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提高构图最实用的训练技巧大全

31个提高构图最实用的训练技巧大全
31个提高构图最实用的训练技巧大全

31个提高构图最实用的训练技巧大全

第一单元摄影基本功训练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2、单体对焦练习

要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15、1/8、1/4、1/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

5、取景练习

要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是构图训练的基础。建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7、各种焦距镜头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距离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 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

建议:

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

要求: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

建议:

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

要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

建议:

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

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

要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

建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

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体: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要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

建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

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体:任何均可。

要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

建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

第三单元:用光训练一

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

建议: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

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

17、朝阳、夕阳、夜景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

练习18、白色物体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

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

第四单元:用光训练二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

要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

建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 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

要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

建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策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和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

要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

建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

22、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或低调表现的一切被摄题材。

要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

建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23、光的轨迹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

要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曝光要适当。

建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曝光为30秒至2分钟。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

要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

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

建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

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25、26、27、28、29、30

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

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

要求:要表现出以上个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

建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于用。

31、表现水的透明感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

要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

建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使用是旋转PL镜找到最佳表现。

_西游降魔篇_的色彩与构图分析_颜伟娜

《西游降魔篇》的色彩与构图分析 颜伟娜 一直以来,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因为经典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是容不得半点改变和撼动的。所以一旦有导演想要对经典名著进行改变或者是翻拍,一定会处于风口浪尖之地。作品公映之日,一定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肯定或是否定,批评或是赞扬,舆论的声音不绝于耳。香港导演周星驰,在这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特别大胆的导演,《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六小龄童主演的86版的《西游记》成为我们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周星驰以《西游记》为原型,共拍摄完成了三部曲,分别是其1994年参演的《大话西游》、1995年参演的《月光宝盒》以及作为导演拍摄于2012年的力作《西游降魔篇》。《西游降魔篇》取得了12.45亿元的票房,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迅速发展,观众人群的庞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个电影的成功。影片无论从制作到主题都是值得肯定的。目前学术界对于周星驰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电影中幽默的语言以及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和电影的后现代性等方面,本文以《西游降魔篇》为范本,旨在对电影进行色彩与构图分析,以此来观照周星驰电影的美学风格。 一、色彩与构图对电影情节的推动 构图原来是绘画领域的一个概念,后来衍生到摄影、影视等领域。电影构图是指运用镜头手段和造型手段,把所要表现的人、物、景以及相关的光影、线条等造型因素有组织、有条理fb安排在画面之中。以此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意境和情感等。其中包含一切可见的视觉元素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常见的构图法则有对比(动静,色彩冷暖,光线明暗)、均衡(上留天、下留底,不能够顶天立地)。对称(左右分量形成对称,给人稳定、庄严、和谐的感觉)等几种。电影构图的意义就是通过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建立一个兴趣中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首先,电影《西游降魔篇》镜头开始时一个小女孩在水边戏水,小女孩的父亲为了逗自己的女儿开心,跳入水中表演,危险就在这个时候渐渐降临,父亲在 水中很用心地表演,小女孩被逗得哈哈大笑。这时候,父亲却被水里的妖怪咬伤在不断地挣扎。年幼的女儿 丝毫不明白降临在父亲身上的灾难。终于,水面恢复 了平静。绿色的水面渐渐被红色的鲜血染红,给人以 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仿佛厄运正在降临这个村子,妖怪还会兴风作浪伤人 性命。没过多久,红色的血迹又逐渐地消失,碧绿色 的水面炸起了巨大的白色水花,喷薄而出。屏幕很快 就被白色的水花填满。一切看似又恢复了平静。接下 来的一个情节是一个装有婴儿的摇篮漂荡在广阔的湖面,显得那样渺小,那样脆弱。一望无垠的水面与小 小的摇篮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觉到将要发生在 这个婴儿身上的不幸。接下来村里的乡亲和演员文章 扮演的驱魔人为营救这个婴儿展开了一系列冒险活动。随着色彩的不同的运用,影片的情感氛围也会随着变化,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情感也会随着剧情发生显著的 变化。 其次,影片进入第二篇章,色彩由明转暗。场景 转换猪刚鬣所在的客栈。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客栈,是 猪刚鬣杀人藏尸的地方。客栈的内部笼罩在一片昏黄 的氛围中。高高的用黄泥做成的台阶,仿佛每迈上一 个台阶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红色的蜡烛散发着昏黄 的烛光。猪刚鬣的客店里有类似一个大烤炉的工具,里面倒挂着许多头猪。燃烧的炭火焕发出红红的火光,所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阴森、神秘的气氛。预示 着一场激烈的争斗即将上演。影片的第三章将场景设 置在深山中的一片竹林里。影片的第四章陈玄奘来到 了五指山。不同于以往的几个场面,这是一片充满阳 光的圣土,整部屏幕被高耸连绵不绝的黄土山覆盖,但是在画面中间却出现一丝绿意。几株莲花正在怒放。镜头不断拉近,画面又逐渐被盛开的莲花充斥着。毫 无疑问表现出导演对色彩的高度敏感和对色彩语言的 驾驭能力。 二、色彩与构图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一部成功的电影一定会有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 105 2015%短篇小说

