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实验一 门电路

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原理

TTL 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基本逻辑门。使

用时,必须对它的逻辑功能、主要参数和特性曲线进行测试,以

确定其性能的好坏。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的基本方法是按真值表

逐项进行。但有时按真值表测试显得有些多余。根椐与非门的逻

辑功能可知,当输入端全为高电平时,输出是低电平;当有一个或

几个输入端为低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

可以化简逻辑函数或进行逻辑变换。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首先检查5V 电源是否正常,随后选择好实验用集成块,查清

集成块的引脚及功能.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图接线, 特别注意Vcc

及地的接线不能接错(不能接反且不能短

接),待仔细检查后方可通电进行实验,以

后所有实验均依此办理。

(一)、测与非门的逻辑功能

1、选择双4输入正与非门74LS20,按图

1.1接线;

2、输入端、输出端接LG 电平开关、LG 电

平显示元件盒上;集成块及逻辑电平开关、逻辑电平显示元件盒接上同一路5V 电源。

3、拨动电平开关,按表1.1中情况分别测出输出电平

6 14 Vcc 7地 图1.1

(二)、测试与或非门的逻辑功能

l、选两路四输入与或非

门电路1个74LS55,按

图1.2接线:

图1.2

2、输入端接电平的输

出插口,拨动开关当输入端为下表情况时分别测试输出端(8)的电位,将结果填入表1.2中:

表1.2

(三)、测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用74LS00电路组成下列逻辑电路,按图1.3、图1.4接线,

写出下列图的逻辑表达表并化简,将各种输入电压情况下的输出

电压分别填入表1.3、表1.4中,验证化简的表达式。

表1.4

Z 图1.3

图1.4

A B Z

(四)、观察与非门对脉冲的控制作用

选一块与非门74LS20按下面两组图1.5(a)、(b)接线,将一

个输入端接连续脉冲用示波器观察两种电路的输出波形。

在做以上各个实验时,请特别注意集成块的插入位置与接线是否

正确,每次必须在接线后经复核确定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并要养成习惯。

四、实验仪器与器材

1、JD-2000通用电学实验台一台

2、CA8120A 示波器一台

3、DT930FD 数字多用表一块

4、主要器材 74LS00 2片, 74LS55 1片,

74LS20 1片, 逻辑开关盒1个

五、实验报告要求

整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及波形进行一一分析,比较实验结

果,分析“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并作讨论!

六:注意事项:

l 、接拆线都要在断开电源(5V)的情况下进行。

2、TTL 电路电源电压Vcc = +5V ;检查电源是否为5V(不要超过

+5V)。

七、实验思考题

(a )

+5V (b )

图1.5

l、与非门什么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什么情况下输出低电平?与非门不用的输入端应如何处理?

2、与或非门在什么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什么情况下输出低电平?与或非门中不用的与门输入端应如何处理?不用的与门应如何处理?

3、如果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接连续时钟脉冲,那么:(1)其余输入端是什么状态时,允许脉冲通过?脉冲通过时,输出端波形与输入端波形有何差别?(2)其余输入端是什么状态时,不允许脉冲通过?这种情况下与非门输出是什么状态?

实验二编码器与译码器

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编码器与译码器的逻辑功能。

2.熟悉集成编码器与译码器的测试方法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编码器的功能是将一组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变换成一组二进制代码。74148为8线--3线优先编码器,有8个编码输入端I0、I l、…I7和3个编码输出端A2A1A0。输出为842l码的反码,输入低电平有效。在逻辑关系上,I7为最高位,且优先级最高。其真值表见表4_1。

注:其中S为使能端,Ys为选通输出端,Y EX为扩展输出端。

译码器的功能是将具有特定含义二进制码转换成相应的控制信号。7442为4线--10线译码器(BCD输入),有4个输入端D、C、

B、A(A为低位)和10个输出端Y0、 Y1...Y9。译码输出为低电平。

真值表见表4_2

三、预习要求

复习教材中编码器与译码器的有关内容,熟悉所用器件74LSl48、74LSl38 的引脚排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8线--3线优先编码器功能测试

8线--3线优先编码器74LSl48和反相器74LS04的引脚排列如图4_1所示。

图4_1 74LSl48和74LS04的引脚排列

(1) 在通用电学实验台上按图4_2电

路对优先编码器74LSl48和反相器

74LS04进行连线。

(2) 在输入端按照表4_3加入高低电

平(“0”态接地,“1”态接

+Vcc(+5V)),用万用表测试输出电压

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_3中。

2、 3线--8线译码器的功能测试

3线--8线译码器74LSl38的引脚排列如图4_3所示。

图4_2 优先编码器 图4_3 74LSl38的引脚排列

(1) 在通用电学实验台上将3线--8 Array线译码器74LSl38 输入端按照表

4_4加入高低电平,用万用表测试输

出电压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_4中。

(2) 译码器作为数据分配器。按图

5_4接线,在脉冲输入端D加入f =

lkHz的矩形脉冲,同时用示波器观

察地址输入为A2A1A0=000、010、100、

11l时的输入和各输出端的波形,并

按时问关系将输入、输出波形记录

图4_4 译码器作为数据分配器

下来。

五、实验仪器与器材

1、JD-2000通用电学实验台一台

2、CA8120A示波器一台

3、DT930FD数字多用表一块

4、主要器材 74LS148 1片, 74LS04 1片,

74LS138 1片,逻辑开关盒1个

六、实验报告

l、作出实测的74LSl48、74LSl38的真值表。画出图4_4实测的输入、输出波形。

2.讨论两个器件输入、输出有效电平及使能端的作用。七、思考题

1.74LSl38输入使能端有哪些功能? 74LSl48输入、输出使能端有什么功能?

