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授课人:娄连山(06年11月)

教学目的

1.理解作用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确切含义.

2.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3.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4.能综合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仪器:演示用大弹簧秤两个;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遥控玩具小车一个,泡沫板一块,相同的短玻璃管四根;

教学过程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如果大家用力拍手,那么大家会有什么感觉.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大量实验表明:(①拍手;②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③遥控玩具小车;)

1.任何性质的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注意:互作用的一对力,可任选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演示实验:把两个演示用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

结论:两个弹簧秤示数相等.改变手拉弹簧的力,两个弹簧秤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一条直线上.

2.对定律的理解:四个重要性质

演示实验:把两个演示用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

①.反向性:方向相反

②.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③.同性性:性质一定相同

④.异体性: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注意: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只要两个物体发生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存在上述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某作用力F的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就是F的施力物体.)

例题:粉笔盒静止在讲台上.请分析粉笔盒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作用在谁身上?(画出受力示意图)

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后,继续提问:粉笔盒所受到的平衡力和粉笔盒与桌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问)三.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注意:其中异体性是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最重要的依据。

小结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很像电视、电影上放的“难兄难弟”的关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生共死,永不分离……

2.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生产上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汽车向前运动、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无不与此规律有关,

例题分析:

1.一个弹簧秤两端各受到一个拉力,大小都是10牛顿,方向相反,而且处

于静止状态。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答:10牛.

分析:这是一对平衡力,静止的弹簧秤示数就是它受到的平衡力的大小。也许有的同学想:弹簧秤受到两个10牛顿的力,它的示数不应该是20牛吗?不是的.如果你手拿弹簧秤称一棵白菜的重力时,白菜如果15牛顿,则弹簧秤的示数为15牛顿,我们一定会说弹簧秤受到的拉力是15牛顿.但你别忘了弹簧秤的另一端还有一个向上的拉力呢,而且拉力的大小也是15牛顿(忽略弹簧秤的重力).通过此例希望同学们记住:弹簧秤显示的示数是它受到的平衡力的大小,即两侧同时受到的某一个拉力的大小.2.鸡蛋撞在石头上,鸡蛋碎了,但石头却没有什么变化,是不是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

分析:不对。鸡蛋撞击石头的力和石头撞击鸡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只不过相同大小的力鸡蛋承受不了,而石头却能承受得了

课堂练习:

1.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所受到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____,系统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走路时,人和地球间存在着_____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3.大人和小孩进行拔河比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小孩被大人拉走时,大人的拉力大于小孩的拉力

B.当小孩没被拉走时,大人的拉力小,小孩的拉力大

C.因为大人力气大,所以大人的拉力大,小孩的拉力小

D.在整个拔河过程中,大人的拉力和小孩的拉力都相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基础夯实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2.(珠海市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射门瞬间,比较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B.脚对球的力等于球对脚的力

C.脚对球的力小于球对脚的力 D.脚对球的力等于足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临沂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C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地面给人的弹力和重力,因为弹力大于重力所以人跳起。 4.(深圳市三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设问,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动手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3.应用讨论、练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投影片、弹簧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物理小车两辆、光滑长木板、条形磁铁一个、铁块一块。 教学环境 传统授课班,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录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3、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力?力学中常用的力有哪些? 学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学中常用的力有: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教师:一个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吗? 学生:不能,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前一个是施力物体,后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这句话对吗? 学生:对,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什么是“相互”作用呢? 学生:“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教师:那么物体间的这对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与体验] ①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 教师:用力推桌子时,你有何感觉? 学生:桌子也在推我,我用的力越大,身体向后仰得越厉害。 ②让学生用笔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

秋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4.5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接着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是最后两方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 果;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用牛顿第三定律来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并且对于相互作用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六.课前准备:预习学案相关内容 七.课时设计: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三)合作探究 2.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 [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 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 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以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设计实验。 点评:开门见山,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1、教师巡视,观察各组设计试验的情况。 2、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说明如何证明此结论。 3、根据需要,引导、补充学生发言。 学生活动:各小组积极动手做实验,并踊跃发言,展示成果。 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皮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实验二: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 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下压迫左手食指。(左 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 点评: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还是单方面的?一个力应与几 个物体相联系?