色彩构成(色相环)

习题一:制作色标 ①色相环 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 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 蓝)三原色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 得出的三个间色橙、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 混,可得12色相环。 ②半个色轮以外的色相推移 目的:此练习在于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 要求:a.按照色环的排列顺序来选用色相,色阶数可多可少。 b.色相全部用高彩度色,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半个色轮以外的推移, 要按照所需扩大某节段的色阶数,形成有主调的色相推移画面。 方法:调色方法同前。将调好的色阶填入到抽象图形中。 尺寸:20cm×20cm

习题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习题二:明度色阶 ①明度色阶 目的: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要求:a.做两组: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 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 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 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 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 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 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 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 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 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 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从色彩与构图角度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从色彩与构图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106 江丹婷《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深刻揭示了20世纪初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磨灭和摧残,同时展现了男尊女卑社会下女性的悲哀。该片获得了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这部影片是张艺谋的早期作品,由于张艺谋导演早年学习摄影所以对色彩与构图情有独钟,而这部电影中这两点也尤为出色。 色彩方面: 本片中采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喜庆与朝气蓬勃,但是本片中红色却是作为阴森恐怖的色彩元素出现,与原本所阐释的喜庆的感觉产生强烈反差。 在影片当中,最重要的红色符号是红灯笼。大红灯笼是电影故事的主线,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女人被宠幸或者被冷落与被废黜。如当颂莲的新婚之夜满屋挂满了大红的灯笼时,是一种喜庆的欢腾,更是一种与下面非喜庆相对应的不悦的对比——红色将她引进了一场妻妾之间无形的争斗之中。在颂莲假怀孕之时,全部红起来的灯笼有了一种讽刺的意味。不再是简单的“长明”,而是昭示着一种无可奈何的生命压抑的释放。除此之外影片中大多时候的陈家是笼罩在黑暗阴抑之下的灰色,而大红灯笼的出现与陈家宅院就形成了一种极端对称的构图上,看上去就如同一张血盆大嘴,也就寓意着封建家庭对美好人性的吞噬。 红色这一色彩作为电影创作的主要元素,不仅完美地演绎了它客观上渲染环境,进行视觉造型的作用,在更多时候也是象征着一种对于封建礼教的冲击。三太太梅珊是一个张扬的人物代表,大红的戏服,大红的棉衣,大红的妆面,都让人对这个妖艳的女人感到一种要突破大宅院种种规矩的疯狂。 除红色外白色也对影片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颂莲身着一身白色学生服出现在这个庭院的时候,表现出她本是学生的身份以及内心纯洁,进门后穿着红衣表现她心理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清纯慢慢走向堕落。当丫鬟雁儿被颂莲发现私自在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1/13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13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13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

