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综合问题与两大守恒定律

电容综合问题与两大守恒定律
电容综合问题与两大守恒定律

电容综合问题与两大守恒定律

武义第一中学 陶汉斌(321200)

近几年中学物理竞赛试题中常出现关于电容的综合问题,这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解答此类问题往往要利用其它相关物理知识,特别是电荷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这两大最基本的定律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根据近几年的竞赛情况对电容综合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一、电容与能量守恒的综合

对于电容为C 的电容器,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U 时,所储电场能为22

1CU W =,而在充电过程中电源所释放的能量为Q=2W 。该能量可以与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因此可结合能量守恒来解符合相关的问题。

例1 假想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 很大,有一半径为R ,厚度为d (d <

算所需磁感强度的数值,假定金属盘的电阻为零,金属的密度ρ=9×103kg/m 3,介电常数为ε=9×10-12C 2/N ·m 2。 分析与解:金属圆盘在下落过程中,金属圆盘的能量肯

定要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即在某段时间内圆盘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圆盘增加的动能和圆盘电容器中所增加

的电场能。当盘在磁场中下落速度从υ增加到υ,时:

金属圆盘减少的重力势能:E 1=mg(υ+υ,)t/2

圆盘增加的动能: E 2=1/2 m(υ、2-υ2)

圆盘电容器增加的电场能:E 3=1/2 C (U ,2-U 2),

其中 U 、=Bd υ,,U =B d υ,d R d S C //2πεε?=?=

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E 1= E 2 +E 3得

mg(υ+υ,)t/2=1/2 m(υ、2-υ2)+ 1/2 C (U ,2-U 2)

即:m g t= ( m +CB 2d 2 )(υ,--υ), t a ??=/υd cB m mg 2+= 由此得盘的加速度:d

B R m mg a 22επ+=

按题意:g g a )1000/1(-=,由此得1000

12=ρεB , T B 631010--=?=ε

ρ 例2 如图2,电源的电动势为U ,电容器的电容为C ,S 是单刀双掷开关,MN 、PQ 是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平行光滑大导轨,它们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两导轨间距为l ,导轨处在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两导轨所在的平面并指向图中纸面向里的方向,

21L L 和是两根横放在导轨上的导体小棒,

质量分

别为1m 和2m 且1m <2m 它们的导轨上滑动时与

导轨保持垂直并接触良好,不计摩擦,两小棒的

电阻相同,开始时两根小棒均静止在导轨上,现

将开关S 先合向1,然后合向2,求:

(1)两根小棒最终速度的大小。

(2)在整个过程中的焦耳热损耗。

(当回路中有电流时,该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忽略不计)。

分析与解:开关S 由1合向2之后,起初电容器通过导轨及两小棒构成的回路放电,外磁场B 对通有电流的两小棒施加向右的安培力,使两小棒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随后,由于以下三个因素:(1)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是随时间衰减的;(2)两小棒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阻碍电容器通过小棒放电;(3)开始时两棒受到的安培力相等,但由于两棒质量不等,故获得的速度不等,L 1的速度υ1较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亦较大,从而使流经该棒的电流比较小,导致L 1所受的安培力较小,相应的加速度也较小,两棒加速过程中的差异最终导致两棒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并使两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均等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流经两棒的电流为零,它们所受的安培力消失,两棒维持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自电容器开始放电至小棒达到最终速度恒定的过程中,任一时刻的

电流如图3所示,此时作用于L 1和L 2上的安培力分别为:

11Bli f = ⑴

22Bli f = ⑵

在t 到t t ?+时间内,两棒增加的动量由动量定理给出,即:1111υ?=?=?m t Bli t f ⑶

2222υ?=?=?m t Bli t f ⑷

由于开始时两棒均静止,最终两棒速度相等,设最终速度为υ,则有:∑=?υ1

1m t Bli , ⑸ ∑=?υ2

2m t Bli ⑹ ⑸⑹两式相加,得:υ∑+=?+)()(2121m m t i i Bl ⑺ 任何时刻,通过21L L 与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电容的放电电流i ,即 i i i =+21 ⑻