高一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必修一

高一物理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3.学会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发现规律――实际应用”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观察――实验――总结――比较――应用”的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法。 教学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握力圈、碰撞球、平板小车、磁铁、弹簧秤、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就是揭示物体间发生作用时存在的一种规律。如何认识和了解这个规律?我想请大家从观察这段录象开始。 播放《推冰车》的录象,并提问学生: 师:当两人主动互推时,左边冰车的小孩有什么现象? 生:向左移动了。 师:当左边冰车的小孩主动推右边小孩的后背时,左边冰车的小孩有什么现象? 生:向左移动了。 师:我们观察到了两次推车过程中两辆冰车都发生了移动。大家还注意到不管右边冰车的小孩有没有主动推对方,对方都会发生移动,也就是说两次活动中两边小孩都发生了作用,这种作用会存在怎样的规律了?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开始下面的探索。 二.实验探索 一)定性研究: 师:下面我们先来切身感受一下物体间的作用。 实验一:用手对握力圈施加作用时,手有什么感觉? (稍后,询问学生的感觉。) 生:感到费力、手痛。 师:为什么? 生:手对握力圈作用时,也受到了反作用,并且手越用力,反作用也越大,所以手感到疼痛。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高中物理三、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三、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关 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反作用力是F4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 箱匀速前进,则[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可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4.5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并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及计算机模拟实验仪器技术,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本质性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5056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测试

牛顿第三定律测试(2) 一、选择题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反作用力是F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 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旋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 向游去 8.如图2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共同以加速度a向右移动,则在A、B两物体间的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是相对的; ②能够正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 有关问题; ③能够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大 小、方向等关系;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过程,进一步感受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定性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扎实的作风,激发科学 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对“总是”的理解。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 情况混淆,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力: 。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 物体。 力的四个性质: 、 、 、 。 【新课导入:】 一、定性探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一:把两个气球放在一起对压,观察到什么现象? A 气球为什么会这样?B 气球呢?

( 实验二:把两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开始时让它们N极和S极相对,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实验三:让学生自己两手互搓,体味一下有何感觉? 结论: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受到力,可见力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任意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 观看神舟十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火箭升空的工作原理:火箭内的液氢和液氧在燃烧的过程中,向下喷出,对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而反过来对火箭施加一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二、定量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用力的示意图把前面实验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表述出来。方向、作用点) 相互挤压的气球相互吸引的磁铁 结论: ①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是在(同一、不同)物体上,效果是(能、不能)抵消的。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在(同一、不同)直线上,且方向是(相同、相反) 判断实验中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性质: ①两气球相互挤压,一个气球受到作用力是弹力,那另一个气球受到的反作用力的性质 是。 ②两磁铁相互吸引,一个磁铁受到作用力是磁场力,那另一个磁铁受到的反作用力的性质是。

高中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科目物理作者 课题 4.5 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以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设计实验。 点评:开门见山,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1、教师巡视,观察各组设计试验的情况。 2、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说明如何证明此结论。 3、根据需要,引导、补充学生发言。 学生活动:各小组积极动手做实验,并踊跃发言,展示成果。 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皮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实验二: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 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 下压迫左手食指。(左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点评: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还是单 方面的?一个力应与几个物体相联系? 2、如果把左手食指受到的力叫作用力,那么右手掌心受到的力叫 什么合适?叫反作用力好吗? (注意,教师不一定用这个例子,要看学生回答情况而定)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一个力应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点评:1、设计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 2、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驾驭好课堂。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这一点? 2、与同学一起分析、补充这些事例,并印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并给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3、引导学生分类,弹力、磁力、摩擦力均是相互的,使学生注意 到从多角度证明问题更全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通过小组举例、做实验、讨论: 1、用力拍手,两手都疼 2、磁铁相吸、相斥 3、碰碰车 4、滑旱冰的人相推,均后退(事先做好多媒体课件) 5、用橡皮擦铅笔字,字被擦掉了橡皮也掉了一层皮 …… 点评:1、在课桌上,事先尽可能多的将一些合适的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边讨论边做实验。 2、学生举例,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但对常见的事例要作充分的准备(如:器材、课件)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研究的是力,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补充,认为应该研究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点评: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从哪些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突破点。 教师活动: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比如学生作了下面的实验:在右车上放一条形磁铁,在车上放一质量近似相等的铁块。用手调整两车间的距离,使放手后左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大人拉小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小孩被大人拉走时,大人的拉力大于小孩的拉力 B.当小孩赖着不走时,大人的拉力小,小孩的拉力大 C.因为大人力气大,所以大人的拉力大,小孩的拉力小 D.什么情况下,大人和小孩的拉力都相等 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 A.先有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 C.只有物体接触时,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2.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3.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 C.即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也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 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 A.马拉车而车未动, B.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 5.如图3—4—2所示,两个木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试分别作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并在它们所受的力中找出成对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对的平衡力. 图3—4—2 参考答案: 1.D 2.AB 3.CD 4.D 5.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基础夯实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2.(珠海市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射门瞬间,比较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B.脚对球的力等于球对脚的力 C.脚对球的力小于球对脚的力

D.脚对球的力等于足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临沂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C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地面给人的弹力和重力,因为弹力大于重力所以人跳起。 4.(深圳市三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A