(完整版)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篇一: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摄影的基本要素有很多,包括曝光、用光、 构图等等,当一个新手拿到自己的第一台单反,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学习的时候,从构图入 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构图是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但在摄影的过程 当中,人的思想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曝光、用光、构图或是其他什么拍摄方式,无非 是以照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拍摄前构造画面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很多风景照拍摄时 人为不可控,需要更多的是实地发挥。 相对于曝光、用光等更复杂的摄影技巧,构图显然是最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方面是 由于构图不需要依托什么特殊的设备,相机、手机甚至是手指搭框都可以构图,平时练习构图 也很方便,甚至不需要什么器材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摄影构图的严谨性却是很难掌握的。 数码化后的相机让人们在拍摄前缺乏思考,构图也变得随意起来。所以想要拍出有点水平的照 片,构图技巧还是要学会的,下面我们介绍 12 中创意摄影构图,看一遍只需 5 分钟,把它记 住灵活运用则是一辈子的本领,是摆脱新手的最佳训练要素。 1、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分割为三等份,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选择 1/3 放置天空或者 1/3 放置地面都是风景摄 影师常用的构图方法。1:2 的画面比例可以有重点地突出需要强化的部分。天空比较漂亮的 话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天空元素。整体画面也显得更为融洽。 2、井字构图 在学习拍照的时候,很多人会告诉你用井字构图法,把主体安置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说是最保险的一种,井字构图法的四个交叉点可以看作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 如此构图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整体的和谐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泛用性,这种构图 很难有令人惊叹的照片出现。 3、对角线构图 2 对角线构图可以获得有趣的风景画面,以往水平线为主的风景照,在对角线构图下显得更 为生动活泼,画面被对角线构图切割后呈现两部分的照片内容。而对角线拍摄人像也是常用的 手段,让死板的人像照片更具有想象空间,画面也更活泼一些。 4、两分法构图 两分法构图就是将画面分为等份的两部分,这在风景照的拍摄中经常使用。将画面分成相 等的两部分,容易营造出宽广的气势。风景照中,一半天空一半地面,两部分的内容显得沉稳 和谐。这样的照片四平八稳,容易出好片,但画面冲击力方面略欠。
1/6

(完整版)手机拍照技巧大全(绝对值得收藏)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绝对值得收藏) 手机摄影技巧大全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绝对值得收藏)1、了解手机照相机的特点 为了更好的使用手机照相机拍好照片,有必要了解手机照相机的特点,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扬长避短,发挥好手机照相机的功能。无论是拥有专业的高端照相机,还是只有一部形影不离的拍照手机,想要拍出很有Feeling的照片或者很棒的摄影作品,基本的摄影常识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手机照相机不完全等同于大家理解的数码相机【业界又简称DSC,英文全称Digital Still Camera】,虽然照相实现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下面通过看看手机照相机与DSC的一些区别来认识并掌握好拍照手机的正确使用。1. 变焦功能的区别手机照相机与数码相机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光学变焦功能,拍照手机由于整机轻薄设计的要求,和手机电池续航的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实现光学变焦功能,仅支持数码变焦功能。但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的区别却相差非常大。光学变焦是通过移动镜片位置来改变放大倍率,达到望远放大的功能。是不会影响实际照片的细节的;但数码变焦则相反,其实现是通过软件方式截取成像面上的一部分进行