而∑∑-=??=?+q Q t i t i i Bl )(21 ⑼

⑼式中Q 为刚开始放电时电容正极板带的电量,q 为小棒达到最终速度时电容器正极板带的电量,显然

CU Q = ⑽ υCBl q = ⑾

由⑺、⑻、⑼、⑽、⑾式得

υυ)()(21m m Bl U BlC +=-,解得

)/(2221C l B m m BlCU ++=υ。

电容器开始放电时,所具有的电能为

202

1CU W =。 棒达到最终速度时电容器的储能为

22221234421)/(2

121C l B m m U C l B C q W ++=?=。 两棒最终的动能之和为

222212

222212212)

()(21)(21C l B m m U C l B m m m m W ++?+=+=υ,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在整个过程中的焦耳热为

222212

21210)

()(21)(C l B m m CU m m W W W W +++=+-=?。

二、电容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综合

电容器在充电、放电的过程中,应满足电荷守恒定律,因此要结合电荷守恒定律来解答相关问题。

例3 3个相同的电容与2个电池连接成如图4所示的电路,已知1ξ=3V ,2ξ=4.5V ,当S 1、S 2接通后,求ao U 、bo U 、co U 。分析与解:根据电压关系得:

1ξ=ao U -bo U =3V 。 ⑴

2ξ=bo U -co U =4.5V 。 ⑵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得:

ao U +bo U +co U =0 ⑶

由式⑴、⑵、⑶式可求得

ao U =3.5V ,bo U =0.5V ,co U =-4.0V 。

例4 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3个电容器1C 、2C 、3C 的电容值均

等于C ,电源的电动势为ξ,1R 、2R 为电阻,S 为双

掷开关,开始时,3个电容器都不带电,S 先接通a 再

通b ,再接通a ,再接通b ……,如此反复换向,设

每次接通前都已达到静电平衡,试求:

(1)当S 第n 次接通b 并达到平衡后,每个电容

器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

(2)当反复换向的次数无限增多时,在所有电阻

上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为了求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我们先来求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原来3个电容器都不带电,所以当第1次接通a 后,电路为1C 和2C 串联,两者的电容又相等,所以等效电容应为2/C ,由此可知,1C 带的电量应为

ξC Q 2

11= ⑴ 下面来求第n 次接通a 后1C 上的电量。

我们用1Q 、2Q ……依次表示每次接通a 时,电池在该次中对1C 充

电(增加)的电量,因充电时1C 和2C 串联,根据电荷守恒,每次充电时给2C 增加的电量应是1Q 、2Q ……a 接通n 次后,1C 上的电量应为

1Q =1Q +2Q +……+n Q ⑵ 在第n 次接通a 之前,即第n -1次接通b 之后,1C 上的总电量为1Q +2Q +……+1-n Q ,根据电荷守恒,此时2C 和3C 并联,两者的电容又相等,所以2C 和3C 上的电量也相等,皆为(1Q +2Q +……+1-n Q )/2,由此可知,第n 次接通a 后,2C 上的电量应为:

1Q =n n Q Q Q Q ++++-2

121 ⑶ 所以1C 和2C 上的电压应为

1U =(1Q +2Q +……+n Q )/C ⑷ 所以1C 和2C 上的电压应为

C Q Q Q Q Q U C

Q Q Q U n n n /]2

[/)(13212211+++++=+++=- 。 ⑸ 由电压关系知 ξ=+21U U ⑹ 由⑷、⑸、⑹式可得:

C Q Q Q Q Q Q Q n n n ?=++++++++-ξ2

12121 ⑺ 同时,对n +1次接通a 后有 C Q Q Q Q Q Q Q n n n ?=+++++

+++++ξ1211212 ⑻ ⑻-⑺式,得4

1n n Q Q =+ ⑼ 这就是说,后一次接通a 时,1C 上充电增加的电量与前一次之比是

一个常数1/4,可见,每次充电1C 上增加的电量是接等比级数增长的,由⑴和⑼式可知,第n 将次接通a 后,1C 上的总电量为:

