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章炳麟、鲁迅等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13、2008年浙江省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

14、2008年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

15、1919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

16、浙江乌镇人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

17、1922年在宁波成立的湖畔诗社是我国第一个新诗社。

18、北宋时的浙江,最为流行的是以士大夫为消费对象的小唱和散曲。

19、浙江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主题形象,积极开展对外宣传。

20、浙江旅游发展的总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并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浙江省的陆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A、9.18

B、10.18

C、11.18

D、12.18

2、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是()。

A、钱塘江

B、曹娥江

C、瓯江

D、富春江

3、浙江地势(),山地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南高北低

4、浙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A、2000

B、2001

C、2004

D、2003

5、浙江省海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A、25

B、26

C、27

D、28

6、浙江省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个。

A、3061

B、3062

C、3063

D、3064

7、2009年浙江还开通了杭州——上海、()的动车组,车速大大提高。

A、杭州——宁波

B、杭州——衢州

C、杭州——温州

D、杭州——台州

8、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为(),居全国前列。

A、40.5%

B、50.5%

C、70.5%

D、60.5%

9、浙江省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内陆干旱气候

D、高寒气候

10、浙江省降雨量分布为由()逐步递减。

A、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

B、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向西北地区

D、西北地区向东北地区

11、浙江省共有地级市()个。

A、9

B、10

C、11

D、12

12、据省政府2008年5%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年末常住人口为万人。

A、5120

B、5130

C、5140

D、5150

13、浙江少数民族人口总是不多,但53个少数民族,仅缺和保安族。

A、畲族

B、傣族

C、回族

D、德昂族

14、在浙江省丽水市设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地——景宁畲族自治县,所辖畲族乡(镇)。

A、16个

B、17个

C、18个

D、19个

15、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成为浙江地区盛行的一种生活用具。

A、铜器

B、青铜器

C、印纹陶

D、玉器

16、1963年在建德县乌龟洞发现的万年前的建德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浙江省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A、4

B、5

C、6

D、7

17、唐朝时,浙江的越窑青瓷十分著名,诗人作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沈约

B、吴均

C、谢灵运

D、陆龟蒙

18、戏曲作家的《琵琶记》是南戏发展史的一个高峰。

A、高则诚

B、杨维桢

C、林逋

D、周邦彦

19、书画家是元初画家的宗主,他的诗、书、画名噪一时。

A、越孟頫

B、黄公望

C、马远

D、马和之

20、明朝浙江经济逐步发展,手工业以为盛,杭嘉湖成为全国的中心。

A、制陶业

B、制铜业

C、丝织业

D、蔗糖业

21、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师是,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

A、龚自珍

B、黄宗羲

C、章学诚

D、袁枚

22、曾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提倡“人格教育”的近代先贤是。

A、俞平伯

B、蔡元培

C、陶行知

D、经享颐

23、1920年1月,义乌人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全译本。

A、陈望道

B、章学诚

C、蔡元培

D、龚自珍

24、年2月26日,南麂列岛解放,浙江全境解放。

A、1953

B、1954

C、1955

D、1956

25、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就占得席,总数居全国第一。

A、203

B、204

C、205

D、206

26、目前有440万浙江人在省外发展,万浙江人在海外创业。

A、200

B、180

C、150

D、100

27、以后,浙江文学逐步兴起。

A、汉朝

B、六朝

C、隋朝

D、唐朝

28、南渡的李清照和世居钱塘的成为宋代女作家的双子星座。

A、吴文英

B、周密

C、朱淑真

D、秋瑾

29、浙江作家王旭烽的茶文化三部曲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A、《南方在佳木》

B、《不夜之侯》

C、《筑草为城》

D、《无梦谷》

30、时期出现的说唱艺术,如陶真、弹词、评话、评词和俗曲等,它们在浙江曲艺史上起着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A、秦汉

B、唐宋

C、明清

D、民国

31、盛行于时期的浙江灯影戏(皮影戏),被世界电影历史学家认定为电影发明的先导。

A、唐宋

B、宋元

C、元明

D、明清

32、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是国内知名的电影艺术家。

A、张石川

B、张元济

C、邵醉翁

D、夏衍

33、1931年,浙江人张石川等拍摄制作了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电影,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奠基之作。

