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分析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分析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南北两地区最高气温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

4.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册教科书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现了“重统计”的理念。在第一学段,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感受数据蕴含信息,但没有学习正式的统计图表或统计量。在第二学段,学生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常见的统计图,并能用它们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认识平均数这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本册教科书主要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注重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根据《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使学生形成数据分析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教科书注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活动,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的问题情境。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收集数据,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教科书第83页“练一练”第3题的实践活动,在体育课上做单手投掷和双手投掷的活动,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并与教科书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让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现实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科书力求通过选择现实情境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着重于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探索,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科书中统计内容的学习素材,都力求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例如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南北两地最高气温比较”“男女生每年患近视情况统计”。再如,在“平均数的再认识”中,通过分析北京6对男童身高的平均值(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118.7cm),解释免票线1.2m确定的合理性;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解释在大奖赛中通常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道理等。目的是丰富学生学习统计的现实背景,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处理与自身关注的问题有关的数据,使学生懂得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预测等,体会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课时安排建议

内容建议课时数

复式条形统计图(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3

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6课时。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要点。

1.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完整版)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加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 1.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 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人数2324521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 5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2.30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25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 0.07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得: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30,错误;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A.3 4 a b B. 4 3 a b C. 3 4 b a D. 4 3 b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 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 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 x y + + ,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位:℃):7,4,2,1,2,2 A.平均数是B.中位数是C.众数是D.方差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 【详解】 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2.甲、乙、丙三个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在同一地区进行对比试验,从每个品种的苹果树中随机各抽取10棵,对它们的产量进行统计,绘制统计表如下: 品种甲乙丙 平均产量/(千克/棵)9090 方差10.224.88.5 若从这三个品种中选择一个在该地区推广,则应选择的品种是() A.甲B.乙C.丙D.甲、乙中任选一个【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甲品种更适在该地区推广.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掌握平均数、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1819202122 人数14322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若小明再射击2次,分别命中7环、9环,与前10次相比,小明12次射击的成绩 () A.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计算出前10次射击的平均数,再计算出方差,然后计算出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和方差,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前10次平均数:(6×3+7×1+8×2+9×1+10×3)÷10=8, 方差:S2= 1 10 [(6﹣8)2×3+(7﹣8)2+(8﹣8)2×2+(9﹣8)2+3×(10﹣8)2]=2.6, 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6×3+7×1+8×2+9×1+10×3+7+9)÷12=8,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校团委组织开展“医助武汉捐款”活动,小慧所在的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已知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二小慧捐款11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 C.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一定是10元D.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依次判断. 【详解】 ∵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故A正确; ∵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故B正确; 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0元,故C错误; 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数据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3,2 B.3,4 C.5,2 D.5,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 ;新的方差: ,故选 B. 考点:平均数;方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1 3 [(a-2-3)2+(b-2-3)2+(c--2-3)2] = 1 3 [(a-5)2+(b-5)2+(c-5)2]=4,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 众数是1,B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11134 5 ++++ =2,C选项错误; 方差为1 5 ×[(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

北师大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 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后教学反思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 242683925 555 a a a -++++-+==,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 2 (25)(45)(265)(835)(95)5 a a a S --+-++-+--+-=,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 565 a a a -++++-++==(平均数没变化), 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 222222 21 (25)(45)(265)(835)(95)(55)6 a a a S --+-++-+--+-+-=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 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 2.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7,6 B .7,4 C .5,4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a+b+c=5×3=15,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习题库完整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习题库 1、一间教室长12米,宽7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天花板和四面墙 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30.5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石灰0.3千克,一共需要石灰多少千克? 2、某电器商城去年卖出了2000台洗衣机,今年卖出的洗衣机比去年增 加,今年卖出了多少台洗衣机? 3、光明小学五年级有学生240人,比六年级少,六年级有多少人? 4、水果店运来一批桃子,卖出总数的65﹪后还剩70箱,水果店一共运来多少箱桃子? 3,正好是24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5、一桶汽油倒出 8 答) 6、一块地,其中1/5种玉米,1/6种青菜,其余种西瓜。种西瓜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7 、某班男生24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8、学生参加环保行动。五年级清运垃圾3/5 吨,比六年级少清运1/8吨。五六年级共清运垃圾多少吨?

9、一块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铁板,把它的四个角分别切掉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10、一辆汽车,前3小时共行192千米,后2小时每小时行58千米,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11、某服装厂2月份生产运动服4500套,比1月份少10%,1月份生产运动服多少套? 12、10公顷小麦田,平均每公顷收小麦4.8吨,按85%的出粉率计算,这些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吨? 13、明明的房间四壁要粉刷一新,房间长4米,宽3米,高3米。除去门窗面积14、7平方米,每平方米油漆0.6升,亚光漆4.5升一桶,每桶286元,粉刷明明房间大约要用多少元? 15、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 ,第二天修了90米,这时还剩下150米没有修。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16、建筑工地有一堆黄沙,用去了23 ,正好用去了60吨。这堆黄沙原来有多少吨?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答题比赛中,五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分别为7,5,3,5,10,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5 B.中位数是5 C.平均数是6 D.方差是3.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各选项正误即可. 【详解】 A、数据中5出现2次,所以众数为5,此选项正确; B、数据重新排列为3、5、5、7、10,则中位数为5,此选项正确; C、平均数为(7+5+3+5+10)÷5=6,此选项正确; D、方差为1 5 ×[(7﹣6)2+(5﹣6)2×2+(3﹣6)2+(10﹣6)2]=5.6,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此题难度不大. 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5.5和80 B.85.5和85 C.85和82.5 D.85和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 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