ξξ?-=?+++?+=-C C Q n n ])4

1(1[32])41(21)41(21412121[121 ⑽

第n 将次接通b ,1C 上的电量不变,仍为⑽式所示,2C 、3C 上的电量1Q 、I Q 相等,且皆为1Q 的一半,故:

1Q =I Q =ξ?C n ])4

1[(31。 所以3个电容器上的电压分别为

ξξ?-===?-==

])41(1[312,])41(1[3213211n n C Q U U C Q U 。 当n →∞时,1C 上的电量也就是通过电源的总电量,由⑽式可知为: ξC Q 3

2=。 所以电源提供的能量为:

23

2ξξξC Q W =?=。 各电容器储存的电能分别为:

2

32221181,92/21ξξC W W C C Q W ?==?==

。 根据能量守恒,可得电阻上消耗的总电能:

23213

1)(ξξC W W W W W R =++-=。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专题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专题 一、功能关系 1.内容 (1)功是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发生了转化. (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 ,而且必通过做功来实现. 2.功与对应能量的变化关系 说明 每一种形式的能量的变化均对应一定力的功.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 2.表达式:ΔE减= . 说明ΔE增为末状态的能量减去初状态的能量,而ΔE减为初状态的能量减去末状态的能量. 热点聚焦 热点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1.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表达式:W合=E k2-E k1 , 即动能定理. 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由于“增量”是终态量减去始态量,所以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表达式: WG=-ΔEp=Ep1-Ep2. 3.弹簧的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 的负值,表达式:W F=-ΔEp=Ep1-Ep2.弹力做多少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多少;弹力做多少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多少. 4.除系统内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外,其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表达式: W其他=ΔE. (1)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 (2)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 (3)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特别提示 1.在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若只涉及动能的变化用“1”,如果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用“2”,如果只涉及机械能变化用“4”,只涉及弹性势能的变化用“3”. 2.在应用功能关系时,应首先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力对“谁”做功,就要对应“谁”的位移,从而引起“谁”的能量变化.在应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一定要明确存在哪些能量形式,哪种是增加的,哪种是减少的,然后再列式求解. 热点二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对定律的理解 (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两条基本思路. 2.应用定律解题的步骤 (1)分清有多少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2)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 (3)列出能量守恒关系式:ΔE减=ΔE增. 特别提示 1.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关键是准确分析有多少种形式的能量在变化,求出减少的总能量ΔE减和增加的总能量ΔE增,然后再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2.高考考查该类问题,常综合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知识考查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能力. 热点三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例题与习题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例题与习题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例题与习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能量就是能源 [ ] B.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 ] C.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 [ ] 【分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但不能说能源就是能量,说法(1)是不正确的。能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所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按能源是否由自然界直接提供来分的,如煤、石油、草木燃料、风、流水等都属于一次能源;而电能是一种再造能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所以说法(2)是正确的。所谓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是按人们发现和利用能源的进程来划分的,石油是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一种能源,属常规能源,因而说法(3)也是正确的。【解答】 A.错误,B.C.正确。 【例2】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古代的动物食用植物,而植物是靠吸收太阳能生长的,所以可以说,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的仍是煤和石油。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可转化成机械能和电能。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能,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能源的能量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以供利用。所以,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我国的煤和石油尽管储量丰富,但终究有限,且利用后不能再生,终有用完的日子。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因此在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A)。 【例3】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 【分析】核能是人们在近几十年里才发现和开始利用的新能源。虽然各种物质的原子里都有原子核,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能释放能量。只有当原子核发生改变裂变和聚变时才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中能在极短的