A、《歌女红牡丹》

B、《孤儿救祖记》

C、《马路天使》

D、《人小志大》

34、电影《流亡大学》反映的是抗战期间西迁的历史题材影片。

A、杭州大学

B、浙江大学

C、西南联大

D、复旦大学

35、东汉时期,浙江的铜镜制造业已相当发达,其中以现在的()为著名的铸镜中心。

A、杭州

B、宁波

C、绍兴

D、金华

3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有文章,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A、鲁迅

B、刘开渠

C、周昌谷

D、蔡元培

37、,浙江舞蹈以“瓦子”间的群体性舞队活动为主体。

A、南宋时期

B、北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

38、1928年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曾聘任为雕塑系主任。

A、刘开渠

B、李金发

C、卢鸿基

D、萧传久

39、浙江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亿元。

A、6000

B、5000

C、4000

D、3000

40、年蔡元培主持建立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从此杭州再次成为中国美术重镇。

A、1938

B、1928

C、1918

D、1908

三、多项选择是(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浙江省内的三大名湖是。

A、杭州西湖

B、绍兴东湖

C、嘉兴南湖

D、淳安千岛湖

E、宁波东钱湖

2、浙江沿海建有万吨以上的泊位的港口有。

A、北仑港

B、舟山港

C、海门港

D、温州港

E、象山港

3、浙江省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其中等的储量居全国首位。

A、磷

B、萤石

C、石煤

D、明矾石

E、叶腊石

4、浙江省有7个民用机场,其中为国际机场。

A、杭州萧山机场

B、温州机场

C、义乌机场

D、宁波栎社机场

E、舟山机场

5、浙江气候的特点可概括为。

A、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B、梅雨季节长,日照不足

C、雨量丰沛,空气湿润

D、雨热季节变化同步

E、气象灾害频发

6、浙江省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和大雾等。

A、冰雹

B、寒潮

C、冻害

D、大风

E、大雪

7、传入浙江省已具有1800余年历史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天主教

E、道教

8、在下列浙江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2万的是。

A、壮族

B、畲族

C、土家族

D、苗族

E、回族

9、浙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都记载了地方历史与典故。

A、赵晔的《吴越春秋》

B、吴均的《齐春秋》

C、王充的《论衡》

D、袁康的《越绝书》

E、沈约的《四声谱》

10、吴越国佛教特别盛行,曾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仅西湖四周就兴建了等300多个寺院和100多座佛塔,有“佛国”之称。

A、灵隐寺

B、昭庆寺

C、六通寺

D、灵峰寺

E、云栖寺

11、南宋时,词学中的浙江名家有等。

A、周邦彦

B、吴文英

C、陆游

D、张炎

E、朱淑真

12、南宋时文化教育蓬勃发展,南宋理学有等四大学派。

A、余姚学派

B、四明学派

C、永嘉学派

D、金华学派

E、永康学派

13、明清时期,浙江书院盛极一时,杭州就有等四大书院。

A、敷文

B、崇文

C、紫阳

D、诂经精舍

E、嵩山

14、隋唐时期,浙江藉著名文学家有。

A、骆宾王

B、贺知章

C、周邦彦

D、孟郊

E、白居易

15、两宋时期,曾先后任职浙江的大文豪有。

A、白居易

B、杜牧

C、范仲淹

D、王安石

E、苏东坡

16、浙江词人张炎等均为南宋词坛大将。

A、陈亮

B、吴文英

C、王沂孙

D、周密

E、陆游

17、浙江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其中“四大南戏”等就是流传至今的传世之作。

A、《琵琶记》

B、《荆钗记》

C、《白免记》

D、《拜月记》

E、《杀狗记》

18、据《醉翁谈录》、《夷坚录》等书记载,南宋时杭州流行的说唱艺术有数十种。

A、《都城纪胜》

B、《繁胜录》

C、《梦梁录》

D、《武林旧事》

E、《太平广记》

19、1977年以来,经过改编的等成为书场上久演不衰的保留书(曲)目。

A、中篇弹词《美女蛇》

B、长篇弹词《董小宛》

C、杭州平话《海瑞》

D、温州鼓词《王十朋》

E、绍兴莲花落《闹稽山》

20、清代杭州所产的丝织品有等不同名称,并远销海外。

A、“杭绸”