{高中试卷}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测试3[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牛顿第三定律同步测试(3)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基本单位; 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 D.在国际单位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旋转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5.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特点,并能依此解决简单问题.3.能区分开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知识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定义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几对常见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作用力)F=-F′(反作用力),式中的“-”表示方向相反. 知识点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 1.概念 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用途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可以用加速度描述,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决定的.求物体的加速度时,必须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 3.整体法和隔离法是指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 4.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5.牛顿第三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 [答案] 1.× 2.√ 3.√ 4.× 5.√ 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共有几对?分别是哪几对? [答案]3对.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与人对地面的摩擦力. 要点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四同、三异、三无关”.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记录及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记录及反思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1:拍手鼓掌的感觉怎样? 提出问题2:用脚踢球的感觉怎样?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感受的共性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推进新课 [教师活动]左手疼痛,是左手受到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效果,这说明左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问(紧接提):请你分析一下,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答:右手) 出示: 问:刚才鼓掌时,你的左手痛,那右手痛不痛?(答:也痛) [教师活动]那也就是说,你的右手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那请你分析一下谁是施力物体.(答:左手) 出示: 小结: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 问: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学生回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肯定学生的回答.

一、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问:在刚才这个例子中,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这里出 现了几个力?答:两个.(强调:两个力,F1、F2) 引:这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问:自然界的作用力的个数若用数学中的方法怎么表示?答:2 N,必然是偶数. 引: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电脑出示) 2.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研究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 二、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3:如果班级中力气大的同学与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预测比 赛结果. 合作探究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 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牛 顿第三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二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 的运动规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 喜欢!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一 【课程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 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牛 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 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 更具思想教育价值。 本节课的重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本节课的难点:准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与运动状态无关。) 【学情分析】 2008年11月我用该教学设计参评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该教学设计最后面对的 是一个重点学校普通班的学生,事前我通过各种途径详尽了解了所用班级的学情状况,他们思维敏捷,基础不错,由于平时老师在课堂上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满堂灌”,他们 在课堂上已习惯于被动地听讲,不善于合作,不善于表现。但是他们一旦遇到挑战性 的问题,便能迅速进入一种思维亢奋状态,表现出极强的求胜欲望,敢于当众发表自 己的看法,此间与老师的互动,与同学的交流也能顺利进行。 本节内容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如在初中就有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等认识,对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的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他们对这些相关知识只是定 性地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 问题的重要价值。正是由于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片面,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学习不深入,致使原有的知识缺陷得不到弥补,如: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抵消吗?马拉车向前运动是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选择题 1.(2009·西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答案] A [解析]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因有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A正确;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不会因失重而改变,B、C均错误;因两物体材料不同,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故用同样的水平力推不动的,不一定是质量大的,D错误. 2.(2009·山师附中模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其重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B.人向前走是因为地面对人脚的作用力大于脚对地面的作用力 C.鸡蛋掉在地上破了,而地面未损坏,说明地面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面的作用力D.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答案]ABC [解析]放在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其重力和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但他们分别作用在物体和桌面上,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人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地面与鸡蛋间的作用力均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它们的大小均相等,B、C错误;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一定大于运动员的重力,D正确.3.在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如图)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在相互猛推一下之后他们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时间小于张昊推张丹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小大于张昊的初速度大小 D.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张昊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C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在推的过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共线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的,所以推力相等,作用时间相同.由于冰刀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两人的加速度相同(均为μg),由运动学公式v2=2as可知,加速度相同,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说明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故选C. 4.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了水.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答案] C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 5.如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结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授课人:娄连山(06年11月) 教学目的 1.理解作用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确切含义. 2.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3.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4.能综合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仪器:演示用大弹簧秤两个;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遥控玩具小车一个,泡沫板一块,相同的短玻璃管四根; 教学过程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如果大家用力拍手,那么大家会有什么感觉.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大量实验表明:(①拍手;②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③遥控玩具小车;) 1.任何性质的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注意:互作用的一对力,可任选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演示实验:把两个演示用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 结论:两个弹簧秤示数相等.改变手拉弹簧的力,两个弹簧秤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一条直线上.

2.对定律的理解:四个重要性质 演示实验:把两个演示用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 ①.反向性:方向相反 ②.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③.同性性:性质一定相同 ④.异体性: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注意: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只要两个物体发生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存在上述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某作用力F的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就是F的施力物体.) 例题:粉笔盒静止在讲台上.请分析粉笔盒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作用在谁身上?(画出受力示意图) 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后,继续提问:粉笔盒所受到的平衡力和粉笔盒与桌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问)三.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注意:其中异体性是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最重要的依据。 小结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很像电视、电影上放的“难兄难弟”的关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生共死,永不分离…… 2.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生产上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汽车向前运动、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无不与此规律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