电容综合问题归类分析报告

电容综合问题归类分析 中学物理竞赛试题中常出现关于电容的综合问题,这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解答此类问题往往要利用其它相关物理知识,现据近几年的竞赛情况用例题对电容综合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一、电容与牛顿定律等知识的综合 【例1】假想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很大,有一半径为,厚度为(<<)的金属圆盘在此磁场中竖直下落,盘面始终位于竖直平面并与磁场方向平行,如图1所示,若要使圆盘在磁场中下落的加速度比没有磁场时减小千分这一(不计空气阻力)试估算所需磁感强度的数值,假定金属盘的电阻为零,并设金属的密度=9×103kg/m3,介电常数为=9×10-12C2/N·m2。 分析与解:当盘在磁场中下落速度为υ时,盘中的感应电动势=,在感应电动势的作用下,圆盘两个表面上将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因为盘电阻为零,所以电荷(±)引起的两表面间的电压等于盘中感应电动势的数值,即=。 圆盘上的与之间的关系跟一个同样尺寸的带电电容器上的与关系相同,此电容器的电容,故圆盘表面所带电量=。 在盘下落过程中,盘的速度υ随时间增大,盘面上的电量也随时间增大,由此可求出盘中电流强度,磁场对此电流的作用力的方向向上,大小为=。 若盘的质量为,则盘受到的力为和重力盘的加速度可由下式求出: -==·。 由此得盘的加速度:。 按题意:,由此得, 二、电容与能量守恒的综合 对于电容为的电容器,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时,所储电场能为,该能量可以与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因此可结合能量守恒来解符合相关的问题。 【例2】如图2,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容器的电容为,是单刀双掷开关,、是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平行光滑大导轨,它们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两导轨间距为,导轨处在磁感强度为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两导轨所在的平面并指向图中纸面向里的方向,是两根横放在导轨上的导体小棒,质量分别为和且<它们的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其表达式 二、两种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 [深度思考] 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能改变系统的机械能吗?

答案 不能,因做功代数和为零. 三、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ΔE 减=ΔE 增. 3.基本思路 (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1.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摆球机械能守恒.( ) (2)总能量守恒,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3)能量正在消失.( ) (4)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形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至B 的运动过程中( ) A .重力做功2mgR B .机械能减少mgR C .合外力做功mgR D .克服摩擦力做功1 2 mgR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向上缓慢拉起,第一阶段拉力做功为W 1时,弹簧变为原长;第二阶段拉力再做功W 2时,B 刚要离开地面.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 A .两个阶段拉力做的功相等

导体棒问题的归类例析

导体棒问题的归类例析 导体棒问题不纯属电磁学问题,它常涉及到力学和热学。往往一道试题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处理这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规律,还要求有较高的分析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导体棒问题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若能进行归类总结,再演绎推广,驾驭知识的能力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现采撷几例,进行归类剖析和拓展,引导同学们熟练处理此类问题,直达高考。 一、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 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只要导体棒与磁场不平行,磁场对导体棒就有安培力的作用,其安培力的 方向可以用左手定则来判断,大小可运用公式F=BILsin θ来计算,若导体棒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不是恒定的,一般将其分成若干小段,先求每段所受的力再求它们的矢量和。由于安培力具有力的共性,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积累,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以和其它力相平衡,因此通电导体棒问题常常和其它知识进行联 合考察,此类问题概 括起来一般分为平衡和运动两大类。 1、 平衡问题 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平衡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我们可依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例1:如图所示 在倾角为300 的光滑斜面上垂直放置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通电直导体棒,棒