B、“杭缎”

C、“杭纺”

D、“杭罗”

E、“杭绫”

21、《浙江省“三带十区”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三带”是指。

A、杭州湾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

B、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

C、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

D、浙北沿运河旅游经济带

E、浙中盆地旅游经济带

22、浙江省已形成以杭州西湖为中心,以四条旅游线路构成的旅游网络,这四条旅游线路是。

A、杭州湾文化休闲之旅

B、浙东风情之旅

C、浙西名山名水之旅

D、浙南奇山奇水之旅

E、浙北运河古踪之旅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旅游概述练习题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和的古代旅游活动 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4.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5. 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二、单项选择题 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的迁移和集散 A定居性 B团体性 C季节性 D规律性 2.“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 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由行为 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 3、采猎生产活动受()的影响最直接 A社会生活 B自然环境 C经济条件 D人类意识 4.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的产生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A农民 B手工业者 C牧民 D商人 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A原始社会的初期 B原始社会的末期 C世界的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的中期 三、多项选择题 1.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 A气候的变化 B自然灾害 C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战争 2.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 )出现 A古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古印度 四、判断题 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 2、()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五、填表题 行为类型迁徙旅行享乐旅行 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行为性质自然行为 行为意识主动 行为目的非功利 答案 一、填空题 1、萌芽产生发展 2、旅游意义本质特征 3、文化意识经济条件 4、享乐旅行 5、经商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D 6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四、判断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

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A. 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 B. 1959 年的《现代汉语词典》 2、旅游的本质是 ( )。 A. 游览 B. 旅行 C. 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具有 包容性 3、“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 。说明( )是一定社会 文化环境的化身。 A. 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 、旅游设施 D 、管理服务 4, 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 ) A. 从四川迁到广州定居 B. 去云南做生意 C. 去九寨沟观光 D. 德国大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 5,以下的旅游不属于地方性旅游的是( )。 A. 去东莞樟木头观音山游览 B. 去深圳欢乐谷游玩 C. 参观东莞古典园林可园 D. 参观东莞石碣袁崇焕故居 )。 B. 1931 年的《辞源》 D. 1811 年的英国牛津字典

6,世界上最普遍、最主要的旅游形式是()。 A. 生态旅游 B. 商务旅游 C. 宗教旅游 D. 观光 旅游 7,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 ) A. 度假旅游 B. 科技文化交流旅游 C. 商务旅游 D. 团 体旅游 8,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A.美国人到北京旅游 B. 中国人到长城参观 C、日本人来中国参加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你和父母去 罗马旅游 9、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 具有()特点。 A.消费性 B.广泛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10, 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A.巴黎 B.西班牙 C.日内瓦D马德里 11、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 每年接待几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大 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旅游。 A、观光 B、度假 C、商务 D、专项 12、1998年6月25日一一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 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 属于: A、观光旅游 B、专项旅游 C、新型旅游 D、跨国旅游 1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最根本的差别在于( A.消费程度 B.逗留时间 C. 跨越国界 D.便利程度 14、以下属于旅游的是: 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15、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2、国际旅游包括()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 一、旅游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 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 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 里左右。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 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 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 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 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 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 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 州)。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 1.西南高、东北低。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 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旅游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旅游概论》考试试题(B)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1964年12月成立的是国家旅游局的前身,一直到1982年才更名为国家旅游局。 2、生态旅游资源划分成型生态旅游资源和型生态旅游资源。 3、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活动。 4、国际性旅游组织PATA是的缩写。 5、我国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和国内旅游业务。 6、旅游创汇与传统的商品出口创汇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表现在:、、。 7、旅游产品主要由、、和等组成。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于1949年11月诞生。 9、旅游具有调剂生活的现实作用其现实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10、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游客消耗掉的,如参观展览、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阳浴,这是旅游资源 的特点。 11、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市场可分为和。 12、开发生态旅游的意义是:、和。 13、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旅游资源可分为和。 14、造成旅游资源衰败和被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和两个方面。 15、旅游景点按照景点的性质或设置目的划分可分为两大类:和。 二、选择题(20分) 1.世界旅游日为。 A 9月27日 B 10月5日 C 11月5日D12月27日 2、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B投资小而雇用的人员多 C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D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要求不高3、“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的一首诗中。 A《悲哉行》B《全唐诗》C《周易正义》D《诗经》 4、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阳光海滩B流泉飞瀑C奇洞异石D民族风情 5、旅游零售商主要以为典型代表。 A旅游批发商B旅游经营商C旅行代理商D旅行社 6、古代探险旅行的代表人物是。 A麦哲伦B李白C徐霞客D鉴真 7、五台山属于。 A世界文化遗产B世界自然遗产 C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D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8、早在商代就已经设立,古代中国最早的住宿设施是。 A馆B驿站C亭D邮 9、.我国第一家旅行社是。 A中国旅行总社B中国国际旅行社 C华侨旅行社D中国旅行社 10、CHA是指的简称。 A中国旅游协会B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C中国饭店协会D中国旅游报刊协会 三、判断题(20分)