软件插值放大,以达到变焦的效果。就像一张固定尺寸的图片,用软件不断放大某个局部,就会越来越模糊并产生马赛克(锯齿状)现象,照片放大倍数最大,其画质损失越严重。因此,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绝大部分手机上使用变焦放大后拍照效果不好(变焦倍数越大,效果越差)。而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却没有这个问题。 CMOS手机未变焦CMOS手机3倍变焦 CCD数码相机未变焦CCD数码相机3倍变焦 ★拍照手机的这个特点告诉我们,要酌情使用手机上的数码变焦功能,尽量不要使用数码变焦功能,如果确实需要放大拍摄,根据自己手机数码变焦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放大倍数,减少画质的损失。 2. 闪光灯的区别使用过数码相机后都观察到,拍照手机对比数码相机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配置的闪光灯有所不同。除了极少数手机上配置了相机上大功率的氙气闪光灯(Xenon),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配置LED闪光灯,这两种灯的主要区别是在发光强度和照射范围上,由此影响夜间和低光场景的拍照效果。在相机行业里,闪光灯涉及一个参数,术语叫Guide Number(闪光灯指数,又称简GN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 一、画面叙述了菊豆天青关系转折 (一)、天青和菊豆互生爱怜,红与黄的相溶 天青把红色染料倒入黄色染池中搅拌,红色在黄色中逐渐散开,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刺激。红,如鲜血。黄,清淡的暧昧。此刻的色彩正暗示着剧情将要走向反抗与乱伦。之前表现天青和菊豆的都是黄色调,而此刻红与黄的结合预示着天青和菊豆距离的拉近。是天青给正处于“淡黄忍受期”的菊豆添加了红色的诱因。而构图上,整个画面红黄逐渐相溶,刺眼的鲜红逐渐散开,暗示了反抗将会进行下去,而且是以他俩结合为基础的。剧情上,与前面菊豆得知天青不是金山的亲侄子对应,且暗示了后来剧情的发展,正所谓承上启下。(二)、菊豆立场改变,肉体上诱惑,黄色 菊豆在明亮的黄色调中走向另一个自己。天青刀砍楼梯后的早晨,菊豆去马圈堵上偷看她的洞又揭开。她出门时,明亮的亮色在阳光下,她的影子打在黄色的染布上,她逐渐走向影子。这个画面从色彩上说是有诱惑性的,从构图上说,菊豆走向影子,暗喻了走向另一个自己。这个画面使人预感到将来菊豆要采取措施的方向。 (三)、情感上拉拢,青与红 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面。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恩。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再做牛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所以,天青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菊豆是在向天青求助。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也表示,是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三)、走向野合,血红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而颜色上,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但是这个和画面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天青当时本来可以自救,他是被天白谋杀,簌簌而下的红布,层层叠在染池表层,将天青覆盖。天白是这座屋子的继承人,同时继承了所有的世俗偏见和规矩,森严的男权意识。天白对菊豆与天青的结合以及自己的身世都是彻底否定的,他几乎是无来由的承袭着祖宗的规矩,从小对天青抱着仇恨的态度。所以,他谋杀天青,使影片的批判意义更加深刻。所以,这个画面是男女结合的象征也是血的散漫。血是生命之本,天青的生命出现转折,有了灵光是这个画面,被杀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1、画幅的形式 构图的三要素包括:画幅的形式、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和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把握和安排构图的三要素, 是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的最简单的方法。 画幅的形式是指照片是采用横幅面、竖幅面,或者是其他形式来进行构图的。在进行人像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 画幅形式来框取被摄体。如果仅仅考虑使画面适合被摄体的需要, 则可以按被摄体的具体形态来确定画幅形式。比如,采用横画幅拍 摄躺着、坐着的人物;采用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如果要使画 面更有创意,则可根据表现意图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画幅。总之,确定画幅同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图的首要步骤。 2、画面中的主体 人像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即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人物主体。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人像构图公式法,即采用特写公式构图、半身公式构图、七分身公式构图和全身公式构图;二是带景艺术 构图法,即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完美搭配来进一步美化和表现主体。 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构图中确定主体实像的兴趣中心。 画面主体的兴趣中心,是指画面主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比如,在人像特写画面中,眼睛往往就是兴趣 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脸部就成了兴趣中心。一幅画面一般只有 一个兴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个主要的兴趣中心。否则,就有可能 破坏画面的完整性,造成构图上的无序和混乱。