内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电流大小为I ,以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若所加磁场限定在xoy 平面内,试确定以下三种情况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 ①若要求所加的匀强磁场对导体棒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使导体棒在斜面上保持静止。 ②若使导体棒在斜面上静止,求磁感应强度B 的最小值。 ③试确定能使导体棒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的匀强磁场的所有可能方向。 解析:①欲使通电导体棒受安培力水平向左,且棒在重力、安培力和斜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知识点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能量守恒定 律与能源知识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 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 E机械能1+E其它1=E机械能2+E其它2 ●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3.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1.太阳能 2.核能 3.核能发电 4、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能源品种繁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除太阳的辐射能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第二类来自地球本身,如地热能,原子核能(核燃料铀、钍等存在于地球自然界);第三类则是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地热、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气等属于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就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电磁感应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因此,电磁感应问题往往跟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这类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不仅要应用电磁学中的有关规律,如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左右手定则、安培力的计算公式等;还要应用力学中的有关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要将电磁学和力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例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内的两条平行导轨相距l=30m;电源电动势ε=6V,内阻不计,R =5Ω;金属棒ab 置于导轨上,且与导轨垂直;整个装置放在图示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当闭合K后金属棒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f=0.1N,求ab棒的最大速度v max和v max对应的磁应强度B(金属棒和导轨的电阻不计). 解析: 合上K后棒中电流由a到b,棒受到向左的磁场力做加速运动,因切割磁感线棒中产生由b向a的感应电动势.当棒的速度为v时,所受磁场力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随着速度v的增大,加速度a减小,当a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上式变为 解得: B有实数时,, 解得 可见的最大值为: 对应的磁感应强度为: 例2、如图所示,abcde和a′b′c′d′e′为两平行的光滑导轨,其中abcd和a′b′c′d′部分为处于水平面内的直轨,ab 与a′b′的间距为cd与c′d′间距的2倍,de、d′e′部分与直轨相切的半径均为R的半圆形轨道.且处于竖直平面内.直

轨部分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弯轨部分处于匀强磁场外.在靠近aa′和cc′处分别放着两根金属棒MN、PQ,质量分别为2m和m为使棒PQ能沿导轨运动,且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ee′,在初始位置必须至少给棒MN以多大的冲量(设两段水平直轨均足够长,PQ出磁场时MN仍在宽轨道上运动.) 解析: 若棒PQ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ee′,则由可得其在最高点时的速度 棒PQ在半圆形轨道上运动时机械能守恒,设其在dd′时的速度为v d ,由 可得 两棒在直轨上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回路上存在感应电流,受安培力作用,棒MN速度减小,棒PQ速度 增大.当棒MN的速度v 1和棒PQ的速度v 2 达到时,回路中磁通量不再变化而无感应电流,两都便做匀 速运动, 因而 在有感应电流存在时的每一瞬间,由F=IBL及MN为PQ长度的2倍可知,棒MN和PQ所受安培力F 1 和F 2 有关系 设棒MN的初速度为v ,在时间t内分别对两棒应用动量定理,有: 将以上两式相除,考虑到,并将v 1、v 2 的表达式代入.可得: 从而,至少应给棒MN的冲量

第七章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七章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能量守恒定律 我们可以从千差万别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一个贯穿其中的量——能量,这说明不同的运动形式在相互转化中有数量上的确定关系。 初中学过的声、光、热、电、磁、力等各种现象,都与能量有着密切联系。本章描述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机械能守恒在内的能量守恒思想的萌芽,尽管出现时都是十分模糊的,却是后人总结和概括出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依据。 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确认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和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想氛围,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不仅各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流也可以产生化学效应,电现象和磁现象可以相互转化,热和电也可以相互转化……这预示着,把分立的环节连成一体的时刻已经到来,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时候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地提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law of energy conservation)。其中,迈尔1、焦耳2、亥姆霍兹3的工作最有成效。 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自然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 …… 1801年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电和化学的联系)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电和磁的联系) 1821年塞贝克发现温差电现象(热和电的联系)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和磁的联系) 1840年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电和热的联系) 1842年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 1843年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 1847年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 …… 在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后,曾有人怀疑某种过程“能量不守恒”。但是,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原来是漏掉了人类尚不认识的一种新形式的能量。如果把这种新形式的能量计算在内,总能量依然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经受住了新的检验。 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问题与讨论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失,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1迈尔(Julius Robert Mayer,1814~1878),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 2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 3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4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重力的功、弹力的功、合力的功与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课前知识梳理】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功能量的变化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其他力(除重力、弹力外)做正功机械能增加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ΔE减=ΔE增. 【预习自测】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该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B.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 C.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D.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2、如图1所示,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在X-37B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 A.X-37B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X-37B的机械能 B.X-37B的机械能要减少 C.自然界中的总能量要变大 D.如果X-37B在较高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在此轨道上其机械能不变 3、如图2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

