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篇新学案含答案

散文两篇新学案含答案
散文两篇新学案含答案

10散文两篇

思想的小鱼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诗人才说:一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诗人对老托尔斯泰的叩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吗?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我,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狭隘而自私的心灵,可以变成自己的地狱,广阔而开朗的心灵,却可以成为他人的天堂。地域和天堂,只有一层之隔。

而一切嫉妒的火焰,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

一位年老的作家告诉我:“你的双脚,踏碎了多少时间?但不要懊悔吧,只要踏得真实,谁的步子,都会有深浅。”

在你终于赢得成功的鲜花的时候,难道你不怀念往昔的路口?在你重新营造成功的华贵的屋宇里,难道你不怀念昔日的木头?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 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 必修二)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词语的含意;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阐述的生活哲理。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譬如寒暄斟酌清风飒至奢侈静谧接踵答案pxunzhnschmzhn2多音字系畜秘症答案x/jch/xm/Bzhn/zh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寒暄/煊赫/渲染2眼花缭乱/撩拨/燎原3严峻/竣工/疏浚4询问/殉职/徇私 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光天化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过尔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踵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音容宛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常用于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的语境中。2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3只不过这样罢了。形容平平常常。有轻视的

意味。4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5死者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他很腼腆,你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跟他开玩笑。2自然与人类休戚相关,任何人都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3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4在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苦恼和困惑面前,要么找到正确的方向重塑辉煌,要么一蹶不振。5他在信中写道“尽管你我多年未见,但至今你在我心里依然音容宛在。”答案1。 “光天化日”指在公共场合,不是指在太阳下,多指干坏事2。 “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语境应用“息息相关”345。 “音容宛在”形容对死者的怀念2辨词填空1享受享用享有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享用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享有在社会上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泰山在古今中外________盛名。这次出差我________了贵宾的待遇。朋友来了,他拿出好酒供客人________。答案享有享受享用2直捷直接直捷直截了当。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发生关系的跟“间接”相对。有话你就________说,不用拐弯抹角。在学校办公会上,王校长________表明了态度。答案直接直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两篇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两篇导学案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 () 消逝.()繁殖.()蔓.延()凋.谢()遏.制 () 濒.临()俯瞰.()深渊.()星辰.() 答案:xìng dí bēi dú róng shì zhí màn diāo è bīn kàn yuān ch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 (3)在世界的边缘,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3)濒临:接近、将要。(4)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 自。《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15散文二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多媒体音频朗读《永久的生命》(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课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赞美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谈生命易逝。第二部分(第2~3段)谈生命神奇不朽。第三部分(第4~5段)赞美生命。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2.欲扬先抑,凸显主旨。分析见前面“整体感知3”。永久的生命生命易逝豁达生命神奇乐观赞美生命积极《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1.听读。听音频朗读,认识生字。遏(è)制飓(jù)风濒(bīn)临俯瞰(kàn)2.指点学生朗读。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3.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文化游记散文导学案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复习三:文化游记类散文导学案 编制人:季桂锋审核人:陈正燕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 2.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 3.培养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规范、精准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梳理知识,读透文本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概念界定】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文化散文往往以种种形象或亲身经历,或生活事件,以小见大,表达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文化的永恒思考。 文化游记散文的特点: 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方法】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轶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

理清行文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狠抓形象,探究精神实质 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手法都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因此,要探寻到文中隐晦的“神”,必须理解文中“散”的“形”。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识记作用】

15散文两篇导学案

15?*散文二篇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一《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 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 卑微() 牛犊()茸毛() 消逝()繁殖() 蔓延() 凋谢()遏制() 濒临()俯瞰() 深渊() 星辰() 答案:x d i b ci d u rmg sh i zh m cn di o e b in k(3n yu ing 01 ch 印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 的边缘。 (3 )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3) 濒临:接近、将要。(4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自—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________ , _____ 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___________ 奖。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 )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 么? (4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1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永久的生命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16散文两篇学案(用)

课题:第16课《散文两篇》课时安排:二课时 执笔教师:郭建军授课教师: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定向诱导】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自学探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2、默读课文,标清自然段,给下列字注音。 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3、理解词语意思。 臼齿: 蔓延: 凋谢: 洗涤 二、课堂自主探究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在书中批注) 2、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3、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4、“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讨论解疑】 1、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本文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反馈总结】 1、主旨归纳(书中批注) 2、归纳艺术特色---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3、拓展延伸---生命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教学案《散文两篇》学案(教师)