选修三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 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 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 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分布:

《旅游概论》第一章检测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检测题 (150分钟完卷,总分300分)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旅行源于_______活动;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仪式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就个体而言,旅游者的产生,是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的__________和_______成熟的结果. 3、“艾斯特”定义认为旅游:旅游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而引起的一切关系的总和.但该定义中不足的是把“昼游夜归”和___________排除在外,而且难于把一般的__________和具有消遣性的__________加以区别. 4、现代旅游是以________为主,集食、住、行、购、娱等六个方面。 5、旅游的本质属性包括_______ 、文化属性、__________、________。 6、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化身,是旅游者的参观对象,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7、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指消费水平和______而言,旅游这种消费形式是将_______消费和_______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 8、旅游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身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代替性。它有______参与和______参与之分. 9、国际旅游,根据旅游地区的国界和旅游者的国籍来划分,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旅游. 10、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______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他是以某些______目的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其中包括______ ______ 、展览旅游和奖励旅游。 11、_________更能够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旅游的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有个性化和主动参与性的旅游需求。它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生态旅游等. 12、我国旅游组织大体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迁徙和旅行的共同外部特征是_______. 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用行为 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 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其中阐释了产生旅游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 A.人类意识的发展 B.精神需求的提高 C.社会文化的进步 D.经济条件的成熟3、以下属于旅游的有______ A.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街乞讨 C.帝王巡游 D.在自家的田园里闲庭信步 4、古语:“父母在,不远游”,如今旅游作为业余生活的首选,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A.人身自由的体现 B.精神上的解放 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在膨胀 D.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旅游感念发生变化,是旅游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 5.“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两段文字都解释了:________ A.旅游的社会属性 B.旅游的文化属性 C.旅游的经济属性 D.旅游的消费属性 6、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形式和活动方式,同一般消费和社会活动相比较,有自身的个性特征:_______ A、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季节性 B、社会性文化性经济性消费性 C、广泛性社会性参与性季节性 D、社会性文化性经济性季节性 7、“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整个中东的旅游消费受到重创……”反映出旅游具有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季节性 D、参与性 8、世界旅游的发展史表明,旅游活动是按照________规律发展的 A、由近及远、先国外后国内 B、由远及近、先国内后国外 C、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外 D、又远及近、先国外后国内 9、广东人夏天到北戴河避暑、疗养是属于________类型的旅游。 A、地方性的度假旅游 B、全国性的专项旅游 C、跨国性的公务旅游 D、全国性的度假旅游 10、温家宝总理于2007年4月对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富士山,参观了孙中山先生撰文的碑刻石。他的这次活动属于________ A、观光旅游 B、新型旅游 C、专项旅游 D、洲际旅游 11、大陆人到澳门、香港、台湾三地七日游,是属于______ A、地方性旅游 B、全国性旅游 C、洲际旅游 D、国际旅游 12、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什么又有“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称呼,其依据是:_____ A、旅游的临时迁徙性 B、概念的包容性 C、旅游的目的性 D、旅游的非盈利性