C在水平线上,其距离d=0.5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小物块在盆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位置到B的距离为 A.0.5 m B.0.25 m C.0.1 m D.0 【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1】如右上图所示,在升降机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固定木板B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 A.物块A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mgh B.物块A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C.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D.物块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和 【突破训练1】物块由静止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A.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考点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静摩擦力做功时,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不会转化为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宗彦峰陕西师大附中 710061)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理念】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理论是发展的观念,也为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考虑问题,提高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奠定基础,使得学生的有关能量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了机械能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体会到能量概念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概括。从而从“机械能的 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机械能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具备了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 转换中总能量守恒”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知道能量守恒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 2.能应用能量守恒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能量耗散,了解自然界中宏观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 的方向性,认识到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4.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增 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培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耗散 2、教学难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查阅文献+调查研究+交流讨论 【教学思路】通过学生进行素材的采集和整理,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检索等形式查找能量守恒定律的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材料,对自己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A、查找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 B、通过调查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资料,能弄清楚涉及了那些能量、能量的转化方向、能量转化中那些力做工引起了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C、通过获取素材、整理素材、形成观点的过程,认真体会能量是更深层次上反映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 二.新课教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能量的转化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能源的利用经历 2、能量耗散 三.教学过程过程 环节1、各组的调查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电磁学导棒问题归类分析

电磁学导棒问题归类分析 近十年高考物理试卷和理科综合试卷,电磁学的导棒问题复现率高达100%(除98年无纯导棒外),且多为分值较大的计算题.为何导棒问题频繁复现,原因是:导棒问题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常用的最典型的模型,常涉及力学和热学问题,可综合多个物理高考知识点.其特点是综合性强、类型繁多、物理过程复杂,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导棒问题是高考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 导棒问题在磁场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电导棒,使之平衡或运动;其二是导棒运动切割磁感线生电.运动模型可分为单导棒和双导棒. (一)通电导棒问题 通电导棒题型,一般为平衡和运动型,对于通电导棒平衡型,要求考生用所学物体的平衡条件(包含∑F =0,∑M =0)来解答,而对于通电导棒的运动型,则要求考生用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以及能量守恒结合在一起,加以分析、讨论,从而作出准确地解答. 例1:如图(1-1-1)所示,相距为d 的倾角为α的光滑平行导轨(电源ε、r 和电阻R 均 已知)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 中,一质量为m 的导棒恰能处 于平衡状态,则该磁场B 的大小为 ;当B 由竖直向上逐渐变成水平向左的过程中,为保持棒始终静止不动,则B 的大小应是 .上述过程中,B 的最小值是 . 分析和解:此题主要用来考查考生对物 体平衡条件的理解 情况,同时考查考生是否能利用矢量封闭三 x 图(1-1-2)