姓名得分城南实验中学初二语文学案 第16课散文两篇(50分) 【字词识记】 1.根据注音写汉字。(15分) 洗dí(涤) 牛dú(犊) róng毛(茸) 疲juàn(倦) diāo谢(凋) jù风(飓) 震chàn(颤) sì意(肆) bīn临(濒) 俯kàn(瞰) 【课文感知】(7分) 2.两篇文章的体裁都是:哲理散文。《永久的生命》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我为什么而活着》概述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彰显了作者博大崇高的胸怀和熠熠生辉的博爱精神。 【阅读训练】(28分) 4.“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理解句子的含义。(6分) 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含着一个意思: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5.“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凋谢的花朵”指个体生命的消失,而“永存”指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在这看似矛盾的话语中,富有哲理地写出了生命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的情感。 6.“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8分) 含义: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 表达效果:比喻,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强烈地支配着“我”的一生,写出了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的冲击让他无比痛苦,突出追求这三种感情过程的艰难。语言含蓄生动,富于理性色彩。 7.《我为什么而活着》前边讲生活中的苦难,结尾处却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应该怎样理解?(8分) ①罗素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②罗素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③苦中伴随着乐,例如爱情会带来欢愉,同时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④虽然罗素最终没有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15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15散文两篇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a) 多音辨析 口号(hào) 颤栗(zhàn) 号颤 呼号(háo) 颤抖(chàn) 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 频率(pín)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写意(xiě) 倘若(tǎn) B.飓风(jiù) 遏制(a) C.松懈(xia) 俯瞰(kàn) D.频临(pīn) 震颤(c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B.谈论西青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随着京剧表演及脸谱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收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练习题

散文二篇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蔓.延()凋.谢()遏.制()濒.临()俯瞰.()深渊.()星辰.() 答案:xìng díbēi dúróng shìzhímàn diāo èbīn kàn yuān ch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 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 (3)在世界的边缘,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3)濒临:接近、将要。(4)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自。《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5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答案:有三方面的原因:a.爱情可以带来狂喜;b.爱情可以摆脱孤独;c.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答案: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a.了解人类心灵;b.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c.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6.赏析下列句子。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善于把深刻的哲理讲的简单,《我为什么而活着》就是最好的代表作。文中,作者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信念——对爱情额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充分体会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理性色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伸展,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土而出。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三、分段学习 1、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能做主。 2、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 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一句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为什么说生命就是“奇迹”? 因为生命的消逝是暂时的,而不朽却是永久的。 6、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

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粤教版必修

9 议论散文两篇 窗 1 .课文读解。 (1)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 —1998)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他的父亲钱基博历任清华、圣约翰、光华、国立蓝田等校教授,曾参与20 世纪初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且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钱穆、科学家钱学森都是出自这一家族的名人。1910 年11 月21 日钱钟书出生时,伯父为他取名为“仰先”,即“仰慕先哲”之义;1911 年他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父亲为他正式命名为“钟书”;1920 年,他到无锡东林读书,父亲为他起字“默存”,意思是要他少说话。 钱钟书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和无锡仁。1933 年于清华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任教。1935 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进修法国文学。1938 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英文系主任。1941 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 围城》和短、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一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中央图书馆和清华执教或任职。1953 年后,他在北京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加以阐发、辨析。 (2) 基本解读。 文章开头用“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接着通过对窗于外春天的描写说明“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认为“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也就是说,屋子外的春天,只有经过了窗子的取舍和切割,阳光才显得明亮,风才有生气,鸟语才更动人。开篇就将窗于的形象和作用突显出来。 文章接下来承接上一段的话题,进行延伸,将窗和门进行比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Q9 区别一支笔与一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小逻辑》,第262 页,三联书店1954 年版) 钱钟书就是这样来比较门和窗的,他认为门和窗都可以作为进出口,而根本分别在于“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最后,作者将窗比作“房屋的眼睛”,比较了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我们跟带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6 散文二篇 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使用时间探究案学法指导课题15.《散文二篇》课时 2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 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交流点拨】(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小组谈论 师生共同思考 编制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重点难点重点: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 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3.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 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请将作者资料作为文学常识积累下来. 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这部分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 永久的生命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

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课文主题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导学案有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导入课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一、预习检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 字 遗hái ()骨gé() zhě()皱追sù() 劫()难蟾蜍()陨()石携()带 2、解释词语 劫难:追溯 天衣无缝:致密: 二、整体阅读: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自主学习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四、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16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目标牌】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重点) 2.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恒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 [解题目] 用“永久”修饰“生命”,构成偏正短语。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谈何“永久”?题目引发了读者的猜想。 [辨文体] 哲理散文 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它或通过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哲理散文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空间。它的写作,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理、形于一炉。[知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查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立基础 [标段落][圈词语][记音形] 臼(jiù)齿蔓(màn)延凋(diāo) 谢洗涤(dí) 牛犊(dú)茸(róng)毛繁殖(zh í) [释词义] 洗涤:冲荡;清洗。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感知石】 三、划结构 1.第一部分(1)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易逝(抑)。 2.第二部分(2-4)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扬)。 (1)生命的神奇(小草、小牛为例——乐观) (2)生命的流转(内部特征) (3)生命的永存(议论现实,批判暴君) 3.第三部分(5)歌颂生命——生命奇迹。 四、概内容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

1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白鹭》所表达的主题,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被人忘却的美” 过程与方法 多形式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于实际的独特的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白鹭这一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学习作者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于实际的独特的写作风格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来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创立了著名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 三、检测预习 1、加点字注音 冷峻真挚淳厚隽永 绮丽恬淡睿智铿锵 清澄嗜好 2、词语解释 寥廓: 隽永: 婉约: 恬淡: 博识睿智: 铿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再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思考以下问题: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