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总复习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八下第七课)练习

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下册第七课)

,课时知识网络

严走近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由①________制定或认可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②________

对全体社会成员③________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谁都不能违法④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

及其类别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必受惩罚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⑤________;法律标志是⑥________;必然后果

是⑦________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有可能演化为犯罪

防患于未然认清犯罪危害

加强自

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关法律,划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⑧________,防患于未然

①国家;②强制性;③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不违法;⑤严重危害性;⑥刑事违法性;⑦刑罚当罚性;⑧防微杜渐

,中考考点精讲

走近法律

1.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显著特征。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国家暴力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论职位高低,富贵贫贱,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

(1)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法不可违

1.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犯罪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3.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

(1)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到追究。

4.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1)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5.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1)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2)许多犯罪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3)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6.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对比角度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情节轻微,对社

会危害不大

情节严重,具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

触犯法律不同违反刑法以外

的其他法律

触犯刑法

处罚方法不同行政处罚或

民事赔偿

刑罚处罚

联系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

正,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

犯罪。

防患于未然

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2)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例1】[2014河北中考第24(1)题]大众话题评说。

注:网络大V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众多粉丝的“公共人物”,也称网络红人。

(1)根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关系。

明确考向

1.从设问上看,属于“是什么类”;

2.从知识模块来看,是综合考

查“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的问题。

提取信息

1.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造谣传谣;

3.法律惩

罚。

调动知识 1.公民的法律意识;2.违法行为;3.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规范表述

(答案)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

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的言行很容易危害社会而触犯法律,

最终受到法律惩罚。

【例2】[2014河北中考第25(3)题]生活热点分析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霾,感觉异常冤屈,开始了自己的诉说……

结合右图所示,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何会使霾忧心忡忡。

明确考向

1.从设问上看,属于“原因类”;

2.从知识模块来看,是综合考查

“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的问题。

提取信息

1.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有些规定,对我的威胁很大,实在让

我忧心忡忡;

2.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调动知识 1.环境污染有法可依;2.公民环保权利意识。

规范表述

(答案)

促使公民增强环境保护的权利意识,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

动,更有利于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

原因类题型讲解

此类型的设问多以“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因素”等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直接原因型:直接以原因的形式出现,考查教材知识,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2.原因转换型:事物的理论依据、意义、作用、地位、重要性、必要性、危害、影响、特点、事物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措施,相应的法律规定、社会现实等内容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有时需要加以补充或调整。

3.原因多面型:有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综合归纳、全面分析。

4.原因创新型:针对无法用相关的内容进行转换的问题,特别是时政材料中人物的行为,可以从行为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国策、法律规定、权利义务等要求,以及他们的行为、做法的具体作用(有利于……)等方面组织答案。

5.一般情况: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影响、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例2属于原因创新型,材料中没有直接以原因的形式出现,那么就需要我们进行原因创新,从《环境保护法》实施的意义进行考虑,从而得出答案。

,随堂针对演练

一、选择题

1.(2016徐州中考第7题)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法律( B )

A.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2.(2016淮安中考第6题)下列图中两圆分别代表法律、道德调整的对象和范围,其中表达正确的是( B )

,A ,B ,C ,D

3.(2016白银中考第4题)自2016年4月1日开始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C ) 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

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

4.(2016襄阳中考第4题)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话提示我们( C )

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自尊自信,学会坚强

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 D.调控情绪,品味生活

5.(2016武汉中考)青年陈某在校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一起混在娱乐场所,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陈某仍不思悔改。一日,陈某潜入某商厦盗窃被抓,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我们青少年应从陈某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的教训是( D )

①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②违法、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③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

道路④自觉遵守法纪,注意防微杜渐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2017原创预测)欣赏下边漫画《追责》,漫画告诉我们( B )

①我国的法律只对退休人员有约束作用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重要特征③贯彻落实我国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6玉林中考第8题)近年来,演艺明星房祖名、李代沫、尹相杰、毛宁等因吸毒被抓入狱的丑闻持续不断。这警示我们( C )

①吸毒有罪,要远离毒品②要拒绝不良诱惑,远离不良场所③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有吸毒行为的人就会走上犯罪道路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8.(2016常德中考第25题)社会热点分析

材料一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不久,双方各自集结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小李、小谢两人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依法逮捕。

材料二右边漫画《落脚点》。

,落脚点

阅读材料后,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小李、小谢二人前后的表现分别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你什么启示。

答:(1)二人小时候打架、骂人的行为属于一般的不良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危害,但不够刑事处罚。二人现在作为年满16岁的中学生“约架”斗殴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直接违反刑法规定,要受刑法处罚。(2)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遵纪守法,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法律所提倡的努力去做,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法律伴随我们健康成长(遵循法律而生活)。

,课后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2016齐齐哈尔中考第1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这体现了( C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2.(2016云南中考第17题)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B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6烟台中考第6题)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C )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2016武汉中考第12题)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瞿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C )

A.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5.(2016广东中考第6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条款表明( D )

A.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依法严厉惩处

B.平时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

C.只有在国家组织的考试中才不能作弊

D.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

6.(2016贺州中考第8题)“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 D )

①可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②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③勿以恶小而为之④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7原创预测)如图漫画是小明上初中后的行为表现,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漫画中的行为体现了一个由轻到重发展的过程,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②道德水平的低下,是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③我们应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做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人④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2017原创预测)社会热点分析

2016年7月25日,军事法院依法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受贿案进行了一审判决,认定郭伯雄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的赃款上缴国库,剥夺上将军衔。

(1)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被判刑说明了什么?

(2)对郭伯雄的判决运用了什么处罚?有哪几种主刑和附加刑?

(3)作为中学生,这一案例给我们哪些警示?

答:(1)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2)刑罚处罚。主刑:无期徒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3)①我们青少年要预防违法犯罪,就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防微杜渐;②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9.(2016十堰中考第27题)中学生史某有写日记的习惯,因经常被偷看与父母关系紧张,沉迷游戏,暴力影视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为此没少挨父母打骂,上课玩手机,经常偷同学钱物,受到老师的批评、学校“劝退”。同学给他起了不少外号,如“三只手”“史(时)迁”……经不起已辍学“哥们儿”的“劝导”,加入他们团伙,因结伙斗殴、持刀抢劫而锒铛入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史某哪些权利受到侵犯?

(2)分析史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3)谈谈史某经历给同龄人带来的启示。

答:(1)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等。(2)交友不慎;缺乏自我约束;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漠;父母未尽到家庭保护的职责;社会保护不力。(3)要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遵纪守法;加强道德修养抵制不良诱惑;谨慎交友;防微杜渐,改正不良习惯,防患于未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