角形或三角函数求其极值的能力. 将图(1-1-1)首先改画为从右向左看的侧面图,如图(1-1-2)所示,分析导棒受力,并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正交分解,也可采用共点力的合成法来做. 根据题意∑F =0,即∑F x =0;∑F y =0;∑F x =F B –Nsin α=0 ① ∑F y =Fcos α–mg =0 ②,①/②得:mg F tg B =α③ 由安培力公式F B =BId ④;全电路区姆定律 r R I +=ε ⑤, 联立③④⑤并整理可得d r R mgtg B ?+=εα) ( (2)借助于矢量封闭三角形来讨论,如图(1-1-3)在磁场由竖直向上逐渐变成水平的过程中,安培力由水平向右变成竖直向上,在此过程中,由图(1-1-3)看出F B 先减小后增大,最终N =0,F B =mg ,因而B 也应先减小后增大. (3)由图(1-1-3)可知,当F B 方向垂直于N 的方向时F B 最小,其B 最小,故 mg F B =αsin ①,而BId F B =②, r R I +=ε ③,联立①②③可得d r R B mg +=εαsin ,即 Bd r R mg B ) (sin min +=α 评析:该题将物体的平衡条件作为重点,让考生将公式和图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简单快速解题的目的,其方法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 (二)棒生电类: 棒生电类型是电磁感应中的最典型模型、生电方式分为平动切割和转动切割,其模型可分为单导棒和双导棒.要从静态到动态、动态到终态加以分析讨论,其分析动态是 F B ==> 图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 4 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重力的功、弹力的功、合力的功与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课前知识梳理】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功能量的变化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其他力(除重力、弹力外)做正功机械能增加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ΔE减=ΔE增. 【预习自测】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该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B.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C.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D.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2、如图 1 所示,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2010 年 4 月首飞,在X-37B 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 A.X-37B 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X-37B 的机械能 B.X-37B 的机械能要减少C.自然界中的总能量要变大 D.如果X-37B 在较高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在此轨道上其机械能 不变 3、如图2 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

B 、 C 在水平线上,其距离 d =0.5 m .盆边缘的高度为 h =0.3 m .在 A 处放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并 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 BC 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1.小物块在 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位置到 B 的距离为 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 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 1】 如右上图所示,在升降机内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 固定木板B 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A 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 高度 h 的过程中 A .物块A 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 mgh B .物块A 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C .物块A 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D .物块 A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 B 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 和 【突破训练 1】物块由静止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 A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考点二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A .0.5 m B .0.25 m C . 0.1 m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九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沪粤版要点

第19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3.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4.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6.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能源的分类。 2.太阳能、核能。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凡是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凡是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绝地得到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3.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出去。因此,太阳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能。4.太阳能的利用

人类除了间接利用存贮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外,还设法直接利用太阳能。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另一种是用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5.原子、原子核与核能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则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当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要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6.分裂与聚变 当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原子核就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叫做裂变。 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重新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2018高考电容与电容器动态专题整理含答案 经典分类

高考电容与电容器专题 一、单纯电容器及动态 1、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 电容器的电压,ζ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 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U 变小,E 不变 B 、E 变大,ζ变大 C 、U 变小,ζ不变 D 、U 不变,ζ不变 答案:AC 解答:电容器充电后电源断开,说明电容器带电量不变;正极板向负极板移近,板间距减小,kd S C πξ4=电容变大,由C Q U =知U 变小。因为U ,d 均为变量,变形S kQ d U E ξπ4==,知场强E 不变。下极板接地,P 到下极板的距离不变,由p p qEd qu ==ξ 知ζ不变。 2、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 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 A 、电阻R 中没有电流 B 、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C 、电阻R 中有从A 流向B 的电流 D 、电阻R 中有从B 流向A 的电流 答案:BD 解析:板间距增加,由kd S C πξ4=知C 减小;接电源,故U 不变,CU Q =,电量减少,电容器放电,C 板接电源正极,故电流有B 到A 3、板间距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 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U1,板间场强为 E 1。现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为2Q ,板间距变为2 d ,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 2,板间场强为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U 2 = U 1,E 2 = E 1 B .U 2 = 2U 1,E 2 = 4E 1 C .U 2 = U 1,E 2 = 2E 1 D .U 2 = 2U 1, E 2 = 2E