2.怎样将74LSl38扩展为4--16线译码器?

实验三数据选择器

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功能及测试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作逻辑函数产生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的功能是从多个通道的数据中选择一个传送到唯一的公共数据通道上。 74151是一种典型的集成数据选择器,它

有3个地址输入端S2S1S0,可选择I0~I7 8个数据源,具有两个互补输出端Z和__Z。其功能表如表3_1所示。

图3_1 数据选择器74LSl51的引脚排列 数据选择器除了实现有选择的传送数据以外,还可作逻辑函数

产生器,与计数器配合可实现并行数据到串行数据的转换等。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数据选择器的有关内容,熟悉74LS15l 的管脚

排列。

2.熟悉用数据选择器作逻辑函数产生器的原理。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8选l 数据选择器74LSl5l 基本功能测试

8选l 数据选择器74LSl5l 的

引脚排列如图3_1所示。在通用电

学实验台上将数据选择器74LSl5l

接通电源。在输入端按照表3_2加

入高低电平,用万用表测试输出电

压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3_2中。

2.用7415l 实现三位奇数校验器的功能。

三位奇数校验器的真值表如表3_3所示,要求用7415l 实现其功

能。

提示:(1) 根据真值表写出该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为:

Y = A B C + A B C + A B C + ABC (3.1)

(2) 根据式(3.1)画出74151接线图如图3_2。按表3_3测量

相应的的输出状念,验证是否满足三位奇数校验器的逻辑功能。

四、实验仪器与器材

1、JD-2000通用电学实验台一台

2、CA8120A 示波器一台

图3_2 用74151实现三位奇数校验器

3、DT930FD数字多用表一块

4、主要器材 74LS151 1片,逻辑开关盒1个

五、实验报告

整理实验数据及结果,按要求填写表格,总结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

六、思考题

1.除了作逻辑函数产生器外,数据选择器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2.试用两片8选l数据选择器组成一个16选l的数据选择器。

实验四、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EWB软件的仿真实验方法,加深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 测试所设计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预习要求

1、复习组合电路的设计方法。按设计步骤,设计实验内容的逻辑电路图。

2、熟悉Electronics Workbench(简称EWB)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三人表决电路,A,B,C三人对某一提案进行表决,如多数赞成,则提案被通过,表决机以指示灯亮来表示;反之指

示灯不亮。根据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

2.设计一个能判断一位二进制数A 与B 大小的比较电路。画

出逻辑图(用L l 、L 2、L 3分别表示三种状态,即L l (A>B),L 2(A

L 3(A=B ))。

设A 、B 分别接至数据开关,L l 、L 2、L 3接至逻辑显示器(灯),

将实验结果记录入表3.1中。

表3.1

3.设计一个数据选择器,逻辑框图如图3.1所示,D 1,D 2,D 3

为数据输入端,A ,B 为数据选择控制端。

当B=0 A=0不选通(或禁止 即L=0); B=0 A=1选通D 1;

B=1 A=0选通D 2; B=1 A=1选通D 3。

四.设计提示

数字电路按逻辑功能的特点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组合逻辑电

路(简称组合电路),另一类叫时序逻辑电路(简称时序电路)。组

合电路由基本门电路组成,其特点是任一时刻的输出信号仅取决

于同一时刻的输入信号。而时序电路则由基本门电路加反馈网络

组成,其特点是任一时刻的输出信号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

而且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有关。

组合电路的设计是根据己知工作条件和所要求的逻辑功能,

设计出最简逻辑电路图,其步骤可用图3.2来描述。

D 1 D 2 D 3 A B L

图3.1 数据选择器

图3.2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步骤示意框图

逻辑表达式化简是组合电路设计的关键,它关系到电路结构

是否最佳,使用门的数量及种类是否最少,由于逻辑表达式不是

唯一的,还需从实际出发,结合手边已有的集成门电路种类,将

简化的表达式进行改写,使得逻辑功能最易实现。

设计举例:

【例3-1】 设计一个半加器,并根据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实验,

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⑴、列出电路的真值表。

⑵、根据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并简化 Si = Ai Bi + Ai Bi

Ci = Ai·Bi

⑶、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图。

⑷、拟定实验电路的接线图。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0 0 0 Ci Si B i Ai Si Ci