3、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在摄影构图中,画面的空白部分并不都是指照片中白色的,没有任何形象的部分,而是指除了主体实像以外的部分。因此,构图上 的空白并不一定是白色的。在一个摄影画面中,主体实像与空白部 分是互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衬托、说明主体,同时还可以对 主体形象进行补充、强化。 4、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 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 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 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 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 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5、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 对人物主体的干扰。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 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但是,摄影者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作目的。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 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达到 两者的统一即可。 6、仰拍

色彩构图六法则

【色彩构图六法则】让你轻松应对色彩考试! 色彩静物怎样构图才够漂亮?如何才能吸引老师眼球? 记着这六条法则准没错! 1、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最常见的和最稳定的构图形式,睁物分成三组放在三个顶点上。此类构图画面稳定、主体突出、层次明确、错落有致,适合静物数量较少的组合。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由不同方向的直线合拢而成,而不同的线条组成不同形式的三角形,产生不同的趋势和变化。 2、多边形构图

多边形构图就是计物体分成组,分别触在多边形的各个角上。 多边形构图没有三角形构图那样稳定,但是却比多边形构图多了一份动感。 多边形的锐角突出尖锐,钝角平缓柔和,画面给人一种变化又统一的感觉。多边形的边越多,构图就越接近圆形构图。 3、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就是让静物在画面中围成一个圆圈。圆形构图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 当圆形被拉长时,就会变成椭圆形。椭圆形构图大都采用宽大于高的横幅形式,它不仅有静态效果,也会产生动态效果,同时还具有较为明显的整体感。 4、水平式构图

水平式构图使画面安定、平和,可以增强画面的稳定感。 水平式构图的物体不能放在画面正中,应当处于一个偏上或者偏下的位置。 水平式构图纵向上的空间层次较少,为了让画面丰富,各个物体要在形状、大小、高矮颜色等因素上形成对比,同时还要安排好位置,形成前后的空间层次。5、"C”形构图

“C”形构图,画面动感程度优于其他形式的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使画面具有流动性,更容易表现较大空问的静物组合。 “C”形有三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而空间层次的推移。 6、"S”形构图

WORD使用技巧大全(史上最强哦)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了 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 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 ?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 ●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

●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 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 ●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 ●格式-边框和底纹 ●选线性为双线的 ●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 ●确定▲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9.问:Word中的脚注如何删除?把正文相应的符号删除,内容可以删除,但最后那个格式还在,应该怎么办?答:步骤如下: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2、在尾注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3、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4、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尾注和脚注应该都是一样的

