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的基本概念

人体生来就具有对各种抗原物质的生理性反应,这种免疫功能人人皆有,无特异性,并可遗传给后代,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过程中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但在各种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特异性免疫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免疫功能低下,会对机体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多种传染病、非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中引人注目的有肿瘤等。造成机体免疫下降的原因有多种,诸如营养失衡、精神或心理因素、年龄增大、慢性疾病、应激、内分泌失调和遗传因素等。

基本概念

1、抗原是指能在机体内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异体蛋

白和药物等它具有两种特性:

①剌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形成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这种性质

称为免疫原性或抗原性。

②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出现免疫反应的物质,这种性质称为反应原性。

2、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对机体刺激后形成的,为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结合反应

功能的球蛋白。

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根据对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免疫球蛋白的范围比抗体更广,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实践中常将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作为同义词互用。

3、补体是人或动物体液中正常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含量相对稳定,与抗原刺激无关,故不随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建立和增强而增强。

补体是一组球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比较稳定,不随免疫接种而增加。

一般情况下,补体在体液中呈无活性的状态,只有当受到某种“激活剂”(如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后,其各组成成分依次被活化,补体各成分或其裂解片段才具有活力。活化的补体作用于细胞膜,最终会引起细胞膜的不可逆损伤,导致细胞(细菌)的溶解。

通过这些功能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而免疫功能异常则出现免疫性疾病,或者发生肿瘤。

凡是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抗感染、抗肿瘤以及维持自身稳定的食品,都属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健食品的范畴。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机体的免疫功能:

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防御功能,如正常组织(皮肤、粘膜等)的屏障作用、正常体液的杀菌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天然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1).吞噬作用

病原微生物等异物,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组织后,可被存在于体内不同部位的中性粒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所逐级吞噬。

(2).细胞毒作用

巨噬细胞对异己细胞的杀伤作用,除了吞噬作用外,还具有下列三种不同形式的细

胞毒作用:

①激活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②武装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③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抗原异物接触后产生的防御功能。

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初次接触抗原异物时并不立即发生免疫效应,而是在高度分辨自我和非我的信号过程中被致敏,启动免疫应答,经抗原刺激后被刺激的免疫细胞分化生殖,逐渐发展为具有高度特异性功能的细胞和产生免疫效应的分子,随后再遇到同样的抗原异物时才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

前者是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而又大大增强后者对特异性病原体或抗原性物质的清除能力,显著提高机体防御功能。

免疫功能是逐步完善和进化的结果,其中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