⑸、根据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中,

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实验报告要求

⑴.列出各设计电路的真值表。

⑵.根据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并简化。

⑶.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图。

⑷.拟定实验电路的逻辑图和接线图。

⑸.根据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六、总结思考与总结

总结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输 出 输 入 灯灭 灯亮 低电平 高电平

灯亮 灯灭 高电平 高电平 灯灭 灯亮 高电平 低电平

灯灭 灯灭 低电平 低电平

Ci

Si Bi Ai

实验五 集成触发器的应用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JK 和D 触发器两种类型集成触发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熟悉触发器的应用。

二、预习要求

1、熟悉JK 和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按设计要求,画出实验内容的逻辑图。

3、用EWB 仿真所设计的逻辑图。

三、实验内容

1、JK 触发器(74LS112)的功能测试:

JK 触发器74LSll2的引脚排列及符号如图5_1所示。

(1) 在通用电学实验台上将JK 触发器74LS112的d S 和d R 端按照

表5.1要求改变,观察和记录Q 与 Q 的状态。回答下列问题:

A :触发器在实现正常功能时,d S 和d R 应处于什么状态?

B :欲使触发器状态Q = O ,对直接置位、复位端应如何操作?

图5_1 JK 触发器74LSll2的引脚排列及符号

表5.1

(2)按表5.2要求,测试记录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表中CP由单脉

冲源供给)。

表5.2 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3) 触发器处于计数状态(J=K=1),CP端输入f=100KHz的方波

用示波器观察、记录CP、Q和Q的工作波形。根据波形回答下述

问题:

A:Q状态更新发生在CP的哪个边沿?

B:Q与CP两信号的周期有何关系?

C:Q与Q的关系如何?

2、D触发器74LS74的功能测试:

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数据库 教务管理系统 综合实验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A》 实验学期2011 至2012 学年第 2 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学院 年级2010 专业班级网络B101班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数据库系统A》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利用一种DBMS作为设计平台,理解并应用课程中关于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能按照数据库设计步骤完成完整的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同时能够正确应用各个阶段的典型工具进行表示。 二、设备与环境 (1) 硬件设备:PC机一台 (2) 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8等。 三、实验内容 1.需求分析 首先,通过调查,教务管理系统中主要有四类用户,即学生用户,老师用户,教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对应这些用户,其处理要求的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一系列的查询和各类数据的管理及维护。其具体的处理要求如下: 1)系统管理:实现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用户,更改密码,数据备份,数据还原,注销等功能。 2)教务管理:实现教务管理人员对系统的管理,包括课程安排,成绩审核,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功能。 3)基本信息:实现显示学生和老师以及课程、班级、系别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等)。 4)查询:包括实现学生查询,老师查询。学生查询包括自己的基本信息,自己的课程,课表,成绩等,老师查询包括查询自己的信息,自己所带班的学生,自己的课表以及学生成绩等。 5)教师对成绩的录入以及自己信息的查询与维护。 其次,该教务管理系统中,结合以上用户种类以及其具体的处理功能要求,教务管理系统要具备以下信息要求: 教务管理系统涉及的实体有: 教师——工作证号、姓名、电话、工资、邮箱;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代号等; 班级——班号、最低总学分等; 系——系代号、系名和系办公室电话等; 课程——课序号、课名、学分、最大人数等; 其中,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每个学生都属于一个班,每个班都属于一个系,每个教师也都属于一个系。 每个班的班主任都由一名教师担任 一名教师可以教多门课,一门课可以有几位主讲老师,但不同老师讲的同一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三-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控制

一、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1.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对实验一中所创建的Student库的S表中,增加以下的约束和索引。 (18分,每小题3分) (1)非空约束:为出生日期添加非空约束。 非空约束:取消表S中sbirth的勾。可能需要重建表。 (2)主键约束:将学号(sno)设置为主键,主键名为pk_sno。 设主键:单击数据库Student-->单击表-->单击S-->右击sno-->选择‘修改’命 令-->对话框中右击sno-->选择‘设置主键’-->修改主键名为‘pk_sno’ -->保 存 (3)唯一约束:为姓名(sname)添加唯一约束(唯一键),约束名为uk_sname。 唯一约束:单击数据库Student-->单击表-->单击S-->右击sname-->选择‘修改’命令→右击sname-->选择‘索引和键’命令-->打开‘索引和键’框图-->添加--> 是否唯一改为‘是’-->名称改为‘us_sname’ -->关闭。

(4)缺省约束:为性别(ssex)添加默认值,其值为“男”。 设默认约束:单击数据库Student→单击表→单击S→右击sno→选择‘修改’命令→单击cno-->在默认值栏输入‘男’→保存

(5)CHECK约束:为SC表的成绩(grade)添加CHECK约束,约束名为ck_grade,其检查 条件为:成绩应该在0-100之间。

(6)外键约束:为SC表添加外键约束,将sno,cno设置为外键,其引用表分别是S表 和C表,外键名称分别为fk_sno,fk_cno。 2.在图形用户界面中删除以上小题中已经创建的各种约束,用SQL语言分别重新创建第1题中的(2)-(6)小题.(15分,每小题3分,提示:alter table add constraint) 删除约束:单击数据库Student-->表-->单击S-->展开键、约束。一一删除即可。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实验报告