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

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 2009年11月03日中国美术家网 当摄影迈入了彩色摄影的世界后,摄影构图就不再单纯考虑影调、线条、光线、形状。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构图因素正愈来愈受到摄影者的重视。确实,观众对照片画面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感受,色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情绪,色彩所形成的情调也左右着作品内容的表达程度。 首先,一幅作品,要做到引人入胜,常需要有一个趣味中心。但是在不少的场合,这种趣味中心的建立并非易事。而若巧妙地利用色彩的作用,譬如在一片色彩较为单纯的景色中加入一个色彩鲜艳物体(效果最好的事物体呈红、黄、橙等色),那明丽的色彩点即可以成为照片的趣味中心,有力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其次,色彩除了能赋予被摄主体以引人注目的特性外,还能在平面的照片画面上制造出纵深度。如黄、红、橙色又向前突出的特性,而绿、蓝、灰色则有向后退缩的倾向。并且,不同色彩的并制并存,可以相互强调对方,两色亮度差愈大,效果愈明显。因此,在摄影的设计过程中,合理地安排色彩的存在,就能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成功地显现出三度空间的效果来。 第三,色彩所形成的基调,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像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想到烈火、太阳,故称“暖色”。他能给人以积极、跃动、温暖的感受。而蓝色、绿色与冰寒、暮夜相联系,称“冷色”,给人以冷峻、静谧、萧瑟的感受。暖色系色彩的饱和度愈高,其“暖”的特性愈明显;而冷色系色彩的亮度愈高,其“冷”的特性愈明显。 第四,色彩除了据有冷暖感之外,还具有重量感。浅淡的颜色给人以轻快、飘逸之感;而深浓的颜色则给人以沉重、稳妥之感。以色彩描绘物体,浅色密度小,有一种向外扩散的运动现象,使人觉得其重量很轻;深色密度大,给人一种内聚感,会让人觉得其份量很重。掌握了色彩的这一特性,在平衡画面构图时,常会有有益的作用。 第五,大小相同的物体,如果其表面的颜色呈不同深浅,能够赋予观者以不同的面积感。浅色的面积要大于深色的面积。而且这种膨胀与收缩的现象,与色彩的冷暖也有关,暖色属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 第六,色彩给人另一种感受就是艳丽与素雅。这种感受对于作品主题的阐述和内容的表达是具有很大作用的。一般而言,艳丽与动态、快活的感情关系密切;素雅则与静态、抑郁的感情紧密相联。在画面中,色彩是艳丽还是素雅,取决于色彩的饱和度与亮度。其中,亮度尤为关键。不管是什么颜色,亮度高时,即使饱和度低也能给人艳丽的感觉。画面中的色彩如果是单色,饱和度高,则色彩艳丽;饱和度低,则给人素雅的感觉。要是混合色,艳丽与素雅取决于混合色中每一单色本身具有特性及混合色各方面的对比效果。 来源:网络

(完整版)PhotoShop常用技巧大全[珍藏版]

照片名称:调出照片柔和的蓝黄色-简单方法, 1、打开原图素材,按Ctrl + J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点通道面板,选择蓝色通道,图像 > 应用图像,图层为背景,混合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50%,反相打钩, 2、回到图层面板,创建曲线调整图层,蓝通道:44,182,红通道:89,108 3、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黑色,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为60%,选择椭圆选框工具选区中间部分,按Ctrl + Alt + D羽化,数值为70,然后按两下Delete键删除,再打上文字,完成最终效果 照片名称:调出照片漂亮的红黄色, 1、打开原图素材,Ctrl + J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按Ctrl + Shift + U去色,执行: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数值4,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图层不透明度改为27%。 2、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图层混合模式为颜色。 3、创建渐变映射调整图层,紫色-橘色,Alt+Ctrl + G加上剪贴蒙版。 4、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5,-21 5、创建智能锐化调整图层,设置为默认值,数量46,半径0.8,高斯模糊, 6、创建色阶调整图层,8,1.00,255 7、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17,-8,+16,0,黄色:-54,0,+10,+18,白色:-5,0,0,0,

照片名称:调出怀旧的风景照片, 1、打开原图,复制一层 2、曲线调整,数值RGB:109,99 3、色相饱和度,数值:0,-39,0 4、色彩平衡,数值:0,0,-34 5、可选颜色,中性色:0,0,-20,0 6、新建图层,填充d7b26c,图层模式叠加,不透明度56%, 7、把云彩素材拉进图中,放到原图上面,图层模式柔光,把除了天空之外的部分擦出来,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 8、可选颜色,黑色:0,0,-14,-5 9、新建图层,填充0d1d50,图层模式排除,复制一层,填充52% 10、曲线调整,数值RGB:128,155 11、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70% 12、色阶,数值:29,1.00,227,填充58% 13、可选颜色,中性色:+16,+12,-11,+5 14、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38% 15、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不透明度46%,填充48%, 16、Ctrl+E合并可见图层,锐化一下