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 台州市旅游局台州学院旅游系 2003、12

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人员安排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 顾问:魏小安、尹泽生 组长:纪根立 副组长:张志顺、肖歌 成员:各市分管市长、市旅游局局长、林震华、金炳雄 专家组: A.陈纲、林正秋、傅文伟、刘正官、方龙龙、竺国强、常杰、唐代剑、程玉申、周宣森、王昆欣 B.各相关厅局高工或相关业务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农业局、交通厅)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连清 副组长:张华、周明瑶、颜邦林 成员: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旅游局局长、张成、叶飞、许世勇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 组长:李跃军 副组长:耿继祥、林智理 各县(市、区)负责人: 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 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 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

主要成员:陈迎春、江仙丽、张玉苏、吕秋娣、陈春波、吴有红、赵佳薇、王坤、金央飞、王海燕、陈慧、孙长河、吴妃妃、庞小华、钱丽萍、朱红良、俞红玲、吴妍瑜、芦利丹、王月月、诸小亮、史春波、李彩琴、周旭飞、陶伟君、张跃跃、金星根、吕秋弟、顾唯唯、王丽娜、王牡丹、周永兵、吴理丹、张青、沈春玲、徐春芳、杨霞、葛利利、徐卫勇、谢丽君、曹军芬、周玉婷、章炎芳、吴金蓉、徐成华、俞春月、周玲奶。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执笔 台州市总报告:李跃军 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 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 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报告执笔 建筑设施类:单庆宏气候气象类:林智理地文景观类:耿继祥 生物景观类:郑瑛旅游商品类:徐佳遗址遗迹类:季仁沛 人文活动类:汤蓉岚水域风光类:周秋巧

《旅游概论复习资料》

《旅游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概述 一、填空题: 1、旅游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旅游是从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3、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 4、“迁徙”与“旅行”有着共同的外部特征——。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 “”;后者却是一种“”。 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孕育着旅游的因子;“”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7、英文一词最早见于1811年英国出版的《》;古代中国“旅 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中的诗句“”。 8、“艾斯特”定义是指由瑞士的()和()在他们 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对旅游所下的定义。 9、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精神上的和特定需要的,即获得身心愉 悦感受和体验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10、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或前提,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 11、旅游是包含了、、、、、等内容的综合性的活动。 12、旅游具有、、、属性。 13、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的需要分为、和三个方面;而旅游是人们生活 水平提高、超出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14、旅游具有、、、的特点。

15、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和两大类。根据旅程的长短,前者又可分为、 和三种具体形式;后者也可分为、和三种具体形式。 16、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和四大类型。其中,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 的旅游活动类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是。 17、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是;被称为佛教第二故乡的是;有世界“购物天 堂”美誉的是;被称为“袖珍之国”的是。 18、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是,它正式成立于年, 总部设在;现有正式会员个;我国于年月日被该组织接纳为第个成员国。 19、我国的旅游组织大体上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0、中国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它的全 称是。 二、判断改错题: 1、旅游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活动,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 () 2、旅游素有“民间外交”之誉,这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平民老百姓。 () 3、古代旅游活动之所以局限在少数权贵和富闲人士之中,主要在于古人普 遍 缺少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 ()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___》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__和___。 3.1841年7月,__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__编写的_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__、___和___。 二、选择题 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__。 A 消遣性 B 营利性 C 公众性 D 观光性 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__。 A 团体旅游 B 国际包价旅游 C 商务旅游 D 修学旅游 3._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 B 1855 C 1865 D 1872 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 B 近代旅游和旅行 C 现代旅游 D 国际旅游 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 C 中国国际旅行社 D 中国旅游社