实验1 工序能力调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的抽样方法以及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操作Minitab软件,掌握统计分析图形的绘制,理解工序不合格品率与工序能力指数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实验步骤: 在4M1E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 1.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正态性检验); 2.用软件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四、实验结果 1.绘制直方图;

2.分布形状拟合; 如上图所示,成份C的数据分布曲线是近似正态分布。 3.成份C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4.工序能力

5.估计工序不合格品率 p=2-Ф[3C p(1+k]-Ф[3C p(1-k]=2-0.934389-0.855587=0.210024 实验2 工序质量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量控制图的原理及绘制方法,掌握控制图的判异准则,学会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一收集数据,对其进行分组数据分组,应用Minitab的Control Chart模块,绘制工序控制图(xbar-s)并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该钢铁公司内部采取以下判异准则来检验异常原因: 检验1:有1 个点离开中心线的距离超过3 倍标准差 检验2:连续7 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检验3:连续7 个点有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 实验步骤: 1.收集50组车轴钢成份(C、Si、Mn、P、S、Al)化验数据

201509-实验三:数据库的安全性课案

实验三:数据库的安全性 一、实验目的 熟悉通过SQL对数据进行安全性控制。 二、实验平台 SQL Server 2008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掌握Windows登录名和SQL SERVER登录名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2、掌握数据库用户创建与管理的方法; 3、掌握服务器角色的用法; 4、掌握数据库权限授予、拒绝和撤销的方法; 四、实验步骤 (一)授权与回收。 [例1]授权。在SQL Sever 中建立多个用户,给他们赋予不同的权限,然后查看是否真正拥有被授予的权限了。 1)建立用户U1、U2、U3、U4、U5、U6、U7。 2)以系统管理员身份对这7个用户进行授权。 [例1-1]把查询Student 表的权限授给用户U1。 GRANT SELECT ON Student TO U1; [例1-2]把对Student 表和Course 表的全部操作权限授予用户U2 和U3。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Student TO U2,U3;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Course TO U2,U3; [例1-3]把对表SC 的查询权限授予所有用户。 GRANT SELECT ON SC TO PUBLIC; [例1-4]把查询Student 表和修改学生学号的权限授给用户U4。 GRANT UPDATE (Sno) , SELECT ON Student TO U4; [例1-5]把对表SC 的INSERT 权限授予U5,并允许U5 将此权限再授予其他用户。 GRANT INSERT ON SC TO U5

WITH GRANT OPTION; [例1-6]用户U5 将对表SC 的INSERT 权限授予U6,并允许将权限转授给其他用户。 首先应该以U5 的身份重新登录数据库,然后再进行授权。 GRANT INSERT ON SC TO U6 WITH GRANT OPTION; [例1-7]用户U6 将对表SC 的INSERT 权限授予U7。 首先应该以U6 的身份重新登录数据库,然后再进行授权。 GRANT INSERT ON SC TO U7; 3)在授权之后验证用户是否拥有了相应的权限。 在执行完上面七个语句之后,我们可以分别以不同用户的身份登录数据库,进行相关操作,检查系统是否许可。例如: [例1-8]U4 更新Student 表的学生学号。 UPDATE Student SET SNO = ‘95101’ WHERE SNO = ‘95001’; 显示更新 1 条记录,即U4 用户拥有了对Student 表Sno 的更新权限。[例1-9]U7 向SC 表中插入一条数据:(95020,20,88)。 INSERT INTO SC V ALUES(‘95020’,’20’,88); 显示插入 1 条记录,即用户U7 拥有了对SC 表的插入权限。 [例2]回收权限。将[例1]授予的权限部分收回,检查回收后,该用户是否真正丧失了对数据的相应权限。 1)回收权限。 [例2-1]收回用户U4 修改学生学号的权限。 当前用户为SYSTEM,直接执行下列语句: REVOKE UPDATE (SNO) ON Student FROM U4; [例2-2]收回所有用户对表SC 的查询权限。 REVOKE SELECT ON SC FROM PUBLIC; [例2-3]收回用户U5 对SC 表的INSERT 权限。 将权限INSERT 授予给用户U5 时,允许该用户将权限再授予给其他用户;之后,用户U5 将INSERT 权限转授给了U6,U6 又将权限转授给U7。因此,将用户U5 的INSERT 权限收回的时候必须级联收回,不然系统将拒绝执行该命令: REVOKE INSERT ON TABLE SC FROM U5 CASCADE;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实验

实验9:数据库安全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数据库安全性的理解,并掌握SQL Server中有关用户、角色及操作权限的管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安全性实验。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中,设置SQL Server 的安全认证模式,实现对SQL Server的用户和角色的管理,设置和管理 数据操作权限。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 1.设置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选择混合模式。 右键服务器属性-安全性:选择SQL Server和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 重启服务,生效。 2.账号: sa账号登录 3.登录帐号的管理