浅谈相机摄影色彩与构图

浅谈相机、摄影、色彩、构图 方国政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 数码相机按种类可大致分为小型数码相机(便携式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又派生出单电相机(单镜头电子照相机) 小型数码相机的特征 一般容易认为.真正拍摄图片时.数码单反相机比较好。实际上.小型数码相机也有很多优点。特别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通过液晶显示屏进行构图:可以拍摄动画。这些优点在作品创作上也有很多有利条件。 小型数码相机的好处 小型数码相机的机身主体和镜头是一体的。机身轻,体积小,不用更换镜头,可以使用各种视角进行拍摄,非常适合外出旅行。和数码单反相机不同,小型数码相机的最大特征是可以通过背面的液晶显示屏取景拍摄。而且,装有可自由变换角度的液晶显示屏的相机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高角度或是低角度的拍摄。另外,可以拍摄动画也是数码单反相机所没有的优点之一。只用1台小型数码相机就可以享受图片和动画。 视差

视差指的是在观景器中显示的影像和实际记录的影像之间的误差。由于小型数码相机的光学观景器会产生视差。所以观景器中的影像和所记录的影像之间会有偏差。因此这方面需要注意。离被摄物的距离越近.视差就会越大.距离越远,所产生的视差就越难以察觉。解决方法 通过小型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取景的影像,和数码单反相机一样,不发生视差。由于小型数码相机的观景器和镜头位置不同,观景器中的影像和实际拍摄的图像之间有偏差。但如果使用液晶显示屏进行拍摄,就不会产生视差。 数码单反相机的构造所谓数码单反相机,就是可以更换镜头。并且可以从光学观景器确认通过镜头的光线的数码相机。无论业余还是专业,使用数码相机都有很多好处。这里,我们来说明一下数码相机的构造以及其所拥有的便捷特性。 数码单反相机的构造和特征 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构造和使用35mm胶卷的传统单反相机大体一样。 通过摄影用镜头的光在相机内部被45度倾斜的反光镜折射到对焦屏上。然后光线透过对焦屏,经过五棱镜的复杂反射,最后到达摄影者观看的观景器。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将光线导向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感应光线,并作为影像记录下来。它和传统单反相机最大的区别

常用编辑技巧大全

W o r d常用编辑技巧大全1.问:WORD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 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 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 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 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 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 ●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 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 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汇总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1) 内容摘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画面生动,用什么样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画面,使之成为一幅结构合理的画。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可以从中掌握构图技巧,吸取一些绘画构图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分析名作构图方法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构图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构图方法有水平、垂直、对角线、S形、V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少运用一种构图方式,而是常用几种方法的结合。如何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笔者认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从前人的身上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品欣赏,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在绘画中的构图能力。 一、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构图方法 画家经常会创作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画家弗朗本斯科·德·戈雅的纪念画《1808年5月3日》,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背景,把画家对战争暴行的谴责表现无遗。在画面上,一个身穿白衣的将要被处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人面对着一队举着枪的士兵,面无惧色,情绪激昂,在他的身后是不断涌上来的爱国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作者用平行和对称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手无寸铁的爱国者和拿着枪的士兵作为人类是平等的,阶级的差异在画中荡然无存。 法国画家布歇的《博韦附近的风景》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展现了18世纪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为了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家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又运用了透视的构图,通过表现远处的树林使人感受到乡间的清幽。 充分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作品的构图形式。 二、从画家的个性品位中分析构图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画家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和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来体现这种个性和品位,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身的个性和品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著称。他性格颇为独特,既有广博的兴趣、好奇心,又敏感、反叛、追求完美,而且有些自负。当时的肖像画流行的是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反其道而行之,这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个性。达·芬奇的作品《抱貂女郎》就是用了这种3/4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优雅,做到了形神兼备。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使他的作品得到世人的推崇。《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作者采用水平、辐射、波浪、三角形等构图方法来表现整个事件。由于达·芬奇追求完美的性格和三角形的构图形式本身的特点,使之在作品中把人物巧妙地分成了五个三角形。耶稣处于正中间,他的头和双臂是三角形,两旁的门徒也被均匀地分成了四个三角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画面看起来却又是在一条水平线上。以耶稣为中心,整