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详解】 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故选B. 【点睛】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4.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8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详解】 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 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 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5.5,15.5 B .15.5,15 C .15,15.5 D .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32146158163172181 268321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8 B .中位数是8 C .平均数是8.2 D .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配套练习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配套练习题 一 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折纸 一、口算。 =+52 51 =-8385 =+3121 =-2143 =+83 81 =+3195 =-10121 =+15153 =+18 198 =+114117 =-3265 =-4 11 二、填空。 (1)2个101是( ),107里面有( )个101 。 (2)比53米短21 米是( )米,87米比( )米长21米。 (3)分数单位是51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4)()()()8 2424247 65=+=+ ()()()()31155215=-=- (5)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 是( ) ,它与721的差是( ). (6)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 21 20,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 )、( )、( )。 三、解方程。 9792=+ x 6561=-x 8743=+x 9 531=-x 四、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125米,第二次用去87 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寒假中五(1)班同学读书情况如下表。 ( 1 )读( )本书的人数最多,读( )本书的人数最少。 ( 2 )读一本书和两本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 3 )读两本以上(含两本)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 4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读书活动吗? 3,其次是非洲,大约3、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10 1,亚洲和非洲的面积和大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5 3,第二三周看了4、小芳用三周时间看完了一本故事书,第一、三周看了全书的 4 5,第二周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全书的 7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1'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 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2 1+n 个;若n 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2n 和第2 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2s ”表示,即])()()[(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意义: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数据的波动越稳定。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方差为2s ,则①n ax ax ax ,,,21 的方差为2a 2s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方差为2s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方差为2a 2s 。

绥化市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解析

绥化市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对于两组数据A ,B ,如果s A 2>s B 2,且A B x x =,则( ) A .这两组数据的波动相同 B .数据B 的波动小一些 C .它们的平均水平不相同 D .数据A 的波动小一些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方差越小,波动越小. 22,A B s s >Q 数据B 的波动小一些.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2.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85,90 B .85,87.5 C .90,85 D .95,9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3.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 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22 s s >甲乙;②22 s s <甲乙;③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④乙的射 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折线图中得出甲乙的射击成绩,再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图中知,甲的成绩为7,7,8,9,8,9,10,9,9,9, 乙的成绩为8,9,7,8,10,7,9,10,7,10, x甲=(7+7+8+9+8+9+10+9+9+9)÷10=8.5, x乙=(8+9+7+8+10+7+9+10+7+10)÷10=8.5, 甲的方差S甲2=[2×(7-8.5)2+2×(8-8.5)2+(10-8.5)2+5×(9-8.5)2]÷10=0.85, 乙的方差S乙2=[3×(7-8.5)2+2×(8-8.5)2+2×(9-8.5)2+3×(10-8.5)2]÷10=1.45, ∴S2甲<S2乙, ∴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 S2=1 n [(x1-x)2+(x2-x)2+…+(x n-x)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 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4.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若小明再射击2次,分别命中7环、9环,与前10次相比,小明12次射击的成绩() A.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答案】D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 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整理与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数学好玩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总复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

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 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校为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在八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学生,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课外名著阅读量(本)89101112 学生人数33464 关于这20名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10 B.平均数是10.25 C.众数是11 D.阅读量不低于10本的同学点7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 解:A、把这20名周学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本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中位数是=10.5,故本选项错误; B、平均数是:(8×3+9×3+10×4+11×6+12×4)÷20=10.2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众数是11,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阅读量不低于10本的同学所占百分比为×100%=7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1 3 [(a-2-3)2+(b-2-3)2+(c--2-3)2] = 1 3 [(a-5)2+(b-5)2+(c-5)2]=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4.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中位数31,众数是22 B.中位数是22,众数是31 C.中位数是26,众数是22 D.中位数是22,众数是2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 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 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 2.已知一组数据:6,2,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 D.4 【答案】A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 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3.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详解】 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故选B. 【点睛】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4.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 众数是1,B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11134 5 ++++ =2,C选项错误; 方差为1 5 ×[(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5.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如表所示: 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新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经典测试题及答案(2)

新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经典测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某班一次数学测试成绩的频数直方图,则成绩在69.5~89.5分范围内的学生共有( ) A .24人 B .10人 C .14人 D .29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直方图给出的数据,把成绩在69.589.5~分范围内的学生人数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成绩在69.589.5~分范围内的学生共有:101424(+=人),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2.为了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捞n 条鱼作记号,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捕鱼共m 条,有k 条带记号,则估计湖里有鱼( ) A . mk n 条 B . mn k 条 C . k mn 条 D . nk m 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第二次捕鱼m 共条,有k 条带记号,说明有记号的占到k m ,已知共有n 条鱼作记号,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由题意可知:n÷k m =mn k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只需将样本“成比例地放大”为总体即可. 3.在《科学》课上,老师讲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液体的沸点时,好奇的王红同学准备测 100C),王红家只有刻度量食用油的沸点,已知食用油的沸点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温度(0 100C的温度计,她的方法是在锅中倒入一些食用油,用煤气灶均匀加热,并每隔不超过0 10s测量一次锅中油温,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王红发现,烧了110s时,油沸腾了,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加热时,油的温度是0 10C B.加热50s,油的温度是0 110C C.估计这种食用油的沸点温度约是0 230C D.每加热10s,油的温度升高0 30C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每加热10s,温度升高20℃,由此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得.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没有加热时,温度为10℃,每加热10s,温度升高20℃, 由此可得加热50s时,油的温度是110℃, 故选项A、B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烧了110s时,油沸腾了,此时油温为10+20×110÷10=230℃,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弄清关系“每加热10s,温度升高20℃”是解本题的关键. 4.某校文学社成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 对于不同的正整数,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中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