1)将Windows帐号添加到SQL Server 2005中 创建操作系统用户- 4.数据库用户的管理 1)dbo用户; 查看banking数据库的dbo用户,查看用户权限。 2)U1用户; 创建banking数据库的U1用户,查看用户权限。 5.权限管理 1)赋予所创建的U1用户db_datareader角色,查看用户权限 2)赋予所创建的U1用户db_datawriter角色,查看用户权限 3)赋予所创建的U1用户db_owner角色,查看用户权限 4)两种方法赋予所创建的U1用户对banking数据库表customer的select 权限,验证并写出sql语句 5)两种方法赋予所创建的U1用户对banking数据库表branch的select 和对branch_name修改的权限,验证并写出sql语句 6)把对loan表的update权限授予所创建的U1用户用户,并允许将此 权限再授予其他用户,验证并写出sql语句 7)两种方法回收所创建的U1用户对banking数据库表customer的select 权限,验证并写出sql语句 8)两种方法回收所有用户对banking数据库表loan的update权限,验 证并写出sql语句 四、实验报告要求 要求写出如下设计报告: 1.用Transact-SQL写出实验操作的语句 2.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3.实验中的问题和提高。 4.SQL Server中有的安全性功能。 五、注意事项 1.用户、角色和权限的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摘要:验证性实验是指验证已知结果的实验,不需要做假设。探究性实验是指 对未知结果的探索;需要做假设,并且假设、预期和结论是一一对应的。 关键词:探究性;验证性;实验;区别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 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 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 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分离,与背景无关,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 而不是探究的过程。验证性实验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了解一个发现和如何把这 个发现的结果应用到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比直接学习如何发现要重要得多。验证性 实验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等个别智力技能,强调任何快速经济的获得生物知识。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高中《生物》新大纲将实验 等活动课增加到 15学时,且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 可以在教师的鼓励、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方法等 方面进行探究,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这类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 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分析阐明两 个实验的区别,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两者在实验目的、选题、基本内容和结果上的区别 1.两者在实验目的上的区别 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物学实验 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 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 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 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探究性实验目的则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 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 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2.两者在实验选题上的差异 探究性实验的选题范围较验证性实验广,探究性实验的选题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 中出现的未知原因的异常现象和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对教材中的学生未知理论事 先进行探究,使学生的知识学习通过探究而获得,还可以是与生活和环境密切相 关的现象或事物等的探究,从而验证假设;而验证性实验的取材范围较窄,一般 是教材上的已知结论的验证或生活中即成事实的验证,范围确定在已知事物上,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验证性实验的取材范围。 3.两者在基本内容上的区别 一份完整的验证性实验的基本内容: (1)实验名称:是一个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 (2)实验目的: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 (3)实验原理: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4)实验对象:最能体现此生物学事实的具体对象 (如细胞、组织、器官或生 物个体) (5)实验条件:完成实验必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设备、药品等。

数据库的安全性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内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库的安全性实验 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B 班级:网络1203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孟彩霞

一、实验目的 (1)理解SQL Server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掌握设置身份验证模式的方法(2)理解登录帐号的概念,掌握混合认证模式下登录帐号的建立与取消方法 (3)掌握混合认证模式下数据库用户的建立与取消方法 (4)掌握数据库用户权限的设置方法 (5)理解角色的概念,掌握管理角色技术 二、实验内容 (1)在企业管理器中打开“SQL Server属性(配置)”对话框,设置身份验证模式为“SQL Server”和“Windows”模式(即混合模式)。 (2)创建、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的登录账号。 (3)创建、管理数据库用户。 (4)管理用户权限。 (5)创建、管理数据库角色。 三、实验环境 Windows7 SQL SERVER 2012 四、实验前准备 课本 上机使用代码 五、实验步骤 1.在企业管理器中打开“SQL Server属性(配置)”对话框,设置身份验证模式为“SQL Server”和“Windows”模式(即混合模式)。 2.创建、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的登录账号。用T-SQL语句创建、查看、删除登录账号。 创建一个名为Student、密码为111、使用的默认数据库为JWGL的登录账号。 EXEC sp_addlogin ‘student’,’111’,’JWGL’查看登录账号EXEC sp_helplogins 删除登录账号为EXEC sp_droplogins ‘student’ 3.创建、管理数据库用户。 用T-SQL语句创建、查看、删除数据库用户。 为数据库JWGL创建一个用户user1,该用户登录SQL Server服务器的账号为wang,登录密码为secret,相应的程序代码为: EXEC sp_addlogin ‘wang’, ‘secret’, ‘JWGL’ GO EXEC sp_grantdbaccess ‘wang’, ‘user1’查看数据库用户为EXEC sp_helpuser 删除数据库中的“wang”用户为EXEC sp_revokedbaccess ‘wang’ 4.管理用户权限。 使用T-SQL语句完成第3章习题12中(1)~(3)的用户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企业管理器: (1)允许用户李明对Orders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 GRANT INSERT ,DELETE ON Orders TO ‘李明’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计科*** 班 学号: **** 姓名: *** 2011年12月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开发 一、实验类别:综合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案,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初步掌握基于C/S 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 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利用 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工具开发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四、实验过程 (一.)系统需求说明 1 系统功能要求设计:此系统实现如下系统功能: (1)使得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条理化、自动化。 (2)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查询课程基本资料,学生所选课程成绩,修改用户密码等功能。 容易地完成学生信息的查询操作。 (3) 设计人机友好界面,功能安排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并且进一步考虑系统在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 系统模块设计 成绩管理系统大体可以分成二大模块如, 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模块,里面应该包含学生的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再者便是课程管理模块, 在该模块中应该包含有对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和处理,如平均成绩、最好成绩、最差成绩以及不及格学生的统计等功能模块;再其次还有教师、课程等相关信息的模块;可以得到系统流程图: 登陆失败 退出系统 用户 验证 登陆成功