构图与色彩

●论述构图的法则(方法,规律,举例)。 1、三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2、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3、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5、X型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放大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例如罗中立的《父亲》。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例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拉斐尔的《基督显圣》 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如何拍好一张照片(人像,风景,景深)。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 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抓拍瞬间的时候,可以以静制动,让你的照片富有动感效果。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可以让她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

最新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构图与色彩浅析资料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构图与色彩浅析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它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珍品,而且包涵了中国乃至西域的中世纪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被称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敦煌莫高窟具有珍贵的艺术、历史、科学价值。 敦煌莫高窟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包纳了巨大的容量,创造了独特的形象,从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来源于佛教,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它的题材、内容一般都是反映着佛教或者与佛教有关的,其艺术目的的实质是借助于宗教的题材,曲折隐晦地折射出世俗生活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艰辛,以及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的憧憬,因而从题材上来看,带有一种理想与完美的情怀。同时,壁画均绘于洞窟的四壁,大多没有画框因而其壁画的构图形式同样也是无拘无束,抒写出创作者的自由心灵 理想化的布局人物比例关系首先,敦煌壁画的构图是散点式的,是无焦点透视的。即:壁画的位置经营是“笔随心走”,画中的人物也是“象出意生”。敦煌壁画的题材内容一般都是反映着佛教或者与佛教有关的,大多数画面是依据绘画者丰富而自由的想象而创作出来,是绘制者理想化的主观境界的体现,在构图时能够完全根据作者的主观心理的需求和审美的需求,对所需要表达的形象的大小、布局进行主观的塑造、调整和变化,从而无须顾及客观现实的透视比例等等。例如:《萨埵那太子饲虎》,整个画是围绕故事的主人公——萨埵那太子展开的,因而作者不但把这个中心人物占据着整个画面的主要位置,而且其形体也表现的最大。至于其他的辅助人物与物象,都围绕着这个中心人物来进行协调配合与有机的穿插,其大小比例突破了客观的真实,但却让阅读者第一时间的了解到作者所传达的主旨意图。再比如:《九色鹿王本生》的故事,此画设置了两个主要的形象,即鹿王和王子。这两个艺术形象在画幅中心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鹿王的形象与人等大,这在客观的自然环境中是不存在的。而其他人物:如溺水人和侍卫等非主要的人物安排在画幅的次要的位置,而且形象也有着大小的不同。这种构图法则同样也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强调表达善恶因果报应的关系而采用的。在这些壁画作品中,人物的主要与次要、伟大与渺小,完全的取决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形态,丝毫不受到现实空间比例的束缚局限。 二、随意性构图与设计性构图并存 随意性构图是指:“作者从主观情感出发、在抒写胸臆、表达意趣、描绘想象和幻觉的同时,常常带有浓郁的感性特征和主观色彩。他们的构图方式并不经过理性的过滤,不需要深思熟虑的构思、谋划和经营,而更多的是依赖于直觉,甚至下意识的‘即兴’。就画面的特征来看,这类构图往往缺乏规律性,画面具有较强的运动感,显得自由、热烈、躁动和不安定。”①在敦煌莫高窟,随意性构图往往运用在具有故事情节的壁画中,使得整个故事具有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艺术效果。设计性的构图可以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对画面装饰功能的需求,或是出于创作者对于整个画面秩序感和规范感的追求;另一类是于对称中求不对称,追求一种不对称的美。a.绝对对称式构图一般而言,绝对对称式构图从画幅的外框到画面的框架和结构,以及画面的各个部分内容的安排,都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设计,有着规范严格的格律体、连续体以及适合的几何形状。在敦煌壁画的藻井、图案之类的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