三、名词解释 1.迁徙活动 2.现代旅游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4.简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五、论述题 1.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 2.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一、填空题 1.按地理范围,旅游活动分为___、___、___、___等。 2.按旅行距离来分,旅游活动分为___、___。 3.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___、___。 4.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___为特征,涉及___和___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旅游活动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 6.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有___、___、___。 二、选择题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旅游概述 练习题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一、 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 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 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 和 的古代旅游活动 3. 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和_ 4. _________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5. 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二、 单项选择题 1. 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的迁移和集散 A 定居性 B 团体性 C 季节性 D 规律性 2. “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 A 都是自然行为 B C 都是空间移动 D 3. 采猎生产活动受( 成熟的结果 都是自由行为 都具有非功利性 )的影响最直接 C 经济条件 A 社会生活 B 自然环境 4. 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旅游业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C 牧民 D 商人 ) D 人类意识 的产生 5、 ( A 农民 B 手工业者 6、 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A 原始社会的初期 B C 世界的文明古国 D 三、 多项选择题 原始社会的末期 原始社会的中期 1. 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 ) A 气候的变化 B 自然灾害 C 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 战争 2. 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 )出现 A 古中国 B 四、 判断题 1、( ) 2、( ) 美国 C 英国 D 古印度 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 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答案 一、 填空题 1、萌芽 产生 3、文化意识 二、 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发展 2 经济条件 4 4C 5D 、旅游意义 、享乐旅行 本质特征 5 、经商 6B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

第一章 浙江旅游概述

第1章第一章浙江旅游概述 1.1 1.1 浙江来由及历史 浙江因钱塘江(又名浙江)而得名。它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北接江苏、上海,西连安徽、江西,南邻福建、东濒东海。地理坐标南起北纬27°12′,北到北纬31°31′,西起东经118°01′,东至东经123°。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海区面积22.2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48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40公里。浙江素被称为“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丝茶之府,旅游之地”。 1.2 1.2 浙江地形及气候特点 浙江地形的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丘陵占70.4%;平原、盆地占23.2%;河流、湖泊占6.4%。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浙中金衢盆地、浙南山区、东部沿海平原和濒海岛屿。浙江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如下图所示。

浙江地形图 1.3 1.3 浙江旅游资源 浙江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的八大主类、三十一个亚类,浙江省都有分布。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6处;省级森林公园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4A级旅游区(点)38处。浙江省旅游资源单体类型如下表所示。 浙江省旅游资源表

络。浙东风情之旅,途经绍兴、宁波、舟山等地,是一条文物古迹众多,陆路与海路融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线。浙西名山名水之旅,沿钱塘江上溯至千岛湖,是一条融江、湖、山、洞为一体的神奇旅游线。浙南奇山奇水之旅,经金华、丽水至温州。浙北运河古踪之旅,经嘉兴或湖州而至江苏。此外,还有钱江观潮、农家乐、书法旅游、古文化旅游、畲乡风情、端午龙舟节等许多特色旅游项目。全省及国内旅游收入情况,以2004年为例,如下表所示。 第2章第二章浙江主要自然旅游资源 2.1 名山 1. 西湖群山 杭州地形的特点是兼有山岭、平原、溪泉洞石、江河湖海。西湖群山,起自天竺,终于天目,内峙外耸,大致构成马蹄形的三个骨架。外围以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海拔300~400米,如虎跑山、天马山、五云山、天竺山、北高峰、老和山等,其中天竺山最高,海拔412米。中圈以石灰岩为主,如玉皇山、南高峰、飞来峰等,海拔200~300米。因石灰岩中的碳酸钙易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形成岩溶,为洞穴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内圈海拔50~100米,也以石灰岩为主,如紫阳山、南屏山等。

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第二章)

旅游概论 教 案 系别:商旅系年别: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 2015级旅游管理高职班 2015级酒店管理高职班姓名:

课程表 一二三四五1-2 3-4 o 5-6 7-8 9-10 教材:《旅游学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洪帅主编 2010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313-06178-2/F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校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 注 一 8月24 25 26 27 28 29 30 1.2015年8月27日教 职工上班。 2.2015年8月29日、8月30日新、老生报到, 8月31日老生正式上课,新生军训。 3.第二十周为考试周。 4.节假日安排按照学院通知执行。 二 31 9月1 2 3 4 5 6 三 7 8 9 10 11 12 13 四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21 22 23 24 25 26 27 六 28 29 30 10月1 2 3 4 七 5 6 7 8 9 10 11 八 12 13 14 15 16 17 18 九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 26 27 28 29 30 31 11月1 十一 2 3 4 5 6 7 8 十二 9 10 11 12 13 14 15 十三 16 17 18 19 20 21 22 十四 23 24 25 26 27 28 29 十五 30 12月1 2 3 4 5 6 十六 7 8 9 10 11 12 13 十七 14 15 16 17 18 19 20 十八 21 22 23 24 25 26 27 十九 28 29 30 31 1月1 2 3 二十 4 5 6 7 8 9 10 星 期 日 周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 一、旅游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 1.西南高、东北低。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 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汇编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 A 旅行 B 购物 C 娱乐 D 游览 2、小放暑假到济南姑姑家玩,顺便观赏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 A 旅行 B 旅游 C 游览 D 娱乐 3、旅游的前提和手段是() A 旅行 B 游览 C 住宿 D 娱乐 4、下列属于旅游的是() A 远古人狩猎迁徙 B 乞丐沿途要饭 C 帝王巡游 D 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5、旅游的本质是() A 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B 特殊生活经历 C 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寻求人身自由感 6、旅游定义发展的产物是() A 社会 B 文化 C 历史 D政治 7、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的() A 本质 B属性吗 C 特点 D 内容 8、“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 A 北宋 B 东汉 C 南朝 D 北朝 9、西方“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1811年出版的() A 《普通旅游学纲要》 B 《旅游指南》 C 《牛津词典》 D 《利物浦之行手册》 10、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 A 艾斯特定义 B 旅游 C 旅行 D 游览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2、旅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旅游是非功利性,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CA 6-10BDCCB 二、简答 1、答: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2、答: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 3、答:旅游定义扩大了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即外延性)。诸如在商务活动、出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顾游览和消遣等这种公务与游玩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包容在旅游范畴之内,即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率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与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讲,同样可以称为旅游。但是为了与纯消遣性旅游相区别,往往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义表示旅游的不同类别。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地理学 课后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 2、旅游资源 3、旅游业 二、填空题 1、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的独有的特性有:____、____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2、旅游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____、____和____。 3、中国旅游地理的传统方法有:实地考察法、____、____、旅游地图法、分类对比法和____。 三、选择题 1、自然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下面哪一项是不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A季节性和时限性 B地带性 C空间性 D天然性 2、下列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 皇家园林 B 佛教文化 C 动植物园 D 现代都市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或内涵。

2、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中国旅游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 试论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主体方向。

练习参考答案 一: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二:1、人为性、时代性 2、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3、文献资料分析法、统计图表法、技术经济论证法 三:1、C 2、C 四:1、(1)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2)旅游吸引力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 (3)旅游资源既包括未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开发利用的内容 (4)旅游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 (5)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旅游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118°00′~123° 00′、北纬27°12′~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 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 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 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 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 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 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 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 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 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 1.西南高、东北低。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 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 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 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 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 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浙江省陆 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 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三)气候条件 浙江地处东南季风剧烈活动的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总特点是:冬夏 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同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20201114151512)

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 A旅行B购物C娱乐D游览 2、小放暑假到济南姑姑家玩,顺便观赏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 A旅行B旅游3、旅游的前提和手段是A旅行B游览4、下列属于旅游的是(A远古人狩猎迁徙 C帝王巡游5、旅游的本质是() C游览D娱乐 ) C住宿D娱乐 ) B乞丐沿途要饭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A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B特殊生活经历 C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寻求人身自由感6、旅游定义发展的产物是() A社会B文化C历史D政治 7、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的() A本质B属性吗C特点D内容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

A北宋B东汉C南朝D北朝 9、西方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 ______ 年出版的() A《普通旅游学纲要》B《旅游指南》 C《牛津词典》D《利物浦之行手册》 0、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 A艾斯特定义B旅游C旅行D游览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2、旅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旅游是非功利性,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CA 6-10BDCCB 简答 1、答: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2、答: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 3、答:旅游定义扩大了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即外延性)。诸如在商务活动、出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顾游览和消遣等这种公务与游玩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包容在旅游范畴之内,即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