3 数据字典 数据项是数据库的关系中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下表分别列出了数据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能否为空。利用SQL Server 2000建立“学生选课”数据库,其基本表清单及表结构描述如下: 数据库中用到的表: 数据库表名关系模式名称备注 Student 学生学生学籍信息表 Course 课程课程基本信息表 Score 成绩选课成绩信息表 Student基本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Not Null 说明 Student _sno Char Primary key 学号 Student _sn char Not Null 学生姓名 Student _sex char ‘男’或‘女’性别 Student _dept char 系别 Student_age char 年龄 Student_address char 地址 course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course_cno char 主键(primary key)课程号 char not null 课程名称course_cnam e course_hour int not null 课时 course_score numeric(2,1) not null 学分 score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score_id int not null 成绩记录号 course_cno char 外部键课程号 student_sno char 外部键学号 score int 成绩 (二)数据库结构设计 1.概念结构设计 由需求分析的结果可知,本系统设计的实体包括: (1)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性别,地址,年龄,专业。 (2)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课程号,分数,学时,学分。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实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实验报告 题目: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实验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6年10 月15日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数据安全性与完整性实验的理解,并掌握SQL Server中有关用户,角色及操作权限的管理方法,熟悉通过SQL语句副i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要求: 1.数据库的安全性实验,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中设置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实现对SQL server的用户和角色管理,设置和管理数据操作权限。 2.指出用户和角色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1.设置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windows或SQL server和Windows(s)认证模式)、。 2.登陆的管理 创建一个登录用户 3.数据库用户的管理 登录用户只有成为数据库(Database User)后才能访问数据库。每个数据库的用户信息都存放在系统表Sysusers中,通过查看Sysusers表可以看到该数据库所有用户的情况。SQL Server的数据库中都有两个默认用户:dbo(数据库拥有者用户)和(dba)。通过系统存储过程或企业管理器可以创建新的数据库用户。 4.角色的管理 创建一个角色,使创建的用户成为该角色的成员,并授予一定的操作权限。 5.在学生表中定义主键、外键约束 6.在课程表的“课程名”字段上定义唯一约束 7.在选课表的“成绩”字段上定义check约束,使之必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0. “课程号”字段只能输入数字字符 8.定义规则,并绑定到学生表的“性别”字段,使之只能取“男、女”值 9.在学生表中增加出生年月字段,定义缺省,并绑定到学生表的出生日期上,使之只能取当前日期。

高中物理复习验证性实验

二十一、验证性实验 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目的] 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 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 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套,弹 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等。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 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用画图法求出合力F 。 5.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 点起做出这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6.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 与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 [注意事项] 1.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 必须保持不变。 [例题] 1.在本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 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 B .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基本 实验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模板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一、试验样品描述 二、试验阶段 三、试验结论

四、试验项目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高温贮存) 实验标准: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测试产品状态 ■小批□中批□量产 开始时间/Start Time 结束时间/Close Time 试验项目名称/Test Item Name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高温贮存) 产品名称Name 料号/P/N (材料类填写供应商) 试验样品/数量 试验负责人 (5Pcs ) 实验测试结果 ■通过□不通过□条件通过 试验目的 验证产品在高温环境存储后其常温工作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 试验条件 Test Condition 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升温速率为1℃/min,使产品温度达到70℃,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完成测试后在正常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进行产品检查 试验条件图 Test Condition 仪器/设备 高温烤箱、万用表、测试工装 合格判据 试验后样品外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正常 包装压力测试 OK 包装振动测试 OK 包装跌落测试 OK Group 7 酒精测试 OK RCA 纸带耐磨测试 附着力测试 OK 百格测试 OK 材料防火测试