专题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0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________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________保持不变。 2.建立定律的两个重要事实 (1)确认了________的不可能性; (2)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能量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能源: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________、________、石油时期。 2.能量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如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通过灯泡转化成________,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________,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________。 3.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量的耗散从________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4.能源危机的含义: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________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________的了。 一种形式转化转移到别的物体能量的总量永动机 柴薪时期煤炭时期内能和光能内能耗散能量转化降低不便利用 对应不同形 不同的力做功 定量关系 式能的变化 合外力做功动能变化W合=E k2–E k1=?E k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变 化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W G= –?E p= E p1–E p2 弹簧弹力做功 弹性势能变 化 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W F= –?E p= E p1–E p2 只有重力、弹力做功 不引起机械 能变化 机械能守恒,?E=0 除重力和弹力之外 的力做功 机械能变化 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除重力 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W=?E 一对相互作用的滑 动摩擦力做的总功 内能变化作用于系统的一对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系统内能增加Q=fs相对注意:功和能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1)能量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通过做功来实现,即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学科*网 (3)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能量转化的多少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例题】如图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参考答案:CD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能量和动量第4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4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1)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 (2)能量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 (3)在物体的机械能减少的过程中,动能有可能是增大的。(√) (4)既然能量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故没有必要节约能源。(×) (5)节约可利用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污染排放。(×) (6)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定会引起机械能的转化。(√) (7)一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必定有别的物体能量减少。(√) 突破点(一)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1.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在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具有一 一对应关系,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值上相等。 2.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3.两个特殊的功能关系 (1)滑动摩擦力与两物体间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产生的内能,即F f x 相对=ΔQ 。 (2)感应电流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产生的电能,即W 克安=ΔE 电。 [多角练通] 1.(2016·上海高考)在今年上海的某活动中引入了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体验者在风力作 用下漂浮在半空。若减小风力,体验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 ) A .失重且机械能增加 B .失重且机械能减少 C .超重且机械能增加 D .超重且机械能减少 解析:选B 据题意,体验者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和风力平衡;在加速下降过程中,风力小于重力,即重力对体验者做正功,风力做负功,体验者的机械能减小;加速下降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体验者处于 失重状态,故选项B 正确。 2.(2017·唐山模拟)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墙上,左端与一质量m =0.5 kg 的物块相连,如图甲所示。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物块静止且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以物块所在处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 轴。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 ,F 随x 轴坐标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至x =0.4 m 处时速度为零。则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g 取10 m/s 2 )( ) A .3.1 J B .3.5 J C .1.8 J D .2.0 J 解析:选A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 f =μmg =1 N 。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 ,由F -x 图像面积表示外F 做的功,可知F 做功W =3.5 J ,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F f x =0.4 J 。由功能关系可知,W -W f =E p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3.1 J ,选项A 正确。 选)(2017·佛山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 3.(多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一速度从A 点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卷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 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下列能源中既属于一次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 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 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 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原子弹爆炸属于原子核聚变 B.在太阳内部,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 C.化石燃料、水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 D.做功冲程中,热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展要求的是() A.若可能,出行时尽量使用自行车 B.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C.节约用水、用电、用气 D.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 5.近年,东营的路边出现了一种风光互补式路灯(如图所示),该路灯装有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白天该路灯将获得的电能储存有蓄电池内,夜间蓄电池对灯泡供电。关于该路灯,下面说法不.准确 ..的是() A.太阳能发电装置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风力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白天,对蓄电池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图(1) 6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的能源消耗完了以后,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我们称此类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的是() 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7当前很多城市的居民使用煤气、天然气为燃料。关于煤气、天然气,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C.是二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D.是二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8.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推广使用节能灯 B.鼓励建造节能建筑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9如图(2)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蒸汽轮机的效率总是小于1 C.蒸汽轮机将核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0地球内部储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热能,有报道也把地热能叫做地温能,地球浅表层蕴含的地温能在一定水准上已经能够开发利用。比如在地球浅表层埋上水管,做成地热导热管,用水泵推动形成水循环,将地热“携带”到地面,可供冬天御寒而代替空调。那么,这里所说的地温能属于() A. 动能 B. 电能 C. 化学能 D. 内能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将火柴搭成图(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发生的现象与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