备注说明 注意:测试不通过或条件通过时需要备注说明现象或原因、所有工作状态机器需要连接信号线、功能测试涵盖遥控距离和按键功能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低温贮存) 实验标准: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测试产品状态■小批□中批□量产 开始时间/Start Time 结束时间/Close Time试验项目名称/Test Item Name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低温贮存) 机型名称Name料号/P/N(材料类填写供应商)试验样品/数量试验负责人实验测试结果■通过□不通过□条件通过 试验目的验证产品低温环境存储后其常温工作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 试验条件Test Condition 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降温速率为1℃/min,使试验箱温度达到-30℃,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完成测试后在正常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进行产品检查. 试验条件图Test Condition

数据库实验八综合性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库设计 项目性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数据库系统概念 开设时间: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班级: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2日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单 开设时间:2015-2016学第一学期

一、设计部分 1.需求分析 1.1 用户需求概述 本系统为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进行记录统计管理。具体完成录入图书信息,录入借还书记录,录入读者信息等功能。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1)学生信息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学生首次借阅图书前,必须登记并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内容包括:学号、姓名、联系电话。 2)图书信息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对于首次入库的新书,必须录入图书目录资料,内容包括: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简介。 3)借书记录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读者凭校园卡到柜台办理借书手续,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录入借书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学号、图书编号。 对读者借阅图书的限制条件包括: ①读者一次可借阅1-3本图书, ②借出未还的图书,累计不得超出5本; ③没有逾期未归还的图书,从借出之日开始计算,超过90天尚未归还则视为逾期。 4)还书记录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读者凭校园卡到柜台办理归还借书手续,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录入还书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学号、图书编号。学生可以一次归还1至多册所借阅的图书。 5)图书信息查询 该功能供学生使用,学生自行输入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作为查询条件,

系统列出满足查询条件的图书目录。 6)学生信息查询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人员使用,操作人员输入学生学号,系统列出该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历次的借阅/归还图书记录。 1.2 数据需求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在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实验要素中都有显著的差异。 1.1在实验目的上的差别实验目的统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步骤,获取实验结果,在实验目的引导下开展后续的步骤。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1.2在实验步骤上的区别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序过程。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设计框架上进行操作的过程,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以求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实验者可以掌握操作要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在实验者的设计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什么样的步骤取决于实验者对探究性实验目的理解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假想的细致程度。实验者在自己的假设中通过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步骤并完成操作,既有对步骤的期望也有对操作精确度的自我要求,目标是获得假设的成功。 1.3对实验结果的态度上的区别实验结果是一个实验的精髓所在,结果往往预示实验的成败。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反应了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辛劳、努力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诸多素质。若实验结果容易获得,实验者往往轻率处置,敷衍了事;实验结果历经千辛万苦,实验者会费尽脑汁分析结果,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同时还会得到意外的收获。验证性实验结果一切在预料之中,现象明显,唾手可得,在实验者看来没有新意,没有悬念,处理的态度就多有草率,分析不得理,收获较少。探究性实验结果犹如蚕宝宝,再生形象尚未知,一切像谜一样值得探索、猜想,这样精心操作,热切期待中产生的实验结果,实验者的态度仔细认真,解释合理,收获丰富。 2两者教学上的差异 教学因对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探究性实验的探究特点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中采用开放性、合作式的方案。验证性实验因其封闭性、严谨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作用也不可忽视,从而采取讲授法、模仿法教学策略比较普遍。

可靠性实验报告

目 录 01. 产品可靠性测试计划表 (01) 02. 试前检测……………………………………………………………………………………….…….02 03. 升电压检测……………………………………………………………….………………………….03 04. 温升测试……………………………………………………………………………………………..04 05. 低温储存测试………………………………… …. ………………………………………………..05 06. 低温工作测试……………………………………..………………………………………… ……..06 07. 高温储存测试………………………………………………………………..……………… ……..07 08. 高温工作测试…………………………………………………….…………..… ………………… 08 09. 振动测试……………………………………………………………………….… ……………….. 09 10. 跌落测试…………………………………………………………………………… ………… ….. 10 11. 干电池放电测试…………………………………………………………………… ……… …… .11 12. 寿命测试 ....................................................................................... ............ .. (12) 机种 SPV922 可 靠 性 测 试 计 划 RELIABLITY TEST PLAN

品管測試報告 (QE TEST REPORT)

实验五、访问数据库及综合性实验练习

实验五、访问数据库及综合性实验练习 实验学时: 该实验项目使用6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https://www.360docs.net/doc/f47301060.html,操作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2、学习https://www.360docs.net/doc/f47301060.html,提供的五大对象进行数据库访问基本编程方法 3、学习数据绑定技术和使用数据绑定控件 实验要求: 1、学会https://www.360docs.net/doc/f47301060.html,访问数据库的基本编程方法。 2、能独立使用相关对象进行数据库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编程。 3、学会数据服务控件和数据绑定技术 实验环境: 1、计算机局域网环境 2、Microsoft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301060.html,开发环境 实验内容: 1、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练习: 建立Stud数据库,并在该库中建立student和score数据表,表中字段见P217页。 注意:参照教材P217页,但实验环境是SQL Server 2000系统。 2、SQL语言练习: 完成教材P 220~223 例9.2~例9.9 3、https://www.360docs.net/doc/f47301060.html, 对象练习: 完成教材P 228~248 例9.10~例9.15 认真领会并总结上述两种访问数据库数据的方法。 4、数据源控件练习 完成教材P 264例9.17、P286~例9.21、P294~例9.23 5、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四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并完善聊天室程序。增加以下功能。 ①当客户第一次访问时,需在线注册姓名、性别、注册时间等信息,然后将信息 保存在数据库的客户信息表中(自己建库、表)。 ②维护客户信息表,提供统计和删除功能。(使用数据绑定控件显示结果) ③动态显示客户在线情况,只显示注册姓名。… 思考题: 1、分析总结https://www.360docs.net/doc/f47301060.html,类中两种访问数据库数据的方法异同。 实验报告: 1、记录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步骤与方法及程序代码和程序的运行结果; 2、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数据库安全性实验

实验6:RDBMS的数据库安全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user的创建与授权(all,select,update和delete等) 2.掌握收回权限 3.熟悉级联授权与级联收回 【实验条件】 1. 具有2台PC,接入LAN网络,1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1台客户机。 2. 服务器端装有MySQL,防火墙允许3306端口,root密码可以远程访问。 【实验过程】 1. 创建账户并授权。 登录root账户后,创建user,5个账户,分别是mag、student1、student2、teacher1和teacher2。>>对mag的创建与授权。 命令:Grant <权限> to [identified by ‘密码’] [ with grant option] 说明:主机可以用本机表示方法:localhost或ip地址127.0.0.1,也可以用IP地址表示LAN 内的主机IP或wan内的主机IP 第一步:创建mag grant all on sc.* to 'mag'@'localhost' IDENTIFIED by 'Abc123' 说明:grant是授权命令的关键字,all是权限(指所有权限,可以换成其他的权限),on sc.*说明授权操作对象是sc数据库的所有内容(所有表,所有视图等),to mag@localhost说明授权给localhost主机上的mag用户(如果mag不存在,则创建mag,如果存在则直接授权给该用户),identified by ‘Abc123’设置mag用户的密码为后面的字符串。 第二步:查看https://www.360docs.net/doc/f47301060.html,er表

LED可靠性分析报告

可靠性分析报告 品质是设计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广义的品质除了外观、不良率外、还需兼长期使用下的可靠性,因此,在开发新产品前之可靠性预估及开发的实验推断相互印证是很重要的,本篇即针对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术语,如何事前预估,事后实验推断以及如何做加速试验及寿命试验做个说明. 1. 概论: (1) 何谓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系指某种零件或成品在规定条件下,且于指定时间内,能依要求发挥功能的 概率,即 时间t 时的可靠性R(t)= (例) 假设开始时有100件物品参与试验,500小时后剩80件,则500小时后的可靠性R(t=500)为80/100=0.8简单地说,可靠性可看为残存率. (2) 何谓瞬间故障率(Hazard Rate ,Failure Rate), 时间t 时每小时之故障数 瞬间故障率h (t )= 时间t 时之残存数 上例中,若500小时后剩80件,若当时每小时故障数为两件,则第500小时之瞬间故障为2/80=2.5%换句话说,瞬间故障率系指时间t 时,尚未发生故障的物件,其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之概率. 时间t 时残存数 开始时试验总数

(3)浴缸曲线(Bath Tub Curve) 瞬 间 故 障 率 h(t) h(t)=常数= 耗竭期 Period period A.早期故障期:a.设计上的失误(线路稳定度Marginal design) b.零件上的失误(Component selection & reliability) c.制造上的失误(Burn-in testing) d.使用上失误。 一般产品之Burn-in 即要消除早期故障(Infant Mortality)使客户接到手时已经是恒定故障率h(t)= B、恒定故障率期:此时故障为random,为真正有效使用此段时期越长越好。 C、耗竭故障期;零件已开始耗竭,故障率急剧增加,此时维护重置成本为高。(4)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当故障率几乎为恒定时(若0.002/小时),此时进行10000小时约有0.002/小时*10000小时=20个故障,即平均500小时会发生一次故障,故MTBF 为500小时,为0.002/小时的倒数,即MTBF=1/λ.λ可看成频率(Frequency),MTBF即代表周期(Period)

数据库综合实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SQL Server 2000 陈学进于 2010年三月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E-R图设计数据库 1.实验目的 1)熟悉E-R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表示方法。 2)掌握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转化成E-R图的基本技巧。 3)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4)掌握将E-R图转化成关系表的基本技巧。 2.实验内容 1)根据需求确定实体,属性和联系。 2)将实体,属性和联系转化为E-R图。 3)将E-R图转化为表。 3.实验步骤 1)设计能够表示出班级与学生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班级实体和学生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班级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班级与学生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2)设计能够表示出顾客与商品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顾客实体和商品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顾客和商品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顾客与商品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3)设计能够表示学校与校长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学校实体和校长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学校和校长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学校与校长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4)设计能够表示出房地产交易中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之间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客户实体,业务员实体和合同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关系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5)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